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略谈

更新时间:2024-03-16 14: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略谈

姓名:冯伟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20123755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文化的复兴为前导、动力和保证的。文化是

一个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进文化越发展,对于经济、政治的渗透和推动力越强,社会价值就越大。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在经济上、制度上而且在精神上带有明显的旧社会的痕迹,并且近代社会的发展很晚且不充分。在当今文化越来越为重要和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时候,搞好我国的社会主文化建设变的尤为迫切。要清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和保障。也使得学习和研究中国现在的文化问题尤为必要。

本文旨在精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阻碍和问题,最后拟提出的一些解决措施。目的是让我们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课题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关键词:文化建设 经济 制度 改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党和国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人民的文化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改革也不断向前推进。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的发表,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壮大,活力不断增强。文艺事业的良好建设和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同时更稳定了社会的安定局面,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以解放文化生产力为目的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不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也对文化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文化体制的改革,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不断取得好成绩,而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三)文化市场的崛起加速了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市场是进行文化产品交换的场所,正所谓“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文化艺术产品以商品形式,通过不同渠道流通于社会各个领域,使得文化市场也不断的得到成长和完善。文化市场的发展沟通了文化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文化商品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我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也得到极大的拓展。

(四)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得到加强。农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它起着稳定基层与活跃乡村生活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农村基本确立,农村生产力得到很大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得以开展。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大为改观。

(五)科学、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问题、阻碍

(一)文化法制落后,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的文化立法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法律法规也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现有文化法规的数量、层次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还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法治不健全,立法层次低,立法复杂、散乱等)

(二)文化体制改革不力,文化设施相对落后。我国文化体制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取得不少成就,但是相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是相当滞后的,甚至可以说,传统的文化体制改革尽管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还有文化设备的落后和不足使农村文化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文化市场混乱,社会效益不高。

⒈文化市场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失衡。 ⒉文化市场混乱膨胀无序。

(四)城乡、地区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现象,突出表现在偏远地区滞后于发达地区,农村滞后于城市。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如城市居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的以及人文、地理、生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长期存在着经济和文化的较大差距,表现在文化艺术市场上,则呈现为西部市场化水平的相对偏低。

(五)文化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市场中,占主体的文化仍然是只满足各族人民较低文化生活需求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文化服务较少,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

(六)意识形态多样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挑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发展文化生产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能赢得新的进步,开创新的局面,主要是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发展的活力时,我们必须遵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的原则。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确保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指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始终不渝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对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研究解决文化创造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文化创造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文化创造更加符合时代的新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总之,我们要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决有力的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文化建设,使文化始终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共产主义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健全文化法制,完善文化政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都必须依靠法律来规范和调整。具体到文化领域,国家的资金投入、人民的文化权利、文艺工作者创作与演出的权利,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等等,都要依靠法制的健全和完善,依靠法律的保护才能保障文化领域的健康有序进行,在文化法制中,文化法律则是中心环节。所以,我们要克服困难,加快步伐,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相适应的文化法制体系,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真正做到依法治“文”,以法兴“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设施的改善等有关文化发展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应有国家举办,以国家财政为主保证经费投入,并逐年加大投资。同时也要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的支持,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捐赠的多元资金筹措机制,以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支持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努力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民,为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条件和智力支持。

(五)尊重文化建设规律,促进文化全面发展。由于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使得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化建设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差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使文艺园地万紫千红,异彩纷呈。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同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⒈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⒉正确处理借鉴和结合的关系

⒊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性的关系 ⒋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一个沉痛教训是,闭关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大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互通往来,在交流中互通有无,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身份象征的文化,其间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人类文明则是不同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取长补短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必须与世界其他民族异质文化进行交流,通过吸收与借鉴外国的进步文化,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包括文化上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方面。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我们要更加自觉、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努力探索,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方式、方法,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和力量,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添新的养分和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雅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9年5月 2、李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2012年5月 3、《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http://news. 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l.htm, 2007年10月24日 4、陶彦霓:《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新》,《云南社会科学》 2004年4期 5、邢元敏:《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求是》 2004年1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y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