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优 秀 活 动 设 计《用开阔的胸怀 适应初中生活 》

更新时间:2023-05-25 13: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 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优 秀 活 动 设 计《用开阔的胸怀 适应初中生

活 》用开阔的胸怀 适应初中生活

——初中学生“如何克服逆反心理”生活辅导

设计背景:

在许多父母眼里,孩子上小学还好好的,一上初中就变了,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斗嘴;你叫他东,他偏要向西;出现“不受教”“不听话”,常与家长“顶牛”“对着干”的现象:对正面宣传嗤之以鼻,作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和榜样怀疑、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大喝其彩;对教育和纪律规则消极抵制,甚至蔑视对抗。

所有这些表现好像都有违常理,父母等长辈纵有不是也是为孩子好,可孩子偏偏要以反常的心态与行为来显示自己的清高与非凡。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孩子进入了中学生逆反心理期。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半大小子,气死老子”“崽大爷难做”,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这些抱怨说的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现象。一般认为,逆反心理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想要自己独立去实践。(2)不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3)对父母话不再是言听计从,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4)对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持批判的态度。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知道逆反心理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正确面对。

2、情感目标:加强学生与家长教师的相互理解、沟通,让学生学会体谅他人、明辨是非。

3、问题解决目标:让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学会自我控制与调节,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初中生活。

活动形式与方法:

1、主要从学生升入初中的表现入手,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问题的源头,做好分析原因的准备。

2、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明辨是非。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

4、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把自己的逆反压到最低限度。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活动体验,引发思索

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梳理整合,深化认识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导课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同学们,升入初中后,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产生了很多烦恼。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我本来是一名好学生,好孩子,怎么到了初中就变成了不听话的孩子呢?是我做的不对,还是老师、家长错了?”其实,都不是,这些现象说明我们进入了初中生逆反心理期,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期呢?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升入初中后,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出现了下面现象:

现象一:曾发生这样的事情:范某买来果点饮料与好友在学校庆贺获奖,随手把果皮、易拉罐扔在地上。校园清洁工批评她这是不讲卫生,不文明的行为,违反了校园卫生管理条例。范某出言顶撞:“我怎么不讲卫生?我比你干净得多。没人扔东西,要你们干什么?你们不就失业了?再说我刚上完体育课肚子饿坏了,不吃些东西又会犯胃病。”

现象二:在历史测验中,周某把书本放在抽屉里抄答案,老师问他为什么要抄袭作弊,周某回答:“建筑师照图纸建房子,木匠照图纸造家具,外科医生由X光指导做手术。因此,学生考试应该允许看课本答题。而且古人有云‘开卷有益’嘛!”

现象三:有一次,做课间操俯背运动时,学习委员曹某露出插着彩色小塑料棒的双耳。事后老师找她谈话时,曹一说:“戴饰物是指戴项链、戒指、耳环,小塑料棒不是饰物,哪一条规定不准打耳洞戴小塑料棒?再说,老师可以戴项链、戒指、耳环,学生为什么就不能戴?”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现象谈一下这三位同学的做法对吗?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现象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示例:周某把建筑师、木匠、外科医生工作中有据可依比成考试作答时也应“有据可依”,允许看课本答题。他还把“开卷有益”的原意“多阅读能增长知识”,故意曲解成“打开书本抄答案有好处”,其实他是在耍小聪明与老师周旋。这是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

[板书]不耍小聪明,多体谅别人

此环节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上面的现象来判断对错,以此来引出他们平时的表现,使学生快速进入对逆反心理问题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引发思索

目的: 播放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剧,直观感受逆反心理的表现,引起学生共鸣。(下面是我班学生与家长自拍的情景剧,让学生亲身体验)

烦心事一:自己看中的衣服,父母不给买,偏偏以他们的观点来给我买衣服,真是烦死了。(《一个中学生的转变》)

烦心事二:考试成绩不好,父母、老师批评,而且同学们也瞧不起。觉得自己活得太累了,都不想活了。

烦心事三: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对,父母、老师却横加干涉,不让自己去做事情。(如自己坐车回老家,父母不让等)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表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所以总想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来打算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实有些时候,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还不能很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所以多听听父母、老师的建议对你是有好处的。

[板书]多听建议,少走弯路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目的:通过情景剧,让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表现。

本环节让学生找一找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告诉学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应该尽量克服它。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说出心理话,在他们渲泄内心不满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告诉学生正确面对逆反心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过程:展示学生吸烟的案例,同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如何解决。

[拓展案例]我班的泮某被查出偷偷吸烟,经过教育,我自以为他不会再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又接二连三的吸烟,而且每当我询问他,他总是信誓旦旦的说绝不再犯,这真让我火冒三丈。到底问题出在哪?我把吸烟的危害说得淋漓尽致,也告诉他盲目模仿成年人不可取。怎么他就不能改掉呢?经过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原来吸烟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帮派,在这个圈子里,谁要因为被老师教育而不再吸烟,其他学生就会讥笑他。出于逞能的心理,泮某就阳奉阴违。明白了关键所在,我就找来了所有和他经常一起吸烟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当时吸烟时的想法,当学生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件事也让我深深意识到错误原来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

2、目的:通过分析身边案例,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真正体会逆反心理在接受正确教育过程中所起的反作用。鼓励学生正确面对逆反心理,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别人的帮助。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已经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清楚的认识。其实,有的时候你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而有的时候却是不对的。那么怎么去理解这些问题呢?

[师生讨论]

(一)从主观上努力(做学生的应该这样做)

1、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2、正确对待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帮助。家长、老师的有些方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中学生应当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作法,不逆反。

(二)在客观上保障(做老师、家长应该这样做)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

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老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老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

2、注重事实,耐心劝导学生改正错误

家长和老师在批评和矫正学生的错误时,"不揪辫子","不揭疮疤",对学生表示理解,期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这样一来,最终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既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又让学生了解老师家长应该怎样去和学生沟通。增加相互的了解,让学生从抱怨和逆反的阴影中走出来,学会多听家长老师的建议,少走弯路。

五、梳理整合,深化认识

本环节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1、利用板书梳理整合本节课内容

2、概括本节课内容

3、重申逆反心理不可怕

4、鼓励学生积极克服逆反心理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整合让学生真正明白逆反心理带来的后果,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鼓励学生积极去面对逆反,努力去克服它。

教后体会:

1、转变学生不良心理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科学方法,对症下药。

2、老师家长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先要融入孩子生活,理解、尊重孩子。

3、用学生自己的现身说法教育学生,比过多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05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