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生产技术1

更新时间:2024-01-18 23: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

《小麦生产技术》是小麦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该门课程以农小麦小麦为研究对象,并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法。它以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微生物、农业气象等课程为基础,介绍小麦的形态特征,基本生长发育规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新的栽培技术方法,力求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由于该专业主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介绍各小麦理论知识和小麦生产新技术的同时,该《大纲》中包含了实验和实训等技能。

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小麦栽培的概况,和当前小麦栽培的主要新技术;明确土壤基本耕作措施与农田覆盖耕作方法,小麦产量与品质;小麦生长与发育规律;熟悉当地的种植制度;掌握小麦种子处理技术,育苗与定植技术,小麦播种技术,小麦田间管理知识。具备指导小麦生产、管理小麦生产、参与小麦生产技术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里素质;具有与当代大学生相适应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并且具备有计划生产、指导生产,管理生产的能力,达到高素质、全能力的综合发展。 【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我国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

2.掌握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器官的建成。

3.掌握小麦的产量、品质形成过程,明确如何合理调控,创造高产群体。 4.熟悉小麦栽培的技术体系,并了解当前的主要种植模式和新技术。 【能力教育目标】

1.能因地制宜的选择小麦品种。

2.能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等,从事间套复种。 3.能合理播种、施肥和进行田间管理。 4.能确定适宜的收获期,并进行储藏。 【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爱岗敬业的精神。

3.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4.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小麦生产简介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小麦生产的现状和生产概况,明确小麦栽培的发展概念,我国小麦的分布与区划,掌握作物的起源和分类。 【教学内容】

●知识部分●

第一节 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一、世界小麦生产状况 二、我国小麦生产与研究概况 第二节 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一、栽培小麦的祖先与演化过程 二、小麦的分类 三、我国小麦的分区

第三节 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 一、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 二、小麦的温光反应及其应用

●技能部分●

能够将小麦的生态区域分类

第二章

【教学要求】

小麦器官的建成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生长的主要器官、以及器官的建成过程,小麦产量的形成因素,以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 【教学内容】

●知识部分●

第一节 小麦的一生经历的主要阶段 二、小麦的一生

三、小麦一生中的周期长短 第二节 小麦器官建成的主要特点 一、种子及其发芽出苗

麦粒的构造,种子萌发过程,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二、根的生长

根的类型、发生与分布,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四、叶的生长

叶的形态,叶的生长,叶片功能及其分组,影响叶片功能的因素 五、茎的生长

茎的结构,茎的生长,茎的功能以及影响茎生长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分蘖的发生与穗的分化 一、分蘖的发生与成穗规律

分蘖的发生,分蘖数的预测,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影响分蘖的因素 二、穗的分化与发育

穗的构造,穗的分化过程,以及培育不同穗型小麦的条件和途径。 二、抽穗开花与结实

抽穗开花、受精,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提高粒重的途径 第四节 器官间的同伸、同步关系 一、叶片、叶鞘、节间的同伸关系

二、主茎叶龄与分蘖、节、根间的同伸关系

●技能部分●

1.掌握小麦一生所经历的阶段

2.掌握主茎叶龄与分蘖、节、根间的同伸关系

第三章 小麦产量的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小麦群体结构的概念,群体的特点以及群体质量指标等;掌握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等问题。

【教学内容】

●知识部分●

第一节 小麦产量的形成 一、产量的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形成与不同的生育阶段,不同的生产条件和产量结构和主攻方向 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明确对产品的要求,确立作物生态适宜区,选择确定适宜的作物种类和面积,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可行性鉴定和论证。 第二节 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 一、群体结构的概念 二、群体的物质生产特点 三、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第三节 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促进有效分蘖的产生,降低高峰苗等

●技能部分●

调查小麦产量的形成。

第四章 小麦籽粒品质与调优技术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籽粒品质的概念和指标;专用小麦的发展趋势;小麦品质的调控技术等。 【教学内容】

●知识部分●

第一节 籽粒品质的概念与指标 一、形态品质 籽粒外观特性 二、营养品质

蛋白质和淀粉的组成 三、加工品质

出粉率,容重,面粉白度,面粉面筋含量以及沉淀值等。 第二节 专用小麦 一、专用小麦的分类

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 二、专用小麦的区别

北方强筋小麦、中筋小麦的冬麦区,南方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的冬麦区,中筋小麦和强筋小麦的春麦区。

三、专用小麦的发展趋势

提高小麦产品品质的途径,提高小麦商品率的途径。 第三节 小麦品质的调控技术 一、播期和密度

早播的好处,密度与品质的关系 二、肥料用量及肥料运筹 增施氮肥,肥料的运筹方式等

●技能部分●

掌握小麦的形态品质和营养品质。

第五章 小麦栽培技术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小麦的播种技术;小麦的需肥特征以及合理施肥;小麦需水特性和灌排技术,各个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等等。 【教学内容】

●知识部分●

第一节、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1. 高产小麦需要的土壤条件

2. 我国小麦生产地区的土壤条件比较 第二节 小麦的播种技术 一、播前准备

1.整地、施肥与造墒技术 2.准备作物种子

第三节、 播种技术

第四节、 确定播种时间播种量 选择播种方式 第五节、 小麦播种技术 第三节、小麦的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一、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1.小麦的需肥特性

2.施肥量的确定 3.肥料的运筹原则

二、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溉技术 1.小麦的需水特性

小麦的耗水量,各个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 2.灌溉与排水技术

灌水抗旱技术和排水降湿技术

第三节、小麦各个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 一、播种出苗阶段

主攻目标、栽培措施,播种方法以及播后管理工作 二、分蘖阶段

施肥、冬灌,镇压与防御冻害 三、返青拔节孕穗阶段

施肥、春灌和防渍、倒伏及其预防 四、抽穗结实阶段

排水降湿、根外追肥、防治害虫 第四节 贮藏与收获 适时收获与安全贮藏

第五节 现阶段主要的小麦栽培方法

小麦的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撬窝免耕技术以及小麦的条播和套播技术等

●技能部分●

1.小麦播种实践 2. 小麦的苗期诊断 3. 小麦的施肥实践 4. 小麦的播后管理实践 5. 小麦的选种技术

第六章 小麦育种与小麦栽培的关系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种子培育手段;明确小麦育种与小麦栽培的关系;掌握种子现代小麦品种与现代小麦栽培的关系。 【教学内容】

●知识部分●

第一节 传统小麦的育种手段和育种方向 一、选择育种 二、杂交育种

第二节 现代小麦育种手段和发展趋势 一、杂种优势及其利用

二、诱变育种与倍性育种 三、生物技术育种

第三节 现代的小麦品种在栽培方面的要求和应用 一、栽培与育种的关系

二、现代农业栽培对育种的要求 三、现代品种对栽培条件的要求

●技能部分●

了解小麦的主要的栽培手段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 现代化小麦栽培技术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不同地区小麦的栽培技术;明确特殊的栽培技术对小麦品种的栽培;掌握当地小麦的主要的栽培方式。 【教学内容】

●知识部分●

第一节 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 一、古代小麦栽培技术发展 二、现代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 三、不同地区小麦栽培技术的特点 四、我国现代小麦栽培技术 第二节、现代小麦栽培技术特点 一、现代小麦栽培主要发展趋势 二、现代小麦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

三、现代小麦栽培技术主要的应用与推广应用

●技能部分●

本地区小麦栽培的主要特点 掌握小麦栽培的几个新技术

四、实验与教学实习

(一)实验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章 一 三 四 四 四 四 五 六 六 七 七 七 实验项目名称 小麦的选种 小麦器官的识别 小麦播种方法与实践 小麦基本苗与出苗率的调查 小麦的套作技术观察 小麦的苗期诊断 小麦的施肥技术 麦类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分蘖特性观察 小麦的分蘖消长规律调查 麦类成熟度的鉴定和经济性状的考察 小麦的产量构成 小麦的测产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说明 (二)教学实习项目

教学实习项目及时间安排表 序号 1 2 3 小麦播种 小麦考种 小麦收获 实习项目(内容) 时间(天) 1 1 1 【实习要求】

1.为了使教学实习有计划的顺利完成,任课教师应根据实习项目和时间安排,编制每次的教学实习指导书。

2.教学实习应以任课教师为主,在有关辅导教师、技术工人配合指导下进行。 3.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分为若干个教学实习小组。班级多时,可以分批进行。实习地点应以学校实习农场为主,某些项目也可安排在附近生产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注意事项】

教学实习大部分是在室外分散作业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从指导、遵守实习纪律、热爱劳动、爱护公物、注意操作安全、端正实习态度等思想教育,以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报告】

每次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完成实习报告,并进行考核,成绩单列。学生应按期完成教师提出的田间作业和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可按现场操作、实习报告、实习态度和考试测验等综

合进行评定。无实习成绩和实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应安排重新实习,否则不能毕业。

五、学时分配

作物栽培教学时数分配表 学 时 分 配 教 学 内 容 讨论总学时 讲 授 与练 习 小麦生产简介 小麦器官的建成 小麦产量的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 小麦籽粒品质及其调控技术 小麦的栽培技术 小麦品种的培育与小麦栽培的关系 第七章 现代化小麦栽培技术 机 动 合计 【大纲依据】

本大纲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的。 【大纲适用范围】

本大纲根据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按章组织各教学板块,按教学主题组织各教学板块内容。本大纲主要适用于作物生产专业3年制高职,2年制高职和初中5年制高职可参照实行。 【大纲使用建议】

44 20 24 基本技能训练 实 验 教学实机习(周) 动 2 6 4 8 18 2 6 2 4 2 2 6 2 2 2 2 2 14 4 六、说明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分两学期完成其教学内容,总教学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讲授为68学时,实验实习为40学时。教学实习第一、二学期各为3天。具体安排见“教学实习”项目。

2.教师在执行本大纲时,可根据不同的生源对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自行调整,但调整幅度应控制在20%以内,以保证大纲的相对稳定。

3.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与生源所在地的生产实际相联系,不断补充作物栽培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要特别重视结合作物栽培的新成果给学生进行讲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应结合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

讲授。

4.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可在课堂、田间和现场进行,采用边看边讲,边操作边讲等多种方式。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感性认识,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5.实验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开放式地为学生服务。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场、科学试验田、丰产田等,让学生参与其生产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考核评价

1.采用多种考评方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可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技能掌握和熟练的程度等综合评定。要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的评定,将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基础知识考核:采用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3.实践教学考核:实验、实习、田间操作及其它技能操作等可根据实验实训报告或具体操作的熟练程度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

小麦生产技术实习实训大纲

(一)实验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章 一 三 四 四 四 四 五 六 七 七 六 六 实验项目名称 小麦的浸种处理 小麦器官的识别 小麦播种方法与实践 小麦基本苗与出苗率的调查 小麦的套作技术观察 小麦的苗期诊断 小麦的施肥技术 麦类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分蘖特性观察 小麦的分蘖消长规律调查 麦类成熟度的鉴定和经济性状的考察 小麦的产量构成 小麦的测产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说明 (二)教学实习项目

教学实习项目及时间安排表 序号 1 2 3 小麦播种 小麦考种 小麦收获 实习项目(内容) 时间(天) 1 1 1

实验一、小麦浸种处理

学时安排:2学时

一、 目的要求

掌握小麦播种前种子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小麦浸种处理的主要作用:可有效的消灭种子内部病原,也可兼治小麦腥黑穗及秆黑粉病,还有条锈病。

二、材料用具

小麦种子 石灰 玻璃棒 玻璃杯 天平 砝码 药勺

三、方法步骤

1.配置石灰溶液

用天平称取石灰10g,配置成1%的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待热量散去。

2.浸种处理:

麦种浸没在石灰水中,去掉液面的杂质,所加的麦种数量要距离液面有20—30cm为准。

3.放在30℃时浸40分钟,浸种过程应避免搅拌翻动。

4.浸过的麦种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或者是人工烘干,即放在干燥箱里烘干)。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基本的操作过程

2.如果试验失败,分析其原因

五、考核

根据学生操作的实际表现和实习报告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二、小麦器官的识别

学时安排:2学时

一、 目的要求

通过挂图和小麦的幼苗,掌握小麦器官的名称,并且能够认出小麦的各个部分器官

二、材料用具

放大镜,镊子,刀片,滤纸,小麦种子,发芽种子,小麦植株

三、方法步骤

1.通过挂图了解小麦各个器官及其名称

2.用刀片剖开小麦种子,用放大镜观察其种子构造

3.明确小麦种子发芽的基本部位,以及小麦发芽时根的条数

4.用镊子解剖小麦植株的每个部位,放在滤纸上,吸干水分,认真的观察器官的特点和器官,并且能够掌握各个器官的名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试验操作的每个过程,重点是小麦植株解剖过程 2.画出完整的小麦植株器官图

五、考核

根据学生操作的实际表现和实习报告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三、小麦播种方法与实践

学时安排:2学时

一、 目的要求

掌握小麦条播、穴播和撒播几种播种方式的技术要点。

二、材料用具

小麦种子、称、卷尺、盆子、铁锹,锄头、计算器等。

三、方法步骤

1、整地

2、根据所播小麦品种的千粒重、播种密度和种子出苗率计算各种播种方式的用种量。 3、分别在1m面积上按三种不同方式播种(包括施底肥和覆土)。

2

四、实验报告要求

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和计算三种播种方式用种量的方法。讨论三种播种方式的优缺点。

五、考核

根据学生操作的实际表现和实习报告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四、小麦基本出苗与出苗率的调查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明确小麦基本苗对群体动态的影响及在栽培上的重要意义; 2.学会调查小麦基本苗及出苗率的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不同出苗情况的麦田、卷尺(米尺)、1m2的木框、计数器、铅笔、记录纸等。

三、方法步骤

1.基本苗的调查 小麦基本苗的调查应在分蘖前进行,一般可采用二种方法。 (1)单位行长调查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数单位长度苗数 在调查地块内选代表性点若干个(试验小区2个点,大田选5个或再多些),每点量1m长两行,两端插棍,并数行内苗数,然后算出平均苗数。

②求平均行距 在每个样点处量一个畦宽度,用畦内行数除(畦作时)或量21行用20除得出平均行距。

③计算 每公顷基本苗数=100/平均行距(m)×每m 平均苗数×10000m 1m2苗数=100/平均行距(m)×每m 平均苗数

(2)方格调查法 在调查地块内选代表性点若干(数量如前),每点定出1m2,查出格内苗数,然后算出平均1m2苗数,再算出总基本苗数。用这个方法要注意确定方格的位置,往往方位不同,苗数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各调查点应在记载上详细注明位置,便于以后其他项目的定点调查。

2.断垄情况调查 每点量5m长两行,检查行内10cm以上断垄数和各段长度并计算。 (1)断垄百分数 各断垄长度之和÷样点长度(10m),换算成百分数表示。 (2)平均断垄长度 各断垄长度之和÷断垄的段数。

3.出苗率的调查 “播种粒数×发芽率=应当出苗数”,这是一个理论数值,实际播下能够发芽的种子,也不一定能出苗,前边调查的基本苗数才为实际出苗数,所以出苗率的计算应为:出苗率(%)=基本苗数/理论出苗数×100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将调查结果整理后填入下表:

小麦基本苗调查记载表

2

地块名品种 称 播种期 播种量 播种方法 基本苗数(万/667m) 2断垄(%) 出苗率备注 (%)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缺苗断垄的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

要求:每个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首先把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写下,然后再完成规定的报告内容。

五、成绩考核

根据学生操作的实际表现和实习报告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五、小麦的套作技术(电教)

学时安排:2学时 一、 目的要求

了解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基本特点和优点,该模式是在小麦、玉米一年二熟种植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典型高产高效间套种模式,广泛适用于黄淮海采用小麦、玉米复种两熟或套种两熟的地区。其特点是利用小麦、春玉米套种,增种一季夏大豆,获得粮田周年产量和产值提高。 二、材料用具 教学磁带, 三、方法步骤

该模式广泛适用于以小麦、玉米一年二熟为主体种植模式的地区,对复种两熟热量不够充裕的地区也同样适用。

种植规格 小麦10月上旬适期播种,6月上旬套种玉米间作大豆。一般采取“小畦大背”,每带200厘米,种植8行小麦,行距20厘米,大背60厘米。小麦收获前25~30天在大背套种两行玉米,行距40厘米,与小麦间距10厘米。小麦收获后,在小麦茬上种植3行大豆,行距40厘米,与玉米间距40厘米。 四、实验报告要求

五、考核

根据实习态度、实践掌握情况及实验报告及要求综合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六 小麦苗情诊断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小麦等其他谷类作物的形态特征,不同生育阶段长势、长相的诊断方法,学会分析苗情,同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二、材料用具

小麦植株及挂图、小麦田、米尺、叶面积仪、小铁铲等。 三、方法步骤

1.观察小麦植株及挂图,描述小麦植株形态,指出各个生育时期。 2.在小麦返青期进行调查。

(1)单位面积茎数调查,每块地取5个有代表性的样点,调查茎数,求出单位面积内的茎数。

(2)个体调查:在所定样点内挖取有代表性的麦苗20株,进行以下项目考察。 ①苗高:从地面量至最高叶尖。 ②主茎叶片数:包括展开叶和心叶。

③单株茎蘖数:含主茎在内的露出叶鞘1cm以上的所有分蘖数。 ④单株次生根数:长1cm以上的次生根数。

⑤单株叶面积:用叶面积仪测定,并计算叶面积系数。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描述小麦的植株形态及各个生育时期的特点。 2.设计一张表格,将调查结果汇总填表。

3.分析所调查麦田的苗情及其成因,提出管理意见。

要求:每个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首先把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写下,然后再完成这3个题目。 五、考核

根据实习态度、实践掌握情况及实验报告及要求综合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五、小麦的施肥技术

学时安排:2学时

一、 目的要求

了解小麦施肥的关键的生长时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肥料的用量标准。

二、材料用具

磷肥,氮肥,小盆,粗天平或者小秤

三、方法步骤

具体施肥种类和数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试验结果而定。667平方米产量水平在300~400千克时,可施纯氮12~14千克,五氧化二磷4~6千克,氧化钾3~5千克。潮土地可不施氧化钾。褐土地施3千克氧化钾即可。

1.基肥。冬小麦基肥要重施有机肥,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特别是旱薄地、黏土地、沙土地等低产土壤以及晚茬麦更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除土杂肥、栏圈肥、堆沤肥外,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亦是增加有机肥投入的有效措施。

磷肥、钾肥、微肥一般全部作基肥施用,即撒后耕翻。磷肥在施用前与优质有机肥料混合堆沤后施用,可防止水溶性磷被固定,提高其肥效。有水浇条件的高产地块,氮肥作基肥的量可占总施氮量的40%左右;中低产田可占50%~70%;无水浇条件的旱薄地氮肥可全部作基肥施用,以防止由于春旱而无法进行追肥。

2.种肥。小麦种肥应施用优质有机肥或速效性化肥。化肥作种肥时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每667平方米施用标准化肥5千克以下,以免影响小麦出苗。施用方法是先将肥料耠入沟内再行播种,不提倡肥种混播。用微量元素肥料进 -行小麦浸种、拌种是施用微肥经济有效的方法。

3.追肥。小麦追肥分秋冬追肥、春季追肥和后期追肥。

对于适期播种、基肥施用充足的中高产麦田,一般不需追肥。基肥施用不足和播种偏晚,个体长势差、分蘖少的三类苗麦田需要追肥,追肥数量为应施基肥量与已施基肥的差值;弱苗根据苗情掌握追肥量。对于弱苗采取冬前浇灌粪尿水和盖冬粪的方法也有较好的效果。 春季追肥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关键,包括返青期追肥和拔节期追肥及孕穗肥,在施用上以前两次为主,孕穗肥为辅。追肥量占氮肥总用量的30%~40%。磷钾肥施用不足的要在小麦返青时及早施用。

拔节期是冬小麦施肥的最大效率期,可促进小花分化和大蘖成穗,争取穗大粒多。拔节肥在小麦分蘖高峰后期施用。用量和时间应注意苗情,过旺麦田,可不追肥,以防止后期倒伏;麦苗健壮、分蘖适中的麦田可追施少量氮肥,并在追肥时间上适当延迟,麦苗瘦弱,叶色黄绿,分蘖不足的麦田应适当增加氮素化肥用量。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占总施肥量的30%左右。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在小麦返青到拔节期之间喷施2~3次微肥、稀土等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小麦后期追肥主要是采用根外追肥 (叶面追肥)的方法。对于麦叶发黄有可能脱肥早衰的

麦田,可喷施1.5%的尿素;叶片浓绿有可能贪青晚熟的麦田,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一般喷肥2~3次。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施肥时期及其方法,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2.写出施肥时期对小麦生长的作用。 五、考核

根据实习态度、实践掌握情况及实验报告及要求综合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六、麦类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分蘖特性观察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小麦生长发育特性以及分蘖特性,通过不同生育阶段,分蘖的生长规律,和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二、材料用具

小麦植株及挂图、小麦田、放大镜 铅笔。 三、方法步骤

1.通过小麦生长挂图掌握小麦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及其田间管理情况。 2.掌握叶蘖同伸规律

3.从大田中采集小麦植株,用放大镜观察小麦主茎基部的分蘖芽。 4.掌握主茎中的一级分蘖的生长规律及其叶片数。 5.从一级分蘖中查看小麦二级分蘖的基本生长规律。 6.小麦分蘖成穗的几个关键条件。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描述小麦几个关键生育时期的特点。

2.列表写出一级分蘖和二级分蘖的异同。(主要是从分蘖的起源,分蘖是否符合叶蘖同伸规律,相对叶片数多少等方面)

3.分析所调查麦田的植株分蘖情况及其成因,提出管理意见。 五、考核

根据实习态度、实践掌握情况及实验报告及要求综合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七、小麦分蘖消长规律调查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学会调查小麦分蘖消长规律的方法;

2.掌握小麦分蘖动态的基本规律,为采取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二、材料用具

供调查的麦田、计数器、卷尺、铅笔、记录纸等。 三、方法步骤

1.调查内容 分别在冬小麦越冬前、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春小麦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调查总分蘖数、穗数及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等。

2.调查方法 以组为单位,按指定时间及内容认真调查。每次调查后,将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加以复核,妥为保存。全部内容调查完毕,作出报告。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总分蘖数 在《技能训练一》的基本苗调查点内,于上述各时期数计分蘖数(包括主茎,下同),再换算成每公顷总分蘖数,分期分次填入表1中。

(2)单株分蘖数 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在有代表性的地段选取10株,分单株插标记,调查各单株分蘖数加以平均,得出结果填入表2中。

表1 冬小麦分蘖消长规律调查表

地 项 块名 基本苗越冬前越冬期返青期数(万总分蘖 总分蘖 总分蘖 株拔节期 抽穗期 拔节月到抽/穗死亡% 日 成熟期 万株/返青每公分蘖顷穗说 抽穗的成数(万 到成穗率个/ 明 / 月 万 月 万 月万 月 万 返青月/万称或 目 hm2)(齐//// // //到拔日 株/不同处理 苗后) 日 hm2 日 hm2 日 hm2 日 亩 节死亡% 亩 熟死(%) 亩) 亩 亡% 调查人: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表2 春小麦分蘖消长规律调查表

地 项 基本苗 分蘖期 拔节期 抽穗期 成熟期 每公顷穗说 数(万月 万/ 月 万 分蘖月 22到节/ 或不 目 株//日 hm / /hm 死hm2)(齐日 日 同处理 亡% 苗后) 块名 万 / hm2 拔节到月 抽穗死/ 亡% 日 万 / hm2 抽穗到数万/ 成熟死亡% hm 2明 调查人: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表3 小麦单株分蘖情况调查表

单株分蘖数 称或不同处 目 (个) 地块名 项 理 单株有效分数 (个) 产 量 (kg/hm2) 备 注 调查人: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及讨

1.将各期调查结果分别填入表l、表2、表3。 2.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小麦分蘖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单株分蘖与成穗的关系。(3)不同生育时期小麦分蘖消长情况。

要求:每个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首先把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写下,然后再完成规定的报告内容。

五、成绩考核

根据学生调查操作的实际表现和实习总结报告质量,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九、麦类成熟度的鉴定和考察

学时安排:2学时 一、 目的要求

测定小麦成熟的各种形态特征,掌握理论产量的田间测定方法,以及经济性状的考察方法。

二、材料用具

大田,镊子,小麦植株 麦穗 三、方法步骤

一、掌握小麦成熟的三个时期分为三个时期:

1. 乳熟期:此期植株下部叶片、叶鞘枯黄,中部叶片也开始变黄,上部叶、茎、穗仍保持

绿色,麦粒也呈现绿色,可挤出由淀粉粒组成的白色粘稠浆液。到乳熟末期籽粒的体积和鲜重达最大值,含水量为50%以上,一般品种乳熟期约10-12天。

2. 蜡熟期:此时植株各部分均呈黄色,仅旗叶和穗下部茎还有部分的绿色。子粒进一步充实,麦粒中可深性物质大量转化为不溶性贮藏物质,呈蜡质状态,前期指压可将麦粒压扁变形,后期子粒干重停止增加并迅速脱水,且变硬,色泽也由绿转为本品种固有色泽,体积变小,含水量下降到20%左右,一般品种蜡熟期长约7-10天。

3. 完熟期:此期植株迅速枯黄,茎秆缺乏韧性而变脆。麦粒含水量进一步下降到14-16%,质地坚硬。某些品种稃壳开张,容易造成脱落。小麦成熟度鉴定主要根据麦株各部颜色、子粒的颜色和粒质及含水量变化等综合指标确定。

2.根据记载,取小麦主茎和分蘖分别取籽粒观察,根据以上标准,辨别10株小麦的主茎及其分蘖的麦穗籽粒的成熟度,并且列表。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建立表格) 五、考核

根据测产过程的熟练、正确程度和总结报告的质量,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验十 小麦种子质量的室内检验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种子质量室内检验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室内检验的程序和种子净度、发芽率、品种纯度、种子水分以及种子病虫害检验的方法。

二、材料及仪器

1、材料 小麦

2、用具 各种扦样器、分样器、分样板、铝制套筛,感量1/109、1/1009、1/10009天平,镊子,放大镜,培养皿、吸水纸、纱布、发芽箱、烘箱、铝盒、温度计、标签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扦样 划分种子批和检验单位,并根据种子数量和存放形式,采用适当的扦样方

法,扦取原始样品。

(二)分样 采用分样器或分样板,从原始样品申分取两份平均样品。一份供检验净度 (包括千粒重、发芽率、品种纯度),可装入布袋或纸袋内备用,一份供检验水分、病虫害,并作为保留样品,应立即放入密闭的容器中。袋或容器上均贴上标签。

(三)种子净度检验 1、·平均样品分取试样前,先检验气味、色泽;

2、大型杂质检验,计算其百分率;

3、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分取定量试样两份,分别筛理,并按好种子、废种子、有生命杂质、无生命杂质的鉴别标准进行分类,分别称重,计算其种子净度。且根据两份试样净度允许差距,计算其净度平均值。

(四)种子发芽率检验 从净度检验的好种子中,随机数取试样4份,按计算发芽势和发芽率的规定日期,检查各重复发芽势和发芽率,并计算其平均数。

(五)千粒重检验 从净度检验的好种子中,随机数取试样2份称重,并按规定允许差距,计算平均千粒重。

(六)品种纯度检验 分别采用种子形态鉴定法与石炭酸染色法,对品种纯度进行检验,对比其检验结果。棉花品种根据杂籽率计算其品种纯度。

(七)水分检验 先将装于密封容器内的另一份平均样品取出30-30g进行磨碎处理采用标准检验法,测定种子水分。两份试样结果允许差距不超过去2%,否则重做两份试样。 (八)种子病虫害检验 肉眼检验,计算其病虫害感染率、害虫含量和虫害种子百分率。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将各项检验结果填写在种子检验合格证书或种子检验结果上,并提出处理意见。

实验十一、小麦测产技术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学会小麦测产方法,根据测产结果及产量结构,分析栽培措施的效应。 二、材料用具

已成熟小麦生产田、皮尺、直尺、计算器、种子袋、脱粒机、铅笔、记录纸等。 三、方法步骤

小麦测产根据时间早晚可分估测和实测。估测在乳熟中期后进行,实测在蜡熟期进行。 1.估测

(1)选取样点 每块地选有代表性的样点5个,样点面积条播的一般测1m2穗数(100cm/平均行距cm×平均每m穗数即为1m2穗数);点播的先测行距(取5个点,每点测量21行的距离/20),然后测穴距(每个点测51穴的距离/50),再调查平均每穴穗数(每个点测10穴平均)。

(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条播:有效穗数/hm2=穗数/ m2×10000 m 点播:有效穗数/hm2=10000 m2/行距m/穴距m×平均每穴穗数

(3)每穗粒数 每个样点随机取20~30穗,计算出平均每穗粒数。

(4)估计千粒重 根据常年该品种的平均千粒重,参照当年小麦长势和气象条件,估计出千粒重。

(5)计算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kg/hm2)=穗数/ hm2 ×穗粒数×千粒重(g)×10-6

2.实测 按估测方法选取若干样点,收割、脱粒、晒干、称重,计算产量。由于小麦收打有一定损失,此结果常比实际产量高10%左右。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将测产结果整理填入下表:

小麦测产结果表

测产日期: 单位:kg/hm2 地块(品种) 有效穗数/hm2 平均每穗粒数 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hm2) 2.结合当年栽培管理情况、气候特点等,对测产结果进行分析,写出总结报告。 要求:每个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首先把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写下,然后再完成规定的报告内容。

成绩考核 根据测产过程的熟练、正确程度和总结报告的质量,按“优、良、中、及格、不

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习一、 播种小麦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综合学习相关单元的知识,能够做好小麦播前各项准备工作; 2.能正确确定小麦的播量、播期。 3.学会播种小麦。 二、材料用具

结合生产实际,选用小麦种子、播种机械、拌种剂、播种的基本工具等。 三、方法步骤

1.调查当地小麦高产田土壤及相关环境条件。

2.根据高产麦田的相关环境条件及理念的产量,分析将要播种麦田的肥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主要产量限制因素。

3.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主要限制因素做好播前土壤耕翻、施肥、造墒、选用良种等工作。

4.根据麦田里年来的产量、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等,确定播期、播量。 5.种子处理 选好的种子晒种后,按中子处理的方法进行药剂拌种。 6.按照播种技术要求实地播种,争取做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7.等到出苗后,检查出卖哦情况。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总结高产麦田的播种技术要点。

要求:每个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首先把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写下,然后再完成规定的报告内容。

五、成绩考核

根据基肥的施用方法及用量、播种量精确度、播种期准确程度、小麦种处理的熟练程度、播种技术的运用情况及小麦的出苗情况等综合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考核评定或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实习二、小麦考种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进一步熟悉优良品种的主要特征,掌握优良单株室内考种的方法,为建立株行圃提供材料。

二、材料及仪器

1、材料:所选优良单株的品种样本。 2、 用具:米尺,天平,纸袋,铅笔。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每个学生将自己在种子田内所选的10株优良单株,根据本品种的主要特征,逐株进行室内考种。考种项目和方法参看实验六,\主要作物优良品种的识别\。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要求每个学生将10株优良单株逐株考种结果填于下表 (表实验8-1、2)。淘汰不典型的单株,对入选的典型单株,按单株脱粒,分别装入纸袋,纸袋外面注明品种名称、株号及选种人姓名、选种年份,妥善保存,作为株行圃播种材料。

表实验8-1 小麦——品种优良单株室内考种表

株株高成熟号 (cm) 期杆色 主穗穗穗芒芒小长形 色 长色 穗(cm) 短 密 稃毛有 粒粒粒单株典色 质 形 粒重型(g) 性 度 无 表实验8-2 水稻——品种优良单株室内考种表

株号 株高穗长穗颈芒 稃尖色泽 穗形 谷粒形状 米色 单株粒数 典型型(g) (cm) (cm) 长短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实习三、小麦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qx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