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学校教学模式的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5 22: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技工学校教学模式的探讨 《模块加学分教学制模式》

【内容摘要】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否对技工学校生存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国内技工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技工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简要阐述了模块加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模块加学分制 教学模式

九七年我加入了技工学校的教育行列,多年来对技工学校教学实施、生源对象以及就业市场耳濡目染,因此越来越感到今后尤其是生源将会下降的将来技工学校教学模式值得探讨。

一、传统技工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技工教育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传统技工教育的弊端具体有:

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规定: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三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能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调整匹配的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⒉、注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潜在有特殊智力倾向的自身条件,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而且富有创造性。传统的一致化的技工教育压抑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能

力都得到全面发展。

⒊、重视理论知识的测试、忽视动手能力的测评

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厌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衷对实验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评,理论成绩的比例占主导地位,实验成绩占次要地位,这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评定不公平、不准确,阻碍了学生个人 潜能的发展,违背了技工教育的宗旨。

二、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职业教育的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8年就提出来了21世纪世界职业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也应走能力培养的道路,推广和使用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事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⒉、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必然导致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以及原有行业、工种、岗位的新技能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所有职工要不断更新自己、提高自身的技能,并且更富有创业、进取精神。与之相适应的技工教育,要想获得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就必须紧跟时代,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通过专业和课程的改革,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

⒊、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社会的进步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一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及个性、潜能的开发为核心。而新的教学模式则十分注重全

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包括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等,同时又十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学生的天性、爱好、智能等的发展。如果刻意地用同一种模式去培养和造就理想中的人才,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埋没和扼杀优秀人才。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去做实验;要像利波老板宽容法拉第。法拉第在利波的铺子里作徒弟,钉书钉得最慢,但是利波了解他是一面钉书一面读书,终于让法拉第在电学上造成辉煌的功绩。”所以,学校应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个性地发展。

4、新型教学模式应具备的特征

新型教学模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人爱好和专业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人际和谐能力,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从而使技工教育由普通型积极向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复合型、多规格、多种类的人才结构培养模式转化。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才符合时代的要求。

三、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模块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的落脚点最终还是技工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由于市场的需要,技工学校应该培养多方位素质

的综合型技能人才,技工学校的学生并非完全有必要学完传统专业的全部的理论与实验课程,但可以学完一定量的相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理论与实验课程。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能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给学生铺下了多条就业渠道,而且还能筛去某些无需掌握的(很难掌握和不想掌握的)学习内容,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了有效的学习时间,节约了学习资源,以至创造更多更大的现实价值。这是模块式教学模式所具备的功能。

(一)模块及其划分 1、模块的内涵

所谓模块,是指教学内容的具体组成单位,是以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组织在一起的具体结构。模块有大有小,若把一本教材定为一个大的模块。那么教材的一章或一节就是一个小的模块。这里说的模块,是介于教材和章节之间的小模块。在它们的上面还分通模块和专用模块。

2、模块的划分原则

模块划分应具有非学科性和行动导向性的特点,应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独立、易吸收,使学生容易把握学习方向和学习目的,同时又容易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使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需要。所以,模块要围绕主题划分,所谓主题,就是根据教材和教

学大纲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归纳出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起码应该解决的问题。一个模块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一个具体任务的完成上面,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不仅仅只是参加学习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习意义,收集必要的资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要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习,以达到自觉的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模块划分方案 1、专业模块的划分与组合 ⑴专业模块的划分

以原来一两个庞大专业的解剖为例:

如模具钳工、机械制造与加工专业可解为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加工、钳工、机械安装与维修、车工、刨工、钻工、铣工、镗工、磨工、锻工、铸造(还可细分)、管道工、焊接工、划线绘图工、产品质验等专业模块。又如电工电子专业可解剖为:发电、电机与变压器制造、电机与变压器运行与维护、机床电路安装与维护、开关电器生产、电子元器件生产(还可细分)、无线电装修工、仪器仪表工、生产线安装与维护、家电安装与维修(还可细分)、供配电成套设备制作、供配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照明线路安装与维护等专业模块。其它许多大的专业体系均可解剖,这里不一一举例。专业解剖的原则是:解剖后的小模块必须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相对独立的专业模块,解剖后的专业模块越具体

越细越便于操作,这样使专业的个性化,透明度更强,便于多方位选用。

⑵专业模块的组合

大的专业体系解剖后,原来的专业界线彻底打破,新的组合型专业体系由原来同种专业的模块或不同专业的模块组成。它的组合建立在市场需要的的基础之上,由学生自主选择。组合型专业如:钻工与铣工可组合成钻铣专业,机械安装与维修和机床电路安装与维修可组合成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钳工工艺可与照明与动力线路安装及维护可组合成钳电专业,管道工与照明线路安装与维护可组成水电安装与维护专业等等。

2、课程模块的划分 ⑴文化基础课课程模块:

由必修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和选修课程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专业英语等共同组成。

文化基础课模块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构建专业“宽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平台。它既要适应社会、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又要符合科技发展的方向。它既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又是学生今后延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工具。

⑵专业课课程模块:

由必修课程相同或不同的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程专业应用课共同构成。其课程的确定和教材的选择要打破原教育体系的束缚,

以现有行业、部门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为准,此类模块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构特点。因此,专业课课程模块的组合形式具有多元性和灵活性。

专业课课程模块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有目的地的确定专业结构,并且能将学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⑶公共素质课课程模块:

由必修课程职业道德 、择业就业、体育保健、计算机应用和选修课程礼仪、写作、书法、艺术、审美等共同组成。

公共素质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和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与模块式教学模式配合的学分制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技工教育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具备了一定规模。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束缚以及普教办学模式和传统高等教育专业模式的影响,技工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教学模式单一。且过分强调培养对象的统一性和标准化,统得多,自由度、灵活性少;共性要求多,发挥个性特点少。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内容。为了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推行以选修和弹性学制、因而学分制教育模式的推行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学分制的内涵及设臵原则 1、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取课程的总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文凭的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从本质上看,学分制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弹性教学体制。

2、学分制的设臵原则

学分制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主导特征的教学管理模式,其课程配分设臵既要体现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能留给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自由空间,是一种与模块式教学模式科学紧密配合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学分制制定方案 1、学分计算方法:

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要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学分计算方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性质、学习时间及每门课程在专业体系及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比重,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进行学分核算:

⑴ 毕业总学分=文化基础课学分+专业课学分+公共素质课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文化必修课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1.2 ⑵ 单科课程学分=单科课程学时数÷20×系数 ① 文化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 系数为1.0 ② 文化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 系数为1.2 ③ 公共素质课、 系数为0.8

凡经国家认证部门或专业认证机构考核颁发的有关技术等级证、培训合格证,可视为相关专业的一门课程,免试直接计算学分。

凡参加市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或各类专业团体、权威学术机构组织的非盈利性知识、技能竞赛获奖者,可参照相应的专业技能课程直接记入学分。

2、选课办法

学生入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的专业,填写意愿表,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定课程和学习时间。

每年暑假和寒假前,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意愿,按教务部门下发的专业课程考试计划,填写续选课意愿表,填报下学期要求学习的课程,并预臵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选课的周学时不得超过自然周学时数。

3、上课与考试

教务部门汇总各专业学生每学期的选课意愿表,根据学生学习的课程和学习进度,分专业以课程组为教学单位,编排出课程进度及上课安排表进行授课。学生按选报的课程和课程表在指定的地点上课,授课教师进行考勤,记录每位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时数。根据课程的三级管理原则,学期末组织一次性课程结业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记录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该课程规定的学时,参加下一轮考试直至合格。学生学习时间达不到该课程规定学时的四分之三,该门课程不予及格,应重修该课程。

学生按照本学期所选课程的学分缴纳学习费用。 4、毕业证的发放

学生学够课程规定的学时,修完所选专业的必修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必修课学分与选修课学分相加,达到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不论其学习时间长短,即可取得该专业毕业证,结束该专业的学习。如学生愿意,可继续选择其他专业的必修课,选修第二专业,其原取得的公共素质选修课及其他选修课课程学分可作为第二专业毕业的学分。学生在学习期间,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可暂停学习,已取得的学分可记入档案,以便返校继续学习,补取剩余学分获取毕业证书。

5、教师与教学设备配备

教师的聘用采用单科精良与满堂摸相结合的原则。前者占比例应稍大,他们是打品牌专业的主力军;后者可作为师资灵活调

整的后备军,占比例应稍小。

教学设备的配采用大量的小而全与少量新综合相结合的原则。大量的小而全设备能让更多的学生动手并对号入座的实习所学技能,少量的新综合型设备易配合电化教学,让有限的设备满足大多数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

“完全学分制”因其主导特征决定的课程设臵与选课、上课、考核评估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益于发展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由于“完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和自主选课,在教学管理上就不宜采用学年制教学管理方式。而应以专业为学籍管理的基本单位,以课程组为教学管理的基本形式,实施一体化管理。当然,由于实行弹性教学计划,与学年制教学计划相比,增加了教学过程管理的难度。但在现代通讯的今天,此类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不断涌现,必然导致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以及原有工种、岗位新技能的不断出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办学指导思想的技工教育,面对如此复杂、快速的变化形势,要想获得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就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立足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通过专业和课程的改革,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在充实、深化专业有生命力的内涵和拓展专业有发展潜力的

外延中,求新、求变、求发展。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她肩负着相当大的社会责任,而她的教育对象普遍基础较差,在专业选择的问题上很有一部分偏盲目性(由家长意图及社会舆论而定),这就对人才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障碍,而我探讨的新的教育模式正是为尽可能的消除上述障碍而提供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模式,可给学生创建一个既灵活又便于把握;既让学生自身素质适应了专业的要求,又使学生在莫大的乐趣中学完专业;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约了学习时间,又节约大量的学习资源,并在不很长的时间内拿到多证,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既能方便获得师资力量,又能充分利用教师资源这种一石多鸟的教育模式,难道不能胜过和取代古老传统的旧的教育模式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pu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