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3-07-26 11: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三,问答题

1.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是指数量意义上的。所谓半殖民地,是指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与形式。所谓半封建,是指中国的经济既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2.答:第一,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

第二,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 第三,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富裕。

3.答: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源。在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在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在经济上,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但这并不是它侵略的本意,它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4.答:这是马克思在深刻揭露殖民罪恶的同时,推出了西方殖民统治客观上对东方社会的改造作用。所谓理解破坏性使命是指,西方殖民者把这些亚洲国家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催产亚洲国家现有的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的根基,迫使这种桎梧经济发展的旧结构解体。所谓建设性使命是指,殖民地宗主国家侵略落后国家之后,为了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产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往往会在被侵略国家投资办工业和交通,电讯事业,这就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等带到了被侵略国家,使这些国家生产了工厂,铁路等等。从后果和影响来看,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对落后国家的侵略促使那里封建经济结构解体,刺激了那里资本主义的生产,从而使打破了这些国家封闭落后的社会结构,为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又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依附性的畸形,片面的发展,单一产品制,出口加工,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还扶植和保护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先进工业与落后农业共存的二元结构状况,使被侵略国家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地发展壮大,这又是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5.答: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四.分析题

(1)答:帝国主义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料甚至资金,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在中国销售,从而直接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这就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答: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中方是被动的,列强带有侵略的性质。由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在政治特权的基础上进行的,享有各种特权,可以无限制的压榨中国的工人,掠夺资源,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竞争,从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如今对外开放中方是主动进行引资的具有平等性,外商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投资。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二章

三.简答题

1.答:积极意义是:第一《天朝田亩制度》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第二,《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局限性是: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方式,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2.答:(1)赵尔巽把“中国危亡“的原因归结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错误的。(2)中国危亡的原因:18世纪上半期,中国封建社会已日趋衰落,而西方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闭关锁国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近代中国危亡的历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和对外妥协是中国危亡的内因;西方之本主义列强入侵是中国危亡的外因;英国早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危亡的开始。(3)太平天国的作用: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动摇了清朝的腐朽统治,打击了西方之本主义侵略,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反映了时代的特点。(4)赵尔巽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攻击太平天国运动,是剥削阶级的偏见。

3.答:(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之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第二,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第三,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末抑本”、“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开始上升。

(2)历史局限:

洋务运动就其性质来说,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因而具有封建性、买办性和腐朽性,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内在原因。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4、答(1)意义:

第一,戊戌运动是一次救亡爱国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也就是要君主立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族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民的思想解放。

(2)失败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遇到了以慈禧 太后为首的强大地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弱点突出地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改良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却又不敢根本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他们要求中国的独立富强,又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他们既没有实力,有脱离群众。

(3)教训: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5、答:(1).洋务运动:引进先进西方技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冲击了旧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运动: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不但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要求变法,在社会上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次全面尝试。

四、材料题

答:(1)材料一中的观点不正确。中国当时的“文物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是一种腐朽的生产关系代表,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当时西方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是比中国先进,洋务派只看到了中国军事方面甚至只是武器方面落后,而看不到政治落后才是落后的根本,所以是错误的。

(2)体现了维新派的渐进改革特点。

(3)“改革现有政府”指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欲变更国家之根本组织”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政体。

第三章

三.问答题

1.答:(1)列宁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这就是说,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空前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酿酒了革命的形势。

(2)辛亥革命就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计划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革命的结果。

(3)近代中国革命,也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对统治者逼出来的。

2.答:(1)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名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2)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带给人们的痛苦。

(3)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3.答:(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打到还有什么腐败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辛亥革命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4)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改变。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答: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其具体表现是:

(1)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2)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4)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上述弱点,是其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列强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的革命要求,但他们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异常软弱。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必然失败的命运。

四.材料题

(1)答:从材料1中可以分析出,孙中山是以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贫富不均,阶级矛盾尖锐为借鉴提出要进行政治革命呵社会革命,他想以此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上的土地问题和阶级矛盾。

(2)答: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反对“夺富人之田”,即没收地主之田。说明了当时孙中山对封建势力的妥协。

(3)答:、不能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但没有包括如何得到土地的基本内容,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局限性所在。 民生主义的土地政策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核定地价,由资产阶级向地主收买土地。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没有充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第四章

三.问答题

1.答: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它有新的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的结合。

2.答:(1)新文化运动正处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在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的有所怀疑和保留。

(2)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3)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4)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3.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产物。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新道路。

(2)中国已具备了生产共产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现实基础。

4.答:(1)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以往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对于这个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给予了基本的解决。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不久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就成为了广大人民共同的呼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利益根本对立的,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因为它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的理论武器,所以能够透过复杂的现象看清中国问题的本质。

(2)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工人掀起了1925至1927年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首先,从政治上看,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其次,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呵组织者。再次。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直接参与制定了有关的战略方针,共产党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并在战斗中起着公认的先锋作用于表率作用。

5.答:大革命虽然失败了,它的历史意义仍然是不可磨灭的。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伸出的千百只手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它没有经验,缺乏深刻的革命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所以,右倾机会主义革命后期才在中央领导机关中占据了地位。

四.材料题

(1)变化:材料一强调工人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材料二提出工人阶级联合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材料一强调的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变化的根源;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的分析和认识。

(2)相同点:建立民主主义统一战线。不同点:材料三明确提出实行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国共合作。缺点:有提出国共合作中中共领导权问题。思想认识上的原因:认为只有国民党实力较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力量弱小,觉悟程度不够。

(3)中共逐步认清了中国国情,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共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第五章

三、问答题

1答:国民党新军阀武装力量强大,其本质与先前旧军阀并无区别。都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并且新军阀所产生的国内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是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地主买办阶级对人民大众的残酷剥削。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下,中国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所以是首要目标。

2答:第一,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疑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中国的革命只能以武装的和蜜柑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标特征.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而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共产党人要积聚发展革命力量必须到农村中去,把落后的农村改变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第三,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数输的80%以上,使之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实际上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革命.

3答:主要表现在忽视当时红军力量相对薄弱的事实,妄图正面与国民党交锋,进攻中冒险主义、防御中保守主义。是事前对困难估计不足,盲目乐观轻敌;中途又不会随机应变,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盛行;事后(失败后)又是失败情绪蔓延,容易滋生保守主义逃跑主义。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到严重危害。,

4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上,先后犯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些“左倾”错误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上的“左倾”指导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正发端不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而是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共产国际对当时国民党的性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左倾”错误特点上也可以看出,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左倾”错误与它在大革命时的“左倾”错误是一脉相承的。

四,材料题

答:(1)土地政策的确立和推行必须适应具体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

(2 )土地政策演进的速度和力度必须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与具体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的容纳能力相匹配,要做到循序渐进、风险可控、不断完善;

(3)土地政策的确立和推行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创性,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土地政策的确立和推行必须注重稳定连续性,以确保土地经营者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以确保各种要素资源对土地的长期稳定投入;

第六章

三.1.答:(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极大影响。

2.答:(1)国民党在抗战中担任了正面战场的对敌作用。在抗战初期,作战比较积极,付出了一定的牺牲,打了一些大的战役。国民党采取了“持久消耗战略”方针,与中共持久战战略方针有相似之处。

(2)但在抗战中实施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依赖群众,实施全民族抗战,未能有效地阻止日军的进攻。特别是在后来,国民党实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掀动三次反共高潮。

3.答:(1)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2)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

(3)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坚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和支援抗日前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日,争取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4.答:在通常情况下,游击战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作战形式,但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了地位,具有了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游击战的广泛开展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游击战担负着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施战略反攻做准备条件。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5.答:(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力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答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2)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拒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四.(1)1927.8.7,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审查和纠正了党在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好找人民继续战斗。

(2)中共中央于1937.2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四项保证是对国民党的重大让步,即取消国内俩了政权对立,停止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3)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西安事变后中共面临的主要的任务是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早日实现抗战胜利。为了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的实现,对国民党做出重大让步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便于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当然这种让步是有原则的。

第七章

三,简答题

1.答:近代中国在清王朝被推翻以后,主要在1921-1949年期间,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让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长时期里,这三种方案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由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去做出选择。战后的中国,尤其是这样。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蒋介石国民党和代表人民群众的共产党,在战后都有强大的军队,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没有军队,他们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实质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他们力量很小,在国共矛盾尖锐化、军事对抗极其激烈的情况下,失去了走中间道路的条件。

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斗争主要是建什么国的斗争,即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的这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构成了战后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答: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之所以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主要是顽固坚持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企图把中国引向黑暗,代表了历史的反动,迅速丧失人心。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社会的老路。它虽然一度同意国共谈判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协的协议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它激起了亿万善良的中国人对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热烈期望。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这使他们尤其感到振奋。在一个时期内,是否忠实履行政协协议,成了人们衡量政治是非的重要尺度。中国共产党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待它认为相应的准备已经完成时,就全面彻底撕毁政协协议,悍然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反对。国民党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决定了它必然走向孤立和失败。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造成了它统治基础的动摇。在抗战后期,国民党政权由于腐败无能。大发国难财等,曾经激起大后方人民的严重不满。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巨额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占有,其中很大部分被官员个人侵吞、隐匿、变卖、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了通货的恶性膨胀和物价的急剧上涨。人民手中持有的货币也就由此一天比一天贬值。到全国解放前夕,物价飞涨已如脱缰野马,甚至一天之内要上涨多次。到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比抗日战争前增长47万多倍,物价则上涨7255862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遇深刻的危机。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占有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这是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迅速失败的根本原因。

3.答:第三条道路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第三条道路为什么会破灭?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4.答:(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四,分析题

答:1.态度:寄希望于国民党,政治倾向:走中间道路。

2.态度: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政治要求:民主与自由。

3.拥护共产党,打倒国民党。

4.是。民主党派经过事实的教育,放弃了对国民党和中间道路的幻想,转而与共产党并肩战斗。

第八章

三.简答题

1.答(1)新中国面临的严峻的考验: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能不能巩固民主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当合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一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二是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三是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四是加强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答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他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其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特征。经济方面,形成了新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即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既有社会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数。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最终,在条件具备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3答(1)向社会主义转换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旧中国,没有能够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及革命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想社会主义转变就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4答(见书215页)

5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

南昌大学中国近代史作业答案

起来了。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的时期开始了,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的过度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全国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四.材料题

答:(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它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单一的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制度上它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 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性社会,它的政治经济、形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其社会主义的成份在不断增长与改变,而民主主义的成份则在不断的减少,最终将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毛泽东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x4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