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最新

更新时间:2023-12-25 19: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诗意,感悟诗歌思想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专指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评价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疏通大意,表达诗歌的内容,总结主题

明确:诗歌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在采芙蓉的时候,不知道将所采芙蓉送给谁,他所思念的人在远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头望家乡,可是她看到的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抒情主人公从眼前想到将来,不免忧伤不已。 主题:表达了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 四、文本探析

1、找意象

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我们塑造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让人感觉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情感的单纯、美好。

抒情主人公:通过“采之欲遗谁”、”“还顾旧乡”、“忧伤以终老”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孤独、惆怅、忧伤的抒情主人公。

2、赏析诗句

①“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说,江南有采莲的旧俗,那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也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可是这种欢乐美好刹那间被一声叹息声所改变,主人公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臵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我们还把它叫作反衬。“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更增其哀乐”。回顾我们学过的运用了反衬手法的诗句有哪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画面。

明确:“还顾”动作感和画面感非常强,如果不是思念至极,恐怕不会情不自禁地回头望家乡吧?可是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忧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五、合作探究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说说你的观点和依据。 (生讨论,找代表发言)

生1:是女子,因为只有女孩子才喜欢采一些花花草草,依据是“涉江采芙蓉”。

生2:是男子,“还顾望旧乡”,古代只有男子才出来游历求学,女子一般不出远门,既然望故乡说明是远游,由此判断是男子。 生3:前两句女子,后两句男子。从前四句和后四句关系来说。 明确:根据学生发言,总结。首先假设是女子:“涉江采芙蓉”和“还顾望旧乡”是两个空间的不同画面在同一时间的显现。只有在想象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才会出现。这在诗歌里面我们叫它“悬想”法。是女子想象自己游历在外的丈夫在回头望故乡思念自己。其实这种方法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学过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就是王维想象兄弟们思念自己,这种以虚衬实的方法更衬托出自己思念亲人的深切。

(学生只要自圆其说,有理有据,我们可以不必拘泥于一种说法,

诗歌贵在读出自己的感悟)

我们说,这首诗的作者是东汉末文人,假若抒情主人公是女子的话,则他采用了女性的口吻写的这首诗,诗里面又有悬想。初读感觉单纯,诗旨明了,再三涵咏,我们发现它婉曲奇妙。 六、能力拓展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比较《庭中有奇树》和《涉江采芙蓉》的区别。

明确:相同点:主题相同表达的都是折芳赠送所思念的人而不得的痛苦。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六句都是对花树的极力赞扬,最后两句表明了全诗的主题。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不同点:一个是以芙蓉为寄托,以乐景衬哀情,末句感情哀伤不止。一首是以树为寄托物,末句自我安慰。 七、课堂小结

《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发了游子失志无成和相思别离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真实的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风貌。诗歌就像橄榄一样,越咀嚼越有味,希望同学们下去好好读,最好读出自己的感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xc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