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强

更新时间:2023-04-12 01: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25)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50)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72)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94)

第1 页,共114 页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634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一、概念题

1.《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答案】《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规则,1924年8月由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规则中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从而改变了原来严加禁止的办法。规则还就收音机装设范围、收听内容、收音机收费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这个规则的颁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不久,北洋政府责成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等地筹建广播电台。

2.《红旗》周刊

【答案】《红旗》周刊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于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办,由中央宣传部主编,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红旗》从第40期起,被指定为“全国政治机关报’,,既指导实际斗争,又述评政治形势,而且面向全国。1930年与《上海报》合并,改出《红旗口报》。

3.《张园文录外编》

【答案】《强园文录外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收录了王韬的部分政论文章,主要是选自《循环日报》、《近事汇编》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评述时政宣传变法自强,写作上提出了“记事述情、自抒胸臆”的原则,影响广泛。其中的部分文章曾被当时的《万国公报》转载。王韬的政论反帝爱国、提倡变法,其思想内容不拘泥于形式,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4.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一种简化形态的,用以协助人们获得有关真实世界的意义。”它是指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5.东方网

【答案】东方网是由上海多家新闻媒体包括解放日报社、文汇新民报业集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广播电台、东力一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青年报社、劳动报社、上海教育电视台集中资源优势与上海东力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组建的大型综合网站,于2000年5月28日正式开通。其总体发展策略定位于“新闻强势导入、信息服务衔接、电子商务展开”。东方网与150家媒体有签约合作关系,

第2 页,共114 页

迅速成为华东地区最强势的新闻网站。

6.《第一财经日报》

【答案】2004年11月15日,由上海文广、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三家集团共投资一亿元的《第一财经日报》发行。《第一财经日报》为对开大报,每周一至周六出版,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为核心,辐射至全国其他经济区域。《第一财经日报》涵盖了广播、电视、报纸,且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三跨”经营,打造了中国第一家跨媒体经营的财经传媒平台。

7.《字林沪报》

【答案】《字林沪报》是近代上海著名的中文商业报刊。1882年由字林洋行出资创办,原名《沪报》,同年8月10日改名为《字林沪报》。该报吸取了《上海新报》的教训,从报名到版式,从用人到内容,都尽量中国化,聘用曾在《申报》工作过的中国人担任主笔,用连史纸印刷,定价合理,重言论、新闻和文艺。在内容方面,曾撰文抨击法军,鼓励中国军民抗击到底。在新闻力一面,因和((字林西报》属于同一报系,享有独家刊用路透社电讯的特权,因此经常刊登电传上谕和国外电讯。该报1888年还连载小说《野雯曝言》,随报送阅,是中文报纸连载长篇小说的开端。1897年,该报出版专载文艺作品的附刊《消闲录》,被认为是中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1900年春,由于销路不好,英文字林西报馆将《字林西报》转售给日本东亚同文会,后者将其改名为《同文沪报》继续出版。

8.《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答案】1948年9,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口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作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主要内容如下:①新闻事业在联系共产党和群众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②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对党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精神。③刘少奇提出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以下四个主要条件:a.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要独立地做艰苦的工作;c.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d.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9.邹韬奋

【答案】邹韬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年10月起,他开始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使其深受读者喜爱。“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从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爱国者,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生活》周刊创造了当时杂志发行量的最高记录。《生活》周刊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邹韬奋继续创办《大众生活》、《抗战》等,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之一,死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邹韬奋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闻理论,如关于新闻言论自由、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等,构

第3 页,共114 页

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也即是著名的“韬奋精神”。

10.尼尔·波兹曼

【答案】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波兹曼认为电视传媒的娱乐本性使得非娱乐性的信息不得不在“声像”上包装自己,最终导致这些信息在内涵上缩水。另外由于电视传媒仅仅是单向沟通,无法与观众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它也就没办法实行教育的职责。波兹曼深化了传媒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认为不同的传媒适合传播不同的信息。他的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都是其对西方媒介体制转型深深的忧虑和反思的产物,这在当时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11.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答案】新闻传播事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新闻传播事业是以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舆论机构,它以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为其经常性的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传播事业总是一定阶级的新闻舆论工具。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具体如下所述:

(1)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上层建筑的特点。上层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阶级性,所以,人们把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规定为“阶级舆论工具”。

(2)新闻传播事业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新闻传播事业作为“批判的武器”,无法代替国家机器,它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不是暴力机关,不具有强制作用。

(3)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各种形式中,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

①新闻传播事业比哲学、文学、艺术等更接近政治,因为它直接宣传和维护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

②新闻传播事业对群众的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强。

③新闻传播事业主要运用新闻手段(新闻、评论、图片等新闻文体和编排方法及传播形式的总称)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用事实说话”,对受众实现“潜移默化”和“形象化指导”。

12.1902年后中国本土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

【答案】1902年之后,随着“报禁’,、“言禁”的废除,慈禧“新政”的成果开始在报刊界显现,中国民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慈禧实行新政之后的十年间,中国的各类报刊齐头并进,各有进展。表现为:

(1)商业报纸发展加快,形成了一批较有规模、注重经营、比较成形的商业报纸,如上海的《申报》、《新闻报》。

(2)涌现了一批以西方的新闻业为榜样,既重视经营,也重视社会效益的民办报纸,如上海的《中外日报》和北京的《京话日报》。

(3)支持维新变法的一些知识分子借“新政”开张、“言禁”稍弛的机会,重新恢复了办报

第4 页,共11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rg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