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调查报告(定)

更新时间:2023-10-26 00: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组织工作调研课题

关于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的调查报告

承担单位:中共荣昌县委组织部 报送时间:2010年11月20日

1

中共荣昌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组长:郭永雄(荣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成员:秦友平(荣昌县委组织部组织科长)

刘相勇

2

(荣昌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干部)

农村党员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他们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近期,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随机走访等形式,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农村党员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方法和途径。

一、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荣昌县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总体规模稳步壮大。截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1020个,农村党员14651名,占全县党员人数的56.95%。全县55岁以上农村党员6678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5.58%;35岁及以下的268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8.3%;大专以上文化层次的1757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1.99%。从整体上看,在职党员比无职党员作用发挥好,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比贫困党员好,年轻党员比老党员好。综合调查情况,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主观意识上看,一些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无意愿”。调查中,农村党员作用发挥靠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占65%,靠群众要求的占23.5%,自觉发挥的占11.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一些党员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党员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愿亮出党员身份。主要原因:一是党员的思想教育效果不明显。一些村(社区)党组织学习制度坚定不够好,思想教育形式较为单调,

3

内容较为空洞枯燥,对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教育针对性不强,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不够到位。一些村(社区)干部处理事情方法简单,不尊重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注意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有的村(社区)党组织只强调党员义务,不注重党员应有的权利,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

(二)从结构素质上看,一些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无能力”。调查中,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无职党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三偏”现象,全县55岁以上农村党员占45.58%,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占68.71%。一部分农村党员事实上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的“落伍者”,无力争先、也无法带头致富。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滞后经济发展,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村级党组织在党员发展中存在把关不严等现象,有的村干部思想狭隘,只发展能留在村里、为村里办事的人,忽视了发展在外务工经商的年轻人和有闯劲、基本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年“能人”。二是党员的能力素质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资源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聚集效应。培训内容多以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科技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对较少。培训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吸引力。

(三)从活动载体上看,一些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无舞台”。调查中,认为农村党员开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活动载体”的占52.39%。一部分农村党员有发挥作用的意愿,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有效的活动载体,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主要原因:一是活动组织较困难。村(社区)建制调整后,党员数量大,

4

平均每个村(社区)党员在120名左右,且居住分散,人员难集中,时间难统一,因此,组织党员开展活动较困难。二是活动缺乏吸引力。一些村级党组织组织开展的活动单一,内容不丰富,缺乏针对性,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村(社区)党组织没有开展设岗定责,一般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平台。

(四)从机制建设上看,一些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无长效”。调查中,认为当前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缺乏长效机制的占到了42.8%。一些村(社区)缺乏必要的活动经费保障,一些村(社区)对党员管理不够到位。主要原因:一是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开展活动经费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靠“化缘”搞活动。二是对党员作用发挥重视不够。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村级组织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抓项目争取、计生和其他农村、社区的社会事务上,把党建工作作为“副业”。三是对党员管理较为松散,与发展不相适应。在管理上满足于不找麻烦、不出乱子,对流动党员、无职党员履不履行义务、发不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监督。

二、充分发挥农村党员队伍作用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思路,思考新办法,妥善加以解决。

(一)强化“一主体”,调动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内生动力。一是加强教育,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坚持因人而异、分类施教的原则,分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可在村(社区)开展支部书记讲一次党课、领导干部作一次形势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ys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