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

更新时间:2024-03-20 10: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一.什么是美学

1.美学不是关于“漂亮”的学问 A.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不只是“漂亮” 西施——吴越争霸

貂禅——三国演义(董卓、吕布、王允 )

杨贵妃——安史之乱(白居易《长恨歌》、元曲《梧桐雨》) 王昭君——汉元帝时匈奴和亲(毛延寿) B.西方古代美女:海伦

海伦是古希腊传说中著名的美女。在继父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中长成婷婷少女,后嫁与亚各斯国王墨涅拉俄斯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的次子帕里斯率队来到斯巴达,而墨涅拉俄斯却不在王宫,帕里斯对海伦一见钟情,把她拐走。墨涅拉俄斯不堪忍受虏妻之恨,邀集希腊其他城邦国率领大舰队攻打特洛伊。战争持续了10年,最终凭木马计,攻下特洛伊城,迎回海伦。

C.中国古代美男:潘安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魏晋时美男子。据说因侍奉过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实在当不起这个“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潘安乳名“檀奴”,后来许多女子都把自己的情人或者老公唤做“檀郎”。

《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了一段潘安的故事: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除了美貌,潘岳(安)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过许多传世诗赋,如《悼亡诗》、《秋兴赋》等。梁代钟嵘的《诗品》将他列为上品,并有“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的赞语。后来“潘江陆海”成为一个常用的典故和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文采和才华。 2.美学的研究对象 ? 范围:

A. 绘画、音乐、舞蹈、建筑、文学、书法、摄影等传统艺术都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B日常生活中带有“艺术”色彩的对象,如装潢艺术、衣着艺术等。 C.审美心理学,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D.审美教育——美作为感性与理性的桥梁

(1).反映世界的三种方式:哲学、宗教、艺术。

例如:劝说一个人心胸要宽广,不要动辄考虑报复别人。 ? 哲学的方式: ? 宗教的方式: ? 艺术的方式: 3.美学学科的诞生

?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登)

? 1750年,《美学》第一卷出版。“美学”德文为“Aesthetik”,英文为“Aesthetics”。 ? Aesthetics:感性学,感觉学。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

? 1.时代的需要——“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A.建国27年:大跃进、60年大饥荒、“文革”??

B.改革开放以后: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劳”。 ? 2.繁荣文艺的需要 ? 3.审美教育的需要

A.美在和谐,可以使人不过分偏激。

如:穿运动衣或漂亮衣服时,姿态动作就不同。 B.教育人们如何分辨美丑

如:西安爆炸案对小孩的影响。 三.怎样学习美学 1.理论学习

2.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3.独立思考

第三课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一.美的本质

1.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A.只有人才懂得审美,动物“爱美”只是纯生理现象。有的动物很聪明,甚至能骗过经验丰富的猎人,比如狐狸。但狐狸除了对“美丽”的异性狐狸感兴趣以外,绝不会因一只开屏的孔雀而惊叹。

B.只有在社会群体中,人才需要审美。 C.个人审美爱好不能突破社会承受的底线。 (1)审美与伦理底线 (2)审美与生理底线

(3)审美与心理(习惯)底线 2.美与人的本质力量

(1)人的本质力量是积极的、向上的力量。

聪明灵巧、耐心细致、生机活力、乐于助人、勇往直前、善解人意、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等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2)只有展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才是美的。 二.美的本质在于社会实践

? 1.美来源于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A.什么是实践 (1)物质实践 (2)精神实践 B.什么是自由

(1)认识论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2)价值论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3)审美论的:同时摆脱自然与社会的束缚。 C.美在社会实践中产生

(1)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 (2)人与人交往产生的美。 相貌与性格的内在关联

形态心理学:从镜子看你的灵魂 例一:相由心生 例二:相由心灭

? 2.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 A.社会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 (1)劳动的对象化 ? (2)社会交往的对象化 B.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C.美的规律

? (1)合规律性:“种的尺度” ? (2)合目的性:“内在的尺度”

第四课 真善美与丑

一、美与真善 ? 1.什么是真?

“真”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

“真”的近义词:天真、率真、本真(“本真”意谓“人的本质状态”,“求真”就是寻求事物的本质状态、发展规律) ? 2.什么是善?

“善”指内在的目的性、功利性。

? A.为什么对于有益的动物与有害的动物我们观感不同。

? B.棉布与“的确良”(涤纶)地位的倒错:“的确良”身价的变迁 ? C.牛仔裤的“改良”限度:

不能失去其本质效用:耐穿

牛仔裤的改良限度:正常的牛仔裤 牛仔裤的改良限度:变形 3.真是美的基础

A.康德的例子:小孩与夜莺

同理可证:为什么我们更喜爱哪怕有瑕疵的鲜花,而不是更喜欢完美无暇的塑料花? 又同理可证:对于你所喜欢的人,虚假的完美远比不上哪怕有瑕疵的真实来得可爱。 B.家具与木材之“真”

为什么我们喜欢用楠木、樟木而不是三合板做承重桌? ? 4.善是美的灵魂 二.美的特征

? 1.形象性——第一印象很重要

? 2.感染性——夫妻相。恩爱夫妻越长越像。 ? 3.社会功利性 ? 4.新颖性

三.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 1.美的相对性 A.美受客观环境制约

(1)客观情景。如选美比赛中的失败者。

(2)上下文。如“让他死”这句话出自老者和司卡班之口效果就不同。 B.美受主观的制约

(1)审美心境。第一次来杭州的感觉。

(2)期望值。对一个小孩与成人唱歌水平的期望值差别。 ? 2.美的绝对性

A.美中蕴含的“真”与“善”是不能随意抹煞、否定的。 B.相对美的长河组成绝对美。 四.艺术丑

1.丑的本质在于恶与假 2.西方艺术丑的历史流变 A.古典时期:丑依存于美 B.现代时期:美丑并行 C.后现代时期:丑独立出来 3.中国古代的丑艺术 A.丑神 B.丑石

第五课 美的产生

一、美字的含义 ? 1.“羊大为美” ? 2.“舞人之形”

二、各类审美现象的产生 ? 1.人体装饰 (1).固定装饰 A.画身

a.表示生病或服丧。服丧时将全身涂抹,让鬼认不出来。现代类似装饰物:黑圈。

b.表示身份。比如未婚者不能在脖子上画装饰。中国古代类似装饰:守宫砂。用雌性蝾螈血加朱砂制作而成。

c.为了美。先用敌人的血做装饰,后改用红色矿石。 d.实用。打仗时画得奇形怪状,以吓唬敌人。 B.纹身

a.刻痕。方式:用石片、贝壳等割,涂上泥土或植物液汁(参考:土法柴灰止血)。 Ⅰ.表示成年。(每年刻一点,直到老年才完成)

类似仪式:非洲某些部落的割礼。现代类似装饰物:表示将军等级的星星。 Ⅱ .表示勇气。

现代类似方式:歃血为盟。(参考:关云长刮骨疗毒)

b.刺纹。(方式:刺,加上炭粉,发炎,变成永不褪的深蓝色。) 爱斯基摩妇女喜欢在嘴唇上刺出胡子状。

现代:纹身更多地遗传了“勇气”基因。但当代社会,财富、权力的获得,最大程度地决定于我们的 “智商”,而不是“勇气”。相反,纹身会让别人怀疑我们的价值取向,比如在公务员录用时,会遭遇尴尬。 (2)活动装饰 A.项饰

a.斐及安人,皮革围颈,以御寒。现代围巾的由来。

b.布须曼人,项圈(用空心牙齿、贝壳等制成),内藏蛇药、烟叶等。项链的由来。 B.四肢装饰

脚脖上的枝叶:增加音节。 现代装饰:脚链。 ? 2.装潢

(1)实用价值(如磨光使武器对称,枪头更容易深入。) A.传信木。

表达信息(杀鹿或杀袋鼠)。 现代类似载体:如《官包》。 B.矛上的图案。

用以决定猎物的归属。 (2)装饰与物质生产

狩猎民族的图案多是动物形(如蛇纹、鱼形纹、蝙蝠形等)。 中国较早出现了花草图案。 ? 3.舞蹈

(1)模仿式与操练式舞蹈 如狩猎舞与兔子舞。

(2)原始时期的重大作用

A.用于部落和解、隆重庆典等:表示友谊、欢乐。 B.择偶:表现敏捷与技巧。

(3)现代时期舞蹈重要性的降低。

起因:舞蹈的实用性渐趋消失。 A.一般人跳舞并不清楚舞蹈的含义。

B.现代起决定作用的是智力而不是体力。择偶功能的降低。 C.”舞场上的男女英雄,往往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格罗塞 D.顺口溜:“十亿人民……” ? 4.音乐

(1)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乐感

(2)原始嗓音 A.发泄

B.引异性注意(夜猫子叫春)

(3)向和谐转化:本能地选择几个不会疲劳的音 三.美的产生的基本特征 ? 1.美产生于劳动。

? 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第六课 社会美与自然美(上):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及其特征 1.范围:

A.实践活动的美:比如生产劳动、阶级斗争、科学活动、爱情、友谊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

B.实践成果的美 C.实践主体的美 2.特点:

A.与社会实践直接联系 B.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C.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二.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1.人体美(外在美)

A.身材、相貌的美:匀称和比例。所有的美都是合目的的,跛足、驼背不美就在于不具有合目的性。

B.姿态动作、声音的美

1.运动的本质在于健康,只有让人感觉“轻松、健康” 的姿态才是美的。 2.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提高技艺),所以能达到目的的动作才是美的。 3.自然,行动表现内心。 C.人工修饰的美

1.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2.也许只是一点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让你耳目一新。 3.遮盖、突显等方式改变外观 D.风度美

2.心灵美(内在美) A.品德、情操

B.进步、积极的人生观

C.性格:如何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a.交往性格(共性优先)。较多影响相貌。尽可能地让别人感觉愉快。 ? b.独处性格(个性优先)。更多影响人生成功。如耐心、进取心等。

社会美与自然美(下):自然美

一.自然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 1.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如钱塘潮。在它被人类征服以前,是可畏的对象。宋朝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征服了钱塘潮,它才渐渐成为审美对象。 二.自然“人化”的形式

1.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 ? A.自然被改造。如大海。

? B.自然被支配。如宇宙的美。宇航员看到的。 2.自然物作为人可亲的生活环境 3.作为人类生活的象征。 三.自然美的特征 1.自然美的自然性 2.侧重于形式美 3.自然美的多面性

第七课 艺术美以及艺术的意境与传神

一.艺术美

? 1.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 生活孕育想象和情感: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创作,最容易成功。许多名人的成名作都带有自传性质。例: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巴金的《家》, 钱中书的《围城》等。

(2)初学者不要过早开始“编”故事。例:即使成名的大家,“编”故事仍然会有漏洞。

(3)自传式作品须注意的名誉权问题。例:《我的大学生活》,《江南》杂志的风波。 ? 2.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例:张艺谋与他的几位“谋女郎?:巩俐、章子怡、董洁、魏敏芝等。 ? 3.艺术美的特点(比较于现实美): A.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 B.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 C.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久性。 ? 4.艺术美的特殊价值: A.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B.推动社会生活前进。每到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就用诗歌、漫画等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例:天安门诗抄、学潮。 二.传神

? 传神的核心在于“以形写神”。 1.形式的作用:

(1)间隔。如:图画的框、雕像的石座、堂宇的栏杆台阶、舞台的帘幕、登高俯瞰黑夜中的街市,都能起到“间隔”的作用。 (2)构图

(3)引人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

? 2.“以形写神”的要旨在于不直接描绘对象本身,而是渲染其“表现”。例:“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酒店对联:“桌上总有豪客饮,门前常见醉人归。” ? 3.“以形写神”例释: A.诗歌:诗中有画。

? a.诗歌语言蒙太奇手法能够创造“诗中有画”的意境。“语言蒙太奇”手法最常见的是直接采用实词组诗。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b.诗歌语言蒙太奇与电影蒙太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于坚的诗歌《四月之城》中的一段: “四

月之城裸着手臂打着洋伞在暖风中散步 门开了窗开了阳台开了孩子们开了所有的年轻都开放了……四月在抢购尼龙 抢购衬衣红裙太阳帽抢购夏天” B.绘画:以静写动。

“静”即物质(形式)美,“动”即精神(内在)美。

雕塑、摄影贵在表现“动象”。“动象”即由第一现状到第二现状之间的瞬间。 例1. 《掷铁饼者》、《自杀的高卢人》。例2.摄影时的笑容。 C.音乐:以情带声。 三.意境

? 1.意境与传神的区别:

A.意境须“象征”。如竹象征气节,兰象征清高等。 B.传神是“表现”。

? 2.“实境”与“虚境”: A.实境:自然之境。 B.虚境:因心生境。

? 3.意境例释:画中有诗。

A.国画中的“空白”: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原因:与字同源,所以简约。同例:中国的戏剧表演。 B.画中入诗。

中国画可以配诗,因讲究内在精神,故诗、书、画属同一层。西洋画不可以配诗,因讲究物质外形(如透视法),故建筑、雕刻、油画同属一层。 C.”空亭”的作用:有“意”之“境”。

第八课 形式美与艺术的分类

一.什么是形式美

? 1.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a.北方的平顶屋与南方的尖顶屋,形式就是内容(主雨水多少) b.语言的内容就表现为形式。爱尔兰某地的“蓝”与“绿”概念。 ? 2.内形式与外形式

比如房屋砖木解构为内形式,色彩为外形式;人的骨骼为内形式,皮肤是外形式;文章的段落结构是内形式,语法、修辞是外形式等。 二.形式美的构成

? 1.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 (1)色

A.表情性。例如:红色表示热烈而兴奋,黄色表示明朗而欢乐,蓝色表示抑郁而悲哀,绿色表示平静而稳定等。性格与颜色喜好的关联。

B.象征性。例如红色象征着革命,黄色在中国象征着富贵(帝王色),但在西方却是下等色(叛徒犹大衣服的颜色)。

红色:热烈、喜庆、温暖、奋进、热情。 绿色:生机、和平、凉爽、平静、希望。 蓝色:广阔、清新、冷清、宁静、静寂。 黄色:高贵、庄重、光辉、温顺、光明。 青色:坚强、圆顺、冷清。

橙色:华美、丰硕、甜蜜、享乐。 紫色:深沉、稳重、神秘、寒冷。 白色:神圣、纯洁、素静、稚嫩。

黑色:神秘、悲哀、稳重、力度、死亡。 灰色:平和、浑厚、温存、稳重

白色:高洁、素雅 蓝色:广阔、宁静

紫色:深沉、神秘、寒冷 红色:温暖

黑色:神秘、悲哀、稳重 (2)形

? A.线。直线表示稳定、刚强;曲线表示优美柔和;折线表示转折、突然上升(下降)等。 ? B.面。三角形有稳定感;正方形表示方正刚直;圆形表示自我满足、周而复始等。 (3)声

如上升的音调表示昂扬,下降的音调表示低沉等。取名字的形式美:平仄声搭配。 ? 2.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1)匀称和比例。例:黄金分割。 (2)对称与均衡 A.天平式均衡 B.秤杆式均衡 (3).反复与节奏

例如游行方阵的人群、律诗的音节、建筑的节奏等。(门窗相隔类似于2/4拍或3/4拍) (4).和谐(多样统一) A.统一。如吉他中的和弦。

B.对立。如诗歌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三.形式美的产生与发展

? 1.由实用(内容)到形式。

例如红色最初是血与火的象征,作为生命的标志;后来发展到为死者撒上红色的石粉,代表召回生命。

? 2.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形式独立出来。 ? 3.优缺点:

(1)优点:提高了美感的社会认同性。 (2)弊端:知道了结果,忘记了前提。 ? 4.克莱夫·贝尔的理论:“有意味的形式”。 四.艺术的分类

1.艺术分类的基本维度

(1)从艺术家来看,可以分为:

? A.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 B.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工艺等。 (2)从物化形式来看,可以分为: ? A.静态 ? B.动态

2.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1)实用艺术

? A.建筑艺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风貌的反映。 ? B.工艺:重造型形式的美(较少社会内容)。 (2)表演艺术

? A.音乐:表现情感的概括性与宽泛性。

? B.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长于写意拙于写实。 (3)造型艺术

? A.雕塑:“凝固了的舞蹈”,富于象征性和寓意性。

B.绘画:西方----古今再现与表现分离,中国----再现与表现相结合。 (4)语言艺术

? 文学:语言的艺术(最自由的艺术)。 (5)综合艺术

? A.戏剧:舞台性与戏剧性。

? B.电影:娱乐功能增强,贴近生活。

?

第九课 崇高与优美

一 .美学史上对崇高的探讨

? 1.中国古代的“大”(相关词:“大”写的人、“大气”、“大家”、“大手笔”) (1)孔子:“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 (2)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3)庄子:“夫天地者,古之所以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 ? 2.西方对崇高的探讨

(1)朗吉弩斯(他的《论崇高》是最早的探讨崇高的著作) A.心灵的崇高

? a.心灵“崇高”与神的源流关系。

? b.”崇高的心灵”对彼岸世界的向往性。 ? c.”崇高的心灵”的似神性。

例:母爱的崇高--母亲捐肾,从鳄鱼嘴里救出小孩。

当代英雄人物被滑稽化--董存瑞炸碉堡。 B.文学的崇高风格:心灵崇高的表现。 ? a.伟大的思想。

? b.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如崇高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 ? c.高妙的措辞。比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张打油《雪诗》) (2)博克

A.崇高感与“自体保存”有关,美感与社会生活有关。 B.崇高感来自恐惧感。 C.崇高与美的比较

? 美的性质:1.比较小;2.光滑;3.变化;4.彼此融成一片;5.身材娇小;6.颜色鲜明,但不刺眼;7.颜色的搭配 (3)康德

A.崇高和美的差异(康德对崇高的界定常被引用,除下列“c”点被批评) ? a.美只涉及形式,崇高则涉及“无形式”;

? b.美感是单纯的快感,崇高则由痛感转化为快感; ? c.美在对象,崇高在心灵。 B.崇高的分类

? a.数量的崇高。如金字塔、长城、连绵的高山等。 ? b.力量的崇高。如火山、闪电、风暴等。 (4)黑格尔

A.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崇高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 (5)车尔尼雪夫斯基

? A.崇高在于对象本身而不是思想。 ? B.崇高不是无限的。

二.崇高的表现 ? 1.自然中的崇高

如黄山。生活应用:旅游时间的长短与景点的选择,或崇高型(黄山、大海等),或优美型(如庐山等)。 ? 2.社会崇高

a.革命斗争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 b.爱国的英雄(岳飞、文天祥等); c.抗洪救灾的解放军:以身堵洪水;

d.面对抢劫:群众冒着歹徒的子弹往上冲。(比较:美国) 3.艺术中的崇高

如神话中的崇高,“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三.优美

? 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1.崇高表现为统一的过程,优美是已经实现了的统一体; 2.崇高是压倒式的统一,而优美则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3.崇高中可以有丑的成分,美中不包含丑。

第十课 悲剧

中西悲剧差别:

1.中国:喜欢大团圆结局

比如窦娥冤死后父亲平反、梁祝化蝶、红楼梦中贾宝玉再入太虚幻境。 2.西方:纯粹的悲剧。

莎士比亚的作品基本是以正宗的悲剧收场。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例:经典悲剧《德伯维尔家的苔丝》

3.中国当代作家:受西方影响,开始创作纯悲剧。 琼瑶:一本不成功的喜剧集。 一 .悲剧的本质 ? 1.亚里士多德

(1)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2)悲剧有特定的对象人物。

a.不应该让好人由福转祸;b.不应该让坏人由祸转福;c.不应该让穷凶极恶的人由福转祸;d.剩下的是中等人,他们的道德品质不是好到极点,遭殃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 (3)净化说:悲剧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 ? 2.黑格尔

悲来源于两种“普遍力量”之间的冲突。例:《安提戈涅》 (1)互相冲突的理想都是正确的; (2)成全一方就必须牺牲另一方;

(3)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

(4)结局是“永恒正义”的胜利。(这点受到批判) ? 3.恩格斯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例:《济金根》 ? 4.鲁迅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安提戈涅》

二.悲剧的几种类型 分类1:

? A.英雄人物的悲剧。如普罗米修斯、鲧等的悲剧。岳飞:悲剧起因何在?

?

? B.小人物的悲剧。如小公务员之死(俄)

? C.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如《李自成》中的崇祯黄帝

分类2:

? A.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民间传说:风水不好出不了皇帝。《星愿》。 ? B.性格悲剧。如《东京爱情故事》,完治、莉香、里美、三上。

? C.社会悲剧。香港卧底被残害。自卫还击战负伤战士。《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悲剧

进步与落后。如林彪篡权(毛泽东:“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四.悲剧的效果

1.认识作用:为了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2.教育作用:学习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 3.审美作用:激起对丑恶事物的憎恨。

十一课 喜剧(笑)

一 .笑的分类 1.生理性的笑

如笑气、 搔痒等引起的笑。罗马人最早发现,横膈膜是主笑的器官。 2.心理性的笑

(1)个人功利性的。如获奖。领钱、附和权贵的笑。 (2)社会功利性的。即审美性的笑。为本课时讲授重点。 二.审美性的笑的根源

? 1.笑来自于本质与现象的不协调:

本质(愚蠢、迟钝、吝啬等)与现象(聪明、灵敏、大方等)的不一致。 常用手法: ? A.自以为是 ? B.伪装 ? C.移用

? D.思维定势

? 2.喜剧性的大小决定于期待与事实的落差。

相声常见手法:“抖包袱”。(累加到一定程度,再“抖”开来) ? 3.笑与聪明度的关联

卓别林说:“智力愈发达,喜剧就愈成功,未开化的民族很少有幽默感。” 欣赏幽默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从欣赏幽默的能力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大脑反映速度(这种速度让我们想起“灵气” )。 三.笑的功用

? 1.社会功用:对丑恶现象进行鞭挞。 ? 2.个人功用:平衡心理,增强优越感。 ? 3.副作用:误伤。

例:关于豆腐的笑话。”豆腐就是我的命。” 四.笑的分类

? 1.笑所讽刺的对象:(形式)丑、恶、假。 ? 2.笑的分类:

A.滑稽(形式丑)如脸上的油污、扣错纽扣、小丑的表演等。

B.幽默(内在恶)如健忘、无耻、木讷等。例:爱尔兰绅士与农民。

C.荒谬(本质假)如吹牛的人不要脸。叶芝的三个悖论: “阿喀琉斯永远赶不上乌龟” 、“飞矢不动”等。

? 3.三类笑的差别

A.性质

? a.滑稽:一见就笑。

? b.幽默:想想再笑。如《不足之处》

? c.荒谬:类似幽默(或冷笑、嘲笑,有时好气又好笑)。 B.常用表现手法

? a.滑稽:夸张、比喻、滑稽模仿等。 ? b.幽默:双关等。

? c.荒谬:诡辩、归谬法等。

例释2:幽默的常用表现手法——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让人从话语中听出第二层意思来,而这两层意思之间又显出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是为双关。

第十二课 美感的本质与特性

一.美感是对善的直观、真的追求 1.美感与善(社会功利性)

a.赖斯金说:“少女可以歌唱失去的爱情,但守财奴不能歌唱失去的钱财。”

b.一片优雅的湖光山色,你会说“很美”,但如果有人告诉你,那是有毒的水,喝了会死人…… 2.美感与真

a.康德:夜鹰的叫声。

b.一朵花,如果是假的,或者一捏就烂(花的本质规律是能生成,最终结成果子),我们还怎样看待它的“美?? 二.美的欣赏与判断

1.美的欣赏的主客观条件

(1)客观条件:对象的性质。 (2)主观条件:

A.健全的社会化的审美感官——眼睛、耳朵。 眼睛:绘画《盲女》。雾都盲人引路。 耳朵:女性的比较灵敏。(池塘,”大哥“)

B.必要的审美修养(知识储备、文化教养、生活阅历等)。低层次的学妖冶,高层次的学气质。王教授:解放鞋,政协开会。 C.审美心境。

a.网上盛传的巴黎圣母院 b.交响乐欣赏:中间鼓掌?

c.看电影的礼节。(生活应用:重要活动之前做一下”审美预热“,就像运动之前。) D.进步的审美观点。

黑道:创伤、纹身为美。 2.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1)差异性

A.形象感知的差异。色彩欣赏:a.客观类(色的纯度);b.生理类(刺眼等);c.联想类(天空等);d.性格类(豪爽等)。 B.内容领悟的差异。

例如对《红楼梦》的欣赏。对”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理解。 C.时代、民族、阶级的差异。

卡菲尔人:长得白的男人没人嫁。(白色为恶魔) (2)共同性:共同美感。 a.形式美、自然美; b.爱情、友谊;

c、倾向性被削弱的社会美(皇宫等); d.审美主体类似的生理基础与社会教育。

(3)审美判断的标准:a.蕴含真;b.暗含善;c.内容与形式相和谐。 三.美感的心理要素 ? 1.感觉与知觉 A.浓厚的感情色彩; B.敏锐的选择力;

C.整体性:统觉。(如妇人、纸灰、哭泣) ? 2.想象

A.简单联想:a.接近联想(爱屋及乌);b.类似联想(雄鹰喻勇士);c.对比联想(七步诗) B.高级联想:a.再造性想象(人面狮身,美人鱼等);b.创造性想象。

C.情感:a.有别于单纯的生理快感;b.有更丰富的社会内容;c.寓热于冷(如大哭)

D.理解:a.原因:现象之间总处于普遍的联系中(条件反射:大学,曾×开门);b.方式:审美直觉。

第十三课 美育

一.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1.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

A.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a.现代人重视美育(五育)、家长培养小孩学艺术的误区、同事小孩学钢琴。 b.孔子,孔庙。

c.古今比较:“六艺”是全面学习,当今教育偏科严重。 B.孟子:“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音乐能迅速改变人的心情——音乐就是一段岁月。(大学时光) 殖民地:学习他国语言,唱他国的歌。 2.西方的美育思想

A.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都涉及到美育。 B.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提出“美育”一说。 康德:知、情、意三分。

席勒:现实的人是不自由的,审美人才自由,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 C.中国近代的美育思想(王国维、蔡元培)。 a.王国维:“真、善、美”对应“智、德、美育”。 b.蔡元培:北大校长(鲁迅等人被邀讲课)。 D.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了美育的发展。

物质条件:“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精神条件:宽松的环境(对比——文化大革命)。(宗教信仰:美军搜查伊拉克妇女) 二.美育的职能及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 1.职能:培育人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家庭影响:不同人有不同鉴赏力(如小提琴、戏剧、书法等爱好) ? 2.美育与德育:以美促善。

德育通过艺术来完成。好的作品影响一生。 ? 3.美育与智育:以美导真。

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试验有好几个结果,难以权衡,那么他就选最美的结果,事实证明,那常常是最好的结果。

? 4.美育与体育:健与美相结合。

奥运比赛:体操等运动员身材好,而有些运动如举重、摔跤等,会使身体变形。

三.美育的实施 ? 1.学校美育 A.课程设置 B.校园环境 ? 2.家庭美育

父母的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 3.社会美育

对车站、花园等公共场所的美化。 四.美育的途径 ? 1.自然美

例如组织春游、野炊等活动。 ? 2.社会美

颂扬社会正义等。 ? 3.艺术美

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或发行一些好的图书。

第十四课 现代西方主要美学流派介绍

一.唯意志主义美学

唯意志主义美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的主要著作是《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尼采的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等。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同时,“世界作为意志”。因此,他提出审美时应该“观审”,以直接认识普遍的理念。关于艺术,他认为它是人类摆脱痛苦的手段之一。

相对于悲观的叔本华,尼采的“超人学说”就要激进的多。他认为这个世界应该由“超人”统治,因此,他强烈反对基督教和道德。不单如此,他还连科学和知识一起反对。

尼采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他提出了“日神”说和“酒神”说,认为悲剧艺术的本质,就是透过“日神”,见出内在的“酒神”冲动,所以他认为艺术也就是人对自己本能强力感的一种享受。

总的来看,尼采对传统的一系列批判促进了哲学和美学的变革,但却对人的本质作了自然主义、生物正义的解释。 二.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生命直觉主义美学在思想上同叔本华、尼采的生命意志论一脉相承,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狄尔泰和法国的柏格森。

生命哲学的创立者狄尔泰主要著作有《精神的世界:生命哲学导言》、《关于人、社会和历史的科学》、《体验与诗》等。

狄尔泰对于生命美学的首要贡献是提出了“体验说”,他认为,对于生命现象,其根本联系只能在体验和理解中获得。

柏格森是生命美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创造进化论》、《时间与自由意志》、《笑与滑稽》等。他提出了几个特殊的概念,比如“绵延”、“直觉”、“生命冲动”等,他认为,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概念去分析,而是只能在绵延中去直觉体验的。

关于美,他提出了“美在绵延”说,这其中包含几层意思。即:美在生成、美在轻松、美在直觉体验等。他的学说对后来的存在主义等美学流派有比较大的影响,他和他的“生命美学”在20世纪3、40年代曾轰动一时,《创造进化论》一书在当时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三.俄国形式主义美学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学派是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形式主义”这个概念,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提出的,后来发展道俄国形式主义美学流派。这个流派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所谓的“文学性”。“文学性”是指文字中的形式与语言结构,他们致力于论证这个“文学性”,以作为评价文学的标准。

这个流派的影响很大,欧洲许多著名的理论家、作家,如乔伊斯、罗兰·巴特、卡夫卡等人都深受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

?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流派的主要特点:

1.试图建立纯粹的文学世界。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形式主义者们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强调艺术是永远独立于生活的。因此,他们反对西方传统中源远流长的摹仿说。

2.注重研究文学的形式与结构。他们认为,决定文学作品成为艺术创作的那种特性才是文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

3.文学语言与艺术手法。形式主义者们认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有区别的。艺术手法的功用主要是增强人们对文字经验的感受与注意,而文学语言考虑的是如何使文学更加色彩鲜明、表现强烈。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什克洛夫斯基在他重要的论文《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了“陌生化”理论。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视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视事物的“陌生化”手法,视复杂化形成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在小说的叙事结构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故事”不过是事件的基本延续,是艺术家所遇到的素材,“情节”则是故事得以陌生化,得以被人创造性地扭曲并使之面目皆非的独特方式。 四.存在主义美学

存在主义美学是人本主义美学思潮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流派。它的代表人物都是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如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人。存在主义美学由于适应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的思想需要,因此受到广泛的欢迎,并推动了现当代西方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存在主义美学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在美学上的曲折反映。

存在主义美学的发展概况。就思想渊源而言,存在主义美学可以追溯到克尔凯郭尔,另一方面,胡塞尔的哲学现象学也给存在主义 美学以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美学诞生于德国,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存在主义美学传入法国,并且以法国为中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国存在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有萨特、加缪等人。另外,除了德国和法国,存在主义美学在欧美以外的国家比如日本也得到发展,日本美学家今道有信就受到了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影响,使存在主义美学东方化。

存在主义美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认为,传统本体论所说的存在实际上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存在只能通过此在才能领悟。而此在最基本的状态就是“在世”。在世也就是人处在“被抛状态”,也就是说,人要面对人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人在世的基本状态是“烦”、“畏”和“死”。

他提出,艺术就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这是艺术的真理。他同时又指出,艺术的本质就是诗。诗的本质是真理的确立。由此可见,他所说的诗是一种广义的诗,本质上与艺术一样。所以,美是一种方式,在其中,真理作为揭示产生了。

萨特永远就是这个样子:嘴里叼着个大烟斗,一双不相信你的眼睛在厚厚的镜片后面凝视着别人(因为他是对眼)。他不相信人,更不相信作为权力的政府,他拒绝了来自官方的一切荣誉(包括拒领196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他被誉为“人类二十世纪的良心”。 五.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诞生于六十年代的联邦德国。创立者是联邦德国的几名中青年学者、教授,他们是尧斯、伊瑟尔、斯特利德、福尔曼等。而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瑟尔。这个流派后来活跃于国际文坛,分成了三股潮流。 一、民主德国的接受理论,代表人物是瑙曼。 二、苏联的艺术接受理论,有梅拉赫等人。

三、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其中观点比较系统、影响比较大的是斐希与卡勒。

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尧斯和伊瑟尔。

尧斯提出了一个有特色的概念: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赫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伊瑟尔提出了“空白?说。他认为,本文具有结构上的“空白”,所谓空白,就是指本文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本文已实写出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所以,空白不仅不是文学本文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特点与优点。

第十五课 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简介

一.立普斯的移情说

移情说美学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叶流行于西方许多国家。它要求冲破狭隘的理性,无限伸张和解放自我,把想象和情感提到首位来。

移情现象在神话、语言、宗教、艺术等领域到处可见。它的先驱是洛采和费希尔父子。 立普斯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移情说美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主要著作有《心理生理事实》、《论移情作用,内模仿和器官感觉》、《再论移情作用》。

移情现象是由于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向它“灌注生命”的结果。

立普斯认为,审美的移情是一种“内模仿”,它与一般的模仿不同之处在于不会引起筋肉感觉或者一般的器官感觉。 二.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在现代心理学美学中,布洛提出的“距离”说是一种很有影响的理论。布洛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主要著作有《物质和形式》、《作为一个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等。

在布洛之前,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中也指出,如果危险与苦痛太紧迫,就不能产生任何愉快;而如果处在某种距离之外,危险和苦痛也可以变成愉快的。这种观点和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有着内在的关联。

? 审美与安全距离:大海

? 审美与伦理距离:自己的孩子最漂亮

布洛所说的审美距离,既不是空间距离,也不是时间距离,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距离。 距离是通过把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的本身分离开来而取得的,也是通过使客体摆脱了人本身的实际需要与目的而取得的。

对于事物来说,心理距离意味着“孤立”,即把它的形象与其它方面分离开来;而对审美主体来说,它则意味着“超脱”,即超越对于事物的实用的、认识的、道德的考虑。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美学 ? 1.无意识理论

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即潜意识)三层。前意识是退出意识的部分,但有可能回到意识中去。无意识是受压抑的、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 ? 2.本能理论

人有“生的本能”(包括自我保存本能和性本能)与“死的本能”(攻击本能,既攻击他人,也攻击自身) 。 ? 3.性欲理论

儿童期即有性欲,恋父和恋母情结。 ? 4.三重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最原始的本能冲动,自我的任务是根据现实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超我是理想的自我。 ? 5.梦的理论

四.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1).两种错误的释梦法 A.符号释梦法:

《圣经》中的七头壮牛和七头瘦牛。 B.密码法:

梦到一封“信?和一个”丧礼“。 (2).梦是愿望的达成

例1:口渴——老太太给他水喝——水是咸的

一个医生梦见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例2:孕妇梦见衣服上沾满乳汁

整天看孩子的母亲梦见参加社交活动 典型的梦:

一群人在南极探险,结果都做了类似的梦,一个梦见连吃三顿、酒足饭饱,一个烟鬼梦见满山烟叶,一个梦见邮差送来大堆邮件,还解释说因为投错地址而延误。 (3).梦的改装

第一步:愿望 第二步:良好愿望 通过

不良愿望 改装

第三步:变成意识 典型的例子:

女病人梦见想准备晚餐,但手头只有熏鲑。想去采购,但又是礼拜天下午,商店关门。想打电话给餐馆,电话又断了线。最后只好死了做晚餐的心。 (4).梦的材料与来源 A.精神来源

? a.最近几天特别是前一天的经验; ? b.次要的事; ? c.儿时印象。 B.肉体来源

如睡眠中的刺激。

例:弗洛伊德梦见骑一匹灰色的马,越骑越舒服。马鞍是一种涂料,涂满了马背,从马头到马尾。

五.梦的运作

? 1.凝缩作用:“集锦人物”

如:一个医生同事长了和我哥哥一样满口黄板牙,因为他们都对我的一个新观点提出了强烈批评。

? 2.颠倒

如:一个男孩梦见他回家晚了,父亲骂了他一顿。 ? 3.梦的表现方法

A.仿同:梦中某个人物其实是自己的影子。 B.集锦。

C.将抽象的变成视觉影像。 六.释梦的方法

? 1.醒后不要立即起床,躺10分钟回忆每个细节; ? 2.不要过早介入批判,公平的记下每个感受;

? 3.联系早先生活经验,追索每一个物体让你想到在那儿见过? ? 4.通过显意(物象),追索隐意(真正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t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