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3)边塞诗

更新时间:2023-10-31 06: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边塞诗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

B.“塞天昏”的“昏”字,表明时间是黄昏时分,首联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

C.“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

D.颈联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是全诗的主干。“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

E.尾联的“闲”字与“喜”字相对应,传达出了诗人对“无战伐”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游猎生活的向往。

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1.BE; 2.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图景。 解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猎骑 薛逢

兵印长封入卫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实景描绘。黄云戍堡,战士身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AE; 2.①对京城安危的忧虑。京城卫戍松弛,将士只顾纵情娱乐,不关心京城安危。 ②对朝廷不思边防,不关心边疆将士的谴责,对内地将士纵情享乐的不满。万里之外的黄云戍战事紧急,朝廷却“兵印长封”,不派救兵。战事危急,而朝廷的将士却只顾狩猎消遣。 ③对边塞将士征战沙场的同情。 解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居庸关 谢榛

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 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 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 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

【注】①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B.颔联回顾居庸关一带征战不断的历史,每逢秋高马肥,北方部族就会入侵。

C.“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 D.尾联运用典故,借对魏尚的怀念,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疆的感慨。 E.诗歌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独特感受及对边防的关切,浑然天成。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BD; 2.①写景精工,动静结合:活动的“云”“鸟”,静止的“岭”“关”,愈加显示出“云”“鸟”的活泼灵动,“岭”“关”的高峻挺拔。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居庸关一带气势宏伟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震撼与喜悦之情。

③对仗工整,用语精当:如“断”形象地刻画出山岭的险峻、高耸,“长”传神地表现出长关的绵延不断。

解析:B.颔联是描写居庸关一带的景色,既概括了秦汉以来千年征战史,又反映明代北方边患的严重。

D.“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疆的感慨”不恰当。诗人为当朝有魏尚一样的将军镇守居庸关而欣慰。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雁门郡的地理环境和当地胡人的分布:郡内山势高峻,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的狩猎生活,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尾联“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两句写胡人们听说边塞没有战争,就尽情享乐,醉生梦死,说明他们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

D.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

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E.诗中先写胡人的日常生活,接着写他们误将野火雨雾当作烽烟而最终释然。在诗人笔下,胡人同样厌恶战争并富有人情味,表现凝重的反战主题。

2.本诗和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都写到了“醉卧”的情节,它们的原因和表现的情感、主题有何不同?

答案:1.CD; 2.本诗写胡人们听说边境无战事,就尽情享受生活,因而在酒家喝醉后卧于此处;既写出了胡人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更表现了饱受战争蹂躏的胡人们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主题。王诗则写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欢宴,情绪激昂兴奋,因而开怀痛饮、一醉方休;表现了戍边战士豪放、开朗的性格特征,更表现他们视死如归的勇气,全诗洋溢着保家卫国的热情。

解析:1.C“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两句是写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渴望和平,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而非醉生梦死,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D选项中“时时醉向酒家眠”一句并非想象之境,而是真实的写照,尾联描写胡人百姓听说辽边并没有发生战事,所以,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这体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及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参考译文】

雁门郡东接古代燕国,郡内高山峻岭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边境附近。你看,一个胡人解开猎鹰脚上的绳索,让它飞出去追捕鸟雀,自己则骑着当地产的骏马驰骋在辽阔的秋原上,四处游猎。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看到山头的烟火,胡人误作是狼烟而紧张起来,但接着听说辽西并没有战事,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

5、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平凉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的图景。 D.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境界。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D; 2.“欲投万里封侯笔”,引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出作者愿意效法班超,在保卫祖国的征战中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愧我谈经鬓有华”,诗人感到惭愧的是,大半生只空谈治国济民的经术,如今已两鬓斑白,表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壮志难酬的遗憾。 解析:视线由远及近。

6、阅读下面的唐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亚相:御史大夫,这里指封大夫。②中军:即主帅,指封大夫。③荷吾君:荷,承受恩惠。吾君,犹 “吾子”,对人亲热和尊敬的称呼,这里用以称呼封大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边塞无战事,重阳佳节,众人饮酒登高欣赏着黄色的花,呈现一派祥和欢乐之景。 B.颔联直接描写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 C.颈联借对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D.封大夫与将士们登高饮酒、聆赏笛歌,暗示了封大夫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 E.尾联“荷”字直接抒发对皇上的爱戴之情。诗歌洋溢着军民同乐的气氛。 2.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AE; 2.①与封大夫一起登高饮酒的欢欣之情。②对封大夫威严有杀气的赞颂之情。③对封大夫镇守、治理边疆的感激、颂扬之情。④对边境安宁的欣慰、自豪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1. A项,“黄花”不是指“黄色的花”,而是指“菊花”。E项,“荷”字直接抒发的不是对皇上的爱戴之情,而是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

2.【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天宝十四载秋作于北庭的。封大夫,即唐朝名将封常清。首联两句是说,今日登高,饮菊花酒,所做的同从前听说的一样。颔联两句,直接描写封常清有御史的威严和将军的杀气。句中的“亚相”“中军”指的都是封常清。颈联两句写的是登高后宴饮奏乐的情景。娇,即声音清雅可听。“娇歌落塞云”化用了 (列子?汤问》中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的典故。尾联两句写出了边境在封大夫的治理下安宁和平的景象,从侧面称颂了封大夫的功绩。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 曰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 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七首(其六)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 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 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①龙荒:荒原。②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③紫薄汗:骏马名。这里指将军骑的马。④明敕: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④②

③,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 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 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 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E.两首边塞诗均运用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的方法,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边塞军防的关注。

2.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1.BE; 2.同:都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异:第一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特别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爱护与同情;第二首则通过描写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国势与军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

解析:1. B项,比喻的说法错误,这一句是用日暮时分像云一样的风沙形容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E项,这两首诗并没有运用以景结情的方法。

2.【诗歌鉴赏】(从军行七首(其三))通过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诗的一、二句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三、四句写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的尸骨运回安葬,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此诗以旷远苍茫的荒野战场作为背景,“黄叶”“云沙”等边塞景象更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荒凉,给人以满目莆然、凄凉悲怆之惑。最后两句感情真挚,造句沉痛,更增悲怆之气。全诗读来颇令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军行七首(其六))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又意在蓄势,在如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一身戎装的将军威风凜凜,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勾勒了出来。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军队攻域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出关 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雪,柳色初开紫塞春。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②筚篥(bì lì):军中乐器。⑧黄龙:边塞名,措指宁古塔。④紫塞:此指山海关。⑤姜女石: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B.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军乐喧闹,驿马奔驰,飞尘四起,一片热闹繁忙的关外景象。 C.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虽遭流放,但一定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

D.第四句写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E.“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2.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1.BC; 2.③用典: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

解析:B项,“热闹繁忙”错,“筚篥喧喧驿骑尘”,“筚篥喧喧”这是写军中军乐喧闹,这是以声衬寂,“驿骑尘”是写塞外驿马奔驰,飞尘四起,凸显关外悲凉冷落的景象。

C项,“但一定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错误,从“独怜多难累衰亲”可知,“敢望余生还故国”,意思是不敢奢望能回到故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wh2.html

微信扫码分享

《r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3)边塞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