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微精品之《微测试》13(第01期)+Word版含解析 doc

更新时间:2023-12-02 05: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时间45分钟 总分5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基础小题

1.(2017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警察通过在作案现场留下的一把剪刀,结合附近的草丛山岗上留下的蛛丝马迹,断定....

犯罪分子的身份特征,终于在两百公里外的一辆出租车上将其抓获。

B.最近世界各地频发的极端天气灾害,说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进入一个波谲云诡的....

大气活跃期,对各国在灾害性天气预报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C.三年出形象,五年成气候,再造一个新城区,为本市市长翻云覆雨的魄力感到惊讶之....

时,却突然发现他因城区改造而落马的消息。

D.最近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地方性法规,将房价的年上涨率控制在10%左右,媒体认

为这一政策,更使房价上涨合法化,让更多急于买房的人产生无所事事的茫然。 ....

【答案】A

2.(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

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

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D.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

络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A项,介词宾语残缺,在“多元化”后加“的客观现实”;B项,

动宾搭配不当,“拓宽……内涵”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点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

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都可用此法。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

3.(2017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①。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②。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③。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答案】(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①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②故灯意味着人丁兴

旺 ③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4.【2017届宁夏六盘山高中高三一模】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开头,

运用关联词“只有……才……”,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话,揭示漫画的内涵。(4分)

【答案】示例: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权力与责任就像担子的两端,只有两者达到平衡,其改革

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加稳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

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本题属于漫画类试题,一定要注意观察漫画画面,同时也要注意漫画的寓意。本题是有一定限定的,所以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按照题干的要求作答。

5.(2017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诊)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

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_____,_____”两句写到的那种老师不是他所说的能传 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3)杜甫在《登高》里写自己饱尝国难家愁之苦,使白发日渐增多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 (1).了却君王天下事 (2).赢得生前身后名 (3).彼童子之师 (4).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艰难苦恨繁霜鬓

二、(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11

分)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注释】

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8.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B.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

楚动人的身姿。

C.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

女的情怀。

D.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 E.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面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盛装打扮,倚栏眺远的喜悦之

情。

9.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8.DE9.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选其一即可)

以“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出了自己去国离乡、沦为阶下囚后内心浓重的愁苦之情。

谢逸的《蝶恋花》结尾则是以景结情,融情于景。(选其一即可)“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

烟草平如剪”写女子希望心上人归来而倚着栏杆远望,却只看到那一平如剪的带着烟雾的芳草地,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女子极度失望的惆怅伤感之情。(每首词手法答一种即可1分,情感2分。酌情处理,分析合理意思对即可给分)

三、【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wv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