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_菩萨蛮其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7-08 20: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菩萨蛮》 韦庄

授课人:王丽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②、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

②、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 型】 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探究法。 【教 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首梦里水乡,将我们带到了诗情画意般江南,说到江南,我们眼前总会浮现“那位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也许会遥望“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文人墨客笔下,江南就是一幅水墨画,是笙歌管弦;是杏花烟雨:是文人风流。江南着实美得让人心醉,难怪“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

同学们先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菩萨蛮”,说唐朝女蛮国进贡

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形似菩萨,称为菩萨蛮,后文人将其作为词牌名。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首。

请同学借助课后探究中的诵读提示,自由诵读本首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诵读时的韵律节奏,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问。 二、形式认读,整体感知。

⒈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对读和集体诵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菩萨蛮其二----韦庄(板书)1分钟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lú)边/人/似月,皓腕(Wàn) /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特征:两句押一个韵

⒉听教师范读,品评感悟。再读全词。 要求:

①、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②、韵律节奏,处置得当; ③、情感丰沛,运气自如。 问题:(多媒体)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说明:何谓“披文入境”?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通过作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初步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再在充分了解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确认作品的主题思想。

“披文入境”的三大途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知人论诗。(多媒体)

1、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同学们觉得那句词最能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情感是愉悦的还是愁苦悲凉的? 明确: 悲愁的 苦涩的 无奈的

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苦、无奈的及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呢?(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我们就借助披文入境的方式: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发挥想象,进入作品营造的意境,探求诗歌的主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知人论诗(多媒体)

说明:生活背景不同,诗人的情感体验必然也会有较大差异。所谓知人论诗,就是要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诗人(或词人)的生活经历,深入准确地体察诗人(或词人)在特定情景下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旨趣。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

安,他身陷兵火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因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在当时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介绍

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置身诗境(多媒体)

那作者怎样表现这种愁苦之情的呢?需要同学们置身诗境,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人们都说江南好,游人也认为江南宜于养老。 (一)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让游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明确: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二)词人具体采用哪些意象来表现江南的美? 明确:春水、碧天,画船、雨眠、月, 霜雪。 重点突破:作品情景并茂,意境明丽清新。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联

想和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 注意点:

①想象合情合理 ②想象优美丰富

说明:用散文笔调描绘诗句意境,用意在以写促读,通过想象、描写,更加细腻真切地领会诗美,把握诗境。

教师自写文段展示引领学生进入思考:

有人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若真如此,我想,必是碧绿如蓝的江南春水的妩媚造就了女儿风情万种的骨肉。那般迷人、那般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和几位文友租一只画舫,品酒论诗。不料帘外雨潺潺,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当此际,睡意悄然袭来。不知几何,微风送来缕缕酒香,将梦中的我唤醒,透过小窗,只见对岸酒肆里一位面若桃花的姑娘挽起双袖,洁白如雪的双臂上下舞动,给顾客沽酒。面对此景,我不禁悲从中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美文拓展赏析: 其一、学生1

行走于江南的河畔,春风扶柳,燕飞枝头,柳枝调皮地牵扯着我的衣袖。回首间,风儿吹飞了谁的长发,空气中飘漾着绿叶的香味,让人迷醉!放眼湖中,柳影倒映于水中,水面影映着柳影。不知是水绕柳,还是柳缠水。这一排柳树躺在水中,那绿,那翠,似乎超过了

天。恍惚间,细雨不期而遇,忙叫一条小船,在雨中静听江水的呢喃,带着不念之情渐渐入梦,望能在梦中重游。

评价:语言清新,灵动 。 其二、学生2

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请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

评价:巧设情境,如梦如幻。 其三、学生3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评价:移情于景,感同身受。

说明:以上美文的拓展赏析,一为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二为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其三还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再次,缘景明情(多媒体)

词人在此刻为什么就不开兴了呢?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虽勾画了一幅清新、醉心的江南美景图,但想到自己身世,此刻诗人再无游江南时的欢愉,转而为悲凉,我们称这种表现手法为:乐景衬哀情。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讨论明确:

词人用一个虚词“莫”字,以劝慰的口吻说:“不要回去了”家乡处在战火中,暂且呆在江南吧,秀美的江南和家乡对比,词人对江南有了一丝的迷恋,即使江南再美,可我与江南而言,只是过客,而非主人,我还是想着回去,只是家早已破败,想起不免让人肝肠寸断,表现了词人有家难归的无奈。

语言明白晓畅,感情真挚醇厚。直接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之情。隐约地更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因此,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美景表现出对江南的赞美以及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直抒胸臆,盘旋郁结)

再次诵读本首词 四、课外拓展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问题:作者在写景时,采用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简析这些意象在词人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五、板书

江南 老 景 人 好

愁苦 无奈

(离乱之苦和游子思归又不得归的无奈) 五、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预习扬州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