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指导用书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更新时间:2023-11-23 2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的任务不仅是定性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定量地测量相关物理量。而对事物定量地描述又离不开数学方法和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因此,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课的基础。本章将从测量及误差的定义开始,逐步介绍有关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基本知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是一切实验结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误差理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误差理论基本的概念和处理方法也有很大发展。误差理论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为其数学基础,研究误差性质、规律及如何消除误差。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其目的是对实验结果做出评定,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或指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方向,提高测量质量,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对低年级大学生,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本课程尽限于介绍误差分析的初步知识,着重点放在几个重要概念及最简单情况下的误差处理方法,不进行严密的数学论证,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好物理实验这门基础课程。
§1.1物理量的测量
一、测量与单位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以取得物理量数据的表征。对物理量进行测量,是物理实验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某些物理量的大小进行测定,实验就是将此物理量与规定的作为标准单位的同类量物理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个比较的过程就叫做测量。例如,物体的质量可通过与规定用千克作为标准单位的标准砝码进行比较而得出测量结果;物体运动速度的测定则必须通过与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即长度和时间的标准单位进行比较而获得。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就叫做实验数据。
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应包含测量值的大小和单位,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显然测量值的大小与选取的标准有关,例如,要测量一杯水的质量,在天平两侧将这杯水与选作质量单位的砝码进行比较,如果采用1g的砝码做计量标准,测得结果为标准1g砝码的100倍,则表示测得该杯水的质量为100g。如果采用1㎏的砝码做计量标准,测得结果为标准1kg砝码的1/10倍,则表示测得该杯水的质量为0.1㎏。同样一个物理量,其测量值与选用的单位有关。
物理量的单位构成了计量的单位制,但是并非每一个单位都是基本单位。通过对各个物理量的量纲分析可以证明,只有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强度-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和发光强度-坎德拉(cd)是基本单位,其他单位为导出单位。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单位。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建议各国采用以米(m)、千克(k)、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为7个基本计量单位,称作国际单位制(SI)。1984年2月27日我国国务院颁布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单位制为我国的法定单位制。本书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我国法定单位制。 二、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测量按其过程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将待测量与定标的测量仪器或量具进行比较,直接读出待测物理量的量值。例如用米尺测量人的身高、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用电流表测量回路的电流强度等。但是有些物理量是无法用仪表或量具直接测量的。例如物体运动的速度、材料的密度和原子的能级等,它们只能通过对一些相关物理量的测量,再通过物理量间的关系间接求出大小。如要测量圆柱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圆柱体的直径D、
2
高度h和质量m,再通过公式ρ=4m/(πDh)间接测得圆柱体的密度;又如在单摆实验中,通
22
过对单摆长L和摆动周期T的测量,利用公式g=4πL/T可以间接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间接测量与直接测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些间接测量量经过传感器的转化也可以变为直接测量量。例如通过测量小线圈内的感应电量,可以间接测得小线圈所在磁场的磁感强度,但是当采用霍尔元件作传感头,就可以直接在表盘上读出磁场的磁感强度,这时磁场的磁感强度又成为直接测量量。
在测量某一物理量时,通常要对物理量重复多次测量,但是对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往往与测试条件有关。如果同一观察者在相同环境下,用同一种测试方法和同一台仪器进行多次测量,此时可以认为每一次的测量精度都相同,称作等精度测量。如果在测试中有某一条件不同,例如用两台感量不同的天平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则称作不等精度测量。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是不同的,本书在不作特殊说明时,都认为是等精度测量。
测量仪器是进行测量的必要工具。熟悉仪器性能。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正确进行读数,是每个测量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如下简单介绍仪器精密度、准确度和量程等基本概念。
仪器精密度是指仪器的最小分度相当的物理量。仪器最小的分度越小,所测量物理量的位数就越多,仪器精密度就越高。对测量读数最小一位的取值,一般来讲应在仪器最小分度范围内再进行估计读出一位数字。如具有毫米分度的米尺,其精密度为1毫米,应该估计读出到毫米的十分位;螺旋测微器的精密度为0.01毫米,应该估计读出到毫米的千分位。
仪器准确度是指仪器测量读数的可靠程度。它一般标在仪器上或写在仪器说明书上。如电学仪表所标示的级别就是该仪器的准确度。对于没有标明准确度的仪器,可粗略地取仪器最小的分度数值或最小分度数值的一半,一般对连续读数的仪器取最小分度数值的一半,对非连续读数的仪器取最小的分度数值。在制造仪器时,其最小的分度数值是受仪器准确度约束的,对不同的仪器准确度是不一样的,对测量长度的常用仪器米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它们的仪器准确度依次提高。
量程是指仪器所能测量的物理量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仪器的测量范围(有时也将所能测量的最大值量程)测量过程中,超过仪器量程使用仪器是不允许的,轻则仪器准确度降低,使用寿命缩短,重则损坏仪器。
§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如前所述,测量是指将一个客观存在的物理实体与选作单位的计量标准进行比较,测量值是指物理实体与标准计量单位的倍数。我们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客观的真正大小,称为真值,通常用x0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得到待测物理量的真值,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精度的不够,测量原理和方法的不完善,测量者感官能力的限制等,每一次测量的结果和真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将测量值x与真值x0之差e称为测量误差。
e?x?x0 (1-1)
对任何测量而言,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实验条件、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或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来减少测量误差,但是要完全消除误差是不可能的。由于真值在多数情况下无法确定,测量的误差也不可确定。处理实验数据的目的是估算测量误差的大小,求出在给定条件下真值的最佳估计值,并对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做出评估。
测量时并非仪器的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低越好,对物理量的测量也需要考虑测量成本。例如,测量人的体重只需要磅秤而无须用天平。设计实验就是要在一定的允许测量误差下,选用低成本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
误差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有些是实验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环境造成的,也有些是人
2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为因素造成的。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一、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测量,误差呈现的符号、数值不变或按照一定的 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作系统误差。例如用天平测量质量时,由于天平两臂不等长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与实际真值相比产生定向的偏离。产生系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1) 测量仪器本身的缺陷。例如计量标准偏差、零点偏移等。
(2) 实验理论和方法的不完善。在实验时由于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或由于理论的不完
善导致某些要素被忽略。例如测量回路电流时忽略电流表的内阻,测量霍尔电压时忽略了接触电势差等。
(3) 环境影响或没有在规定条件下使用仪器。例如标准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电动势不
同,测量其电动势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正或者标准电池没有在安全电流下工作。
(4) 实验人员读数时的习惯偏差。由于实验人员所受的训练和习惯差异,使读数偏大或
偏小。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它的确定规律性。由于其符号的可确定性,不能通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来消除和发现系统误差,但是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详细分析,可以确定部分系统误差的量值与符号,这部分系统误差称为可定系统误差。对于可定系统误差,可以在测量值中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测量值为
实际值=示值+修正值
例如螺旋测微器有一初读数0.006mm,即修正值为-0.006mm。现在测得细金属丝直径的示值为0.215mm,则金属丝直径d的实际值为
d=0.215-0.006=0.209(mm) 对未能确定大小和符号的系统误差,称为未定系统误差。未定系统误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没有普遍可以遵循,只能确定误差的范围(极限)。 二、随机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测量,消除系统误差后剩余的误差符号和数值变化不定,依照随机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作随机误差。例如用天平测量圆柱体质量时,由于天平轻微地抖动或观察天平平衡时视线的差异,造成读数与真值相比呈现随机起伏。产生随机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1) 观察者感觉器官的分辨能力或心理能力的限制。例如在估读某一测量值时多次估读值
会不同。
(2)实验环境、电源和电信号背景噪声的随机变化。环境温度、电源电压、电源频率和背
景噪声的变化是一种随机性波动,例如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日光灯的工作电流,电流表显示读数的末位不断闪烁变化,表明电流的随机起伏。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它出现的随机性,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尽管在一次测量值中,随机误差的数值和符号无法确定,但是当测量次数增加时,随机误差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不同的测试仪器统计规律也不同,最常见的是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根据随
机误差服从的统计分布规律,可对随机误差的大小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作出合理的评价。
3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以测量值x为变量,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的误差函数f(x)的曲线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估读数引起的误差通常呈正态分布,估读数偏大和偏小出现的概率相同;而仪器误差(定义参见§1.4)大多呈均匀分布,不同测量值附近误差值几乎相同。呈正态分布的误差具有下列特点:
⑴ 单峰性:测量值与真值相差愈小,这种测量值(或误差)出现的概率(可能性)愈大,与真值相差大的,则概率愈小。
⑵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⑶ 有界性: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趋近于零。也即是说,总可以找到这样一个误差限,某次测量的误差超过此限值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⑷ 抵偿性: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趋向于零,即
1n?xi?0 ?limnn??i?1由于呈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正负出现的概率相同,而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又较大,因而当消除
系统误差后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可以减小随机误差。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对测量值的误差和真实性做出判断。 三、粗大误差(过失误差)
凡是明显歪曲测量结果,又无法根据测量的客观条件作出合理解释的误差,都称为粗 大误差。产生粗大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原因是观测者的缺乏经验、或过于疲劳而造成的。测错、读错、计错、算错等测量过失。此外,外界的突发性干扰使实验条件发生不能容许的偏离而未被发现等。 四、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由于真值不可确定,为了判断一组测量值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我们可以引入精密度、准 确度和精确度的概念。
以打靶为例。将打靶比作测量,每一次的弹着点表示一次测量值,而靶心为真值。当我 们瞄准靶心射击时,子弹实际的弹着点与枪的质量、射手的射击技能和风速等因素有关。如果射手是一名高水平的狙击手,遗憾的是当时遇到侧风或枪支瞄准具不准,靶面上的弹着点如图1-3(a)所示。这表明弹着点的离散程度较小,但子弹弹着点总体偏离了靶心。如果射手是一名业余射手,在风和日丽的环境下用一支精确校准过的枪支射击,靶面上的弹着点如图1-3(b)所示。这表明弹着点的离散程度较大,子弹弹着点均匀散布在靶心四周。如果射手是一名高水平的狙击手,在风和日丽的环境下用一支精确校准过的枪支射击,靶面上的弹着点如图1-3(c)所示。这表明弹着点的离散程度较小,子弹弹着点总体集中在靶心四周。
上述三张图实际反映了对测量数据三种评价的描述:
(1)精密度: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测量结果彼此非常接近,则精密度高;反之测量结果彼此差异较大,则精密度低。
4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2)准确度:测量结果接近真值的程度。测量结果接近真值,准确度高;反之准确度低。
(3)精确度:综合反映离散程度和准确程度。如果一组测量值离散程度小、准确度高则精确度高;反之如果一组测量值离散程度大、准确度低则精确度低。
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客观地评价了一组测量量,例如图1-3(a)表示射击精密度高,但准确度欠佳;图1-3(b)表示准确度高,但精密度较差;图1-3(c)则表示精密度、准确度均较高,即精确度高。
要定量地对一组测量值进行评价,给出测量的最终结果,仅仅用精确度评价还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各类误差的分布特点,估算出待测物理量的真值和误差。 三、不确定度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精确度的既有测量的系统误差,也有测量的随机误差, 我们需要分别估算它们的大小,然后进行误差的综合,用测量的精确度全面评价测量结果,
1981年10月第17届国际计量委员会大会通过决议,建议采用“不确定度”作为测量结果正确程度的评价。1991年8月国家计量监督局颁布的关于《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中也明确提出“对标准差以及系统误差中不可掌握的部分的估计,是测量不确定度平定的主要对象。”所谓不确定度,就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不能肯定的程度,即具有一定置信概率的误差估值的绝对值。它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不确定度u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1)多次重复测量中用统计方法计算的A类不确定度,uA表示。
(2)用其他非统计方法估算的B类不确定度,例如仪器误差、未定系统误差的估值等,用uB表示。
最后将A、B两类不确定度合成后,用合成不确定度作为测量值正确程度的评价。应该指出,将误差分为A类、B类不确定度与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前者着重是否用统计方法计算来划分,后者则从误差产生的原因来区分。
§1.3 直接测量中真值和测量误差的估算
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求得待测物理量的真值,有(1-1)式定义的测量误差也就无法确定。下面我们将利用不确定度的概念,通过对误差的合理估算,得出待测物理量的真值和误差,并对这种估算的可信程度做出评价。 一、真值的估算
对物理量的测量可分为单次测量和多次测量。 1.单次测量
在外界条件不允许对一个物理量多次重复测量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随机误差对测量的总影响不大,不必进行多次测量时,往往只作单次测量。例如测量一个作变加速运动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测量气体节流膨胀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这时单次测量值就作为真值的最佳估值。 2.多次测量
大部分测量值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基于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对同一物理量多次重复测量时,测量值的平均能使正负误差相互抵消。当忽略系统误差或对测量值修正后,算术平均值就趋于真值。假设测量中对物理量x测量了n次,其测量值分别为x1、x2、x3?可以证明此时算术平均值x是待测物理量真值的最佳估值(数学期望值),即
5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x???xi?1nin (1-2)
应该强调的是待测量的最佳估值并非就是真值a,仅仅是比测量值更加接近真值。只有修正了系统误差后无数次测量值的平均才等于真值,即
1na?lim?xi (1-3)
n??ni?1二、测量误差的估算
1.A类不确定度的估算
多次测量量往往呈现一定的离散性,A类不确定度就是对这类离散性做出评价。主要包含了随机误差、可以用统计规律估算的系统误差等。
当A类不确定度为正态分布时,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标准差?表示,根据标准差
的定义 ???(x?a)ii?1n2n (1-4)
由于在有限多次测量中,上式中的真值a无法确定。我们取多次测量得到的一组物理量
x1、x2、x3?为一组抽样值,在样本空间内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则根据统计理论标
准差?的无偏估值s(简称标准偏差)为s??(x?x)ii?1n2n?1 (1-5)
标准偏差s是评估测量值离散程度的特征量。对一组测量值而言,标准偏差小表示该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低,测量值的精密度高;标准偏差大表示该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高,测量值的精密度低,如图1-4所示。但是应该注意,标准偏差s并不表示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而只是对测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种评估。从统计意义上讲,测量值落在(x?s,x?s)区间内的概率P?0.683,即测量值在算术平均值附近?s范围内的可能性为68.3%;落在(x?3s,x?3s)区间的内的概率P?0.9973,因此常常将3s称为A类极限误差。几乎所有测量值都不会超出真值最佳估值附近?3s范围。我们将标准偏差所表示的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相应的概率Pa称为置信度。
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最佳估值依然有一定的离散
性,由于在计算待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时,各测量量的随机误差相互抵消,因而算术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要比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小得多。为了研究算术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我们将算术平均值与真值的差称为残差。由于真值的不可确定,残差无法直接计算,只能根据正态分布的统计理论对残差进行估算。理论分析可以证明算术平均值残差的无偏估值sx为
6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sx?s?n?(x?x)ii?1n2n(n?1) (1-6)
sx又称为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算术平均值的标
准偏差是测量值标准差的1,这表明增加测量次数nn可以提高测量值的精度。如图1-5所示随着n的增大,标准偏差sx减小。当n>10时标准偏差sx的减小变得十
分缓慢,因此通常取6~10次测量次数为佳。测量次数过多,将会延长测量时间,增大环境或电源波动造成实
验误差的机会,而这时随机误差的减小已不明显。当然测量次数不同,将会得到不同的近似结果。
当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时,取A类不确定度为
uA?sx(P?0.683)
uA?3sx(P?0.997) (1-7) uA?tasx(P?Pa)
ta是与分布律和置信度相关的参数。A类不确定度并不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差,标准偏
差sx也不是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它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误差,而是对算术平均值偏离真值的一种评估,是不确定的程度。
根据A类不确定度(1-7)式可将测量结果表达为
x?x?tasx (1-8)
(1-8)式中的ta与误差的分布律和置信度有关。当测量次数较多时,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
ta=1时的置信度P?0.683,表示待测物理量算术平均值x偏离真值的范围不超过?sx的可
能性为68.3%;ta=3时的置信度P?0.9973,表示待测物理量算术平均值x偏离真值的范围不超过?3sx的可能性为99.73%。
对于不同的置信度Pa和测量次数n,可以通过查阅附表1-1求得参数ta。
7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2.B类不确定度的估算
B类不确定度是指用非统计方法计算的误差分量,它通常是指仪器误差和一些特殊估测的极限误差。
所谓仪器误差是指在仪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正确使用仪器时,仪器的指示数和被测量的真值之间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通常用
表示。它由仪表制造厂商采用精确度更高的
测量仪表检测并考虑一定的误差余量后给出,它是仪表的一个重要指标。仪器误差通常用级别表示为
仪器误差=级别×量程
仪器误差的具体计算可查阅所用仪器量具的使用说明。仪器误差既包括随机误差,又包括系统误差,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精度。对于精度级别较低的仪表(0.5级以下),仪器误差主要表现为系统误差;对于精度级别较高的仪表(0.2级以上),仪表误差主要表现接近随机误差。仪器误差是可能出现误差的极限值,无法确定误差的真实大小与符号,仍属于B类不确定度范畴。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者由于没有在规定条件下使用仪器,无法保证仪器误差不大于出厂时给定的误差限值,例如弯曲的卷尺、电极的接触电势等,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其误差限。对于一些低精度仪器无法确切地给出仪器误差,也常常取仪表量具的最小分度值或感量作为误差限。
仪器误差通常遵从的是均匀分布,如图1-6所示。对于一般的精密仪器,可以算出仪器的标准差为
?仪??仪3
图1-6
对于刻度式仪表,测量估算的不确定度Δ估常常小于仪器最小刻度的一半;对于数字式仪表,如果数字稳定,没有估算不确定度;如果数字跳动变化,记录其稳定表示的值。 三、实验中粗差的剔除
剔除测量列中异常数据的标准有几种,有3?x准则、肖维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等。这里我们只介绍3?x准则。
统计理论表明,一般测量的误差出现在??x内的概率为68.3%,误差出现在?2?x内的概率为95.5%,而出现在 ?3?x区间内的概率为99.7%,而一般我们的测量次数又不是很多,故测量值误差超出?3?x区间的可能性极小,测量值的偏差超过3?x的概率已小于1%。因此,可以认为偏差超过3?x的测量值是其他因素或过失造成的,为异常数据,应当剔除。剔除的方法是将多次测量所得的一系列数据,算出各测量值的偏差?xi和标准偏差?x,把其
8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中最大的?xj与3?x比较,若?xj?3?x,则认为第j个测量值是异常数据,舍去不计。剔除?xj后,对余下的各测量值重新计算偏差和标准偏差,并继续审查,直到各个偏差均小于
3?x为止。
§1.4 测量结果的表达
一、单次测量结果的表达
在物理实验中,常常由于条件不允许或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或者这一物理量的误差对整体影响较小等原因,对一个物理量的直接测量只进行一次即可满足测量要求。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值的误差进行合理的具体估计,不能一概而论。一次测量的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对于随机误差很小的测量值,可用仪器误差作为单次测量的误差。这时,设
x'为测量值,?仪为仪器误差,则测量结果可表示成:
x?x'??仪 (单位)
其中,?仪可按仪器出厂标定或仪器上直接注明的仪器误差进行计算。若没注明,也可取最小刻度的一半作为仪器误差,即
x?x?仪器最小刻度/2 (单位)
二、多次测量结果的表达
由于测量中存在随机误差,为了能获得测量最佳值,并对结果做出正确评价,就需要对待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虽然测量次数增加时,能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但在基础物理实验中,考虑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测量方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量作多次直接测量时,一般把测量次数定在5~10次较为妥当。
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和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n1 算术平均值: x??xi ni?1 偏差: ?xi?xi?x 标准偏差: Sx? 不确定度:
'?(xi?x)2n?1
22???仪?Sx
测量结果的表示:
x?x??
其中:x的有效数字由不确定度。 ..........?来决定;....x与.?的小数末位要对齐.........
例1 用一把毫米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l,得到五次的重复测量值分别为3.42、3.43、 3.44、3.44、3.43cm,试求其测量值。
15解: l??li?3.432cm(暂不考虑有效数字位数)
51 9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15Sl?(li?l)2?0.00866cm(中间过程可多保留1至2位)?5?11 ?仪?0.02cm(读数估计到最小分度值的1/5)2???2仪?Sx?0.03cm(不确定度取一位有效数字)
结果(由不确定度决定测量结果最佳值的有效数字): l?3.43?0.03cm(末位取齐)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并不表示测量值的误差的实际大小,因为测量值的偶然误差是随机的,所以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只表示,任一测量值的误差落在区域(?Sx、?Sx)内的概率为 68.3%,这就是标准偏差的统计意义。
三、直接测量值的相对不确定度
绝对不确定度与测量值有相同的单位,其大小直接反应了测量结果接近真值的程度没,对同一测量值来说,绝对不确定度越小,测量的精度越高。
误差也可用相对不确定度来表示。若以符号Ex代表,则定义式为 Ex??x??100%
?这里:?为绝对不确定度,x为测量值。相对不确定度是个比值,没有单位,且通常化为百分数,所以也称为百分误差。对于不同的被测量,特别是不同类的被测量,不能仅由绝对不确定度的大小判断测量精度的高低,还要看被测量本身的大小,因此相对不确定度更完全地评价了测量的好坏。例如,测得两个物体的长度分别为l1=(23.50±0.03)cm和l2=(2.35±0.03)cm,则其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
E1?0.03?100%?0.13% 23.500.03E2??100%?1.3%
2.35从绝对不确定度来看,两者相等,但从相对不确定度来看,后者比前者却大了10倍,因此 第一个测量当然具有更高的精度。EX和—2位有效数字。 .?只要求取....1.........
§1.5 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算
直接测量是间接测量的基础,由于直接测量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必然会导致间接测定量产生误差。相应地,各直接测量不确定度将会按某种规律影响间接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这就是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合成。 一、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间接测量值是通过一定函数式由直接测量值计算得到。显然,把各直接测量结果的最佳值代入函数式就可得到间接测量结果的最佳值。这样一来,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就必然影响到间接测量结果,这种影响大小也可以由相应的函数式计算出来,这就是不确定度的传递。
首先讨论间接测量量的函数式(或称测量式)为单元函数(即由一个直接测量量计算得
10
正在阅读:
大学实验指导用书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11-23
电视采访重点03-13
83C3C-A12-J06中文资料05-18
撤销作弊处分申请书.07-19
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关系管理毕业论文02-03
Thinkcell操作指引04-1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验题03-15
我的美丽家乡作文600字07-12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基本是很完整的)12-29
入学感受02-1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数据处理
- 误差
- 用书
- 测量
- 指导
- 实验
- 大学
- 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网上自测试卷A卷
- 外文翻译(营销策略)
- 2019年中国电子管用云母片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目录
- 铝合金门窗招标范本
- 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理数
- 2016-2022年中国免税业行业运营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图文
- 最全备课精编精讲精练中考英语语法专题五 形容词和副词
-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答案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解析版
-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试题 - 图文
- 农民工子弟上学调研课题报告
- 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消费者行为学》综合练习题+答案+打印
-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动漫策划考研招生人数分析
- 三年级综合实践下学期试卷
- 通信、信号迁改专项施工方案
- 2015年上半年天津公路造价师《理论与法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要素考试题
- 检查井
- 多元统计分析试题(A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