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社团项目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4-06-15 03: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类别: 绿石基金 子类别: 信息材料 环保社团项目的选择 作者: 吴昊亮 [绿石资料] 时间: 2005-03-25 www.green-stone.org 开题的几句话:我本人对于学生环保社团活动的实践其实并不太多,甚至不如一些来赏光看我这篇文章的人,但我希望从分析一些原理来检验衡量我们的实践。希望能够有用。 环保社团项目的选择 一个优秀的社团必然有优秀的项目,拥有品牌项目才能打造出精品社团。 第一部分:起步项目的选择 然而,当社团初建或者重新起步时,就面对着如何迈出第一步的选择,如何选择一个优秀的项目而获得成功的开始。 通常地,起步者常常会有两个倾向: 1、求大: 恨不得一下子就做一个轰轰烈烈的大项目,参与者呢要上千,资金预算呢要上万。对一些小项目、小计划根本不看在眼里。这样的结果常常是遭受惨败,或者从开始就没能启动,或者不得不勉强运作,而实际参与效果惨不忍睹,合作者怨声载道。这还取决于组织者的毅力,大项目不只是耗资巨大,更大的问题是耗费组织者的巨大精力,而作为一个学生,做起来实在是疲累不堪,而最后的结果很可能还很不理想,于是这成为很多人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与环保活动的尝试,从此自得其乐去了。 2、照搬: 怎么做,听了别人口耳相传、看了新闻报道的一个环保活动,就开始做…… 很多社团入门的项目就是鼎鼎大名的\回收废旧电池\或者\捡垃圾\。实际上,大学生环保活动完全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有广泛的选题可以去做。从一个入门项目,初步了解环保社团和活动项目的运作,非常好。但是,下一步,我们就要考虑操作者的身份和项目的价值,提几个问题:1、大学生社团是不是应该有能力作更有价值的项目呢?;2、现在做的这个项目价值如何,有什么更有价值的项目? 案例评析一: 我们把回收废旧电池这个活动项目放到解剖台上分析一下。从活动操作角度,最简单的就是手工把校园中废弃的电池收集起来,然后扩展到放置固定回收箱,扩展到如何把已经集 推荐文章 绿石环境影视资料目录 8740 关于加入绿石志愿者的一些说明 5455 中国河流保护手册 3970 第六届绿石论坛备忘录 2650 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 2326 幕府山环境教育项目终期总结报告 2164 2003扬大绿行暑期绿色营考察计 划 1862 社团成员档案在线管理系统下载 1718 雪山寻梦(电子书) 1701 环保网站如何使用绿石免费新闻代码 1685 杂谈绿色营 1645 中的废电池处理掉。我们常可以看到反映收集起来的废旧电池无处处理的呼声,可见项目开展前后并没有考虑过将来的出路问题,只是抱了\回收废电池\几个字去做。更进一步的,看到媒体报道的一些著名的废旧电池回收者,就想运到一起去,殊不知,如果回收废电池是因为有害有毒有危险,那么跨境移转就是违法行为……从这个项目剖析,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1、项目可行性的综合考虑;2、项目相关科学、法律等等知识的积累。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废电池回收这个项目,事实上无数环保社团从当初这个\简单幼稚\的活动成长起来,成为成熟的优秀团体运作不同的项目。这时候,我们反而要把它看作一个\伟大\的项目了。从项目的本身来看,也不是没有价值,只不过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定位它:1、变分散污染为集中污染;2、通过活动教育和启蒙人们的环保意识。不过,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又下发了文件,停止废电池回收了……

其实,学生环保社团项目的选择也是一种艺术。

选择一个好的项目的就是成功的一半,因为所谓好的项目,就是容易成功的项目。容易成功的项目,就是操作简便而容易产生效果的项目,详细说来,如何选择: 1、一个小项目:

当年绿色大学生论坛的负责人李骊一趟美国之行,考察了美国各地的学生环保运动,带回来一句话:\big smile\,让人受益匪浅。一个新的参与者,一个新的组织者,虽然我们不排除有百折不挠的,但是第一次的参与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左右了今后的方向。一个失败的项目,常常使满怀热情而来的参与者、组织者,从此退缩回旁观者的位置,甚而放弃理想。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一个小的项目,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勇往直前。一个小的项目,也许只能影响到一个很小的范围,也许知道的人寥寥无几,组织者无法从掌声和鲜花中得到成就感。但是小项目,覆盖了从策划、执行直到总结的整个流程,涉及到外部联络、内部协调的方方面面,也对组织者积累经验、走向成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初次的胜利带来了最重要的成功体验,使得组织和参与者建立了今后也不容易打破的信心。项目从小的试运行做起,不尝试一口吃个胖子。项目从小做到大,以其不断的成功带来成就感,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能对环境改善产生一些作用。 2、一个有趣的项目:

环保社团的组织者,最头痛的是参与者的热情问题。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最初的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带着好奇而来,而从此告别而去,人员日渐稀少。这并不奇怪,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坚忍的意志,许多社团一开始想到的捡垃圾、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却是需要最不怕苦、最持之以恒的精神的。其实最聪明的方法就是用有趣的项目吸引参与者,让参与者快乐地留在这个

集体里,在开展深入的活动。这就是\快乐环保\的秘诀。野外生存,就是一个吸引人的主题,在大自然中锻炼自己是很多人乐做的事情,从野外生存起家的绿野、山诺会都做成了最成功的学生环保社团;观鸟,也是一个有趣的主题,有很多人喜欢这样增长知识、身心愉悦的活动,相信这么一个主题也可以带起一批团结做事的人来。 案例评析二:观鸟

观鸟项目的核心活动是带领观鸟者去认识大自然里各色各样的鸟类,充分体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进而进行一定程度的环境教育,比如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由于人的天然的好奇心的存在,同时可以增长知识,观鸟活动很容易吸引到对于自然有一点点兴趣的人参与,形成一个初步的活动群体,从而有了社团活动最基本的人气基础。

但是,长期以往,观鸟项目如果始终停在观的层次,则我们从严格意义上不能承认其为环保项目,而只能将其归类为个人娱乐项目。一些观鸟人,自命为环保志愿者,热衷于组织观鸟活动,而当鸟类受到伤害的时候,不闻不问,没有“兴趣”。这不是爱鸟,这只是满足自己的私人欲望罢了。

所以,环保社团的观鸟项目初始阶段,可以主要以知识性为主,尽量以趣味性吸引参与者;进一步可以掺入一些环境教育的因素,教育观鸟者;再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的核心参与者就可以作为种子播撒到各处,比如在允许的情况下到小学里给孩子做点观鸟及相关环境教育了……最高的层次,是不光停留在教育和知识传播阶段,而以自己在观鸟中学习到的知识,积累的对鸟类的情感,有策略地深入到与捕鸟、贩鸟、吃鸟等行为作斗争的领域。

第二部分:成长项目的选择

有了好的开始,就要考虑如何选择项目使得社团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这里,就又要谈一谈快乐环保。从这里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那是不是永远就这么做下去呢。环保志愿者不得不理解:环境保护志愿者工作,是在人类向大自然无度索取之后,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向大自然奉献自己的努力,要做好奉献的准备。仔细分析起来,野外生存活动,仍然可能破坏一些植被生态;观鸟活动,仍然可能侵扰一些动物栖息地,其实仍然是向自然的一种索取。因而在选择环保项目过程中,我们必须: 一、把握两个核心标准:

(一)把是否有益于环境作为我们环境保护项目选择的第一标准和最高标准:

环保社团,顾其名,思其义,她的中心也应当是环境保护,这是我们的出发点所在。这似乎已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了。但是,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真是如此吗?满地飘散着的\环保\宣传单,

写满豪言壮语的\环保\签名横幅,这就是我们的环保活动?我们把\益于环境\这个标准,拿来衡量一下,你会发现什么?满地的宣传单,除了浪费纸张起了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有多少人会看?签名横幅,除了浪费布,真的增加了多少人的环保意识?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性问题,似乎不太重要,但却存在于我们所热情地去付出的各个活动中。在这里提出来,是希望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为环保,我们必须把这个标准一以贯之,放入我们内心深处,始终拿来衡量我们的每一项工作。

如何衡量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对项目作环境效益评估:这个项目对环境的好处有多少,对环境的害处有多少?好处大还是坏处大?如果好处大,大多少,是否值得忍受那些坏处以得到那些好处?下面我再作两个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三:用环保宣传单做宣传

是的,宣传单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宣传方式,通过宣传单,按照常规推断,人们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宣传单的“得”。那么,“失”呢,造纸、印刷无不要耗费资源甚至污染环境。得失之间,粗看还难于取舍。但是我们深入分析我们常见的环保宣传单的效益:由于普通社团的实力所限,宣传单印制粗劣而单薄,接收到传单的人首先将其界定为垃圾宣传单而没有收藏价值;在内容上常是介绍环境如何恶化最后呼吁大家行动起来换我青山绿水云云,受众已经在媒体不知重复看到多少遍,或许有的人有所赞许这种宣传,但是实在没有得到什么新的信息……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宣传现场漫天飞舞的“环保”宣传单。于是,我们的结论是:预期的“得”几乎丧失殆尽,“失”倒是实打实的。于是,我们就不得不否决这个项目。

那么,这种方式就不可救药了?针对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如下设计:质量上,变传单为比如书签这种有收藏价值、使用价值的形式,于是人们就愿意拿回去长期留着;字句上,变口号为推荐作的一两个实际行动,比如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二)把是否益于参与者的成长作为我们选择项目的又一个核心标准:

长期以来的活动过程中,其实组织者们出于宗旨对环境效益问题还是有所认识的,但是对于另一个核心要点他们却往往忽略了——人的因素。抱着一腔热情,抱着崇高理想,只要认为对环境有利的就去做……慢慢地,发现参与者越来越少,于是一声哀叹,自己也放手,却没有去思考原因……我们认为,我们的活动,首先固然要是有益于环境,但是也同要有益于我们的参与者。这应当是一个对于参与者有提高、有虽非物质但却是精神上和能力上的收获的活动。 案例评析四:合作性活动

一些大型组织、商业企业常有可能组织一些环保类公众活动,

向环保社团发出合作要约,这时候似乎是可以利用这些大型组织、商业企业的资源的难得机会,于是负责人看到活动就上,而完全不考虑活动中,组织能得到什么成长,参与者能得到什么成长。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总是想开展活动,目的是什么?首先是推进环境保护,其次是获得社团的发展——转化而言也就是使社团中的人得到成长。参与一个活动,如果实际只是跟着指令起到跑跑腿的作用,晕头转向的结局,只是总结表上多了一个活动成绩,而没有意义的。

社团的带头人,应该仔细审慎地首先考虑是否有可能让社团、让成员在活动中得到成长,考虑同样是去参与这个活动,如何能争取更大的成长机会,从而作为一个更主动的成份而非被动的成分去参与这次活动。合作活动中,社团始终应当注重自己独立个性和品牌的发展。

这有时候还涉及一个合作性活动与独立活动的取舍问题。当合作性活动和自身的独立活动冲突的时候,社团带头人应当当机立断,研讨并行的可能性,做出一个选择,哪一个更有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疲于奔命陷入活动的漩涡,一个都不能少,最后一样收获也没有……这种情况下,往往一个成熟的社团因为有了既定的成熟项目,能够比较平心静气地思考选择,也正是一些比较年轻的社团急于寻找活动机会,反而容易迷失方向。

最后强调的是,这两个标准,其实并不只是适用在项目的选择上,而更是贯穿我们的环保工作始终:一、益于环境;二、益于参与者……

二、除了这么两个核心标准,还有一些必须考虑的重要标准: (一)可行性:

可行性也就是考察项目是否在社团的能力范围内。其实,这是一个前置标准,在项目提议时第一要考虑的就是可行与否。一个社团,再强大也有力所不及处,而要审时度势,自我审视自己团队的责任心、积极性、操作能力是否足以支撑这个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做事的原则。有时候,也许看到一个很严重的环境问题,可能也不得不放弃,而考虑采用转请媒体等方式,吁求更强大的力量来关注解决,而非超越社团能力地去做,而招致失败和挫折,进而影响社团发展。当然,适当的有限度的略微超越一点,有时候也是获得成长、挑战的一个方法。 但是有的时候,好的策略可以转化可行性的性质,便不可能为可能。

案例评析五 食堂一次性制品的消减

食堂常见的环保焦点问题就是对一次性筷子等餐具的大量使用。许多社团看到问题,试图解决问题,但是宣传的效果微乎其微,几乎不起作用,因为宣传者和受众的数量实在不成比例,而人的惰性又决定了就餐者仍然会使用食堂提供的餐具而不会自带。这似乎就超越了社团能力,似乎就不得不放弃?

不是的,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食堂就餐者太多了,难以一一交流劝导,但是食堂经营者是有限的。少用一次性用品对于食堂节约成本有利无弊,尽力说服经营者,同时在利用人具有惰性这一点,只要让重复使用的餐具代替一次性用品的位置,就餐者也就接受了……这时候,社团只是要做好配套宣传解释而已,消除食堂的最后疑虑……

(二)本地化:

本地化是环保社团选择项目一个永恒的标准,不管你是一个刚开张两天的小社团,还是已经实力雄厚足以支付高额经费的大社团,都必须实现项目的本地化。

长期以来,很多社团存在着一个倾向,抱着一腔热情,关注热点问题,拍案而起,不管问题出在千里还是万里之外,怀血勇企望通过一两次的努力一举成为解决问题的英雄,从而部分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价值……热点从何而来呢,从媒体从耳闻……于是就出现了长江之南的志愿者远赴塞外植树治沙,北京城里的志愿者跑到南海之滨关心起热带海洋保护,西北干旱地区的志愿者热心江浙湿地的保存,江南水乡的志愿者作出重大牺牲到青海三江源头守护野生动物的壮观景象。中华大地为之热血沸腾!

但是,15天?2个月?回来了,是的,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积累了十年的问题当然没法这么快解决,于是谆谆嘱咐本地的人们,将来的事业全靠你们了,我们在远方一定会牵挂着的……是的,我们承认,这种交流的价值,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问题,很多靠来自远方的关注和帮助得到更好的解决。但是,我们决不支持让这种方式成为流行的风气!

我们做很简单效益评估,出于地理距离原因和由此带来的巨额交通费用,一个组织根本难于持续实践对远方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走到通过本地组织来实现目标的这一步。而更为让人警醒的是:中国各地都存在自己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并没有高枕无忧的地方。如果真正要持续地做出成绩来,非本地化的关注不可。

案例评析六:绿野红树林项目

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的红树林保护项目,是中国学生环保社团中做的最杰出成功的项目,成功之处,无非在于本地化的持续关注。试问,如果东海之滨的绿野协会要持续关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林,一次远征能博得媒体的亲睐,但是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三)创新:

是的,毫无疑问,我们不否定借鉴,而且恰恰对于起步时缺乏能力的社团,适当借鉴成功的活动方案模式,正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捷径。但是,我们说道,如果希望社团有更大更辉煌的成绩,则非找到自己的独特性不可。创新是广义的,在一个活动

项目从选题到活动形式都有可创新之处。但就选题来说,本文所强调的创新,其实只是就脱出目前活动的老框框,并非讲必须前无古人。我们的老框框是,收电池,拣垃圾,发传单,搞签名,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很多社团的负责人,就跳不出这个框架。请注意,并非说这些活动断不可取,而是说我们这里在讨论社团的进阶发展,考虑树立社团活动品牌的问题,而非存在于“有活动”的阶段,一个社团同时可以有很多活动,一些旧形式的活动,如果觉得必要和合适,可以去做做。我们只探讨能让社团取得大成长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至少在一定范围内,人无我有的项目。 案例评析七:乡村环教

比如说,很多社团作环教,但是一个社团方向一转,把环教对象取为城郊乡村的孩子。目前的现实,相对而言,乡村比之城市的环境意识,由于接触媒体教育机会少的缘故,就薄弱很多,而且目前国家倡导解决农村问题,于是一个更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项目就产生了。而这样的具有新意的项目,虽然难度不一定比其他老项目大,但是就很容易产生更大影响效应和塑造成功品牌了。

(四)投入产出比

环保社团的实力是有限的,环境保护的一个主要信条更是节约资源的使用。开展环保活动应当尽一切可能的想方设法减少投入。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花必须要花的钱,以少花钱为荣,以没有必要的大花钱为耻。一个项目的设计,必须计算投入产出比,如果为了取得环境效益,而投入远远不值得的付出,那不如不做。

案例评析八:动植物识别活动

有很多协会设有动植物爱好小组,带成员学习识别动植物。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老师带头,去观察,识别,拍照,完全不破坏环境不伤害动植物;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很多在中学时候做过的类似方法,一支队伍,花了很多钱备了标本制作设备,所过之处,枝残叶败,似乎也达到了识别动植物的目的。在中学里,出于教授标本制作知识的需要也许难免,但于我们环保社团而言,则就必须按照上述的原则去思考自己的目的和方法的关系。如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保护动植物的基础知识而学习识别动植物,则如果可以不采用又花钱、又费力,还多少对环境有点影响的采制标本的方法。南京的吴琦老人,研究中华虎凤蝶的保护多年,从来没有抓过一只虎凤蝶,他说,在自然里飞翔的虎凤蝶才是最美的!

三、其他也需要考虑的标准: (一)实践性:

通常而言,社团成员更加对能亲手参与的项目有兴趣,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利用这个特性,对于社团成员,特别是较新的成

员,尽可能的加强实践性、参与性,而不是坐而论道。 (二)推广价值:

这个因素,不是项目选择时必备的因素,但是通常真正好的项目,却都有这个性质内含着。环境保护的事情,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将自己的成功之处推而广之,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功劳。

(三)所针对的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环境问题都是问题,但要解决,但是当然有紧迫的,有暂时还可以放一放的。如果两个活动主题这时候出现冲突,理性的选择是将紧迫的一个略微有限摆一摆。 (四)项目影响到的人群的广泛性:

环境保护活动,更多的是一个社会活动,以教育人、改变人的行为方式为目的,如果在同样的投入下项目能影响到更多的人,那当然更好。但是,也绝不意味着盲目追求扩大影响而要强调踏实,要坚决杜绝盲目求大的误区。

最后的几点考虑

(一)作秀还是做实事:

这是一个常让人困惑的问题。一些形式主义的\大活动\很没意思,没有实际的环境效益,不值得搞;如果是踏实的活动,反而花钱少而值得去做。我们强调脚踏实地,但是有时候社团需要发展,发展之后的社团可以有更大的力量来做好事情。而做秀性质的活动,往往在于让社团跨越发展方面倒真是事半功倍,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毫无疑问,解决方案还是各取其长,摈弃其短。尽量地选择又有实际意义,又容易产生影响的活动。用于做秀的大活动往往耗费巨大时间精力,我们提倡的解决方案是,可以考虑做一两个大秀,其余主要埋头做实事做小事。做到快速发展和脚踏实地双丰收。

(二)做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项目:

长期的项目,能取得相对较大的环境效益,但说句实话,要找个能够始终如一执行的人很难,解决这点可能主要落在激励机制上。而短期的,执行起来简单点,但效果也甚微。但效果甚微,总有效果,比不做的好。如果觉得长期的确实比较难于负担,不妨选择偏小的项目。

(三)怎么去寻找到好的项目:

其秘诀无非在于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找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全中国的环保社团都只有垃圾可捡或者都必须不远万里跑到内蒙古治理沙漠。在你身边仔细观察和发掘吧!

(四)专业科研类项目还是普及性项目:

现在很多社团倡导做专业的科研型项目,没问题,如果社团有这个特性和专长,可以做,但是必须思考很多专家在做,做得比你专业比你好,你的独特点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还是可以从社会活动角度加以补充,而不是从自然科研角度。 吴昊亮 2005-03-25初稿 本文来自: 绿石 www.green-stone.org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提交人 wuhaoliang 在本站共提交了 566 篇文章 返回前页

?Copyright All reserved 2000-2003 绿石环境行动网络 制作版权所有

0045518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sc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