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6 18: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理解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过程;识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理解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识记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理解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通过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体验学习,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即情境营造法,讲述法,引导法,学生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演变的主要原因,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所处的地位。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课程分析】

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商周时期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土地兼并获得土地。为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兼并,政府常实行“均田”、“限田”措施。土地私有制发展和经济发展,导致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简单了解。对本部分历史有相当的兴趣。但由于初中要求不高所以大家基本知识掌握不好,并且理解分析、思考联系更是不足。在课前的调查中发现,只要学生认真参与学习活动,基本知识能自己很好的解决。且了解到有些知识有必要作较为详细深入的分析,针对基本学情采用“诱其趣、导其疑、倡其辩、促其思”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也逐渐养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联系现实】

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人与地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它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法权制度,是土地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构成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联系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学方法】

1、 课前学案预习、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

2、 课中问题探究、课件导学、学生体验:问题情景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 课下教材拓展、互动作业;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

【教学资源】课本和教辅用书,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激发热情

分发学生自学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在自习时间收集反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图片或事实。

(设计意图:一箭双雕,一是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让多数问题在学生的自主下解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分组对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团队合作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先出示以上几幅图片,让学生感知土地的广饶富庶。思考回答由图一到图二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既为学生创设情境,又可达到以境激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热情;并且使学生通过分析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掌握知识的基本事实,提高思考阅读分析能力) 三、体验探究 梳理知识 (一)课前预习、小组展示

四组张亚男:(简要实录:利用小组构建的知识体系,基于预习学案,向全班同学展示介绍了学习这一课的内容,土地制度的变迁从原始公有到奴隶社会下的井田制,最后进入漫长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时期;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又有三种形式:君主所有、自耕农所有、地主所有等。下图是该学生的框架)

1、废井田、开阡陌:从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 2、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 知识体系 3、土地兼并、影响及对策 4、经营方式的发展变化: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六组王海龙:(简要实录:

在张亚男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一是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彻底崩溃。瓦解的表现:抛公寻私。其原因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统治者进行了税收制度的改革: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而商鞅变法则从法律上正式承认私有)。

注:其他组还有说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标要求出发,打破以前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合作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是条理较为清楚,难度不大,采用学案问题导学方式,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相关的几个问题:(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井田制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3)井田制后来是如何瓦解的?最后再展示小组学习与交流的成果,从而让学生即认识到统治者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成功的历史真谛,又能建立学生为主的课堂学习模式。教师提议给上述几位学生的表现给予鼓掌激励)

(二)合作探究、感悟课堂 1、课堂重点处理一【自主探究】 教师展示图片及材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设问一 从上面的图片和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 设问二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时奴隶们在“公田”是怎样劳作的吗? 设问三 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 学生甲思考后 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学生乙回答 奴隶们集体劳作,实行大规模简单协作。 学生丙说 西周的分封制。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简单问题的设置,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为以下几个问题的设置打下基础。符合能力生成规律和课堂教学由浅入深规律。)

教师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对;井田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存在于奴隶制文明时期,但到了战国随铁器牛耕的出现,井田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2、课堂重点处理二【合作探究】

展示材料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设问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引导 土地兼并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利益? 结合材料归纳封建政府解决土地兼并的尝试,并说明对解决今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创阶段的社会贫富不均的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有利于重点问题的解决,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这样做有利于增强课堂的历史感、有利于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而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把学史明智落在实处。)

(简要实录:学生小组合作,组织课堂演说,相互讨论体会土地兼并给自己带来的利害得失。

一组孙学文 农民阶级,有一部分土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承担赋税徭役,而地主财大势粗,经常欺诈我们,如果遇到天灾、战乱和苛政的话,我们走投无路,从而沦落为佃农,这样受到的剥削和压迫就更大了。所以我们是土地兼并的受害者,我们要求国家限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

三组于喆 政府,土地兼并已经成为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收入的大事了。因此我们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教师引导 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所以政府采取措施,那么这些相关的措施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呢?

学生思考丁 不能,因为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以到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已经日益普遍,不可遏制了。 五组赵晓鸣 要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加强对三农的财政支持等)

设问过渡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广大无地农民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他们又是如何生存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导入下一个标题) 3、课堂重点处理三 【体验学习】

张三是明代一农民家有6亩地,虽说不上富裕但日子还算平安无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王宁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把牛卖了。女儿又病了,王宁又把仅有的6亩地卖给了本村的地主。于是变得一无所有。现在王宁该怎么办呢?

(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通过体验学习即可让学生体会到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人与人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又可以感悟历史的变化,而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制度对人身自由、农人地位、生产积极性和对农业、商业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简要实录:歇斯底里型--我破产了我怕谁?老子过不下去了,反了!至于后果,大不了被官府抓到,有啥呀!

老实巴交型----哎,去给地主当长工吧,给他放几年牛,挣点钱再把地买回来,还是种地踏实些。

离家出走型--听说城里这几年开了好几家织布作坊,正招工呢,我有点技术会织布还会修织机,不如去城里看看找点活干,先挣点钱,等挣够了钱还是把地再买回来种地比较稳当。) 教师总结 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促进了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这样就促进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发展和演变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深切的体会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农民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加深了我们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一步步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文明的进步。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多而复杂,课堂切忌由老师唱独角戏。 这节课使我深深的认识到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更坚定了我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信念”,把满堂讲变成满堂学,真正实现“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不当之处批评改正. 抓主干知识线索、在化繁为简和浅化知识上做了尝试,如导学1、2和古文材料与现代文材料的结合;分层设计问题,每部分都设计了2-3个略有梯度的问题,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换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学习、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历史启智功能。如古代解决由土地私有导致的贫富分化的尝试及对今天的启示等;史料助学有利于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

学习评价建议多种评价形式,学生评学生等

离家出走型--听说城里这几年开了好几家织布作坊,正招工呢,我有点技术会织布还会修织机,不如去城里看看找点活干,先挣点钱,等挣够了钱还是把地再买回来种地比较稳当。) 教师总结 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促进了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这样就促进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发展和演变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深切的体会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农民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加深了我们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一步步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文明的进步。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多而复杂,课堂切忌由老师唱独角戏。 这节课使我深深的认识到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更坚定了我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信念”,把满堂讲变成满堂学,真正实现“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不当之处批评改正. 抓主干知识线索、在化繁为简和浅化知识上做了尝试,如导学1、2和古文材料与现代文材料的结合;分层设计问题,每部分都设计了2-3个略有梯度的问题,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换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学习、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历史启智功能。如古代解决由土地私有导致的贫富分化的尝试及对今天的启示等;史料助学有利于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

学习评价建议多种评价形式,学生评学生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x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