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和绝境的诗意_第二十二条军规_赏析_张建宏

更新时间:2023-05-28 16: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术新观

黑色幽默和绝境的诗意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

/[浙江]张建宏

以象征为血脉

作者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扉页上写道:“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空军军官必须完成规定的战斗次数才能回国。但第二十二条军规又规定,无论何时你都得执行司令官的命令。即使上校在你飞满规定的次数后,还叫你飞行,你还是得去飞。否则你就犯下了违抗上校命令的罪行,也就违反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只有神经错乱的疯子,才能获准停止飞行。但是,“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条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可是你一提出请求,你就不再是个疯子,就得再去执行飞行任务。倘若你再去执行飞行任务,那你准是疯了;如果你不再去,那你就没有疯,可是既然你没有疯,你就得去执行飞行任务……

如此循环,以至无穷。这正如尤索林所讥讽的:“军规中各个部分配合得十分完善,和优秀的现代艺术一样,既优美又惊人,还具有椭圆形的精确。”

那么,怎样穿越这神秘的迷宫呢?书中写了一个“看东西有两个映像的士兵”。这是有深刻寓意的。它暗示了形而上的观念在书中的运用。在现代派作家看来,有两种现实同时存在着,一种是现象世界,一种是高于现象世界的抽象本质。而后者是支配着现象世界的最高真实,是超现实、形而上的现实。他们认为,文学艺术须摆脱那种拘泥于现象世界的传统的表现手法,而去表现形而上的最高现实。

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它似乎不存在却又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像梦魇般使人无法摆脱。事实上,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现代命运的象征。它代表一种任意捉弄和摧残人的乖戾力量,那种统治着世界的残暴和专横,那种灭绝人性的官僚化体制。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以象征为其血脉的。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一个“反英雄”的主人公尤索林串联全书。但作品并不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道义内容,也不着意塑造英雄或“反英雄”的形象。作者告诉我们,书中的背景和人物都是虚构的。可见,战争和“反英雄”也是一种象征。作者选择战争作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象征,这是因为战争机器的强制性和动辄生死的环境使那种在和平时期也统治着世界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学术新观

135

的荒谬得到了一种适当的比喻。“反英雄”的尤索林象征着生活在现代命运——第二十二条军规魔爪下的“现代人”。书中人物的尴尬处境和充塞着全书的混沌、梦魇象征着荒诞世界的荒诞人生。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现代派文学中的许多抽象观念都附丽于象征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迈洛的国际性卡特尔象征着高踞于资本主义世界之上的资本的力量。德里德尔和佩克姆的勾心斗角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里各种权势利欲的互相倾轧,争夺。卡思卡特任意提高飞行次数,谢司科普夫发明不摆动手臂的操练,象征着官僚化体制对人的压制、摧残……

《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个寓言般的故事传达出象征的意义。象征紧密地附丽于形而上的观念,两者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形象。在这里,传统的时空观念被打破了,回溯、幻想、梦魇和意识流等手法犬牙交错;事实和虚构混淆纠缠;人物和事件被肢解得杂乱无章、东鳞西爪。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组织的疯狂,有计划的混乱”,在一团混沌中,出现了新的结构风格。

我们姑且把《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结构形式命名为“蛛网式”。它从尤索林这一中心引出缕缕蛛丝,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织成一面巨大的蛛网。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和事件不是行列而来、有迹可寻,而是纷至沓来、踪迹飘忽。尤索林这只“蜘蛛”结网似乎是无心的、偶然的,他东牵一根丝,西扯一条线,时辍时停、似断似连,随心所欲、全无章法。稀奇古怪的众生相,近乎梦呓的故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这许多杂乱的人物都和尤索林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纷纭的事件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却都和第二十二条军规有着内在的联系。那一个个

“蛛网式”结构艺术

初读这本书,你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你好像在三峡中行船,两岸峭壁遮天蔽日,首尾不见;又好像在八卦阵中冲突,变幻莫测;又好像“置身于光怪陆离喧闹不息的旅馆中被弄得不知所措的旅客”①,满腹狐疑,惶惑不安。

这正是作者所希图达到的效果:作者刻意追求的就是用荒诞的文学形式来反映荒诞的世界。他要求于你的,不只是在读了全书后理性地归纳出荒诞这一主题,还要你在读的时候,就从小说的形式上直觉出这种荒谬和混乱的存在。这样,通过荒诞的文学形式,你对荒诞的主题的理解就更加深刻。

书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不是将军,而是食堂管理员迈洛。迈洛长袖善舞,把联营机构发展成一个国际性卡特尔。他跟美军订立合同,轰炸德军,又跟德军订立合同,阻止美军的进攻,从战争的双方获取暴利。他接受德军的金钱,指挥美军的飞机轰炸自己的基地,激起了轩然大波。他甚至用德军的轰炸机经商牟利。他断然宣称:“凡是有利于迈——明联合公司的就有利于国家。”他似乎操纵着整个战局。

布莱克上尉为了惩治梅杰少校,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忠诚宣誓运动,规定不但领作战地图、避弹衣、降落伞要进行忠诚宣誓,就连领薪水、乘汽车和理发也必须进行忠诚宣誓。

谢司科普夫上尉为了发明勿需摆动双臂的步伐,竟异想天开地要用铜丝把飞行人员的手腕固定在胯骨上……

这是一部狂想型的人间喜剧,而与书中的内容吻合,全书的形式是散乱的,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完整的人物

荒诞的、寓言式的故事不也都是一个个圈套吗?千头万绪朝着一个中心。《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这样以尤索林为经线,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纬线,织成了一面完整的蛛网。

美国著名学者马克·肖勒在《技巧的探讨》一文中指出:“现代小说的技巧要求非常苛刻,它所孜孜孜以求的不仅是题材的完整,也不仅是某些题目或主题,而是整个现代意识。它发现了错综复杂的现代精神,个人道德上的纠葛,以及恶的存在——所有这些隐蔽然而难以把握的成分都不是一种表面技巧可以对付的。”②

因此,现代派小说家认为对小说的形式下工夫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构思上是颇具匠心的。作者基于在思想内容上把现代世界的荒诞抽象化为一个圈套式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形式上,把西方人的“现代意识”抽象化为一个“蛛网式”结构。说穿了,“蛛网式”结构也是一个圈套、一种象征,它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人在荒诞的社会中就像昆虫在蛛网中垂死挣扎,人生是无谓的,存在是荒诞的。

废墟上的“恶之花”

何谓黑色幽默?请先看下面这段描写:

人总有一死,这是必然的事,不过哪些人死,这是偶然的事。尤索林决不愿意做偶然性的牺牲品。可是这是战争,由他看来,这场战争唯一可取的地方是,打死了不少人,使孩子们摆脱了父母的恶劣影响。

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不幸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学术新观

136

更可笑了。”在黑色幽默派小说家笔下,悲剧的内容得到了喜剧的处理,痛苦和不幸成了开玩笑的对象。

一个士兵的家属千里迢迢从纽约来看望他,可他已死在医院了。医生劝尤索林权且冒充一下这个人。这素材要在传统作家笔下,会写出浓重的悲哀而催人泪下,但海勒却写成了一个笑剧。医生动员尤索林时胡诌什么“在科学家面前,临死的士兵人人平等”,会面完了,那位父亲一本正经地说:“你告诉上帝,让人年纪轻轻的就死掉是不对的。”兄弟提醒道:“到了天堂也别让谁欺侮你……”而母亲说“穿暖和点”,好像她对天堂里的情况很了解似的。

这不是很残忍,玩世不恭吗?黑色幽默就是这样一种在思想情绪上是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是在幽默中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它是绝望的,但是在绝望中又发出了大笑。③

黑色幽默是以这样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人在绝境中,在丧失了一切立足点之后,往往突然产生一种“顿悟”。跳出个人利害的圈子,抱着超然的态度旁观自己的悲惨境遇。因为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能较清醒地透视事物的本质,又能以艺术家的欣赏心情寻出这种绝境的诗意而发出自我解嘲的大笑。这绝望的笑声就是他的立足点。

作为文学现象,黑色幽默植根于畸形病态的社会现实的土壤中,是开放在废墟上的“恶之花”。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文艺复兴以来长期支配着西方文化的关于人道和理性的信念以及基督教的纽带受到沉重的打击。向来认为是坚实的基础倒塌了,人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念动摇了。人突然发现失掉了立足点,失掉了目标和方向。由“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落到了大甲虫的地位。人被荒谬的世界压倒后又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以自我解嘲来减轻自己意识到的痛苦。这正是黑色幽默得以兴盛的社会根源。

畸形的社会产生了“恶之花”。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把自己生活其中的美国社会以至周围世界中的丑恶、畸形、残忍、阴暗的人物与事件,通过距离化艺术地予以渲染、夸大,使之荒诞不经,然后用一种带有喜剧效果的冷隽的幽默加以讽刺嘲笑。

《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轰动文坛,被誉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美国评论家认为那种“富有喜剧意味而又使人毛骨悚然的明显的虚无主义,已成为行为的楷模,小说中的典范”。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词,也作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在人们日常语言中使用。

然而,不论是“绞刑架下的幽默”,还是“富有喜剧意味而又使人毛骨悚然的虚无主义”,不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本身所提供的吗?

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学术新观

①②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36页。

③潘利锋:《全球化语境与东西方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作 者:张建宏,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编 辑:张乐朋 wudan5d@

公 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和报刊记者站2010年工作的通知》(新出厅字【2010】478号)文件精神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及山西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关于开展2010年度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单位《名作欣赏》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对已申领记者证人员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严格审核,无任何违规现象,现予公示,公示期2011年4月25日—5月11日。举报电话:0351-4956066。

新闻记者证核验名单:续小强

《名作欣赏》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4月25日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学术新观

1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sr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