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更新时间:2024-02-18 11:0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句段剖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剖析:这一句的意思是: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舞榭歌台”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太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辛弃疾忧国愤时,针对当时的现实,他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暗指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重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冒进。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
这一句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表达自己希望被信任、被重用,从而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情怀。爱国之心,至老不衰。可是朝廷或一味屈膝媚和,或刚愎自用,多用年少轻浮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二、重点语段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剖析:此阕主要写历史教训和自己的经历,表达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心情。“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写刘义隆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冒失出兵,结果全军溃逃,落得仓皇北顾。作者直陈史实,寓议论于叙事之中,以提醒当权者。“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回顾了自己一段难忘的经历。“四十三年”,既是交代时间,又是寄托感慨,光阴虚度,人已垂垂老矣。所写的历史事件,又隐含着一个沉痛的教训,金主完颜亮被杀,本是宋朝反攻复国的良机,可是被错过了。宋高宗赵构在完颜亮被杀后三天,就派使者去金国议和,错失良机。弄得直到如今,异族皇帝庙前,仍然有人去祭扫,真是不堪回首。由往事回到现实,抒发江北河山已非我有的感慨。“凭谁问”到结束,用廉颇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因为积极备战,不去逢迎权贵而不被重用的愤慨,表达了自己希望被信任、被重用,从而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情怀。爱国之心,至老不衰。
篇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精品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咏史抒怀类诗歌的能力
2.掌握辛弃疾词用典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故运用的作用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2.比较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异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卑劣的达赖大肆鼓吹“藏独”妄图分裂祖国时,当阴险的西方国家不顾廉耻,公然支持“藏独”时,我们热血沸腾,无比愤怒!因为,任何时候,一个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不容许受到侵犯。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孱弱的王朝,领土任由外族割裂,主权任由外族践踏,而一批忠勇之士徒有热血,空握吴钩,请缨无路,壮志难酬,一声声叹息绵延千古,令无数后人扼腕。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兼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走近这位悲剧英雄,去体会他内心的愁苦与愤懑
二、文题解读
1.哪位同学根据诗词常识,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明确:“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标题其中,标题点明了词的主要内容,即作者登上北固亭,追念古人,抒发感慨
2.我们还学过类似的题目么?
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等等
3.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简要概括全词的内容
明确:作者登上北固亭,面对眼前的大好河山,追念曾经在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歌颂和追慕他们的英雄业绩,抒发了“时无英雄”的感慨。下阙借刘义隆仓促北伐,招致惨败的故事,借廉颇不被重用的故事,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懑。
三、典故解读
辛弃疾词好用典故,那么这首词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请各用6个字概括出来
参考:①孙权坐断江南;②寄奴成功北伐;③元嘉仓皇北顾;④佛狸神鸦社鼓;⑤廉颇忠勇遭弃
全词共有5个典故,只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没有用典,因此,理解典故的作用,是鉴赏这首词的关键之所在
典故一:孙权坐断江南
1.辛弃疾对孙权可谓“情有独钟”,在作品中喜欢提及他,哪位同学能再举几例么? 明确: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②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满江红》)
2.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如此推崇孙权?
明确:①京口是孙权开创基业的地盘;②孙权的东吴与当时的南宋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位于东南一隅,同样面对强大的北方入侵之敌,同样有长江天堑。但是,孙权打败了曹操,并且开疆拓土,最终促成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但南宋王朝却不思进取,偏安苟且,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于是坐在才会发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样的感慨,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谴责
典故二:寄奴成功北伐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个典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明确:雄浑壮阔,气吞山河,可以想象出当时刘裕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
2.作者借刘裕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梦想抗金,匡复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典故三:元嘉仓皇北顾
1.这个典故中的“草草”是什么意思?
明确:草率;轻易地
2.刘义隆有什么特点?
明确:好大喜功,轻敌武断
3.刘义隆北伐的结果是什么?作者借用他的典故有何深刻用意?
明确:遭致惨败,仓皇北顾反对当时当权者韩侂胄草率出兵北伐
典故四:佛狸神鸦社鼓
1.谁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明确:佛狸祠下,鼓声隆隆,鸦声连连,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祭祀着神灵,场面无比热闹
2.“可堪回首”是什么意思?在那里热闹的是金人还是汉人?
明确:反问句式,意思是说不堪回首或不忍回首根据当时的地理形势(佛狸祠位于现在的江苏六合东南面)可知,热闹的是汉人
3.汉人有如此欢快的场面,作者为什么还不堪回首?
明确:要准确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对佛狸祠有深刻的认识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连天,南侵者一直打到瓜步山,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全无半点战斗气息,这对于志在收复失地的辛弃疾而言,当然是不堪回首
4.作者运用这个典故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感情呢?
明确:作者充满担心忧虑:如果再不抓紧时机北伐,那么,北方汉人的人心都会变了,到时再北伐,无疑是难上加难这个典故给人一种“时不待我”的急迫感
5.那么,作者是不是就认为时机净丧,将会无所作为呢?
明确:当然不是。对于北伐,他是赞成的,但认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避免前人的覆辙而准备是否充分,关键在于举措是否得宜,在于人用什么样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议,应当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实际是以此自认,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像的那样,于是就想到了廉颇,词意转入最后一层。
典故五:廉颇忠勇遭弃
1.作者运用这个典故有何深刻寓意?
明确:①希望像廉颇一样,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②廉颇终究因为谗言而未被启用,作者也一样,因此又用廉颇自况,暗示了自己的处境
2.作者借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报国无门,所以发出“凭谁问”这一感叹!流露出满腔悲愤
四、问题探究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中的“望”字用得妙在哪里?
明确:串联典故,增强意蕴词的标题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因此所用典故应该和北固亭有关;但五个典故中,只有两个与北固亭有关一个“望”字,首先使得作者的视野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小小的北固亭,而是远眺。而且,这一“望”,使得作者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也想到了命途多舛的廉颇“望”字,使得全词境界全开
2.有人认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即辛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杨慎认为,《永遇乐》代表了辛词最高成就,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提示:从本词题材来看,用典是必然的;其次,从典故内容来看,并无重复之嫌,相反,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典故,就不能完整表达出词人的感情
五、诗词联读
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二人相关名句,回答后面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附:辛弃疾名句
①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④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附:苏轼名句
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②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北宋、南宋时期豪放派代表,被并称为“苏辛”,根据上面诗词和名句,试比较二人词风之异同
参考:①相同点两人的词风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著称。②不同点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词中的不平之意最后往往能通过对人生的参悟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他随遇而安,因而我们能读到他的乐观旷达;而辛弃疾词更喜欢用典,充满了奋勇御敌的热望和吴钩空握的悲哀,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篇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领略辛弃疾的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感受他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反复诵读,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作家臧克家曾为济南的辛稼轩纪念馆撰联:“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在此臧克家高度评价了辛弃疾词作的两个显著特点。
提问:哪两个特点?
2、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再转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疏通词义。
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4、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
5、全班学生齐读。
三、分析典故
“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怀古”一词显示词人登上北固亭所做的事,即发思古之幽情。
1、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什么?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辞源》);结合文本注解思考。
上片先后有:①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②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
下片先后有:③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⑤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
2、结合词题看,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五个典故?
明确创作背景与典故的联系,为后面分析打基础。
与“此时此地”有关。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但主战派一直将“王师北定中原”当做目标,京口作为抗金前线与金人劫掠后的扬州隔江相望典故①②④在空间上与作者此时立足的京口(镇江)直接有关。
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此时,作者率众南归已经三十二年,被投降派排挤而被迫退居江西乡间也已有十多年,但他从未放弃收复失地的愿望;此地,作者此前在濒临抗金前线的镇江任知府,因力促充分准备和得当用人而遭当权者疑忌以致降职,为恢复大业一展才略的愿望再次落空此时此地的作者空怀却又不愿空怀一腔忠贞,报国无门却又不甘心报国无门典故③④⑤所及人物及其境遇与作者此时的情感和抱负直接有关。
正因为以上两个“有关”,内心沉郁却又壮怀激烈的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这五个典故。 雄踞江东孙仲谋;
挥戈北伐刘德舆;
好大喜功刘义隆;
神鸦社鼓佛狸祠;
老骥伏枥廉将军。
3、结合全词看,这些典故有哪些特点?
①典故多全词双调104字,上片两处用典,下片三处用典。
②内容有侧重上片典故所及侧重“人”——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下片典故所及侧重“事”——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有关的历史事件。
③感情有侧重上片典故侧重体现出感慨、深沉的情感;下片典故侧重体现了暗讽、慷慨和悲愤的情结。
④典故有对比成就“风流”的人事和“仓皇北顾”的人事对比,历史上“舞榭歌台”的太平景象与佛狸祠如今异族统治下“神鸦社鼓”的貌似太平对比。
⑤同典分用,相互照应宋文帝败北与拓跋焘追击并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实为同史,但词中分用,相互关联却又各表一意。
纵观全词,用典较多较灵活,表达的情感丰富而相对集中,并能以一心报国的高尚情怀贯串其中,抒情脉络完整而清晰。
4、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
讨论并从形象描写或语言形象性入手,化难为易,提取有关“形象”,还原有关“意境”,体味有关“情理”,突破难点。
①典中塑形象。“凭谁问”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作疑问,展现了廉颇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忠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将形象跃然纸上;联系作者际遇,自况以表报国之心的用意不言而喻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
②典中生意境。“江山”既实指京口之江山,也虚指天下之江山;饰以“千古”,置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及其英雄业绩于时空的邈远辽阔之中,既有多娇江山之美,又含英雄豪迈之气,兼有感慨今昔之情,终成雄壮开阔之境因典生境,境中隐情,自然而生动
③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例如,上片表现英雄不再的感慨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之情,下片则表现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愤中的希望虽然有元嘉北伐“仓皇北顾”和佛狸祠“神鸦社鼓”这样的反面切入,但不难发现和把握词中情感的流动因情用典,以典蕴情,切合词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这是本词用典最主要的特点。
④典中明“理”。例如,上片孙权、刘裕的典故,在“京口”情境下暗含了“有准备才能成功”的道理,而下片廉颇思用的典故,暗含了老臣不仅忠心可嘉而且经验可用的道理。最后,所有典故于情于理都落脚于“忠心报国”这一主旨。
⑤增强感染力。以内容特定的典故来表情达意,不仅简省精练,还可曲尽其妙;同时,
用典与形象、意境和情理有机结合,体现了词的精练性和含蓄性,使词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
三、感悟情怀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全词进一步理解:
1、这首词包含哪些思想感情?
抗金报国的忠义,对英雄人物及其业绩的仰慕,对太平与繁华不再的感慨,对草率出兵的暗讽,对人心安于现状的担忧,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人情怀:
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老骥伏枥的坚定志向;
心忧社稷的家国情怀;
深谋远虑的深邃智慧。
2、诸多感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主次分明,因果相关,情理交融。
四、整合迁移
1、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重要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中语评“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指辛弃疾的词出自至性真情,能创造阔大的意境,能表现高洁的襟怀和远大的志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很好地诠释了王国维的评语。
2、关注本词用典质与量兼备、意与境互动、情与理相合的特点。
3、结合前面分析,进一步体会“慷慨愤世的词家当以辛弃疾为代表”(宛敏灏《唐宋词》)的特点。
4、结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在用典的特点和作用两方面作简要比较,从词作意境、作者胸襟方面进一步感受豪放派词风。
五、总结探讨
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探讨: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配套练习。
正在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02-18
经济学常识过(0)106-01
湖南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07-18
我的运动会作文500字07-09
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 图文11-26
财务管理格力财务分析文档 2(1) 306-18
dds05-26
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04-12
淮阴工学院毛概题库多选及答案10-25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京口
- 北固
- 怀古
-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