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中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4-01-03 01: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对提高中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凸显了我们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也出现了某些失范与混乱,德育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未成年的中小学生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感到很迷茫。中小学德育在适应形势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问题上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这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所在。
一、目前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一)目前仍有不少学校把德育大纲(纲要)束之高阁,弃之不用,或“大纲”观念比较淡薄,使学校德育仍然处于淡化、随意、无序、重复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在德育、指导思想上重智轻德,“德育首位”尚未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或较严重的惟智倾向:“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出事有德育,无事无德育”的现象较为盛行,使学校德育核心地位难以体现。
(三)学校德育工作要求过高,目标贪大求高,缺乏针对性,将中小学生成人化,脱离了学生实际年龄,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
好;过高估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识发展水平脱节;在教学过程中说教仍占主导地位,采取“一言堂”,高调宣传,对学生们进行被动灌输;在行为规范教育中,采取高压政策,要求学生这样或那样,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在思想政治课上,让学生画重点,背条条框框……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内容上过于理想化,缺乏时代性、科学性和层次性。其中很多内容与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很难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不用说身体力行。“大而空”抽象的口号式的德育内容过多,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德育显得空洞无力。
(五)将德育工作功利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将掌握书本知识放在首位,判断学生德育的标准也只是看他们的笔试成绩,使德育失去了其设置的最终目的。更有人认为,德育工作就是政治教师的事,只要上好政治课,考试获得高分,德育就算成功了。
二、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增强其实效性的思考 (一)加强教材建设
由于长期以来德育领域缺乏规范化建设,除了《思想品德》课教材编得较好外,德育其他方面的教材则十分缺乏,有不少还是空白,因此,需要加强德育的教材建设。结合本地区实际编写本土教材、家长学校教材、传统美德教育教材、德育基地教材、
学生人际交往教材等一系列有地区特色、富有教育意义、比较实用的教材。从基础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他们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和个性道德人格的完善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德育课程与教学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1.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直接的德育课程与教学,也叫“显性德育”,是指学校开设单独的德育课程,并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人类道德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和行为的教育。二是间接的德育课程与教学,又称为“隐性德育”,是指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它却是学生在学校及班级环境里有意或无意中经由团体活动和社会关系习得的“显性德育”所未包含的,或者是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认识、规范、价值和态度。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学校的各科教学与各种活动之中。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直接的德育”和“间接的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中小学和谐德育体系。
2.学校德育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发展,而道德源自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可见,学校德育总是与社会、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当前社会的发展看,科技进步带来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要求人们去适应新的社会生活。作为关注灵魂、提升精神、追求价值、培育情感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
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其开放性特征来体现时代的要求。 3.创设良好的中小学德育环境,全面发挥“间接德育”的教育功能,使“间接德育”生活化。隐性德育课程虽然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它是学校教育实践中最常规、最有效的德育组成部分,隐形课程的开发就是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它蕴藏在学校的教育环境,教师的言谈举止,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之中,可以让儿童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中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经历生活的道德要求和冲突,建构和生成主体德性。
4.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改变旧的、采取外在束缚人的方法来禁锢人,谋求一时一地的社会稳定的学校德育,从个人出发,创造条件来发展人,追求内在自觉的、长期的个人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学校德育。因此,德育并不是学校敬而远之或高不可攀的外在东西,而是寻求个人成长优良环境的内在的、自觉的需要和保障,可以是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所以,以人为本的德育最终依然会实现德育的社会价值。
(三)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是学校德育的晴雨表。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教育者不仅要时刻自警,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
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因而,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在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生观的前提下,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在对学生的了解、德育内容的把握、德育方法的运用、语言的组织表达、德育环境的创设等方面提高德育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2.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体验尊严感和幸福感。
3.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尤其是在课堂中应注意对“问题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善待。教师做到“春风化雨”,才能对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加强学生民主品格的培养,如学会参与并养成民主意识、学会负责并形成责任感、学会关心并建立彼此信任、学会理解并达成有效共识、学会宽容并创造和谐气氛、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并营造愉快的生活环境等。
(四)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互配合
学校领导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形势特点抓教育,结合各个不同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式与特点,结合青少年学生各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明确教育主题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
工作,才能增强教育效果。家庭和社会要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利用地方行政机构排除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环境。全社会都有义务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正在阅读:
对提高中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01-03
诙谐滑稽无情对04-08
《交通规划原理》交叉口调查数据分析09-13
HTRI学习101-27
关于几台变压器氢气单项异常增高的原因分析07-04
助教欢送会致辞02-17
药物分析各章练习题答案05-13
市政府办公室公文运转工作标准05-09
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04-05
2011级管理会计复习题06-0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实效性
- 德育
- 思考
- 提高
- 文档
- 中小
- 学生
- 教育
- 2019
- 2015秋东北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在线作业三(随机1)及满分答案-更新
- 2014年红河州事业单位考试材料分析题三
- 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全真试题-材料部分
- 09中考全国各地物理分类汇编 - 压强与浮力 - 图文
- 《血脂异常指南》复习题
- 新编财管习题答案
- 04十天学会易语言图解教程第四章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t
- 关于海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教程
- 政务信息写作培训讲义(方法大全,案例详实,个人心得)
- 鹿山九井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图文
- 暨南大学第四十二届田径运动会秩序册(1)
- “十三五”规划重点-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 电脑主机内部所有接线连接方法 - 图文
- 3年高考浙江专用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0章第1讲机械振动练习选修3 4
- 《论语》选读例题赏析(十五)
-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
- 非常可乐案例解析
- 农村信用社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