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点

更新时间:2024-06-19 14: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点

陈金峰整理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点

陈金峰

第二章:热质交换过程

2.1 对于三传现象的解析: 动量传递 传递形式 传递公式

热量传递 导热、热对流 质量传递 分子扩散 切应力 t = -m 传递速率 扩散率 传递特征 传递推动力 du dy dt q = -l dy q a dCA m = -D A dy AB t u ru mA DAB C p rt CA ?ru 速度差 ?y 温度差 ?C prt?y ?C 浓度差 ?y A 2.2 质交换的基本方式: 按机理分:分子扩散、对流扩散。按推动力分:浓度扩散、热扩散、压力扩散。同时存 在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时称之为对流质交换。 2.3 关于扩散传质:

2.3.1 斐克定律:在浓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扩散条件下,当无整体流动时,组成

二元混合物中的组分 A 和 B 将发生相互扩散。表达式: J A = -DAB dCA (只适用于分子无 规则热运动引起的扩散过程)

dz

Dp ′ ( p A1 - pA 2 ) (其中: pBM = pB 2 - pB1 2.3.2 斯蒂芬定律:mA = pRT Dzp BM ln B 2

pB1

离,其中 A 为扩散的组分,通常为水。B 通常为空气)应用举例:P32 例 2-4

Dz 为距

2.3.3 扩散系数:实验测得,气体>液体>固体。表示其扩散能力。非标准状况下的扩散

3 p T 系数计算: D = D0 0 ( ) 2 p T0

2.4 对流传质与模型:

hm 为对流传质系数, CAs 和CA¥ 分别为壁

2.4.1 对流传质系数: N A = hm (CAs - CA¥ )

面处和主流的浓度

2.4.2 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1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点

陈金峰整理

2.4.2.1 薄膜理论:当流体靠近物体表面流过时,存在一层附壁薄膜,在薄膜的流体

侧与具有浓度均匀的主流连续接触,并假设膜内流体与主流不相混合和扰动。在此条件下, 整个过传质程中相当于此薄膜上的扩散作用,而且认为在薄膜上垂直于壁面方向上呈线性浓

D 度分布,膜内的扩散传质过程具有稳态的特性。由薄膜理论,传质系数 hm = .

d

2.4.2.2 渗透理论:当流体流过表面时,有流体质点不断穿过流体的附壁薄层想表面

迁移并与之接触,流体质点在与表面接触之际则进行质量的转移过程,此后质点又回到主流 核心中去。流体质点在很短的接触时间内,接受表面传递的组分过程表现为不稳态特征。 2.5 三传准则数概述

准则数

表达式 物理意义

联系动量传输与质量 传输,反映速度场与

备注

对应传热中普朗特数。等于 1 时表示速度 分布曲线和浓度分布曲线重合,速度边界

施密特数 Sc

nSc = Di

hm ′ l D

Sh = hm

St =m

Re′ Sc u Sh =

宣乌特数 Sh 斯坦登数 St

刘易斯数 Le

浓度场的关系,体现 层和浓度边界层厚度相等

流体的传质特性

流体的边界扩散阻力

对应于传热学中 Nu

与对流传质阻力之比 Nu、Pr、Sh 的综合准 则

对应于传热学中的 St

2

刘易斯关系式 h = c ′等于 1 3 ,Le r ′ Le p

hm

a Sc

Le = =

Pr DAB

反映温度场和浓度场 的关系,体现传热与 传质之间的联系

时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重合(水和空气系

h

统的 Le 近似为 1, = cp )

hm

Pr 越接近于 1 则温度场与速度场越接近, 越远离则越不相似,大小决定温度边界层 和速度边界层的厚度关系

普朗特数 Pr

nPr = a

联系温度场与速度场

2.6 对流传质系数的计算

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由传热与传质的类比获得传质各个准则数之间的关系式,, 求得宣乌特数,再由宣乌特数的表达式求得对流传质系数。第二种,先利用各种传热的关系

D a h

和条件,求出传热系数,再根据刘易斯关系式( hm = h = h = ,见书 59 页)求得

l lcp r

对流传质系数。应用举例参见书 64、65 页例 2-10 和例 2-11.及 94 页题 28,32.

2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点

陈金峰整理

3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点

陈金峰整理

2.7 刘易斯关系式

m

h Le h

= ,在水-空气系统中表达式为 = cp ,即在空气-水系统热质交换过程中, h cp r hm

2

- 3

当空气温度和含湿量在实用范围内变化很小时,换热系数与传质系数之间需保持一定量的数 值关系,条件变化可使这两个系数中的某一个系数增大或减小,从而导致另一个系数发生相

a h = c总是成立。这

同的变化。在湍流运动中无论 Le = 是否等于 1,刘易斯关系式 p

DAB hm

说明了在湍流传递过程中,流体之间的湍流混合在传递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层流和湍流中紧

h a

靠固体表面的层流底层来说,刘易斯关系式 = cp 仅适用于 Le = = 1 的情况

hm DAB

2.8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

干球温度:就是普通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湿球温度:湿球温度计头部被尾端浸入水中的

吸液蕊包裹,当空气流过时,大量的不饱

和空气流过湿布时,湿布表面的水分就要蒸发,并扩散到空气中去;同时空气中的热量也传 到湿布表面,达到稳定状态后,水银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便是空气的湿球温度。

绝热饱和温度:是指有限量空气和水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时间足够充分,空气和 水总会达到平衡。在绝热情况下,水向空气中蒸发,水分蒸发所需要的热量全部由湿空气供 给,故空气的温度将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水分的蒸发,湿空气的含湿量将增大。当湿空气 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温度不再降低,此时的温度称之为绝热饱和温度。

有关绝热饱和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异同: 相同点:1.两者都不是湿气体本身的温度,但

都和湿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有关,且都

表达了气体入口状态已确定时与之接触的液体温度的变化极限

2.对于空气和水系统,两者近似相等 不同点:1.绝热饱和温度由热平衡而

得出,是空气的热力学性质,湿球温度取决于

传递速率

2.绝热饱和温度是大量水与空气接触,最终达到两相平衡时的温度,过程

中气体温度和湿度都是变化的,湿球温度是少量水和大量连续气流相接触,传热传质达到稳 态时的温度,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不变。

3.绝热饱和过程中,气液间传递推动力由大变小,最终趋近于零,测量湿

球温度时,稳定后的传热推动力不变。

2.9 其他重要知识 湍流传递系数和分子传递系数的区别:1.分子传递系数是和温度、压力有

关的流体固有

4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点

陈金峰整理

性质,是物性,湍流传递系数主要取决于流体的运动,取决于边界条件及其影响下的速度分 布。2.分子传递可以由逐点局部平衡的定律来确定,而湍流需要考虑松弛效应,即历史和周 围流场对某时刻某空间点的湍流性质的影响。3.分子传递是各向同性的,湍流传递是各向异 性的。

切应力----分子传递的动量 导热----分子传递的热量 紊流切应力----湍流传递的动 量 热对流----湍流传递的热量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质量浓度 r A =

平均分子量 M =

*

PA PA

,物质的量浓度 N A = RAT R T

? X M

i i =1

n

i

n *

1 C * i

其中 X i 为其摩尔分数。或者 * = ?其中 Ci 为 , M Mi =1 i

其质量分数

传质的存在对壁面导热量和总传热量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

第四章:空气热质处理方法

4.1 空气热质处理方案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y4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