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弊立论

更新时间:2024-04-22 11: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向我们陈述了科举制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我们想请大家思一个问题,这些优点真的能大于科举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吗?其实我们今天讨论这个利弊比较辩题的真正意义,在于古代科举制对古代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面临它所产生的影响带有利与弊,我们是应该认为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因此我方今天的观点就是科举制是弊大于利的。而我们判断的依据则是科举制在一千多年前的发展中给中国古代带来的利弊比较,而不能只是空谈科举制的利弊,因为脱离现实依据的分析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向大家论述科举制弊大于利:

一、科举制度与国家治理——科举制度是强化封建专制独裁的工具

虽然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和人才选拔制度,为中国封建社会带来了长期的稳定,但是也因其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和自身的缺陷,给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弊端。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以儒学为基础的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日益成为一种障碍。科举制度是强化封建专制独裁的工具在宋代,每次科考均以几倍、十几倍于唐代的规模大量取士,凡被录取者都要授官,结果是封建官僚机构日趋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随着科举制的成熟与发展,读书做官的思想日益凝固化,相伴而生的官本位现象也日趋严重。中国古代社会从先进变落后、从文明变愚昧,与此关系甚大。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最终被封建保守派用来抵制思想进步,反对社会变革,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而在当时科举制横流的社会里,请问在座的各位科举制真的好吗? 二、科举制度与学术发展——科举制度下“八股取士”的弊端,抑制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创新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代,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形式越来越程式化、格式化,最终形成“八股文”。八股文是一种非常刻板僵化的文体,限定论题、格式等,被鲁迅先生讽刺为“原是蠢笨的产物”。它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泯灭了人们的个性,销蚀了人们的创造力。考生不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只能熟读四书五经以应付科举考试。八股取士使得天下千万学子都把精力放在学做八股文上,学问由此而衰败,学风也由此而变坏,社会的学术思维创新的环境也因此走到了黑暗的极致。这使得人们即便有了新的思想和创见,也无力或无法彰显于世。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将许多知识分子的精力与研究都束缚在

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这种反对独创,只尊孔孟朱程理学的做法,极大地抑制了读书人的创新精神,甚至到今天还有影响。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样限制人们思想的制度真的值得大家推广吗?使得中国不再向前发展的科举制,再一次请问科举制的利真的大于弊吗?

三、科举制度与人才培养——导致人才知识结构有缺陷 科举考试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根强有力的指挥棒。由于考试只限于经书的内容,只注重经义的解释,使得考生脱离实际而专注于那种空疏之学,知识面越来越窄。对此一些西方传教士看得很清楚。英国传教士韦廉臣认为:中国士人在科举的指挥棒下,“谬于一偏之见,而不能达观,拾五经之糟粕,拘八股为文章,而于天文、地理、算学、化学、重学?.置诸不论不议之列”。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嘉温批评那些所谓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用西方的观点看,获得以上学位所需要的知识是贫乏而有限的。在我们英国学生的眼里简直少得可怜”。

其次,科举制度下考试内容狭窄单一的弊端,阻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进步。。科举考试在内容上基本把自然科学排除在外,这使得资本主义“分权时代”到来、相应的“分科之学”(西方科学的基本特征)开始主导世界科学发展潮流的时候,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华民族却无法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因此,明清以后中国科技大大落后于西方,科举制或许是难辞其咎的。这样造成中国落后的科举制真的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好吗?发展科举制真的是利大于弊吗?

综上所述,我方从科举制强化封建专制独裁,抑制中国学术文化的创新,导致人才知识结构有缺陷三方面论述了科举制弊大于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w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