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全国高三单元模块滚动检测示范卷语文卷(十六)

更新时间:2024-04-10 02: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届全国高三单元模块滚动检测示范卷

语文卷(十六)

一、 1.B

2. 参考答案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3.参考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二、 4.B

5.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

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6. 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

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三、

7.A(A“志得意满的笑”分析错误。)

8.(1)勤恳好学。他靠背米起家,还观察老板验米、选米、卖米,从中学到不少本事。(2)乐于助人(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他救助团卧雪中的老人,熬粥煮粽子周济贫民。(3)以德报怨。曾经谋劫他的米车的“红枪会”成员下山喝粥,他也一视同仁。(4)诚信善良。他卖米要求升尖、斗满,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9.①即写景又有评价,对主人公赵掌柜的赞美之情更加直接、明朗。②与文章题目暗相呼应,突出小说主人公赵老板的品质。③以“赵槐”结尾,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从而使作品主题更含蓄、蕴藉的表达。④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

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四、 10.C

11.①葵花是人物活动的背景;②“葵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等葵花—忆葵花—拍葵花—交葵花一样的好友,环环相扣,依次展开。③以葵花为题,凸显了主人公积极、阳光、有理想,有追求的个性形象。歌颂了以葵花为代表的积极向上,乐观阳光,有理想有追求的新一代大学生。(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

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12.(1)正面描写。①肖像描写,“她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目光清澈得如一眼泉水”突出人物自然美。②语言描写,“这算哪儿跟哪儿啊?咱村的杜玉如大妈才是中国好人呢”,突出人物心灵美。③神态描写,多次写她的笑容,突出人物开朗乐观的性格。(3分)

(2)侧面烘托。①以自然环境美衬托人物自然之美。“上庄乡在绿水蓝天的映衬下,清新灵动,宛如十八岁的少女”。②以社会之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上庄乡的人都有着美好的心灵,无论是几十年伺候瘫痪的小叔子的杜玉如大妈,还是为了给村里省钱建造假山而摔断腿的小伙子,都是葵花一样的好人。(3分)

五、

13.D(3分)

错在“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上,过分拔高了主题。

14.(5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级。

写出水的清澈和环境的清幽(1分),侧面烘托(1分)秋水善良美好的心灵、勤劳(能干)的品格、充满活力的形象(2分),与下文秋水指着水塘说的话相照应,也为写秋水建议金保承包水塘的情节作铺垫(1分)。

15.(6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能力层级为F级。

①塑造以金保为代表的农村创业青年形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概括,1分)金保投稿、学修理都失败了,想创业致富缺少勇气与决心,最后在未婚妻的鼓励下重新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情节分析,1分)②作者借此肯定年轻一代的农民有理想有追求,同时揭示他们创业时缺乏远见,有畏难情绪。(创作人物形象意图,2分)③启示读者,人不仅要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要审时度势,找准自身的定位(或者“创业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头脑与眼光”“在创业过程中

遇到失败不应气馁,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给读者的启示,2分)

一、(1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1.B

2. 参考答案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3.参考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内容、情节、主旨。B项,“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错。 5.【答案】做裁缝是辛苦的;无论做什么职业都是辛苦的;人活着为了生活而奔波都是辛苦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解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

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

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 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D. 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5.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4.B

5.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

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6. 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5.“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赵家米铺

赵长春

①三教九流,各有其道。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②赵家米铺,也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过于敏感的,甚至啊哟——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儿冲。

③赵家米铺前店后仓。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袁店河。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在赵家米铺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影晃荡水中。看着这些,赵掌柜就想也背上一两包米。

④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份敬,总讲起“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⑤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⑥对于如袁店河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

⑦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的总结。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在街头摆摊售米。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车是骡

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咣咣地响。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色已晚,雪野茫茫。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坚持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

⑧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布下眼线,准备在袁店河的沙湾里劫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骡夫说,“掌柜的,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

⑨赵掌柜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⑩米铺卖米。大米、小米、香米、糯米。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是小户人家买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米用升、斗,量时,吆喝,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的即可。薄利就多销。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

11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

也不敢干。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熬腊八粥,煮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逢这两天,赵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再做

生意。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赵掌柜一视同仁。人们都说好。

12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每进入腊月二十三,赵○

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13——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解放后,这样那样的运○

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站出来拦挡;还有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啪!”一掌,“你吃饱了撑的!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爹早就饿死了!”

14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某个晚上,把赵家米○

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那锅就锈蚀着,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袁店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角。时间长了,里面长出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树根形成的疙瘩,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店镇的一景!

15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

16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

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槐”。瞎扯的。

17依我说,○“赵槐”最合适。

(选自《短篇小说》 2015年第9期)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整齐的句式开篇,不仅富有概括性,更是为了自然引出赵家米铺各色各样的气味的铺陈描写。

B.第②段渲染赵家米铺米香四溢,味道醇厚,既引出对主人公赵掌柜的描写,也衬托其品格端正、为人厚道的形象。

C.第⑤⑥段都写赵掌柜“笑笑”,第一处表现了他受人尊敬而喜悦,第二处写出他不同于袁店人的从容、淡定

D.小说的语言极富特色,大量运用短句,语言富有节奏感,而且通篇完全口语化,活泼、亲切、朴实。 8.小说中的赵掌柜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小说的结尾部分描写赵家米铺的“锅与树一体”,“成了袁店镇的一景”,而且写“依我说,‘赵槐’最合适”,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9.文中赵掌柜的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答案: 7.D

8.(1)勤恳好学。他靠背米起家,还观察老板验米、选米、卖米,从中学到不少本事。(2)乐于助人(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他救助团卧雪中的老人,熬粥煮粽子周济贫民。(3)以德报怨。曾经谋劫他的米车的“红枪会”成员下山喝粥,他也一视同仁。(4)诚信善良。他卖米要求升尖、斗满,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9.①即写景又有评价,对主人公赵掌柜的赞美之情更加直接、明朗。②与文章题目暗相呼应,突出小说主人公赵老板的品质。③以“赵槐”结尾,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从而使作品主题更含蓄、蕴藉的表达。④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示例:还有现实意义。文中的赵掌柜正是不急于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用多种方式救济穷人,生意才越做越红火,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成功没有捷径,只能靠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取得,这就是赵掌柜所说的“再急,也得慢慢来”。(联系现实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观点2分,联系文本分析2分,联系现实2分)

11.概括第(2)段赵家米铺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12.理解(5)(6)两段加点的两个“笑笑”的不同含义。(4分)

13.简析(12)段如何塑造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4分)

14.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3分)

15.小说另一版本删除了(17)段,以“瞎扯的”为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1.写出了赵家米铺米香四溢(香味醇厚)。(1分)作用:①引出小说主人公米铺赵老板。②衬托赵老板品格端正、为人厚道。(2分,1点1分。)

12.第一个“笑笑”写出因赵老板受人尊敬而喜悦;也写出赵老板为人低调、随和。(2分,1点1分)第二个“笑笑”写出赵老板不同于袁店人的从容、淡定;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智慧。(2分,1点1分)

13.①通过语言描写,“过年吃点好米”表现赵老板的慈悲、善良、大义。(2分,手法1分,形象1分)。②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看着、捻、嚼、点头——表现赵老板做事认真。(2分,手法1分,形象1分)

14.①大量运用短句,语言富有节奏感。②整句与散句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行文自如。③语言口语化,活泼、亲切、朴实。(每点1分)

15.(1)以“瞎扯的”结尾好。

①语言简约,戛然而止。给读者留出了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 ②感情强烈、直露,断然否定了槐树与郭子仪的关系。

③含蓄揭示文章主旨。批判了时人急功近利,热衷攀附,④暗含对赵老板的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赞美。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原文结尾更好。

①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赞美之情更加明朗。

②与文章题目暗相呼应,突出小说主人公赵老板的品质。

③以“赵槐”结尾,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

④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葵花

刘红军

清晨8点钟,我站在上庄乡葵园,等叫葵花的女孩。 上庄乡在绿水蓝天的映衬下,清新灵动,宛如十八岁的少女,而葵园给少女的发髻上插上一朵靓丽的头花。放眼望去,茂密的叶子铺成绿海,金灿灿的油葵花,像小姑娘的脸蛋,朝着太阳的方向,绽开了。

油葵就是叫葵花的女孩种植的,听护士说。葵花大学毕业后,恰逢乡里搞美丽乡村建设,她便租了一百亩地,建起了油葵种植园。还别说,经济效益蛮好,这里也成了全国摄影基地。

葵花长什么样呢?

昨晚电话里我约葵花见面,她只是咯咯地笑,末了说道,你是摄影的呀?给我拍张照片吧!

好啊,我心里像三伏天喝了冰水,爽透了。兄弟,不是我矫情,你不知道,几天前葵花救了我,就在这葵园边。

那天我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赶到这里天已经擦黑了。夕阳下油葵花像是朵朵金色的云,向我飘来。正当云朵飘来的时候,我肚子一疼,晕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是躺在乡卫生院,小护士告诉我,我犯了急性阑尾炎,葵花把我送到这里来,并为我交了医药费。

葵花是哪个村的?我问。 上庄村啊。 你认识她?

算是吧,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她。小护士边换吊瓶边说。 那她长啥样?

葵花那样呗。小护士抿嘴一笑。

葵花一定是个阳光般的女孩儿,我说。要不是她,我就歇菜了!

小护士又是笑,这里人人都是葵花那样的,我看你是被葵花迷住了。

我的心颤了一下。

炊烟早已飘过,小村的空气开始欢腾起来,男人提着锄,妇女牵着羊,孩子背起书包,都从灰白拼接的院墙里涌出来。

慢点慢点!有人声传来,一把轮椅向葵园这边驶来,轮椅上坐着年轻的小伙,白衬衣,鲜红的领结。眉棱高高的,眼睛出神地望着葵园。

推轮椅的是两个半大孩子和一位大娘。

大哥,你是摄影的吧?小伙冲我问道。 是。

站在哪个角度好?

这里,像葵花一样,面朝阳光。 异样的表情从小伙脸上闪了一下。 小弟的腿怎么了?

看到广场那儿漂亮的假山没?大娘反问。

我想起天刚亮的时候,走到一个广场,那里是村民活动中心。广场的前面矗立着一座假山,有模有样的,喷泉伴着音乐欢快地舞蹈。假山跟对面的湖水遥相呼应,旁边的人说那个湖是垃圾池改造的。

漂亮不?那是我们的杰作。小伙骄傲地拍拍胸脯。 我儿子提议给村里省点钱,自己找石头,自己堆。后来不小心摔了腿。大娘的眼睛里闪着湿亮的东西。

不错。那可辛苦您老照顾了,我说。 不怕,有媳妇儿呢。小伙接过话。 我开始调试镜头。

等等!小伙说,总不能让我单飞吧?他冲我眨了眨眼睛。 一阵咯咯的笑声破空而来,一只小鸟扑楞一下从树梢飞起,冲向远处去了。我知道,葵花来了。

葵花穿着洁白的婚纱,被一群大嫂和小姑娘簇拥着。

香风从我身边掠过,葵花弯下腰又直起身,踩住了裙角,打了个趔趄,递给我落地的镜头盖。我看见她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目光清澈得如一眼泉水。

她咯咯笑着移步到轮椅小伙那儿,随手给他揉了两下肩,然后冲着我,忽闪着长长的睫毛,打了个响指,来吧,在我的葵园,给我们拍张婚纱照!

她和他???

天空瓦蓝瓦蓝的,飘着几朵白云。葵园里,几只蜜蜂在葵花瓣前飞来绕去。许久,我上言不搭下语地说,葵花姑娘,谢谢你救了我!

葵花咯咯咯笑得更厉害了。 你真是个好人。

这算哪儿跟哪儿啊?咱村的杜玉如大妈才是中国好人呢,几十年伺候瘫痪的小叔子,人家叫她嫂娘??

嘿嘿嘿,小伙打断她的话,可甭想让我叫你什么娘! 葵花乐得岔了气,揉着肚子说,那我穿婚纱叫啥? 新——娘!大伙都笑了。

宝贝儿,今后的幸福全仰仗您老人家了!我也会把葵花当作心尖儿来疼的。小伙双手捧着一大枝油葵贴在胸前,叶子碧绿碧绿的,金色的花瓣肆意地舒展着。

瞧你,又糟践我的葵花!葵花嗔怪地把脸贴近准新郎。

啊,葵花,我心中的女神,我的太阳!明天你要嫁给我啦!小伙俊朗的脸扭向新娘,把幸福的眼神递了上去。

在众人的笑声中,一对儿新人的合影定格在我的镜头里。

两个月后,我谈恋爱了,女友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一说话就咯咯地笑。

这天,带女友出去兜风,跨上摩托车,一路好景,心情格外地爽快。老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谁说不是呢!刚刚接到电话,我的作品《我的太阳》获得“上庄杯”摄影大赛一等奖!

我问女友,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吗? 女友从身后大声问,为什么? 给我揉揉肩就告诉你。 揉了,快说,为什么? 因为,因为??你猜?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构思精巧,故事娓娓叙来,有一气呵成的轻松欢快,这要归功于语言的叙述节奏。

B.小说以花喻人,以人喻花,人与花交相辉映,美好纯洁,携带者一股清新与芬芳扑面而来。

C. 小说的结尾是个大团圆的结局,葵花拍了婚纱照,“我”也历经周折找到了心中的“葵花”。

D.这是一篇唯美小说,景美,人美,情感美,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熏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1.小说以“葵花”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探究。(5分) 12.作者是如何刻画葵花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0.C

11.①葵花是人物活动的背景;②“葵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等葵花—忆葵花—拍葵花—交葵花一样的好友,环环相扣,依次展开。③以葵花为题,凸显了主人公积极、阳光、有理想,有追求的个性形象。歌颂了以葵花为代表的积极向上,乐观阳光,有理想有追求的新一代大学生。(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

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12.(1)正面描写。①肖像描写,“她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目光清澈得如一眼泉水”突出人物自然美。②语言描写,“这算哪儿跟哪儿啊?咱村的杜玉如大妈才是中国好人呢”,突出人物心灵美。③神态描写,多次写她的笑容,突出人物开朗乐观的性格。(3分)

(2)侧面烘托。①以自然环境美衬托人物自然之美。“上庄乡在绿水蓝天的映衬下,清新灵动,宛如十八岁的少女”。

②以社会之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上庄乡的人都有着美好的心灵,无论是几十年伺候瘫痪的小叔子的杜玉如大妈,还是为了给村里省钱建造假山而摔断腿的小伙子,都是葵花一样的好人。(3分) 【杨晓敏鉴赏】

叙述是讲究节奏和语感的,有经验的作者往往在作品的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叙述基调。《葵花》以花喻人,以人喻花,人与花交相辉映,美好纯洁,携带着一股清新与芬芳扑面而来。

作品构思较为简单,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支撑,有一气呵成的轻松欢快,这要归功于语言的叙述节奏。一个摄影师在葵园拍摄葵花中,突发急性阑尾炎,被人送到乡卫生院救治,事后方知救命恩人是葵园的主人葵花。葵花的活泼开朗,小伙子的吃苦耐劳,言语中带出来的几十年伺候瘫痪小叔子的嫂娘杜如玉,每一个人物都那么健康而阳光。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目光清澈如一眼泉水,一说话就咯咯地笑。简洁的描述,让人们轻易就记住了葵花般的姑娘,葵花般的笑容。生活,文学,是需要阳光的温度的。

作品立意明朗,紧扣时代脉搏,赞美了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有理想,有追求,积极开拓人生事业的精神风貌,也赞美了新一代年轻人健康的爱情观、婚姻观。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秋 水 田中禾

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妈起来做饭,风箱呼嗒呼嗒的,猪在院里哼唧。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麦种完了。他早对秋水说过:“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他想起从前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玩去!”

他一脚踏进厨屋,喊:“妈——”厨屋里雾腾腾的。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

“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二姨!”——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今年花收得好呀?”

“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 “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问到花,就等于问钱。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她还和在学校那会儿一样,爱红脸。

“我不是说那??”

“我刷,我刷!”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扯旗一样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静静的塘边立刻响起嘭嘭的声音。银亮亮的水珠迸溅起来,清澈的塘水泛起涟漪。金保最爱看秋水洗衣服。她半蹲着,向水里探着身子,短发辫一只向前一只向后,两只手在石条上来回搓,细细的腰肢随着胳膊起伏。

照往常习惯,过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车送她回家。七里路,走一后晌。可今天,她竟把脸一摆说:“我不回呢。”“不”字咬得挺重,连妈都感到诧异了。

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后的水塘说:“你瞧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样。”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读一首朦胧诗。

“俺姨夫在县鱼苗场。我跟他说了,这一冬,你帮他干义务工去,跟他好好学。开了春,买千把尾鱼苗,把这口塘承包了。”

“那??那靠得住吗?”

“我知道你专走保险门儿。没听俺爷说:喂猪不如喂羊,喂羊不如养塘。如今鱼价一年年涨,街上都卖一块二一斤了!”

“这是过水塘,下了雨,鱼都跑了!”

“我知道!”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得一笔本钱。”

“你呀??那卖花的钱呢!压在箱底能生儿吗?”秋水声气不高,金保却如猛地听了炸雷——天爷,那宝贝钱,他连摸都怕摸脏呢!

妈倒先应了:“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秋水说了,你就试试。”

“家里你放心。”秋水说,“我住俩月,等你过年回来再走。”

金保咧开嘴笑了,一头扎进屋去收拾行李。他弯着腰,忙活着。呼啦,从他肩膀上摔下来一本书,只见那上边有四个字:淡水养鱼。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说这句话时是想要金保家把卖棉花的钱拿来养鱼脱贫致富。

B.面对婆家并不富裕的现状,秋水不嗔不怨,面对未婚夫,秋水有批评亦有诱导,最终唤醒恋人潜藏心中的斗志,也燃起一家人新的希望。

C.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选取了一段并不复杂的农村恋曲,通过一个个寻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来一步步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读来平淡质朴,给人真实之感。

14.请简要分析秋水洗衣时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

15.金保是本文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金保这一人物形象和相关情节谈谈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6分) 答案: 13.D(3分)

错在“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上,过分拔高了主题。

14.(5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级。

写出水的清澈和环境的清幽(1分),侧面烘托(1分)秋水善良美好的心灵、勤劳(能干)的品格、充满活力的形象(2分),与下文秋水指着水塘说的话相照应,也为写秋水建议金保承包水塘的情节作铺垫(1分)。

15.(6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能力层级为F级。

①塑造以金保为代表的农村创业青年形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概括,1分)金保投稿、学修理都失败了,想创业致

富缺少勇气与决心,最后在未婚妻的鼓励下重新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情节分析,1分)②作者借此肯定年轻一代的农民有理想有追求,同时揭示他们创业时缺乏远见,有畏难情绪。(创作人物形象意图,2分)③启示读者,人不仅要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要审时度势,找准自身的定位(或者“创业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头脑与眼光”“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失败不应气馁,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给读者的启示,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y3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