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讲义

更新时间:2023-10-05 2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哲学史讲义

绪论:哲学与哲学史

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

? 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 ? 对哲学的三种界定

? 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

以追求的学问。

?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

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

? 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苏

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

? 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 ? (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

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 (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

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

概念式的认识。” ?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尼采

? 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

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尼采 ? (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海德格尔 ? 哲学是关于存在(Sein)的科学(Martin Heidegger);哲学是思乡之痛苦(Novalis);

哲学是语言分析(石里克)等等。

中国出版的《辞海》是这样定义哲学的:“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应包括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49页)这个定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就是说,哲学是一种体系,但它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关于世界之不同领域诸如人生、自然界、社会、精神等的根本性观念所组成的体系。

? 哲学做什么

有一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有三个人,分别是搞经济,搞政治,搞

哲学的。搞经济的是做蛋糕的,搞政治的是负责切蛋糕的,搞哲学的是负责反思蛋糕做的好不好,蛋糕切得好不好。

哲学就是人对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进行反思的学问,平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都以为自己了解它,可是实际上呢?我们仅仅知道一些表面的现象,仅仅知道它的名称而已,我们不知道真正的概念,我们寻求这些真正的概念,并形成体系,就成了哲学。 学哲学,在不知道什么是哲学的时候,看了什么是哲学的概念后,以为自己懂得了,但是学的越多,就越感到复杂,越没有确定性,我们就会越难以回答什么是哲学。 ——这就对了,哲学就是要我们对事物平面化的认识上升为立体的认识,哲学就是要我们自知无知而去不断地追求真知

? 哲学做什么

?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

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

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

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

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

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相关,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反思和回溯,更是其前提和基础,是探索宇宙与人生的学问。

? 三、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导论中说:“哲学史就是哲学”。他认为,只有一个唯一的哲学,它具有自己的生命和生长过程,各个不同的哲学只是她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环节,所以哲学史就是哲学,是历史形态的哲学本身。

? 黑格尔:哲学=哲学史

尽管他对哲学和哲学史关系的理解总体上是立足于唯心主义的,站在现今的高度值得非议之处很多,但是其中至少有一点是可取的,那就是他向世人首次表明,哲学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通过哲学史来呈现的。

? 关于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理解是: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是理论和史

料的关系,或者说是哲学理论与哲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哲学史为哲学理论的建构提供素材。 第二,哲学帮助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 第三,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 四、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 1、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宗教世界观是超现实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信仰体系。强调:只有信仰了的东西,才是真理。 哲学世界观则强调:只有真理的东西才只得信仰。

重事实、合规律、讲逻辑的特点使哲学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区别开来。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一与多的关系

艾耶尔在《20世纪哲学》序言中讲到有四个问题:A、客观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区别);B、知识问题(起源、性质、正确性的判断);C、实体问题;D、主客体关系问题

? 五、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线索

自然本体论

1、古希腊罗马哲学(古代本体论){ 本质本体论

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世纪神学本体论)

3、“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近代认识论) ①准备时期的15——16世纪的哲学的复兴

②创立体系时期的17世纪英、法、荷、德等国哲学 ③发展时期的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④繁荣和终结时期的德国古典哲学

? 1、古希腊罗马哲学

关于客观世界的哲学:“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和“晚期希腊哲学的衰退”

? ? 探讨客观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开来,间接地把握客观世界

规律,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方法、逻辑方法等理性方法。

? 柏拉图的思想是对以前的希腊哲学,包括早期自然科学,智者的思想和

方法以及苏格拉底的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创造性综合。亚里士多德使自然(物理)哲学和伦理(道德)哲学分道扬镳。 ? 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主要是关于主观世界的哲学:包括“教父哲学”、“经院哲学”

?

? 3、“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以一种反思、独立化了的主体性精神探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哲学

? 包括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 第一阶段,尊重人自然本性、弘扬人的主体性 ? 第二阶段,重新审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 第三阶段,调和主体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关系 ? 六、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1、学习西方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深化知识、开阔眼 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学习,可以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分析、批判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

1、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有一点西方社会历史的知识。

2、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读一点西方宗教和科学史的书 3、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注意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系统。 4、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 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 希腊哲学的精神:学以致知 求知是人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

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波斯王要好。 --德谟克利特

? 绪论

? 希腊哲学以本体论研究为主,回答世界是什么即本原问题。为什么讨论本原? ? 希腊哲学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哲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在逻各斯的基础上从自

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体并专注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阶段。

? 哲学为什么在希腊诞生?

古代民族中很少有远远超出神话阶段的,除去希腊人以外,或许没有一个古代民族可以说创制了真正的哲学。 --梯利:《西方哲学史》

? “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 --罗素

?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2、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或者说独特的城邦生活,为哲学家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哲学是城邦的女儿

首先,城邦制度意味着话语具有压倒其他一切权力手段的特殊优势。话语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国家一切权力的关键,指挥和统治他人的方式。于是原来那些由国王解决的属于最高领导权范围的涉及全体人利益的问题,现在都交给了论辩的艺术,通过论战来解决。

其次,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都被赋予了完全的公开性,甚至可以说只有当一个公共领域出现时,城邦才能存在。

最后,那些组成城邦的公民,不论他们的出身、地位和职务有多么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同类人”。 --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

城邦有公共场所,如雅典的亚歌拉(意思是广场),成为新的空间,让人们自由来往与集会,由此凝聚理性的共识。公民平等互动,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皆可在公众面前谈论。政治家必须口才过人,用言语打动人心。

随着“言语”收到重视,讨论、争论、辩论的风气越来越盛,希腊人的思维能力也随之提升。谁说的话是有根据的?谁的推理是循序渐进、合乎逻辑的?谁提的建议是具有

实践价值的?这些都要在大众聚会的场合以公开方式展现出来。哲学家的爱智心态逐渐受到注意。

公元前八——六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使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从事脑力劳动,创立多种哲学理论。哲学产生的条件就具备了。

? 巴特农神庙 ? 德尔斐神庙

? 埃皮道罗斯剧场

3、古希腊的宗教神话,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素材 哲学从宗教神话止步的地方开始思考。 命运--必然性--规律

? 二、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具体来说是:

1、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2、探讨phusis(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 。 3、朴素直观的辩证性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

4、探索精神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多数哲学家的思想充满着积极的科学探索精神,宗教神学的色彩和消极悲观的气息较弱。 5、哲学与科学没有分家。

? 三、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

?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概括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 东部:伊奥尼亚学派

西部:南意大利学派 ? 第一节 伊奥尼亚哲学

——有形体质料说 ? 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

? 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 ? 阿那克西美尼,均为米利都人 ? (一)泰勒斯——水本原说

? 泰勒斯(Thales,鼎盛年约公元前585/584年)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哲学之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 “本原”(arche)

所谓“本原”(arche)就是万物从它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万物生灭变化,唯独它不变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

? 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命题中:(1)“大地浮在水面上”,

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他首次突破神话宇宙论,以哲学方式表述宇宙本原思想。泰勒斯的“水”体现了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朴素、直观、辩证的有机自然观 。

? 以水为始基的原因:第一、对感性经验的总结。第二、对古希腊原始神话的改造。

第三、受埃及文化的影响。

(2)“灵魂是一种具有活动能力的东西”。 认为灵魂弥漫在整个宇宙中,例如磁石能使铁移动是因为磁石有灵魂,因而万物都充满了神 。灵魂不是精神东西,而是水的湿气。

小 结

首先,米利都学派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范畴——本原(始基)问题。 其次,米利都哲学史朴素唯物主义,并包含着辩证法的萌芽。 再次,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发展自然的形成为一个否定性的圆圈。 最后,米利都学派都肯定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 然而,随着米利都城被波斯军队攻破焚毁,米利都学派在阿那克西美尼死后

30 年左右即不复存在,但是他们开创的哲学事业并未中断,其原则和精神在邻近的爱非斯城的伟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那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 这个命题有两层意思:

第一,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火是永恒的活火,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不断燃烧着的,所以要选择火,因为火是最活动、变化的,一切存在物来自活火,又复归于活火,活火是万物的本原。

第二,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 以上这些观点,体现了Heraclitus的辩证法思想,赫拉克利特被公认为辩证法的奠基

人之一。

归纳一下他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 (2)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对立面的斗争和冲突。 (3)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黑格尔曾经不无夸张地说:“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 但也有缺陷:

A、他的辩证法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的,因而是朴素的、自发的和单纯论断性的,还没有上升到自觉的概念高度。

B、他过分强调变动不居,忽视了相对静止,对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作出论述。 C、由于缺乏科学分析和逻辑论证,他对辩证法思想的阐述往往借助于猜测。 (五)、“运动变化”的总体特征是循环与平衡。

? 他仍然恪守着古希腊种族的古老信念,把变化总体看做是循环与平衡。比如:他认

为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如同作圆周运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甚至断言每隔10800年世界便被燃烧毁灭和重新更生。这种循环论是十分荒谬的。

(六)、 “事物的本性惯于掩盖自己”。

? 一方面,他充分肯定了通过感官得到认识的必要性,宣称热爱智慧的人必须熟悉很多的事物,因而他更为喜欢那些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和可以学习的东西;

?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说,自然惯于掩盖自己,本性隐于深处,逻各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假如人们的灵魂是表浮的话,眼睛和耳朵就是最坏的见证”。所以,他主张要正确理解感觉和语言材料,把握自然或本性,即他所说的逻各斯。 ? 早期自然哲学的局限 1、缺乏自然科学支持。 2、以经验观察为基础。 3、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4、“无穷后退不可能”。

? 第二节 南意大利学派哲学

——无形体质料说 ?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 毕达哥拉斯(Puthagoras,盛年约在公元前532年)出生于靠近伊奥尼亚的萨摩斯

岛,他中年招徒结社,创立了自己的学派。由于他本人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所以后人把他的思想与学派其他思想家的思想统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 ? 据说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条最能典型概括他们思想特色的格言:“什么最智慧?──

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在哲学上,毕达哥拉斯最重要的思想有三点,即数本原说、和谐观念和灵魂理论。

在强调和谐的同时,他们也研究了对立的问题。毕达哥拉斯学派列出了十对对立范畴,即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单一与众多、右方与左方、阳性与阴性、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正方与长方。然而,从文献记载上看,他们似乎还没有象后来的赫拉克利特那样,自觉地将对立与和谐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和谐是对立面的统一。

? Pythagoreans派提出可十个对立,并把它们排成平行的两列。 ? (正) (反) ? ⑴有限(有规定者) 无限(无规定者)

? ⑵奇 偶 ? ⑶一 多 ? ⑷右 左 ? ⑸阳 阴 ? ⑹静 动 ? ⑺直 曲 ? ⑻明 暗 ? ⑼善 恶 ? ⑽正方 长方 ? 地位和影响

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对于后来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数本原论虽然还没有摆脱开感性经验的限制,但是与米利都学派相比更加抽象并且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体现了与之不同的另一种哲学倾向,可以看作是米利都学派与爱利亚学派之间的中间环节。

2、抛开米利都学派事物本原“无定形”原则,确立“数”定形原则,对后来定量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3、灵魂与肉体分离,灵魂不死、轮回转世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基督教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

? 以“桌子”为例

早期希腊哲学的两派,一派从泰勒斯开始试图通过从构成桌子的材料追问桌子的来源,以这种方式认识桌子。他们会这样追问下去:桌子是由木头构成的,那么木头是从哪里来的?木头来自树木,那么树木是从哪里来的?……。

另一派以巴门尼德为代表则主张,我们不可能从材料上追问出桌子的来源,通过构成桌子的材料也不可能认识桌子。认识桌子的关键在于认识使桌子成为桌子的东西,这就是桌子的“概念”或定义。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使自然万物成为自然万物的东西是什么,对巴门尼德来说,这个问题也就是自然万物中最普遍的东西是什么,他的回答就是“存在”。 1、关于神。

对爱利亚学派有直接影响的是他关于神的观点。克塞诺芬尼对于神话中流行的神人同形同性论进行了讽刺性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神的新见解: 神是唯一的;神是不动;神永恒存在、主宰一切。 3、关于真理的认识

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他似乎也和赫拉克利特一样,具有某种怀疑论的倾向。 他认为:

“既无人明白,也没人知道,

我所说的关于神和一切东西是什么, 因为纵使有人碰巧说出最完备的真理, 他也不会知道。

对于一切,所创造出来的只是意见。”

? 巴门尼德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呢?

巴门尼德的being是没有任何性质、状态,与任何具体事物没有联系的,不生、不灭、唯一、不动的纯存在。因此,是一个极其空洞抽象的东西。 3、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巴门尼德认为,永恒的东西就是存在。要想认识真实的存在,只能通过理性认识这条真理之路,只能通过思维。他认为,凡是能被思维的东西必然是存在,凡是存在必能被思维。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排除一切感觉界的干扰,从而认识那真正的存在 。 由此,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命题:“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如果我们把巴门尼德哲学看成是一个矛盾体、一个矛盾系统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方式。那么,这个矛盾体或矛盾系统的

第一个矛盾层次就是“存在”与“非存在”;

第二个矛盾层次则是“思想”(“理性”)与“存在”、“感觉”与“非存在”,概括地说,就是人与客观世界、人的目的与客观世界;

第三个层次是“真理”与“意见”的对立、“理性”与“感性”的对立。

这些不同层次的矛盾在西方哲学史上都分别曾成为各个时代讨论和争论的哲学主题。 芝诺说:“我的这些论证的目的是保卫巴门尼德的那些观点,反对另一些非难他的人。那些人认为,如果承认有‘单一’,就会因为巴门尼德的观点而得出许多荒谬的和矛盾的结论来。我的答复是说给那些拥护‘众多’的人听的,我有意把他们的‘非难’还给他们自己,指出他们假定‘众多’存在的那种看法如果推论下去,就要比假定‘单一’存在更为荒谬。”

? A 二分法

从甲地到乙地有一条路,要走完这一条路,必须先走过它的二分之一,要走完二分之一,必须先经过它的四分之一,要走完四分之一,必须先经过它的八分之一。因此人永远也走不完这段路程。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论证是说,运动不存在,因为一个运动的物体在达到目的地以前,

必须先达到全路程的一半。”1/2,1/4,1/8,……1/n。

? B 阿基里斯追乌龟

令乌龟先跑一段距离,假定为10米,然后二者同时起跑。阿基里斯的速度为乌龟的10倍。阿基里斯在a点,乌龟在b点,阿基里斯到b点时,乌龟在c点,阿基里斯到c点时,乌龟到d点,当阿基里斯到d点,乌龟又往前走了一小段,如此下去,阿基里斯是追不上乌龟的。

亚里士多德说:“第二个是所谓阿基里斯的论证,这个论证的意思是说,最快的永远赶不上最慢的,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跑到被追赶者起跑的出发点,因此最慢者必然永远领先。”

? C 运动场悖论 亚里士多德说:“第四个论证是关于运动场上两排物体的论证。每排有大小相等、数目相同的物体组成,各以相同速度按相反方向通过隧道,其中一排从终点开始排到中间,,另一排从中间排到起点。他(芝诺)认为,这里包含一个结论:一半时间等于一倍时间。” 图一: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图二: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 D 飞矢不动 芝诺说:“如果每件东西占据着一个与它本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而移动位置的东西在任何一个瞬间总是占据着这样的一个空间,那么飞着的箭就是不动的了。”

一支箭从甲点飞到乙点。经历的时间可以分解为无限个静止的点,路程也分成无限个静止的点,在某个确定的时间点上,箭头一定在某个固定的空间点上,二者一一对应,箭头总是静止的

恩格斯分析了运动的概念,他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列宁也说:“运动是不间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运动是矛盾,是矛盾的统一”。 芝诺论证的意义: (1)就他的论证本身而言,他向人们提出了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深化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一和多、不变和变之间关系的讨论。 (2)他的论证揭示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矛盾方面。

? 第三节 多元论哲学(元素派)

? 经过爱利亚学派对于自然哲学的批判,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 首先,自然哲学家们不再满足于抽象地谈论事物的生成和毁灭,而是力图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

? 其次,为了解决芝诺所揭示的一与多的矛盾,自然哲学家们放弃了水、气、火

等单一本原传统,不再以一个本原去说明多种事物,而是改用多种东西的共同作用来解释事物的生灭变化,因而被称为多元论者。

? 再次,经过芝诺关于运动与静止的思辨,自然哲学家们不再把本原及由本原

生成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视为无需解释的当然前提,而是开始正面探讨运动的根源或原因。

? 最后,他们开始重视认识论问题,不仅试图解释感觉的产生,而且想说明感觉与

理性的统一关系

? 这一时期多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位,即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

和德谟克利特。 该派思想的主要特点:开启了由微观层次探讨万物形成的新道路 ?

?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 恩培多克勒( Empedokles,约前490-430)是意大利南西西里岛南部的阿格里根特

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像赫拉克利特一样拒绝王位,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自由之冠”,还称他是修辞学的创始人(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求知欲极强,钻研过各种学问,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他既是哲学家、诗人和修辞学家,同时又是科学家和医学家,受到了古罗马卢克莱修的高度评价。

阿格里根特的恩培多克勒 他是那个三角形岛的土地 在他的海岸上所诞生的 环绕着它永远流着

巨湾和港口里的伊奥尼亚的海水…… 尽管西西里岛在人们看来

早已是一个巨大而奇异的海岛 富于一切美的东西 拥有许多的英雄

他也从未有过任何东西比这真正的人 更有名声、更为神圣、更为珍奇可爱 他神圣的心胸唱出了崇高的音乐 诉说着那些光辉的发现 使得他几乎不像一个凡人

? (一)、“四根”说

“首先请听真,万物有四根: 宙斯照宇宙,赫拉万灵源, 还有爱多纽,伴同奈斯蒂,

抛尽自己珍珠泪,浇灌万物生命泉。”

? 用物质元素说明世界构成,化生万物四大元素或四根:水、火、土、气。万

物由四种元素不同组合而成。水、火、土、气四种元素。四根不是单一的物质本原,而是物质内部构造的四个基本元素,它们不再通过表面的物态变化,而是通过结合和分离的构造活动,是事物生成和毁灭。它们在质上是不变的,它们作为永恒存在的全体,也无生成和毁灭。

对于恩培多克勒的这种论点,亚里士多德评论说:如果我们考察恩培多克勒的观点,不是按照不确切的表述,而是根据其含义来解释,就会发现,“友爱”是善的事物的原因,“争吵”则是恶的事物的原因。所以,假如我们说他在某种意义上提出了、并且是首次提出了恶和善为本原,那我们就可能说对了。

辛普里丘也指出:恩培多克勒主张物质的元素在数量上是四种,即火、气、水和土。它们都是永恒的,通过混合和分离而发生多寡的变化。但是,它真正的本原是“友爱”和“争吵”,因为是它们把运动给予了元素。元素不断进行交替变化,一时由“友爱”而集聚,

第二,“一般”作为从个别事物中经过抽象而形成的概念,存在于人的思想之中; 第三,“一般”作为事物的形式或本质则不能独立于事物,它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

? (四)、伦理学

与亚里士多德一样,托马斯把伦理学看成是对幸福的一种追求,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他认为幸福不在于金钱、美女、权力、名声,因为这只是感官享受,人所需要的是一种理性满足。总之,尘世生活的幸福并不是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接近上帝,从而使灵魂得救。这只有在来世、在彼岸世界才能做到,因为接近上帝的办法就是:“死”。

? 第三节 经院哲学的解体

(晚期唯名论)

托马斯所代表的理性主义的胜利使经院哲学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也正是这种胜利把经院哲学引向衰落。

? 英国唯名论的特征

1、倡导哲学的独立化,主张哲学不能论证神学。

2、反对权威,强调经验,要求把哲学和实验科学结合起来。 3、在社会伦理观上强调个人主义。

? 一、罗吉尔·培根 (一)、唯名论思想

罗吉尔·培根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上持唯名论观点。他否认有独立存在的一般,认为客观存在的只是个别的事物,而个别事物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认识的四种障碍 罗吉尔·培根提出了掌握真理方面的四种障碍:“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 培根说:“从这些致命的流毒造成了人类的一切罪恶”。 “最坏的是:虽然他们在错误的最浓密的阴影里,他们却以为自己是在真理的充分照耀下。” 为了消除愚昧,认识真理,“首先必须认清这四个原因的暴行和毒害的一切罪恶,谴责他们,并将他们远远地排斥在科学考察之外。”培根认为,这是他那个时代的头等大事,“危险莫大于愚昧,……最有价值的事莫过于研究消除愚昧黑暗的学问,全世界的幸福都取决于此。”

? 二、邓斯·司各脱 (一)、关于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司各脱反对用理性来思维上帝,他认为上帝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如果我们要用理性思考上帝,那就会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但哲学和神学不应该存在对立。神学并不是一门思辨的科学,而是实践的学科,它的使命是帮助拯救人的灵魂。

? (二)、意志与理性

司各脱认为意志是灵魂的本质,与托马斯把理性看作是灵魂的本质相对立。意志是自由的,是一切行动的唯一原因。思维仅是意欲的偶因,是意欲的仆人。在上帝那里也是如此,上帝的意志高于上帝的理性,上帝的活动全凭其意志决定,上帝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否则他就不是全能的了。

? (三)、个体性原则

在司各脱看来,质料是普遍的基础,而形式则是事物的个体性原则。他赋予个性以更重要的地位。个体是完善的存在,是自然的目的,是直接的、独立的实在。因此,完善的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个别的知识。

? 三、威廉·奥康 (一)、唯名论思想

奥康是唯名论的复兴者。他批判了唯实论者从共相出发推论出个体存在的思想方法。

在他看来,个体而且只有个体是真实的存在。共相没有单独的存在,甚至在上帝的精神中也不存在“在物之先”的共相,否则上帝从无中创造了世界的教条就难以维持了。 “奥康剃刀”:奥康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能以较少者去完成的事情,若以较多者去做,便是徒劳”。后人把它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认为像“实体形式”、“隐蔽的质”、“影像”之类都是多余的东西,都应当加以抛弃。哲学史上把奥康这一思想形象地称之为“奥康剃刀”。

? (二)、哲学与神学

既然我们的一切知识起源于对个体事物的感知,既然上帝是无法感知的,那么,我们对上帝的任何自然知识就都是不可能的。神学的基础不是理性,而是信仰,而信仰应当向启示寻求支持,圣经就是启示的真理。圣经决不会有错误 。

? 思考题

1、奥古斯丁的思想述评。 2、经院哲学的含义及其特征。

3、唯名论与唯实论斗争的起因、焦点和意义。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5、晚期英国唯名论的特征。 6、培根的唯名论思想。 7、解释“奥康剃刀”。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第一节 人文主义思潮与宗教改革运动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

1、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末叶,是欧洲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时期。 2、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

3、古希腊罗马自然科学著作与哲学著作的发现与利用状况。

? 二、“文艺复兴”的含义 ? 欧洲的14-16世纪,史称“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就词意而言,本是指希腊、

罗马古典文化的复活与再生,它是一场从14世纪到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发展到西欧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14世纪以后,随着古代典籍陆续从阿拉伯重新传入欧洲,在反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斗争中,先进思想家们对非基督教的古代世俗文化发生了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搜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发掘古代文化遗产,研究古代语言、历史、文艺、科学和哲学,仿照古典作品进行创作。古典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由于其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工作,通常被称之为“文艺复兴” (renaissance,原义为“再生”),

? 实质上是借古希腊文化,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一次

新的文化、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开始。也就是说它的实质是人文主义运动。只不过“文艺复兴”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表现形式。

2、人文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

1、肯定现世人生的意义,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 2、要求个性自由,提倡个性解放。 3、赞颂人的力量。

4、重视人的知识的作用。

? 四、 宗教改革运动 (一)、什么是宗教改革

在文艺复兴即人文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16世纪,欧洲大地上又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正统宗教神学革新运动,它就是宗教改革运动,用活的灵魂抗拒死的教条 。从表面上看,它虽然是宗教内部进行的改革,但是,它实质上是人文主义运动在宗教神学领域的延伸,是新思想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恩格斯语)。它的影响甚至比人文主义更大更深远,因为它具有更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宗教改革直接的要求是消除教会的权威,便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而从哲学上看,其内在要求则是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 新的宗教哲学思想是宗教改革的核心。

? 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说:“宗教改革家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整顿由于有人滥用罗

马会议,由于许多僧侣们生活放荡而遭到破坏的教律。第二,按照先前遭到镇压的某些运动的方针改革教义,并返回原始的质朴状态。第三,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 ? (二)、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 第一个公开向传统教会提出挑战的是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神学博士学位,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1517年,他反对教皇以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在维滕贝格教堂大门上张贴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意义

“因信称义”说消除了教会的权威,否认了教会的中介作用和垄断信仰的地位,以信仰的方式返回个体性和内在性,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也可以说是“人的发现”。

? (二)、加尔文的“先定”说

? 与路德一样,加尔文也宣称教徒“因信得救”,不靠事功的思想。但是他用上帝“先

定”说深化了这一主张,强调了“因信得救”的宿命论性质。发挥了路德思想的宿命论方面。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安排和命令(“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谁将得到拯救,谁将被遗弃,取决于上帝预先的拣选,早已注定,个人的功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是表明实现了上帝所赋予的先定使命。。这是上帝的恩典,是无条件的,密而不宣的,并且不以人的善恶功罪为转移。 ? (三)、宗教改革的意义

1、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否定教会权威,诉诸内心信仰,肯定世俗生活,肯定个人权利、地位。在理论上,不仅否定了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甚至否定了教会存在的必要。在实践上,他们永久地结束了天主教内部的统一,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宗教改革启迪人的思考,肯定个人的权力、自由,争取个人的解放。它与人文主义思潮是同一个时代精神在不同领域里的表现。

2、宗教改革诉诸于个人的内心信仰,在某种意义上为近代哲学的主体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

? 第二节 新时代的曙光

——自然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时代有两个重要的发现: 一是发现了人; 二是发现了自然。

这一时期自然哲学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鲜明的反对天主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倾向。 2、 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直观性和猜测性,力图用新的自然科学成果来加深

和丰富他们的哲学认识。

3、以柏拉图主义批判中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提过泛神论的形式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 新时代哲学的先驱有两个重要代表:这就是德国的思想家库萨的尼古拉也称尼古拉·库萨和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

? 一、尼古拉·库萨 ? (一)、论三种极大

? 在《论有学问的无知》一书中,库萨去分了三种极大: ? 第一种是绝对的极大。这一极大就是上帝 。 ? 第二种是限定的极大,即宇宙。

? 第三种极大:既绝对又限定的极大。唯有人类适宜产生这样的极大,因为人是万物

之灵,是一个小宇宙或者小世界。 ? (二)、人及其认识能力

? “就像上帝是现实的事物和自然形式的创造者一样,人是以概念方式存在的事物和艺

术形式的创造者。艺术形式无非是人的理智的摹本,就像上帝的造物是神的理智的摹本一样。因此,人有一种理智力量,这种力量就其创造活动来说,是神的理智的摹本”。人的创造力就在于人的理智或人的精神。人的精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为感性、想象力、知性、理性这四种能力。 ? (三)、认识是“有学问的无知”

? 库萨断言上帝作为无限是不可认识的,因此,人的认识是一种有学问的无知。认识

的真谛就在于这种“永不可及”和“越来越近”的辩证统一。这也就意味着,人是可以在无限的过程中认识真理的。

? 认识到“上帝的不可知”就是对上帝的一种知,也是对我们自身认识能力的一种知。

由于上帝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不认识上帝就不可能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库萨虽然否认我们能够精确地认识真理,但又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猜测无限地逼近真理。

? 二、布鲁诺 ? (一)、论世界的原因、本原和统一性

? 所谓本原,是指从内部促成事物的形成,并且作为该事物的基本要素,留存于该事

物之中的东西。本原又叫实体。

? 所谓原因,是指从事物的外部促成事物的产生,并且自身留存在事物之外的东西。 ? 作为原因的世界理智是作为形式本原的世界灵魂的一种能力,而作为形式的世界

灵魂又内在于作为物质本原的宇宙之中。于是,作用因、形式因、质料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思考题

1、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特点 2、什么是人文主义 3、什么是宗教改革 4、评述尼古拉·库萨认识是“有学问的无知”的思想。 5、布鲁诺的认识论思想。

更多课程资料请到大学课程网www.0206.cc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vp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