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更新时间:2024-05-29 16: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描述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概念、原理、决策、组织文化等)、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二、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管理学课程发源于欧美西方社会。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和信仰背景下发展的相当成熟。国内管理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

我院管理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始于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以《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形式出现,但课程内容中包含了相当篇幅的管理学原理的内容。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从量上而且还从质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适应这种形式变化,我院开始将《管理学基础》课程纳入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体系中,并写入教学计划。本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是我系重点建设的课程,倾注了几代领导、专家和教师们的心血,现是我院管理类和经贸类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2002年管理学基础正式作为院级重点课程开始建设,2003年,院级课题《〈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正式立项。2004年,管理学基础课程已正式被确定为院级重点课程,2005年管理学基础课程已正式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2006年5月,院级课题《〈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已通过结题。本课程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配备、配套辅助教学资料与案例库、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组织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本课程建设突出两大特点:(1)西方管理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有效融合;(2)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教育。经过多年管理学基础知识体系、案例体系、教学组织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努力和积累,已经成为在校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我院自成立以来,本课程一直使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管理学》(王凤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我院开始管理学教材建设,2005年3月,由课程负责人阎子刚主审,主讲教师王龙、黄海兰、刘曦合编的《管理学概论》教材全部完成,2005年7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从2005年开始使用该教材。

2006年,主讲教师王龙老师主编的《管理学概论》已被教育部通过确定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建设教材。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一个原点:

管理学的公理性概念。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 三个维度:

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

生建立起“管理学的时间隧道”。

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

应用维度:从管理者的视角在以上内容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内容,并配合到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更是实践。 具体章节与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管理学绪论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组织环境与社会责任 管理决策 计划 组织 领导 激励 沟通 控制 课 题 教学时数 理论教学 2 2 2 4 4 4 4 2 2 4 2 小计 4 4 4 6 6 6 6 4 4 6 4 4 2 实践教学 2 2 2 2 2 2 2 2 2 2 2 4 机动 十一 组织文化 十二 复习与考试 十三 机动

2 4 总计 60 32 24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身体验为主。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模拟实践,或称“准实践”,是一种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一种特定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调查与访问;(6)管理游戏;(7)岗位见习等。

3.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课程学习资料《管理学案例集》、《管理学习题库》、《管理学试题库》、《实训指导书》、管理学多媒体课件、相关参考书目、管理基础网络课程、管理理论前沿跟踪、名家视频讲坛、在线测试、在线交流、创业论坛等教学辅助资料全部上网运行。

4.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5.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 (1)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2)实行开放式考核。第一,考核范围开放;第二,考核方式开放;第三,考试标准开放;第四,

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 (3)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4)实行全程化考核。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各占总分数的50%。平时考核(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出缺勤等)、期末考核(选择判断题、问答分析题、情景模拟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

6、设立创业论坛、在线交流、在线测试等在线交流栏目,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五、课程特色

1. 西方管理学理论与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的有效融合,突出了中国式应用

本课程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2. 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有效地融合“知识、技能、态度、素质”能力四个要素,引入进阶式“5级”能力考核标准,收效明显。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环节,教学实施过程有效地融合“知识、技能、态度、素质”能力四个要素,采用基于可观测的行为表现考核学生能力,引入了进阶式“5级”能力考核标准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的我院办学水平评估中,管理学院的部分学生被选中参加学生专题研讨评估活动。我院学生的理论水平、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等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为我院该评估项目取得了满分的成绩。 3.课程教学与通用管理考证相结合

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支持学生参加全国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我院学生参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举办的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通过率平均为90%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课程特色

1. 西方管理学理论与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的有效融合,突出了中国式应用

本课程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2. 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有效地融合“知识、技能、态度、素质”能力四个要素,引入进阶式“5级”能力考核标准,收效明显。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环节,教学实施过程有效地融合“知识、技能、态度、素质”能力四个要素,采用基于可观测的行为表现考核学生能力,引入了进阶式“5级”能力考核标准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的我院办学水平评估中,管理学院的部分学生被选中参加学生专题研讨评估活动。我院学生的理论水平、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等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为我院该评估项目取得了满分的成绩。

3.课程教学与通用管理考证相结合

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支持学生参加全国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我院学生参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举办的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通过率平均为90%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vy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