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 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1-23 14: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社会心理学群体影响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十二章 群体心理
群体虽由个体集合而产生,但群体是动态的有机的构成,群体心理绝非个体心理的简单累加,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又一层次。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定义: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构成群体必需具备的条件:有频繁的互动;有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有共同的目标与利益;群体内有相互协作与配合的组织保证;有群体意识。 群体的分类:
(一)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机关的科室、工厂的班组、学校的班级等 非正式群体——同乡会、爱好者协会、诗社、绘画小组等 (二) 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常被其他群体成员视为榜样,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模范作用,例如学校的先进班集体、车间的先进班组等;但有时也会起到带头破坏社会规范的作用。 群体功能:
执行任务、创造成就与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是群体功能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 群体规范:
一个群体有别于简单人群集合体的原因之一是群体有一套
成员应该如何做的行为规范。群体规范的研究,始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实验说明个人的知觉习惯是对社会文化习惯的适应。
群体的两个方面
低限交往情况下的群体影响——社会助长、社会懈怠、去个体化
互动群体群体影响的三种情况——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少数派印象
第二节 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社会干扰: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造成行为效率的下降。 理论解释:
他人在场 唤起 增强优势反应 削弱复杂行为 社会唤起效应:他人在场可以增强个体的优势反应。 拥挤现象:他人影响会随人数的增加而递增。处在人群中,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反应都会有增强作用。 他人在场被唤起的机理解释: 一是评价顾及,二是分心。
由于动物也存在社会助长现象,所以人类的社会唤起机制是
促进简单行为
一种比较原始的先天性的反应。
总结:他人在场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观察者与共事者的存在,能够提高简单作业的成绩,降低复杂作业的成绩,二者看似相反实则一致,唤起能够促进优势反应,他人在场为什么能够被唤起,原因在于我们的评价顾及,部分来自于分心,还有就是来自于他人仅仅在场。
第三节 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人在群体中,努力程度会有所降低。
共同努力,个人的努力被混在人群中,无法被单独评价。(拔河,喊叫)
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之间的关系。
一旦受别人观察,个体的评价顾及会有所增强,就会发生社会助长。但是如果消失在人群中,个体的评价顾及就减少了,别人无法对你的行为做评价,就会发生社会懈怠。 如何防止社会懈怠
如果我们对个人的行为作单独评价,即使没有额外报酬,产量还会增加。(滥竽充数,苏联农庄)
在集体活动完成一个集体目标时,是否全都会产生社会懈怠呢?不尽然,当集体目标具有吸引力,任务具有挑战性,或你认为这个任务很重要,而同伴都不行,群体缺了你就不能运转了,你就不会懈怠了。团体里是熟人,更会负责任,若是陌生人,更可能社会懈怠。
第四节 去个体化
去个体化:个人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个体感,与群体同一起来。
唤起和责任扩散结合在一起,约束就会变小,后果就会令人震惊。既不承担责任,又被社会唤起,就麻烦了。在群体中,人更可能会抛弃道德约束感,忘记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的规范。忘却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规范这就是去个体化。 影响去个体化的因素
群体规模 (大城市人口密集,更有可能诉诸暴行) 匿名性(电击实验,网络跟帖,虐俘)匿名性固然使人的自我意识减弱,集体意识增强,但它也容易对情境线索作出反应。不能笼统地说,只要有匿名性就会增加暴力。 唤起和分心活动 群体在表现出攻击性之前,常常会发生一些较小的引发人们的唤起状态或分散注意力的事件,比如说集体喊叫、高歌、鼓掌、跳舞,这时自我意识降低,群体意识增高了,就是下一步实施暴力的前奏了。(非洲歌舞游行暴乱、教堂参加礼拜、传销组织洗脑、纳粹搞宣传、希特勒煽动群众)
分心——当看到别人和自己相同的行为时,会对自己的冲动性行为产生逾越感,进而会认为别人跟你想的也一样,这会强化你原本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只对情境做出反应,很少想到自己是什么价值观。
弱化自我意识 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去个体化的人,他会更加不自控,更加不自律,更可能毫不顾及自己的价值观而作出行动,对情境的反应性也会更加强烈。与去个体化相反的是自我觉察,通常镜子能唤起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觉察的人一般不太可能去骗人,比较言行一致,比较理智。什么能降低自我意识,喝酒能降低自我意识,酒壮怂人胆。 凝神静思、个性化的着装都能够降低去个性化。(文革时期人缺少思想)
集体主义是否意味着去个性化呢?个人主义是否意味着要让人增强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呢?
总结:高水平的社会唤起与责任扩散的结合,有可能使人放弃道德约束而丧失个性。个体处于大的群体之中或者穿着有隐蔽作用的服装时,会被唤起或分心,进而体验到匿名性,容易发生去个性化,结果使自我觉察和自我约束减弱,而对积极或消极的直接情境因素的反应有所增强。
第五节 群体极化
群体是否会强化我们本有的观点,答案是肯定的。 风险转移的案例——女作家写著作,家庭顶梁柱投股 群体未必就是千篇一律地在所有情况下都冒更大的险,要看针对什么事情,要是风险太大的话,群体会趋于保守,如果是略带风险的话,群体会胆子更大。
这就说明群体会加强原先本有的一般化的趋势。
正在阅读:
《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 知识点01-23
苏州大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06-10
UG模具设计教案03-1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四川巴中千方中药业园环评报告04-08
运动医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08-13
推-拉式生产的基本概念05-11
尼克胡哲观后感12-11
销售承包合同样本12-01
浅谈小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王永青12-25
主流可变剪切软件识别原理09-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社会心理学
- 知识点
- 群体
- 心理
- 德军炊具、伙食演变(一战、二战、现代) - 图文
- 出租车计价器
- 2015考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院
- 6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背水一战的川军
- 诊断学题库南医大
- 中国防雾霾口罩市场分析报告
- 2019年中国LED驱动电源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调查与未来趋势预测 - 图文
- 四则运算 含有中括号的计算题
- 股改时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 《水力学》课程复习思考题
- BT项目涉税方式分析报告
-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 图文
-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
- 捷联惯导算法与组合导航原理讲义(20170220)
- 远程教育入学考试统考大学英语试题
- 四年级奥数
- 公共管理导论第2次作业
-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期中试卷
- 参加2010年招聘考试人员名单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州城市棚户区改造政策暂行规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