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文综)地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3-12-01 07: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文综)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小题。

1.下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A.1 B.2 C.3 D.4 2.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 【答案】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②处水中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开始出现,说明水体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开始出现,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氧的数量大增,由此说明该处为污染源所在地,故选项B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O段水中的溶解氧(DO)最少,鱼类因水中溶解氧含量低而缺氧,易窒息死亡,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结合环境污染对河流水体含氧量、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16~17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两月分别是( )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4.在图示月份中( )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答案】 3.A 4.D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昼长变化,则说明南半球各地出现昼长夜短现象,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从a到b,同一地方的昼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时间应在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

4.A项如图②地的昼长长于14小时,故夜长应短于10小时。B项,如图三地中③地昼长最长。CD项,昼长的变化用斜率来表示,故D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5.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6.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7.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答案】 5.A 6.A 7.B

【解析】

5.只要根据图例读图就能找到答案,英国的降水由于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由西向东减少。

6.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带,L地位于沿海所以“距海远近”选项被排除,从图中可以比L地更高的纬度人口密集,而英国纬度位于中高纬度,因此B选项也被排除了,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范围更广,L地还比较明显,气候更温和,冬季气温相对也比英国东海岸高一些。

7.因为英国的纬度位置较高,又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所以光照不足,气候湿润,比较适宜发展乳畜业。

8.读下表,完成1~2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m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河渠 海涂 水库坑塘 水田 489 43 25657 76 —7 —155 —33 —793 0 —2027 —211 1053 235 0 5694 0 48 17627 926 0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塘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

A.物种多样性的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BC

【解析】比较可得出。

经计算可知,该区域的湿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下图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完成小题。

9.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口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10.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答案】 9.D 10.B 【解析】

9.T地与Q地,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体现不出地域分异规律(即差异性),所以八、C两项错误;B项,樱花初放日期R地早于Q地是由于R地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樱花初放日期T地晚于R地体现了南部比北部气温提早变暖,热量的分布差异,使物候产生南北方向的差异,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即纬度地域分异,故D项正确 10.N地纬度比M地高,其接受的太阳辐射更少;M地受千岛寒流的影响,沿岸地区气温降低,使樱花初放日期推迟;M地比N地更靠近沿海,M地地势应更加低平;如果M地受暖流影响的话,其樱花初放日期应该比N地提早。

二、综合题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上图),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

【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

1.跨海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因素和海洋因素两方面分析即可。气候因素:夏秋季节台风影响大且夏季降水集中。海洋因素:海域宽阔,该地区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潮差大,流速快且海水深,另外海水对建筑物也有腐蚀作用;

2.嘉兴、杭州、宁波三地近似于等边三角形,从宁波到上海经过跨海大桥比起原有公路缩短的路程就是等边三角形中的一个边,用尺子根据图中所给比例尺量算一下即可。

3.跨海大桥的建设使宁波到上海距离缩短,对经济的影响是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高效率,加强了区域问的经济联系。环境效益体现在距离减少,耗油量减少及尾气排放减少,减轻了环境污染。

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图中有处陡崖,请用“A”注出,并判断出该陡崖的海拔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3)说明图示中聚落分布的规律并判断最可能发育城市的聚落。

(4)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答案】(1)图示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标注略; 70≤H<75

(2)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3)分布规律:沿公路呈带状分布;可发育城市的聚落:丁。原因:丁位于两公路交汇处,大量客货流在此集聚中转,利于城市发育;同时丁聚落所在区域地势平坦,靠近水源地等都为其发育成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

(4)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类型、聚落分布以及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公路、等高线、河流及其聚落的相对位置。第(1)题关键依据陡崖的概念以及在等高线上的反映,明确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第(2)题,应注意联系雾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过程和凝结核。注意对比甲、乙两路段条件的共性和差异。第(3)题,应明确聚落分布与公路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第(4)题,对居民点布局条件的分析,要着眼于既要充分利用有利自然条件,又要尽可能避免不利自然灾害的影响。通过分析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两个方位等高线特征可判断两处的地形特征。丙村东北方向不仅离山较近,而且有陡崖,易引起滑坡等地质灾害,而南偏西方向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而且没有陡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xf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