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3-12-31 20: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题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或外溢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简单说,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负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如工业污染。

搭便车:所谓“搭便车”是指某些人或某些团体在不付出任何代价(成本)的情况下而从别人或社会获得好处(收益)的行为。

准公共品:具有一定程度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的公共品。它既具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又具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所有一些人又称这为“混合物品”。

政治均衡:一定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转移性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如政府财政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 。

均等牺牲:亦称“等量绝对牺牲”。即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

税收效率: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和管理效率。

非自决的财政政策

超额累进税率:

二、计算题

1、内部报酬率问题

内部报酬率标准是指利用使未来各年效益现值之和与成本现值之和相等的那个贴现率作为判断是否支出的标准。换言之使得净效益现值为0的贴现率就是内部报酬率,其公式: nB?Cii ?0i i?11??判断依据是: ??r案例*

假设一个在第一年投资15亿元的公共支出项目,第二、第三期各得效益10亿元。计算此项目的内部报酬率时,可解下列方程:

1010

?15???021??(1??)???

根据结果,ρ≈22%.就是说,如果作为贴现率的利息率小于22%,则这一项目就应该作预算支出项目,反之应该取消。

2、涉及均等牺牲和最小牺牲的原则问题 均等牺牲 U1(Y1)?U1(Y1?T1)?U2(Y2)?U2(Y2?T2) T?T1?T2

U1(Y1)?U1(Y1?T1)U2(Y2)?U2(Y2?T2)?比例牺牲

U1(Y1)U2(Y2)

TMU?T1?T2?T)?MU(Y?T) 1(Y11222最小牺牲 T?T1?T2

案例分析2

假定在两社会中,甲、乙的收入边际效用曲线相同,MU=-0.01Y+100,甲的收入为1500元,乙的收入为2000元,如果政府向甲乙两人征收1000元的税收,分别按均等牺牲、比例牺牲和最小牺牲的原则计算各自应承担的税额。

3、涉及增值税问题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税基列举法

增值额=本期薪金+利息+租金+其他增值额+利润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 税基相减法

增值额=本期应税收入额-规定扣除的非增值额 税额相减法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申报期内的应税销售收入额×适用税率-申报期内的外购项目已纳增值税税额。 *

增值税计算案例

某电视机生产企业一般为纳税人,7月份销售电视机13000台,单价2000元(不含税),所购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表明的税额为103.12万元,试计算该企业7月份应纳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7%)

4、涉及税收折旧率与档避问题 在第十章

5、涉及贴现率与公共项目决策问题 案例分析

有三个公共工程项目。A项目投资成本总额为20000元,项目期限4年,每年能获得现金净流量7000元。B项目投资成本总额为9000元,期限3年,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500元、6000元、6000元。C项目投资成本总额12000元,期限3年,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为4700元。试确定最佳公共项目。(贴现率为10%) 附1元的复利现值系数。

(P/F,10%,1)=0.9091; (P/F,10%,2)=0.8264; (P/F,10%,3)=0.7513; (P/F,10%,4)=0.6830; 案例分析2分析结果 计算各项目的净现值

NPVA=7000*3.1699=22189.3

NPVB=1500*0.9091+6000*0.8264+6000*0.7513=10829.85 NPVC=4700*2.4869=11688.43 计算净收益与成本比值

NPVA/PVCA=22189.3/20000=1.11 NPVB/PVCB=10829.3/9000=1.20 NPVC/PVCC=11688.43/12000=0.97 决策:选择B项目。

三、简答题

什么是公共经济活动?

公共支出的原则有哪些? 效益性

社会效益: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公平性 (使全体公民都能从公共支出中受益*) 稳定性原则* (能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目标)

(二战后的新观念,就是当入不敷出时,不是压缩支出,而是通过举债或增发货币解决缺口) 公共选择原则

为什么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原因: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负担;可为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还可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自动稳定器)。

简述阿罗不可能定理的主要内容。

多峰偏好现象以及单峰偏好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民主政治的内在缺陷,其影响表现为要么可能导致循环投票;要么可能导致部分人暴政;要么进行投票交易。无论采取那种方式,都可能使社会福利水平下降,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从而使公共利益受损。

阿罗认为,无论实行哪种投票规则,公共选择结果都可能产生偏差,民众对政府提出的各种要求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为了避免投票悖论而对投票条件进行限制性修改,从而导致多数决策难以产生最优方案。这说明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简述唐斯模型的基本内容。

(1)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己利益的,而不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目标或者公共利益;(2)政党或政治家是凭选票极大化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

(3)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其提出的竞选纲领或可供选择的提案来争取选票的; (4)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

什么是需求弹性。 在十一章

什么是功能财政论。 在十三章

用拉弗曲线说明税收额与税率之间的关系。 1,政府税收额与税率存在一条折弯的曲线; 2,一定量的税收量可以通过不同的税率获得; 3,红色区域为“禁区”

4,E点是最理想的税率,但不一定是50%,是人们愿意接受的一个最高税率。

四、案例分析:课堂中所涉及的各案例

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造成的低效率影响 ; 边 边际 际效 效益 益、 、300 成 300 MC 成MC 本本250 和 250 MBC MBA 和税 税收 收( (100 t t 元 100 MB MB 元BC) )MBMBB A 0 1 焰火燃放次数 0 1 保安雇用个数 边 际 效益、成本和600 500 MC=MSC ∑MB

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有可能低效,也有可能有效

公共选择问题 案例分析1

在2004年广东省的人大、政协“两会”上,人大代表林才贤认为,公务员加薪支出应提前公开,增强透明度,实行听证。公务员所加的薪水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财政资源,因而公务员加薪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值不值得加、怎样加、加多少都应该问问他们的“主人”。合理的加薪程序应该是政府提出加薪申请,纳税人听证,报人大批准,交财政实施,结果分别向人大和政府备案,并将涨幅向社会公布。

试对林才贤代表的主张进行评论。你认为公务员加薪应以什么为基础。 作业

假定甲乙丙三人关于公共项目成本分担的三项提案如右表,如采取简单多数规则进行配对投票会产生什么结果?为了使结果对自己有利,甲乙丙分别应采取怎样的投票策略? 提案1 提案2 提案3 甲 20 乙 30 丙 50 25 35 40 30 25 45 外部效应理论 作业:案例分析 企业的排污权的买卖

2002年6月,浙江省嘉兴市秀州市秀州区环保分局与区物价局、财政局共同制定了《秀州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管理试行办

法》。这是浙江省内首次改变超标排污后再次罚款的“末端治理”状况,率先推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至今秀州区内已经有50家企业购买了排污权,合同成交金额达到了700万元,这些钱将用来建设环保基础设施。 如2002年10月,秀州区泰石印染厂根据每年排放废水42.9万吨的标准,一次性(一次付清可享受优惠措施,支付总款项的2/3)支付了26万元的排污权有偿使用费;除此之外,泰石印染厂还要支付每吨1.7元左右的污水处理费。近年来,泰石印染厂一直是这个水平。如果因扩大生产而超过42.9万吨的年排污量,超过部分需要向其他企业购买,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随意增加排污量。

试根据资源配置和负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最好能用图示进行说明),并比较这种排污权交易与矫正性税收的作用 。

公共产品问题

案例分析:保障性住房产品性质

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针对特定群体的社会福利,具有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溢出效应,因而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排他性一方面表现为排斥住房保障对象以外的群体分享其住房消费,另一方面在保障对象群体内部,当政府实物配租数量有限时存在获取优先租住权的竞争。非竞争性则表现在对以上排他性矛盾不能用价格竞争的方式来解决,否则会导致房租价格上涨,抵消福利效应,使部分低收入家庭遭受福利损失,失去住房福利保障的效率和公平的意义。外部溢出效应是指保障性住房产品会惠及到整个社会。因为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涉及到调节收入分配、缓和社会矛盾及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其保障性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程度。 案例:国有经济中的“搭便车” * 经营者的“搭便车”行为 ?公家付费私人消费

职工的“搭便车”行为主要表现在:

?利用公家的工具干私活;?在第一职业的时间内从事第二职业; 来自上级的“搭便车”行为

?主管部门可凭借手中的权力“搭”国有企业的“便车” ,方式多种多样,如借用、摊派、报销、占用及赞助等。 来自其他经济主体的“搭便车”行为

?挂靠国有企业,或打着国有企业的招牌从事个体、私人经营。

?与国有企业合作,或借用国有企业的技术,或借用国有企业的信誉,或借用国有企业的商标等。

?其他经济主体通过给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甚至职工一点好处,以便得到更多的好处。

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求解助学贷款难题 材料一:

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教育收费以来,为了解决贫困生的教育经费及生活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涵盖国家政策、福利、教育和金融的复杂混合产品,目的是帮助高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具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但本质上属于商业性贷款,而且是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教育消费信贷。从

1986年实施至今,助学贷款制度已经被证明对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2004年6月实施新政策、新机制以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金额和资助人数超过了以往5年的总和,至2006年7月全国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230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90.9亿元。 材料二:四川师大贫困新生无法贷款

2007年9月2日,大一新生小桃以文科509分考入了四川师大外事学院.小桃在表姐的带领下,来到学校报到,但身上仅有的几千块远不够一万多元的学费。揣着特困证明及孤儿证明,她想申请助学贷款,得到的却是不入学就不能办理助学贷款的答复,而要入学报到,必须先交费。眼看着同学们在交费后开开心心地报到注册,她却和另一些未交学费的学生站到了一边。 助学贷款难的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始终是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主角,这既不符合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助学贷款的核心是“助学”),也不符合商业银行的价值取向。

其次,从高校来看,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教育基础设施的扩建使高校对资金的需求急剧上升,而且政府财力投入也有限,许多高校都面临资金紧缺的压力。

公共品理论视角下公共财政应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最终风险承担者. 教育应界定为具有较大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服务,整个社会都能从较高的教育水平中受益。但是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如果增加一个单位对教育服务的消费,势必会影响其他人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其边际成本为正。同时,教育服务消费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我国高等教育通过招生指标分配、考试、筛选、收费,可将部分同龄人排除在高等教育服务之外;而且个人若受到良好的教育,其本人和家庭可直接从中受益,其效用是排他的。因此,从整体来看,高等教育属准公共产品服务的范畴,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了由政府财政补贴和向受教育者即学生及其家庭收费的混合成本提供方式。* 案例分析:田亮事件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育管理体制的转型,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作为竞技体育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运动员人力资本,更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例如,篮球运动员姚明和田径运动员刘翔分别以2.6亿元人民币和58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名列2007年度《福布斯》中国名人排名榜综合排名前两位。但是,对体育明星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其高额的收入和荣耀的排名,还因不断出现的风波,如何智丽与焦志敏的出走、王治郅被中国篮协封杀、田亮被国家队除名、孙英杰与王显德奖金之争,等等。这些风波或事件的背后显然隐藏着一个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问题,这一问题直接暴露出我国传统体育产权制度的种种弊端,如果这种产权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类似的风波或事件还会继续重演,这势必会严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si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