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总复习(3年高考 1年模拟)精选刷题练专题4 地表形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3:0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命题规律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9年高考必备 ⅠⅡ卷 卷 命题角度1 命题角度2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Ⅰ卷 2017年 2018年 ⅡⅠⅡⅢⅠⅢⅠⅡⅢⅡ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6~7 10~11 7~9 9~11 6~8

命题角度1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8全国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

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貌。贝加尔湖一侧邻山脉,呈狭长型,属构造湖,地壳断裂下陷集水而成。第2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任何地貌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据材料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说明外力作用携带物质不断沉积;而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地壳断裂下陷还在继续,导致湖盆在加深。

(2017江苏·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岩层年龄。丙岩浆岩未穿过甲岩层下方的侵蚀面,故其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乙断层上方的侵蚀面未发生明显错动位移,故该侵蚀面形成时间晚于乙断层,而丙岩浆岩穿过该侵蚀面,故丙岩浆岩形成晚于该侵蚀面。因此,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4题,考查地质构造。褶皱是岩层的弯曲变形。由图中岩层的倾斜状况可推出,乙断层处的岩层和甲岩层都有岩层的倾斜,故褶皱次数为2次。 (2017天津·3)读图,完成第5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5.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B 解析岩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山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图中山地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图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应为褶皱构造。故选B项。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 A.堰塞湖 B.断块山 C.火山口 D.鞍部

2.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 A.层理构造 B.含有气孔 C.颗粒粗大 D.含有化石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为山地地形,山顶甲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说明甲处最可能是火山口。第2题,图中最高处是火山口,岩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岩石特性为一般含有气孔。

(2018江苏徐州第一次质检)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图1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完成第3~4题。

图1

图2

3.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变质作用 C.板块张裂 D.风力侵蚀

4.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太鲁阁峡谷位于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图示峡谷呈“V”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第4题,太鲁阁山体岩石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根据箭头方向,图2中的①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是侵入岩;④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喷出岩;③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

(2018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6.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图中断层①将地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④的是岩浆活动,形成③的是变质作用;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山地;岩层⑥位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第6题,图中a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

(2018辽宁抚顺3月模拟)下图为某地甲、乙、丙、丁沿线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据此完成第7~8题。

7.读该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可知( ) A.甲处沉积岩出露地表

B.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为32米 C.丙处沉积岩遭受侵蚀

D.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即为岩层形态 8.大致位于背斜顶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甲处沉积岩的埋藏深度为0米,故其出露于地表;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8米;丙处沉积岩层未出露地表,不可能遭受外力侵蚀;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并非岩层形态。第8题,甲处海拔为10米,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米,说明沉积岩层的海拔为10米;乙处海拔为23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8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约15米;丙处的海拔约15米,沉积岩层的埋藏

深度约4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约11米;丁处的海拔约11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12米,因此丁处沉积岩的海拔约-1米。由此判断,乙处的沉积岩层海拔最高,说明乙处沉积岩层向上拱起,故乙地大致位于背斜顶部。

(2018山东菏泽一模)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第9~10题。

9.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 A.褶皱—沉积—断层 B.沉积—断层—褶皱 C.沉积—褶皱—断层 D.断层—褶皱—沉积

10.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②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③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④岩浆喷发冷却成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第10题,图示是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图示没有岩浆活动现象。 (2018内蒙古包头期末)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3题。

11.图中M线两侧P岩层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 A.M线东侧P岩层受侵蚀程度大 B.M线东侧P岩层比西侧抗蚀力强 C.M线西侧P岩层早期沉积厚度大 D.M线西侧P岩层比东侧抗蚀力强 12.下列景观在Q处可能看到的是( ) A.峰丛、石笋 B.峰林、峰丛 C.石柱、石笋 D.峰林、钟乳石

13.上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 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 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

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答案11.A 12.C 13.D

解析第11题,图中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抗侵蚀力强度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形成后,M线东侧P岩层上升形成地垒,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程度大,M线西侧P岩层是断层下降一侧,地势低,受侵蚀较小。第12题,在Q处有溶洞形成,可能看到的是石柱、石笋等溶洞景观;峰丛、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出露在地表,不属于溶洞内的景观。第13题,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N岩层先形成,之后P岩层形成。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得晚。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

命题角度2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8全国Ⅰ·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第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1.A 2.A 3.D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1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第2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因此A项正确。第3题,地壳抬升使得该河段(上游河段)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阶地。四个平坦面呈阶梯状分布而不是连续状态,说明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地壳稳定期沉积作用强,形成砾石沉积层,地壳抬升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选D项。 (2017全国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4~6题。

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答案11.A 12.C 13.D

解析第11题,图中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抗侵蚀力强度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形成后,M线东侧P岩层上升形成地垒,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程度大,M线西侧P岩层是断层下降一侧,地势低,受侵蚀较小。第12题,在Q处有溶洞形成,可能看到的是石柱、石笋等溶洞景观;峰丛、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出露在地表,不属于溶洞内的景观。第13题,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N岩层先形成,之后P岩层形成。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得晚。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

命题角度2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8全国Ⅰ·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第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1.A 2.A 3.D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1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第2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因此A项正确。第3题,地壳抬升使得该河段(上游河段)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阶地。四个平坦面呈阶梯状分布而不是连续状态,说明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地壳稳定期沉积作用强,形成砾石沉积层,地壳抬升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选D项。 (2017全国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4~6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0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