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05 09: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遵义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点等信息填写清楚,并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否则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

龙其林

日前,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因病不幸逝世,引发社会各界集体缅怀。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一代宗师,引发了中国文学研究界的强烈关注与重新评价,拥护者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了时代、民族、地区、性别的限制,成为中国文学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批判者则认为他的小说缺乏现代感,是农耕文明时代审美趣味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这种现念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一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缘木求鱼。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揣测。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也丝毫不影响其作品的优秀。若简单地以作品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作为臧否标准,则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刘亮程、张联等作家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金庸武侠小说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历史检验,“金学”也日趋兴盛,但这并不妨碍同代学者的批评与苛求。而更值得反思的,或许还在于一些学者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味追求。他们以激进的姿态否定传统文化,在文学现代性的憧憬中排斥古典文学,于是具有章回体小说结构、传统趣味、驳杂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长期摒弃在经典作家之外。

金庸的去世,让中国社会认识到其武侠小说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力,也使中国文学研究界越来越意识到以往对于通俗文学简单评价的缺陷,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全球华人地区甚至英语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金庸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他通过武侠小说为读者们奉献了一批富于文化内涵、充满奇异想象和民族大义的优秀作品,赋予了中国当代文学以新的语言魅力和文化自信。

(来源于2018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1. 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作者在本文第二段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A. 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曾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说法。

B.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文学史教材中,有专门章节探讨金庸小说。

C. 《三国演义》、《水游传》、《西游记》在情节上都有重复累赘的弊病。

D. 中外文学史中都有不少通俗小说属于经典,为读者与研究者所重视。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他的小说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

B. 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并不能作为判断作家是否守旧、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

C. 一味追求现代性有局限性,会导致产生激进的姿态,否定传统文化,排斥古典文学。

D. 金庸武侠小说经过了历史检验,“金学”日趋兴盛,这证明金庸的小说不能受到批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文化语境,让人们习惯盖棺定论,不重视还在世的作家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

B.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金庸小说中的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 作为通俗小说的金庸武侠小说成为文学经典,不代表其他武侠小说也一定都是经典。

D. 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其相通之处,对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也都可进行理性批判。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作者在本文第二段中的观点的一项”,然后浏览第二段,把握第二段中的观点,再浏览选项的内容,看这些论据能否证明第二段的观点。本题中,A项,证明的是金庸影响深远。B项,证明文学价值得到学术界认可。D项,证明通俗小说也具有经典性。这三项都能证明第二段的观点。C项,“《三国演义》、(水游传》、《西游记》在情节上都有重复累赘的弊病”错误,从文中来看,因为作者的观点是“通俗小说也可以成为经典”,而这个选项说的是三部作品的缺点,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不构成论证上的相关性。故选C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不能受到批评”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且作者在倒数第二段中说“金庸武侠小说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历史检验,‘金学’也日趋兴盛,但这并不妨碍同代学者的批评与苛求”。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中国的文化语境,让人们……不重视还在世的作家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错误,从文中来看,倒数第二段说的是“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文中只说“保守”,而“保守”不等于“不重视”,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璎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她们告诉我这是枪伤。瞧它那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现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却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仍是趔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

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唤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鸶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冒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原处,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祥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

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痴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么给你好了。”他卸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他的主人,不忍离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是一颗子弹。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虚写鹤的形象,实写鹭的遭遇,虚实相生。鹤寄寓了作者追求淡泊、清高、正直、美好的心灵希冀。

B. “啊!我的鹤!”为语言描写,体现了“我”的惊讶、失望与懊恼。“我”自以为清高的虚荣心受到了打击。

C. 在本文中,作者观察世界的眼光是敏锐的,对自己的剖析是深刻的。教材中的《囚绿记》也有这样的特点。

D. 文章以“鹤”为标题,点明故事内容、深化主题:结构上,“鹤”起着线索作用,使故事情节出人意料。

5. 文中“舅父”这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答案】4. B 5. ①推动情节发展,舅父的出现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养的原来是鹭而不是鹤。

②舅父用“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来评价鹭,代表了一种功利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一种庸

俗的态度,作者借这处语言描写表达了对庸俗的人性的批评。

6. ①“我”想象鹭的结局,鱼象征着信任,而子弹代表着人类的残忍,鹭对人类是信任的,却被人类打死了,这让“我”十分痛苦。(或答:以白鹭迎上前的热情与人类子弹的冰冷形成对比,揭示了人性的丑恶。)②是“我”造成了鹭的悲惨结局,在这种场景想象中,体现出了“我”的懊悔。③从更深层面上说,这个结尾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的消极部分深深的反思,他希望鹭不遭受悲剧,人充满慈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啊!我的鹤!’为语言描写”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白鹭!’啊!我的鹤!”,前面的“白鹭”是语言描写,后面的“啊!我的鹤!”应是心理描写。故选B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舅父’这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然后圈出写“舅父”的内容,分析“舅父”的表现,再根据这些表现分析“舅父”的特点,分析“我”对这样的舅父是什么情感,分析这样的“舅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从文中来看,“我”和弟弟一直认为自己饲养的是鹤,舅父来了之后,“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是的。长脚鷺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原来自己饲养的是鹭鸶而不是鹤,也就有了下文“我”的一系列做法;“舅父接着说:‘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舅舅的评价从鹭鸶的实用价值入手,以好吃与否来界定饲养的价值,这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功利的庸俗态度,作者借助对舅父的语言描写表达了对这种态度的批评。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然后到文中找到划线句,抓住句子使用的手法以及句子中的重点词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句子所在的位置分析其深层的

内涵。“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是一颗子弹”在文章的结尾,结合前一句可知,这是“我”看到被猎人打死的鹭鸶时而想象出的画面,鹭鸶看到人来,不但不避开,反而迎上来,认为自己可以从人类手中得到“鱼”,这里的“鱼”是鹭鸶对人类的信任,但是迎接鹭鸶的是“子弹”,这“子弹”代表的是人类的残忍,鹭鸶对人类的信任和人类对鹭鸶的残忍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人性的丑恶;结合上文来看,因为“我”对鹭鸶的饲养让鹭鸶对人类产生信任,因为“我”丢弃鹭鸶这一做法导致了鹭鸶后来的悲剧,“我”的想象中流露出懊悔和愧疚;作者把这个放在文章的结尾是想引起人们的思考,希望鹭鸶不要遭受悲剧,希望人类能充满慈悲。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怎么办?

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老师给22名期末文章抄袭的学生打了0分,给学生敲响了一记警钟。因为自身积累不足,缺乏相关训练以及本科论文不受重视等,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于校园之中。

近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大一、大二学生占13.4%,大三,大四学生占61.8%,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1%,已毕业的占15.6%。男性占54.8%,女性占45.29%。

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张捷(化名)向记者透露,她周围不少同学写论文是从各类文献中复制粘贴,通过颠倒顺序等方式来获得通过,更有甚者会直接找淘宝上的枪手代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林媛(化名)觉得,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我们这类学科本身就很难在本科阶段写出有创见性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自己的课程论文。行文思路和参考文献可能会借鉴其他论文。但是我听说有学生找人代写论文,统计学院还存在论文数据造假的情况。”

调查中,76.4%的受访者称周围存在抄袭课程论文的情况,11.5%的受访者表示周围不存在,12.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67.3%的受访者认为抄袭论文行为很不应该,是严重的学术不端,23.2%的受访者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很多同学都化用别人的观点,9.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以往的课程一般都是闭卷考试,考查记忆。背诵能力,比较死板,但也比较公平客观,西方国家很少用笔试的方式,很多采用平时讨论、研究发言、课程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现在我国很多大学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

心主任刘海峰说,后者的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但客观评定存在难点,可能出现抄袭和替写的现象。“现在有软件可以查重”,抄袭比较容易查出来,但如果是别人替写的就很难查出来。”

调查中,64.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56.6%的受访者认为是时间不够用,45.0%的受访者觉得“论文写作“只是形式化作业,40.09%的受访者认为相关课程或论文不具价值,23.4%的受访者认为是跟风,12.7%的受访者指出部分教师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

张婕认为,借鉴别人的论文可以,但不应不加思考地通篇抄袭。而且,写论文的过程非常锻炼人,能增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林媛认为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不够和任务繁重。“大一、大二一周要上10来节课,每节课布置一篇论文,有的课还有读书笔记之类。再加上本科生知识积累还不够,抄袭论文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

刘海峰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的一个原因是水平不够,不容易写好,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懒得写,想投机取巧应付一下。也有同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奖学金、考研和就业等。

杜绝大学生论文抄袭,67.8%的受访者认为导师要严格把关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度,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材料,56.6%的受访者建议学校采用更多样的方式衡量学生学习程度。其他还有:进行必要抽查(49.5%),加大对论文抄袭行为的惩戒力度(41.7%),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25.5%),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19.0%)等。

(摘编自2018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 [注]查重:通过建立文献资料数据库,对比查询所提交论文与已有文献的重复率,如果重复率超过-一定的值(如20%),就视为抄袭。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婕周围不少同学都是通过抄袭来完成论文。复制粘贴再用颠倒顺序等方式来获得通过,就是抄袭。

B. 林媛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因为统计类学科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课程论文。

C. 刘海峰认为,查重软件可以比较容易查出抄袭的文章但文章如果是别人代写的,就很难查出来。

D. 导师严格把关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度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论

文抄袭。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淘宝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上面有枪手(帮别人作弊的人)代写论文,可知代写是一门“生意”。

B. 闭卷考试较死板,也较公平客观。研究发言、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相对灵活但也有弊端,应根据实际选择考核方式。

C. 写论文非常锻炼人,能增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训练是必要的。

D. 知识水平不够、时间不够,这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的大学生论文抄袭的主因,部分教师水平有限也是一个原因。

9. 高中生也存在作业抄袭的现象,试联系材料,提出解决高中生作业抄袭问题的策略。

【答案】7. B 8. D

9. ①教师适度布置作业,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

②学校作好诚信宣传,加大对抄袭作业的检查与惩戒力度。③作为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勤奋学习,诚信学习,保证自己不抄袭。④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林媛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因为统计类学科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课程论文”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林媛觉得,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我们这类学科本身就很难在本科阶段写出有创见性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自己的课程论文。……但是我听说有学生找人代写论文,统计学院还存在论文数据造假的情况’”,林媛是新闻类专业,她说的“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自己的课程论文”是针对新闻类学科,而不是“统计类学科”。故选B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y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