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思路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20 17: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舟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思路研究

2011 年6 月3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标志着舟山进入全面开发开放的新阶段,这势必会对当地农业的保供给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之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尤为关键。另一方面,舟山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群岛组成的地级市,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现有耕地面积仅1.38 万公顷 ,每年水资源缺口约5000万吨。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农业资源短缺压力日益加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应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成为加快舟山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为美丽海岛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现代生态农业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

1

切实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一、舟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背景 (一)舟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群岛新区设立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1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并将新区定义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群岛新区的先行先试,为舟山发展符合海岛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尤其是在探索和创立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中,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综合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协调建设和发展。将传统的农业转变为现代生态农业,立足海岛特色,积极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建设一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2.绿色、生态、可持续化成为农业发展主旋律 近年来,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10年下发了1号文件,关注农村、关心农民、

2

支持农业,多次提出“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十八大报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规律,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期待。现代生态农业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生物能等能量的利用率,它既克服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和低投入低产出的弊端,又弥补了石油农业的高投人追求高产出而带来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缺陷,实现了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效益的统一,使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3.优质、高效、低碳成为农业发展的主线

当前我市的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向更合理、更高层次转变。人们对蔬菜、水果、禽畜产品、花卉等农产品的消费将大幅增加,对农业休闲观光的兴趣也越来越高。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精品和低碳农业将成为下步农业发展的主线,也为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

4.转型、升级、优化成为农业发展的动力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经过多年的产业结

3

构调整优化和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舟山农业的基础条件、组织形式、产业发展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培育了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为加快城乡产业对接、涉农要素市场流动和产权市场发育,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等后续产业,推广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与此同时,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和农业功能的不断外张,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二)舟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农业资源弱化

舟山是个海岛城市,耕地资源紧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耕地减少与人口刚性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补平衡,但群岛新区的建设必然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舟山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土地和环境的制约,发展空间有限,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功能的发挥。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市经过多年建设,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干旱、台风、地质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呈频发多发趋势,全市大规模群众性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少,现有防洪基础设施

4

薄弱、标准低,整体防洪能力不强。近年来,重大病虫灾害也呈重发高发态势,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频率加大,危害趋势加重。因此,农业面临的风险更大,农业的弱质性更加突出。

3.现代生态农业推广滞后,资金短缺

近年来,我市现代生态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涌现了一批典型模式,但总体数量不多,应用面不广,技术模式较单一,推广力度不大,与其他地市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产业耦合、设施配套、科研攻关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支撑。且目前,大部分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后续的运行管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长效发展机制未建立完善,能正常运作的不多。

4. 现代生态农业参与主体缺少且技术水平不高 以渔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不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不多,特别是务农群体文化科技层次低,缺乏掌握现代种养殖、加工技术的技术型农民;加之农业龙头企业少,农副产品市场开拓度低,缺少起关键作用的现代生态农业中介服务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现代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舟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

5

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生态环境和安全放心,大力发展以精品、精致为取向的高效生态农业。围绕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三大基本任务,着力构建符合海岛农业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组织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科技与物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合作化、品牌化经营的要求,遵循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农业多功能开发的方向,争取到2015年,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的海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圈层布局更加完善,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区域特色有效彰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舟山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指标名称 粮食总产量 蔬菜瓜果播种面积 设施农业面积 单位 万吨 万亩 万亩 2010年 5.2 14.4 0.8 2015年 5.2 15.0 1.5 年均 增长率 6

农机总动力 “三品”认证基地面积 农业产业竞争力 农业科技支撑力 农业龙头企业 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主导品种覆盖率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可持续发展能力 化肥利用率 农药利用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千瓦 万亩 家 家 % % % % % % % 元 78 189 99 56 90 13.5 65.5 30 / 13630 80 190 99 60 95 35 70 35 3.5 10 提高10% (三)主要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的海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要求,坚持“海岛特色的循环型农业、绿色安全的生态型农业、优质高效的品牌型农业”的发展方向,实施“产业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设施化,产品精致化,运作市场化”的战略目标,在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突出抓好无公害蔬菜、优质林果、特色畜禽、水产养殖“四大”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1.粮食产业

发展重点: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完成省政府下达的3万亩粮食功能区建议任务。保持12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和5万吨左右粮食生产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我市各类经营主体到粮食主产区以承包土地方式建立基地。大力

7

发展经济效益较好的鲜食玉米、蕃薯等小旱杂粮生产。

产业布局:定海的小沙、马岙、岑港、盐仓等地;普陀的展茅、六横等地;岱山的岱东和巨山等地。

舟山市十二五粮食产业区域布局

县区 全市 播种面积 总面积 15万亩 其中 分布地点和区域地畈 粮食功能区 3万亩 白泉 盐仓 马岙:洋旦畈标准农田 定海区 2万亩 小沙:大沙畈标准农田;小沙畈标准农田 双桥:吨良田 岑港:大涂面畈标准农田 城东 金塘:大岙畈标准农田 勾山:于蒲岙畈 展茅:于展茅畈 六横:双塘畈,五星畈 普陀区 0.7万亩 登步:大永畈 朱家尖:棉增畈 桃花:茅山畈 岱山县 0. 3万亩 岱东:后沙洋畈 2.蔬菜产业

发展重点:以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培育现代专业种业体系和规模经营主体,提高良种

8

覆盖率。发展微蓄微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化钢管大棚、蔬菜瓜果穴盘育苗新技术,推广昆虫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诱虫色板等技术,推广粮菜间套作、稻菜轮作、茭鸭共育等种植模式,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重点围绕生产资源合理利用、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科技应用装备设施、产品品质质量安全、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和产销信息体系建设六大方面,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产业布局:优化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形成城东、盐仓、勾山等区域的近郊蔬菜产业区和小沙、双桥、岑港、马岙、白泉、展茅、六横、高亭等区域的基地蔬菜产业区。争取到2015年,建成常年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1.8万亩左右。

3.瓜果产业

发展重点:以国家标准果园和省级现代水果园区建设为抓手, 做强做精普陀登步黄金瓜、岱西葡萄、马目西瓜、皋泄晚稻杨梅等特色优势果业。大力发展精品干水果,重点扶持建立现代化果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精品干水果基地、提升果品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技术、推进优势果品品牌建设。提升水果生产技术支撑,积极推行大枝修剪;集中施肥、生物覆盖、病虫优化防治、化学控梢、蔬花蔬果、完熟采摘等项先进的优质生产栽培技术,以保证果品质量。

产业布局:定海的白泉、盐仓、马岙、小沙、双桥、岑港、东海农场及金塘等地,普陀的勾山、六横、桃花及朱家

9

尖等地,岱山的高亭、岱东、衢山、岱西等地。其中,西甜瓜以定海区的马岙、岑港、盐仓、双桥等地;普陀的登步、朱家尖、六横、桃花等地和岱山的岱西等地为主。草莓以定海的白泉、马岙、岑港、双桥、临城等地;普陀的桃花、展茅等地;岱山的高亭等地为主。葡萄以定海的白泉、双桥等地;普陀的勾山及岱山的衢山、岱西等地为主。晚稻杨梅以定海各乡镇和普陀的勾山、展茅、朱家尖、东港等地为主。

4.畜牧业

发展重点: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实施种草养鹅、种草养羊模式的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和“猪—沼—农作物”、“牛—沼—牧草—牛”等模式的农牧结合生态化畜牧业。加快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整合提升标准化养殖规模,初步构建起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重视畜禽养殖的免疫、消毒、监测和无害化处理,增强畜禽自主育种和良种供给能力。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户发展畜牧业。

产业布局:定海的岑港、双桥、马岙、白泉、小沙、金塘等地,普陀的勾山、展茅、六横等地,岱山的岱东、岱西、高亭、衢山等地。重点发展白鹅、芦花鸡、鹌鹑等特色精品园、生猪规模化养殖和生态循环畜牧区。

10

5.渔业生产

发展重点:积极实施国内捕捞转型升级工程,逐步实现船体钢质化、节能高效化、环境友好型发展。大力推广集约、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形成以大黄鱼、梭子蟹、对虾和贻贝为主的舟山特色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不断扩大渔船规模、拓展生产区域、丰富作业方式,形成以大洋性远洋鱿钓为主体、金枪鱼钓等为补充的作业格局,以群众性远洋渔业为主体、区域性主导优势明显的产业特色。

产业布局:以舟山中心渔港、沈家门中心渔港、高亭中心渔港、嵊山渔港、虾峙渔港、长涂渔港、衢山渔港、西码头渔港、岑港渔港等10个渔港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一批促进渔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渔港经济区。在定海的马岙、小沙、大巨等地,普陀的朱家尖、登步、六横、东极,岱山的高亭、东沙、衢山等地以及嵊泗的嵊山、枸杞、泗礁、绿华等地发展对虾、梭子蟹、大黄鱼、贻贝等舟山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形成以沈家门渔港为中心的水产加工核心区和定海干石览、马岙,普陀勾山、展茅,岱山高亭,嵊泗菜园为主的专业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高新技术。

6.茶产业

发展重点:重点扶持现代生态茶园发展、茶叶龙头企业

11

培育和茶叶品牌建设等。以打造\普陀佛茶\”、“蓬莱仙芝”等品牌为主线,以茶叶精深加工为重点,发展一批现代生态茶园,改造一批传统老茶园,扶持一批有机茶基地,培育一批茶业龙头企业,兴办一批茶叶集聚加工区,发展一批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强对茶叶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械的引进和推广,加快茶叶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推进无性系良种化改造。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结合,打造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通过举办茶园林风光、茶文化风情、高僧论佛茶、茶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茶文化主题节庆活动,丰富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内涵。

发展布局:定海临城、岑港、白泉等地,沈家门的东港、六横、桃花、朱家尖、普陀山等地,岱山的高亭、秀山、衢山等。

(四)重点保障工程 1.特色产业工程

重点发展我市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蔬菜、瓜果、茶叶、花卉、苗木、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集中扶持建设规模化高效蔬菜基地60个,其中主要经济大岛确保有2个5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10个旱粮基地、50个水果基地、15个茶叶基地、20个花卉苗木繁育基地、20个生态畜禽养殖场(小区)。同时,建设20个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形成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乡镇、

12

特色村,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挖掘海岛文化和海洋旅游内涵,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环保、海洋旅游、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农业园区。

2.平安农业工程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森防安全、农机安全和农产品供求预警“五大平安体系”建设。巩固提高市、县两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的检测能力。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确保10万亩。建立健全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与指挥、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质量检测及残留监控、防疫技术支撑、防疫物质保障六大系统。推进动物防疫示范乡镇建设,重点完善市、县两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高效生态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场,实现养殖污水达标排放。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示范村,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沃土工程

以标准农田提升为重点,每年实施“沃土工程”3万亩。通过农艺修复、农田秸秆还田、深耕深翻、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积极做好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农田耕作层改良和农田养分平衡等工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种养、肥地保护性耕作制度,广泛应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

13

等,提高耕地地力。争取到2015年,努力实现农田化肥利用率提高5%,氮肥施用量减少1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80%以上。

4.科技兴农工程

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统筹科技资源,整合“农民信箱”、“农技110”、“渔农天地”等涉农信息资源平台,重点实施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引导性项目;发展一批农业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入户示范乡镇(村)、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科技示范户;抓好一批特色产品优质高产、种养业新品种、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示范点,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产品销售、科技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因地制宜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机械化设备及配套机具。

5.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根据种植业、养殖业等不同产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引导农户进入市场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和服务的社会化。组建和推广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信用合作社为支撑、政府部门服务和管理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引导

14

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产品安全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五化”建设。扶持培育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充分利用舟山独特的区位和气候优势,面向沪杭甬都市圈和长三角市场,重点进行优质、中高档的鲜、活、美、绿色食品和精制加工成品(半成品)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生态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帮助企业和农民搞好产销衔接。建立蔬菜瓜果、种子种苗等农作物救灾储备制度和重大灾情疫情风险保障机制。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6.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着眼于农民技术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全农民培训机制和扶持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设施,加快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骨干农民。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深入实施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培训,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农民承接、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和转移就业竞争力。

四、促进舟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要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各级党委、

15

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凝聚力量,认真研究解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全力以赴打好我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攻坚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共同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二)抓好政策落实

建立健全政府支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公共财政持续向农业倾斜的政策,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扶持,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信贷资金、工商企业、民间资本投资和经营现代生态农业,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自身增加对现代生态农业和主导产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推进各项补贴政策落实。设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和粮食生产扶持专项资金,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对农民直补范围和规模,建立和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养殖环境治理的财政保障机制。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带、特色农业精品园和农业综合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补贴机制,加快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完善管理制度

16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基础管理、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建立信息化土地管理系统,实现土地承包智能化管理,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逐步推进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各类苗种、农业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等农业投入品的登记、生产许可使用管理。加快推进标志标识、产地编码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扩大检测数量,规范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严防重大动植物(水生动物)疫病疫情发生。严密防范重大农业生产安全事故。

(四)加强科研推广支持作用

以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为目标,加强产学研结合,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人才资源,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引导和推广应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及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努力为突破制约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供科技保障。重点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产业循环新型农作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治理技术等。加强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完善“三位一体”的基层渔农业公共服

17

务体系,健全乡村技术服务队伍,为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真正推广到农村和农业生产中提供技术支撑。

(五)积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把现代生态农业摆在农业建设的重要位置,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加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成为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建设一批可看可学的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模式,全方位、多层次进行示范推广,营造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普遍关注的良好建设氛围。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t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