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更新时间:2024-06-08 09:0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慈利县人民政府 2010.11.22

《慈利县“十二五”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顾问:

刘 群中共慈利县委书记

罗政吾慈利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游湘焯慈利县政协主席 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朱用文中共慈利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常务副组长:邢 川县委常委、慈利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 组 长:吴淑元县委常委、慈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刘坤明县委常委、慈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陈国辉县委常委、慈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汤 立县委常委、慈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吴仁铣慈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全际平慈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龚小进慈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向建国慈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朱超雄慈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廖家义慈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孙明建慈利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唐纯卫 慈利县财政局局长 舒业灼 慈利县旅游局局长 张生平 慈利县经济局局长 覃业成 慈利县教育局局长 金跃进 慈利县科技局局长 张世民 慈利县环保局局长 杨兴平 慈利县商务局局长 谢雪武 慈利县水务局局长 谷学军 慈利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吴清英 慈利县卫生局局长 张佰万 慈利县农业局局长 邓家友 慈利县林业局局长 向延初 慈利县建设局局长 朱经伟 慈利县房管局局长

卓耀初 慈利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周先杰 慈利县交通局局长 姚和平 慈利县人事局局长 罗远志 慈利县文化局局长

黄斌权 慈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符青青 慈利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李青云 慈利县统计局局长 黄光敬 慈利县安全监管局局长 张芳芳 慈利县人民银行行长

杨余成慈利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慈利县“十二五”发展规划》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

童中贤湖南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课题组副组长:

孙明建慈利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熊柏隆湖南省社科院城市发展所特约研究员 课题组成员:

杨盛海湖南省社科院社会学法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陈君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邓子纲湖南省社科院社会学法学所博士 胡守勇湖南省社科院社会学法学所博士 黄永忠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陈建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李海兵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郭 丹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杨余成慈利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刘 勇慈利县发展和改革局综合股股长 崔自明慈利县发展和改革局西开办主任 刘芳君湖南师范大学硕士 杜 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江 丽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罗金莲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石 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施“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从构筑战略发展的基础平台入手,着力改革开放,加大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步伐,逐步消除瓶颈制约;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优先发展县城和中心城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把慈利打造成为湘西北的工业重镇、全省的旅游强县、区域性的商贸中心、英才云集的人才高地和和谐富裕的生态家园。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前提,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二)强化平台建设

坚持优先构筑经济发展平台,把平台建设作为经济发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构筑工业、旅游、城市、农村四大经济发展平台,以平台承载产业,以产业串联项目,以项目拉动投资,以投资带动经济跨越发展。

(三)突出科技支撑

加快农业技术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支撑。全面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推进生态文明

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切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深入开展大气环境治理,资源和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废物利用良性循环,建成内外交通便捷,资源可持续利用,居住环境优美,生态功能安全、完善的生态县。

(五)深入改善民生

把解决贫困问题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问题。

三、战略定位

(一)打造湘西北工业重镇

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能源开发、轻工业、矿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湘西北工业重镇。

(二)建成全省旅游强县

依托张家界知名品牌,立足文化、生态两大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合作共赢,打造以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宗教旅游、商务会展等具有慈利特色的大旅游业,建成全省旅游强县。

(三)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

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加快专业市场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工业品、旅游产品及文化产品的储运、集散、配送及小商品贸易、会展交易等,成为湘西北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四)建造绿色农产品基地

积极发展柑桔、蔬菜、茶叶、药材、油茶和现代养殖业等产业项目,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种养基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富硒食品,培育发展大型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湘西北优质绿色农产品基地。

(五)形成英才云集的人才高地。

积极培养人才,大力引进人才,形成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打造英才云集的人才高地。

四、发展目标

(一)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质量和效益有显著提高,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到2015年,突破14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至规划期末累计达到27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至规划期末达到10.1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至规划期末达到6.4亿元。城镇化率提高到45%。

(二)生态环境呈现新景象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减少25%,水资源利用更加集约;耕地保有量保持稳定;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

改善。

(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建成比较完善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得到新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良好,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就业更加充分,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66元。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类别 经济 建设 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城镇化率(%)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城镇医疗保障覆盖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 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 万元GDP能源消耗下降(%)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万m3)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2009年 66.72 10481 2.69 19.38 35.98 87.7 74.5 89 2100 20000 12558 3592 4 4 62 485 62.5 2010年 78.8 12330 3.16 23.2 37.7 87 92.05 92 2015年 增属性 长%) 145 6.4 57.73 45 95 95 98 60 3000 20000 20594 9966 4 4 67 600 80 60 13 10 15 20 预期性 社会 建设 约束性 人民 生活 2400 20000 12787 4005 4 4 64.5 500 55.7 10 12 约束性 预期性 生态 环境 约束性 注: 2009年数据来自慈利县2009年统计公报,2010年和2015年数据为测算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第三产业比重。

十二五规划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是我省深入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也是慈利县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全面实现“打造湘西北的工业重镇、全省的旅游强县、区域性的商贸中心、英才云集的人才高地、和谐富裕的生态家园”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06年至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2010年,预计达到7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30元,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见图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6:31:46.4调整为17:36:47,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71.1%增加到82%。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7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预计5.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0.9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16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已从注重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既注重增长速度又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和结构优化升级。

图1 慈利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年增长率(2005-2010)

数据来源:慈利县2005-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城乡建设协同推进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6年至2010年,共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84亿元,交通条件、城镇建设得到改善,电力和通信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农村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2010年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移动通信、网络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城乡结构、农业农村内部结构都逐步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基本出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支撑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成品油税费改革、县属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经营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和集体林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实现了农村经管站、劳动保障站、合管办“三站合一”、乡镇站所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取得积极成效。

(四)人民生活普遍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583元增加到2010年(预计)127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393元增加到2010年4005元,实现了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图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5731元增加到2010年的980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0年达到4500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

图2 慈利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5-2010) 数据来源:慈利县2005-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05%,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6.01万人,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环保、民政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发展机遇

(一)西部大开发的后续政策性机遇

国家已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方针、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将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深入推进,努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省里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意见》,国家和省里的重大决策必将为慈利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政策机遇。

(二)中部崛起战略点面推展的机遇

2009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家已把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方针、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该规划把“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作为规划重心,这将带动农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加快发展。这必将为慈利县“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政策机遇。 (三)“3+5”城市群设施辐射机遇

“3+5”城市群是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其经济、科技、文化等优势明显,

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也是湖南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力量。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3+5”城市群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城市群的立体交通网络。将群区内部已经形成的核心城市和将来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联系起来,使其基础设施网络化、上档次、运行高效和布局基本合理,为其经济空间整合奠定更厚实的基础。利用核心城市经济力量向外辐射和扩散,来增强城市群内城镇间的联动效应,缩小城镇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慈利作为东邻常德,西抵张家界的湘西重要门户,显然为其经济空间有形与无形的接受“3+5”城市群设施辐射迎来了新的机遇。 (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构建的机遇

根据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要求:“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2010]448号《关于开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正式启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范围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的52个县级行政单位,是连接我国中部地区和川渝地区的重要连接带,是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作为在其范围之内的慈利无疑将受惠各种优惠政策。

(五)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机遇

市里提出要抓住国家推进旅游综合改革有利时机,创建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我县不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处于国际旅游胜地张家界的东大门。依托“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加快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既是整个张家界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县里坚持旅游带动战略,基本完成了旅游精品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张家界第二大旅游城市,并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体制机制,顺应旅游国际化、目的地化要求,慈利旅游必将迎来大发展。 三、面临挑战

(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地方财力弱,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再加上公共投入供给与投入需求之间严重不平衡,投入成本高而比较效益低,制约社会资本投入的增长,使得公路、城建、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交通状况发展相对滞后。交通运输网络整体布局也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渠道不畅,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经济结构仍处低端

经济结构欠合理,内生动力不强。首先,全县一、二、三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排序,第三产业比例接近50%,产业结构呈现出高级化特征。但这种高级化,是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造成的一种虚高,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8.5%,企业散、小、弱等问题突出。其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三大产业都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集约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匮乏,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三)生态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慈利县工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型工业,且大部分处于“以资源换增长”的粗放型阶段。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陆续出现。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污染物产生量还会增多,其生态建设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新型工业化

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加快发展的首选方略,坚持走具有慈利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四个“提升”,即: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工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工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全力打造湘西北工业重镇。“十二五”期末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期末达到50亿元。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创新慈利县工业园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招商方式、服务内容和优惠政策,不断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把园区建成产业招商和发展的平台以及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的主要载体,力争成为省级工业园。

一是抓好园区规划。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工业园,全县形成一园六区的工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尽快落实园区中核心区和各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通过科学规划、集中管理和开发建设,使园区成为结构清晰、中心突出、功能明确、布局完整的经济开发区。

二是完善园区设施。集中力量搞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配套,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条件。采取“政府启动,多元投资”的方式,筹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探索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新模式,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营实体,进行企业化运作。鼓励非国有投资法人入园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实现合作双赢。

三是促进集群发展。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优势产品为切入点,引导企业入园,加大产业整合力度,促进关联企业集群发展,强化产业集聚区块的园区化管理,做到集中生产、集中排放、集中处理废弃物,打造生态化产业基地。 二、着力壮大产业经济

以工业园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与现有基础,围绕整合提升和扶优扶强,强化产业整合、产业配套和产业环境建设,延伸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形成后发快进新产业;通过项目带动,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产业体系。

(一)改造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慈利工业的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发挥积极有效的支撑作用,要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提质升级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 ——食品工业

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质量与安全为目标,面向旅游市场,突出产品特色,向小产品、大市场、大产业方向发展。发挥生态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和食品工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开发适应现代消费趋势的绿色生态食品、旅游方便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功能特色食品。注重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做强做精农副食品加工业,提高产业集聚度。 ——机械工业

着力提高机械装备制造竞争力,突出发展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发制造及建工、农机、五金等产业;同时加大企业外向化力度,积极主动接受产业辐射,承接产业转移,走“嵌入式”、“配套型”的发展路子。以天成机电为龙头,加大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开发力度,加快设备更新,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湘西北中小型水轮发电设备制造和维修基地。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姻”,配套协作,注重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在合作中发展壮大。 ——化工工业

采用成熟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装备改造现有生产工艺,提质升级改造农用化工,加速发展精细化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顺应化学工业精细化、清洁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水平。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品基础,重点围绕黄姜(剑麻)→皂素→(单、双)烯→丙酮→沃尔→甾体激素类药物,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形成特色明显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努力发展高浓度磷、钾复合肥及复混专用肥,开发多品种的微量元素肥料,发展复合菌肥和生物活性有机肥,推动肥料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旅游产品加工业

依托张家界旅游品牌及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如特色食品、大理石、杜仲……)比较丰富的特点,发展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加工业。 (二)壮大优势产业

慈利的优势产业是“十一五”期间逐步形成的,目前在规模、质量、生产技术、市场、管理上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十二五”期间应按“优势优先”原则,加快整合提升,做大做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支撑带动作用。 ——建材工业

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对全县机制砖企业进行有效整合,积极发展页岩烧结多孔空心砖,煤矸石烧结多孔空心砖、混凝土多孔空心砌块,实现砖电联产。发展大理石、花岗石的薄板加工,发展以竹木资源为材料的高档复合装饰板材及以高档水泥纤维板为基材的高档装饰板材。发展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在涂料、颜料、功能性填充料及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有所发展,重点发展超微细重钙粉体材料及改变性粉体材料系列产品,发展水性化、功能化、高性能环保涂料,发展PVC新型管材、管件及型材产品。 ——镍钼矿业

“十二五”期间将按“控制资源,优化布局,加强产业升级,推进循环利用”的思路规范加强镍钼矿产业的发展。加强重点矿区技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镍钼资源就地转化,大力推进以钼为主、镍联产、有价元素有效回收、拓宽品种和以节能减排、循环综合利用,有害元素无害化处理为中心的工艺更新和技术改造,巩固和完善火法与湿法联合提钼等生产工艺,积极发展“高压氧浸”、“湿法冶炼”的高新技术应用,加大对低贫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加强延伸产品的开发和核心技术研究,引进开发产业延伸项目。发展镍钼延伸加工产品,提高镍钼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镍钼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导产品由初级产品向中高端转变,创建华中地区最大的镍钼加工基地。 ——碳酸钙业

切实抓好全县碳酸钙资源规划工作,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障矿山安全生产,以优并劣的原则,科学编制碳酸钙矿产资源整合规划。根据碳酸钙矿产业发展方向和慈利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恒亮企业为龙头,把慈利建成全国性的碳酸钙深加工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形成从矿山开采、加工、科研应用到贸易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能源产业

按“稳煤、扩电、增容”发展思路,加快水电挖潜开发改造,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理顺和构建新的电力体制和机制, 1、水电

按照一张网的要求,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目标,切实处理好地方小水电专供电系统的关系,保护小水电发展的积极性。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原则,对全县小水电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增强水资源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利用,重点规划岩泊渡、宜冲桥电站的建设,加速九渡溪流域的水能开发,优先做好赵

家垭、茶庵、桃花溪等电站的技改增容,挖掘现有电站潜力。 2、火电

依据目前省、市、县水电比重大、调节性能弱等特点,加强石煤、生物质和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型火力发电,以缓和市县及周边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弥补枯水期电力严重不足,增强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荷中心用电的安全可靠性。 3、风电

五雷山海拔地势高,这一地带常年光照充足,风能资源充沛,是开发风电的理想区域。“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五雷山风力发电厂,拟装机2.65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发电5000万千瓦时。同时开发和尚凸、道尔山一线的风力发电项目。 4、煤炭工业

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效率为目标,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大以实现煤矿高产高效为目标的升级扩容技术改造力度,提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单井产能规模。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我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要拓宽发展领域,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使我县“十二五”期间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根本性提高。

——新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走引进为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以市场换项目,以项目做示范、以示范带生产、以生产促研发,着力培育太阳能光伏和LED新光源两大产业,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新能源高水平、大范围应用,基本形成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LED新光源产业为核心,其它新能源产业为补充,技术研发、设计咨询、建筑安装等新能源服务业发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应用广泛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

追踪当代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和传统基础材料转型升级内在要求,重点发展纳米级碳酸钙粉体材料,钼酸类石油催化剂、原油添加剂、抗磨剂等高档环保涂料、医药中间体,环保、节能型新型墙材、轻型复合墙板、多功能防水材料、密封材料,以水泥为基材的高档复合板、高档装饰、装修材料,无碳复写纸、IC卡、九层瓦楞纸箱、可降解膜。 ——生物医药产业

抓住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大发展和我县是省级唯一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产业化示范县的机遇,发挥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药用植物种植——医药中间体——医药研发——成药生产”产业链为主导,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支撑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在现代中药(生物中药)开发、林植物提取、功能性食品开发、生化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尽快形成我县生物医药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把项目作为争资金、招外商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做好项目可研、环评、规划等前期工作,储备一批带动当前、关连长远的项目。瞄准沿海产业转移,结合自身优势,开发一批矿产精深加工、轻工制造、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开发等项目。围绕国家调结构、促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开发一批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产业项目。深入研究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扶持重点,挖掘和开发一批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工程项目,确保项目储备总量动态保持在200个以上,过亿元的项目

50个以上。

新型工业化

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加快发展的首选方略,坚持走具有慈利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四个“提升”,即: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工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工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全力打造湘西北工业重镇。“十二五”期末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期末达到50亿元。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创新慈利县工业园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招商方式、服务内容和优惠政策,不断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把园区建成产业招商和发展的平台以及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的主要载体,力争成为省级工业园。

一是抓好园区规划。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工业园,全县形成一园六区的工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尽快落实园区中核心区和各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通过科学规划、集中管理和开发建设,使园区成为结构清晰、中心突出、功能明确、布局完整的经济开发区。

二是完善园区设施。集中力量搞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配套,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条件。采取“政府启动,多元投资”的方式,筹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探索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新模式,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营实体,进行企业化运作。鼓励非国有投资法人入园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实现合作双赢。

三是促进集群发展。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优势产品为切入点,引导企业入园,加大产业整合力度,促进关联企业集群发展,强化产业集聚区块的园区化管理,做到集中生产、集中排放、集中处理废弃物,打造生态化产业基地。 二、着力壮大产业经济

以工业园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与现有基础,围绕整合提升和扶优扶强,强化产业整合、产业配套和产业环境建设,延伸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形成后发快进新产业;通过项目带动,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产业体系。

(一)改造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慈利工业的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发挥积极有效的支撑作用,要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提质升级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 ——食品工业

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质量与安全为目标,面向旅游市场,突出产品特色,向小产品、大市场、大产业方向发展。发挥生态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和食品工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开发适应现代消费趋势的绿色生态食品、旅游方便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功能特色食品。注重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做强做精农副食品加工业,提高产业集聚度。 ——机械工业

着力提高机械装备制造竞争力,突出发展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发制造及建工、农机、五金等产业;同时加大企业外向化力度,积极主动接受产业辐射,承接产业转移,走“嵌入式”、“配套型”的发展路子。以天成机电为龙头,加大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开发力度,加快设备更新,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湘西北中小型水轮发电设备制造和维修基地。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姻”,配套协作,注重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在合作中发展壮大。

——化工工业

采用成熟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装备改造现有生产工艺,提质升级改造农用化工,加速发展精细化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顺应化学工业精细化、清洁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水平。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品基础,重点围绕黄姜(剑麻)→皂素→(单、双)烯→丙酮→沃尔→甾体激素类药物,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形成特色明显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努力发展高浓度磷、钾复合肥及复混专用肥,开发多品种的微量元素肥料,发展复合菌肥和生物活性有机肥,推动肥料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旅游产品加工业

依托张家界旅游品牌及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如特色食品、大理石、杜仲……)比较丰富的特点,发展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加工业。 (二)壮大优势产业

慈利的优势产业是“十一五”期间逐步形成的,目前在规模、质量、生产技术、市场、管理上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十二五”期间应按“优势优先”原则,加快整合提升,做大做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支撑带动作用。 ——建材工业

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对全县机制砖企业进行有效整合,积极发展页岩烧结多孔空心砖,煤矸石烧结多孔空心砖、混凝土多孔空心砌块,实现砖电联产。发展大理石、花岗石的薄板加工,发展以竹木资源为材料的高档复合装饰板材及以高档水泥纤维板为基材的高档装饰板材。发展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在涂料、颜料、功能性填充料及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有所发展,重点发展超微细重钙粉体材料及改变性粉体材料系列产品,发展水性化、功能化、高性能环保涂料,发展PVC新型管材、管件及型材产品。 ——镍钼矿业

“十二五”期间将按“控制资源,优化布局,加强产业升级,推进循环利用”的思路规范加强镍钼矿产业的发展。加强重点矿区技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镍钼资源就地转化,大力推进以钼为主、镍联产、有价元素有效回收、拓宽品种和以节能减排、循环综合利用,有害元素无害化处理为中心的工艺更新和技术改造,巩固和完善火法与湿法联合提钼等生产工艺,积极发展“高压氧浸”、“湿法冶炼”的高新技术应用,加大对低贫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加强延伸产品的开发和核心技术研究,引进开发产业延伸项目。发展镍钼延伸加工产品,提高镍钼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镍钼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导产品由初级产品向中高端转变,创建华中地区最大的镍钼加工基地。 ——碳酸钙业

切实抓好全县碳酸钙资源规划工作,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障矿山安全生产,以优并劣的原则,科学编制碳酸钙矿产资源整合规划。根据碳酸钙矿产业发展方向和慈利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恒亮企业为龙头,把慈利建成全国性的碳酸钙深加工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形成从矿山开采、加工、科研应用到贸易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能源产业

按“稳煤、扩电、增容”发展思路,加快水电挖潜开发改造,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理顺和构建新的电力体制和机制, 1、水电

按照一张网的要求,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目标,切实处理好地方小水电专供电系统的关系,保护小水电发展的积极性。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原则,对全县小水电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增强水资源综合效益,实现可

持续利用,重点规划岩泊渡、宜冲桥电站的建设,加速九渡溪流域的水能开发,优先做好赵家垭、茶庵、桃花溪等电站的技改增容,挖掘现有电站潜力。 2、火电

依据目前省、市、县水电比重大、调节性能弱等特点,加强石煤、生物质和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型火力发电,以缓和市县及周边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弥补枯水期电力严重不足,增强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荷中心用电的安全可靠性。 3、风电

五雷山海拔地势高,这一地带常年光照充足,风能资源充沛,是开发风电的理想区域。“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五雷山风力发电厂,拟装机2.65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发电5000万千瓦时。同时开发和尚凸、道尔山一线的风力发电项目。 4、煤炭工业

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效率为目标,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大以实现煤矿高产高效为目标的升级扩容技术改造力度,提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单井产能规模。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我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要拓宽发展领域,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使我县“十二五”期间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根本性提高。

——新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走引进为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以市场换项目,以项目做示范、以示范带生产、以生产促研发,着力培育太阳能光伏和LED新光源两大产业,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新能源高水平、大范围应用,基本形成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LED新光源产业为核心,其它新能源产业为补充,技术研发、设计咨询、建筑安装等新能源服务业发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应用广泛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

追踪当代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和传统基础材料转型升级内在要求,重点发展纳米级碳酸钙粉体材料,钼酸类石油催化剂、原油添加剂、抗磨剂等高档环保涂料、医药中间体,环保、节能型新型墙材、轻型复合墙板、多功能防水材料、密封材料,以水泥为基材的高档复合板、高档装饰、装修材料,无碳复写纸、IC卡、九层瓦楞纸箱、可降解膜。 ——生物医药产业

抓住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大发展和我县是省级唯一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产业化示范县的机遇,发挥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药用植物种植——医药中间体——医药研发——成药生产”产业链为主导,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支撑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在现代中药(生物中药)开发、林植物提取、功能性食品开发、生化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尽快形成我县生物医药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把项目作为争资金、招外商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做好项目可研、环评、规划等前期工作,储备一批带动当前、关连长远的项目。瞄准沿海产业转移,结合自身优势,开发一批矿产精深加工、轻工制造、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开发等项目。围绕国家调结构、促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开发一批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产业项目。深入研究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扶持重点,挖掘和开发一批

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工程项目,确保项目储备总量动态保持在200个以上,过亿元的项目50个以上。

新型城镇化

坚持走科学规划、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城乡统筹、生态环保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以县城为核心,重点建制镇为支撑,一般建制镇和集镇为基础的等级序列分明、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有序的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慈利县城市化率达到4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初步建成集山、水、城于一体,旅、工、贸相融合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一、城镇体系

(一)优化县域空间布局

依托重要交通干线,构筑“一心三镇一片区”空间发展格局。一心就是以慈利县城为中心,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培育发展成为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镇即岩泊渡镇、零溪镇、苗市镇,重点完善三镇的基础设施,提升三镇的城市化水平;一片区即由阳和、江垭、三官寺、溪口等组成的阳和国际旅游经济开发区。通过“一心三镇一片区”的发展,扩大县城发展规模,同时带动整个县域城镇的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增长。

(二)推进节点城镇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高标准抓好小城镇规划。加强集镇道路、供水及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科教兴镇、贸易兴镇、特色产业兴镇,建设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和发展活力的小城镇。到2015年末,力争零溪、苗市、阳和、江垭、岩泊渡、溪口、通津铺、龙潭河、三官寺等九个小城镇各类设施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中心城区

把县城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十二五”全县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使县城的空间结构形态形成“一城四区环绿心”的基本格局:一城是慈利县城,即零阳镇,全县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点带动其它城镇的发展;四区即南部老城区、北部新城区、永安西部城区、万福东部城区;绿心即以澧水江心的琵琶洲以及永安临澧水大堤绿化地带为绿心。 (一)加速县城扩容提质

以澧水大桥建成为契机加快实施县城北扩,拉通永安至蒋家坪主干道路,实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北迁。将蒋家坪地区建设成为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休闲、生活居住为一体,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以汽车西站建设为契机,将永安地区建设成为以对外交通、商品集散、旅游接待、生活居住为主体,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开放式新城区。拓展万福地区城市空间,努力建设成为以对外交通、现代物流、旅游接待、休闲娱乐、生活居住为主体,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完成老城区的旧城改造,把南部老城区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商贸、居住中心。 (二)突出市政建设

加大路网建设力度:建设蒋家坪新城区、澧阳大道、慈利大道、人民大道内外环线和老城区建设东路、笔架西路及永安片区的香樟路和沿河路,新建永安大桥、溇水一桥、二桥。突出排水工程建设:配套完善排水管网22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60%。保证城市供水需要,改造水磨峪水厂,对白云水厂进行提质改造,完成百日崖第二取水点建设,改造供水管网30公里,新建供水管网20公里。加强环卫设施建设:

建设城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垃圾处理率达80%。建设垃圾中转站14个,实行封闭式运输,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城区公交设施建设:新建公交首末站3个,东西各建一个货车停车场。大力加强城区停车场建设,各小区及其他公共场所均应建一定车位的停车场(含地下停车场)。加速管道燃气建设:加快管道燃气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到2015年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提高防灾避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防护可靠。 (三)提升城市形象

突出高速公路东、西互通处的建设,美化城市门户形象。突出建设沿河风貌景观及人文休闲场所建设,“十二五”末县城沿河风貌带建设达到5000米。全面加强城市森林景观和公共绿地建设,扩大绿化面积,到2015年绿化覆盖率达35%。满足市民健身休闲娱乐需要,以羊角山、饭甄山、龙峰公园及燕子洞烈士陵园等建设为重点,加快公园建设。逐步恢复建设历史传统景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挖掘和培育城市特色氛围,增强城市内涵。进一步完善城管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达到城市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最佳效果。 三、城市经济

(一)有序经营城市土地

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县城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把经营城市的思路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使城市土地资产不断增值。对划拨用地、协议出让用地要严格范围、严格标准、严格用途管制,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价供地比例;对商业、旅游、商品住宅、娱乐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土地资本。 (二)稳步发展房地产

坚持市场化政策取向与加强政府住房保障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向,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型住宅,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推动住房建设由数量型增长转为质量型增长,合理引导住房建设和消费,不断改善和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和水平。加强对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正确引导住宅开发和住宅理性消费。在县城及重点镇全面培育发展商品房居住小区市场。盘活直管公房资产,放开搞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三)繁荣商贸流通业

科学布局和构建商业网点、专业市场、专业街,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完善商业配套服务,大力提升慈利城区商业中心的档次和品位。改造提升现有市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培育和构建一批辐射力较强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商贸一体化,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努力建设成为湘西北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旅游为龙头,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科技教育等基础性产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公共服务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以永安物流园区、万福湘西东市为重点、老城区各专业市场为基础、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支撑,形成商品集散、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我县设置分支机构,发展项目

融资、BOT、经营权转让等新型融资方式。

新农村建设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切实提高“三农”发展水平。大力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城市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十二五”期间争取新增省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8家,使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0家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一、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富硒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品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健康养殖业,将生态、绿色、富硒农业做大做强。

(一)建设规模化特色农产品基地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方针,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品种、改善品质,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优化升级。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和基地集中,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着力加强柑桔、烤烟、油茶、茶叶、中药材、反季节蔬菜、生猪、湘西黄牛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

在龙潭河、景龙桥等乡镇建设5万亩优质油茶基地; 在宜冲桥、南山坪、岩泊渡等乡镇建设5万亩楠竹基地; 在金岩、高桥、洞溪等乡镇建设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在江垭、象市、杉木桥一带建设杜仲基地30万亩; 在零阳、零溪镇建设1万亩香樟绿化大苗基地;

在龙潭河、二坊坪、景龙桥、高桥、金坪等乡镇建设富硒优质稻米产业基地;

在零阳、江垭、三官寺、阳和建立2万亩时鲜蔬菜基地等现代科技蔬菜基地建设,在洞溪、溪口建立2万亩七星椒基地,在高峰、东岳观建立1万亩反季延季蔬菜基地; 在苗市、广福桥、零溪、杨柳铺等乡镇建设20万亩标准化水果基地; 在三合口、象市、庄塌、江垭等乡镇建设5万亩优质有机茶叶产业带; 在许家坊、阳和、甘堰等乡镇建设3万亩优质苎麻产业带; 在高峰、江垭、洞溪等乡镇建设4万亩以上的优质烟叶产业带;

在岩泊渡、零溪、朝阳、宜冲桥等乡镇建设绿色食品红薯粉丝产业带,并利用一季中稻田建设30万亩油菜基地。

建设以金岩、溪口、洞溪、高桥、金坪、南山坪、龙潭河、景龙桥、庄塔、三合口、国太桥、江垭、高峰、三官寺、宜冲桥、甘堰、广福桥、零阳镇等16个乡镇为主的10万头湘西黄牛和10万只山羊繁养基地;

建设以江垭、象市、东岳观、杨柳铺、杉木桥、通津铺、零溪、岩泊渡等15个乡镇为主的50万头生猪繁养基地;

建设以苗市、广福桥、三官寺等12个乡镇为主的600万羽家禽养殖基地; 建设以象市、三官寺、江垭等12个乡镇为主的5万尾大鲵养殖基地; 建设以江垭水库、黄石水库及溇澧两水为主的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

建设以零阳镇、岩泊渡镇、苗市镇、广福桥镇、零溪镇、朝阳乡等为主的综合养殖基地。

(二)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在继续抓好杜仲系列产品开发的同时,抓好木竹产品的精深加工,引进1-2家年加工能力在1万m3的木材精加工企业,打响“慈利竹业”品牌。增强农林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深度,增加加工品在农产品消费中的比重,尽快改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在农产品集中产区扶植建立一批深加工龙头加工企业,引导其联合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和开展综合利用,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步伐。 (三)重点发展农业知名品牌

加强推进品牌战略的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发展规模经营,靠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打造生态特色农业品牌。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慈利“杜仲之乡”品牌。充分依托“湘西黄牛”、“黑山羊”、“马头山羊”、“大鲵”、“枞林黑山鸡”、“华通粮油”、“农丰”苎麻、“岩泊渡”粉丝、“金秋”葛粉、“云雾王”茶叶、“七姊妹”辣椒和“富硒粮油茶”、“慈利柑桔”、“慈利柚”的品牌效应,带动慈利农产品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建知名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10个以上,培育和发展5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

二、切实改善农业发展条件

要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信息平台、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来切实改善农业发展条件。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以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以完善农田排灌系统、机耕道、农网改造为主要建设内容,综合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连片治理、讲求突效”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理,逐步把基本农田建成“涝能排、旱能灌、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地力高”的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以标准化、规模化畜禽栏舍建设为重点,加大养殖场道路建设力度,建立相对独立的养殖小区,净化农村的生活环境,改善人居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现代农业信息平台

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网,让农业信息迅速进村入户,为广大农户传递农业市场信息、种养技术和政策法规等,减少农民组织生产的盲目性,搭建供求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农民、农业企业与市场的信息对接,提高农产品在省内外和国际市场占有份额,最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依托网络、短信、语音等现代传媒积极构建三大信息服务平台,扩展农业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拓宽服务领域,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构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农业新闻、名特产品、农技110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热线电话、专家坐诊、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为专家和农民之间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 (三)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以国家加大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为契机,迅速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在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对于购置政府指定的大中型农机具的农户按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总额的10%累加补贴,购机5台以上,青贮农作物秸秆1000吨、配制饲料1000吨、作业面积2000亩以上的农机装备户每户以奖代投1万元。扎实推进农机科学兴粮行动计划,成立区域性农机技术推广站,为农机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完善农机服务机制,组织好

农机跨区作业。

(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一是依法落实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调动农技人员和农业合作服务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技推广服务功能。三是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科技项目,加大力度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新优良种;推广牛羊冷配、肉牛快速育肥、生猪及水产标准化养殖、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农业新技术,推广水稻机械化收割、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等一大批农业新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大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

(一)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工程”, 县财政安排20万元用于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专业科技培训5千人次,培训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500人。大力培养培训农民经纪人和农民技术员队伍,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发展和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引导农民走入市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大宗农副产品的顺畅销售。 (三)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把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来抓,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变富余农民为富裕农民,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四)鼓励农村能人创业,形成致富带动力

进一步弘扬创业精神,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民众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热情。对创业致富、带动一方的广大农村能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努力形成千家万户创业的局面。 四、加强现代农村村镇建设 (一)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

借鉴城市建设规划,结合实际,确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思路,做到省、市、县、镇各级规划彼此衔接,尽快出台基础设施规划。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监督检查工作,县规划办、建设局和国土局等部门要协调一致,确立牵头部门,成立专职的规划监察执法队伍,把规划审批和监察工作统一起来,对农村乡镇违法建设进行专项整治,加大打击力度,彻底解决乱搭乱建问题。

(二)推进重点集镇﹑中心村庄建设

推进岩泊渡、零溪、苗市、江垭、溪口、高桥、龙潭河、东岳观、通津铺、杉木桥、象市、广福桥、杨柳铺、阳和、三官寺等15个建制乡镇的建设。各乡镇结合乡镇建设现状和乡镇区域特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包括城镇建设、商品流通、农产品开发经营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确定乡镇建设的重点。有关部门要对这些重点乡镇在以工代赈、小城镇建设基金、扶贫开发、路网改造、农电基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好一个。推进中心村庄建设,在一定区域内就近把农业人口相对集中起来,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分工协作化、服务网络化的区域经济,积极创造农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推广沼气生态模式技术,改变农村粪便、垃圾任意堆放的状况,消灭蚊蝇的孳生场地,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少疾病,改善农民家居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文明生活水平。要结合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沼气农业,把慈利县建成湖南省一流的“开放型生态农业县”。

旅游产业

一、总体定位

(一)目标定位

湖南省旅游强县;张家界旅游的温泉疗养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到2015年,建成4A级景区(点)4个、3A级景区(点)2个以上;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特色产品齐全、功能完备的旅游购物场所3—4个;建成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4家;年旅游接待达到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产业定位

慈利县紧邻武陵源 ,但鉴于武陵源无法替代的旅游地位,在近期慈利县很难打造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单独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产品的逐步升级,必须依托武陵源的有效客源分流,打造成为武陵源的卫星景区,重点突破客源市场,使慈利县旅游客源市场逐渐延伸。坚持旅游带动战略不动摇,适应旅游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重点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力争把慈利县的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慈利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民心产业和形象产业,至2015年,使慈利县旅游业增加值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10%以上。 (三)形象定位

温泉之乡,道教圣地,休闲乐园。 二、旅游资源

(一)自然山水资源

慈利县的水资源相当丰富,是慈利县旅游的发展重点,也是张家界大线旅游的重要补充部分。水上资源一是“温泉之乡”,二是“水泽之乡”。温泉资源的代表是万福温泉、江垭温泉,已开发成为了4A景点,未开发的包括宜冲桥温泉等。水资源代表是澧水、溇水及江垭水库、赵家垭水库、百岛龙潭等。这些都可以和张家界的山相呼应,形成山水配合的旅游组合。 (二)历史古遗资源

金台村遗址、璞榔岗遗址、康家溪遗址、象鼻嘴遗址、树塔遗址、白公城遗址、云朝山佛教遗址、五雷山道教遗址、渔浦书院以及四十八寨李自成屯兵的遗址、杜心吾、孙开华、陈能宽故居等等,与自然旅游资源一起衬托了慈利的历史底蕴,为慈利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溪口,九溪,梅花殿,四十八寨的军事防御基地及其四十八寨中相关的建筑及设施等等,都可以作为未来全县旅游开发的亮点工程,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整修措施,提升其本身的价值,打造新的品牌,为全县旅游服务。 (三)独特文化资源

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慈利县是一个多民族县,自古以来就有汉族、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等17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有节日,以及各具民族风情的特色节目。就土家族来说,数千年来,在慈利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民族特色明显,如石碾、石磨等生产用品,锅巴饭、坛子菜、腊肉等饮食品种,吊脚楼、竹器等建筑和土家织锦,板板龙灯、渔鼓等娱乐节目,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土家特色鲜明,能让游客

置身于幽静清新的田园绿野之中,尽情享受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应尽可能的保留和保护这些少数民族风情,形成其相关的民俗风情,供游客体验。 三、开发战略

(一)龙头策略——张家界阳和国际旅游经济区建设

以阳和、三官寺、江垭、溪口为重点,利用毗邻核心景区的交通优势,建设一系列品位高端的休闲度假服务设施、度假酒店、国际会展中心等等,使慈利成为张家界核心景区旅游产业的聚集地、旅游项目的承载地、旅游休憩的首选地,增加慈利在张家界核心景区的价值,真正成为张家界旅游品牌不可分割的内容。 (二)组合策略——挖掘水资源魅力

做好温泉、水库以及漂流等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弥补张家界以山为主而水相对弱项的缺陷,更好地吸引游客。通过亲水产品、温泉产品、峡谷观光、漂流产品、水库运动等产品的组合,形成与武陵源核心景区高度互补的格局。慈利县的旅游应主要依托温泉,以温泉为品牌,开发建设高品质的温泉休闲度假基地,增强土家文化与名胜观光、亲水体验互补的综合旅游休闲功能,填补张家界核心景区水的空白,打造“山+水”的张家界新旅游链。 (三)差异化策略——文化古遗资源开发

五雷山是全国有名的道教胜地,尤其在湖南、湖北的相当一部分县很有名气,而且风景也是相当幽美,素有“北武当,南五雷”之称,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誉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应通过大力宣传,发挥优势,做好道教文化旅游,为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增添相关的宗教色彩。可以把五雷山定位为文化型与观光型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与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各有千秋的观光朝圣拜佛休闲度假圣地。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开发建设云朝山佛教遗址景区、四十八寨李自成屯兵遗址景区及杜心吾、孙开华、陈能宽故居等等。

(四)产业化策略——开发旅游商品

加大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力度,做大做强杜仲酒、翘板鱼、绿壳蛋、七姊妹辣椒、葛根产品、红薯粉丝、土家腊肉等传统旅游商品,大力开发一批具有土家特色的新的旅游食品、服饰和工艺品。开辟旅游商品加工专区,培育壮大旅游商品产业集群。 四、精品开发

(一)阳和国际旅游经济开发区

阳和范围内有长张高速从中穿过,是从长沙到张家界的必经之地。阳龙公路和建设中的溪阳公路,将阳和与北面的武陵源景区和南面的溪口古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充分考虑张家界的东大门,长张高速贯穿该地域,结合阳和土家族乡的文化及山地特征,沿线还有溪口古镇及温泉、赵家垭水库,促成高标准、规模化的汽车营地及户外运动俱乐部,以及各种星级酒店群的合理分布,形成张家界景区高档酒店休憩服务区。 (二)江垭温泉、万福温泉、宜冲桥温泉

提升温泉旅游产品和品牌,按国家5A级旅游区的标准进行建设,充分挖掘土家文化,重点开发休闲、会议、度假、餐饮、娱乐等高品质旅游功能,引入旅游房产、会议度假、主题餐饮、影视娱乐等多种业态项目,与温泉的疗养功能相结合,形成与武陵源核心景区高度互补的格局,吸引核心市场分流,同时满足周边城市居民出游需求,成为慈利县的龙头旅游组团和最具规模和品牌价值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 (三)五雷山风景区

以宗教文化为切入点,为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增添相关的宗教色彩。通过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如宗教节庆活动、社会慈善活动等来扩大影响,提高五雷山的宗教地位,以吸引更多游客。注意宗教场所内外环境的改善,营造出肃穆、清幽的宗教氛围,保证宗教旅游的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使去五雷山道教圣地朝拜成为游客到张家界旅游的重要目的和内容。

(四)张家界大峡谷

打造和核心景区有着明显区别的探险型山地峡谷景区。张家界大峡谷最突出的问题是景观资源与核心景区雷同,在考虑到武陵源主要以山体观光为主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溇水、索水景区的亲水特色,重点开发漂流、洞穴、探险等高品质旅游资源,构成轻松的峡谷观光、刺激漂流、奇异洞穴、探险刺激的观光旅游线,成为慈利县最具价值的旅游观光线。 (五)赵家垭高山度假旅游区

赵家垭高山度假旅游区涉及朝阳、南山坪、金坪、岩泊渡等4个乡镇,共10个村的范围,核心景区范围100平方公里,构建成3个子景区。洞感地带景区,突出体验性特色,开发3公里长的地下溶洞漂流;龙魔地缝景区,突出观赏性特色,开发5公里长的中国最长的一线天峡谷景区;海洋地心景区,突出休闲度假特色,充分利用景区充足的水电资源以及自然小气候产生的温差,建设张家界大避暑基地,建成四星级、五星级两大度假酒店。引入旅游地产带动概念,建设各项文化体育参与性项目。 (六)四十八寨景区

四十八寨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具有很深的历史考证价值,可以在开发探险旅游的基础上揭开四十八寨之谜。通过相应的规划及其考察挖掘文化及其相关的历史背景,开发出具有韵味的旅游资源。“十二五”期间,抓好景区基本旅游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初步开发出四十八寨景区。通过李自成四十八寨打开慈利县的旅游知名度,通过四十八寨的军事文化、姓氏文化、造纸文化,吸引探险旅游这一特殊群体。 五、市场营销

(一) 品牌形象

围绕“温泉之乡,道教圣地,休闲乐园”这条主线,借助慈利县依托张家界的区位优势和温泉水系较强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其包含“土家风情、神奇峡谷、天然温泉、多彩瀑布”内涵的旅游品牌,形成“慈利——美丽张家界的新体验”旅游目的地。 (二)营销策略 1、销售渠道

——邀请旅游批发商、代理商和零售商到慈利县作实地考察。

——向国内一级市场的主要旅行社提供宣传画册,向国内二级市场中的城市旅游批发商,国际一级市场的主要旅行社提供资金,资助他们印刷宣传慈利县旅游产品的广告材料。 ——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有关旅游宣传活动。 ——与临近地市或省内外主要旅游城市联手促销。

——在国内省会城市,国外一级市场重点城市的大型商场或商业中心开辟慈利县旅游产品咨询专柜。 2、会议营销

通过举办大型会议或论坛,以学术营销、规划营销等吸引资本和市场的聚集,如举办深入探讨四十八寨历史意义、户外运动、探险、温泉疗养等健康意义的会议。 3、事件营销

温泉和五雷山的道教文化是慈利的最大特色,可以每隔一年或两年开展一次“道教温泉养生节”,把这个“节”做好、做大,做成自己的品牌。

4、广告和宣传

围绕“慈利—美丽张家界的新体验”的总体形象设计慈利县的区域旅游形象识别体系,包括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抓住“温泉之乡,道教圣地,休闲乐园”对慈利县形象标识的图形、颜色、寓意进行整体创意,并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视点报道,电视剧制作,报刊杂志广告,景区宣传画册,景区宣传指南等全方位宣传,展示慈利旅游胜地的形象。

生态环保

坚持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构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功能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单位GDP能耗降低4%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0.95个百分点左右。 一、资源节约利用

(一)大力开展土地整理

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加强对地块零碎、沟浜交错、路渠不配套的农地整理,使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排污水利设施配套,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对地形高低不平,地类交叉的土地平整和利用结构调整;实施村镇建设规划,撤并零散自然村、建设中心村、消灭空心村,综合整治原农村居民点用地,退宅还耕。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水利示范园区建设等农田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统一纳入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制定鼓励开展土地整理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抓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污染总量控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以改善流域和饮用水源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碧水行动”;大力推进以控制城镇烟尘、油烟、扬尘污染为重点的“蓝天行动”;大力推进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生态示范创建工程等为重点的“绿地行动”;大力推进以控制噪声污染为重点的“宁静行动”。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改造传统工业,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县工业园区成为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力争使我县单位GDP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水的消耗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森林绿地,水体资源的保护;加强循环利用的科研、开发,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生态循环利用的道路。到“十二五”末,建成一批环保型、科技型、清洁型、节约型企业,把慈利建设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县。 (四)大力倡导低碳消费

大力倡导低碳消费,推行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方式,提升绿色理念。开展绿色菜篮子行动,倡导家家户户拒绝白色污染,实践绿色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 举办环保体验行动, 引导居民亲身体验和实践环保行动,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出行环保行动, 开展绿色出行宣传巡游活动,动员有车族减少驾车出行,提倡短途办事骑公益自行车。设立流动的绿色回收箱, 居民把家里可回收的废品统一上交到绿色回收箱内,变卖废品所得的款项捐到绿色储蓄箱,用于绿色专项建设。 二、环境综合治理 (一)水污染治理

完善主城区的城市截污管道建设,加快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大力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强工业水污染源的防治,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将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大对无污染行业性企业和生态性工业的投入,从政策和资金上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加强对农业经营者使用化肥、农药的管理,推行固态施肥、生物防虫治病等农业新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流失导致的

污泥;科学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保护水体沿岸植被;加强河道,特别是澧水、溇水、索水、零溪河四水两岸第一层山脊线范围内的生态管理,搞好水土涵养林的建设和保护,禁止开山采石挖矿,防止水土流失。 (二)大气污染治理

控制城区煤烟型污染,改善燃料结构,推行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道路交通系统,实施无铅汽油、公交优先战略,加强公安交警、环保、交通管理等部门的配合和协调,尾气排放和噪音不达标的车辆禁止上路,县城主要街道逐步限制摩托车行使。控制扬尘污染,制定施工场地环境管理规定和城市道路交通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加强冶金、水泥生产工业粉尘控制。提高绿地净化能力,加强公园绿地体系建设,规划好路边、水边、居民小区、院内绿化。实施拆墙透绿,房顶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植被净化空气能力。严把建设项目选址关,加强大气污染源治理,禁止有严重大气污染的项目在城镇和其它重要环境敏感点的上风向建设。加强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和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大气环境,从严控制建设项目,防止产生大气污染。 (三)矿山污染治理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受保护地区开矿取石,对澧水、溇水、索水、零溪河等沿岸生态环境脆弱、恶劣及敏感地区,实行严格限制。推行矿山准入、准出制度,实施矿山开采过程中废渣、废石处置、废水污染防治工程和矿山土地覆土垦复生态恢复工程,规范开采矿山资源和达标排放污染物,抓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集中修建应急池,规范排污口。综合利用废矿、废砂,变废为宝、减少环境压力。健全企业环保管理机构。强化环境执法,对污染严重的依法惩处。完善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废矿坝、淤泥坝,配备吸砂泵和抽水泵,实现废水达标排放。达到既推动矿业经济的发展,又改善矿山环境,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 (四)其它污染治理

结合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燃煤粉煤炉渣、煤矸石、冶炼、化工行业等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严格控制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消化主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加快县城垃圾处理中转站建设,实现城区生活垃圾袋装化,实行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组收集、村转运,乡镇卫生填埋回收,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

扩大环境躁音声达标区建设范围,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在必要路段建设隔声屏障、铺设低噪声路面。禁止在居民楼内新建噪声扰民的餐饮、娱乐类企业和其他设施。推广使用低噪声施工机械,禁止夜间高噪声作业。 三、生态功能保育

(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全县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 限制开发区

(1)北部中低山林茶果牧业生态农业限制开发区; (2)中北部粮油果蔬生态农业限制开发区;

(3)中部中低山林烟蔬牧业生态农业限制开发区;

(4)中南部丘岗河谷粮油果麻及农业、工业生态限制开发区;

(5)西南部中低山林药牧及矿业生态农业限制开发区; (6)东南部丘岗粮油果渔业生态农业限制开发区。

自然保护区

(1)五雷山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万福温泉度假村国家级AAAA景区); (2)太平山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3)剪刀寺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4)赵家垭水库保护区; (5)黄石水库保护区;

(6)天心阁白鹭自然保护小区; (7)樟树湾白鹭自然保护区; (8)泥鳅凹白鹭自然保护区; (9)李家湾白鹭自然保护小区; (10)庄塌水库自然保护区; (11)封泉金荞麦保护区; (12)江垭水库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江垭温泉国家级AAAA景区和龙王洞国家级AAAA景区);

(13)老垱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14)皮家垭水库保护区; (15)金岩黄杉自然保护区; (16)江垭森林公园保护区; (17)长潭河森林公园保护区。

(二)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创建生态县。切实抓好139.12万亩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继续抓好长防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实施烟水工程建设,建设烟水提灌站、小水窖、高位水池、引流管渠,集雨、抽水成池,变农业生产“等天下雨”为“未雨绸缪”,提高农灌用水的保障性,解决农村人、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实施造地工程建设,加强土地调查勘测,加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增加就业岗位。。 (三)加强减灾防灾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宣传地震、用水安全、防汛抗旱减灾常识,增强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规划编制,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均应进行详细的勘察论证,避免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划区内的所有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先勘察设计再施工的程序,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加强地质灾害预报系统建设,做好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主动避让地质灾害,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重点治理零阳镇、高峰、赵家岗等乡镇地质灾害隐患。抓好松线虫病为主的森林防疫体系建设,防止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项目建设。力争年均脱贫人口达到4000人。 三、社会管理

(一)搞好人口管理

1、坚持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

严格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和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和计划生育对象的各种奖励和扶助政策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优生服务职能,重点加强县级服务站优生检测设备配置,充分发挥计生服务资源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中的作用。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积极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预产期保健、产前诊断、遗传病咨询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明显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程,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进行选择性别引流产等行为,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 2、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

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社保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工作。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城乡敬老院建设,建设老年活动中心,鼓励发展老龄产业。加强残疾人工作,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健全残疾人组织,完善县、乡镇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康复、教育和社会保障状况。 (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1、保护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

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保护耕地。加强资源勘查,支持、推广与找矿有关的适用技术,实现重要矿种、重点成矿区带和危机矿山找矿的重大突破。研究和制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2、保障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

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经济发展用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搞好国土综合整治。以土地整理复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选择不同乡镇开展国土综合整治示范,积极推进重要矿山、重要交通干线、重点流域的国土综合整治。 (三)维护社会稳定

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的理念,切实增强“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扎实抓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依法按政策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签订落实目标责任,切实强化目标管理,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狠抓工作措施落实。 (四)加强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立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肃查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交通、消防、卫生、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五)推进民主法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的制度。发扬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组织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民主自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执行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切实做好侨务工作。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完善司法制度,维护司法公正。全面推进“六五”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制意识。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保障措施

为全面提高规划实施的绩效水平,必须切实强化社会执行力和行政效能,确保规划实施的权威性、严肃性与最大社会效益。

(一)解放思想观念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慈利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全县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思想保障。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借力发展、合作共赢的开放观念;树立勇于担当、敢作敢为的实干观念;树立顾全大局、注重长远的发展观念。增强积极主动、奋发进取、求实创新、诚信法治、互利合作的意识,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推动人民事业创新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强有力的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规划制订、政策安排、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的决策管理。成立慈利“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十二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各乡镇和县直单位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层层建立责任机制,负责本地、本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总体规划中政策性的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加以落实,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强化投融资保障

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启动社会投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融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储备更多的符合国家政策取向、投资取向和市场取向的项目。引进股份制银行落户慈利,稳步发展地方性银行和村镇银行。力争培育1—2家成长性良好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和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与优化重组功能,提升管理水平,获得快速发展。 (四)强化人才保障

大力吸聚域外优秀人才,深度激发人力资源潜能与社会发展活力。制定和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用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待遇。多形式、多渠道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亟需的技术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有创新精神又具管理才能的企业家人才,引智创业,借力发展。建立人才对口帮扶和协作制度,扩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培训中心的知本合作,健立人才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吸聚高层次人才以柔性流动等形式来慈利建功立业,营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五)强化合作开放

构建开放型、高效能招商信息平台。健全多角触、多层级业界引资网络。注重媒体招商、网上招商,实行节会招商、委托招商,探索专业招商、代理招商,激励以商招商、业界招商,引导外资投向旅游资源精品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城镇基础设施附设配置等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加强与发达地区及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成员主体的横向合作,积极承接适宜性产业转移,壮大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有竞争力的县域特色经济体系,力求异质竞争与错位发展。 (六)完善考核机制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机制,分年度和中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及时总结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前瞻性指引作用。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根据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适时进行调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七)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极营造开放规范的政策环境,既按法律“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让更多生产要素充分自由对接产业与市场,又坚持生态环境效益为重的原则,依法强化行政行为约束与业界社会责任约束,谋求可持续发展。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实施诚信立县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企业、公民、政府四大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调适组织执行力,在提升经济调控水平和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慈利县“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单位:万元 预计2011-至 2015建设所在建设规模和起止总投目前前期工作2010序项目名称 年计备注 性质 地 主要内容 年限 资 情况 年底号 划投完成资 投资 合 计 43272 06.7 88023 38209 34 一、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 (交通(22 一) 个) 1 慈利至安零阳、慈利段26公2011-20800乡高速公新建 苗市正申请工可 2015 0 里。 路 镇 龙山至新宁高速公新建 路(途径慈利段) 三官途经慈利三2011-寺、阳 官寺、阳和、2015 和、金金岩 岩 20800 0 2 可研阶段,正在争取路线设计 途经慈利 3 零阳、东岳慈利至宜观镇、慈利段50公2011-40000昌高速公新建 前期论证 2015 0 国太里。 路 桥乡等 40000 0 4 黔张常铁洞溪、慈利段25公2011-25000新建 正在开展可研 2015 0 路 金岩 里。 零阳、慈利至48苗市2012-寨和石门10000 完成规划 改建 镇、广全长30公里 2016 夹山寺公福桥路 镇 慈利至壶瓶山公路改建 (蒋家坪隧道) 零阳2011-镇、东12000 完成规划 全长40公里 2015 岳观镇等 25000 0 5 8500 6 12000 7 零阳镇、杉国防战备总里程1162011-35300 已申报 改建 木桥、2015 公路 公里 象市镇等 S305慈利段二级公苗市、改建 80公里 路(含东洋象市 渡大桥) 零阳、S306慈利通津段二级公改建 58.3公里 铺镇路 等 35300 8 2012-已纳入十一五60000 2015 规划,正在设计 60000 9 2009-37000 规划论证 2015 37000 S304石门苗市、10 至慈利二改建 零阳27公里 级公路 镇 2009-17000 已开工 2011 10000 7000 岩泊渡、桃岩泊48.5公里,2012-新改11 源瓦儿岗19000 完成规划 渡镇、途径赵家2015 建 至沅陵三南山垭、南山坪、 19000 级公路 坪乡、金坪、龙潭金坪河、高桥等乡等 乡镇 2011-15000 规划论证 2015 15000 岩泊渡至岩泊12 许家坊三改建 渡等52公里 级公路 乡镇 全长82公零溪至湖零溪里,其中二2010-田垭公路13 31000 完成规划 改建 镇、金级公路39公2015 (雷雨垭岩等 里,三级公隧道) 路43公里 江垭、江垭至清14 改建 三官14公里 水洞公路 寺 朝阳、高峰、朝阳至象15 新建 象市55公里 市公路 等乡镇 黄龙洞至赵家新改16 赵家岗二岗等25公里 建 级公路 乡镇 2013-9700 正申请工可 2014 31000 9700 2013-22000 规划论证 2015 22000 2011-10000 规划论证 2015 10000 桥长387.442009-岩泊渡大岩泊已批可研,正在17 3645 新建 米,接线2012 桥 渡镇 勘察设计 822.28米。 采用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行车速度2011-永安大桥零阳18 6378 正在报批可研 改建 40km/h,桥2012 重建工程 镇 长330.8m,桥面宽度19m,双向四车道。 阳和至金新改阳和、19 岩三级公20公里 建 金岩 路 2011-5000 规划论证 2015 3645 6378 5000 零阳2011-五雷山公20 3000 正在规划设计 改建 镇、零全长26公里 2015 路改造 溪 21 农村公路 改建 各乡1500公里 镇 2011-37500 规划论证 2016 3000 37500

道路总长40km,建设面积120公2011-城镇道路各乡22 40000 完成规划 新建 顷。交通站2015 交通工程 镇 场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水利(10 二) 个) 40000 库容3.59亿2011-30000宜冲桥水宜冲23 新建 立方米,装正在申报 2015 0 库 桥乡 机4万千瓦 30000 0 通津零溪河、九铺、溪中小河流斗溪、石厂2011-24 9300 完成规划设计 新建 口、零治理 河等3条小2015 溪镇河流治理 等 四水治理零阳新建堤防2011-25 澧水流域新建 86355 完成规划设计 2015 镇等 40km 建设项目 汉水峪等11座小一型水小型重点各乡库及染家峪2011-大坝安全鉴定26 病险水库新建 6525 镇 等20座小二2013 已经完成 除险加固 型水库除险加固 整修山塘小型农田1860处、拦2011-各乡27 水利建设新建 24573 完成规划 水坝175处,2015 镇 项目 改造干支渠道226公里。 3600 86355 6525 24573 朝阳、景龙主干渠防渗赵家垭水已完成可研、初桥、龙加固,建筑2011-28 库灌区配续建 4000 步设计,技施设 潭河物及附属物2015 套 计即将进行 等乡维修改造 镇 庄塔灌区庄塔灌区渠道加市大型灌区管2011-29 续建配套续建 等乡固防渗建筑 4000 理局已全面完860 2015 工程 镇 加固改造 成可研,已审批 皮家垭水江垭、主坝外坡、2008-30 库除险加续建 赵家副坝坝体除3870 完成可研 2015 固、灌区续岗等险加固,灌320 4000 3140 1500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乡镇 区主渠44.8公里支渠6.1公里除险加固防渗衬砌 改扩建集镇慈利农村各乡供水20处新2011-正在编制“十二31 饮水安全新建 17735 镇 建集中供水2015 五”实施规划 项目 工程19处 大中型水库移民库32 区和安置新建 区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建(设 三) (7个) 33 县城北扩 新建 水、电、路零阳基础设施建2011-镇、零4000 完成规划 设、生产开2015 溪、江发、移民安垭等 置 17735 4000 零阳土地储备2011-40000 正在规划 2015 镇 1700亩 40000 水厂(包括应急供水设城镇供水零阳施)扩建、2011-34 15000 完成规划 新建 工程 镇等 新建5万吨/2015 日,配套管网80km 扩建、新建污水处理厂2011-城市污水零阳35 8000 完成规划 新建 2万吨/日,2015 处理工程 镇 配套管网22km 78座垃圾中2011-城镇垃圾零阳36 3200 完成规划 新建 转站,101台2015 处理工程 镇等 清运车辆 站场设施2000平方城市管道零阳米,1.5万立2011-37 3000 完成规划 新建 燃气工程 镇 方米/日,配2015 套管网160km 公园绿地30城镇园林零阳公顷,羊角2011-38 12000 完成规划 新建 绿化项目 镇等 山公园、烈2015 士公园、城 15000 8000 3200 3000 12000 北绿化广场、沿河风光带、城北综合性公园及苗圃等 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廉租房3万平方米,2011-保障性住零阳39 50000 规划论证 新建 公共租赁住2015 房建设 镇等 房6万平方米,农村保障性住房10万平方米 能源(10(个) 四) 40 41 50000 慈利县煤装机2×302011-30000一期工程已批 新建 苗市 2015 0 矸石电厂 万千瓦 可研 岩泊渡水岩泊装机3万千2011-30000 正在勘察设计 新建 2015 电站 渡 瓦 30000 0 30000 九斗溪流装机1.05万2009-已完成规划,项42 域梯级电续建 溪口 15000 3000 12000 2016 千瓦 目已核准 站 43 茶安电站零阳装机1.6万2009-7993 正在实施 改建 2012 扩建 镇 千瓦 2993 5000 改建5000千2011-小水电电各乡44 3000 正在申报 改建 瓦电气自动2015 气化改造 镇 化系统 改建6000千2011-城关电站零阳45 6000 正在申报 改建 瓦电气自动2015 改建项目 镇 化系统 3000 6000 规划五雷山、道仁山、和尚堡等地零阳、风力发电场2011-10000慈利县风46 新建 零溪面积40平方正在前期论证 2015 0 力发电厂 镇等 公里,装机10万千瓦,年发电2亿度 10000 0 装机3万千生物质能零阳瓦,配套102011-47 40000 正在前期论证 新建 发电厂 镇 万亩林燃料2013 基地 改造35KV变电站4座输电网改各乡35KV线路52011-正在编制项目48 8550 改造 造 镇 条,改造2015 可研, 110KV变电站1 座 改造233个配电网改各乡村网,改造2011-正在编制项目49 15060 改造 造 镇 10KV线路2015 可研 21条 园区建(设 五) (2个) 40000 8550 15060 6.42平方公里,主要包慈利工业零阳括:水电路等2010- 50 50000 已完成规划 续建 园区建设 镇 基础设施及2015 科研平台建设 5000 45000 3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0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阳和国际阳和、括:核心控2011-旅游经济已完成部分规51 60000 续建 溪口制区骨干道2015 区基础设划 等 路二级标施 准,里程20公里;11万伏变电站、阳和水厂二期等。 二、基础产业发 展项目 (农业(10 一) 个) 60000 粮食基地20万亩,油茶可研报告已批基地10万复,已列入省粮粮油基地各乡亩,油菜基2009- 52 20600 食基地县。续建 油茶6600 14000 县建设 镇 地20万亩,2015 和油菜基地试年加工茶油点县。 和色拉油2万吨。 建设标准生新增粮食各乡产田土15万2011-53 16000 规划论证 新建 产能建设 镇 亩及10万亩2020 吨粮田建设 8000 开发富硒柑桔、茶叶、蔬菜、优质水稻基地分别为20万亩、4万亩、天然富硒各乡20万亩、102011-10000已完成可行性54 绿色农产新建 镇 万亩,年加2015 0 论证 品开发 工柑桔5万吨、茶叶2000吨、蔬菜10万吨、优质大米5万吨。 发展按GAP标准管理的林木、草本慈利县百药材种植基万亩中药江垭地100万亩,2009-55 材规范化续建 等乡年产50万箱46300 已完成可研 2020 种植产业镇 杜仲复方降化建设 压茶,年产50万吨超微中药饮片厂。 10000 0 1000 26300 发展湘西黄牛10万头,草食动物马头羊20万完成总体规划2003-南山56 基地县建续建 10000 和部分栏舍建3000 7000 只,在南溪2015 坪等 设项目 草场建一个设 饲养湘西黄牛种牛和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z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