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全章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1-07 03: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主备人 执教人 课题 教学目标 学科 执教时间 主备时间 执教班级 集体备课时间 教 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难点 2、 应用性质解题。 教具 多媒体 教材 相关资料 教法 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 一次备课 集体备课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_______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此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二、情景创设: 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下列几个问题: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4、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 三、探索活动: 1、合作与讨论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与讨论 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 4、你能写出上面两个定理的符号语言吗?(请完成下表) 文学语言 图形 符号语言 在△ABC中 等边对等角 ∵_________; ∴_________。 在△ABC中,AB=AC (1)∵∠BAD=∠CAD ∴_____,_____。 三线合一 (2)∵BD=CD ∴_____,_____。 (3)∵AD⊥BC ∴_____,_____。 5、思考与探索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6、通过上面的证明,我们又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体会与交流 1、在本节课中,我们用基本事实又证明了哪些定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上,我们以前曾学习过很多图形的知识,(如:直角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对于这些图形,我们通过动手操作也得到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五、随堂练习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____。 2、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_____。 3、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_____。 4、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为____。 5、用三角尺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你有几种画法?(请你画出图形) 6、在△ABC中,∠A=40°,当∠B等于多少度数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7、如图,△ABC中,AB=AC,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 求证:OB=OC。 A E D O B C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教人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 教法 学科 执教时间 主备时间 执教班级 集体备课时间 第 教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在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探索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 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多媒体 教材 相关资料 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 一次备课 集体备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中,我们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了证明,请你写出这些定理。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典例分析 1、已知: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 求证:AB=AC B C A E D 2、在上图中,如果AB=AC,AD∥BC,那么AD平分∠EAC吗?如果结论成立,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3、你还能得到其他的结论吗?与同学交流。 B C A E D 三、思考与交流 1、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AS”) 2、证明:(1)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 (2)3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随堂练习 1、如图,在△ABC中,∠B=∠C=36°,∠ADE=∠AED=2∠B,由这些条件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请证明你的结论。 B D E C A 2、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B D E C A 3、求证: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五、体会与交流 本节课,我们又证明了哪些定理?你掌握了吗?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教人 课题 教学 目标 学 科 执教时间 主备时间 执教班级 集体备课时间 教 时 复习与小结(1)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小结与梳理,进一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中位线定理,并会灵活运用. 教学重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 点 教具 多媒体 教材 相关资料 教法 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 一次备课 一.知识点: 1.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填表: 图形名称 图形 性质(符号语言) 判定(符号语言) 典型结论或例题 等腰三角 形 等腰梯形 角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角形中位线 梯形中位线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集体备课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 二、例题学习 1、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和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右图表示了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①,②两个条件分别是: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请你对标上的其他6个数字序号写出相对应的条件。 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C向D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变 D、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 D A E P F B C R 3、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结BF。 (1) 求证:BD=CD; ⑵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课后作业】 1.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A=55°,那么∠C的度数是 (A)45° (B)55° (C)125° (D)145° 2.如图1,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12,则DE的长是 A (A)4 (B)5 (C)6 (D)7 ED BC 图1 3、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 求证:AE平分∠BAD. 4、如图11,已知?ABC中,D是AB中点,E是AC上的点, 且?ABE??BAC,EF∥AB,DF∥BE, ⑴猜想DF与AE有怎样的特殊关系? ⑵证明你的猜想. 5、如图,在□ABCD中,∠DAB=60°,点E、F分别在CD、AB的延长线上,且AE=AD,CF=CB. (1)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2)若去掉已知条件的“∠DAB=60°,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6、在等腰△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DE∥AC交直线AB于E,DF∥AB交直线AC于点F,解答下列各问: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有DE+DF=AB,请你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请你参考(1)画出正确的图形,并写出线段DE、DF、AB之间的关系(不要求证明). AA EF BDCBDC 7、如图,△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相邻的外角平分线CF于是点F. (1)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证明你的结论; (2)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试判别△ABC的形状,并证明理由. A MNO EF CB 8、操作:在△ABC中,AC=BC=2,∠C=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D、E两点.如图1,2,3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3种情况. 研究:(1)三角板绕点P旋转,观察线段PD和P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如图2加以证明.(2)三角板绕点P旋转,△PBE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写出△PBE为等腰三角形时C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上的M处,且AM∶MB=1∶3,和前面一样操作,试问线段MD和M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如图4加以证明. A A A A M P P P D D D C E C B C B C B B E E E D 图2 图3 图4 图1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教人 课题 教学 目标 学 科 执教时间 主备时间 执教班级 集体备课时间 教 时 小结与思考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小结与梳理,进一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中位线定理,并会灵活运用. 教学重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 教具 多媒体 教材 相关资料 教法 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 一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300,则顶角的度数是 度.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第三边长为 . 3、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三角形的中位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B: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D: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等腰梯形 4、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在?ABCD中,∠ABC的平分线交AD于E,且AE=2,DE=1,则?ABCD的周长等于 . A A E D D F B C E C B (第5题) 6、如图,点D、E、F 分别是△ABC三边上的中点.若△ABC的面积为12, 则△DEF的面积为 . 二、例题学习 1、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D为BC的中点, DE⊥AB,垂足为E,过点B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1)求证:AD⊥CF; (2)连接AF,试判断△A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集体备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0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