2022-2022年高二下学期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08 04:4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客观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2.下图纪念币写有“忠信孝第礼义廉耻”八个字,围绕此内

容所发表的议论不准确的是

A.伦理道德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B.理学对中国社会具有较深远的影响

C.理学对民族人格的塑造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D.全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诈性

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4.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5.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6.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7.“六经中之尧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这段引文应该出自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B.李贽《焚书》

C.康有为《新学伪经考》D.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8.《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

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9.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

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D.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10.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反对教条主义。这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较早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杰作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时期

C.长征途中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11.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B

12.智者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13.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14.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15.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

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16.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文中引用“上帝”概念的实质意义是

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 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

C.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D.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17.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B.

C.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8.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发现光速不变。爱因斯坦在设计的理想实验里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个运动方向相反、时速为光速的火车,其相对速度仍为光速;两个以光速同向运动的物体,其相对速度亦为光速。爱因斯坦的这一想法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爱因斯坦的理论是:

A.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

B.光速不变原理

C.光电效应

D.波粒二象性

19.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写道: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爱迪生D.贝尔

答案:B

20.“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第II卷(主观题,60分)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山东是儒学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路。”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21.答案:

(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2分)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仁义、王道;君舟民水。(2分)

(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1分)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1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2分)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2分)哲学流派: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2分)

(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1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史学界将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措施是什么?(2分)

(4)从以上三国走向近代化的改革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22.(1)“西方的脚步”:资本主义文明(2分)(或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启蒙思想。任答2点得2分)

“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分)

(2)主要依据: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了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2分)(3)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2分)

(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2分)

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下列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位历史学家的观点。(4分)

(2)材料二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23.(10分)

(1)材料一视角:传统文化的影响。说明-----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4分)(2)①材料二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2分)

②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或“民族资产

阶级具有妥协性、软弱性“)。(4分)

④现实意义: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

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注重策略,循序渐进;要正确处理传统与改革的关系等。(答出一点即可,如果学生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分)

2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五年七月戊申,初令天下决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其日尚进蔬食,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史臣曰: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徴之日。……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

——《贞观政要》

材料四贞观十一年,上作飞山宫。……贞观二十二年,上营玉华宫,……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4分)

(2)与材料一、二、三相比,材料四中唐太宗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依据上述材料中唐太宗的言行,对其作简要评价。(2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要坚持怎样的标准?(2分)

24.(1)原因:存百姓,与民休息的民本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慎用刑法;崇尚节俭;善

于用人、纳谏(4分,任答四点即可)

(2)变化:从节俭到大兴土木(2分)

(3)评价: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但作为封建君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奢侈享乐的行为(4分)

(4)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要看其历史活动是否推动社会的进步(2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我们的护卫者……有必要像终宵不眠的警犬;他们在战斗的生活中,各种饮水和各种食物都能下咽;烈日骄阳狂风暴雨都能处之若泰。

——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这样,只有哲学才有可能使人变成政治的存在。由此可见,教育并不是对某技能的培养;不如说,它是要形成权力与爱知识的统一。它只是要平息内在的冲突…….

——[德]伽达默尔《伽达默尔论柏拉图》材料三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同某些目的相符的性格原来为当初建立政体的动因,亦即为随后维护这个政体的实力。……那么,他们在作为一个城邦的分子以前,也必须先行训练和适应而后才能从事公民所应实践的善业。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护卫者”的职责,指出使公民成为“护卫者”的主要途径。(4分)(2)据材料二,概括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理由。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目标。(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共同认识。(2分)25.(10分)

(1)保卫城邦。教育。(4分)

(2)哲学使人拥有政治智慧,哲学家能处理好权力与智慧间的关系。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公民,维护雅典政治。(4分)

(3)教育服务于政治。(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0x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