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关于公共舆论的观点分1

更新时间:2023-09-29 19: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哈贝马斯关于公共舆论的观点分析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摘要:文章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入手,论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舆论的概念在网络中的表现以及网络舆论的意义等,以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天涯,猫扑以及微博和热门事件进行举例分析,不断地用哈氏的理论分析网络论坛对于公共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形成公共舆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网络舆论;公共舆论; 公共领域

Abstract: this paper habermas \public opinion in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network opinion significance, etc,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most sought-after tian ya, independent and micro Po and popular events for example analysis, constantly with ahab's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etwork for the public domain BBS important functions and form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opinion.

Keyword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Public domain

1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目录

引 言 ........................................................ 3

一:“公共领域“和”公共舆论“ 概念理解 ......................... 4

二:网络公共领域中公共舆论 ..................................... 5 (1)“我爸是李刚”一个典型公共舆论案例的实现 .................. 6 (2) “日记局长”雇人删帖,欲盖弥彰入牢房 ....................... 7 (3)我国微博用户注册量超1亿 改变公共舆论走向 ................. 8

三、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及参与者素质良莠不齐,引起对网络公共舆论是否为哈贝马斯所说的质疑 ............................................ 10

结语 .......................................................... 13

参考文献: .................................................... 13

2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正 文】

引 言

于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① 是西方当代著名的思想家,法兰克福学

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自1960年代以来,哈贝马斯就被誉为前联邦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学术观点深植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等德国贤哲深厚的哲学及社会学传统中,其影响力遍及社会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1961年,他撰写的长篇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了人们炙手可热的认识对象,其中的公共领

域理论被封为传播学的圭臬之一。在这本书中他阐释了“公共领域”的概念②是一个特定的

历史范畴,是从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法、德三国的历史语境来阐明的一个理想类型,指由具批判性的私人所组成的以公众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而公共舆论体现在作为私人的公众可以自由地集合、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意见, 通过对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讨论, 形成公众舆论,并且和公共权力机关直接相抗衡。哈贝马斯对于公共舆论的形成是建筑于大众传媒上的,大众传媒在其中充当公共意见形成的重要平台和机制。在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论坛,博客以及最近非常火的微薄给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特别棒的宽广平台。但是,网络的匿名以及本身的一些局限是否可以胜任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阐释和公共舆论构建。

3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一“公共领域“和”公共舆论“ 概念理解

“公共领域”一词并非是哈贝马斯所创,在他之前,众多学者如熊彼特和布鲁纳哲学家杜威以及德裔犹太学者阿伦特都研究过同一个主题。但是正因为又有了哈贝马斯的分析“公共领域”才入主欧洲话语中一个普适性概念。“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那里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简称,特指l7世纪后期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开始出现的现象。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③“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反对公共权力机关本身,以便就已基本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机关展开讨论”。哈贝马斯认为,国家和社会之问可以存在一个公共空问,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这便是“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这一自由空问,有理性能力和极强参与意识的公众聚集到一起,就一些社会政治问题展开公开自由的讨论,形成公众舆论,即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影响或改变公共权力机关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当举措。其中,有理性能力和参与意识的公众、公共的自由空间、公众舆论是“公共领域”得以成立的三个要素④ 。公共舆论是以批判意识为核心、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评与监督、控制为主要特征与目标的“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舆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国家权力的批评,监督并最终控制国家权力;当然,这种批判必须建立在公众理性的基础上。“公共意见,按其理想,只有在从事理性的讨论的公众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种公共讨论被体制化地保护,并把公共权力的实践作为其批评主题。”当然公共舆论的形成必须是有前提的。首先,它必须是“公众”的,舆论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公众精神”是在公共讨论存在的情形下形成的。接着,它必须具有批判意识、必须是公众舆论的核心;仅仅表现为“拥护”与“赞成”的一致性意见,不是公众舆论。他指出:直到18世纪中叶,严格意义上的公众舆论才正式形

4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成,其标志就是它已“被公共领域中的批判讨论提炼成一种真正的舆论”。公众舆论所批判的对象主要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社会公共权力,他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批判达致对国家权力的监督、规范乃至控制。最后,他应该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属于感性阶层的情感宣泄,即使有普遍的公众性,也不是“公共舆论”公共舆论以批判为核心,那么理性就成为了公共舆论形成的前提之一,不可缺少。

二:网络公共领域中公共舆论

1990年代,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中电子传媒正在对共领域的基本结构发生着重要影响⑤。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因为其特有的功能—— 电子论坛,以其匿名性、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点,为公众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自由言论空间,提供了一块观点和民声集散地,具有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特征,成为政府与公众互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成为我们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舆论阵地之一。但是重点是在非正式意见系统的公共领域中,公众是如何实现话题挑选和从分散的,自发性的上升为有序的公共舆论的。经过不断地发展与研究有了自己形成的程序和规律。网络公共领域(公共论坛)如BBS、博客、微薄因为其开放性、主体性、分散性、互动性、匿名性特点,成为了网民自发、自由发表言论、见解的新型公共空间。在网上,没有专门机构规定网民必须关注某个议题,又应当遵循何规则和程序发表见解并展开争论,所以网络公

共领域中公共舆论的形成是一个自发过程⑥。但是自发不等于任意和无序。在慢慢的探讨中

我们发现这个自发过程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和“秩序”,公共话题的最终同一是由这种看不见的潜在的自发秩序沿着设计好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可以科学的把这个过程概括成公共话题的集聚、讨论中的争议和话题的趋同。可能他的形成不像是法律或者其他的管制条例那么严谨的具有人为意识的加工和明确的目的。但是他虽然迂回曲折,也在自发地

5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引导着公共话题,最终形成网络公共舆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为公共舆论带来了明晰性和可辨性。

(1)“我爸是李刚”一个典型公共舆论案例的实现⑦

事件的过程是10月16日晚,河北大学新区发生车祸,导致一死一伤。有媒体报道,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高喊“看把我(的)车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经了解,肇事者为李启铭,其父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该事件经网络和传统媒体报道被迅速引爆,在天涯社区、猫扑、微博 甚至QQ空间被广大网友迅速传播。一时间引发了普通民众对于 李启铭这个官二代以及李刚可能存在着特权的仇恨。天涯、猫扑。微博正是担当了公共讨论的平台,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发表意见和交换意见的场所。在传统媒体上为公众建立自由发表公共意见的场所只是新闻界人士的一个美好的理想。而今,互联网上的电子论坛以其“公共领域”特性,更接近于新闻学者理想中的“圣地”。于是“我爸是李刚”旋即成为最火爆的流行语,网友甚至发起了“‘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10月22日,央视独家专访李刚父子,李刚父子长达3分钟的道歉、痛哭流涕的视频,同样引来舆论的积聚。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网民强烈关注,主要是为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这个问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公众关注度比较高,例如相似的近年来的物价上涨、医疗改革、行政决策和执行、权力腐败,等有导火索性质的事件,极容易引起网民爆发式共鸣。近年来有影响的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均是如此。当然,李刚事件还体现了实现系统间语言符号较好转换的事件⑧。我爸是李刚就是因为这几个特殊的符号儿引发了特权阶层的优越性以及公众对官二代无脑行为的愤恨。网络时代,常见某些官员出于 “权力傲慢”的出格言行,某些“官二代”的仗势欺人。因此,李启铭一旦搬出老子的身份,必然陷入舆论的“口诛笔伐”中。

6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我爸是李刚”成火爆流行语,说明民众对权力被滥用的忧愤及对强化监督的渴望,也期待无论官员还是其亲属都要严格约束自己。出格的雷人牛语是藏不住的,总有一天会总是会被抓住而曝光的。

(2) “日记局长”雇人删帖,欲盖弥彰入牢房⑨

一个日记极具私人性质的事件,因为有了网络的参与,事件发生了戏剧式的变化。2月27日,网友“含仙子”在天涯社区发帖“这个局长有意思,日记啥都写”。“啥都写”的日记,写了应酬、玩女人,还包括受贿的一些情况,被网友称为一部“新官场现形记”。日记作者为53岁的韩峰。韩峰,2003年2月26日任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2009年1月任广西自治区烟草专卖局法规处处长,当年年底调任销售处处长。网络疯传的日记共145篇,5.5万字,绝大部分集中在2007年9月24日至2008年1月31日之间。日记被公开后,韩峰当面否认,暗地里却筹资20万元雇人帮忙删帖。然而,删帖不但难封悠悠之口。当地纪检监察部门迅速于3月1日立案调查,网上流传日记没有记载的其他受贿事实也被挖了出来。3月13日,韩峰被捕。12月14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韩峰有期徒刑13年。日记涉及韩峰以及其他人的隐私,被人在网络上泄露出去,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首先应该从哈贝马斯理论的角度下来分析这一个其实比较滑稽的事件。关于公共舆论,哈贝马斯是如下解释的⑩:“一种意见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公众舆论,取决于如下的标准:该意见是否从公众组织内部的公共领域中产生,以及组织内部的公共领域与组织外部的公共领域的交往程度,而组织外部的公共领域是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媒在社会组织和国家机构之间形成的。” 很明显,天涯社区为公众提供了这个公共组织内部的公共领域产生的条件。因为天涯是专业的论坛贴吧,虽然天涯的版面平常,没有很华丽的感觉,但帖子质量还算高,一般都是中年人也有年轻人在上,

7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天涯比较有深度,能以一种比较理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探讨其中更加深刻的寓意。这也同时意味着,公共舆论不但是单纯的个人偏好,更是私人对于公共事务的公开讨论。是天涯人在不断讨论中,淘汰那些不和谐的因素而形成的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公共舆论。所以一种意见要成为公共舆论,必须经历一个合理化的过程,由各人散乱的意见变成“公意”,必须是经过筛选和过滤的,超越了一般私人意见主体的狭隘立场和视野,有着强烈的理性色彩,比一般的公众意见具有更明确的价值指向,因而具有充足的公共性。作为官员的韩峰,生活腐化自不待言,无疑应受舆论谴责,其中涉及到的受贿等腐败行为,网民紧追不放也是不容置疑的。既然是官员,理所当然要接受公共舆论的监督。不过,韩峰日记也算为当代留下了一个腐败官员的鲜活样本,虽然它从未超越民众的想象。新媒体时代,公共舆论的监督变得方便与迅速,网眼的厉害众人皆知,要告诫贪官们一句古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我国微博用户注册量超1亿 改变公共舆论走向○

11

未来将从精英到“草根”,草根微博“抢夺”话语权。公共舆论无疑是民意的反映,但是网络媒体等诸公共领域作为非正式意见系统,既不是政治决策系统,没有制定政策的

12

决策权,也不是政治管理机构,没有政策执行权。 因此,“共识性意愿”○的公共舆论欲

对政府政策施加影响,必须进入正式意见的权力系统,获得权力机构的响应,影响到政策议程或转变为正式议题。这样,基于交往权力的非正式意见系统的政治影响才能转化为政治权力,而这种转化需要通过一定途径,满足和具备一定的条件。哈贝马斯用冲破“闸门” 的比喻来描述这个条件,意指只有当公共舆论被激发到一定程度,突破某一个关节点,才能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并获得其回应。在这里,网络公共舆论作为催化和推动力量,以其特有的影响力与其它各种民意表达方式、途径相结合,发挥着聚集和强化公共舆论合力的

8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作用。我们可以拿近些来大热的网络微博来说明。2010年,一场“微博热”以裂变式速度大范围蔓延,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0年12月底,发布了《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随着微博井喷式的发展,网民爆料更多的首选微博,来参与更加广泛的公共讨论。博客是请别人来你家进行讨论,论坛是一群人在社区进行讨论,而微博是在广场上进行广泛的探讨。很显然,微博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报告指出,2010年,不仅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以及和讯财经等多家媒体网站也推出微博。很多知名网友的主要活动阵地向微博转移,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12521.7万人,活跃注册用户数突破6500万个。该报告的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分析,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微博在2007年进入中国,2009年8月随着新浪微博进入公测开始快速崛起,目前国内注册的微博产品已达20多款,其中各主要门户网站微博占据着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微博的迅速普及为公共舆论的形成建立了一个前提,即必须要有参与讨论的公众。首先抛开网民是否可以成为哈贝马斯定义下的公众,微博的平民化和方便化不可忽视的为哈贝马斯的这个公共舆论提供了可能,使之一方面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载体,微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进入人们的生活,对我国的舆论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论坛、博客、新闻跟帖一直是三种最强大的网络舆论载体。但在2010年,随着微博井喷式的发展,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地转向微博,论坛、博客在事件曝光方面的功能明显弱化。2009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了77件当年热点事件,发现其中有18件来自天涯社区、新浪博客、百度贴吧等论坛、博客。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在微博客、网络

9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社区等新载体的“夹击”下,论坛、博客的活跃程度有所减弱。2010年网民的讨论的首选媒体变成了微博。很明显,微博时代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公共舆论的构建,成为网民新兴的公共舆论构建平台,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它还改变公共舆论议题走向报告指出,2010年影响较大的74起与微博相关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五成存在明显的“意见领袖”。微博“意见领袖”在舆情事件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发布信息,其微博往往是舆论的源头;他们通过微博转发和评论,可以将某一事件迅速推至舆论高潮,甚至还可以设置议题,改变公共舆论议题走向。微博话题也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的力量对比。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微博客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其涉及领域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还是公民权益、社会救助等各个领域,微博客都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之一,往往也对事件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哈贝马斯提到的那个闸口在微博时代表现的机会不断增多!那个点的突破会变的越来越容易。草根从“围观”到参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监测显示,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2012、2013年底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Twitter以及微博的到来,预示着全球互联网进入Internet3.0时代。Internet3.0,意味着:受众消失,微众来临。一种可观的微博政治在中国已形成。微博客是突发新闻的出色载体,言论表达的开放平台,参政议政的良好工具,也是政府阳光执政不可缺少的通道。

三、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及参与者素质良莠不齐,引起对网络公共舆论是否为哈贝马斯所说的质疑

10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和谐“杂音”,一些网民哗众取宠、使得网上出现非理性的语言人身攻击、谩骂等。有些学者认为哈贝马斯认为公众舆论是在受过教育和知情的公众有能力形成某种意见之后在公众讨论中形成的。因

13

此,公众舆论是指有判断能力的公众所从事的批判活动○,公众舆论在公共领域中产生,而

“获准进人公共领域的资格是财产和教育。由此,多数网络舆论很难达到公众舆论的层次。但是网络公共舆论辩论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不断讨论中,舆论其实在形成过程遵循着一些原则,这个原则本质上是话语的真实客观性。这个真实客观会在公共舆论形成过程中逐

14渐淘汰那些非理性语言、哗众取宠、最终被出局而失去话语权○。而那些有理有据、分析性

的观点则始终构成辩论中的主流话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来解决。网络时代改变了以往根据身份得到相应信息的等级制度,也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垄断地位,形成了信息传播面前人人平等的结果。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抽象地说,每位网民都可以自由发布信息或观点。由于网络制造的信息是海量的,网民发布的信息意欲得到跟帖甚或采纳,就会突出感性色彩以产生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在网络空间中,缺乏自律的网民就有可能存在。不加证实随意发布信息,甚至有意制造假消息,这样阻碍了网络公民参与这一民主通道功能的发挥,以至于造成网络欺骗性,缺乏规范性,因而民众的非理性情绪的

15民主也容易通过网络传染,○” 进而产生“网络暴力”。而建立和推行网民身份认证制度,

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网民实名登陆、培养网络参政议政的舆论领袖不失为克服网络参与弊端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因此,通过相关制度规范,净化和规范网络公共领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培育理性的、有责任感的网民,以提高网络公共参与的质量,对于形成网络公共舆论

至关重要。

11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当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公共舆论的平台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网络公共领域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常量,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网络论坛的出现,给与了我们更加宽广的话语空间,尽管也有各种限制和制约,但是公众通过它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资讯,而且更便于公众自由发表意见加入讨论,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和公民文化的培养。理想和现实存在一些差距,但是网络论坛的出现已经让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趋于现实化。网络公共舆论形成应该具备一些条件,如获得对事件主题清晰、深刻、理性的认识:正确合理引导性的价值取向,各种见解 以聚合为趋同性的共识性见解等等,从而形成反映民意的公共舆论。

尤尔根·哈贝马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教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哈贝马斯不愧为世界级哲学家,他所著作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对公共领域、公众、公共舆论的分析有着强烈的前瞻性和理论性。哈贝马斯认为“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中具有头等的重要地位。”新闻媒体应该是公共领域的重要形态,是公民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这一内涵有:

○ (1)公共领域是由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大量社会经验能够得到表达的一个公共空间,各种

16

观点和意见在其中相互碰撞、展开理性讨论;(2)公共领域的机制是公共性原则,即公共舆论统治原则;(3)其功能是“让公开事实接受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监督”,“公共领域具有调节国家和社会的功能”(哈贝马斯,1990)。理想的公共领域必须具备一些条件:一是必须公开及自由,公众有公平的机会参与讨论,并能畅所欲言;二是资讯的收集及发放必须完整

12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及客观,能正确地知会大众;三是要独立于权力及市场操控之外;四是必须提供辩论场地,而沟通及辩论必须是理性批判的。很明显,我们从以上证明发现网络论坛一定程度上担当了这样一公共领域的范畴。公共舆论的产生正式建立在这个公共领域的基础上的。李刚事件、“日记局长”雇人删帖事件、以及微博的发展都为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做了证明。当然自发秩序引导、反映民意的网络公共舆论,既不是由某个权威人士、精英人物或某个机构如政府事先确定其基调,也不是依据不同观点持有者金钱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来主宰,而是在平等话语权行使的论辩和争论中,通过对公共话题的正当性审视和文化价值观的考量,所达成对相关问题的共识性见解。例如,对“周老虎”事件的探讨是围绕虎照的真假并由此涉及政府的诚信问题而展开;孙志刚事件的讨论集中于收容政策的正当性与否的层面上展开

结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网络论坛的出现,给与了我们更加宽广的话语空间,尽管也有各种限制和制约,但是公众通过它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资讯,而且更便于公众自由

17

发表意见加入讨论,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和公民文化的培养○。所以,网络论坛为哈贝

马斯的公共舆论提供了可能,它的不断发展提高着网络论坛公共舆论的理性和批判性质。虽然,网络论坛并不能充分地表现出哈贝马斯关于公共舆论的观点, 但是它使得公共领域、公共舆论这一观点趋向为现实,就已经代表着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3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1] 任慧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8) [2] 史娜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D]人

网-传媒频道 2008,

[3] 郭俊锋 《互联网上的 “公共 领域\》[J] 新乡学院学报 2010,(6)

[4] 陈勤奋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2009,(1)

[5] 同上 [3] 郭俊锋 《互联网上的 “公共领域\》[J] 新乡学院学报 2010,(6) [6] 郑 萍 薛 冰 《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政策制定的途径》[J] 中国行政管理 2009,(1)

[7] 范以锦《围观让媒体有力量 2010年十大传媒事件》[J] 南方周末 2010,(1400) [8] 同上 [6] 郑 萍 薛 冰 《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政策制定的途径》[J] 中国行政管理 2009,(1)

[9] 同上[7] 《围观让媒体有力量 2010年十大传媒事件》[J] 南方周末 2010,(1400) [10] Juergen Habermas 《The public domain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M] 1962, [11] 王晟 《我国微博用户注册量超1亿 改变公共舆论走向》[J] 法制晚报 2011, (10)

[12] 哈贝马斯,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译,学林出版社《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9,(32)

[13] 张羽《公民媒体与我国公共领域的建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4] 同上 [6] 郑 萍 薛 冰 《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政策制定的途径》[J] 中国行政管理 2009,(1)

14

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

[15] 徐家良,万方.《公民网络参与的政府创新分析》 [J].中国行政管理,2008(4)

[16] 张泓 罗序文《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领域模式》新闻界,2003,(6)

[17] 邢渊渊 《哈贝马斯理论视野下网络的非公众舆论表征》[J] 内蒙古大学学报 2010,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r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