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4-06-09 05: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维西县城乡商业网点规划
说 明 书 (2008—2025)
中国西部规划研究院
2008年7月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编制背景
在加快城乡商业网点建设的新形势下,国家对商业网点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加快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法规是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依据,各城乡要因地制宜,将条例起草与商业网点设置规划、建立项目听证审议制度通盘考虑,通过立法予以正式确认并公布于众。
2. 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实行听证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广泛实行听证制度可有效地保证政府的决策科学可靠,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更有利地促进宏观调控措施到位,有利于减少听证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效率。
3. 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高水平的商业规划资讯系统。要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技术来加强商业规划管理,通过开发集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处理、模拟和可视化表达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定期公布商业网点信息,科学指导投资者布点,对商业网点实施动态管理,在为政府准确掌握商业状况和重大项目审批提高准确的科学依据的同时,使商业网点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
4. 将城乡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审核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重要依据。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严格遵循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对内资与外商开设的大型商业网点必须一视同仁。根据我国有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必须符合所在地区的商业网点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一)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好坏决定了城乡未来商业网点布局的优劣,同时影响着城乡总体建设和城乡商业发展的水平。当前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的重要时期,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对城乡商业的宏观调控,满足城乡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要求。 (二)商业网点规划是国家对商品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目前城乡商业网点设施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主城区、商业区的大中型商业设施出现阶段性饱和,业态雷同且过于集中;在乡镇上,商业设施缺乏,商品档次偏低,不能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来指导城乡商业的布局建设,能避免商业网点开发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通过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来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也是现代商业管理的主要标志之一。 (三)加强对城乡商业网点建设的宏观调控势在必行
随着城乡建设力度的加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商业网点建设呈现出无序发展,重复建设的情况。虽然商业网点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有效供给,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缺乏总量调控和布局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因而进行有效调控和合理引导,制止重复建设,是当务之急。
第二章 维西县城乡商业网点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维西县概况
(一)历史沿革
维西县境内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县境内即有人类生产生活。汉代即已在国家版图之内。元至元十四年(1227年),于罗寰间置临西县,为县境设制的最早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年),首任通判到维西,选定宝华山麓建筑土城一座,是为治所(今县城所在地保和镇),开始了县城建设的历史。
1949年5月12日,维西县城起义解放,建立了维西县临时人民政权。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维西县人民政府亦于当日诞生,隶属于滇西北人民专员公署。1950年后,改设维西专区,维西隶属于维西专员公署领导。1957年9月13日,维西与中甸、德钦共同组成了迪庆藏族自治州。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成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13日成立,仍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 (二)地理位置
维西县位于东经98°54′—99°34′,北纬26°53′—28°02′,在云南省西北隅,迪庆州西南部,距省会昆明737公里,距州府香格里拉336公里。东与香格里拉
县隔江相望,东南与玉龙县接壤,南与兰坪县相连,西与贡山、福贡两县为邻,北接德钦县境,是“三江”并流的黄金腹地。 (三)自然条件
1.地质
维西位于三江区及扬子区的接壤地带,原为古特提斯深海的古地槽地质上的活动区。自三叠纪印支期,金沙江以东洋盆继续向西俯冲,澜沧江西洋盆向东俯冲,两者间引力运动使维西地质板块发展成活动岛弧带。燕山期卡尼克期末地壳运动后,雪龙山以东一直处于隆起状态。古新世以后,印巴板块和欧亚板块强烈碰撞,古特提斯深海最终闭合,产生新世纪造山运动,维西地域群山和深谷发育为区内有若干深大断裂和逆冲断层的动力地质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地层变质较深,沉积分区明显。
2.地形地貌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的云岭、碧罗雪山亚高山带,境内群山绵亘,林茂谷深,江河纵横,资源丰富,素有“药材之乡”、“杜鹃花园”的美誉,是一颗镶嵌在横断山中的绿宝石。
全境地势变化较大,南部高北部低,处横断山脉中段。属滇西北高山经向类型,平行岭谷地貌。平均海拨2340米,其中最高海拔4880米,最低海拔1486米,境内重峦叠嶂、余脉支离、沟壑纵横、峡谷幽深。地貌类型复杂,有高山、河谷、山间小盆地和高山褶断。
维西县域群山和深谷为有若干深大断裂和逆冲断层的动力地质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加上岩浆侵入运动频繁,火山喷发比较强烈,地质变质较深,沉积分区明显。
3.气候条件
维西大气候区域属西藏——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立体气候突出。温度随海拨高度的增加按0.25℃/100米的逆减率降低,县城驻地平均气温11.4℃,最低气温-8.9℃,最高气温31.7℃ 。年平均无霜期196天,霜期169天。平均年降水量951.5毫米,相对湿度76%。
4.水文
维西东濒金沙江,西有澜沧江纵贯全境,溪涧河流众多。境内澜沧江水系集水面积385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2.7%;金沙江水系集水面积8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3%。境内有山溪、河流763条,分别注入两江。其中汇集成两条最大的分
支干流为永春河、腊普河。腊普河干流发源于永春乡云岭山脉栗地坪腹地,往北流向,至柯那村与柯公河汇合,右转东流,全流程76公里,汇集山溪100余条,在塔城乡其宗小河口村东南角注入金沙江。还有其宗响水涌泉平均径流量1.5立方米/秒,喷露出陆面流程500米注入金沙江。永春河干流发源于云岭山脉栗地坪腹地,往南流至拖枝村西与庆福河汇合转向西北面,全流程57公里,沿途汇集山溪80余条,由白济汛河江桥汇入澜沧江。 (四)维西县人口与经济
2002年以前,全县共设九乡一镇,分别为保和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汛乡、中路乡、维登乡、巴迪乡、叶枝乡、康普乡、塔城乡。2002年10月撤销原叶枝乡、塔城乡,设立并更名为叶枝镇、塔城镇,即有七乡三镇。全县居住着傈僳、纳西、藏、汉、白等20多种民族,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5.45%。
辖区人口:到2007年底,维西县下设有3个建制镇、7个乡、统辖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9个村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149717人,非农业人口12631人。县域总国土面积4661平方公里。
2007年全县工业整体效益大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7059万元,比上增长43.1%。
第三产业日趋活跃。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年均增长19%;以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加快发展,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53%;建成农村放心商店58个,第三产业业态正逐步提升。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蔬菜、珍稀食用菌和优质中草药种植等农产品优势明显。 (五)区域经济联系
维西县所在的迪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从云南省城镇体系的地位来看,迪庆州属于中圈层中,依托大理、丽江向川西和藏东南等康藏地区辐射。迪庆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东部藏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转站,是云南省进出西藏的咽喉。在云南省提出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框架“三纵三横、九大通道”的高等级公路网中,迪庆处于重要地位,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西藏,乃至南亚的重要通道。在相关媒体提出的“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文化圈”中,迪庆处于大香格里拉区中的核心位置。在大香格里拉区域中,滇、川、藏三省区互相融合,优势互补,在滇、川、藏三省处于核心位置的迪庆是三省区
相互交融和影响的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迪庆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整个迪庆州的经济区划中,维西县处于保和旅游综合服务区内。主要开展有色金属矿业采冶、发展农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畜牧业,建立一条民俗文化旅游线。同时开展兰花种植与销售,形成有特色的花卉市场。在整个迪庆州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中,维西县处于维西县城至拖枝移民城镇经济带上,重点发展绿色产业,是迪庆州州域城镇体系格局“一主三副八重点”的“三副”之一,定性为:维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滇藏公路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以发展旅游接待、农业、畜牧业、药材加工、矿产品加工和花卉植物栽培为主的,突出傈僳族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二、维西县城乡商业网点现状
(一) 零售网点现状
1.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 (1)保和镇商业街区状况
保和镇是维西县政府所在地,是维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大多集中在兴维公路、顺城路和念萨街,是维西县商业最集中的区域,具有商业中心的雏形。其中顺城南路、小平街、念萨街、十字街最为集中,顺城南路全长约150米,以小百货、餐饮、服装、鞋类、电器经营为主;小平街以超市、服装、宾馆旅社、茶吧等业态为主;念萨街是一条代表维西形象的综合性商业街,全长约150米,以品牌服装专卖店、超市、酒店、餐饮等业态为主,十字街一条维西县市民自发形成的商业步行街,形成十字形布局全长约100米,一楼商铺均以低档服装店、小百货店、地摊为主,零散分布着民族服装加工作坊、首饰店、钟表店。另外,兴维大道入城口基本形成了县城的建材市场,但各类基础设施简陋。城区餐饮分布零散各个街道均有分布,经营面积大多在20—200平方米,档次较低。
总体上,保和镇商业目前依旧以底层商铺以为主,缺乏集中式商业。城区内商业种类齐全但结构不够合理,特色不够明显,专卖店、名店较少,经营品种档次较低,不利于城区商业形象提升;具有特色的商业网点和设施不够突出,难于创造商业区的品牌和吸引力,县城商业中心还没有形成;购物环境有待继续改善,影响城市品位及商业持续健康发展。
(2)塔城镇商业街区状况
维西东大门,滇金丝猴主要栖息地,是以发展旅游、农业、畜牧业为主,是藏族主要居住的维西县重点城镇。目前除塔城集镇外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中心,零售商业网点零散分布在集镇主要街道两侧,面积在20—50平方米,周边分布着超市、服装、农机专卖店、餐饮、日用小百货等商业设施,目前规模、档次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攀天阁乡商业街区状况
攀天阁乡是以发展矿冶业、旅游、农业、乡镇企业为主的农贸型集镇。除集镇外,目前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道路两侧,分布着日用百货、服装、电器、餐饮等商业设施,面积在20—50平方米,另外乡里在新乐、皆菊均有定期赶集的习惯。
(4)永春乡商业街区状况
永春乡政府驻地基本和县城连为一片,各类商业设施多集中在县城。中心村有赶集的习惯。
(5)维登乡和白济讯镇商业街区状况
这两个乡镇目前都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中心,零售商业网点零散分布在集镇各点,周围分布着日用小百货店、生产资料专卖店、服装、餐饮等商业设施,面积在20—50平方米,目前规模、档次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中心集镇有赶集的习惯。
(6)叶枝镇商业街区状况
叶枝镇是维西县的北大门,是以发展旅游、农业为主,融傈僳文化和土司文化为一体的维西重点镇。镇域零售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叶枝集镇上,分布着日用小百货店、服装、餐饮、旅馆等商业设施,面积在15—60平方米。
(7)中路乡、巴迪乡、康普乡商业街区状况
三个乡均以发展旅游、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农贸型集镇,各乡零售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集镇,但基础设施简陋,且规模小。中心集镇有赶集的习惯。
2. 商业业态构成及特征
维西商业业态构成还不够完整,十种零售业态中便利店、小型超市、专业店等比较普遍,但没有形成集购物、休闲、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的大型购物中心,而且没有大型超市、大型专业店,各种商业业态规模小,竞争激烈。具体来看,主要有:
(1)购物中心
维西县目前尚无完善的购物中心。 (2)综合超市
根据普查资料,维西目前没有大型超市,超市规模普遍偏小,单体店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只有1家,总营业面积不到500平方米,其中单体店营业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没有一家。
(3)百货店
根据普查资料,维西百货店有2家,总营业面积70平方米。但大多数属于低档,规模小,设施旧,分布在小平街。由于经营范围大多相似,又同受行业业态的冲击,因此竞争激烈,商业企业效益较差。
(4)专业店
主要包括以服装为主的专业店和以通讯器材、家电、农机、家具家居为主的专业店,集中布局在小平街、念萨街一带,但规模较小。
(5)连锁经营
维西县连锁经营相对较少,主要药店为主;根据普查资料,维西县城连锁店共有连锁店2个,与其他经营业态相比,其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处在萌发阶段。 (二)市场现状
目前,维西基本没有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批发市场,规模较小的零星地分布在县城各个区域。
保和镇市场主要集中在顺城路,目前建有维西农贸市场、花鸟市场等。 保和镇市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维西农贸市场、维西花鸟市场、维西生产资料市场及城区道路两侧零散市场。综合贸易公司农贸市场总占地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商铺25间,营业面积1080平方米,住宅面积540平方米,无停车位。农贸市场主要经营蔬菜、水果。经营产品以民族商品和农副产品为主,涉及服装、百货、日杂、蔬菜、水果等;维西生产资料市场分布零散,没有集中市场,兴维大道接县城入口处形成相对规模的建材市场,主要经营红瓦、水泥、五金建材等;城区道路两侧商铺集中地段商家68家,其中粮油副食1家,建材批发5家,蔬菜批发1家,汽修、汽配5家、旅馆9家、餐馆10家,其它行业22家。市场年均成交额在1.9亿元以上。
(三)商业街
根据相关资料,维西城区的商业街主要有7条,具体参见表2-1:
表2-3 维西主要商业一览表
名称 兴维大道 东大街 顺城南路 地址 保和镇 保和镇 保和镇 规模(米) 全长 150 40 150 宽度 10 15 10 商业业态及运行状况 主要以水泥、五金加工、瓷砖、汽修等 主要以餐饮、茶馆、太阳能器材专卖等。 主要经营电器、通讯等,传统商业聚集区,经营环境相对较好,经营状况好,人流量大。 主要经营服装、餐饮宾馆、日用百货、药店等,经营环境相对较好,经营状况好,人流量大。 主要以低档服饰、饰品、草药、五金器材等为主,基础设施简陋,经营良好。 以超市、专卖店、酒店、餐饮、夜啤酒、喝茶等为主,经营状况好,人流量大。 经营餐饮、五金、农用机械、药店等经营状况差。 小平街 保和镇 100 10 十字街 念萨街 顺城北路
保和镇 保和镇 保和镇 100 100 120 8 10 10 三、维西城乡商业网点现有成就
(一)商贸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维西商贸业保持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各类市场迅速发展,市场网络初步形成。市场建设正由小规模向大规模、自发无序型向综合专业型发展;二是商贸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县农村放心商店等项目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商业业态档次;三是商贸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二)商贸设施日趋完善
维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通过加大对交通和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连锁店、专卖店、便民店等新型业态深入城乡,满足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三)商业集群初步形成
结合区域资源优势,维西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商业集群雏形。依托旅游市场的初
步开发,以塔城镇一带旅游为依托,形成了集休闲娱乐、餐饮观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带;逐步形成了一批档次较高的餐饮业。 (四)消费市场潜力较大
维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是迪庆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滇金丝猴大乐园”、“滇西北动植物的基因库”。区内景点众多,拥有气势磅礴的雪山冰川、蔚为奇观的大江峡谷、风光迷人的湖泊草甸、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美不胜收的歌舞节庆、风格迥异的民族风俗、叹为观止的民族工艺。通过多年的发展,维西县的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依托维西的旅游市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的聚合辐射功能。200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亿元,比2006年增长19.4%。2007年国内外旅游人次达38.17万人,比2006年增长54.91%,旅游总深入达3.2亿元,比2006年增长53.%。巨大的消费市场,既是维西商业网点繁荣的重要基础,更是维西商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条件。
四、维西城乡商业网点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网点总量不足
维西县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增加,2007年三次产业比为25.3:28.2:46.5。但维西县商业网点总量不足,设施简陋。不能满足维西县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维西人均商业面积仅0.53平方米/人,偏小。 (二)网点业态结构单一
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维西县城农贸市场是维西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相对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量较低,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县城商业网点以底商为主,规模小、难于管理,商业业态中,小型百货店等传统业态占多数,折扣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所占比例较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县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偏低。商业零售企业规模小、资本实力较弱、信息含量低、经营方式落后,难以形成全县商业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网点布局不够均衡
全县零售商业网点集中分布在维西县城区顺城路、念萨街东大街等城市主干道两侧,比重高达42.4%,这种过度集中的结果,一方面出现了抢占地盘、竞相开店、恶
性竞争的现象,造成了行业布局不合理、结构比例失调、业态功能雷同、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必将会改变原来城区比较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原有的人文景观,给整个地区的环境和交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流量太大、交通拥挤、噪声污染、垃圾处理等。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城乡结合部和新建居民区商业设施不足,居民购物不方便。
维西县城小商品和批发市场等都集中在县城内,造成交通和环境等问题。同类市场过度集中,恶性竞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农副产品市场设施简陋,临时性建筑多,大棚式、大棚与地摊混合式及无设施的市场占了绝大多数。 (四)商业品牌有待提升
业内专家认为,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已经进入到品牌和品牌的合作,服务与服务的结合,管理与管理的融合,商品品牌与商业品牌的结合可以产生出1+1>2的效果。维西商贸流通业与周边地区比较,从本质上反映出维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五、影响维西城乡商业网点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影响商业规模相关因素
影响维西商业规模发展的一般因素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经济规模、消费水平及结构、社会消费品购买能力等。
1. 《维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 (1)职能与定位
《维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将维西县的区域职能界定为:
到2025年,将维西建成绿色生态经济县、民族特色文化县和“三江并流”地区的腹心县。是滇西北重要的水电生产基地,冶矿产品的加工基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大县、富有竞争力的县,成为“川、滇、藏”毗邻地区的重要节点。
(2)县城区规模
维西县城到2025年规划期末城市总建设用地:7.1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 (3)城乡空间结构
维西县是农业大县,各乡镇的产业中农业占有很大比重,有些乡镇基本没有工业,商贸服务也很少,基本上依靠农业的发展,乡镇的中心服务职能较弱。
县域城镇主要分布在香维公路、维德公路、丽维公路等维西县出口通道以及澜沧
江沿线,以保和镇为核心,形成城镇发展轴线。东北接香格里拉,东南接丽江,北接德钦,南接兰坪,是维西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参与地域分工协作的经济命脉。根据《维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将维西县域划分为以下几类:
集贸型:保和镇 交通枢纽型:塔城镇
农业型:叶枝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汛乡、中路乡、维登乡、巴迪乡、康普乡
2. 《维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
按照《维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维西县城发展为“三江并流”的腹地城市,迪庆州的区域次中心,维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水电、绿色生物、旅游为主,富有傈僳族特色的生态城市。是维西县域的商业中心。
3. 维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维西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占有主要地位。2007年,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5.3:28.2:46.5;2015年力争达到24:31:45;2025年达到18:40:42。
4. 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商业规模发展与GDP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发展规律相一致,2007年,维西县GDP为1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9.4%,数据显示,商业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维西县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选择,确定2010年—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2%。
5. 社会消费品购买能力
数据显示,维西县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持续增长。维西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由基本解决温饱,正逐步迈向小康,城乡居民购买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10年,维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2007年为10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20元(2007年为1690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将逐年下降。预计到2010年降至40%以下,娱乐、教育、衣食、通讯、居住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会给维西县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因素
商业网点的布局与人口密度,地域风俗、旅游、物流、交通、房地产开发等有密
切的关系,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
1. 人口密度
一般情况下,人口密度越大,商业网点越多,本次规划的商业网点的布置充分结合维西县现状及规划人口分布。从维西县商业网点现状分布来看,具有这种明显的特征。维西县城区保和镇人口密度最高,商业网点密度最大。
2. 居民消费结构
近年来,维西县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人均可支出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持续增长,同时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3. 地域风俗
有居住群落,就有“市”和“场”,就有商业氛围。不少中国人具有较为明显的怀旧情结,喜欢保留老的风俗习惯,对那些颇有历史的老商业街情有独钟,维西也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维西的商业网点规划中必须立足现实,对现有的商业街和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对老街区老城区要处理好恢复和变革的关系,尽可能做到合理合“情”。
4. 旅游业
根据《维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维西县重点发展“ 生态观光及休闲娱乐业”。维西县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密集度较高、组合较好。自然旅游资源中以水域风光类和生物景观类较为突出,人文旅游资源中较为突出的多为民族文化风情、民族建筑类和人工防灾工程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较佳,资源密集度较高。根据维西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种类组合以及交通联系等条件,维西在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上采用“一个旅游中心,一条旅游带,两个旅游分区,五大旅游产品,两大重点项目,两条精品游线”的总体布局。一个旅游中心:县城旅游中心;一条旅游带:澜沧江旅游带;两个旅游分区:塔城旅游片区、聚龙湖片区;五大旅游产品:观光揽胜旅游、生态体验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和探险科考旅游,两大重点项目:塔城旅游开发、澜沧江旅游开发,两条精品游线:滇金丝猴家园游、”三江并流”明珠游。
5. 房地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的发展空间态势将引导小区商业设施的配套建设。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周边商业配套设施的改造、提升,引发新一轮的商业发展。
6. 交通网络结构与商业网点的空间拓展
为了加强维西县的对外联系,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的发展,规划维西县的县域道路
体系采用由县城为中心,联系各乡镇的放射状道路的结构形式。
规划道路体系分为以下几级:
省道:香维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强化县城与州府——香格里拉的联系。 县道: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通过道路等级的提升,强化县城与周边乡镇,以及周边乡镇相互之间的联系。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
丽维公路:维西县城——石鼓——丽江
维通公路:维西县城——兰坪通甸——剑川甸南——下关 福维公路:维西县城——白济汛乡——福贡
维德公路:维西县城——白济汛乡——巴迪乡——德钦 乡道:完善各中心村与乡镇驻地之间的联系。规划为四级公路。
第三章 维西县商业发展SWOT分析
一、商业发展总体状况
如表3-1所示:第三产业在维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43.14%增加到2007年的46.52%,增长幅度达17%;第一产业从2002年的41.14%下降到2007年的25.35%;第二产业在维西的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较稳定,第三产业的增长比重相对稳定。
表3-1 维西县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2 41.14 15.72 43.14 2003 40.19 17.86 41.95 2004 35.41 22.02 42.57 2005 30.39 26.64 42.97 2006 27.41 25.29 47.30 2007 25.35 28.13 46.52 从上表总体看, 维西的产业结构变动轨迹与其经济发展阶段基本上相适应,在国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内部的三次产业结构也逐渐改善,第一产业日益被兴起的第三产业所替代。维西县正处于由传统县域经济向近郊型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以后第一产业在 GDP 的比重稳定并呈下降趋势, 第二和第三产业未来能够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十五”期间,维西县商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近5年来,维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3.5%的速度快速增长。如图3-1所示:2007年,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比2006年增长19.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35.8
元;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1.98亿元,较上年增长19%,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0%。
2007年198652006年166372005年013564500010000150002000025000
图3-1 维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示意图
维西县商业网点逐步增多,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设施不断增加,商业现代化服务程度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引进一些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的企业,大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素质。
二、维西县商业发展SWOT 分析
维西县的商业发展进行SWOT 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如下表3-2所示:
表3-2 SWOT 分析结构表
现状/内部 未来/外部 策略 正 面 优势(strengths) 机遇(opportunities) 优势+机遇策略 优势+挑战策略 负 面 劣势(weaknesses) 挑战(threats) 劣势+机遇策略 劣势+挑战策略
(一)维西县商业发展的优势
1. 区位优势明显,地位不断提升
维西位于”三江并流”的腹地、“川滇藏毗邻地区”跨区域合作区和“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内,是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所确定的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对于维西来说,随着“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川滇藏毗邻地
区”跨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势将借东风进一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2. 政策导向突出,特色逐渐形成
“川、滇、藏”三省区的跨区域合作,为维西发展带来了机遇。川、滇、藏三省区积极合作,将各自的资源互补,力图在中国再创造一个区域合作的典范,形成一个集中的强势品牌,力争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按照三省区达成的协议,在未来的10年内,三省区将联合投资500亿元,将三省区交界处的9个地州市共82个县(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目前“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所涉及的区域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确定为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同时,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也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九大旅游区之一。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地域涉及最广、合作层次最深入的一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区域的合作发展,为身处其中的维西县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3.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云南省西北隅,迪庆州西南部,距省会昆明737公里,距州府香格里拉336公里。东与香格里拉县隔江相望,东南与玉龙县接壤,南与兰坪县相连,西与贡山、福贡两县为邻,北接德钦县境,是“三江”并流的黄金腹地。为了加强维西县的对外联系,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县规划维西县的县域道路体系采用由县城为中心,联系各乡镇的放射状道路的结构形式。大大地改善了县域的交通环境。
4.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购买力较强
200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04285万元,人均GDP6965.5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5.35:28.13:46.52。地方财政收入212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671元,农民人均收入1690元。
支柱产业培育迈出新步伐。截至2007年底,县境内几个电站相继投入使用,全年发电量达13083万度,比上年增长179.55%。矿业开发秩序逐步好转,一批矿产初加工企业投产运行。以核桃、中药材、兰花和红豆杉为代表的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以塔城景区为依托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旅客3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372万元。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4%。 5. 旅游资源丰富,利于商旅联动
迪庆州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级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及滇西北的主要旅游区,其绚丽的高原自然风光及深厚的人文社会资源,在省内外均享有盛誉;
且迪庆州地处滇、藏、川“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核心区和茶马古道黄金旅游线路的要冲;境内三山夹两江,形成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迪庆州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滇川藏大三角旅游区集散中心,逐步将迪庆州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精品生态旅游区、国际旅游胜地。
而作为迪庆州大旅游区不可或缺的部分——维西县,旅游业已被政府列为加快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成功和滇西北大河流域国家公园的建立,其知名度在国内和世界将不断提高,维西县所处“三江并流”腹地的地位和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不但为维西县打造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品牌,而且能使维西县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援助和保护。
香格里拉——茶马古道旅游线是云南省近期要着力培育和推出的三条跨国家、跨省区和跨地州的旅游线路之一,并将和四川、西藏共同宣传和推出这条旅游线。维西县境内的茶马古道自古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部分,有深厚的茶马文化积淀。
这有利于维西县同其他县市进行区域联手经营,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在市场上争取客源并共享客源;另一方面,周边的丽江、香格里拉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也会对维西县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屏障”效应和竞争关系。 (二)维西县商业发展的劣势
1.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2006年,维西县人均GDP仅4754元,在全省129个县市排序第69位,仅为全国平均值的36%,全省的60.7%,全州的67.3%,为香格里拉县的42.1%,仅为全省排名第一的玉溪红塔区的9.7%,在全省29个民族自治县中排名第10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95元,在全省129个县市中排序112位,为全省平均值的13.5%,为全州的26%,为香格里拉县的25.5%,为全省排序第一的安宁市的4.9%,在全省29个民族自治县中排名第27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285元,在全省129个县市中排序103位,为全省平均值的62.9%,为全州平均值的90.2%,为香格里拉县的82.5%,仅为全省排序第一的官渡区的25.8%,在全省29个民族自治县中排序第19位。维西县的经济水平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低谷区。
2.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维西县经济虽然保持了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维西县的服务业发展却较为滞后,特别是原来的国有商贸流通
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前,维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数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较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2007年,维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32%,虽有一定比例,但全县的经济总量较小。因此,维西的服务业相比维西的旅游业发展却显得“底气不足”,服务业不但经济总量偏小,而且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也偏小。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5G(%
图3-1 2007年维西三次产业结构图
3. 商业人才资源短缺
维西县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城市的扩展,周边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数量越来越多,以及水电站建设其它地区在撤迁过程中,农民也随之转为了城镇居民,加之外地也涌进了一批居民,从总量上而言,以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维生的城镇居民的数量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商业所需的高级人才资源却较为短缺,其中,最短缺的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研发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商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尚未达到国际标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远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外商和本地企业家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4. 县城规模扩展受限
一方面,维西北部老城区的容量较小,且人口密度大,城市用地坡度大,在城市建设方面受到较大限制。县城急需扩张。另一方面,县城南部为新规划区,各类基础条件尚未成形。
5. 商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维西县商业虽然历史悠久,但商贸业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规模效益,商居混杂情况突出,商户多、小、散,没有一个区域性商贸龙头企业,缺少商业品牌。在商业市
场秩序和诚信环境建设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6.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先导作用和拉动作用待提高
维西县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区位条件较好,加之国家及云南省对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等地区旅游扬业的重视,维西县的旅游业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以此互助的商贸流通业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总量与全县整体经济增长水平就显得不相适应,一方面,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不明显,相对于全县其它强势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因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潜力也较大。
(三)维西县商业发展的机遇
1.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维西县的旅游业已被政府列为加快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成功和滇西北大河流域国家公园的建立,其知名度在国内和世界将不断提高,维西县所处“三江并流”腹地的地位和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不但为维西县打造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品牌,而且能使维西县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援助和保护。
2. “川、滇、藏”三省区的跨区域合作带来的机遇
“川、滇、藏”三省区的跨区域合作,为维西发展带来了机遇。川、滇、藏三省区积极合作,将各自的资源互补,力图在中国再创造一个区域合作的典范,形成一个集中的强势品牌,力争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按照三省区达成的协议,在未来的10年内,三省区将联合投资500亿元,将三省区交界处的9个地州市共82个县(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目前“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所涉及的区域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确定为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同时,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也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九大旅游区之一。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地域涉及最广、合作层次最深入的一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区域的合作发展,为身处其中的维西县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3. 维西工业及水电业的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
国家和云南省全面加强“三江”地区以铜、铅、锌、银等多种金属为主的勘察,参与打造“三江”国家级有色金属勘察开发基地。维西县立足矿产资源优势,有序发展采掘和冶炼产业。力求在探矿找矿上实现大的突破,使冶金工业、建材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实现联动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电矿结合的协调发展之路。维西县域工业的
发展,居民的聚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商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四)维西县商业发展的挑战
1. 区域竞争的挑战
随着“川、滇、藏”三省区的跨区域合作,在未来的10年内,三省区将联合投资500亿元,将三省区交界处的9个地州市共82个县(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这样存在行业发展重点趋同的倾向,在生产要素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发展商业,其同构性比较大,相互间的竞争激烈,为维西县商业的扩张带来了严峻挑战。
3. 与保护矛盾的挑战
维西县商业要加快发展,必然会产生“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一方面,要加大开发力度,快速发展现代商业;另一方面,又由于维西县不仅是香格里拉的重要腹地,而且是三江并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加之,发展以旅游休闲为主题的服务业,将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有一定的压力。因此,要加大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力度,确保维西生态环境,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努力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二者都不可偏颇,以期在开发与保护中加快发展,这是维西县服务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维西县商业的发展,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但总体而言,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坚持突出优势,把握机遇,抓住机遇,就能迎接挑战,克服劣势,战胜困难,不断取得商业发展的新成就。
第四章 解读相关规划及商业定位
一、解读《维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
(一)维西县未来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
到2025年,将维西建成绿色生态经济县、民族特色文化县和“三江并流”地区的腹心县。是滇西北重要的水电生产基地,冶矿产品的加工基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大县、富有竞争力的县,成为“川、滇、藏”毗邻地区的重要节点。
2.总量预测
2015年近期目标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0亿元左右,年均递增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9139元提高到2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1285元提高到4520元。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和提高,水电、矿产、生物、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县基本消除贫困,电视覆盖率达95%,教育娱乐支出占10%。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3.6万元。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长足发展,城镇化水平4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提高到50%以上,
(二)维西县产业空间战略
维西县现状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但由于它具有特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维西应充分利用其处于“三江腹地”和 “川滇藏毗邻地区”跨区域合作区内,充分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联动发展,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合作。做好沪滇合作、昆迪合作、滇川藏毗邻地区合作等次区域合作的相关工作,并加强与周边友好县市的经济和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拓展两个市场。 (三)维西县城区未来发展趋势
县城南面的地形坡度相对较小,目前是大片的农田,可作为将来城市发展用地,永春河沿岸用地较为平坦,与县城联成一片的永春乡驻地,在体系规划中已撤乡并入城区。综上所述,从维西县城用地条件、对外交通条件、产业发展潜力,以及其特有的山~水~绿~城生态格局来看,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将会选择向南面和东面发展,并沿河流水面体系留出必要的生态绿地系统。
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打响生态文化旅游的城市品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营造城市创新氛围,构建良好的城市形态,建设生态化的人居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增强维西在滇西城市中的竞争力。 (四)县城区布局的核心战略
通过综合整治,更新和改造旧城,调整旧城人口分布,改善旧区居住生活环境,增加旧城经济活力,优化改善旧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条件,重点建设新城区。 (五)县城区布局形态与结构
根据城市发展动力研究及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布局可统一归
纳为:“一心、一核、一轴、两翼、五带、六组团”。
一心:城市的行政、文体、商业中心。
一核:山公园,作为城市的制高点和景观主要节点,构成了城市重要的绿核。 一轴:以现状的兴维大道为基本构架,连接城市南北两个出入口,构成城市的主要的经济发展轴。
两翼:位于城市北部的老城区和位于南部的新区,形成维西经济腾飞的两翼,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五带:依托城市中的五条主要水系,形成五条以水、绿、文化为主的绿带,贯穿于整个城市。
六组团:将整个城市用地根据发展时序与功能使用的不同划分为六个组团。旅游文化组团、老城综合组团、物流组团、居住组团、远景发展组团和城市外围的工业组团。
二、维西商业服务人流物流分析
维西县城人流物流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周边地区。人流以休闲旅游、探亲访友、投资开发资源为主。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会展交易、交通行业的拉动作用较大。物流以矿产开发、农副产品,特别是花木、蔬菜、野生菌类批发零售为主。维西处于“川、滇、藏”三省交汇区,受周边地区辐射作用强烈,对本地商贸业发展制约很大,大宗、高档产品的消费,如家俱、家电、高档服饰等的消费被迪庆、大理、丽江区域发达的城市吸引较多。大型商业设施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批发市场也受到迪庆州的辐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省市及国外方向:人流较多,物流较少。人流以休闲旅游、公务、探亲访友为主,只有较少的购物人流。物流以农副产品、民族商品、蔬菜等为主,一定程度上,维西县起到终极消费和县域商品集散的作用。
四、维西县城商业定位
(一)维西县城商业定位
根据前面综合分析,维西城市商业定位为:“川、滇、藏”三省交汇区的主要商贸集散地。以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特色,将维西县城打造成滇西北商贸
突出性城市。滇西北生物资源开发交易中心。 (二)维西县其它主要乡镇商业定位分析
保和镇:县城驻地为全县商贸中心,集金融商务、商品批发、娱乐休闲、高档购物、特色餐饮为一体,发展现代时尚型商业,人居服务型商业。
保和镇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腊八底 高泉 罗马 拉日 拉河柱 兰永 三家村 拖枝 庆福 四保 美光 菊香 现状驻地人口(人) 361 435 93 180 256 254 309 445 147 145 167 98 规划驻地人口(人) 480 580 125 240 345 340 420 600 200 195 225 135 发展方向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加工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注:十字街社区、白鹤山社区、南路社区、永春人口计入县城
塔城镇——是滇金丝猴主要栖息地,是以发展旅游、物流、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小城镇,以旅游、物流贸易为特色。
塔城镇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川达 海尼 柯那 现状驻地人口(人) 184 206 210 规划驻地人口(人) 250 280 280 发展方向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塔城 启别 巴珠 其宗 1520 206 154 102 4500 280 210 140 以发展旅游、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叶枝镇——维西北大门,是以发展旅游、农业为主,融傈僳文化和土司文化为一体的小城镇,以旅游贸易为特色。
叶枝镇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巴丁 倮那 梓里 新洛 松洛 同洛 拉波洛 叶枝 现状驻地人口(人) 97 89 105 118 114 103 83 1106 规划驻地人口(人) 130 120 140 160 150 140 110 3200 发展方向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旅游、集市贸易为主 白济讯镇——以发展旅游、农业、药材为主的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以发展旅游、物流、药材批发型贸易为特色。
白济汛镇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白济汛 永安 思底 干坝子 统维
现状驻地人口(人) 1080 207 87 109 117 规划驻地人口(人) 3100 280 120 150 160 发展方向 以发展旅游、药材种植、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共厂 碧罗 共洛 共恩 共吉 共园 123 141 176 132 145 153 170 190 235 180 195 210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维登镇——维西南大门,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的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以发展物流中转贸易为特色。
维登镇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维登 富川 新隆 新化 箐头 妥洛 山加 小甸 北甸 现状驻地人口(人) 567 106 112 98 146 113 132 99 87 规划驻地人口(人) 3000 140 150 130 200 150 180 130 120 发展方向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巴迪乡——以发展旅游、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农贸型集镇,以旅游贸易为特色。
巴迪乡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巴迪 结义 阿尺 打戛 罗义 真朴 现状驻地人口(人) 457 101 112 103 116 规划驻地人口(人) 1000 135 151 140 155 发展方向 以发展旅游、畜牧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捧八 102 140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康普乡——以发展旅游业、农业为主的农贸型集镇,以旅游贸易为特色。
康普乡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康普 岔枝 弄独 阿倮 齐洛 阿尼比 柞子 念里米 普洛 现状驻地人口(人) 421 97 67 95 101 64 67 69 1011 规划驻地人口(人) 1000 130 90 125 135 85 90 90 1365 发展方向 以发展旅游、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中路乡——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农贸型集镇,以农副土特产贸易为特色。
中路乡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佳禾 咱利 施根登 腊八山 拉戛洛 蕨菜山 新厂 现状驻地人口(人) 146 142 125 321 109 114 87 规划驻地人口(人) 195 190 170 1000 145 155 115 发展方向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攀天阁乡——以发展矿冶业、旅游、农业、乡镇企业为主的农贸型集镇,配合塔城线旅游矿产资源开发,以旅游、物流贸易为特色。
攀天阁乡各中心村驻地人口及发展方向
中心村 皆菊 安益 工龙 新华 新乐 美洛 戛戛塘 岔枝洛 现状驻地人口(人) 765 69 168 165 191 143 197 149 规划驻地人口(人) 1010 90 230 225 260 195 165 200 发展方向 以发展旅游、乡镇企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加工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以发展农业、集市贸易为主 第五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 (3)《迪庆藏族自治州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4)《维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 (5)《维西县统计年鉴》
(6)《维西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规划》 (7)《维西县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8)国家、云南省和迪庆州有关城市规划、商业网点规划标准、规范和规定。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综合试验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生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和促进和谐社会发
展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维西县的区位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维西城乡商业网点规划。配套香格里拉,三江并流风景旅游区,承接区域旅游商贸载体及中转作用,把维西县区域的空间布局调整和商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优化网点布局,调整业态结构,推进市场创新,发展现代商网,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规划原则
1. 整体设计,通盘规划。以整体设计为指导,打破县、镇、乡、村等行政界限,立足长远,科学规划,解决和协调好区域范围内的商业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商业网点的统筹合理安排。
2. 前瞻谋划、适度超前。规划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的工作。规划必须远期和近期结合考虑,适度超前。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规模和网点布置。
3. 协调发展,优化结构。商业网点规划须和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布置协调,是其他产业发展和居民居住的有效补充。
4. 凸现特色,发挥优势。规划应结合维西县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资源和现有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和发展模式。
5. 近期为主,兼顾长远。按照建设现代化开放型商业网点和现代化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需要,把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紧密结合,分步实施,逐步实现商业网点发展总体目标。
四、规划范围、期限及内容
(一)规划范围
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本次规划的区域范围为: 1.维西县全县域,包括三镇七乡,范围4661平方公里。 2. 维西县城区面积为7.1平方公里的区域。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规划期限为:2008-2025年
近期为2008-2015年; 远期为2016-2025年。 (三)规划内容及重点
1. 规划内容
根据维西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次城乡商业网点规划主要对象是维西县商业体系布局、专业街(特色街)、各商业业态布局。社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社团)商业网点规划根据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配置,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来落实。
2. 规划重点
通过对维西县全县域商业功能、等级结构等进行研究分析,建立合理、完整的城乡一体化商业网点体系,并对体系中各级设施在功能、规模上提出指导控制。同时,对商业设施种类、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对全县和城区的商业网点总量、业态比例、街区设置和对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网点作出科学规划,提出指导性控制。
五、规划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1. 城市发展目标
维西县县域城市发展总目标:“川、滇、藏”三省交汇区的重要商贸集散地,以发展科教文化及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配套服务。以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特色的适宜创业的综合性商贸城,滇西北生物资源开发交易中心。
2. 商业发展目标 (1)发展总目标
维西县商业网点发展总目标:到2025年,建成商业总量适度、功能分区优化、流通网络高效,物流高效集约,集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人居服务三大特色的商业体系,使维西县成为滇西北部区域性商贸中心。
(2)主要城市商业指标
2007年维西县城区人均商业面积为0.48㎡/人,其他镇人均商业面积为0.07㎡/人,人均商业面积偏低。根据历年维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预测,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0%,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计划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2%;维西县城区人均拥有商业面积达到12平方米。中心城区商业营业面积总量约为36万平方米。 (二)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与城乡总体发展适应的现代化城乡商业网点体系,全面提升城乡的商业功能、形象和品位,统筹城乡商业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商业服务保障;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商贸发展提供支撑;大力开发会展交易、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发展战略具体为:
1. 统筹发展战略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维西城乡一体化进程,紧紧抓住“川、滇、藏”三省区的跨区域合作和“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城乡劳动者发挥各自的能动性,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维西县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
2. 创新带动战略
坚持把大胆试验、勇于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树立新的商业产业观,提升商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流通服务水平,培育大型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完善流通产业创新体系。以人为本,发展现代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提高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水平。
3. 结构调整战略
坚持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统筹布局,调整大型商业网点的业态、布局和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增强流通服务和主动辐射的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拉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4. 品牌优势战略
坚持把打造品牌与提升城镇竞争力统一起来,全面提升维西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城区商业中心品牌,增强对地区生活消费的服务和主导作用;打造专业批发市场品牌,发展特色市场;打造物流企业品牌,提升物流服务竞争力。
5. 商旅联动战略
坚持把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名城作为振兴商业服务业的内在动力。统筹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现代商贸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商旅文结合,以文化建设带动物质消费,以旅游促进商贸振兴;倡导现代工业文化,促进资源整合与社会分工,发展新型生产服务业。
第六章 商业网点总体布局
一、总体布局
(一)《维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的要求
《维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对维西的商业发展要求是:发展组团商业中心、民族文化及休闲旅游性商业。 (二)布局原则
整体适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网络结构; 大中小结合,以中小商业网点为主的规模结构;
优先发展新型商业,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优势互补的业态结构;解决好“面”(中心)、“点”(商业网点)、“线”(特色街)的关系,层次分明。 (三)维西县商业空间布局规划
结合调整后的《维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所确定的维西县城区空间布局形态、城镇体系以及对商业发展形态的调查研究,本次规划将维西县商业网点总体空间布局规划:“ 一主,两副,三点,两带”。
一主:即维西保和镇县城中心区的主商业中心。 两副:即维西县的塔城镇和叶枝镇两个副商业中心。
三点:维西县的白济汛乡、维登乡、康普乡三个特色镇商业中心。 两带:即维德公路跨区域旅游商业带和香维公路生态休闲旅游商业。
二、规划布局内容
根据国内同等规模城市经验、维西县商业布局现状以及维西县城市规划,维西县零售商业的规划布局体系可分为:县级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乡镇商业、社区商业中心、商业(特色)街(区)、农村商业六大类。 (一)县级商业中心规划
维西县城商业中心主要在保和镇。维西县县级商业中心由维西县县城中心区的老城综合商业区、新城行政商业中心、旅游文化商业区、物流商业区4个商业节点共同构成。
1.维西县老城综合商业区节点
(1)规划范围:
以《维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的规划范围为基础。规划范围为县城老城综合商业区,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2)现状
维西老城综合商业区是维西传统行政商业休闲聚集地区,顺城路、小平街、念萨街是维西人气很旺的日用百货、农贸、服装等综合性商业街,交通干道紧邻商圈,交通便利,但道路路面较窄,交通拥堵严重。
(3)总体定位
根据维西县城特有区位条件、现有的商业业态分布和城市发展规模及发展方向,确定维西老城综合商业区定位为:建成服务式购物、综合式购物、批发、商务、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维西传统的综合性的商贸中心,形成传统商业气息浓郁的维西核心商业区域。消费对象主要是和城市居民和维西城乡居民。
(4)功能定位
商贸中心区功能模式:购物+批发+餐饮+休闲健身+商务办公。
商贸中心区的业态模式:批发市场+百货店+农贸市场+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
商贸中心区的街区模式:商业街+专业特色街+社区商业服务中心。
从2008年至2025年,通过17年的努力,维西县城综合商贸中心区将形成有利于凝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商贸中心区,形成经营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购物环境优良,管理水平一流,专业街特色突出,建筑民族特色浓郁的消费购物中心,突出购物、休闲、文化、餐饮、娱乐、商务办公、金融功能,展示维西县民族特色的现代都市商贸形象。
(5)商业区商业布局
维西县老城综合商业区布局总体思路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商贸布局重心梯度向北发展,逐步与新城商务区形成对接,共同构成完整的维西县城市商贸区。
①突出一个中心:规划区范围内,建成三个功能分布合理,基础设施配套,步行系统完善,交通组织畅达,生态环境优美,突出购物、休闲、文化、餐饮、娱乐、商务办公等功能,使之成为以现代民族特色商贸业为主导,以购物中心为核心,以商业街区为载体,以连锁经营为基础,以休闲购物为主打,以城市景观为标志的富有个性化和亲和力的商业核心。
②充实一条轴线:该轴线要成为该商贸区的商业示范大道与光彩大道,突出街道环境、街头设施、沿街景观、夜景灯饰气氛与高档商贸的适配效果。
③培育两个特色街区:名店精品一条街、批发贸易一条街。特色街区以“特”诱人、以“特”留人,每一个街区在同一主题下,以个性的灵动产生吸引力,尤其以其特色美食、特色商品凝聚人气与商气。
④美化一个民族旅游休闲基地:维西民族广场。民族旅游休闲基地的美化不仅可为本区人口服务,更可借此招来大量游客,带来浓郁人情,提高商贸中心区的美誉知名度,形成维西特有的新型购物新亮点。
(6)设置导向
鼓励设置:批发市场、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娱乐网点、便利店和生活服务网点。引进中高档旗舰商业企业,打造商业品牌,提高吸引力。
适度设置:农贸市场、购物中心。
限制设置:农贸市场、仓储式超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 (7)布置要求
①充实商贸区专卖店、专业店、超市:集中布置、发展一批特、名、老、精品店,适当发展大中型超市和百货店,提高经营档次,突出品牌商品经营和城市商业特色。
②繁荣商业街:以新型化、多样化、品位取向较高的业态结构为目标,引进品牌连锁店,使之成为真正的零售龙头企业。
③构建休闲片区:完善老百姓休闲广场的都市景观和休闲文化功能,融入城市休闲旅游概念,发展体现休闲民族文化特色的商业业态。业态定位方面可考虑:文化娱乐、运动健身、小型快餐店、茶楼、酒吧、水吧等。
④建一个中型图书连锁店:在商业街择址布点,建立一个中型图书连锁店,增强其文化功能。 (8)业态结构
购物中心2处,老城区和新城区各一处,中型专业店、专卖店2-4处,以家电、通讯、家居、服饰、皮具、小商品为主。
2.东南新城商务商业区节点 (1)规划范围
位于东南新城内沿兴维大道两侧,并向西南延伸。 (2)总体定位
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个性商业”。一是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带动和辐射作用,适当建设高档购物、宾馆、商务、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滇西北商贸中心;二是以现有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及生物宝库资源为基础,形成民族气息浓郁,最具特色商业价值的滇西北核心商业区域。消费对象主要是维西城乡居民和香格里拉旅游圈的旅游人流。
(3)功能定位
该片区的设计理念是利用行政商务中心,促进维西县城市建设,带动南北,服务东西。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采用“一心、两带、三片、多区”,一心是规划区的功能核心,规划行政中心主楼和会议中心;二带是指东西横向贯通规划区的滨水风情休闲带,和南北纵向贯通规划区的兴维大道带;三片是指结合总体功能布局,和城市主次干道划分形成三个大的功能片区:两个居住综合区、行政文化综合商业办公区;多区指整个规划由“一心、两带、三片”所形成的各个功能组团。通过合理的片区规划,待片区建成后将是维西县城的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形成维西县形象配套中心。
(4)设置导向
鼓励设置:星级酒店、中高档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娱乐网点、便利店和生活服务网点。
适度设置: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农贸市场。 限制设置:仓储式超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 (5)布置要求
本区商业网点以大型化、集中化、时尚化、专业化为特色; 做大做强新中心金融贸易、文化娱乐、旅游休闲、餐饮娱乐功能; 鼓励商业楼盘开发,新开发居住楼盘商业设施,特别是市场要配套。 (6)业态结构
星级酒店2-3处,百货店1-2处,大型超市1处,大型专业店、专卖店4-7处,专业店、专卖店以通讯、家电、服装服饰、珠宝、化妆品、精品家居等为主。
3.旅游文化商业区节点 (1)规划范围
以维西县城维德公路出口处为中心。规划范围为永春河以南,维德公路以东,老城区以北,白鹤路以西,规划面积约为150亩。
(2)总体定位
以周边各民族文化为载体,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业战略,消费对象主要是维西县城及周边居民、香格里拉旅游圈的旅游人流。由群体商业(含独立商务组团)和民族特色住宅两大功能组团构成,其核心是商业。建成集体验式购物、休闲式购物、商务、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滇西北民族特色商贸中心,形成民族气息浓郁的商业区域。 (3)功能定位
商业由“动”、“静”两大形态构成:“动”为体验式购物商业+“静”为生态游乐式休闲商业。
商务组团:由商务公寓、民族居室、民族餐饮、民族服饰店等构成。
商业功能区主要为民族体验步行街,民族服饰及民族特产专买特色街,民族餐饮特色街,民居民宅。
(4)商业区布局
“动”为体验式购物商业,主要以民族服饰专卖店、民族饰品专卖店、民族特产一条街等多业态于一体。“静”为生态游乐式休闲商业,主要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茶文化街、娱乐休闲、民族特色餐饮、旅游度假等功能组成。“动”“静”两大形态商业,主要以充分满足消费者体验式购物、休闲、游乐式购物等多种个性化需求。
(5)设置导向
鼓励设置: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娱乐网点、便利店、生活服务网点。 适度设置:购物中心。
限制设置:农贸市场、仓储式超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
区域内发展体现以傈僳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体验类的业种、业态,鼓励设置各类体验店(点);在商业街道周边布置品种齐全的民族特色消费品经销网点,满足各类游人的消费需求。
(6)业态结构
购物中心1处,专卖店2-5处,专业店、专卖店以民族服装鞋帽、民族饰品、民族特产等为主。
4.物流商业区节点 (1)规划范围:
永春河以东,公路以西,地势相对较平坦的区域。靠近过境路,对城区基本无影响。规划主要安排大型批发市场、仓储及货运用地,构成城市的物流组团。规划占地面积约100亩。
(2)定位:
消费对象以本地城乡企业为主,形成维西县域物资中转及配送的大型批发市场和工业仓储商业,为县域商品流通、中转、配送等提供便利的商业区。
(3)设置导向
鼓励设置:物流企业、批发市场、汽修店、餐饮网点、便利店和生活服务网点。 适度设置:仓储式超市。
限制设置:购物中心、农贸市场。 (4)业态结构
仓储式超市2处、综合型批发市场1处,小商品、食品、餐饮网点等为主。 (二)片区商业中心规划
根据维西县发展趋势,维西片区商业中心由重点镇商业副中心和旅游商业带组成。
1.建设要求 (1)地位与功能
副商业中心与主商业中心一起,辐射周边地区,在城乡商业网点体系中处于重要支撑节点地位。提供购物、旅游休闲、娱乐、餐饮等多种消费服务;成为创新消费文化和服务方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拉动力量;成为特色消费市场和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资源;发挥反映消费信息、调整商品生产的作用。
(2)发展导引
县级副商业中心要把握服务多样化和服务主题化的基本走势,满足人们消费和非消费活动的多元需求,合理调整业态、业种和其它配套设施的结构,突出大型商业网点的作用;符合城市用地组织、城市交通组织和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依托县城捷运体系积极发展交通枢纽商业;加强商业中心之间以及与相邻地区重要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控制导引
县级副商业中心近期要培育商业环境,新建区域要按比例配置商业面积;要适度兴建大型商业机构,控制大型商业设施之间的合理间距,提升该县城商业设施的档次和规模;要做好与道路交通规划的衔接,并完善商业网点停车配套。
2、布局要点
(1)重点镇商业副中心
根据维西县的发展趋势,维西县重点镇商业中心由叶枝镇商业中心和塔城镇商业中心共同构成。
1)叶枝镇商业副中心
①主要服务对象:本地及周边居民、外来游客。
②功能定位:依托维德公路的交通便捷性,利用加快建设“川、滇、藏”香格里拉大旅游圈的发展机遇,集中打造“云南滇西北物流贸易中心”,规划发展农副产品产业相关的贸易、配送、物流等多种商业功能,着力建成“川、滇、藏”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基地。重点发展特色专业市场,加快培育特色商品的批发及零售商业集散地,发挥维西县城市“商业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③设置导向:鼓励设置——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物流中转、汽修、餐饮店、休闲娱乐;适度设置——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生活服务网点;限制设置——大型综合超市、大型购物中心、高档酒店饭店。
④业态结构:新建1个社区型购物中心,面积不超过40000平方米,物流中转站1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个。
2)塔城镇商业副中心
①主要服务对象:本地及周边居民、外来游客。
②功能定位: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为主题,依托腊普河生物旅游经济发展轴,立足“灵灵家园”、达摩祖师洞和广袤的原始森林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构建别具一格的生物旅游经济发展区域。生态观光及休闲娱乐餐饮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业,发挥维西县“商业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在镇区构建商业文娱区,新区中部形成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购物、娱乐、旅游休闲中心。
③设置导向:鼓励设置——地方土特产品店、手工艺品店、便利店、餐饮店、中小型超市、文化休闲娱乐;适度设置购物中心、百货店、乡村酒店、综合超市、便利店、生活服务网点、农贸市场;限制设置——大型购物中心、高档酒店饭店。
④业态结构:新建1个社区购物中心,面积在30000平方米以内,超市和便利电控制在2-4个。
(2)旅游商业带的规划
维西县旅游商业带由维德公路跨区域旅游商业带、香维公路生态休闲旅游商业带组成。
1)维德公路跨区域旅游商业带
①区域范围:民族文化(傈僳族、藏族等)全方位主题体验区、澜沧江沿线生态景观观光区。
②规划要点:要依托澜沧江沿线“茶马古道”的品牌,为维西县民族文化产业提供商业服务和支撑,适度发展旅游商品经销店、旅游服务网点,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推进维西民族文化全景体验区、澜沧江沿线生态景观观光区、“三江并流”旅游区等相关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打造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特色旅游商业带。
2)香维公路生态休闲旅游商业带
①区域范围:腊普河生物旅游经济发展轴,包括塔城镇和攀天阁乡的大部。 ②规划要点:立足“灵灵家园”、达摩祖师洞和广袤的原始森林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构建别具一格的生物旅游经济发展区域。整体突出维西东北部的特色旅游商业带,香维公路的各特色旅游镇,大力打造度假酒店、乡村主题酒店群落、民族民俗休闲旅游项目、乡村美食体验旅游项目,发展商业配套,打造为维西县生态旅游商业带。
(三)社区商业中心规划
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业的居住区商业中心,设置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其服务半径一般在300—1000米左右,服务人口0.5—4万人左右。
1.建设要求 (1)地位与功能
社区商业网络在城市商业网点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社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性和综合性服务的主体系统,是拉动服务消费的基本力量,也是社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2)发展导引
社区商业区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商业发展规律要求,社区商业网络经营面积要与主要服务人口相适应;满足人们生活与消费方式变化的需求,调整网点结构,完备服务功能,发展服务消费;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优化社区商业网络的空间形态,大力发展功能齐全、业态先进、规模适当的社区商业中心;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社区商业中心要与社区交通组织、景观组织相协调,依托交通枢纽,引导在社区周边设立新型街市。
(3)控制导引
社区商业网络的设置要有利居住环境,控制在封闭社区内发展开放式农贸市场和有噪音、废水和气味污染的商业网点。
2.布局要点 (1)定位
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为目的。社区商业不具有广域性、辐射性,服务对象主要是区域内和周边社区的居民,是一种以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2)设置要求
在新建居住区内,应逐步改变沿街为市、商住混合的传统居住模式,设立集中分布的社区商业中心,实现商住分离,为居民创造良好居住环境和便利商业服务。新建社区按5%-7%的比例预留商业面积,并以社区商业中心为主要形态,居民购物出行距离不超过500米。
按照维西县城区规模,社区商业中心分为中型社区商业中心、小型社区商业中心两类。各类社区商业中心一般以一到两个中型超市为骨干,周边聚集食品、日用品、农贸市场、修理店、理发店、餐饮店、茶楼、美容、家政等各类日常生活需要的商业和服务业。
社区商业中心分级控制规模见下表6-1,表6-2。
表6-1 不同级别的社区商业网点设置的基本标准
级别 中型社区商业中心 小型社区商业中心 人口规模 7000-15000人 1000-5000人 商业规模 商业面积控制在5000㎡以内,以1-2个中型超市(200-500㎡)为骨干 商业面积控制在2000㎡以内,以1-2个超市(200㎡以下)为骨干 表6-2:社区商业网点具体设置要求
人口规模 2000人 5000人 20000人 商业网点配置要求 设置便利店、生鲜食品超市、书报亭、医药店、餐饮店等网点 增设综合超市、服务类店铺 增设中型超市、生鲜肉菜超市、各类专业店(服装、医药、家电、书店、维修店、家政服务店、洗衣店等)、餐饮、旅店、文体场所、再生资源回收点
正在阅读:
商业网点规划说明书06-09
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05-25
我的书桌作文400字(精选5篇)03-31
考研英语词汇课程电子版教材04-07
环球英语第一册练习05-02
第十届飞思卡尔参赛题目及相关要求08-26
中学高级教师高级职称申报总结材料03-08
2015四川教师招聘说课备考:体育《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说课稿06-14
公司员工努力工作保证书02-22
街道发展思路汇报材料03-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商业网点
- 说明书
-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