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套)最新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全册) 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更新时间:2024-04-01 14: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共43套)最新化学鲁科版必修1 课时同步练

习汇总 附章节检测题及章节结构图

第1章 章末系统总结

一、重点知识梳理

二、实验专项探究——Na2O2的主要性质探究

某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它与CO2反应时,只生成了Na2CO3和O2,它与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了NaCl、H2O和O2。上课时,教师做了如下实验:

a.取少量的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投入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产生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依据是什么? 提示: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因为该物质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所以根据质量守恒规律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

(2)同学们对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的组成看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①该气体是CO;②该气体是H2。请你推测该气体还可能是什么气体?

提示:O2

(3)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在(2)中的推测。(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反应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反应现象 结论 提示:操作步骤:收集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或试管口);反应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该气体是氧气。

(4)写出该淡黄色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2Na2O2+4H+===4Na++O2↑+2H2O 即时训练

1.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A.最后溶液变蓝色 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退色 C.溶液仍为紫色

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而酸碱之间的反应较快。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首先会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O2,H2O2部分分解生成O2,生成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由于H2O2有强氧化性,会慢慢将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最后溶液变为无色。

答案:B

2.干燥管A中为块状白色固体,B中为淡黄色粉末,C中为白色固体,并将A、B、C按如图所示连接,当打开活塞(Ⅰ)(Ⅱ)时,D中蜡烛火焰明亮;打开活塞(Ⅰ)(Ⅲ)时,D中蜡烛火焰熄灭;关闭活塞(Ⅰ)时,A中反应自行停止。

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以下各问题: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B中的淡黄色粉末是________。

(3)在干燥管C中的白色固体应为________。

解析:此题以蜡烛火焰的明亮和熄灭为突破口。明亮一定是通入了O2,而熄灭一般是CO2。由此可确定B中是Na2O2(淡黄色粉末)和CO2的反应;从而可知A是产生CO2的简易启普发生器,C中是一个不与CO2反应的白色固体,即是中性或酸性的固体干燥剂。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 (2)Na2O2 (3)CaCl2或P2O5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1.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①组成 ②结构 ③性质 ④变化 ⑤制备 ⑥应用 A.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答案:D

2.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降解技术与化学科学无关 B.化学科学将在酸雨防治方面大有作为 C.新能源的利用与化学密切相关

D.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材料将越来越多 答案:A

3.在化学科学研究领域,下列不符合科学性的是( )

B.②③④⑤ D.全部

A.创造新分子 B.合成新物质

C.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 D.发现或制造新元素 答案:C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问题是( ) A.研制攻克H1N1病毒的药物 B.玉树地震水源的净化

C.怎样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迹 答案:D

5.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 A.发现新物质 B.合成新材料

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 答案:D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 ) A.舍勒发现氧气 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 D.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推广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寻找性能良好的新材料 B.治理环境污染

C.开发新能源 D.研究质子、中子的结构

解析:研究质子、中子的结构属于物理科学研究内容。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研究与物理研究无联系 B.化学家可以创造任何人类需要的物质 C.化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D.放射性元素对人类有害,不应提倡应用 答案:C

4.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解析:物理变化中无新物质生成,空气液化过程只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成分并未改变。

答案:C

5.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种类 C.质量

B.分子数目 D.分子种类

解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与数量均不变化,故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即分子种类改变了,但分子数目不一定变化。

答案:D

6.下列各项中,主要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即具有超导性 B.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要释放出大量

的能量,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放电

C.自然的、人为的各种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会造成电磁污染

D.美国科学家利用分子组装技术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算盘”,该算盘由球形的C60分子构成

解析: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而更微观的核变以及电磁问题属于物理科学的研究范畴。

答案:D

7.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B.拉瓦锡建立氧化学说 C.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解析:化学元素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44分)

8.(24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有健康、环境、能源、粮食、材料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已知有以下几种,请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高效化肥的合成 ②新型药品的研发 ③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可作为燃料的氢气 ④寻找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 ⑤研制人造血管 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⑦

研究开发超导材料 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⑤ (2)④⑥⑧ (3)③ (4)① (5)④⑦

9.(20分)很多军事武器中都有化学知识在起作用,化学科学已渗透到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

(1)军事武器的灵魂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烟幕弹主要利用磷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原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明弹是利用________、铝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而制成的。 (4)气象武器可用来对敌占区实施人工降雨,利用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

点燃

答案:(1)火药 (2)4P+5O2=====2P2O5 (3)镁 (4)干冰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将4.6 g Na投入到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 )

A.等于4.6% C.小于8.0% 答案:D

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Na2O2和CO2 C.Fe和O2 答案:A

3.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过量Na2O2粉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并振荡,溶液变为蓝色,且有气泡产生

B.将过量Na2O2粉末加入FeCl3溶液中并振荡,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且有气泡产生

C.凡是有Na2O2参与的反应,均能产生O2 D.Na2O2粉末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不变质

解析:A项现象应为先变蓝色后退色;C项考虑不全面,如Na2O2

+H2SO3===Na2SO4+H2O无O2生成;D项Na2O2在空气中易变质。

答案:B

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钠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C.①④

B.①②③ D.①④⑤ B.Na和O2 D.C和O2 B.等于8.0% D.大于8.0%

解析:钠的熔点只有97.8 ℃,受热时立即熔化,同时它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受热时与O2化合生成Na2O2,呈淡黄色,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答案:D

5.(1)金属钠是________色固体,将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上述研究金属钠的性质的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钠与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银白 4Na+O2===2Na2O 观察法 (2)产生黄色火焰点燃

并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2Na+O2=====Na2O2 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响,放出气体并迅速消失 2Na+2H2O===2NaOH+H2↑ 观察法 实验法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某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和一块铁分别放在表面皿中,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①假说法 ②实验法 ③分类法 ④比较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

①钠的熔点低 ②钠的密度小 ③钠的硬度小 ④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以上性质均可以

解析:钠可以切割→硬度小,钠浮于水面→密度小,钠熔化成小球→熔点低,钠与水反应剧烈→性质活泼,但题目前提条件是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故排除硬度小这一性质。

答案:B

3.下列对Na2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 B.Na2O2的稳定性比Na2O差 C.用Na2O2和水反应可以制取氧气

D.Na2O2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O2放出,恢复常温后有晶体析出

解析:Na2O加热时可与O2反应生成Na2O2,故Na2O2比Na2O更稳定。

答案:B

4.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取用金属钠时,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瓶

解析:钠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Na2O2,说明钠的熔点低;能用小刀切割,说明钠的硬度小;剩余的钠应放回原瓶。

答案:A

5.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浮在试管中溶液的液面之上 B.钠沉在试管中溶液的底部 C.钠在煤油中燃烧起来

D.钠处于水和煤油的交界处,上下浮动,最后消失 答案:D

6.若m g Na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 g,则m g Na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可能为( )

①(m+0.8) g ②(m+1.0) g ③(m+1.2) g ④(m+1.6) g ⑤(m+1.4) g A.①④ C.③④

B.①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由题可知,Na的质量为2.3 g,物质的量为0.1 mol,与O2反应可能生成(m+0.8) g Na2O,也可能生成(m+1.6) g Na2O2,也可以既生成Na2O,又生成Na2O2,质量在两者之间。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7.(20分)(1)

如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3)实验探究钠加热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

①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脚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

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③观察现象并记录生成固体的颜色。

提示:①切下的钠块不宜太大,剩余的钠块放回原试剂瓶。②钠块开始燃烧时,立即撤掉酒精灯。

实验现象:钠受热先熔化成______________,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__________,生成一种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讨论:通过实验分析Na2O(________色)和(Na2O2)(________色)哪种物质更稳定? 。

解析:(1)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O,使钠表面变灰暗,同时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会膨胀。(2)a项,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消耗不完,造成进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1/5,结果偏低,合理。b项,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瓶内气体收缩,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使气体得到补充,造成结果偏低,合理。c项,若弹簧夹未夹紧,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使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d项,若插入燃烧匙太慢,瓶内部分气体从瓶口逸出,造成结△

果偏高,合理。(3)由于有反应2Na2O+O2=====2Na2O2发生,所以判断Na2O2比Na2O稳定。

答案:(1)钠表面变灰暗,气球膨胀 4Na+O2===2Na2O △

(2)①2Na+O2=====Na2O2 ②abcd (3)闪亮的小球

黄色 淡黄色固体 2Na+O2=====Na2O2 白 淡黄 Na2O2 8.(22分)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已知Na2O2易与空气中的CO2、H2O(g)反应]: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组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按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Ⅰ、Ⅱ……)________________,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3)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要避免生成的Na2O2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制取过程中要除去这两种杂质,且要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进入装置。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Ⅳ、Ⅲ、Ⅰ、Ⅱ h g f e a b c (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Ⅰ (4)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装置Ⅰ

9.(10分)(1)与足量盐酸反应,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_。

(2)若将0.2 mol金属钠、镁、铝分别投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气的体积相等,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即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相等。(2)Mg、Al过量,应以盐酸的量计算气体的体积(转移电子数为0.01 mol),Na也过量,但过量的钠可以与水反应(共转移电

子数为0.2 mol)。

11

答案:(1)1∶∶或6∶3∶2 23∶12∶9

23(2)V(Na H2)>V(Al H2)>V(Mg H2)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2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氯气用排水法收集

B.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口扇动,使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C.氯水和液氯都是纯净物 D.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答案:B

2.下列现象不属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是( ) A.苍白色火焰 B.瓶口有白雾 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D

3.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Cl2

B.加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含OH-

D.爆炸

C.将Na2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 D.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一定是O2

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因含HClO而具有漂白性,Cl2没有漂白性;B项,氯水中含有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C项,氯水中的盐酸与Na2CO3反应产生CO2;D项,光照下氯水中的HClO发生分解反应产生O2。

答案:D

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取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红色布条 答案:D

5.下列关于Cl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l2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 B.红热的铜丝在Cl2中燃烧,生成蓝色固体CuCl2 C.有Cl2参加的化学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D.钠在Cl2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解析:A项只能称作液氯;B项,CuCl2不是蓝色而是棕黄色;C项显然是错误的,Cl2可直接与许多物质反应。

答案:D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C.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D.铁在氯气中燃烧和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是一样的 点燃

解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使铁显+3价:2Fe+3Cl2=====2FeCl3,稀盐酸氧化性弱,使铁反应生成Fe2+:Fe+2HCl===FeCl2+H2↑,D项错误。

答案:D

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 A.变红

C.先变红后退色

B.变白 D.不变色

解析:先变红是因为显酸性,后退色是因为生成次氯酸。 答案:C

3.将足量新制氯水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或滤纸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合理的一组是( )

选项 AgNO3溶液 A B C D 答案:C 4.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产生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红色石蕊试纸 变红 变红 先无明显现象 后退色 先变红后退色 Na2CO3溶液 有气泡 产生沉淀 有气泡 产生沉淀

解析:A项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氯水中的H

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氯水中的Cl-与AgNO3

溶液中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D项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

答案:C

5.用自来水(以Cl2为杀菌消毒剂)配制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会出现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A.Na2CO3 C.CuSO4

B.AgNO3 D.NaOH

解析:Cl2与H2O反应产生HCl和HClO,则配制Na2CO3、AgNO3、NaOH溶液时均会与HCl反应而变质,只有CuSO4不会反应变质。

答案:C

6.如下图所示,A处通入Cl2,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退色,则D瓶中装的不可能是( )

A.浓H2SO4 C.Na2CO3溶液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B.NaOH溶液 D.饱和NaCl溶液

7.(18分)制取氯化铁粉末,已知氯化铁粉末很容易吸水生成结晶化合物FeCl3+6H2O===FeCl3·6H2O。

A中发生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按照气体流向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仪器应是(填仪器接口顺序): ①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器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中的酒精灯应先点燃_____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套实验装置是否完整?________(填“是”或“否”),若不完整,还须补充________装置(若第一问填“是”,则此问不需要作答)。

解析:按照实验流程图和气体流向,仪器的接口顺序为①→⑦、⑥→④、⑤→②。其中E装置用于除去Cl2中的HCl,D装置用于干燥Cl2;加热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制取Cl2,用Cl2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Fe被空气中O2氧化,最后必须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

答案:(1)⑦ ⑥ ④ ⑤ ② (2)3Cl2+2Fe=====2FeCl3 (3)吸收水分 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4)A 使制取的Cl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5)否 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或尾气吸收)

8.(1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来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方法 将氯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 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氯氧化钠溶液中 将氯水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 氯水中含有Cl2 氯水中含有H+ (1)指出实验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实验②③④中的实验现象: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中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产生实验②中实验现象的原因是将氯水滴加到NaOH溶液中发生了中和反应。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严格地说,要证明氯水的漂白性是HClO所致,还要再做的一个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氯水中含有Cl- (2)②溶液退色 ③变蓝 ④有气泡冒出 (3)将氯水滴加到淀粉-KI溶液中

(4)不同意 向退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溶液退色是由于HClO的漂白性 (5)证明盐酸没有漂白性的实验

9.(17分)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退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退去原因是①或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能使变红的酚酞退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或过量氯水中的HClO将变红的酚酞漂白,若要设计实验证明退色的可能原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退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不出现红色,说明是HClO漂白作用的结果,若再出现红色,说明是氯水与NaOH反应,碱性减弱的原因。

答案:(1)在阴凉处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2)①氯水与NaOH反应生成两种盐,碱性减弱 ②氯水过量后HClO的漂白性将溶液变成无色 (3)向无色溶液中再加入NaOH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第1课时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1.下列关于“摩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摩尔简称摩,它的符号是mol D.1 mol氧原子可表示为“1 mol O”

解析:摩尔不是一种物理量,物质的量才是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这种物理量的单位,简称摩,它的符号是mol,1 mol某原子可以用该原子的元素符号来表示。

答案:A

2.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6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0.5 mol H2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解析:16 g O2即0.5 mol O2,含有1 mol氧原子,所以A项正确;0.5 mol H2O2中含有2 mol原子,所以B项错误;C、D两项均正确。

答案:B A.硫酸的摩尔质 D.1 mol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 g·mol-1

解析:A项应为98 g·mol-1;B项应为1 mol H2O分子;D项应

为28 g。

答案:C

4.如果1 g水中含有a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 1

A. mol-1 9a

C.2a mol-1

B.9a mol-1 D.18a mol-1

a

解析:含有a个H原子的H2O的物质的量为n(H2O)=,1 g

2NA

11a

水的物质的量为n(H2O)=mol,=,那么NA=9a mol-1。

18182NA

答案:B

5.(1)铁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0.5 mol铁含__________个铁原子,质量是______g;2.107×1024个铁原子是______mol Fe,质量为________g。

(2)在①、②、③、④处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解析:(1)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故铁的摩尔质量是56 g·mol-1。n(Fe)=0.5 mol,N(Fe)=n×NA=0.5 mol×6.02×1023 mol-1=3.01×1023;m(Fe)=0.5 mol×56 g·mol-1=28 g;N(Fe)=2.107×1024,n(Fe)=N(Fe)/NA=2.107×1024/6.02×1023 mol-1=3.5 mol,m(Fe)=n(Fe)×M(Fe)=3.5 mol×56 g·mol-1=196 g。(2)1 mol CO(NH2)2含有4 mol H、1 mol O,故2 mol CO(NH2)2含有8 mol H、2 mol O;分子数N=n×NA=2NA=2×6.02×1023=1.204×1024;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故其质量m=n×M=2 mol×60 g·mol-1=120 g。

答案:(1)56 g·mol-1 3.01×1023 28 3.5 196 (2)①1.204×1024 ②120 g ③2 ④8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

B.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C.1 mol水中含有1 mol氢分子和1 mol氧原子 D.1 mol H2分子中含有2 mol H

解析:A项,物质的量是一基本物理量,不是物质的数量;B项,1 mol H2O中含有3 mol原子;C项,1 mol H2O中含有1 mol H2O分子、2 mol H原子、1 mol O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

答案:D

2.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012 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个 B.NA的近似值为6.02×1023

C.1 mol H2O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NA个 D.NA个Cl2的质量为35.5 g

解析: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个,即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是6.02×1023,A、B正确;1 mol H2O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NA个,C正确;NA个氯气分子的质量为1 mol×71 g·mol-1=71 g,D错误。

答案:D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B.0.2N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答案:B

4.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合、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

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石墨的质量约为1 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

A.2.5×1019个 C.5×1019个

B.2.5×1022个 D.5×1022个

解析: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N=(1×10-3)g/12 g·mol

-1

×6.02×1023=5×1019个。 答案: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氯化钾含有6.02×1023个KCl分子 B.6.02×1024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C.1 mol N2O4含有1 mol N2分子和4 mol O原子 D.1 mol H2分子和1 mol H2O分子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 解析:氯化钾属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选项A错误;6.02

×1024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0 mol,选项B错误;N2O4中没有N2分子,选项C错误;1 mol H2O分子和1 mol H2分子均含2 mol氢原子,故1 mol H2分子和1 mol H2O分子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选项D正确。

答案: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B.1 mol硫酸的质量是98 g·mol-1 C.甲烷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17 g NH3含有的N原子数是6.02×1023个

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质量的单位是g或kg,故选项A、B都是错误的;甲烷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

上才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选项C是错误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7.(15分)(1)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是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2)填充下列表格: 物质 He H2 CaCO3 指定粒子 个数/个 1.204×1023 质量/g 25 物质的 量/mol 5 摩尔质量 /(g·mol-1) 解析:1.505×1023个X气体物质的量为0.25 mol , 则M(X)=

8 g

=32 g·mol-1。

0.25 mol

答案:(1)32 g·mol-1 (2) 物质 He H2 CaCO3 指定粒子 个数/个 3.01×1024 1.204×1023 1.505×1023 质量/g 20 0.4 25 物质的 量/mol 5 0.2 0.25 摩尔质量 (g·mol-1)4 2 100 8.(24分)Ⅰ.(8分)(1)1个12C的质量是a kg,1个Na原子的质量是b kg,Na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若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mol-1,则可估算一个铝原子的质量约为

________g。

(3)将1.42 g Na2SO4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Ⅱ.(16分)CH4是21世纪的重要能源,NH3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有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试完成下表: 物质 CH4∶NH3 质量比 分子 个数比 原子 个数比 氢原子 个数比 (2)若有等质量的两种气体,试完成下表: 物质 CH4∶NH3 解析:Ⅰ.(1)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

12

物质的 量比 分子 个数比 原子 个数比 氢原子 个数比 1C的质量的相比所得的12

12b

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b kg/(a kg/12)=a,12b而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故Na的摩尔质量是a g·mol-1。(2)铝的摩尔质量是27 g·mol-1,即6.02×1023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7 g,故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27 g/(6.02×1023)≈4.49×10-23g。(3)Na2SO4的摩尔质量为142 g·mol-1,1.42 g Na2SO4的物质的量为n=1.42 g/142 g·mol-1=0.01 mol,含有的Na+为0.02 mol,所需水分

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100=2 mol,其质量为2 mol×18 g·mol-1=36 g。

Ⅱ.(1)因物质的量相同,故其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16∶17;物质的量相同,故分子数相同,分子个数比为1∶1;1 mol CH4含有5 mol原子(1 mol C+4 mol H),1 mol NH3含有4 mol原子(1 mol N+3 mol H),原子个数比为5∶4,氢原子个数比为4∶3。(2)若质量均为m g,CH4和NH3的物质的量比为(m/16)∶(m/17)=17∶16;分子个数比为17∶16;原子个数比为(17×5)∶(16×4)=85∶64;氢原子个数比为(17×4)∶(16×3)=17∶12。

12b

答案:Ⅰ.(1)ag·mol-1 (2)27 g·mol-1 4.49×10-23 (3)36 Ⅱ.(1)16∶17 1∶1 5∶4 4∶3 (2)17∶16 17∶16 85∶64 17∶12

9.(13分)有一瓶氯化钠试剂的标签如下,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标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瓶未开封的试剂中含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从上述试剂瓶中取出0.5 g样品配成溶液,溶液中Na+与Cl-

总数为________。

解析:(1)500 g×96%÷58.5 g·mol-1≈8.2 mol。

(2)0.5 g×96%÷58.5 g·mol-1×2×6.02×1023 mol-1≈1×1022。 答案:(1)8.2 mol (2)1×1022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为22.4 L B.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C.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为1 mol D.不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体积一定不为22.4 L

解析: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必须指明条件,即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物质的量为1 mol,体积约为22.4 L。

答案:C

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C.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D.气体的性质不同

解析:当T、p一定时,气体分子间距就一定,与气体种类、性质无关。

答案:C

3.已知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

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分子的大小 C.质量

B.原子总数 D.密度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两个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相同。HCl、H2和Cl2都是双原子分子,因此,原子数目也相等。但H2和Cl2的混合比例没有确定,也就无法确定混合气体的质量和密度。

答案:B

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解析:因为温度和密度相同,把三种密闭容器各取1 L,在此情况下三种气体的质量相同。对等质量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小,气体的

?m?

??n=物质的量越大M?,气体的压强越大。 ?

答案:D

5.(1)现有34 g某气体,摩尔质量为17 g·mol-1,则: ①该气体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分子数为________NA。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2)__________ g H2O中的氧原子数目与标准状况下22.4 L CO2

中的氧原子数目相同。

解析:(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4 g/(17 g·mol-1)=2 mol,分子数为2NA,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mol-1×2 mol=44.8 L。(2)标准状况下22.4 L CO2是1 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 mol,故水是2 mol,即36 g。

答案:(1)①2 ②2 ③44.8 (2)36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D.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摩尔体积也相同

解析:简单地说,气体的摩尔体积就是指一定状况下,1 mol气体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1,其他条件下并不一定是这个数值。另外,注意选项C,单位应该是22.4 L·mol-1。

答案: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32 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D.32 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解析:A项应在标准状况下;B项氦气为单原子分子;D项32 g氧气为1 mol,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答案:C

3.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答案:C

4.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

式为2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d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7d B.5d C.3d D.2d 答案:B

5.同温、同压下,盛有氧气的A容器与盛有氨气的B容器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则A与B的体积比是( )

A.1∶1 B.2∶1 C.1∶2 D.2∶3

解析:假设n(O2)=1 mol,n(O)=2 mol,那么n(NH3)=0.5 mol,根据n1∶n2=V1∶V2,所以V(A)∶V(B)=n(O2)∶n(NH3)=2∶1。

答案:B

6.由CO2、CO、H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CO的体积比可为( )

A.29∶8∶13 C.13∶8∶29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包括3个小题,共52分)

B.22∶1∶14 D.13∶16∶57

7.(22分)Ⅰ.(12分)(1)等质量的C2H4与C3H6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H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

(2)等质量的O2与O3所含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

(3)等质量的NO2与N2O4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氮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

Ⅱ.(10分)现有A、B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A、MB:

(1)当两种气体质量相同时,标准状况下A和B的体积比为________,密度比为________,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当两种气体(同温、同压)的体积相同时,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保持温度不变,分别把等质量的A、B充入同一容器,产生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解析:Ⅰ.(1)假设都为1 g,然后进行计算。技巧:二者都可看为(CH2)x,质量相同时,说明含有的“CH2”相同;(2)、(3)分别看成Ox,(NO2)x。

Ⅱ.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计算推断。

答案:Ⅰ.(1)3∶2 1∶1 1∶1 (2)1∶1 (3)1∶1 1∶1 Ⅱ.(1)MB∶MA MA∶MB MB∶MA (2)MA∶MB (3)MB∶MA

8.(16分)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探究。 已知1 mol不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

化学式 H2 条件 0 ℃,101 kPa 1 mol气体体积/L 22.4

O2 CO H2 CO2 N2 NH3 0 ℃,101 kPa 0 ℃,101 kPa 0 ℃,202 kPa 0 ℃,202 kPa 273 ℃,202 kPa 273 ℃,202 kPa 22.4 22.4 11.2 11.2 22.4 22.4 (1)从上表分析得出的结论: ①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________。 ②1 mol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积____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等。

(2)理论依据:相同条件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应用:在标准状况下,4 g O2的体积为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都约为22.4 L;1 mol不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体积不一定相同。(2)因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同且1 mol气体的分子数目也相同,所以在相同条件下,1 mol4 g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3)4 g O2的物质的量n(O2)=

32 g·mol-1=0.12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25 mol×22.4 L·mol-1=2.8 L。

答案:(1)①22.4 L ②不一定

(2)①气体分子数目相等 ②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4 gm-1

(3)V(O2)=n×22.4 L·mol=M×22.4 L·mol=×32 g·mol-1

-1

22.4 L·mol-1=2.8 L

9.(14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

实验步骤如下:

Ⅰ.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 g;

Ⅱ.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Ⅲ.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Ⅳ.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 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 mL;

Ⅴ.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 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②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码)。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实验测得氧气的摩尔体积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解析:(1)往广口瓶中装满水,使装置左侧形成密闭体系,通过焐热试管看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2)在测量收集到O2的体积时,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否则气体受热膨胀时,会使排出水的体积偏大,然后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以保证广口瓶中气体的压强和外界气压相等,从而使排出水的体积与产生的O2的体积相等,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读数时若仰视量筒内的液面,会使读取O2的体积偏小。(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O2的质量为15.95 g-15.55 g=0.4 0.4 g0.279 7 Lg;n(O2)==0.012 5 mol,O的摩尔体积为≈2

0.012 5 mol32 g·mol-122.38 L·mol-1。

答案:(1)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焐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导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②①③ 偏小 (3)0.012 5 22.38 L·mol-1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1.2.0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溶液中c(Na+)为( )

A.0.2 mol·L-1 C.0.4 mol·L-1

B.0.3 mol·L-1 D.0.5 mol·L-1

2.0 g

解析:n(NaOH)==0.05 mol,

40 g·mol-1c(NaOH)=答案:D

2.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

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

0.05 mol

=0.5 mol·L-1。 0.1 L

度约为( )

A.0.4 mol·L-1 C.0.2 mol·L-1 答案:D

3.精确配制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仪器时,使用500 mL容量瓶

B.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 解析:A项,应选用250 mL容量瓶。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的仪器,应在烧杯中溶解。C项,应将溶解NaOH后的溶液恢复到室温后再向容量瓶中转移。D项,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正确。

答案:D

B.0.3 mol·L-1 D.0.1 mol·L-1

4.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 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MA. mol·L-1 10Sρ

10Sρ

C.M mol·L-1 答案:B

5.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________;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定容时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解析:(3)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所以c偏大;(6)俯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小,c偏大。(1)会使n(溶质)减小,(2)会使n(溶质)减小,所以(1)(2)均使c偏小。

答案:(4)(5) (3)(6) (1)(2)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 000Sρ

B. mol·L-1 M(100+S)

M(100+S)D. mol·L-1

1 000Sρ

1.将4 g NaOH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取出5 mL,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2 mol·L-1 C.0.1 mol·L-1

B.1 mol·L-1 D.0.05 mol·L-1

-1

n4 g÷40 g·mol

解析:c(NaOH)=V==2 mol·L-1,取出5 mL,

0.05 L

其物质的量浓度仍然是2 mol·L-1。

答案:A

2.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2w1=w2 C.w2>2w1 答案:C

3.实验室需用2 mol·L-1氯化钠溶液4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

A.450 mL,52.7 g C.1 000 mL,117 g

B.500 mL,58.5 g D.任意规格,111.2 g B.2w2=w1 D.w1<w2<2w1

解析:首先确定容量瓶规格为500 mL,其次计算:0.5 L×2 mol·L

-1

=1 mol,所以需要58.5 g NaCl。 答案:B

4.下列有关溶液配制说法错误的是( )

A.称取12.5 g胆矾(CuSO4·5H2O)溶于水中,并加水稀释至500

mL,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取58.5 g NaCl固体放入1 L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将100 g 5%的食盐水加热蒸发掉50 g水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

D.将浓度为2 mol·L-1硫酸钠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200 mL,所得溶液浓度为0.1 mol·L-1

答案:B

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解析: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A错误;搅拌用玻璃棒可以加快溶解速度,B正确;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到容量瓶中,D错误。

答案:B

6.为了配制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种操作:

①NaOH用纸盛载进行称量 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③NaOH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 ⑤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线相切。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C.②③⑤

B.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等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时,须用干燥而洁净的烧杯或表面皿,先称出烧杯或表面皿的质量,然后

放入NaOH,再称出它们的总质量,用差减法得出NaOH的质量;步骤③中,应待稀溶液冷却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步骤⑤中,定容时,先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7.(20分)有下列化学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玻璃棒 ③药匙 ④烧杯 ⑤量筒 ⑥容量瓶 ⑦胶头滴管 ⑧细口试剂瓶 ⑨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1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________mL。

(2)从上述仪器中,按实验使用的先后顺序,其编号排列是_____。 (3)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是否漏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用于稀释硫酸的烧杯未洗涤________; ②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________;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________; 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 ⑤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________。

解析:(1)设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V×1.84 g·cm-3×98%=0.5 L×1 mol·L-1×98 g·mol-1,V=27.2 mL。(2)配制顺序是: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因此使用仪器的顺序为:⑤④②⑥⑦⑧⑨。(3)按规范操作简答。

答案:(1)27.2 (2)⑤④②⑥⑦⑧⑨ (3)往容量瓶内加适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才能使用 (4)①偏低

②偏高 ③偏低 ④不变 ⑤偏高

8.(18分)Ⅰ.(8分)根据下列各题中所给出的数据,可分别求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试判断并求解。

(1)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V L中含有n个氢氧根离子,可求出此溶液的________是________。

(2)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之比为1∶a,则可求出此溶液的________为________。

Ⅱ.(6分)常温下,10.0 mL 1.0 mol·L-1的H2SO4(aq),加水稀释到500 mL,所得H2SO4(aq)的浓度为__________mol·L-1;蒸发浓缩,使溶液的体积为2.40 mL,所得H2SO4(aq)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1

Ⅲ.(4分)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则

可求出标准状况下氯化氢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n/NA解析:Ⅰ.(1)物质的量浓度 c=Vmol·L-1。(2)由Na+与H2O的个数比可知NaOH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故溶质质量分数为40

×100%。

40+18a

Ⅱ.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c3V3。稀释到500 mL时,

c2(H2SO4)=

c1(H2SO4)×V1

V2

1.0 mol·L-1×10.0 mL = 500 mL =0.020 mol·L-1; 浓缩到2.40 mL时, c1(H2SO4)×V1c3(H2SO4)=

V31.0 mol·L-1×10.0 mL=

2.40 mL≈4.2 mol·L-1。

Ⅲ.不知溶液的密度,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可求其质量分数500

×36.522.4

500

×36.5+1 000 22.4

×100%≈44.9%。

答案:Ⅰ.(1)物质的量浓度 40

×100% Ⅱ.0.020 4.2

40+18a

Ⅲ.44.9%

n mol·L-1 (2)溶质质量分数 VNA

9.(14分)现有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a g与100 mL盐酸反应。题中涉及的气体体积均以标准状况计,填空时可以用带字母的公式表示。

(1)该混合物中NaHCO3与KHCO3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如碳酸氢盐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3)如盐酸过量,生成CO2的体积为________L。

(4)如果反应后碳酸氢盐有剩余,盐酸不足量,要计算生成CO2

的体积,还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NaHCO3和KHCO3不是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则a g固体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p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