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1)

更新时间:2023-09-20 02:53: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

美观

院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08商务日语(1)班 姓名:马亚利 学号:0807250108 辅导老师:范云霞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

摘要:日本文化飘自中国,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多元,

内涵丰富和自然主义的审美特色。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有着固有的独特的固有的建筑观,在建筑的设计上表现为重抽象、简练和强调工艺精美等特点。该文通过对日本传统设计中具代表性的茶庭和民居等建筑形式,从艺术哲学,美学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独特手法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日本美学,神社建筑与庭院,茶庭与茶屋,枯山水,町家住宅,禅宗,

泡泡筑

自古以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审美意识。人们爱美,追求美,关于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人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审美意识与地域民族性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更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接下来,我就结合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来分析一下日本这个民族人民的审美观。

在当今的世界建筑舞台审美情趣上活跃着一批日本设计师,他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东方热。其之所以能得到国际范围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正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始终体现出来的本土民族精神和审美风格。

在世界建筑发展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三者结合发展而成的产物,日本当代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但是却很少能看到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华丽的雕刻与装饰,只是保留了材料的本来质地,没有粉刷纹饰,错落搭配而体现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直至现代,日本的建筑物中仍保留了草木材料的风格。日本的当代文学、美术、音乐似乎还没有日本当代建筑这样高的成就。中国建筑界一直关注日本建筑界的动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不断从中国、朝鲜等民族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藉以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但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移植,在每一次文化交流中,日本文化自身的独特之处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出新的特色。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在日本的绘画设计中有着明显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出日本艺术以柔和、内敛为主,重精神气质的表达 ,其特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① 遵循自然手法,以抽象表达具体——不重感性重悟性。

②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表达丰富情感——不重形式重精神。 ③追求不对称布局。

④设计一技艺完美为一切艺术的基础,甚至将技艺本身也视为一种美。 本文即以神社、庭院建筑、茶庭、枯山水、町家住宅和透视自然美的泡泡筑为例,分析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及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1

⑴ 日本美的代表-----建筑与庭院

神社信仰是日本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神社的建筑方式不同于寺院、宫殿等仿中国式的建筑,其雏形大约在古坟时代就已形成。今天仍保存完好的大神神社、诹访神社仅仅以山为礼拜对象,没有设神殿。可见最初的神社仅仅作为祭祀的场所而设立,所以没有神殿。另外,还有象大苷会(日本天皇即位时举行仪式的地方)那样的,只有祭祀的时候才临时建的神殿。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日本的神社的建筑格式至少有十种以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有神明造(伊势神宫)、住吉造(住吉大社)、大社造(出云大社)、大鸟造(大鸟神社)。特别是神明造和住吉造。这些建筑的三大特点是,屋顶均为人字形,干阑式、房顶上有木鱼(神社或宫殿的屋脊上的装饰圆木,其形如木鱼)、千木(屋顶房檐两端用长木头做的X字形交叉)。另外,用茅和丝柏皮葺屋顶,房梁上不上彩等充分说明神社建筑是以日本古老的干阑式建筑为主要基础的。

自古以来日本人喜欢在自己家的院子周围种上树木花草,挖一个简单的鱼池,放养金鱼。造园是日本人的传统。据《日本书经》记载,神功皇后远征朝鲜途中,臣下曾命人开挖鱼沼鸟池,以慰皇后的无聊。武烈天皇的泊濑列城宫穿池建苑,饲养禽兽。另外,柴篱宫、瑞篱宫周围种了大量树木。日本飞鸟时代,中国文化在日本风行一时,许多大陆式庭院脱颖而出。推古天皇宫殿的南庭由百济工匠仿须弥山修造假山,还修起一座仿中国式建筑的吴桥。今天日本人仍可看到飞鸟地区石造的须弥山和曲水宴时使用的遗物。当时,苏我王子修造了规模宏大的庭院。在飞鸟川岸边建造一个充满自然景观的别墅。此外,持统天皇的吉野离宫、圣武天皇的五津岛宫都很有名。天智天皇的大津宫依琵琶湖而建,里面还有一个称“滨台”的楼阁。平城京内贵族的宅邸中也有许多充满自然风貌的庭院。皇家庭园中的神泉苑,源高明的西宫、源融的河原院作为当时的庭园都是很有名的。工匠们力图在庭院中再现天桥立和松岛等名胜的景观。这一时期的庭院特点是,以大型的水池为中心,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狭窄空间种植花草。在后宫宫殿周围修造小水渠,让涓涓细流流经各地,周围布置许多山石,种上灌木和花草。这种形式称为“前栽”。平安时代后期,日本人在后宫南廷内修建了水池、小岛和假山,水中还漂浮着龙头船。这种庭院建筑更加别具匠心。其遗风可从平等院凤凰堂、平泉毛越寺等庭院建筑中反映出来。

平安时期庭院建筑仍由水池、假山组成的自然景观为主。金阁寺庭院就是最好的证明。另一方面,以新建的禅宗寺院为中心,大胆使用石头、树雕等材料,创造了象征空间造园法。同以前那种模仿平常的自然美的造园手法相比,经人工挑选加工的树木以及经雕刻形态各异的石头,使人改变过去那种身临深山幽谷、巨瀑大海的深邃感觉。用假山表示瀑布,用白沙表示大海。禅宗式庭院的创造者们相继创造了京都天龙寺、西芳寺、临川寺、等持寺等典型的庭院建筑。此外,这一时期中国式的庭院建筑也十分风行,出现了金阁、银阁等亭阁式建筑。造桥方面比较有名的有酷似永保寺的无际桥的亭桥、廊桥。后世修学院离宫上茶室的千岁桥就是采用了廊桥的形式。

桃山时期丰臣秀吉和他的武将兴建了许多大规模的庭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丰臣秀吉亲自下令修建的醍醐寺三宝院庭园。近代庭园的特点是回廊式。除了幕府首领们的庭园以外,京都的町人们创造了茶室庭院,名称“路地”。在茶室入口处修建小小的通道。町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试图充分体现大自然的美。造园的材料多采纳树木、花草、踏脚石、石灯笼等等。茶室庭院的代表作有大德寺孤蓬庵庭院、慈光院庭院(大和郡山市),回廊式的代表作有桂离宫。在这

2

里围绕水池和假山修建了曲径。园内还有仿平安时代的沙洲、小岛和渡桥。庭院内种上了反映季节变化之美的红叶、樱花树。同时还配备了禅宗式庭院的山石,茶室式庭院的路石。可以说桂离宫是集茶室、书院、禅院造园艺术风格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修学院离宫是由后水尾上皇参与规划营造的庭院。这座庭院巧妙地利用了山麓地形,成为规模宏大的回廊式庭园。 ⑵茶室设计

茶室是茶庭的主体建筑,又称为“数寄屋”。对于“数寄”一词,在日本历史上几位茶道宗匠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其不同的含义,称之为“空之屋”、“不对称之屋”、“贫寄之屋”等等,但其义不外乎“未完”、“不全”之意。从“数寄”屋的名称上就能够看出日本文化中度自然美的偏爱。在日本人看了,对称和整齐化一是人为的表现,而自然之美就体现为不对称或不完美。这是一种迥异于其他民族的审美观。但将这种民族审美情调上升我一种文化理念和系统的审美模式并由此而泛化到茶道、歌道、俳句、能艺、花道等诸多意识领域则是禅宗文化输入的结果。

茶室是日本人以喝茶为目的的聚会及开展社交活动的场所。古时亦称茶座。在日本茶室的建筑别具匠心,体现了独特的日本风格。茶室的外观以普通民房为模特。四张半(席子)的小房间,未经加工的土壁,带树皮的木材做的柱子,很小的拉窗,室内朴素的水壶,这一切都与书院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日本人称这种表现形式为“陀茶室”或者“草庵式茶室”陀茶的创始人村田珠光(1422-1502)去掉四张半(席子)房间内的两边糊纸的隔框画,将墙壁全部用白纸糊上,使人感觉朴素洁静。珠光的徒弟们在京都下京创办了六张、四张半席子的草庵式茶室。界内的町人武野绍鸥(1502-1555)又将 茶室内部全部换成土壁,并且按上了搁子,使茶室更加草庵化。茶室内的装饰也有不少变化,改唐式装饰品为字画和鲜花。茶室的自然风格曾给禅宗、能(民间艺术)、连歌以很大的影响。草庵式茶室的格局由桃山时代的千利休(1522-1591)完成。今天日本的茶室仍然保持了当时的风格。 ⑶抽象写意、追求枯淡、空寂的审美情趣

造新的夸张是日本建筑的一个表现,如伸展的很远的飘檐、硕大的斗拱、过于华丽的装饰、园林中的枯山水等。

日本枯山水庭设计所表现的是另一种迥异于书院庭、茶庭的精神,空寂更加抽象写意。以最简化的形式元素,表达永恒,是热播禅宗园林的突出特点。枯山水体现了日本传统美学中对元素最少化和布局手法精致的极端追求.从历史上看,日本不存在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超越性的、绝对的神,它是一个泛神论国家,证明任何一件事,都搬出一个神,从宗教性的道德观念来看日本人是极其权宜主义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办法,并且,日本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而充其量只有东方思想而已。故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以前支撑维系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式道德观念的不是把神学及哲学作为精神支柱的道德规范,而实际上是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禅宗园林枯山水庭院是室町时代的产物,受到佛教禅的影响,其构成元素是白沙、石头。最有名的代表作是京都龙安寺石庭,又叫空庭,体现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意境。

在西方寺园庭设计中,梦窗将佛教禅宗理念带入传统的日本池泉园中,以白砂和巨石枯泷象征佛界的须弥和佛祖。在池中布置象征长寿的龟鹤石组,使空间意境更为纯净、空灵、耐人寻味。这种手法,与后现代艺术所追求的复议含混的美学风格十分相似。

3

日本的枯山水为何体现了一种与中国园林不同的情趣?同样是禅宗,日本禅宗文人的悟性和灵感。水是自古多情之物,中国文人剪不断;而日本武士朝 生暮死,自行了断,参透生死,所以有了这种没有水的一种园林艺术形式----日本禅宗园林枯山水庭院。各自不同的文化精髓,带来了园林风格的不同面貌,更加充分的体现了这种追求空寂的审美风格。枯山水设计鲜明地反映出日本艺术重简练,重精神的特点。 ⑷重视不对称、自由布局的町屋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以对称为特点而先入为主的中国建筑形式在日本逐渐销声匿迹。在日本传统艺术中,无论是绘画还是 建筑都表现着一种特有的不对称与非实体性,这一特征在日本当代建筑中仍有体现。这种变化最终摆脱了中国模式,超越了轴对称的范围,日本的建筑在尝试中找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对称的轴向特点。

日本人的审美模型不是建立在一个理论框架体系上的,而是建立在体悟上——与中国人的审美十分相似,日本也同样缺乏审美理论的基础。日本人从来不去追求的本质是什么,虽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不刻意地追求美。日本古建筑的美学特征是平易亲近,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设计的细而朴素,精巧而素雅;同时也擅长于呈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如草、木、竹、石、麻布、纸张等材料,都被利用的恰到好处。西方人追求美的本质是因为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种认识可以用一套明晰清楚且具有逻辑一致性的符号系统表达出来。认识事物,就意味得出本质定义,明确地表达,正是这种语言崇拜和公理崇拜推动了西方追求本质的认识方式。而日本人、中国人却都认为客观事物虽是可能认识的,但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日本人讲神会,讲心领,讲意得。所以日本审美的基调:倾诉、“小”、雅兴、停顿等等与中国的气、骨、形,境界相似,都无法用西方审美研究框架来界定、评判。

日本的园林和建筑设计中重视自由布局,极少采用轴线对称的方式。江户时代民居町屋以拥有小型的庭院而著称。町屋是日本中世纪以来城市住宅的典型样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气候条件得产物,它的设计清晰地反映了日本传统的自然主义建筑观。其设计不仅也同样保持了不对称的传统。房屋通常沿街一面有开店,而后面居住,后设坪庭,正面大门开有直通后院坪庭的通道。在土间的一侧并列若干居室形成不对称的布局。与中国民居以院落为中心的轴线布局方式大异其趣,前者重秩序和形式感,而后者由于突破了对称束缚,布局显得灵活自由,空间利用率更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与西方的观念上的巨大差异。日本人认为精神和自然应该作为同种的东西来掌握,自然就是能够看得见的精神,而精神也就是看不见的自然。对于日本人来说体味自然,也就能参悟人生的哲理,日本人同情自然,亲近自然,体味自然,因为他们坚信,禅机与人生的真谛“沉寂于包罗万象之中,从卑贱的野间杂草,一直到自然界的所谓最高形态”。 (5)透视自然美的泡泡筑

日本建筑自然美的特点在“泡泡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没有明确室内外空间的分界,环境与建筑互动,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存被完美的展露出来。

近期,由日本建筑师远藤秀平设计的第二个“泡泡筑”在位于大阪与广岛之间的山间揭开面目,这个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游客中心再次展示他一贯提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sg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