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4-01-11 04: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 (2007年—2020年)

规划说明书

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十二月

1

枣庄市山亭区城区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说明书

1、城区概况 1.1 城区基本情况 1.1.1 地理区位

枣庄市山亭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属沂蒙山区南麓延伸部分,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14’00”——11744’20”,北纬3454’00”——3519’22”之间。山亭区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仓山县毗邻,南与枣庄市市中区、薛城区接壤,西部紧邻滕州市,北与济宁邹城市连接。山亭区南靠京杭大运河,西临京沪铁路、104国道和京福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1.1.2 自然条件

山亭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区,西部边缘有小面积山间冲积平原。山亭区共有大小山峰5000多座,海拔在150米以上的山峰有1234个,枣庄市最高的高山、摩天岭和抱犊崮三座山峰均在山亭区境内,区内山地丘陵地形占全区总面积的88.6%,山间小平原占9%。

山亭区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和调节,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易旱,夏季炎热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晚秋易旱,冬季寒冷、雪雨稀少,年平均气温13.5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900毫米,全区降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曾递减趋势,且变幅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57%,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36.6千卡。

山亭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河流为分洪、泄洪河道,都属季节性河流,区内有较大河流5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有13条,分三个方向外流出境,年流量1.08亿立方米,是枣庄市薛河城河和郭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山亭区有水面积2万亩,地下水蕴含量1.04亿立方米。 山亭区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素有“天然公园”的美誉,旅游景点达30多处。境内鲁南奇峰——抱犊崮,山峦高耸,泉流暴泻,峰翠崖墨,柏苍松郁,云绕石崮,鹰旋崖间,人称“鲁南小泰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与之相邻的双龙大裂谷国家地质公园自然风景区,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岩溶地质地貌景观,是全国

2

o

o

o

o

少有、山东省独一无二的岩溶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价值。山亭区内有枣庄市最大的人工湖——岩马湖,湖内山峰挺拔峻秀,山环山、水连山、峰奇石怪、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岩马夕照”是枣庄市的著名景观。 1.1.3 面积与人口

山亭区区域总面积1017.8平方公里,占枣庄市总面积的22.2%,辖8镇1乡1街道,255个行政村,48.6万人,城区驻地位于山城街道办事处。目前,2008年建成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 1.1.4 社会经济发展

山亭区建区以来,抓住改革开放和国家扶贫的双重机遇,全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2007年山亭区国内生产总值56.5亿元, 人均纯收入4136元, 1.1.5 历史沿革

山亭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山亭属古滕国;春秋时期为小邾国都城所在地;战国时期属齐之滕国,后属楚国;三国时期属魏国;唐朝属河南道;宋朝属滕县;明朝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属兖州府之滕县。1983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滕县的8处乡镇和原枣庄市齐村区的6处乡镇合并而成,成为枣庄市辖县级区。

自1983年成立以来,山亭区的城市建设是在历次总体规划的有效指导下展开的,在过去20年中,山亭区共开展过两轮城市总体规划,1985年进行了第一轮总体规划,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97年编制,第三轮总体规划于2001年编制,在以上三轮总体规划的有效指导下,山亭区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功能分区和景观面貌初具规模,基础设施也有了长足进步。

1.2 城区发展的区位分析 1.2.1 宏观区位条件

从区域发展的宏观区位来看,山亭区地处的鲁南地区,随着山东省省域综合交通网络(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步建成,鲁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如果能抓住机遇,依托原有的经济条件,迎头赶上,改变目前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建设状况是完全可能的。

1.2.2 区域城镇体系

3

从山亭区所处的枣庄市域城镇体系的范围来看,枣庄市市域已形成中心城――县级市、区――建制镇(乡)三级城镇结构,山亭区位于枣庄市北部,滕州市东面,区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必将给山亭区带来现实的发展机遇。 1.3 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1.3.1 有利条件 1.3.1.1 劳动资源优势

山亭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山亭区,必将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 1.3.1.2 现有的产业基础

山亭区具有发达的农业,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一定的工业基础,如造纸、建材、服装、轻纺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特别是造纸和建材可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形成优势主导产业集群。 1.3.1.3 丰富的水资源

山亭区水资源丰富,对发展需水型工业具有一定优势条件,但也要加强水资源的集约利用。

1.3.1.4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山亭区地处鲁南低山区,生态环境极其优越,并且境内还有抱犊崮和国家地质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山亭区未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山亭城区的性质、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建设重点。

(3)合理确定山亭城区的功能布局结构、道路网络、绿地生态网络等,为山亭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弹性和适应力的物质环境框架。 (4)真正落实好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力争将山亭区建设成为社会经济发达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区,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不影响、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5)坚持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长远规划、分部实施、稳健发展,不浪费土地资源。 2.3 规划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5、《枣庄市山亭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6、《关于调整山亭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设想(山亭区建设局、规划局)》. 2.4 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规划重点,确定以下规划指导思想:

(1) 区域规划的思想。山亭区的发展必须纳入到枣庄市甚至更大范围内未来发展的统一框架内,山亭区的城区规划必须接受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山亭区的发展也必须要适应枣庄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去损害它,从远景来看,山亭城区必定要成为枣庄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规划要为此做好准备,形成布局合理、具有弹性的土地使用结构。

(2) 规划从山亭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新世纪城区发展的可能性,科学确定城区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在规划布局、城区形态与结构上,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高起点,以合理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3) 规划尊重市场机制在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要发挥政府各级部门、村镇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城区的健康发展。

(4) 规划突出城区特色和传统风貌的延续,构建城区形象、城区风貌的总体框架。规划特别要有效利用现有的山体和河流冲沟等自然要素条件,组织城区整体的绿地开敞空间系统,形成城区独特的有标识性的景观特色。 2.5 规划期限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根据山亭区的实际情况,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期限是根据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的要求,确定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2050年左右。近期期限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相吻合,易于衔接操作。远景期限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所确定的第三阶段期限一致,即205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 城区性质和城区规模

5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2000 100.0 125.0 注:规划期末(2020年)山亭城区人口规模:16万人 东部居住片区指邾国路以东东部城区居住生活用地,是山亭城区中远

期重点建设的居住用地,以府前路和黄河路向东延伸段为发展主轴,主要安排环境品质较好的居住区,东部靠近山体以低密度低层住宅为主,相当部分中远期为枣庄和周边区域内城市配套,作为第二住宅区(别墅区)建设基地。

规划城区居住用地共275.4公顷,占城区建设用地的18.77%,人均居住用地 23.46平方米/人。

·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在中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中心,依托府前路、黄河路等主要道路安排城区大中型公共设施,项目主要有行政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集贸市场等,形成城区公共中心。规划在西部工业园区中心、在世纪大道和薛河路交叉口附近也布置一组公共设施,形成工业区公共中心,以上公共中心互相呼应,共同为全区服务。规划在联系以上中心之间的道路两侧也安排了商业、餐饮等公共设施,形成连续完整的公共设施服务网络。规划居住区内部公共设施按城区中心——小区中心——组团服务网点三级配置,各级服务设施的配套项目、内容、规模和数量按国家有关指标执行。

规划区政府位置不变,可对现有地块进行改造,建设成为功能完整的新行政中心,形成山亭区行政办公小区,规划同时也保留和安排其他若干处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继续强化中部城区香港路商业中心,建设成为山亭区第一商业中心。规划在东部城区中心黄河路沿线布局适当规模商业金融用地,形成东部城区商业中心,为东部城区居民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服务。规划在世纪大道和薛河路交叉口东南侧,布局山亭区综合市场,可建设成为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

11

规划在东部城区府前路以北布局会议中心一处,在会议中心南侧布局文化中心和宾馆等设施,发挥东部城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将东部城区建设成为山亭区的文化旅游中心,并可在将来发展会议度假经济。

规划保留中部城区现状医院,在东部城区新布局医院一处。

规划在中部城区府前路以北、邾国路以西布置足够规模体育用地,可建设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形成体育运动中心。

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布局足够中小学用地,形成完善教育设施体系,为居民服务。

规划城区公共设施用地共201.6公顷,占城区建设用地的10.08%,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2.6平方米/人。

·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山亭区已迎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必须安排足够工业园区用地为各类工业发展提供空间,西部工业园区以世纪大道和薛河路为发展主轴,分南北两大区,共五个片区,北部两个片区安排无污染工业,南部三个片区可安排有一定污染工业,但要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若工业项目需求旺盛,工业区可进一步向西拓展,规划为此预留一处工业园区用地。规划在工业园南区的最南端安排一处仓储用地,与工业区配套。

规划山亭城区工业用地共5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7.95%,人均工业用地34.93平方米/人;仓储用地共2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2 %,人均仓储用地1.52平方米/人。

·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山亭城区对外交通联系方向主要为向南与枣庄中心城区联系和向西与滕州市联系,主要由世纪大道、薛河路、邾国路等组成。邾国路是南北向的过境省道,

12

随着京福高速公路的建成,其过境交通功能已逐步弱化,为避免过境公路穿越城区中心地带,规划在东部城区靠近山脚地区建设东外环,与邾国路连接,将过境交通引出中心城区。

山亭城区内部道路系统以南北向世纪大道、邾国路、东区大道和东西向薛河路、黄河路、府前路为骨架,基本形成方格网道路骨架系统,道路选线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现状路网和冲沟走向,形成“外圆内方”的良好形态,从而反映出山亭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规划在城区外围布置了基本完整的城区环线,将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引出中心城区,道路线型适应地形地貌和尽量避开现有村庄居民点,以直线和大曲线为主。

规划主干道网络采用“方格网”式布局形式。东西向主干道主要有薛河路、府前路等,其中薛河路道路红线控制为80米。南北向主干道主要有世纪大道、邾国路、东区大道等,其中世纪大道道路红线控制为100米。

规划次干道网络采用“方格网”式布局形式。次干道间距为300米,红线宽度控制为30米左右。

规划在中央公园内部布置了一条风景游览道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允许在特殊情况时行驶小汽车。

· 绿地系统规划

山亭城区绿地分为五大类:城区公园、滨河带状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和专用绿地,并互相连通,形成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

城区公园位于中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之间,依托现有四处自然山体建设形成,是山亭城区的“生态绿肺”,发挥独特生态功能。其西部利用双山建设成为邾国公园,东部利用两处山体建设成为旅游休闲区。

规划在城区现有河流和冲沟水系两侧布局连续带状绿地,宽度不等,但保持连续性,特别是保持贯穿城区南北的排水冲沟和两侧绿带的连续性。

13

防护绿地主要布置在工业区与居住区、过境公路(包括城区环线)与城区用地之间,起防护隔离作用。

生态绿地是指城区外围的大范围自然山体用地,对城区发挥生态屏障作用,规划要求加强城区周边自然山体的保护。

专用绿地是指行政机关、中小学等绿化较好单位内的绿地。

规划城区绿地共483公顷,占城区建设用地的24.15%,人均绿地面积3平方米/人。

· 特色城市设计

规划重点突出由排洪河流冲沟和自然山体所形成的新区开放空间系统,形成“一园、三山、五湖、五带”的城区开放空间系统。

“一园”是指城区中、东部依托自然山体形成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将建设成为城区的“生态绿肺”和开放性城市公园,形成“山上观城、城中见山”的景观风貌,其中可进行少量公共设施建设,但需认真论证。

“三山”是指城区内部的三处自然山体,两处位于中东部生活居住区,一处位于西部工业园区,要加强自然山体的保护和利用,建设成为自然山体为主体的生态公园和西郊公园。

“五湖”是指城区规划布局的人工湖,规划强调山水生态环境的建设,维护并保持良好的生态格局,在适当位置利用冲沟开辟建设五处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有效和储存利用雨水,既形成景观,又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最大一处人工湖位于中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之间,建设成为山亭标志性的景观湖泊,另一处较大人工湖位于西部工业园区薛河路以北,建设成为西湖公园。

“五带”是指城区规划布局的五条滨河环山绿带,规划强调对现有自然要素(山体和水系)的利用,有效利用规划用地内的若干条南北向冲沟和山体,开辟建设成五条带状绿地,既满足排洪需要,又能形成良好景观,组成城区网络化的绿地廊道网络系统,发挥生态维护和生活休闲功能,并能创造出良好景观。

14

山亭城区根据土地使用的不同功能,可形成现代小城市中心、生态居住、现代产业、滨水休闲、旅游休闲等不同类型风貌区。

中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中心地带公共设施集中地区形成了小城市中心风貌区,宜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突出表现“新世纪、新山亭、新形象”,展现山亭的繁荣和发达。

建设生态城区应成为山亭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居住区应努力建设成为生态型居住区,以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独特的生态居住景观风貌。

工业园区应满足现代工业生产要求,按照工业园区的标准统一建设,采用简洁的造型和明快的色彩,塑造花园式的工业园区风貌。

山亭城区应加强水环境的建设,利用冲沟收集雨水建设若干处人工湖,并作为城区居民的公共休闲空间。

城区周边依山傍河的区域,重点保护好自然生态景观,尽可能减少人工建筑物的数量,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貌,以此发展和促进山亭城区生态休闲旅游。

规划山亭城区要努力建设好两处重要景观区域,一处指城区公共中心区,一处指西部入城区(西部公业区世纪大道和薛河路交叉口附近区域)。

横向景观轴——主要指薛河路和府前路为代表的东西向景观轴,薛河路是城区的西部门户区,府前路是横贯城区的重要景观轴。

纵向景观轴——主要指世纪大道、邾国路、东区大道为代表的南北向景观轴,世纪大道是城区西部重要的门户区和工业区发展轴,邾国路是连接中部和东部城区的重要道路,东区大道是东部城区重要的功能拓展轴和景观主轴。

世纪大道、邾国路、东区大道、新源路等为山亭城区主要南北向景观道路,薛河路、黄河路、府前路等为山亭城区主要东西向景观道路。

山亭城区建筑高度分为高度引导区和一般高度区两大区域,高度引导区位于中心区,可少量建设9—12层左右的小高层公共建筑,形成城区地标,除此之外为一般高度区,生活类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6层以下,低层住宅区控制在3层以下,工业生产类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4层以下。

山亭城区除在滨水地区和山体周围布局公园、滨河绿带等大中型开放空间以外,还在中心区和工业区入口布置公共广场。

城区门户地标——位于世纪大道和薛河路交叉口,设置绿地转盘,并在中心布置体现地方文脉的青铜大鼎,反映山亭特点,突出门户形象。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rs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