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24 10: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教材从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个平面图形孩子们在生活中,幼儿园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概念不具体化,不系统化罢了。认识这四个平面图形对学生们来说不太困难,难在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四个平面图形的特征,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多媒休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我想学生会描述出自己的发现的。一年级学生虽然小,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在描(画、印)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到“面在体上”。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3.通过分一分,连一连,猜一猜等活动,能辨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开和圆。 4.通过图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学生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印章等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新朋友,我把它的名字请到黑板上,请看(板书:图形)谁愿意读一下?(指生读)看到这个名字,你都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板书:认识)齐读课题。 二.操作交流 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说一说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三棱柱) (2)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立体图形,跟着老师

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说一说:你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学生两人一组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总结出可以用描一描,印一印等方法。 2.搬一搬 认一认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2)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挑选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作品):我从什么物

体上请出了什么图形?(教师及时评价激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贴图形,并相应板书出图形的名称。)

师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个的面表示成一个个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谁能把这个四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再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4)我们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上的一个面上分别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它们都长什么样子的?课件展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连一连

(1)要是把多个平面图形混在一起,你有信心把它们分一分吗?

课件出示,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辨认。 (2)学生在书上试做(教师巡视) (3)课件展示结果。 2.找一找 说一说

(1)同学们分得真好,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能找到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同

学们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平面图形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这

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3.猜一猜 议一议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课件展示,学生猜议 4.数一数,填一填

游戏做完了,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的眼力。课件展示,学生试着数一数,再汇报交流统一意见。

四.反馈总结、课堂小结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学生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认识这些图形后,我们还要利用这些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呢!希望同学下一节课有更精彩地表现。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八.教学反思:

教《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时,我的设计思想是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在教学目标上:具体,全面、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强。

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描一描,印一印,猜一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容也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会为中心,教师创设适合于学生进行活动的情境,并有效地指导他们参与到各个情境中去。

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效率高的特点。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孩子注意时间不长,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很多活动,如摸一摸、分一分、找一找、、猜一猜、填一填等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探索、感悟。

2.教学语言要有童趣

教学中,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等,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即要结合学生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口头语言应形象、生动,充满童趣,富有感染力。

3.富于挑战的练习题

这节课的练习题没有采用教材上练一练的1——4题,我认为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不难解决书中的练习。所以,我采用了更富于学生思考的题目,就是猜一猜和数一数这两个教学活动。我认为这两个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充满思考的学习过程。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我觉得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真正地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只考虑到我自己尽快顺利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关注学生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p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