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要点

更新时间:2023-07-21 06: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要点目录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第2页

第二章 简单的运动—————————————第4页

第三章 声现象———————————————第7页

第四章 热现象———————————————第8页

第五章 光的反射——————————————第11页

第六章 光的折射——————————————第13页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第19页

第八章 力—————————————————第22页

第九章 力和运动——————————————第25页

第十章 压强、液体的压强——————————第29页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第33页

第十二章 浮力———————————————第36页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第40页

第十四章 功————————————————第45页

初二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考试要点:

1、 刻度尺读数,长度测量时应估读,对于重新选择了―零刻线‖物体的长度=末读数–初读数 2、 ) 基础知识:

1、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m),km),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2=102dm2=104cm2=106mm2; 1m3=103dm3=106cm3=109mm3

面 积 的 单 位 换 算

1m2=(1m)2

=(10dm) 2 =10 2 dm 2 1m3=(1m)3

=(10dm) 3 =10 3 dm 3

1m2=(1m)2

=(10 2 cm) 2 =10 4 cm 2 1m3=(1m)3

=(10 2 cm) 3 =10 6 cm 3

1mm2=(1mm) 2

=(10-3m) 2 =10-6m2 1mm3=(1mm) 3

=(10-3m) 3 =10-9m3

1cm2=(1cm) 2

=(10-2m) 2 =10-4m2 1cm3=(1cm) 3

=(10-2m) 3 =10-6m3

体 积 的 单 位 换 算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口诀:一看、二放、三读数 ⑴、使用前——看:

①、观察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了?(如果磨损了可选某一整数刻度为新的―零‖刻线,这

时,物体的长度=末读数—―零‖刻线所对应刻度的的读数)

②、它的量程,即测量范围是多少?(便于根据物体的大致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便于准确而迅速的读数) ⑵、使用时:

①、放:刻度尺沿被测物体长度放置,零刻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

②、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不透明的刻度尺应着放置。怎样才算―立‖着?) 5

6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根据读数可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什么。方法是:正确读数的倒数第二位数和刻度尺的分度值应是一致的。如:3.14cm中的倒数第二位数是1,处于毫米位置,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5.264m中的倒数第二位数是6,处于厘米位置,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请一一说出图1-4中的错误,并说出1-5中的刻度尺与6中的刻度尺有何不同

(1)、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测量的起点,则直接读出测量终点的读数即为被测长度;但如果测量起点对应的不是刻度尺真正的零刻度线,则 “被测长度=末读数-初读数”。许多同学直接读出末读数就当成被测长度了。

(2)、刻度尺的读数不同于其他读数,它要求估读,即读到分度值(分度值就是相邻两个刻

度线间的长度,表示刻度尺的准确程度)的下一位,也就是说读出的数的倒数第二位应该是分度值。如左下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左端测量起点应该读为4.00cm,而不是4cm或4.0cm,右端测量终点应该读为6.70cm,而不是6.7cm

。右下图中左端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右端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_______。

7

8等。(只掌握第一种方法就行)

9能减小误差,并不能使误差消失。 10、几种特殊的测量长度的办法: ⑴、测厚度均匀的纸的厚度;(累积法) ①、测量时应捏紧,纸张之间不留缝隙;

②、刻度尺的分度值应小些;

③、测量值应除以纸的张数,而不是页数。 ⑵、测细铜丝的直径;(累积法) ①、铜丝应粗细均匀;

②、铜丝缠绕时应紧密接触,铜丝之间应不留缝隙也不应重叠;Why?会导致什么结果?偏

大还是偏小?

③、刻度尺的分度值应小些;

④、应用线圈的长度除以圈数而不是铜线的长度。 ⑶、测地图上某一段曲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法) ①、应选择不具伸缩性的线;

②、应让线与地图上的某段曲线重合; ③、刻度尺的分度值应小些;

④、应用比例尺换算时,应注意计算的准确程度。 ⑷、测硬币的直径或圆柱体的直径。

①、直角三角板的两个直角边应和刻度尺重合; ②、应用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紧; ③、刻度尺的分度值应小些;

④、测硬币厚度时,应同时测多个面值相同的硬币的厚度,再除以硬币的个数。为什么这么

做?有什么好处?

第二章 简单的运动

考试要点:

1、填空题中考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参照物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过桥问题不要忽略了车长 基础知识:

1、 2、 3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此时,去不提。

5、 6―v‖表示。★ 7、速度公式:速度=

路程s

v= ★★ 时间t

8、速度的单位换算:(重要 )★

1米

例如:15米/秒=15×

1秒

1

千米 1时3600=15×3.6千米/时 =54千米/时

15米/秒化成54千米/时说直白一点就是把“米/秒”前的数,然后把“米/秒”换

1千米

成“千米/时”★ 108千米/时=108×

1小时

1000米

3600秒1

米/秒

3.6

=30米/秒

108千米/时化成30米/秒说直白一点就是把“千米/时”前的数,然后把“千米/时”换成“米/秒”★

9 10、5m/s(必须会) 11、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v=

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12、应怎样理解平均速度呢?

平均速度只能表示某段特定路程上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的,这段路程中的一部分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表示全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能表示这段路程中的一部分的平均速度。

13、运动状态包括两个方面:⑴、状态才不变,否则,运动状态改变。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时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14②、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指路程之间、时间之间的关系。如:运动时间相等;路程之间存在s=s1+s2或s=s1-s2或两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等其他的关系。

s

求物体的平均速度,这时v表示t

1、物体振动和发声之间的关系 2、乐音的三个特征之间的区别

3、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作为已知量,回声与简单运动相结合出计算题 基础知识:(重要 )

1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因

为听到声音的条件:发声体、介质、耳朵)

2 3、听到声音的条件:发声体、介质、耳朵。

4Hz,1

赫兹=1次/秒。

5

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从环境保

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7

8 如:①将音响的音量关小;②城市的路边种有树木、花草;③将耳朵用耳塞塞紧;④建筑工

地要限时工作;⑤在高架桥上安隔音墙。这些分别属于哪种减弱噪声的途径?

9、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人能听出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

加强。(这就是在教室里听到的声音比在旷野里的声音大的原因)★

10到听到回声所需时间的一半。(要画图想象这个过程)

1、填空题或选择题中,考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后温度是否变化;

2、实验题中通过图象来判断是否是晶体,根据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判断物质的名称,各点或

某一段是什么状态,某过程吸热、放热情况,吸热、放热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熔化或凝固过程持续的时间;

3、水沸腾的现象、特点或条件,与气压的关系;

4、各种自然现象对应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5、实验题易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或温度计的读数。 基础知识:

1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温度计‖。

2量温度的。

怎样根据环境或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计?(1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是-38.8℃,沸

点是357℃;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煤油的凝固点是-30℃,沸点是150℃) ①、在南极工作的人员应选择什么温度计测气温?为什么?

②、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可以选择什么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为什么? ③、测170℃左右的温度应选择什么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为什么?

3(有什么区别?) 4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注意:摄氏温度是表示温度的一种方法,而摄氏度则是摄氏温度的单位。

5、―-4.7℃‖(―摄氏‖和―度‖不能分开读) 6 7开尔文‖。(容易忽视哦)

8、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名称叫―开尔文‖,简称

―开‖,符号―K‖。

9、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 10、☆☆温度计的使用:(重要

(1)、使用前——看:

①、观察它的量程,即测量范围是多少。(避免量程太小而损坏温度计或量程太大,分度值太

大而测量不准确,如用体温表测沸水的温度或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体温)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是多少。(目的是便于准确而迅速的读数) ⑵、使用时:

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为了增大液泡与被测液体的接触面积,热

传递得比较快。液泡壁做得比较薄也是为了使热传递得比较快),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容器底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为了防止测量不准确,另外还可防止碰坏液泡); ②、等: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为了使液泡和被测液体充分进行热传

递,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为了防止取出后液泡与空气发生热传递而使

示数发生变化,造成测量不准确),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相平即视线与液柱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注意判断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液面经过了0刻线处,则示数为零上;如果液面没有到达0刻线处,则示数为零下,容易出读数题★★★)。 11、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即晶体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到达熔点时,开始熔化而温度不变,当熔化完毕后温度又逐渐上升;非晶体是吸收热量,温度边上升边熔化,不象晶体一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12

13、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必须记住)★ 14、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必须记住)★ 15 16

17 18慢。(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19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20(容易错误的认为达到沸点就行了。) 2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2

液化石油气和打火机内的气体就是只通过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不是气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液化的,氮气只有在温度降低到-196℃后再通过压缩体积才能液化;氧气在-183℃后再通过压缩体积才能液化,可见,平时医院里的氧气瓶中的氧气只是气态的高压氧,而非液态氧。 23、物态变化的名称、定义及吸放热情况。(重要 ,务必要记住)★★★

24、温度计和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加热足够长的时间,放入已知质量和初温的足够多(金属球放入后水不能沸腾)的水中,等两者温度相同后测出水温,最后利用比热的知识计算出炉膛内的温度。

第五章 光的反射

考试要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2、通过图找入射、反射、折射光线及对应角度(找角度时易出错)

3、作图题要求做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光路图(提醒:务必看清

要求再动笔) 基础知识:

1(重要 )

2、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子:⑴、物体的影子;⑵、日食、月食现象;⑶、树荫下的亮

斑(亮斑是太阳小孔成的像);⑷、激光准直;⑸、排队对齐或木工判断木板是否平整;⑹、射击时瞄准要―三点一线‖(哪三点?)。

38★★★(要记住);光在水、玻璃等透明介质

中传播时的速度都小于这个速度。 4

等于入射角。(注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以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5、这种现象叫镜面反射。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现象,叫做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易出选择题、判断题)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不平行是因为反射面凹凸不平的缘故

6、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镜前物体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的交点构成了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7、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像是倒立的,像的大小由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

孔的距离决定,可自己画图看一下。

8像来进行描述。正立还是倒立、放大还是缩小都是把―像‖与―物体‖比较的结果。★(重要 ) 9、实像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的像;虚像就是发散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是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的像,只是人的一种感觉。可以这样判断:物体向任意方向发出两条光线,它们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如果能相交于一点则能成实像如A;如果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发散,它们的反向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则能引起人的视觉,但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即能成虚像,如B、C;如果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是平行

的,则不能成像,如D。

9、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虚像用虚线表示,镜后的线也用虚线)

10、(特别容易出错,特别容易考)★★

11水平方向成0(绘制潜望镜的光路图时,可先画光线,再画平面镜,这样画出的图比较规范、合理、好看) 12

13u和像到小孔的距离

v决定。

14

15没光射到眼睛里感觉到的就是黑色。右图是背着阳光拍摄的,图中光射到物体上反射进眼睛,看到物体的存在,光没遇到物体不发生反射,继续向前传播,没射入眼睛,感觉到的就是漆黑一片。(作图时一定要注意光传播的方向,是光射向眼睛,而不是从眼睛射出)

16、利用平面镜、卷尺测树或楼的高度总是先测量BC、

CD和

ED,再利用数学中的两个直

角三角形ΔABC∽ΔEDC,AB=BC×(ED/CD)。

注意:平面镜应放在水平地面上,为什么?为什么测BC、CD而不是测BF、FD?整个过程

怎样叙述比较合理?

第六章 光的折射

考试要点:

1、作图题考查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哪三条?务必记住)★★★ 2、选择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选择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根据现象判断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主要依据反射和折射的不同。有哪些不同?) 基础知识:

1时(条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

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为什么要加这一句?因为

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反之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即方向不同,结论不同,所以要先加以叙述):

明介质中有关,如果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中则变成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都是这样)。

注意:在发生折射现象时,不论是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都是

3、综合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可知:(重要 ,切记)★★

⑵、一点、一面、三角、四线,即: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时有:一个入射点;反射光线、折

B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有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三个角;有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四条线。

4、光的反射和折射异同点:(边观察右图边看下表)

56

、由三棱镜的光路图可以发现,光始终向玻璃厚的一方偏折,即―哪边厚向哪边偏折‖。凸透

镜和凹透镜从主光轴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可以看成由两块三棱镜对在一起组成,由―哪边厚向哪边偏折‖可知,光的折射情况如甲、乙两图所示。

7(从外形起名)从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起名叫会聚透镜。

虚线表示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时的方向,由甲图可知光线被会聚了。

8(从外形起名)从对光线的折射情况来起名叫发散透镜。

虚线表示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时的方向,由乙图可知光线被发散了。

9、主光轴:透镜表面是两个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10、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用―O‖

表示,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

11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用―F‖表示。

12、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 f ‖表示。凸透镜两侧的焦距f相等。 13、凹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

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是人们

1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异同点:

1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和光屏的距离一般大于4f,最小为4f,这时只能成倒立的、

等大的实像,为什么?因为这时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最近,物体和光屏间的距离小于这个距离就不能成像)

⑶、当物距u大于焦距f

(★★★★下表十分重要,一定要熟记)

(∞是无穷远的意思)

16、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有两个办法:(1)

光),调整透镜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的光斑最亮最小(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测出这个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优点:比较方便,适合没有光具座时使用;缺点:不够准确)(2)、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挨得比较近,然后,现时向两侧拉蜡烛和光屏,必须保证蜡烛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始终相等,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时,蜡烛或光屏到凸透镜光心距离的一半就等于透镜的焦距(因为此时蜡烛和光屏都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

17、显微镜的原理:物体放在离物镜很近的载物台上,位于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因此此像作为目镜的 “物”,通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相对于物来说,观察者看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由于像是颠倒的,当你感觉像太靠上时,实际上是太靠下了,应该向上推物体。

18、望远镜的原理:物体放在远大于物镜2倍焦距的远处,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

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通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与原物体相比较,观察者最终看到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但由于看到的虚像距离眼睛比较近,相对于物体来说所成的“视角”比较大,所以人感觉是一个“放大”的像。

19、★特别注意:上表中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必须牢牢记住像和像距的变

化趋势与物距的变化趋势相反,即:物距变小时,像和像距都变大;物距变大时,像和2倍焦距处2倍焦距处,和物体等大,是倒立的,如果物距变大,则会有像和像距的变小,像从2倍焦距处移向凸透镜,f<v<2f,像小于物体;如果即物距变小,则会有像和像距的变大,像从2倍焦距处远离凸透镜,v>2f,像大于物体。下面可以概括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17(了解即可) 18、近视眼的成因及校正方法:(知识准备: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凸度越大,它的焦距越小。

在物距相同时,焦距小的凸透镜像距也小。可以自己作图看看)近视眼是因为眼中晶状体凸度太大,焦距太小,会聚光的能力太强,使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边。为了能看清楚,在光射入眼睛之前,先用有适当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将光发散一下再进入眼睛,这样一校正,物体的像就能恰好呈在视网膜上了。所以,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19

焦距太大,会聚光的能力太弱,使物体在眼中所成的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后边,为了能看清楚,在光射入眼睛之前,先用有适当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将光会聚一下再进入眼睛,这样一校正,物体的像就能恰好呈在视网膜上了。所以,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20、近视眼和远视眼及校正方法的区别:18、19中可参看表中的图

种颜色的光,即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红光偏折得最轻,紫光偏折得最厉害。★★

22色的光都被吸收,所以只有和物体颜色相同的光能射入人眼,人眼看到的就是物体的颜的眼睛,人便感觉到物体的颜色,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想一想:透过红色的墨镜看绿色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为什么?黑色,因为绿色的叶子只反射绿光,绿光在射向眼睛时被红色的镜片吸收,所以没有光射入眼睛,所以在眼睛里叶子的像的位置是一片黑。 23

24 25、区分光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的方法:由于光在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都是朝同一个

方向的,光线比较强,眼睛感觉比较明亮、刺眼,而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朝向不同的方向,射向眼睛这个方向的光就少一些,所以,看到刺眼的光一般是镜面反射,不刺眼的往往是漫反射。(了解即可)

26、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的区别:★★二者相比较便于记忆两者内容

区 平面镜

无论离平面镜多远,始终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虽是正立,但左右颠倒,且 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平面镜的两侧 物距 u 小于焦距 v,成虚像时 凸透镜 物距 u 大于焦距 v,成实像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上下左右都和物体是一致的, 且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成倒立的实像,有可能是放大的、等大的,也可能是缩小 的,关键取决于物距,像的上下左右都颠倒,且像和物体 分别位于凸

透镜的两侧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考试要点:

1、考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2、考查天平的使用,量筒的读数及用天平、量筒等测液体密度的方法、步骤和公式 3、考查应用密度公式判别空心问题 基础知识:

1m

2kg,为了使用方便,还有吨(t)、克(g)、毫克(mg)这

些单位。

1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称量(如果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

反了,物体的质量等于什么?提示: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质量和游码质量之和。)

4感量。所表示的质量数)相同。感量标志着天平的准确程度。

5、天平的使用方法:口诀:一看二放平,三是游码调到零,四把横梁调水平,左物右码要记

牢,最后砝码游码相加 ⑴、使用前——看:

⑵、使用时:★★

①、(如果在调平衡时游码不在零刻

线处,怎样做才能准确读出物体的质量?)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平衡螺母的调节方法:哪边的盘高平衡螺母向哪边调或向指针偏的相反方向调;当指针

摆动时,向指针偏离中线格数少的一边调。 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

a

b、当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处,则横梁平衡。一般用a办法,因为这样比较省时间。

梁恢复水平平衡。(物体和砝码都要轻拿轻放)

④、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质量+游码读数(在左物右码的情况下。如果是右物左码时呢?) 6 7、注意:

①、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为什么?为了测量精确) ②、调节好的天平移动了位置后再次使用时必须重新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为什么?为

了测量精确)★

8、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

m

,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还有克/厘米3,g/cm3没有别的单位了,如kg/dm3。 V

9333,为了换算方便人们通常把固体、液体的密度表示为某一个数―n×103kg/m3‖

的形式,这样只要把数字后的103去掉,把kg/m3换成g/cm3就行了。(气体的密度表示为n×kg/m3的形式,没有―×103‖,并且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为什么?因为气体的密度较小且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

10

11、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变成冰后密度为0.9×103 kg/m3。

(知道就行)

12;气体

13ρ水=1.0×1033,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00

千克。(一定要记住)★★★

14、☆小窍门:1cm3水的质量是1g;反之,1g水的体积是1cm3,题目经常把水充满了整个

容器,通过求水的质量间接求出的容器的容积或物体的体积。(十分有用和重要) 如:把一个物体浸没到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5克水,则物体的体积是5cm3;把一个物体放

到盛有水的量筒中,物体漂浮,水面从20ml升到30ml处,则可知物体的V排=10cm3,物体的质量m=10克 15、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的方法有:

16、实验题解题指导:

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以下步骤进行思考:

①、先认真读题,明确给出的器材的用意[如:滴管、天平含砝码(砝码已磨损)]和要

求[如:天平,不能用砝码],以便于设计出符合题意的方案。 ②、从要求开始逐步展开分析,书写公式及相等的物理量关系式。 ③、结合上一步,写出详细、具体的实验步骤。

17

18、实验题解题技巧:实验题中经常给出水,水的密度ρ水=1.0×10已知。★★★ ①、通过测量水的体积V水,然后利用m水= 水V水,计算出水的质量m水,最终利用物体的质

量m=m水求出物体的质量。

②、另一种情况恰好相反。通过测量水的质量m水,然后利用V水=

最终利用物体的体积V=V水求出物体的体积。

3

3

m水

,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yy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