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殡仪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27 1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寻甸县殡仪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寻甸县殡仪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

3.工程地点:寻甸县仁德街道办北观社区新庄村莲花山西北边 4.项目承办单位:寻甸县民政局 5.项目负责人:季光明 联系电话:15887131566

6.项目实施期限:2年(2014年5月~2016年5月) 7.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该项目规划服务规模: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3333.39平方米(20亩),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最高殡殓服务能力达到2420具/年。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1)建设殡殓车间及办公服务楼5426.96平方米(灵堂、悼念厅、办公服务楼、地下车库及物品存放)。

(2)购置殡殓车间设备(设施)4台(套)(冰棺4台、电梯一台)。

(3)公用辅助工程(挡土墙1400立方米、道路1040平方米、停车场916平方米、园林绿化9707.87平方米、各类给水管道500米、排水管道500米、电力电信排管1200米等)。

8.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总投资2186.24万元,其中,资金由省市争取支持。 9.效益分析简述:

经济效益方面,该项目建成后年均实现净服务收入221万元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营。 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我国殡葬改革工作的需要,是寻甸县“物

1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项目区全面实行火葬,节约土地,优化环境,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等。

二、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 1.编制依据

(1)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的通知(民办发[1990]10号);

(2)《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FGJ124-1999);

(3)《寻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寻甸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 (5)《寻甸县城市总体规划》、《寻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等;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8)其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资料; (9)其它调研资料。 2.主要研究内容

本报告从调查分析寻甸县殡葬发展现状入手,对项目建设规模预测分析,对新建寻甸县殡仪馆工程的必要性及意义、项目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总体布局、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实施进度、组织机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证,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初步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一 览 表 表1-1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2

1 2 3 4 规划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项目总投资 资金筹措 平方米 平方米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万元 年 13333.39 5426.96 2186.24 2186.24 2186.24 221 125.7 11.6 6.0 13.26 11.9 年均(扣除成本和税金) 年均 年均 含建设期2年 4.1 省市争取支持 5 财务指标 5.1 服务收入 5.3 总成本费用 5.4 税金及附加 5.5 财务内部收益率 5.6 财务净现值(i=6%) 5.7 投资回收期 四、主要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项目定位有一定难度,尽管研发设计工作一经完成,其定位也就相应确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

(2)项目时间较紧,由于目前从县城通往新建殡仪服务中心的道路还不通所以要加快道路建设。

2.建议

(1)在下阶段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优选设计方案,节省投资。 (2)加快项目融资步伐,开辟多渠道融资途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3

殡仪服务中心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其功能是,使人们在殡仪活动中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倡导文明、健康、进步的殡仪活动,起到移风易俗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同时对集约、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实现意义。

我省已建成62个殡仪馆,覆盖全省68个县(市、区),目前在建的还有29个。2012年初云南省民政厅召开会议,向媒体通报了我省殡葬改革的一些情况。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下,我省火化率由2007年的11.4%提高到2011年的25.78%。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全面实施《云南省县级火葬设施建设规划》,从2005年至2011年共投入资金14352万元,用于补助新建56个殡仪馆和改扩建部分老殡仪馆,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29个,包括昆明市石林县和寻甸县的两个;在建的有27个。加上原有的33个殡仪馆,规划完成后将有89个殡仪馆。去年,首次投入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46个农村公益性公墓,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有农村公益性公墓300多个,有效遏制了农村乱埋乱葬现象。同时,我省的丧俗改革也得到了不断创新发展,树葬、鲜花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态葬法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熟知,多种多样的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得到推广。

寻甸县全县辖11个乡镇(街道)园区、132个村委会,现有人口41.3万人,每年死亡人数约2000多人。如按常规土葬每冢坟占地20平方米计算,则每年将占地60亩,且其中1/3以上是耕地。长此以往,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将愈演愈烈,而能开垦的荒山荒地将逐年下降,利用率将越来越低,可耕作的土地也将越来越少,势必从根本上制约着全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另外,在丧葬过程中,受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大操大办在当地农村盛行已久,铺张浪费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该县每年开销达4000万元以上,极大地浪费人

4

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两个文明建设,同时也影响全县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另外,随着寻甸县总体规划步伐加快为配合寻甸县三月三片区综合项目开发利用,县民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于2013年8月20日将寻甸县殡仪馆移交给县土储中心,并于全部拆除完毕。为支持寻甸县重点项目建设大局,同时确保全县殡改工作的正常开展,巩固已有成果,提高殡葬服务能力和档次,寻甸县决定原殡仪馆整体搬迁建设。该项目已列入寻甸县委、县政府“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目前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项目建设是支持和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寻甸县殡仪馆原址正好位于三月三片区综合开发项目选址处。三月三片区项目的建设作为寻甸县城生态游览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城市公园及旅游观光功能,可开展生态观光、会议接待、登山健身、休闲娱乐等综合性休闲生态旅游。随着片区的各项建设将使寻甸县的各项收入得以增减,改善了县内的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寻甸县的知名度。因此,从寻甸县发展战略大局着想,寻甸县殡仪馆整体迁建是必要和紧迫的。

2.项目建设是服从城市整体规划,特别是城市经营规模扩张战略发展的需要。 随着三月三片区旅游文化生态项目的开发,寻甸县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县域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城区居民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寻甸县殡仪馆现有的服务规模,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已不能满足全县殡葬需求。该项目通过异地重新规划设计,并按三级馆标准进行建设,从而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不仅为推进全县丧葬改革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寻甸县城市规模做大做强提供配套条件。

3.项目建设是当地“二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5

殡仪服务中心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殡仪服务中心在我国又是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阵地,起到移风易俗,升华人们的思想的作用,使整个丧葬过程成为文明、健康、进步的活动。因此,该项目的建设都要按着这个要求,使其达到应有的功能。

4.推进和加快殡仪服务中心正规化建设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殡葬事业是独家经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局面必然会被平等竞争、共同拥有的市场所打破,要想占领和巩固这个市场就必须向人们提供满意的殡葬服务,而搞好殡仪馆的建设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加快殡仪服务中心的更新改造和正规化建设,是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殡仪服务中心自我生存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所以,应争取时间加快殡仪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

一、需求分析

殡仪服务中心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殡仪馆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口,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根据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21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和死亡人口将达到相对的高峰期。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规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特征为制定殡仪馆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殡仪馆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治丧场所。

寻甸县殡仪馆服务范围为全县11个乡镇(街道)园区,41.3万人。寻甸县总面积2890.34平方公里,全县有汉、回、苗、彝等16个民族。全县政治稳定、民族团

6

结、经济发展迅速,被誉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

根据《寻甸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全县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全县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92‰,人口自然死亡率为4.74‰。“十二五”期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3.5%以上,并逐年稳步提高,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年出生水平控制在8.66‰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2‰以内,人口自然死亡率为4.74‰以内,到2014年末,计生总人口控制在46万以内(不含流动人口)。

另外,据寻甸县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4年间,平均每年死亡人口2000多人,年均死亡率4.74‰。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项目服务区现状总人口约41.3万人,人口自然死亡率为4.74‰,则现状(2013年)火化量每年约2280具,平均每天6.2具;随着县境交通区位大幅改善,工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至中期(2020年)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2%测算,即年火化量为2420具;远期(2021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3%测算。

二、项目服务规模与建设标准 1.项目服务规模

规划服务能力:通过上述估算及火化工作效率分析,最高年殡殓业务量可达2420具(6.6具/日)。而根据上述项目服务需求分析可知,项目服务区在15年后死亡人数才能达到2420具/年以上,因此,该项目建设可满足项目服务区相当长时间内的服务需求。

2.建设标准

该项目将严格按照《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中第一至第二十二项有关要求并按三级馆进行建设,综合评分达360分以上。远期目标努力把寻甸殡仪馆建成二级

7

馆,综合评分达480分以上。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1.地理位置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2o41′-103o33′、北纬25o20′-26o01′,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之间。东临马龙、沾益、会泽,有公路穿山越岭相连;西和富民、禄劝毗邻,田畴相接;北与东川接壤,有东川铁路相通;南接嵩明,川原平衍。从东到西横距84.5公里,由南至北绵延75公里。1988年,全县总人口418677人,其中汉族329808人,彝族36448人,回族47798人,苗族4476人,其它少数民族147人,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1.22%。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向东南倾斜阶梯状。以乌蒙山系的梁王山、小海梁子等山脉为主,山间点缀着低凹谷地或湖盆。全县总面积3598平方公里,山区、高寒山区占87.5%。北部受金沙江水系的河流强烈切割,河谷深切,山势陡峻;中部地势略高,山顶浑圆平坦,东南部低中山丘原之间散布各类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坝子)。

项目位于寻甸县仁德街道办北观社区新庄村莲花山西北边。项目选址处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2.用地面积及土地权属类别

现有总用地面积13333.39平方米(20亩),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供地方式为划拨。土地权属类别为村镇集体用地。

二、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象特征

寻甸县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一般特点,可概括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

8

不分明。冬春日照充足,气候温暖,干旱少雨;夏秋寡照多雨,凉爽潮湿。寻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020.9mm,全年日照2119.0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443899.6焦耳/平方厘米。受季风气候影响,冬春多风,盛行南(s)、南西南风(ssw),年平均风速3.0m/s。主要自然灾害有倒春寒、干旱、洪涝、冰雹、八月低温、霜冻、雪灾等等。

(2)水文特征

寻甸县水资源丰富其中最大河流牛栏江是金沙江右岸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昆明市官渡区小哨境内,流经嵩明、马龙、寻甸、沾益、会泽、宣威、巧家、鲁甸、昭阳等11个县(市)区及贵州省威宁县,于昭通麻砂村注入金沙江。河道长约423公里,天然落差约1725米,流域面积13787平方米,较大的支流有马龙河、西泽河、硝厂河、菜园子河、沙坝河等。牛栏江流域内水文气象站较多,年降雨量约700毫米至1500毫米,年蒸发量约1200毫米至1600毫米,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洪水由暴雨形成,受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严重。

(3)地形地貌特征

寻 甸 县 地 处 小 江 东 西 断 裂 带,地 质 构 造、地 形 地 貌 复 杂,岩 石 裸露 风化,易破碎、松散物质丰富,玄武岩、砂岩、泥岩、白云岩等均有出露,因为金沙江水系的强烈切割,水系一级支流沿线地形陡峻,群峰耸立,山 脉 起 伏 大,河 谷 低 凹,海 拔 高 差 悬 殊 1849.7米,牛 栏 江、普 渡 河、小江三大水系,20余条河流和内陆湖泊清水海横贯全县汇入金沙江。

项目区属山区丘陵地带,场地周围都是以缓坡和林地构成,海拔在1978.69-2009.41米之间,场地呈西低东高、南低北高之势。

(4)地质

寻甸县位于昆明市北部,地处滇东高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向东南倾斜阶梯状,为中山一高原地形;县内构造呈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纵贯县境中部及以

9

呈北东向的普渡河断裂带纵贯县境西部。县内海拨高差大(3294.8米-1445米)。由于地壳抬升和河流的强烈切割,全县地势高低悬殊,沟、谷、河纵横交错。

项目选址处由于缺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暂时无法对场地进行定量描述。建议该项目在下阶段工程勘察阶段应进行详细勘察。

(5)地震

按抗震规范《GB 50011—2010》之规定,寻甸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2.社会环境

寻甸县属昆明市辖县,全县辖11个乡镇(街道)园区,132个村委会,总人口41.3万,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万人,占21.8%。全县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43154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845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9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80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955万元。非公经济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实现增加值57824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0.4%。全县普通高中招生2237人,在校生5625人;职业中学招生103人,在校生185人;初级中学招生8483人,在校生23796人;普通小学招生10467人,在校生5885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272人。全县建有文化站17个,艺术表演队1个,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2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中心卫生院4个;保健站1个。卫生机构技术人员609人,其中:医生323人;床位有481张。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374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8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2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28平方米。

3.人类活动因素

10

场地一面靠山,三面开阔,自然景观良好。不存在采掘矿产、修建蓄水工程、劈山放炮、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对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殡葬场所。

4.交通条件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 是滇东北之要冲,贵昆铁路,昆曲、嵩待高速公路从县内经过,境内乡乡通了油路,交通十分便捷。该项目选址处与寻甸县城区仅3.5公里,目前正在修建一条寻甸县城通往殡仪馆片区的县级公路,建成后将满足为殡仪馆服务的交通状况。

5.政策条件

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十分重视殡葬改革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殡葬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殡葬习俗改革和人们殡葬观念的变化,殡葬法规从无到有,殡葬业成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

寻甸县人民政府对该项目的建设高度重视,对寻甸县殡仪馆整体迁建项目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实施方案。

6.公共设施条件

该项目的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已具备。供水方面,水源引自城区市政给水管,由寻甸县自来水公司负责供水;供电方面,在馆内设置配电房,电源由市政电力电缆引入,由寻甸县电力局负责供电;电信、有线电视信号由相关部门引入;殡仪服务中心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的规定。

7.施工条件

项目地处县城北郊,施工用的交通、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条件便利,各项建筑材料也均可就近购买。

11

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

一、规划设计依据

寻甸县殡仪服务中心工程应严格按《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民办发[1990]10号)、《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FGJ124-1999)以及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二、服务宗旨与目标 1.服务宗旨

修建新殡仪服务中心的宗旨是“上为国家分优、下为民众解愁”的宗旨,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次的服务方向,全心全意为丧户服务,使全县人民满意。

2.建设目标

(1)按民政部《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要求,按三级殡仪馆标准建设,并通过上级评定验收。

(2)努力建设成“绿色、环保、生态型”殡仪馆。 (3)在竞争环境中捕捉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三、总体规划要求

总体规划要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关爱平和气氛,建筑与景观自然和谐;主体建筑应注重展示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功能合理,交通流畅,环保节能。

从其使用性质来说,殡仪馆要有合理的选址,应考虑人的心理卫生另外还应考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较为便利的交通。从使用流程来说,殡仪服务中心要有合理、完善的功能,殡仪服务中心功能分区可以有:停车区、室外人流集散区(广场)、业务办理区、殡仪区、行政办公以及附属用房等。其中,殡仪区是最主要的功能部分,要处理好“生与死”的分隔。殡仪服务中心的交通具有时段积聚性。在清明、大型悼念活

12

动时会有大量的人流、车流,所以要注重驻车与分流规划设计。殡仪馆要考虑丧葬习俗的地域性和民俗性,不同的地域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同一地域也可能因为不同的民族带来不同的丧葬习俗,最终对殡仪服务中心建筑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场内外交通运输流量组织

对外交通运输主要依托现在正在修筑的县城通往殡仪服务中心的路建成后能满足交通运输要求。场区设置两个入口,其中主出入口位于场区西部,次出入口位于场区南部。场内按照作业工作流程合理进行道路组织,在馆内由西至东中心轴线上规划一条步行台阶,便于丧着家属朋友能较快方便的到达我们的悼念区。在轴线上规划一条主干道连接左右通往地下车库的环形道路,并与地下车库进行合理连通。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至悼念区之间规划分为两台通过踏步上到我们的悼念广场,几何结构图从北边连接综合办公楼的踏步到悼念区由一条蜿蜒曲折的人行铺路踏步串联起来,表达曲折人生,回归自然的意境。而沿着中轴线一直到达主悼念厅的高台台阶体现一种对死者的敬仰。

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五、场区竖向及总平面布置要求 1.竖向布置

竖向设计应充分结合地形,以斜坡或台地形式,充分考虑节约投资和景观的需要,对各区用地进行整合。

2.总平面布置

平面设计应紧密结合项目工作流程,体现“简洁、流畅、方便、节省”等原则,合理布局各建(构)筑物,充分、高效利用场地。

(1)总平面布局

13

1)总平面布局根据功能分设综合行政办公区、悼念区、地下停车仓储区、林荫景观区、室外停车场。

2)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车辆和人员的分流有序。 ·悼念区与综合办公区相邻设置,并设廊道连通。 ·地下车库仓储区内设置电梯通往悼念区 ·行政办公用房朝向良好。

·有改扩建余地和绿化用地,绿化率不应小于35%。 ·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地。

·应设置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厕所。室外公共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

3)殡仪服务中心不应少于2个出入通道,其中1个专供殡仪车通行。 4)停车场设计除宜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做好交通组织。

·在停车场出入最方便的地段, 应设残疾人的停车车位, 并设醒目的“无障碍标 志”。

·内部车辆应单独设置停车场。

·殡仪服务中心入口附近宜设馆前广场。 (2)室外环境设计

1)室外环境设计应包括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和绿化等设计。

2)室外环境设计宜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各功能区的特点,对景观、植物

14

配置及山石水面等作出综合设计。

3)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4)各功能区均应设置醒目标志。 六、项目总体功能布局

根据用地特点及工作流程,殡仪馆由南至北布局形成“一轴五区”,“一轴”即馆内各主要功能用房均由南至北呈直线分布;“五区”分别为:对外停车区、对内地下停车及储存区、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悼念及守灵区、林荫景观区。

工作流程为:地下停车场——寄存——守灵——悼念——办公。 1.对外停车区

规划在主出入口处设置一个停车场,停车场主要供大中型客车使用和供小汽车使用。停车场面积916平方米,可同时停放车辆55辆。

2.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

在馆区以北规划一座三层办公生活综合服务楼,设置有办证大厅、家属休息区、办公、食堂、餐厅、便民超市、花店、职工休息室等。

3.悼念、守灵区

悼念、守灵区位于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后方。一共三个悼念厅其中中间的大悼念厅能满足规模较大的家庭使用可容纳200-300人;同时里面设置较大的灵堂,可容纳规模大的丧户举行丧事活动。

左右两个小悼念厅能满足规模较小的家庭可容纳100-200人; 同时里面设置较小的灵堂,可容纳规模小的丧户举行丧事活动。

三个悼念厅都设置有后门可互相连通,方便运输,同时最南边的悼念厅边上设置有电梯,方便遗体从专用车道运到地下车库在用电梯直接运到各个悼念厅。

15

4.地下车库及储存区

地下车库及储存区位于悼念广场下方,主要是供给工作人员和特殊车辆停放总车位66个3000平方米,其次就是一些悼念道具用品和家属的一些东西寄存679.48平方米。

5.林荫景观区

林荫景观区主要分布在馆区的各个角落,最突出的是悼念广场,上面种满整齐的树木,下面摆放着长椅供给前来悼念的人员休息乘凉。

第六章 工程方案

一、工程内容(范围)与规模

1.建设悼念用房及办公服务楼5426.96平方米(灵堂、悼念厅、办公服务楼、地下车库及储存区)。

2.公用辅助工程(挡土墙1400 立方米、道路1040平方米、停车场916平方米、园林绿化9707.87平方米、各类给水管道500米、排水管道500米、电力电信排管1200米等)。

二、主体建筑工程方案 1.建筑设计理念

殡葬建筑作为特殊公共建筑,体现着对人的关怀,死者的安息,生者的哀思,所以较之物质功能,其精神功能更为重要。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各有区别,这是殡仪服务中心建筑设计应该区别对待的。

殡仪服务中心建筑设计要重视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艺术设计。在室外环境设计上,强调以绿地、水面形态,多样的植被形式来调节、舒缓人们的悲痛。

2.建筑风格

16

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型”的规划和建设目标,采用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的园林式风格,与自然山体相得益彰。色彩采用暖色调,简洁明快,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

3.各单体建筑方案简述

场区由南至北各单体建筑依次呈直线排列:办公服务综合楼、悼念厅。 (1)办公服务综合楼:拟设计为3层,框架结构。每层建筑面积415.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46.95平方米。

(2)大悼念厅:拟设计为1层,框架结构,层高8米。建筑面积285.57平方米。 (3)小悼念厅(两栋):层高8米、建筑面积107.48平方米,框架结构。两栋总建筑面积214.96平方米。

(4)车库(仓库):拟设计为1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679.48平方米。 以上建筑面积合计5426.96平方米。 三、公用辅助工程 1.挡土墙

新建的挡土墙位于入口停车场及场地东部临山一侧。

停车场挡土墙长63米,高6.5米,设计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东部临山挡土墙长100米,高7米,设计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

挡土墙块石、条石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U30,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15。块条石挡墙顶宽度不宜小于400毫米。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稳定性、地基承载力、水流冲刷情况和岩石风化程度等因素确定。土质地基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0.8米。挡土墙伸缩缝间距一般采用20~25米。应根据墙背渗水情况设置一定数目排水孔。挡墙后面填土,应优先选择透水性较强的材料,以减小墙背土冻胀力和有利于积水排出。

17

2.场内道路 (1)道路规划原则

高效畅通的交通组织至关重要。道路规划应注重主次分明、结构合理、宽度适宜,做到交通通畅,技术经济合理。并注意道路与地形地物相结合,做到经济、自然。

1)场内道路设计为环形分设两个出入口,主出入口专供前来悼念车辆停放,次入口和以南的道路专供运尸车辆通行;场内主干道设计为5米。

2)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和横断面,节约造价。 (2)道路结构

车行道为20厘米厚C25现浇混凝土面层,下设15厘米厚5%干硬性混凝土稳定层,15厘米厚碎石垫层。

林荫道路面铺设广场砖,下设30厘米厚的砂石垫层。 人行小路为混凝土路面。 3.停车场

在场区主出入口处规划一个停车场,停车场面积916平方米。

如有临时停车需要,在主干道上设置港湾式停车位供车辆临时停靠。停车场要考虑生态性设计原则。

4.景观与绿化

逐步建成融园林、人文景观和殡葬为一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四季常青,各色时令花卉争奇斗艳的特色园林式文化馆区。

(1)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植物配置时,除了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外,应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展现馆内自然生态景观效果;

18

2)人工规整植物造景与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相辅相成; 3)功能要求与视觉景观高度统一; 4)基调树种与特色树种相结合。 (2)绿化规划构思

1)充分利用原有植被,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地势条件,丰富植物层次。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并注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交替布置。

2)改变单一的绿化视觉效果,形成不同季相的景观。同时做好周边绿化。 (3)植物配置

除选用乡土植物树种外,可在建筑周围种植乌柏、樟树、榕树、枫香、美丽针葵、黄山奕树、蜘蛛兰等树种,形成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美观大方的绿化效果。

以层次分明的园林绿化处理和高雅的绿化空间处理手法为主,以凸现生态型殡仪馆格调。主要植物选择榕树、香樟、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池杉、垂柳、桂花、芭蕉、竹柏、南洋杉、蒲葵、凤尾竹、箬竹、含笑、杜鹃、樱花等。在景观营造上力求做到庄重、清新悦目、怡然。

5.环卫设施 (1)公共厕所

项目拟在项目区人流量大的场所(如悼念、综合业务服务区)设置公共厕所两座,其中悼念区南侧1座,综合业务服务区1座。

公厕设计应按《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要求进行。 (2)垃圾收集设施

垃圾收集设施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进行规划设计。 道路清扫保洁做到每日必清。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清理遗体的织物、废纸等废弃物应纳入全县医疗垃圾统一处理(如焚烧处理)。

19

垃圾收集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及路口,应当美观、卫生、耐用,平均间隔30-50米,共须设置垃圾收集箱30个。

6.给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 1)现状概况

项目区内无给排水设施,现状给水管网不完善。 2)水源

该项目由寻甸水厂供水。 3)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预测

用水标准:根据《寻甸县总体规划》、《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结合项目区实际用水情况,并参考相关资料确定项目区规划用水量标准(平均日用水量标准)。公共设施用地(五个功能区)用水量指标按6L/平方米·日计,其他(道路广场、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用水量按1升/平方米·d计,未预见水量(包括管网渗漏水量)按总水量的5%计。

项目用水量预测见表6-1。

给 水 量 计 算 表

表6-1 序号 1 2 3 4)消防供水方案

项目名称 用水标准 规模 单位 用 水 量 28.5立方米/日 8.5立方米/日 3.5立方米/日 40.5立方米/日 公共设施用地 6升/平方米·日 5736.1 平方米 其他用地 未预见用水量 合 计 1升/平方米·日 8579.95 平方米 5% 20

片区同一时间火灾发生2次计算,每次消防水量为35升/秒,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

5)给水管网规划

管网平差:供水管网按远期最高日最大时流量进行平差计算,并按消防流量(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加消防用水量)和事故流量(事故发生在最不利管段时保证70%的管网流量)进行校核。

管网布置:给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下。规划管径为DN50-DN160,与各相交路网形成环状供水,并沿道路配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需在80-100米之间。

(2)雨水工程

1)结合道路两侧已批用地,地址现状和规划情况,合理划分汇水面积。场内雨水管主要布置在房屋上。然后通过排水沟排出。主要排水沟设计高为0.5米,宽为0.5米。次排水沟设计为高0.4米,宽0.4米。

2)设计暴雨径流量计算 管道雨水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Q=Ψ×q×F (升/秒)

其中:Ψ—综合径流系数,本次取采用Ψ=0.7。 F—汇水面积,取1.3公顷;

q—暴雨强度公式,取昆明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q值为197.3升/秒·公顷:

3973.398(1+0.494lgP)

q= (升/秒·公顷)

(t+12.17)0.848

21

式中:P----设计重现期,取1年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t----降雨历时(分钟),t=t1+mt2;t1 — 地面径流时间,t1 =10分钟;t2 — 管内流水时间;m — 延缓系数,取2。 经计算,场区雨水量为417.2升/秒。 3)管道设计

雨水沟均布置在道路边缘位置,排水沟与纵向道路关系较为紧密,既要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道路坡度,也要兼顾管道走坡之间的协调关系,既要满足经济上合理,又要统筹安排路段上各排水沟间竖向高程的合理布置。

(3)污水工程 1)设计原则

①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体制,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根据场地现状还可以设置污水处理池和中水回收池,实现污水再利用,雨水可以根据地形相应设置排水沟。

②现行的其它国标、行业标准、以及云南省地方法规;

③结合道路两侧用地,地址现状和规划情况,合理划分汇水面积。

④遗体清洗废水与生活污水应自成系统,且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的规定。

2)污水量规划标准和污水量预测

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测算,场区污水日排放量为34.42立方米/日。 3)管道设计

污水管道布置于路网西侧或北侧人行道下,主要收集路侧周边地块的污水。 4)管材、接口及管基

污水管道采用D200~D300 PVCU管。

22

基础为粗砂基础,橡胶圈承插口,管基要求:地基土承载力[ ]>=150Kpa。 7.电力电信工程 (1)电力工程 1)现状概况

项目区现状土地开发程度低,现状电力负荷和电力设施也基本处于空白状状。 2)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有关规定,拟采用单位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考虑到项目区土地开发强度以及当地气候、经济等相关条件,负荷预测指标选取国标中限值。各类用地用电指标如表6-2。

电 力 负 荷 预 测 表

表6-2 单位建设用地 用地性质 负荷指标(千瓦/平方米) 公共设施用地用电

预测负荷约为1600千瓦,平均负荷密度约为960千瓦/平方米。 3)供电电源

应综合研究所在地区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可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统筹规划,经济合理地确定城市供电电源。项目区要求一路10千伏专用进线回路供电。同时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4)配电房

变压器选型S9-1600KVA,1台。根据场区需要提供的低压电源数量设置配电屏,配电房用房面积40平方米。

(2)电信工程

300-1200 同时系数 0.5-0.6 23

电信电缆与有线电视同侧埋设,从市政管网引至电信交接箱,电信交接箱设在服务综合楼内。

通信管道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 8.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设计,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对各种有关的管线专业起综合管理作用,负责协调解决各种管线在平面及竖向布置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设计中坚持以下原则:

(1)尽量满足各专业管线规范要求。

(2)尽可能满足各专业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要求。

(3)管线交叉在一般情况下遵守以下原则:小管让大管,支管让主干管,非重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设计管让现状管。

(4)保证各专业管线与道路行道树之间的距离。 (5)管线平面、竖向设计兼顾工程分期实施需要。 五、主要建(构)物及设备工程量统计

主要建(构)物及设备工程量统计情况详见表6-3。 主要建(构)物及设备工程量统计一览表 表6-6 序号 建筑工程 数 量 1 2 2.1 2.2 2.5 3 3.2 3.3 3.4 场地平整 主体建筑工程 办公服务综合楼 悼念厅 车库(仓库) 公用辅助工程 场内道路 停车场 绿化 44950.50立方米 1246.95平方米 500.53平方米 3679.48平方米 1040平方米 916平方米 9707.87平方米 设备(设施) 数 量 冰棺 4个 备 注 冰棺4个 长2000米,宽5米 24

3.5 3.5.1 3.5.2 3.6 3.7 3.7.1 3.7.2 3.7.3 3.7.4 3.7.5 环卫设施 公厕 给排水 电力电信 配电房 电梯 2座 40平方米 变压器 电缆排管 电信排管 1000米 1200米 一台 600米 600米 一台 S9-1600KVA 垃圾收集箱 30个 第七章 消防

一、主要设计依据

1.《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FGJ124-199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140-2005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二、建筑消防 1.一般规定

(1)殡仪馆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殡仪馆建筑的防火分区应依据建筑功能合理划分。 (3)悼念用房应设消防水龙、水喉等设施。

(4)殡仪馆内建筑灭火器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规定。

(5)殡仪区的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目应按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设置,且每个

25

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最大距离不宜超过20.0米。

(6)悼念厅楼梯和走道的疏散总宽度应分别按每百人不少于0.65米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宜小于1.8米。

(7)悼念厅的疏散内门和疏散外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并不应设置门槛和踏步。

(8)室外应设消火栓灭火系统。

(9)殡仪馆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定》(GB50222)的有关规定。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为一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为集中报警形式。

1.消防电源、消防设备配电、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消防设备用电均采用双回路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2)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平时由县供电部门供电,当停电时,由15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2.火灾应急广播

火灾应急广播设在消控中心,火灾时由消控中心通过消防模块联动控制,打开着火层及相关层的火灾应急广播。平时亦可兼作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及业务广播。

3.漏电报警系统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漏电报警系统对各层重要的配电箱进行漏电探测,实现及时报警,修复线路故障,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

第八章 节能

26

资源、能源和环境的问题己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做好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一、编制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9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 1 89—2005)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二、建筑节能目标 1.创造“绿色建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隔热与保温等环境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筑节能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与损失,相对减轻了由于制热制冷而带来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

2.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使用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节能建筑由于采用了成套的节能技术措施,譬如适当控制建筑体形系数;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新型墙体材料;采用墙体保温、屋面保温、断热铝合金low-e中空玻璃窗、保温门和节能空调等,减少了围护结构的散热,改善了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效率,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房屋的使用成本。

三、建筑节能要求 1.总体规划方面

(1)良好的朝向——建筑尽量东南向布置,尽量做到自然采光通风。 (2)适宜的间距——场区建筑之间间距较大,符合当地日照标准要求。

27

(3)立体绿化及遮阳系统——采用地面绿化,护坡绿化等立体绿化系统,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可起到遮阳、降温、导风的作用,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同时加强屋顶遮阳板系统,防止太阳直射辐射所带来的热岛效应,降低空调能耗。

2.单体设计方面

(1)采用简单规整的体形,尽量缩小体形系数。

(2)组织良好的穿堂风——房间尽量采用两对侧开窗,形成良好的穿堂风,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能耗。

(3)合适的窗墙比——窗墙比南向、北向、东西向,均符合节能标准规定的要求。 (4)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其热工性能符合节能标准要求。

(5)建筑的外围护结构选用加气砼砌块,外窗选用传热系数低,气密性好的塑钢窗。屋面采用25毫米厚挤塑板保温隔热材料。屋面防水材料及外墙涂料等建筑材料均考虑采用无污染环保型材料。

四、空调通风节能要求

1.根据国家、地方的节能规范要求及建筑热工性能系数计算确定空调冷热负荷。 2.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及风机均采用低噪声的优质产品。 3.设备用房(冷冻机房、空调机房等)作防声处理,以达到环保要求。 4.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等设备底座均设隔振垫,设备按管均采用柔性联接。

5.新风机、空调器的出风口均设有消声器。

6.地下室排气均用风道引至地面2米以上排放,以减少对地面行人的影响。 五、节水措施

28

1.项目水环境

合理规划和建设项目水环境,提供安全、有效的供水、污水处理、日用系统,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给水系统,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卫生要求,水量稳定,水压可靠;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作生活杂用水等各种用途时,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以保障回用水的安全和适用。

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保障项目区绿化、景观用水,改善项目用水分配,提高景观用水水质和效率。 景观用水应设置循环系统,并应结合中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水质,提高用水效率。提倡营造少灌或免灌绿化群落,减少草坪面积。

绿化用水应利用雨水或生活污水回用作为绿化用水,以利于节水及利用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

3.节水器具应用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不断提高用水效益。

龙头:(1)不使用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2)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可选用延时自动关闭(延时自闭)式、水力式、光电感应式和电容感应式等类型水龙头。

淋浴器具:冷、热水混合器具(水温调节器);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节水喷头等。

第九章 环境保护

一、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场址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

29

二、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1.施工期 (1)环境影响

该项目的施工内容包括场地平整,土建、附属设施的新建,设备安装等。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基础构造柱和圈梁、施工材料的装运等。所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振捣器、打桩机、塔吊等。在建设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建设期间,各类建材及土石方进出及装卸造成一定的扬尘,对周围的大气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及生活垃圾;

3)建设期间,各类建筑机械噪声会对周围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4)因土方开挖而造成土方增加,必须纳入城市统一的指定堆放场; 5)在建筑装饰、粉刷过程产生油漆类异味。 (2)防治措施

1)针对施工期扬尘问题,该项目拟采取如下控制措施:作业场将采取围挡、围护以减少扬尘扩散,围挡、围护对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有明显作用;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施工场地洒水与否对扬尘的影响较大,场地洒水后,扬尘量将减低28-75%,大大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减少撒落,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区;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

2)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日排生活污水量也不少,同样也会增加受纳水体的有机物含量。泥浆废水及设备车辆的冲洗水等,禁止乱排、漫流,应收集排入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r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