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视点谈《(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更新时间:2024-06-10 04: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三个中国女孩视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从三个视点谈《(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体会
经过十年的课改,《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12年正式颁布了(严格说是11年12月28日),并于今年秋季全面实施。现在网络上很容易就能浏览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以及和实验稿对比的增删分析,并且相关的解读文章也很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的目录概览 第一部分 前
言………………………………………………… (1)
一、课程性
质………………………………………………(2)
二、课程基本理
念…………………………………………(2)
三、课程设计思
路…………………………………………(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
容…………………………………… (6)
一、总体目标与内
容………………………………………(6)
二、学段目标与内
容………………………………………(7)
第三部分 实施建
议……………………………………………(19)
一、教学建议…………………………………………… (19)
二、评价建议…………………………………………… (26)
三、教材编写建议……………………………………… (32)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33)
附
录:………………………………………………………… (35)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35)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41)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42)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42)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46)
《标准》共计80页,6万8千字。我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谈不上解读,只能把一些专家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思考,从三个视点,与大家交流,不对之处敬请谅解。视点一:回眸(从课标发展看语文课程性质)视点二:俯视(说闪现在“标准”里的珍珠)视点三:平视(和一线的教师聊点具体内容)最后,提点学习“课标”的建议。
第一部分
回眸:从课标发展简史看语文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20世纪前期的语文的概念
1901年1月,慈禧被八国联军的炮火轰出了北京城。内政外交的窘境只有推行新政,在这样的气氛下1905年8月下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完全废止,这样客观上给国文学科的诞生提供了合乎教育科学规律的有力的保证。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成了我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在规定的8门必修学科中,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学这两门语文教育相关的课程。《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其中国文学一科,并宜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宦科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又说:“中小学堂于中文辞,止贵明通。”这其实就是以后国文科的先声。《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为国文单独设科奠定了基础,为我们以后具有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揭开了近代教育史上的序幕。这个时候的语文是“资宦科实用,但取理明辞达
而止。”很明确语文作为一实用性工具而存在是在改变当前国民的头脑,但是虽有“语文”却没有具备教科书意义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等读物。最早的大家都认可我国的新型教科书要算1897年朱树人所编的南洋公学出版的《蒙学课本》,开始的时候虽称之为课本,但里面包含了修身、致知格物、卫等养身之道,后来再版的时候开始注意了语言文字的一般教学规律,具备了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条件。
我国第一套正规化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是190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编纂的。当时由于没有专门政府机构干预,故只是民间为之,到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学部,第二年才有“学部审定”在教科书上出现。
1913年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将“语文”科目叫“国文”意思为:本国的语言文字,当在后来又有将“国文”改为“国语”之争,特别到了1920年,教育部在《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中明确了国语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这种举措是当时的大背景决定的,当时就有统一“国语”的要求,到底用那一种方言争论很多,但没有一个标准,胡适说过:国语的标准是伟大的文学家定出来的,他认为把已
经很通行又已产生文学的普通话认为国语,推行出去,使它成为全国学校教科书的用语。他的主张实际上是将语文的实用性进一步向前推进了一步。
1923年6月由全国教育联合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起草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这是我国首次规定课程标准,其中吴研因、叶绍均,胡适分别起草了小学、中学、中学公共必修国语纲要,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结构的基本形成。
吴研因拟定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主旨在语文练习运用常见的语言文字;并涵养感情、德性;启发想象、思想;引起读书趣味;建立进修高深文字的良好基础;养成能达己意的发表能力。叶绍均拟定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目的是: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看懂平易的古书;能作文法通顺的文字;使学生发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而《公共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要》和《必修科本科特设国文科学程纲要》中进一步的涉及到了文学欣赏和论辩文技术,以及语言文字学和文学概论。这些纲要在我国教育史上可以说是第一次较为完整的以教育法则的形式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及分阶段教学要求等,初步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学科的纲领性的文件。
这个时候的语文依然作为一种学习的基础工具而存在,但是有一点变化的是满足了一部分的高一点层次的审美的需要。
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国语》、《初级中学国文暂行标准》和《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这三个语文课程的文件正式叫做“课程标准”,此时语文课程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1932年颁布的课程标准被正式冠名“课程标准”的名称。
总的来说,20世纪前期的语文他一直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作为救国振兴的工具,教化人的功能突出,在小学主要功能是识字,书写,高一层次为鉴赏做一些准备,而作为学习的人却忽于考虑,受众是被动的,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二、20世纪后期的语文课标中的语文性质
1952年薪中国颁布了第一个全面规范的中小学课程的政府文件《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根据这各学科编写了教学大纲。1956年教育部颁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以及《高级中学文学
教学大纲(草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这次颁布的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出了选文标准是“文质兼美”,规定了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教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978年大纲继承了1963年大纲的精髓,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前言中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这种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全面认识准确的表述了学科性质。实际上1978年的大纲也是结合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而产生的,经历文革的动乱,许多人意识到思想意识最要引导,也最容易出问题,这时的语文就思想提到了首要的地位,文以载道的作用占了主导地位。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是建国后第一套不加
“试用”字样的、正式的教学大纲,他的宗旨是:降低要求,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它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这段话充分的诠释了语文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学科性质。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与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该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众多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第一次将语文学科的性质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这一次将文化载体概念引进了语文教学大纲。
2000年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部于2000年3月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这套大纲虽然没有明确的界定语文学科的性质,但是确定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学生的发展,为
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高中大纲里有意识的淡化了“工具性”加强了“人文性”,另外还特别强调语文课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上的作用(人文性)。
在第2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温总理关注教育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当前迫切需要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各阶段教育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标准,切实解决课程和作业偏多、偏深、偏难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参加社会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当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压力大,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也很大。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2011版新课程标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强调了对人性的一种关怀。这和温总理说的“三个解放”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部分俯瞰,看课标新理念
一、四大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由四大基本理念支撑的新课标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实现语文教育目的的前提,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是达到目的采取的有效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最终的保障。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旧课标的这四大基本理念不变,这说明《新课标》坚守“四大基本理念”,说明这十年的语文教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部分新理念解读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理念。这一概念在课标里一共使用了16次。可以说,整个一部《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教育学思想理论基石就是语文素养化炼而成。关于“语文素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是这样说明的:“《语文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这种“定义”也仅是解读者的一种推断性微观解说,那是课标以外的“话外话”。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标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了如下补充:“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然,这句话的添加对语
文素养内涵的表述就更加全面准确,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法律”依据。
有人对语文素养的提法可能不太认同,认为还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比较清晰,认为提语文素养忽视了“双基”,其实,语文素养包括了“双基”。仅提“双基”还不够,而且“双基”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构。因此,语文素养是在“双基”的基础上丰富与发展,而且包括了对“双基”的重构。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2. 阅读教学
2.1、非连续性文本
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第四学段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出现,如数据、表格、图表、图画、符号、图解文字、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凭证单据等等。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里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比如创卫以后,大小餐馆里的卫生清洁程度评价图表)。如果此类文本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就是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在连续性文本中插入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和多角度的思考,使文本生动活泼,增强阅读效果。在一些国家的母语阅读考试内容里,常常见到多种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如政府的统计数据、报刊的舆论调查、物价变化曲线图、不同产品销售比例图等等。这些内容和连续性文本一起,配合各种客观题、主观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在信息时代,能够顺利地从非连续性文本里获取有用信息,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
2.2阅读及阅读量的问题
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这些话对当前某些教学倾向是有针
对性的。课标特别写上这样一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对于课外阅读,课标也格外重视,阅读量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 50篇、段 60篇、段 课处阅读总量 5万字 40万 100万 合计 160篇(段),145万 (总240篇,400万) 现行苏教版小语全册54首统计 古诗文 推荐篇目 附录2 3.关于汉字教育
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
一。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如火奶心 瓜 医)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实验稿”主要
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
(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一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字“教学建议”部分指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思考30+10的课怎么上?)
纵观修订版课标,可以把它浓缩为一句话,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我们可以拆分成三句话,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两大特点。
第三部分:平视:简要谈谈学段目标与内容及教学建
议
一、识字与写字 1、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各学段: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字量、字种、字序的问题
认识 会写 第一学段 1600 800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先认先写 累计2500 累计3000 300字 1600 2500 3、教学建议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习效果。另外特别强调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在教学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教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十遍二十遍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
1、学段目标 加强朗读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初中与小学在朗读目标上有什么区别? 重视默读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和略读
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强化诵读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
间,提高阅读质量。切实改善阅读教学中下列现象: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等现象。
加强朗读指导,有感情朗读一定要做到“自然”。《标准》: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三、“写话”与“习作”以及“文笔”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初中才是“作文”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作为教师不要过份追求“文笔”。“文笔”不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作文教学主要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拓展作家莫言的故事:说明小学生的文笔真的不重要)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出生于1955年的莫言,在上了小学五年级之后就辍学、务农了。他21岁入伍,26岁开始以小学毕业生的身份开始创作、发表作品,之后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91年,36岁的莫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实际上,莫言只接受了五年的基础教育,而了解我国大学教育的人,大约也会明白,其之后接受的大学教育、硕士教育,更多的带有“业余性质”。对于在北师大读硕士的经历,莫言就曾笑言:“我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是滥竽充数,有名无实,因为我们在1989年上的学,教室在北京东郊的十里堡,离北师大还有20公里之遥,而且我在上学期间有两次险些被鲁迅文学院的老师开除,因为我老是不上课,所以教务长愤怒地说必须开除莫言,以正学风。”这也许是莫言自谦吧。)
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
则、要领的方式。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电脑网络”共提到3次。说明顶层设计者注意到了电脑和网络对学习者影响)
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和广阔的空间。(每个教师都有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责任)
六、语法修辞。(附录3)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阅读教学中提过)教学中要避免脱离实际应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解与操练。
第四部分:教师学习“课标”的建议
对老师来说,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培养起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依据,做到心中有数。课标的学习,为老师们更新观念、全面提升教学水准提供了契机,也为继续推进课改提供了动力。
这次课标修订,并没有做颠覆性的修改,原先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的,修订时保留下来了。学习不能只关注修订部分,更不要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增删上。要把课标作为完整的文件来学。最好能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照课标的要求,看哪些符合标准,哪些还有差距,或者哪些一时很难做到,看有没有办法逐步达到要求,不等不靠,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对不合理的教学行为,能改一点是一点,做执行新课标“达人”,因为,学习和运用新课标,其实质就是推进课改。
修订版课标到底该怎么解读,还需要老师们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去领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在阅读:
从三个视点谈《(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06-10
兰大统计学课程作业第一学期10-20
安徽省2005市政定额说明和计算规则05-02
1998年困境与出路01-13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压强习题3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10-08
四川省泸州市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06-09
村集体光伏扶贫项目 - 图文12-19
2010年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资格认证考试试题综合知识试题-带答案09-22
基于VHDL的交通灯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10-24
如何做好班组长考试试题08-3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学习体会
- 义务教育
- 视点
- 语文
- 三个
- 课程
- 标准
- 谈《
- 2011
- 贵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思修选择题
- 松油醇行业市场调研行情与投资前景价值分析报告2018年目录
- 土建造价
- 201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题二
- 服装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结课论文)杜飞飞
- 东北大学有色金属新理论新技术试题及答案
- 合同缮制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 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名著阅读习题
- 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
- 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阅读理解题应试指南
- 《优秀运动员后奥运时期的自我管理》徐莉佳 - 图文
- 农田水力学
- 2011级座位表B班+体育 - 图文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1
- 六十年二十四山吉凶定局
- 2016年超星尔雅慕课公共关系礼仪实务杜汉荣课后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