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4-06-15 15: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摘 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提供有力的各项信贷资金支持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试图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金融特点的改革道路,这将是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过程。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趋势

1 改革开放以来四个阶段的农村金融改革

第一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初步形成阶段(1979—1984年),在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形成了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制。第二个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与定位阶段(1985—2004)。1984年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县级信用联社,调整农业银行与信用合作社的关系,改变了农村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的格局。第三阶段,农村金融体制重新定位阶段(1997—2005年),这一阶段,农村金融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以及对非正规金融的整顿,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金融供给的相对萎缩与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从而对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第四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逐步开放阶段(2006年至今),温家宝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这与此前银监会出台的降低农村金融业准入门槛的意见交相辉映,奠定了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和格局。

2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借鉴

美国根据《农业信贷法》建立了一个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的政策性金融体系,这个体系由农民家计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商品信贷公司和小企业管理局组成。美国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是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创建的,专门针对本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发展提供融资的政策性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为农业生产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提供信贷资金和服务,并且通过信贷活动,调节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贯彻实施农村金融政策,控制农业发展规模等。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的资本金、预算拨款、贷款周转资金和部分借款,资金运用主要是提供一些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不愿提供的贷款,但在贷款对象上各有侧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q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