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23 04: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4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莱芜市鲁矿第二小学 郭立翠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书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师:说得真好!在这么多的节日中,哪一个节日时最热闹呢? 生:春节。

师:对啊,是春节。(课件出示)看,这幅图片就展示了过春节时的喜庆场面。这么热闹的节日,你们喜欢过吗?

生:喜欢。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谈理由)

师:说得多好啊,大家把老师又带入了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当中去了。那你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吗?(生答)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我们来学习第14课(课件出示)14 北京的春节。咱们来

齐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

师:进入课文之前,老师想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

(重点理解“万象更新”“残灯末庙”“杂拌儿”,其中用图片展示“杂拌儿”,加深学生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看来大家对词语部分预习得很好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老北京人的春节吧。在读文之前,先看看老师给你提出的要求(课件出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北京春节那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师:读得真仔细。是啊,我们可以看到老北京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初旬”指一个月的哪一段时间呢?(生答)

师:“初旬”即每月初十之前的十天,那么,北京的春节从拉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看来北京的春节要长达一个多月,有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全看明白了,作者写得如此有条理,这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你是不是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呢?说说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热闹、喜庆、忙乱、团圆) 四、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原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这么多印象。那我们接下来就细细地品味这热闹、忙乱、喜庆又团圆的春节。现在,请同学们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北京春节这些特点的句段,在文中圈画一下。

2、全班交流 (1)腊八节

师:看一看腊八节人们都有什么活动啊? 生: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这腊八粥是怎么做的?用的什么原料呢? 生:各种米、各种豆和各种干果。

师:看,这就是你们刚才说的,经过熬制后呢,就成了这样的腊八粥(课件出示),这么多种类的产品在你面前,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生答)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 生: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你感觉老舍先生的语言怎样? 生:幽默风趣。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腊八蒜你们见过吗?(生答)老舍先生又是怎样写得? 生: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师:读了老舍先生对腊八蒜的描述感受?(生答)能不能带着这些感受读出腊八蒜的味道啊?

生读,师评价。 (2)除夕

师:要说这年味最浓的时刻莫过于除夕了,我们指导作者集中些除夕的段落是? 生:第七小节。

师:对。(课件出示课文第7小节) 师:“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生答。

师总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

为了延长父母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师:那么,你是从人们哪些活动中读出了北京春节的特点呢? 生: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 师:说得真好!(板书:做年菜??)作者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中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喜庆和团圆,可见老舍先生写得多细腻。

师:谁能试着读出除夕之夜的这种热闹、喜庆和团圆呢? 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象自己过春节的情景,过年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色香味齐全的除夕之夜呀,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请同学们齐读:“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

师:这真是一个团团圆圆的热闹之夜啊。 (3)大年初一

师:这除夕夜一过,我们迎来的可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了,我们称之为——大年初一。说到大年初一,作者说它和除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作者是怎么说的?

生读第8小节。(课件出示课文第8小节) 师:这里我们注意到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 生:截然不同。

师:是怎样的截然不同呢?

生:除夕夜人们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人们是忙乱的,而初一呢,人们是悠闲的。

师:多会读书啊,那人们在初一都干什么了? 生:逛庙会,看美景。(板书:逛庙会)

师:啊,我懂了。初一的时候人们都去休闲了,对吗?那么如此

休闲的初一,你从中读出它的热闹和喜庆了吗?能简单说说吗?

生:体会到了庙会上人们肯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师:是啊,休闲中的人们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喜庆,你能想象到那种场面吗?(生答)老师给你展示一下逛庙会的场景吧。(课件出示图片)

师: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了吗?(生答)能不能把初一的热闹与喜庆读出来呢?

生读,师评价。

师:哎,这初一过玩,过年的脚步停止了吗? 生:没有。

师:对啊,更精彩的还在后面,那就是—— 生:元宵节。 (4)元宵节

师:元宵节被作者称为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除夕和初一就够热闹的了,作者却说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底又有着怎样“热闹、喜庆”的场面呢?谁愿意把自己觉得最热闹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课件出示课文第11小节)哦,原来元宵节时,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板书:张灯结彩)这充分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看这里作者用了四个(生答:“有的”),采用(生答:“排比”)修辞方法,展现了灯之多。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月亮像玉盘一样照耀着大地,孩子们在月光下嬉戏玩耍,处处是观灯的人们,这怎能不说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呢?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老北京的灯会了,可我们这里也有灯会,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课件展示宫灯、花灯、冰灯、龙灯等图片)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缤纷的花炮,热闹吗?(生答) 喜庆吗?(生答)十五日还是团圆日呀。就让我们读好这元宵节。 男女生分别读。师评价。

师:十五一过,马上到了正月十九,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想问: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几天?

生:腊八、除夕、初一、元宵节。

师:为什么这些日子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这几部分最能表现北京春节热闹、喜庆的特点。 生:因为这几部分作者写得内容较多,篇幅较长。 3、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师总结:是啊,老舍在整体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初一、元宵节”四天,对于小年、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则一笔带过,使得全文有详有略、主次分明。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这恰恰是详略得当这种写法的好处,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试着运用这种写法。

五、总结全文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那种热闹、喜庆、忙乱、团员,相信你一定也过了一把年瘾,老舍笔下北京春节的画面也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中。其实啊,我们可以把过年的脚步变成一首童谣。大家看(课件出示: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到了十五闹元宵)。

六、拓展延伸

师:大家读的这首童谣说的师我们汉族人过春节的习俗。其实,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许多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壮族人和满族人过春节的习俗)。

看来,无论是哪个民族过春节,讲究的都是热闹、喜庆,写满了我们的快乐。

七、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课下搜集有关春节的对联并试着自己也写一副。

附板书设计:

14 北京的春节 热闹 做年菜?? 喜庆 逛庙会 忙乱 张灯结彩 团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y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