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12-06 21: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记忆规律的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忆力的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 6 课时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自我分析】我们已经探讨了学前儿童哪几方面的心理特点?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感知觉? 刚才你们的心理活动是属于什么心理过程?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
(二)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 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
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次活跃。
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再认、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
(一)按保持时间划分
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
1.瞬时记忆——不超过一二秒钟(感觉记忆)
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可以形成后象。视觉后象最为明显。后象可以说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忆。后象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问,如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不过持续几十秒钟,这就是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不超过一二分钟 3.长时记忆——超过一二分钟甚至终生
心理学家们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记忆痕迹在受试老鼠的脑中至少要持续90秒钟,短期记忆才会转变而巩固为长期记忆。对人类方面,则只需四五秒钟左右就有可能转变为长期记忆。
【自我分析】请同学们朝窗外望一眼,分析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记忆过程。
(二)按记忆的内容划分 1.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3.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语词记忆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展,特别是语言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基础。
(三)按目的性划分 1.无意记忆
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 2.有意记忆
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四)根据理解性划分 1.机械记忆
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2.意义记忆
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自我分析】
1、在这一堂课中,你的记忆中出现了以上哪些记忆内容?
2、在这一堂课中,你的哪些记忆属于无意记忆,哪些记忆属于有意记忆?
三、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现象分析】儿童观看图画时,小兔子的身体被花草树木挡住了,只露出一双长耳朵或一条短尾巴,儿童依然能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辨认出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知觉的许多特性都包含着记忆的作用,换句话说,正是依靠记忆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觉才可能具有其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和选择性。
如果没有记忆所积累的经验,知觉的这些特性便无从产生。客观事物对人来说,将永远时陌生的,知觉对感性信息的“解释”功能也将不存在。
(二)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
记忆是联系感知与想象、思维的桥梁,是想象思维过程产生的直接前提。记忆表象越丰富,想象和思维的基础便越厚实。
(三)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
【想一想】为什么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是因为它还缺乏被虎伤害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记忆中没有“老虎危险”这样的警惕。 人同样如此。小孩子依恋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带给他舒适、温暖和爱的欢乐,是他安全基地;避开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是因为对它们有一种“不可预测”的恐惧感;受奖的愉快加强他们的获奖行为;受惩的痛苦减弱甚至消除引起惩罚的行为。
情感对行为的这种激励或抑制的作用,是以记忆为中介而得以发挥的。 如果没有记忆,人类只能永远停留在新生儿时期。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
在“听觉”部分曾谈到,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记录母亲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放给儿童听,儿童会停止哭泣。研究者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内环境里。由此认为,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关于七八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可见,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
(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新生儿时期记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条件反射
【现象分析】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一个月左右),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姿势。
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
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新生儿记忆的另一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人(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注意它一段时间。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它注意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之为“习惯化”。
习惯化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和指标来了解新生儿的感知能力——看他能否发现刺激物的差别;也可以用来调查其记忆能力——看他能否辨别刺激物的熟悉程度。许多研究表明,即使出生几天的孩子,也能对多次出现的图形产生“习惯化”,似乎因“熟悉”而丧失了兴趣。 (三)婴儿的记忆
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
【现象分析】 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认生”,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时,孩子一般会感到不安。如何从记忆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
表明儿童明显的再认活动。
婴儿末期,“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岁时才逐渐出现。 为什么再认会先于再现发生?
是由于二者的活动机制不同。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感知是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已经具有或开始发展的,而表象则在1岁半至2岁才开始形成。另外,感知的刺激是在眼前的,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的恢复;而表象的活动,还有待儿童在头脑中进行搜索。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 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体见下表:
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
再认 再现 1岁 几天 2岁 3岁 4岁 7岁 几个星期 几个月 一年以前 三年前 几天 几个星期 几个月 1~2年 【问题讨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
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 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把记忆对象感知得很清楚,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印象深刻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分析器的结构和机能逐渐成熟。儿童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高了各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感知的选择性、持续性、精确性
都不断提高,这为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了条件。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凡是容易和已知的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就比较容易记住。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理解的东西往往容易记住,儿童知道了所记东西的意义,就便于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利于长期保持。
3.儿童的情绪状态
【案例分析】一名3岁左右的幼儿对“小鸭子游泳”这首诗相当熟悉,要他再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为什么这些词更容易记住?
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措词,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反应最愉快,所以保持得特别长久,而那些与情绪态度无联系的、印象不深的材料则不易记住。
儿童,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大多数成人之所以能回忆四五岁的往事,就是因为那些往事大都带有情绪色彩。
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记忆力的促进剂。确实,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记忆力就能被很好的发挥出来。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对感兴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查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相反,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事漠不关心。 (二)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记忆广度的增加受生理发育的局限。儿童大脑皮质的不成熟,使他在极短的时间来不及对更大的信息量进行加工,因而不能达到成人的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对记忆容量有一定的影响,但记忆容量的大小不决定于记忆广度的大小,而决定于把识记材料组织加工,并使之系统化的能力。因为每个信息单位内部的容量是不同的,加工能力强的,单位容量就大。
2.记忆范围
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越来越扩大。
(三)记忆内容的变化
儿童记忆的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 1.运动记忆出现得最早
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记忆。
【回忆并思考】在幼儿个体发展的进程中,最早出现心理现象的标志是什么?其中含有记忆的成分吗?
正在阅读: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2-06
消化科的出院指导09-19
中 科 软:定向增资结果报告书06-03
11-长庆油田分公司HSE培训管理办法06-04
2014年英语专八人文知识精讲(2)07-25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05-07
管理心理学论文范文03-28
大功率LED交流恒流驱动电源(精)05-22
2020年工作思路范文模板3篇09-0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学前
- 记忆
- 儿童
- 发展
- nbsp
- amp
- 古代汉语王力版
- 2019年整理--信用卡诈骗罪刑事判决书(2018)黄浦刑初字第175号
-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联考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 师徒结对主持词
- CIQ实验室收费标准
-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三套
- 《源氏物语》综述
- 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部应用题
- 2016学年八下数学试卷(丽水市)
- 2014年重庆中考英语B卷试题及答案
- 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 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制度
- 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 新概念第一册Lesson 1完全整理版
- 变压器吊装方案
- 宜州市民政局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 JqueryEasyUI经典选择题
- 硕士研究生遗传学专业试题
-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