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习题及答案(定稿)(2)

更新时间:2024-01-01 03: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

一、填空:

1、棉的预处理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含糖棉预处理方法包括:(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和(防黏助剂法)。

2、毛杂质成分包括:(生理夹杂物,如羊毛脂、羊毛汗);(生活环境夹杂物,如草刺、砂土)。

3、麻纤维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和(脂蜡质)。

4、绢纺原料的种类:(桑蚕原料)、(柞蚕原料)和(蓖麻蚕原料)等。精炼工程的工序包括:(精炼前处理)、(精炼)及(精炼后处理)。

5、轧棉机可分为:(皮辊轧棉机)和(锯齿轧棉机),(锯齿轧棉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

6、锯齿棉特点:(短绒少,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7、轧棉厂出厂的棉包上的标志包括:(轧棉厂名)、(质量标识)、(批号)和(包重)。

8、洗毛的方法主要有(乳化法)和(溶剂法)。

9、炭化工艺流程可分为:(浸酸)、(烘干与烘焙)、(轧炭、打炭)、(中和)和(烘干)。

10、麻纤维脱胶方法有:(微生物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 11、原料的混合方法包括:(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12、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

二、选择题

1、锯齿棉特点:( A )

A、短绒少,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B、短绒少,杂质多,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C、短绒多,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 D、短绒多,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短粗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内层。 B、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 C、卷曲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大的分布在纱的内层。 D、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 3、 配棉中主题原棉成分占(B)

A、80%左右 B、70%左右 C、60%左右 D 90%左右 4、不能进行纤维纺纱的原料是( D )

A、棉纤维 B、苎麻 C、Tencel D、玻璃纤维 5、低于干强的纤维是( C )

A、涤纶 B、尼纶 C、粘胶 D、维纶

6、造成纤维松散度及色泽差的工序主要有煮练和(B)。 A、水洗 B、敲麻 C、浸酸 D、烘干

三、判断

1、皮辊棉的短绒率比锯齿棉高。(3) 2、配棉中主体原棉成分占80%左右。(3)

3、原棉纤维中的异性纤维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

4、羊毛纤维具有很强的耐酸性。(3)

5、毛丛长度超过95mm的细特毛以及过短的羊毛都不宜用作主体毛。(√) 6、现代麻纤维脱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微生物脱胶法。(3)

四、名词解释

1、分类排队法: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分类排队法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棉纺厂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2、洗毛:利用化学和机械的方法,除去羊毛纤维上的土杂、脂汗和污垢等杂质,使羊毛洁净、松散、柔软、弹性好。

3、假和:先将几种数量少的组分,经一次或两次混合组成一种新的组分。

4、炭化:利用羊毛和植物性杂质对酸的不同耐受能力,将洗净毛先经浸酸处理,再经烘烤,压打等机械处理,较彻底的去草杂。 5、混纺比:指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6、投料比:指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7、配棉:棉纺厂将不同的纺织原料进行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五、简答

1、炭化的原理?

答:利用浓酸对草及羊毛作用不同,使纤维素脱水后成碳,变脆易碎而去除。 2、何谓“三丝“?

答:异 型纤维主要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俗称“三丝“。

3、目前微生物脱胶有哪些途径?化学脱胶的方法和特点是什么?

答:微生物脱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将某些脱胶细菌或真菌加在原麻上,它们利用麻中的胶质作为营养液而大量繁殖,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出一种酶来分解胶质。另一种是直接利用酶进行脱胶,即将酶剂稀释在水中,再将麻浸渍其中来进行脱胶。化学脱胶是根据麻纤维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化学处理为主去除胶质的脱胶方法。化学脱胶可以较快地去除原麻中绝大部分胶质,达到脱胶要求。

4、化学精炼是如何脱胶去脂的?生物化学精炼的原理及方法?

答:化学精炼是利用化学药剂的作用,促使绢纺原料脱胶去脂。生物化学精炼原理:利用酶使丝胶油脂水解而去除,即:丝胶或油脂+酶→中间络合物→肽、氨基酸或脂肪酸、甘油+酶。方法:根据生物酶的来源分为腐化练和酶制剂练。

5、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

答:原理:(1)润湿阶段——洗液渗入弱环,油与纤维之间引力减少。(2)油滴卷缩成球阶段。(3)油滴脱离羊毛,成乳化状态。 工艺过程:原料开松-洗毛-烘干。

6、苎麻、亚麻)的预处理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

答:麻(苎麻、亚麻)的主要预处理可统称为脱胶。苎麻、亚麻是韧皮纤维,纤维细胞被胶质粘结在一起,要制取纤维必须进行适当的脱胶处理。苎麻单纤维的长细度可以满足纺纱的要求,所以脱胶时要求去除全部胶质,称为全脱胶。亚麻单纤维长度比较短,难以用单纤维纺纱,所以采用半脱胶方式处理

(通常称沤麻)。亚麻在沤麻后还要进行打麻处理,才能制得亚麻纺纱原料(打成麻)。

7、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答:棉纺厂将不同的纺织原料进行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其目的在于发挥各种原料的特点,取长补短,稳定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进行,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选配原则:(1)满足最终产品的特征和品质要求(2)提高劳动生产效率(3)降低生产成本。

8、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

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分类排队法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棉纺厂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9、什么是同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答:同花包括清梳工序的同卷、梳并工序的同条、粗细工序的粗纱头和皮辊花,一般可同用到本特数纱中(粗纱头预先开松处理、皮辊花应先清除同

丝);再用棉包括开清工序的统破籽,梳棉工序的抄斩花和精梳机的落棉。精梳落棉可直接在粗、中特纱中同用,抄斩花经杂质分离机处理后在粗、中特或副牌纱中同用,统破籽经破籽机处理后在粗特或副牌中同用;下脚包括统破籽经处理后的落杂、开清工序经尘笼排除的地弄花、精梳工序的车肚花、条粗工序的绒板花、粗细工序的绒辊花以及细捻筒摇的同丝等,经尘门的拣净、开松和除杂后,在副牌纱或废纱中使用。

10、原料的混合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答:目的:(1)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2)增加品种数量(3)提高可纺性能(4)降低产品成本;选配化纤原料时,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很重要的依据,其次要依据质量要求选配原料,确定不回德混纺比,再者要依据纱线特数选配原料;其综合性能主要表现在所纺纱线的长度、细度以及纱线机械和物理性质。 11、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答:混纺比指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投料比指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若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P1、P2,P1’、P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的混纺比,W1、W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纤维的实际回潮率则有:

12、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

答:两种纤维混纺时,应避免选择临界混纺比,否则成纱强度最低,当然,混纺比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可纺性、服用性和生产成本等其它因素;涤棉混纺时,织物的坚牢度、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和保形免烫等特性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改善,但吸湿透气、染色沾污,生产成本和可纺,可织性则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恶化。65/35的涤/棉产品,其综合效果最佳,既发挥了棉的可纺性、可织、可染性,又突出涤纶的坚牢、免烫和挺括性。 13、简述目前计算机配棉常用的基本方法。

答:电子计算机进行配棉,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模拟人工配棉的整个过程。计算机配棉是一个以自动配棉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由主控制模块组成,成为配棉管理系统,它包括由三个分控制模块组成相应的原棉库存管理、成纱质量分析和自动配棉三个子系统。主控制模块统一管理全部配棉工作,根据需要,将工作分别交给三个分控制模块。各子系统下设若干个具体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独立重复自己的操作,也可返回到主控制模块请求命令执行新的操作。

14、简述原棉基本性质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答: 棉纤维的性质 长度 (mm) 短绒率 (%) 概念 一般范围 23-33 10-15 与纺纱的关系 纤维长,纺纱强力大、断头少,可纺细特纱 短绒少,纺纱条干均匀、断头少、强力好 伸直时两端点间的距离 短于16mm的纤维所占的比例 强度 单根纤维的强(CN/根) 力 线密度 1000m长的纤(tex) 维公定重量克数 成熟度 腔宽壁厚比值 含水率 (%) 原棉含水的比率 3.43-4.41 0.2-0.15 1.5-2.1 7.5-9.5 一定线密度范围内,单纤维强力高,成纱强力高 在正常成熟度的情况下,纤维细,成纱强力大,可纺细特纱,条干均匀 成熟正常的纤维,强力高、染色均匀、除杂效果好 含水率正常的纤维,除杂容易,含水率过高,易产生棉结,含水率过低,毛羽纱增多,含水率过高过低都会增加断头 带纤维杂质少,成纱棉结杂质少 含杂率原棉含杂的比1.5-3 /% 率 15、简述化纤原料的选配目的、原则以及混纺成分比例如何确定? 答:目的:(1)充分利用化纤特性,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2)增加花色品种,满足社会需要;(3)降低产品成本;(4)改善纤维的可纺性。原则:根据纤维品种的选配、混纺比例的确定及纤维性质的选配三个方面进行化纤原料的选配。混纺成分比例的确定:不同的混纺比例,对织物服用性能和耐磨牢度

的影响也不同。例如涤棉混纺因涤纶纤维的保形性好,混纺织物的保形性随涤纶混合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当混用涤纶在20%以下时,织物稍有滑、挺、爽的感觉,保形性不突出,混用80%以上时,织物吸湿性偏低,纺纱性能和服用性能差。因此,如希望提高织物的耐磨度、洗可穿性能时,可提高涤纶的混用量。由于合纤、再生纤维素纤维和棉的吸湿性差异较大,所以,混纺比例一般均为干重比。由于合纤的染色较棉和粘纤困难,所以在确定混纺比时,还需考虑染色的均匀性。另外品种和价格也应成为混纺比例确定的因素。

六、计算

1、今将1.5D338mm的涤纶(公定回潮率为0.4%)与6000Nm331mm的棉(公定回潮率为8.5%)混纺(混纺比T65/C35)问混纺原料的平均细度、长度和共定回潮率各为多少?如当时棉的实际回潮率为12%。则投料比应为多少?

解: 平均细度=30.65+(1.630.35)=tex

平均长度=3830.65+(3130.35)=35.55mm

公定回潮率==3.24%

2、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纺比为65/35。若涤纶和黏胶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解: 根据混纺比计算公式:

由题意可得 X-涤的湿重混比 Y-涤的干重混比 m1-涤的实际回潮率 m2-粘的实际回潮率

代入数据

=

解得 X=62.3% 1-X=37.7%

则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为62.3/37.7

第二章

一、 填空

开清棉

1、开清棉联合机的开关车的顺序为:先开前一台机器的(凝棉器)再开后一台机器的(打手),达到正常运转后,再逐台开(给棉机件)。 2、开清棉除杂率约为(50%)。

3、豪猪式开棉机中,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自进口到出口(逐渐放大)。

4、棉卷质量控制指标是:正卷合格率、(每米重量不匀率)、棉卷含杂率。 5、开清棉工序的任务是:开松、混合、除杂、(成卷)。

6、凝棉器的作用是将棉纤维凝聚在尘笼表面,(去除部分短绒和细小尘杂)。 7、 抓棉小车回转一周,打手下降一次,故打手下降是(间歇性的)。 8、 自动混棉机的特点是(横铺直取)、多层混和。

9、开清棉机械的联接机构有:凝棉器;配棉器;(输棉管道 )。

10、棉卷重量不匀率主要评价棉卷( 纵向1m片段 )重量的均匀情况。

11、按对原料的作用方式,自由开松形式有(自由撕扯)和(自由打击);握持开松形式有(握持打击)和(握持分割)。

12、开松效果的评价方法有:(重量法)、(比体积法)、(速度法)和(气流法)。

13、打手与尘棒间的排杂情况包括:(打击排杂)、(冲击排杂)和(撕扯分离排杂)。

14、和毛加油的质量指标有:(回潮率)和(均匀度)。

15、开清棉机械的类型包括:抓棉机械、(棉箱机械)、(开棉机械)和(清棉、成卷机械)。

16、尘棒顶面与工作面间的夹角为尘棒(安装角)。 17、棉卷重量不匀率包括(纵向不匀率)和(横向不匀率)。

二、选择

1. 抓棉打手包括锯齿形刀片、隔盘和打手轴。每个隔盘上的刀片数的变化规律是( A )

A、 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B、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C、内外部大,中间小 D、内外部小,中间大 2、A006B混棉机械中,当( A ),混合效果提高。

A、摆斗摆动速度增大,输棉帘速度减小; B、摆斗摆动速度增大,输棉帘速度增大; C、摆斗摆动速度减小,输棉帘速度增大; D、摆斗摆动速度减小,输棉帘速度减小;

3、影响开松除杂作用的主要工艺参数打手速度、打手和尘棒间的隔距。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

A、打手转速高,隔距大,开松除杂效果好; B、打手转速高,隔距小,开松除杂效果好; C、打手转速低,隔距小,开松除杂效果好; D、打手转速低,隔距大,开松除杂效果好;

4、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开清棉联合机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开机。下列哪种为正确的开机顺序( C )

A、先开凝棉器再开给棉罗拉,最后开打手,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B、先开打手再开凝棉器,最后开给棉罗拉,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C、先开凝棉器再开打手,最后开给棉罗拉,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D、先开给棉罗拉再开凝棉器,最后开打手,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自由开棉作用较强烈,损伤纤维多;握持开棉作用较强烈,除杂效果较高。 B、自由开棉作用较强烈,损伤纤维多;握持开棉作用较温和,除杂效果较低。 C、自由开棉作用较温和,损伤纤维少;握持开棉作用较强烈,除杂效果较高。 D、自由开棉作用较温和,损伤纤维少;握持开棉作用较强烈,除杂效果较低。 6、下面关于影响抓棉机开松作用因素说法正确的是(D)。 A、打手刀片伸出肋条多的距离大,开松效果好;

B、打手转速高、抓棉打手间歇下降的动程大,开松效果好; C、抓棉小车的速度慢,开松效果好;

D、抓棉打手在抓棉点处回转的切线方向与抓棉小车运动方向相反时,开松效果好。

三、判断

1、开松机件的速度大,则作用次数多 ,作用力大,除杂好,但纤维损伤。(√) 2、纤维长度均匀度好,条干不匀率减少。(√)

3、开棉机械主要有自由打击式开棉机和握持打击式开棉机。(√) 4、开松打手的转速高,开松作用强,除杂作用大,纤维损伤大,棉结少。(3)

5、开棉机中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由入口到出口逐渐放大。(√) 6、尘棒顶面与工作面间的夹角为尘棒安装角。(3) 7、尘棒间的隔距大,落棉率增大,除杂效率增大。(√)

8、尘笼吸风不匀,风扇速度过小或过大,则棉卷易形成纵向不匀。( 3 ) 9、锯齿轧花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 (√)

10、、加工化学纤维时开清棉工序的工艺为“多梳少打、短流程”。(√) 11、在工艺上一般先安排自由开松,后安排握持开松。(√)

12、棉卷重量不匀率包括纵向不匀率和横向不匀率。(√)

13、抓棉打手在抓棉点处回转的切线方向与抓棉小车运动方向相反时,开松效果好;相同时,开松效果差。(√)

四、名词解释

1、自由开松:原料在无握持状态下接受开松机件的作用成为自由开松。 2、握持开松:原料在握持状态下,受到开松机件的作用称握持开松。 3、程差混合:同时喂入多仓混棉机的原料,因在机器内经过的路线长短不同,而不同时输出形成时间差进行混合。

4、时差混合:不同时喂入多仓混棉机的原料同时输出形成时间差实现的混合。 5、除杂效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料杂质重量的百分数,反映了除去杂质的效能大小。

6、落杂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数,它反映了喂入原料中的杂质被去除多少。

7、落纤率:表示落棉中纤维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数。

8、落物含杂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数,它反映了落棉的质量。

9、棉气比:指被输送的棉块质量与输送棉块所需空气的质量之比,其大小影响棉块的输送。

10、均棉比:角钉帘与均棉罗拉间的速比,称为均棉比。

五、问答

1、开清棉联合机的排列组合原则是什么?此工序的任务任务有哪些? 答:排列组合应符合多包取用、精细抓棉、先松后打、早落少碎、强化均匀混和、少损伤纤维的原则。任务:开松、除杂、混合和成卷。 2、开松与除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

答:开松的目的是设法使大块开松成小块或棉束,以便排除附夹在原料中的杂质,并提高原料的混合效果和产品密度的均匀性;除杂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清除原料中的杂质、疵点及短绒,以便获得优质的纱线和保证纺纱顺利进行。通常通过对纤维自由撕扯、自由打击、握持打击,气流除杂等方法来完成开松与除杂。

3、开松机件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开松机件形式可分为角钉滚筒的角钉对棉块的扯松;角钉与尘棒对棉块的扯松;两锯齿滚筒的锯齿对棉块的扯松:锯齿对棉块穿刺能力强,齿密较密,经扯松后可获得较小的棉块。

4、自由开松与握持开松各有何特点?两者在开松加工的相对位置如何?为什么?

答:自由开松的作用较缓和,纤维损伤少,杂质破碎也少。只对原料进行初步松解,握持开松对原料作用剧烈,开松与除杂作用比自由开松强,但纤维损伤与杂质破碎比自由开松严重。在工艺上一般先安排自由开松,后安排握持开松。 5、影响开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速度,抓棉打手速度增加,每刀抓取棉量相对减少,开松作用好,相对机械传动和平衡的要求较高,且易损伤纤维和刀片;角钉帘速度增加时,单位时间内输出棉量增多,产量增加,而输出棉层单位长度上所受到的角钉扯松次数减少,开松作用减弱;打手速度过低回使落棉减少,除杂作用降低,转速过高易出现返花开绒丝速和棉结。

(2)隔距,尘棒间隔距要有利于排除大杂。均棉罗拉与角钉帘间的隔距小,角钉刺入棉块深,两钉面角钉抓取作用加强,撕扯力加大,开松作用好。 (3)开松机件的形式。

(4)开松机件的角钉、梳针、刀片、锯齿等的配置。 6、开松工序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答: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发生在开清工序的每一个阶段,从抓棉小车抓取开始,就能原棉进行了初步的混合,在混棉机中对棉层进行的夹层混合与翻滚混合、延时混合(多包混合)均棉作用都对原棉起到均匀混合作用。在开棉机当中采用的储棉筒,给棉机械中的双箱给棉都对棉纤维的均匀混合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清棉机械中采用天平调节装置也对棉纤维的纵向均匀起到一定的作用。 7、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答:除杂效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料杂质重量的百分数,反映了除去杂质的效能大小;落杂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数,它反映了喂入原料中的杂质被去除多少;落纤率表示落棉中纤维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数;落物含杂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数。它反映了落棉的质量。

8、画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的示意图,并说明安装角、清除角对开松除杂的影响?

答:尘棒结构如上图:

托持面(abef)——托持面,托持纤维作用。 工作面(acdf)——撞击棉块与杂质,反射作 底面(bcde)——与工作面构成排杂通道。 清除角α——与开松除杂及顶面托持作用有关

安装角θ——影响开松除杂。在一定范围内,安装角增大,尘棒间隔距减小,顶面对棉块的托持作用好,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小,则开松作用较差且落杂减少;反之,尘棒间隔距大,顶面托持作用削弱,易落杂和落棉,但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增大,开松作用加强。清除角小,开松除杂作用好,但尘棒的顶面托持作用较差。

9、以豪猪开棉机为例,画出打手周围的气流规律,并说明其主要作用?

答:如图所示: 打手室内气流:

1-6根:在棉块进口靠近给棉罗拉处有棉层喂入形成封闭状态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形成负压,气流从尘棒间补入,并不影响大杂质落下(冲力大)。 6-39根:当打手撕扯棉层后,棉块投向尘棒,不再封闭。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气压逐渐增加到最大值,为正压。气流主要由打手室溢出,补入气流很少,杂质多在此落下,为主要落杂区。随后,由于前方风扇吸引气流的影响逐渐增大,压力下降,并呈现部分正负压不稳定段。

39-51根:近出口处,前方风扇作用,气流大量补入,形成负压,小杂质和纤维下落后,又会被气流带回打手室,为主要回收区。 10、图示并说明气流喷口除杂的原理?

答:如下图,当棉块经过开松除杂后,在其向外输送的输棉管道中,设置有一段气流喷嘴管道且其截面逐渐减小,使棉流逐渐加速,当流速加大到一定数值后,管道突然折转120°,使气流发生急转弯,且管道在转弯处有喷口。由于杂质密度大、惯性大,在高速气流中不易改变方向而从喷口中溢出,棉纤维因密度小、惯性小,而随高速气流继续向前输送至凝棉器,这样就完成了除杂。

图表 1气流喷口除杂

11、简述影响抓棉机开松作用的因素?

答:(1)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距离小,开松效果好;(2)打手速度,打手转速高,开松效果好;(3)抓棉打手间歇下降的距离,下降的距离大,开松效果差;(4)抓棉小车的速度,速度快,抓棉效果差。 12、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答:夹层混合(横铺直取),棉层通过摆斗往复平铺后,由角钉帘同一时间内多层垂直抓取各配棉成分。

13、简述影响开毛机开松作用的因素?

答:(1)开毛锡林的转速、角钉植列方式、角钉的形状及密度等对开松都有影响,锡林速度高,开松效果越好,但易损伤纤维;角钉植列的形式有四种,但其原则均是保证喂入毛层在宽度方向上无遗漏的获得开松打击的机会,所以要求角钉在锡林任意一根母线上的投影都是一条直线;角钉的形状取决于被加工羊毛的特性和避免损伤纤维,则角钉呈锥状,截面有椭圆和圆形两种,钉距多为50㎜。(2)尘格的结构及尺寸,尘棒间距可根据加工羊毛的长度和含杂程度来调节,羊毛长、含杂多,间距应大些;羊毛喂入量多、毛块大、毛纤维长,尘格和锡林间隔距应大些。(3)气流,掌握好气流,使用好尘笼、尘格,

对提高除杂效果有利。(4)喂毛罗拉的压力及与锡林的隔距,压力大,开松作用好,对羊毛的损伤也大;反之,开毛锡林会拉出毛块,对开松不利;隔距小,开松作用强,但纤维损伤大且效率低。 14、简述苎麻、绢纺开松除杂的特点?

答:苎麻机的除杂是通过喂麻辊、锡林、剥麻罗拉和工作罗拉完成的。首先由喂麻辊对苎麻纤维进行初步开松出去一些大杂,然后通过锡林的细致梳理作用除去小杂。其除杂原理与开毛机类似。绢纺开松除杂:精干绵在喂绵刺辊、持绵刀组成的钳口握持下,被高速回转的锡林开松、梳理,并逐步转移到锡林上,部分杂质在此排出,浮在锡林针面上的纤维在工作辊处得到补充开松,同时又排除一部分的杂质。

15、凝棉器的作用是什么?为确保凝棉器的正常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当风机高速回转时,空气不断排出,使进棉管内形成负压区,棉流即由输入口向尘笼表面凝聚,一部分小尘杂和短绒则随气流穿过尘笼网眼,经风道排入尘室或滤尘器,凝聚在尘笼表面的棉层由剥棉打手剥下,落入储棉箱中。凝棉器的安装位置较高,所以要求凝棉器的重量轻、振动要小、不发生堵车或返花,有关工艺参数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6、欲充分发挥六滚筒开棉机的开松除杂作用,应怎样选择有关工艺参数? 答:(1)滚筒的速度:六只滚筒转速的配置采用递增的方法,有利于逐步加强开松和除杂,也有利于棉块的输送。相邻滚筒速比一般为1:1.1-1.3,适当提高第一滚筒转速和相邻滚筒速比可提高落棉率和除杂效率。滚筒德尔转速应根据原棉品级来决定,一般为450-750r/min。(2)滚筒与尘棒间的隔距:滚筒与尘格的隔距中间小,两端大且相等,因此,滚筒与尘棒隔距以中间为准。减少此处隔距可增强开松除杂作用。但隔距过小,喂入原棉较多时,易打落尘棒。此隔距应根据原棉的逐步开松而住逐渐增大。(3)尘棒与尘棒间的隔距:尘棒与尘棒间的隔距配置是由大到小,一般第一、第二、第三滚筒的尘棒隔距采用10㎜,第四、第五滚筒尘棒隔距采用8㎜.这样配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先落大杂、后落小杂,提高落棉含杂率的工艺要求。

17、试分析豪猪开棉机主要工艺参数对开松、除杂的影响。

答:(1)速度和隔距:打手速度,当给棉量一定时,打手转速越高,开松、除杂作用越好。但速度过高,杂质易碎裂,且易落白花或出紧棉束,落棉含杂反而降低。在加工长度长、含杂少或成熟度较差的原棉时,通常采用较低的打手转速;给棉罗拉转速,给棉罗拉转速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给棉罗拉转速高,产量高,但开松作用差,落棉率低,反之,则产量低,开松效果好,落棉率增加;打手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此处隔距较小时,开松作用大,易损伤纤维。此隔距不经常变动,应根据纤维长度棉层厚薄决定,当加工较长纤维、喂入棉层较厚时应放大;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此隔距应按由小到大配置,以适应棉块逐渐开松、体积膨胀的情况,并可减少出口处纤维的落下。此隔距越小,棉块受尘棒阻击的机会增多,在打手室内停留的时间长,故开松作用大,落棉增加,反之,隔距大时,开松作用差,落棉减少;打手与剥棉刀间的隔

距,此处隔距以小为宜,过大时,打手易返花而造成束丝。(2)气流和落棉:打手室的气流规律,在给棉罗拉处有棉层喂入,形成封闭状态,因此,该处是负压,气流由外向打手室内补入,形成回收区。当打手把给棉罗拉握持的棉层撕下后抛向尘棒,大量的杂质被分离出来,气流主要是向外流动,补入气流很少,在第二十根尘棒前后,压力达到最大值,随后尘棒间气流有进有出,但总的趋势是气流向外流动,形成落杂区。在靠近出口处,由于受前方凝棉器风扇的影响更大,此处尘棒要大量补入气流,又出现负压区,大部分下落纤维又回入打手室,形成回收区。运用打手室气流规律进行落棉控制,合理控制落棉对提高机械的除杂效能、节约用棉有重要意义控制落棉主要控制气流的分布①合理配置打手和风扇的速度;②合理调整尘棒间的隔绝;③合理控制进风方式和线路。

18、生产上从哪些方面来控制豪猪开棉机的气流,以达到提高除杂效能、节约用棉和改善棉卷均匀度?

答:①合理配置打手和风扇的速度:这两个转速,直接影响气流的纵向分布。通常凝棉器风扇的吸风量大于打手的鼓风量。当增大风扇的转速时,从尘棒间补入的气流就要增多,落棉量减少。如果提高打手转速,则从尘棒间流出的气流增多,落棉增加,其中可纺纤维的含量也增加,落棉含杂率降低。因此,增加打手速度,不利于落棉控制。一般打手转速480-600r/min,风扇转速1000-1300r/min.②合理调节尘棒间的隔距:尘棒间的隔距是按由大到小或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规律配置的。所以,在尘棒的进口和出口部分形成两个主要回收区。在进口回收区下形成主要落杂区。在进口处,由于气流回收较强,以及早落大杂的要求,可按杂质的大小来调整隔距,有利于棉籽、籽棉等大杂落下,同时也便于气流补入,可使以后尘棒间补入的气流量减少,从而增加落杂。在主要落杂区,尘棒间流出的气流较急,大量杂质从这些尘棒间落出,以后落下的杂质较少,且棉块也逐渐被开松变小。因此,尘棒间的隔距应随之收小,以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出口处是主要回收区,由于棉块已经变小,因此,尘棒间的隔距应适当收小,以防止纤维失落。有时也可将出口隔距适当放大,增加此处补入的气流,有利于除去部分细小杂质,而且补入气流多,便于棉块输出。③合理控制进风方式和路线 :豪猪式开棉机的尘箱常用隔板分成前后两部分,靠近入口处的称为死箱,靠近出棉部分的称为活箱。死、活箱的上方装有气流板,采用前进风和后进风。在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各处补风量,就会改变打手室的纵向气流分布,从而改变落棉。增加前、后进风或减少侧进风,会使落杂区扩大,由尘棒间排除气流量增加,落棉增加,除杂作用加强,但落纤也会相应地增加,反之,则作用相反。

19、简述天平调节装置的结构、作用原理和存在问题。

答:天平调节装置由棉层检测、连杆传递、调节和变速等机构组成,如图2-28所示:棉纺工艺学(顾菊英主编)P54。天平调节装置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棉层的厚薄变化来调节给棉速度,使天平罗拉单位时间的给棉量保持一定。存在的问题:变速装置惯性大、皮带打滑、反应迟钝、调节滞后、横向检测而纵向调节,横向无调节等。

20;、生产上在哪些情况下要调节天平调节装置的支点的位置,如何调节?

答:(1)平均厚度增加后,生产的棉卷偏重,则说明杠杆比偏小,使铁炮皮带移动量比正常小,致使天平罗拉速度未能降到与棉层厚度增量相对应的数值;(2)生产的棉卷重量偏轻,则说明杠杆比偏大,天平罗拉降速太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就需要重新调节平衡杠杆的支点位置,直到生产的棉卷符合标准质量为止。

21、试分析尘笼的凝棉作用。

答:尘笼是由冲孔的钢板或钢丝编成的网眼布包卷而成的圆柱体,直径为560㎜。尘笼两端有出风口,与机架墙板构成的风道相连接。当风机回转,通过排风口向地洞排风时,在尘笼网眼外形成一定的负压,促使空气由打手室向尘笼流动,棉块被吸在尘笼表面而凝成棉层。细小杂质和短绒随气流进入网眼,经风机排入机台下面的尘道之中,再经过滤尘设备净化,空气可进入车间回用;棉层则由尘笼前面的一对出棉罗拉剥下而向前输送。

22、简述紧压罗拉加压装置和棉卷罗拉加压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答:为了在卷绕之前形成较为紧密的棉层,使其层次分清,免于粘连,需要使用紧压罗拉来加压。压力除四个紧压罗拉的自重外,还需另外施加一定压力。棉卷在形成过程中,需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制成的棉卷紧密结实、成形良好、容量大,且便于搬运。压卷罗拉的加压与压钩的升降,由气缸控制。升降速度可由节流阀和气控调压阀调节。加压采用气动渐增加压,成卷时压钩渐渐上升,装在压钩上的导板推动渐增加压气阀进行渐增加压。 23、简述自动落卷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过程。

答: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采用计数器测定棉卷长度及自动落卷装置。满卷时,压钩积极上升,带动棉卷罗拉加速,切断棉卷;棉卷被推出落至棉卷秤的托盘上;压钩升顶,触动电气开关,气缸反向并进气,压钩积极下降;压钩上的压板压及翻扦臂,预备棉卷扦被放入两个棉卷罗拉之间,自动卷绕生头;压卷罗拉落底加压,开始成卷。

24、为什么棉卷在卷绕时容易产生意外伸长? 答:

25、简述配棉器作用和工艺过程。

答:由于清棉机和开棉机的产量不平衡,需要借助配棉器将开棉机输出的原料均匀地分配给2-3台清棉机,以保证连续生产并获得均匀的棉卷或棉流。 26、试分析棉块在管道中的运动情况,如何选择输棉管管径和流速? 答:棉块在管道中运动情况分为垂直输送与水平输送。棉块在垂直管道中如被气流向上输送,因受本身重力的影响,棉块有下落的趋势。若棉块上下所受的压力差形成的脱力以及空气与棉块粘滞摩擦而产生的阻力的总和为P,棉块的重量为Q,则当两者相等时,棉块即在悬浮中向上输送。要使棉块呈良好的悬浮状态并在垂直管道中流动,实际所需输送速度要比理论悬浮速度大得多。棉块在水平输送管道中的流动,除受气流的压力向前外,还会因受本身的重量下降

管底当棉块下降管底后,气流主要从棉块的上部流过,造成在棉块上下两面的流速不同,使棉块产生旋转。此时,因棉块的上部气流速度大于下部气流速度,故棉块上下出现压力差,促使棉块上升。如上升力超过重量,则棉块腾空而起。棉块生气后,其上下的气流速度逐渐一致,压力差减少。当上升力小于重力时,棉块重新下落,形成跳跃前进。由此可见,棉块在管道中的运动情况是滚动、上升、下降、滚动、再上升、再下降,形成循环往复前进。 当流量一定时,管径与流速成反比,但由于棉流在管道中非均匀充满,而且棉块的大小和体积不同,为了防止管道堵塞,输送棉块的管径应不小于100㎜,输送速度应不低于腾空速度。此外,输送速度还与棉气比有关。如选用棉气比较大时,则要求输送速度大些。但输送速度又与管道压力损失有关,即输送速度大,摩擦阻力大,压力损失多。而压力下降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流速过大时,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大,综上因素,一般流速选用10-12m/s,常用管径为250-300mm。

27、什么是棉气比,为什么要选用合适的棉气比?

答:棉气比指被输送的棉块质量与输送棉块所需空气的质量之比,其大小影响棉块的输送。因为棉气比愈大,则棉块与棉块、棉块与管壁碰撞的机会增多,摩擦阻力曾计算,易出现絮凝现象,而使棉流间断,严重时还会造成管道堵塞。过小则不经济,所以要选用合适的棉气比。

28、为什么开清棉工序要将单机组成联合机,在组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试举例说明。

答:因为开清棉工序的工艺任务有开松、除杂、混合、均匀等,是通过一系列的单机逐步完成的,且每台单机各有侧重。因此在处理不同的原料时,必须选用不同的单机组合才能适应不同的要求。组合时应注意:(1)贯彻“多包细抓、混合充分、成分准确、打梳接合、多梳少返、早落少碎、防火防爆、棉卷均与、结构良好”等工艺原则;(2)合理配置开清点数量,以适应不同原料的含杂疵率;(3)合理选择打手型式和打击方式,从自由状态打击到握持状态打击,以符合逐步开松的原则,使开松由缓和到剧烈,减少纤维损伤;(4)配置一定数量的棉箱机械,一般2-3箱,采用多仓混棉机,更能提高混合效果,使棉卷结构均匀、染色均匀;(5)流程的输棉管道中需设置间道装置,以适应开清点和棉箱机械数量的配置,使单机组合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且机组中必须安置防铁或防金属装置以及优良的凝棉器。

例:加工原棉的开清棉联合机组,其工艺流程如下:P71

29、为什么开清棉联合机需要联动装置?它们是怎样进行控制的?

答:开清棉联合机是由各个单机用一套联动装置连接起来,前呼后应,控制整个给棉运动。当棉箱内棉量不足或充满时以及落卷停车或开车时,使前后机械及时停止给棉或及时给棉,以保证定量供应和连续生产。此外,联动装置还要保障安全,防止单机台因故障而充塞原棉,造成机台堵塞、损坏或火灾危险等。

控制方法可分为逐台控制、循序控制和联锁控制三种。逐台控制是一段一段的控制;联锁控制是把某台机器的运动或某几个机器的几种运动联系起来控制。 30、试述提高棉卷质量和节约用棉的意义。在控制棉卷含杂、棉卷均匀度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提高棉卷质量和节约用棉是开清棉工序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它不仅影响细纱的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棉卷含杂的控制:(1)清梳除杂分工,大杂质和粘附力很小的杂质在开清棉中尽量清除,与纤维具有一定粘附力的较大杂质,也要尽量除去;对那些与棉纤维粘附力大、质量轻、容易回收的杂质,在原棉开松成小块时,甚至分离为单纤维时才能排除,可留给梳棉工序清除。(2)遵循一定的除杂原则,一是不同原棉不同处理;二是贯彻“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的原则。控制棉卷均匀度的途径:(1)充分发挥天平调节装置的作用;(2)做好混合棉的混合均匀工作;(3)做好定量供应,提高联合机内单机运转率;(4)减少车间温湿度的波动;(5)正确选用打手和尘笼的速度。

31、棉卷一般有哪些疵点,造成这些疵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棉卷疵点一般疵点有:(一)棉卷厚薄不匀:1、纵向不匀(1)原棉开松不良,回花混用过多,原料混合不匀;(2)定量供应未校正好,棉箱存棉量波动大,出棉不均匀;(3)天平调节装置不灵活,铁炮皮带过松;(4)风扇速度小,风道堵塞或漏风。

2、横向不匀(1)尘笼吸风不匀,风扇速度过小或过大;(2)打手前面补风不匀或出风不畅;(3)打手绕花。

(二)粘卷:(1)原棉含水率过高或差异太大,车间相对湿度过大,原棉成熟度差,回花或再用棉混用过多或混用不匀;(2)打手速度过高,上下尘笼吸风比例不当,防粘安装位置不正确;(3)紧压罗拉加压不足,棉卷辊加压过重,棉卷罗拉有毛刺;(4)棉卷定量过轻,棉卷长度过长,或成卷过程中棉卷起褶皱;(5)棉卷放置的时间过长。

(三)棉卷中束丝过多:(1)锯齿棉轧工不良使束丝过多,原棉含水率过高,车间相对湿度过大,再用棉、回花混用过多;(2)打手速度过高,打手和剥棉刀隔距太大,打手至尘棒、打手至给棉罗拉隔距过小,给棉罗拉加压过重;(3)输棉通道不光滑,打击机械有毛刺;(4)凝棉器风力不足,原棉在打手室中停留时间过长。

(四)棉卷含杂率过高:(1)原棉含杂率过高或差异太大,含水率高,车间相对湿度大;(2)开清点过少,打击机件速度慢,尘棒间隔距过小,打手至给棉罗拉或打手至尘棒间的隔距过大;(3)棉箱机械的运转率过低;(4)尘笼网眼堵塞,或清洁工作不良;(5)补风不合理,或风扇速度过高,回收气流过大。

(五)棉卷有破洞:( 1)开棉不足,回花混入不匀;(2)给棉罗拉或天平罗拉弯曲,打手至给棉罗拉间的隔距过大;(3)筵棉通道挂花,或尘棒、剥棉刀、梳针打手挂花;(4)尘棒处堵塞或尘笼表面飞花堵塞;(5)剥棉刀有缺

损或梳针打手部分梳针断针;(6)尘笼出棉罗拉至棉卷罗拉间牵伸过大;(7)紧压罗拉间有硬杂质卡住,或其表面有油污。

(六)棉卷大小头:(1)尘笼两侧风力不等或棉流通道一侧挂花;(2)紧压罗拉两端压力不等,棉卷压钩齿杆左右高低不一。

(七)棉卷打折:(1)原棉含水率过高,棉层厚薄不匀;(2)紧压罗拉加压不足,或棉卷扦弯曲;(3)尘笼风力不匀,上下尘笼棉量分布不当;(4)紧压罗拉至棉卷罗拉间牵伸过小。

(八)棉卷边缘不齐:(1)打手室及棉流通道两侧挂花,或棉卷小墙板发毛及积有废棉,或棉卷罗拉与紧压罗拉间过桥板两侧积聚废棉;(2)尘笼衬皮破损,剥棉刀两侧有毛刺,尘笼出棉罗拉与紧压罗拉间两侧输棉导板间距离过宽或过狭;(3)棉卷辊长度不足或发毛、发涩;(4)生头不良;(5)紧压罗拉两端夹有杂物。

(九)棉卷伸长率不一致:(1)机台间棉卷罗拉直径不一,或沟槽深浅不同,或加压重量不同;(2)满卷自停装置安装不良,或部件有磨损;(3)车间温湿度波动幅度太大。

32、开清棉工序在加工化纤时,应如何选用工艺流程及有关工艺参数? 答:工艺流程:由于化学纤维弹性好、无杂质,仅含少量疵点。所以,开清工序应采用短流程和多梳少打的工艺路线,以减少纤维的损伤、防止粘卷。打手机采用梳针滚筒以加强梳理,减少打击。

主要工艺参数选择:(1)打手转速确定,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根据打手的形式和其在开清棉联合机中所处的位置;二是考虑化纤的种类及其松解程度。一般要比加工同线密度的棉纤维低。(2)风扇转速,单打手成卷机的风扇转速应保证纤维顺利地吸向尘笼,使其在尘笼表面均匀凝聚。一般风扇与打手的速比应较加工棉纤维为大,风扇的转速宜控制在1400-1700r/min。(3)给棉罗拉的速度,以较快为好。(4)打手与给棉罗拉的隔距,由于化纤长度比棉纤维长,且与金属间的摩擦系数又较棉纤维大,所以,开清棉机上打手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应比纺棉时大,一般为11mm。(5)打手与剥棉刀之间的隔距,此隔距可与纺棉时同,若发现打手返花而造成束丝时,应适当收小至0.8-1.6mm。

(6)尘棒间的隔距,因化纤含杂少,故此隔距应比棉纺时缩小。(7)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在纺合纤时,因纤维蓬松,为了减少纤维的损伤或搓滚成团的现象,此隔距应放大。 33、怎样控制化纤卷的质量?

答:控制化纤质量的重点是提高原料的均匀混合程度、增进化纤卷地纵横向均匀程度以及防止粘卷。(1)控提高原料的混合均匀程度,应采取一些有利措施,如调整抓包机的工艺,做到勤抓少抓,使抓取的纤维块小而松,再如对松紧包不一致的原料要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开松度,减少纤维包装密度上的差异。另外还可采用多仓混棉机加强混合。(2)提高化纤卷的均匀度,应注意以下几点:通道要光洁、棉箱中的储纤量要适当、防止化纤卷厚边。(3)防止粘卷,措施有:采用凹凸罗拉防粘装置、增大上、下罗拉的压力、增大紧压罗拉

的压力、采用渐增加压、在第二、第三紧压罗拉内安装电热丝、采用重定量短定长的工艺措施和在化纤卷间加粗纱。

第三章 梳棉

一、名词解释

1、针面负荷:指梳理机各辊筒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其单位为g/㎡。

2、刺辊附面层:刺辊高速回转时,锯齿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由于空气分子的粘性与摩擦,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层层带动,就在刺辊表面形成气流层,称为刺辊附面。

3、踵趾面:盖板两端的扁平部搁在曲轨上,曲轨支持面较踵趾面。

4、道夫转移率:锡林一周转移给道夫的纤维量占转移前锡林针面上全部纤维量的百分率。

5、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刺辊与给棉板隔距点以上的一段工作面长度与鼻尖宽度之和称为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

6、 自由纤维量:是梳棉机停止给棉后由锡林盖板针面上放出,经道夫继续输出的纤维量。 7、

分梳度:即每根纤维上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8、 工作辊分配系数:每平方米锡林针面转移给工作辊上的纤维量与每平方米锡林针面参与分梳作用的纤维量的比值,称工作辊分配系数。 9、 同向剥取:两工作部件针面的针向组合方式为剥取布置,运动方向相同时为同向剥取。 10、 反向剥取:两工作部件针面的针向组合方式为剥取布置,运动方向相反时为反向剥取。 11、 喂入负荷:原料由喂入罗拉喂入,经刺辊后达到锡林,分布在锡林上单位面积的纤维量。 12、 锡林负荷:锡林走出盖板工作区带至道夫表面的单位面积的纤维量称为锡林负荷。 13、 圈条牵伸:指一圈圈条的轨迹长度与圈条斜管一转时小压辊输出的条子长度之间的比值。 14、 工作辊速比:指锡林表面线速度与工作辊线速度之比。

15、 自制现象:纤维既不向针根也不向针尖移动,而是环绕钢针作相对运动,即纤维的自制现象。

二、填空

1、锡林~盖板之间针刺是(平行)配置,主要起分梳作用。

2、针面负荷是由两种纤维量组成。即:握持在针刺顶部的自由纤维量和( 沉入针刺间隙的内层纤维量 )。

3、给棉板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自入口至出口应逐渐( 缩小 )。 4、给棉板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应稍( 大于 )给棉罗拉半径。 5、附面层速度分布由内向外逐渐 减小 。

7、梳理过程中,针面对纤维有(分梳)、(剥取)和(提升)三大作用。 8、 前上罩板位置高,盖板花(减少)。

9、梳棉机中小漏底的作用是(托持纤维),排除短绒。

10、生条质量指标有:(生条条干不匀),重量不匀,生条中棉结杂质粒数,(生条短绒率),落棉数量与质量,棉网质量,乌斯特公报参考水平。 11、梳理工序的任务有(细微松解)、(除杂)、(均匀混合)和(成条)。 12、纤维与针齿的相对运动有沿针齿向针尖运动、沿针齿向针跟移动、纤维既不向针尖也不向针跟移动,而是发生所谓的“(自制现象)”。 13、针布主要分为(弹性针布)和(金属针布)。

14、给棉方式有(顺向给棉)和(逆向给棉)两种,(逆向给棉)的梳理效果更好。

15、分梳工艺长度愈小,分梳效果(愈好);分梳工艺长度愈大,分梳效果(愈差)。

16、一般情况下,纺棉时圈条牵伸倍数(大于)纺化纤时圈条牵伸倍数。 17、锡林盖板工作区纤维分梳转移的四种情况包括(锡林一转,一次工作区分梳)、(锡林多转,一次工作区分梳)、(锡林多转,多次工作区分梳)和纤维沉入针齿间隙,不能转移给道夫,成为盖板花或抄针花。

18、分梳度即(每根纤维上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三、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分梳工艺长度增加,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加。 B、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降低,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加。 C、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辊的分梳作用减弱。

D、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加。 2.梳棉机中除尘刀位置高,则( D )

A、 落棉少,除大杂少 B、落棉多,除大杂少 C、落棉少,除大杂多 D、落棉多,除大杂多。 3、梳棉机上锡林与盖板间的作用性质为:(D) A、针刺平行配置,锡林速度小于盖板速度; B、针刺交叉配置,锡林速度大于盖板速度; C、针刺交叉配置,锡林速度小于盖板速度; D、针刺平行配置,锡林速度大于盖板速度; 4、盖板针布工作角小,则( C )

A、 针齿的抓取能力强,盖板负荷小 B、针齿的抓取能力弱,盖板负荷小 B、 针齿的抓取能力强,盖板负荷大 D、针齿的抓取能力弱,盖板负荷大 5、下面关于刺辊气流附面层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沿附面层的厚度方向,气流自里向外逐层减小,最外层的速度等于零; B、除杂原理是利用纤维与杂质的分类现象,对附面层给以不同程度的切割,从而除杂;

C、气流附面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分子间的摩擦和粘性; D、刺辊附面层的厚度是恒定的; 6、除尘刀安装角度大,则(A)

A、刀背对气流阻力小,纤维的回收作用增加 B、刀背对气流阻力大,纤维的回收租用降低 C、刀背对气流阻力小,纤维的回收租用降低 D、刀背对气流阻力大,纤维的回收作用增加 7、下面关于提高道夫转移率,说法错误的是(C) A、减少道夫针齿的工作角 B、减少速比

C、增大道夫直径 D、减少道夫与锡林的隔距 8、盖板转动速度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盖板在工作区停留时间短,对纤维的梳理效果差

B、纤维的分梳度增加,梳理效果好,梳理效率低

C、单个盖板的针面负荷减小,盖板花含杂率降低,但总的盖板花含杂率提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判断

1、刺辊分梳度是指每根纤维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2、梳棉机上锡林与刺辊间的针刺是平行配置的。(3)

3、梳棉机上前上罩板的位置高,纤维易被锡林针刺抓取,盖板花少。(√) 4、刺辊与给棉板间的隔距越大,纤维平均分梳长度缩短,分梳效果差。(√) 5、锡林转速高,分梳负荷小,针刺握持加强,分梳质量好。(√) 6、道夫转速高,定量大,棉网抱合力大。(3)

7、乌斯特公报参考水平指标有:棉结,杂质,短绒率,条干CV%。(√) 8、梳棉工艺中,条子的定量过程,生条短片段不匀大,分梳质量差,断头多。(√)

9、梳棉机中,刺辊除杂效率在50~60%,盖板除杂效率3%~10%。(√) 10、梳棉机中除尘刀位置高,则落棉多,除大杂多。(√) 11、盖板针布工作角小,则针齿的抓取能力弱,盖板负荷小。(3) 12、工作辊分配系数大,则纤维的梳理、混合作用增强。(√)

13、道夫转移率高,意味着纤维在梳理机内停留时间短,梳理效果差,但纤维损伤少。(√)

14、梳理机内纤维的混合均匀作用主要发生在锡林、盖板和道夫之间。(√) 15、刺辊的转速高,除杂效果好,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刺辊速度。(3) 16、顺向给棉的梳理效果更好,因此生产中一般都采用这种给棉方式。(3) 17、分梳工艺长度越小,纤维受到的梳理次数越多,则分梳效果越好,但纤维的损伤会增多。(√)

五、问答

1、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 答:目的与任务:

(1)充分梳理(细致松解):使纤维束分离成为具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根纤维状态

(2)除杂质和短绒:去除细小的带纤维或粘附性较强的杂质以及短绒 (3)混合:实现单纤维之间的混合。

(4)做成一定质量要求的条子(粗梳毛纺是粗纱)。 梳理机有盖板式梳理机和罗拉式梳理机。

2、两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

答:(插图)分梳作用:两针面均有抓取和握持纤维丛的能力,纤维束被一分为二,各抓走一部分纤维,被分解的纤维受到另一针面上其它针齿的梳理,因而实现了分梳作用。 剥取作用

:“1”针面具有抓取纤维能力,“2”针面失去抓取纤维能力, 完成“1”针面剥取“2”针面上的纤维。

提升作用:针面1上所带纤维有脱离针面向针外运动趋势,针面2无抓取纤维能力,只将纤维提升到针面1的表面而纤维仍随针面1运动。 3、什么是针面负荷?分析梳理机上锡林各部位的针面负荷组成。

答:针面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称为针面负荷。(α,g/cm)梳理机上各部位针面负荷图如下: 区域Ⅰ:αb+ αs

区域Ⅱ2-5: αb+ αf+ β+ αs 区域Ⅲ2-5: αb+ αf+ αs

区域Ⅱ2-5与区域Ⅲ2-5反复重复,但αb、αf、β的内容不一样。

2

3、简述梳理机混合作用和均匀作用的意义?何谓工作辊分配系数?何谓工作辊回转系数? 它们的大小表明什么,为什么?

答:梳理机混合作用表现为输出产品同喂入原料相比,在其成分和色泽上更为均匀一致;而均匀作用表现为输出产品的片段重量比喂入时更均匀一致。每平方米锡林针面转移给工作辊上的纤维量与每平方米锡林针面参与分梳作用的纤维量的比值,称工作辊分配系数。工作辊分配系数大,纤维接受锡林梳理机会多且混合效果好。工作辊的回转系数M:从锡林上的纤维分配到工作辊上,到又返回到锡林表面的时间内,锡林所转过的转数。M大意味着锡林的转速大,梳理作用增强。

4、刺辊的除杂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答:纤维与杂质被锯齿分梳、带走,随之作回转运动,部分纤维与杂质离开锯齿,将悬浮于附面层中,随附面层气流前进。由于附面层具有速度分布和径向压力分布,纤维、杂质在随气流回转运动时,有向外层移动、下落的倾向。下落轨迹视质量不同而不同。杂质质量大,阻力小,纤维质量轻,阻力大,纤维与杂质在附面层内获得分离,外层杂质多,多数纤维分布在内层随附面层运动。利用纤维、杂质在附面层的运动规律,用除尘刀对附面层作不同的切割(隔距)达到调节落棉,去杂保纤的目的。有除尘刀和小漏底的梳棉机可分三个落杂区; 第一落杂区:给棉板-除尘刀:落大杂。第二落杂区:除尘刀-小漏底入口,大部分较小杂质。 第三落杂区:小漏底网眼下,短绒和细小杂质。

5、什么是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如何确定分梳工艺长度及分梳工艺长度对除杂影响?

答: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指的是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一段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与给棉板鼻尖宽度之和;给棉板分割工艺长度的选定要兼顾分割效果与纤维损伤。根据生产实践,给棉板分割工艺长度在纺棉时,可按纤维主体长度选用。当加工不同长度纤维时,为保证一定的分割工艺长度,应采用不同工

作面长度的给棉板,也可采用垫高或刨低的方法来抬高或降低给棉板。影响:(1)当分梳工艺长度大于纤维主体长度时,纤维损伤少,但未经分梳开的棉束多,对分梳开松与除杂不利;(2)当分梳工艺长度小于纤维主体长度时,对纤维损伤较多,但分梳开松与除杂效果较好。

6、何谓沿针运动、绕针运动?何谓沉降区、滑脱区和自制区,简述以上三个区域形成的条件?

答:纤维沿针齿向针尖或针跟的移动称为绕针运动。纤维环绕针齿作相对运动,称为纤维的绕针运动,其能将纤维束分劈开,形成更小的纤维束,最后形成单纤维,并能使纤维伸直。当梳理角β>ψ+90°时,处于滑脱区,纤维沿针齿针尖移动;当β<90°-ψ时,处于沉降区,纤维沿针齿向针跟运动;当(90°-ψ)<=β<=(ψ+90°)时,处于自制区,发生自制现象,纤维环绕针齿运动。β-梳理角;ψ-摩擦角。 7、何谓同向剥取、反向剥取?

答:两工作部件针面的针向组合方式为剥取布置,运动方向相同时为同向剥取;运动方向相反时为反向剥取。 8、分析影响分梳作用的因素?

答:(1)隔距 ,锡林与盖板 隔距小,梳针插入纤维层深度深,纤维挤压力大,梳理力大,锡林、盖板易于抓住纤维,分梳转移能力强,但过小,梳理力过大,纤维易拉断损伤 。按照逐步加强梳理,防止纤维损伤原则,一块盖板进口隔距大,出口隔距小,锡林与工作辊 隔距小,分梳作用区长,纤维挤压力大,梳理力大,工作辊(道夫)易于抓取锡林上纤维,锡林梳理弧长长,分梳效果好。但过小,梳理力过大,纤维易损伤.一般机器从进口到出口隔距逐步减小. (2)速比 ,I=V锡/V工(盖.道) 。V锡/V盖大,即盖板速度慢,两针面速度差大,梳理力增大当纤维被盖板握持,接受锡林梳针的冲击力大,梳理效果有所增加(由于盖板速度很慢,生产中在提高梳理效果时一般不调整此参数,因盖板速度与除杂关系较大)

V锡/V工 速比大,锡林和工作辊的速度差大,锡林对工作辊抓取的纤维冲击梳理作用强即梳理力大,且锡林梳理弧长长,梳理效果好。但纤维易损伤。随纤维不断梳理,为增加梳理效果,速比逐步增大.

(3)锡林速度 ,锡林速度决定整机水平,速度高,产量高,但纤维易损伤. (4)针布规格和针面状态 ,针布的工作角度.齿高.齿密等都影响梳理效能.一般根据纤维特性及状态选用.例如罗拉梳理机工作辊,随梳理进行针直径逐步减小,针密加大.

针面状态光洁.锋利.不缺针.

(5)喂入负荷 ,当达到一定负荷量后)喂入负荷高,产量高.但单位重量纤维受梳针数少,影响梳理质量.

作用。FA201型梳棉机安装有前、后固定盖板。后固定盖板的作用是对进入锡林盖板工作区前的纤维进行预分梳,改善纤维束的开松与除杂,减轻锡林针布和回转盖板针布的负荷。四块前固定盖板的作用是使纤维由锡林向道夫转移前,再次受到分梳,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改善生条质量。前、后罩板包括后罩板、前上罩板、前下罩板和抄针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罩住锡林针面上的纤维,以免飞散。大漏底的主要作用是托持锡林上的纤维,部分短绒和尘杂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尘格排除。大漏底与锡林间的隔距有三处,即入口、出口及前后两节的接口处,隔距的大小,一般入口大,出口小,中间逐步收小,使锡林带动的气流均匀地流出尘棒,有利于短绒和细小杂质的排除,为此,大漏底的曲率半径应接近或略大于锡林的半径。

31、试述纤维在针面切向和沿针齿工作方向握持、分梳和转移条件?

答:在锡林针齿上,纤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切向力R,它包括由于针齿与纤维、纤维与纤维间摩擦而形成的分梳力和空气阻力。图中Rc与Rf分别为锡林、盖板针齿上纤维所受的切向力。另一个是法向力U,它包括惯性离心力C、针齿中纤维的反作用力Q和纤维层间的挤压力S。(一)纤维在针面切向的握持、分梳和转移:受锡林与盖板共同作用的纤维或纤维束,其两端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Rc和Rf的作用;另外还存在纤维间的摩擦抱合力P。(1)当Rc>P>Rf时,纤维束的一端被锡林针齿所握持,另一端受盖板针齿分梳,原来在盖板上的纤维或纤维束,由于锡林的握持作用较强而转移到锡林上,即在这种条件下,两针面作用后纤维或纤维束被锡林针面握持,盖板针面分梳纤维或纤维束头端,纤维束未被分离。(2)当Rf>P>Rc时,纤维束的一端被盖板针齿所握持,另一端受锡林针齿分梳,原来在锡林上的纤维或纤维束,由于盖板的握持作用较强而转移到盖板上,即在这种条件下,两针面作用后纤维或纤维束被盖板针面握持,锡林针面分梳纤维或纤维束头端,纤维束未被分离。(3)当Rc>P、Rf>P时,即锡林、盖板针面的握持分梳力均大于纤维间的摩擦抱合力,则两针面则分别握持纤维束的两端,使纤维束分梳成两小束或两根单纤维。(二)纤维在针齿工作面方向的握持、转移:(1)纤维向针跟运动的力学条件: R将F=

-U=

R>U

式中

>F ①

满足式①,纤维就向针跟移动,能被针齿握持,为分梳创造条件,但易沉入针隙称为内层纤维。

(2)纤维向针尖移动的力学条件为: UR

满足式②,纤维就向针尖移动并脱离针齿,可实现一个针面向另一个针面的转移。

(3)纤维被握持在针尖:要将纤维握持在针尖,需同时满足纤维既不向针跟也不向针尖移动的力学条件,根据①与②得:

U

32、试述盖板工作区是如何产生除杂作用的,如何控制盖板花量?

答:锡林和盖板两针面间进行分梳作用时,大部分杂质并不随纤维一起充塞齿隙,而是随同纤维在锡林盖板两针齿面间进行反复转移。杂质和纤维分离后,杂质在锡林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到盖板纤维层上,与盖板花一起走出盖板工作区,从而达到除杂作用。

控制盖板花量地措施:通过调整盖板速度及前上罩板上口和锡林间的隔距来控制盖板花量的。为了统一各机台落棉而对盖板花作少量调整时,一般是调节前上罩板上口和锡林间的隔距。为了增减除杂作用而对盖板花作较大幅度的调整时,则必须改变盖板速度。

33、对剥棉装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剥棉装置有哪几种类型?

答:(1)能顺利从道夫上剥取棉纤维,并保证其结构均匀,不破坏纤维的伸直平行度,不增加棉结等;(2)当原料性状、工艺条件或温湿度发生变化时,剥棉装置能保持剥棉稳定,不会引起棉网破洞、破边甚至断头;(3)机构简单,使用和维修方便。剥棉装置种类有:四罗拉剥棉装置和三罗拉剥棉装置。 34、圈条器有哪些机构组成?纺纱工艺对圈条器有何要求?

答:圈条器由圈条喇叭口、小压辊、圈条盘、圈条器传动部分等组成。对圈条器的工艺要求:(1)圈条斜管齿轮每回转一转圈放的棉条长度,应为小压辊同时送出长度与圈条牵伸之积。(2)圈条斜管齿轮转速与底盘齿轮转速之比,称为圈条速比,其大小应保证在斜管齿轮一转时,底盘齿轮在以偏心距为半径的圆周上转过的弧长与棉条直径相等,以保证棉条一圈圈紧密铺放。(3)棉条圈放置层次清晰,互不粘连,中心气孔竖直并贯穿全高,外缘与筒壁的间隙应大小适当,棉条在下道工序能顺利引出。(4)在圈条器提供的几何空间条件下,合理配置圈条工艺,提高条筒容量,减少换筒次数,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5)圈条器应适当高速,运转时负荷轻、噪音小、磨灭少、不赌条、便于保养。

35、如何控制生条的棉结杂质?

答:控制棉结杂质的主要措施:(1)配置好分梳工艺,配置好分梳工艺与“四锋一准”、“紧隔距”相结合,可提高棉网中棉纤维的百分率、促使纤维伸直平行,使纤维与杂质充分分离,提高梳棉机排除棉结杂质的能力。(2)早而适时落杂,对清、梳工序的除杂要合理分工,梳棉机本身各部分除杂也要合理分工。对一般较大且易分离的杂质应贯彻早落少碎的原则;粘附力较大的杂质,

尤其是带长纤维的杂质,在它和纤维未分离时,不宜早落,应在梳棉机上经充分分梳后加以清除比较有利。当原棉成熟度较差、带纤维杂质较多时,应适当增加梳棉机的落棉和除杂负担。(3)减少搓转纤维,纤维受到搓转时,易形成棉结,棉结中大多含有杂质且不利于纤维的伸直平行。(4)加强温湿度的控制,温湿度对棉结杂质也有很大影响。原棉和棉卷回潮率低时,杂质容易落下,棉结和束丝也减少。但相对湿度过低,一方面容易产生静电,棉网易破损或断裂,尤其在纺化纤时,这种现象更明显。另一方面会降低生条的回潮率,对后道工序的牵伸不利。

36、道夫为什么采用变速传动?FA201型梳棉机采用何种变速机构?它是如何解决延时升、降速的? 答:

37、梳棉机吸尘的目的是什么?FA201型梳棉机吸尘点是如何布置的?它们各采用何种吸尘方式?

答:吸尘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车间空气的含尘量,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回收再利用一些热量、空气和纤维,以减少短纤维和热量的损失和车间温湿度的波动。FA201型梳棉机设有刺辊盖罩、锡林道夫三角区、安全清洁辊、盖板花等四个机上吸尘点,采用连续吸;而机下前、中、后车肚采用大风量间接吸。 38、试述清梳联设备的工艺流程,如何控制生条定量和重量不匀率?

答:(1)有回棉清梳联的工艺流程:P152图3-58清梳联打手输出的棉块,借助凝棉器1的作用先输送到储棉箱2,利用箱内安装的摇栅水银开关等联动机构控制清棉机地给棉与否,使储棉箱的储棉量保持稳定。箱内原棉经棉箱下部的角钉罗拉打击后,再由输棉风机3通过输棉管4输送至各台梳棉机5的后部喂棉箱,多余的原棉经回棉管返回储棉箱。回棉交接处,输棉管末端有缩口6,可增加管道静压,以便棉流落入喂棉箱;与缩口隔开相对的回棉管头端有喇叭口以利回棉借补入气流增加回棉的输送速度,避免堵塞管路。(2)无回棉清梳联的工艺流程:P153图3-59清棉打手输出的原料由输棉风机2均匀地分配到各台梳棉机1的喂棉箱中,其给棉过程采用电子压差开关进行控制。当棉箱内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即给棉,达到设定值时就停止给棉。可利用自调匀整装置控制生条定量和重量不匀率。

39、试述梳棉机自调匀整装置的作用原理,自调匀整装置有哪几种? 答:自调匀整装置是通过自动改变原料的喂入速度或生条的输出速度,调节牵伸倍数,使输出产品的定量或厚度的波动大大降低,使产品获得匀整效果。自调匀整装置按检测与控制的位置不同,可将自调匀整分为闭环、开环和混合环三种类型。

40、梳棉机加工化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选用分梳原件,有哪些工艺特点?

答:加工化纤时应注意:①化纤在梳理时易产生静电②成条蓬松,所以不易通过喇叭口和圈条斜管,容易堵塞通道③大多数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较差④化纤长

度长,因此在设置与长度有关工艺参数时要做相应调整⑤化纤含疵较少,因此应遵循多梳少打的原则,减少纤维的损失。工艺特点:(1)主要机件的速度和定量,由于化纤长度长,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应比纯棉纺时大些,加工中长化纤时要更大些。盖板速度大小取决于化纤的含疵率,含疵率低时,为节约用棉,宜用较低的速度。道夫转速可与棉纺时同或略低。大压辊和压辊间的线速比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张力牵伸对生条条干的影响。生条定量与成条质量直接相关,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成条质量。因此,出了加大压辊的压力外,一般将化纤的生条定量控制在20-25g/5m为宜。(2)隔距和落棉,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比棉纺时可适当放大。适当放大前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间的隔距以增加盖板花量。加工化纤的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为46㎜或60㎜。化纤一般不含杂质,仅含有少量的纤维疵点,而且化纤整齐度较好、短绒率极少,因此,梳棉机上采取少落棉的措施,以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六、计算

1、根据FA201型梳棉机的传动图(图3-48)计算下列各项:(1)锡林转速(D=136mm);(2)刺辊转速(Dt=209mm);(3)道夫转速(Z3=23T);(4)梳棉机的各部分牵伸倍数及总机械牵伸倍数(当Z1=15T,Z2=20T);

(5)设喂入棉卷定量为450g/m,输出生条定量20g/m,求实际总牵伸倍数和梳棉机的落棉率。

第四章 精梳

一、填空

1、精梳机中,分离隔距大,重复梳理次数(增多)。

2、精梳机运动中,锡林梳理阶段时,给棉罗拉(停止给棉)。

8、在前进给棉中,顶梳插入越早或给棉开始越迟,喂给系数( 越小 )。 4. 精梳三类准备工艺路线:预并-条卷;条卷-并卷;(预并-条并卷)。 5、精梳机一个钳次内的四个阶段是:锡林梳理阶段、分离前准备阶段、分离接合阶段、锡林梳理前准备阶段。

6、精梳机的梳理与落棉工艺包括:(梳理隔距),落棉隔距,(锡林定位),顶梳高低隔距及进出隔距。

7、精梳毛纺工艺流程:(条染复精梳),前纺,后纺。

8、精梳机后退给棉时,锡林对棉丝的梳理强度比前进给棉(大)、精梳落棉(多)。

9、精梳工序的任务有(排除条子中一定长度短纤维)、(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和分离)和(使纤维进一步混合均匀并成条)。

10、精梳前准备工序的任务是(伸直平行纤维,以减少精梳时纤维的损伤和针齿折断,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和(制成均匀的小卷,便于精梳机的加工)。 11、精梳前准备的机械有预并条机、条卷机、(并卷机)和(条并卷联合机)。

12、并条条卷工艺是并条机与条卷机联合使用的精梳前准备工序,其特点是(横向有条痕,钳板横向握持不匀,精梳落棉多,工艺流程短,投资少)。 13、精梳前准备工序应遵循(偶数)法则。

14、精梳机的主要机构有(喂入机构)、(钳持机构)、(梳理机构)和(分离机构)。

15、精梳机给棉方式有(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且(后退给棉)的梳理效果更好,但精梳落棉多。

16、一般(前进给棉)给棉长度长,(后退给棉)给棉长度短。

17、前进给棉工序中,喂给系数是指(顶梳刺入须丛前的喂给长度与总喂给长度的比值)。

18、前进给棉中,给棉系数大,顶梳刺入(迟),落棉少。 19、精梳机中的锡林梳理属于(握持梳理)。

20、分离罗拉倒转不能(太早),否则倒回的棉网会被锡林末排针抓走。 21、精梳机梳理过程中,钳板(先向后再向前)摆动,梳理速度(由快到慢)不断变化。

22、精梳机梳理前的准备阶段,钳板后摆,锡林空转,顶梳后摆,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并逐渐趋向停止)。

二、选择

1、精梳机梳理过程中,( B )

A、钳板先向前再向后摆动;梳理速度由快到慢不断变化。 B、钳板先向后再向前摆动;梳理速度由快到慢不断变化。 C、钳板先向前再向后摆动;梳理速度由慢到快不断变化。 D、钳板先向后再向前摆动;梳理速度由慢到快不断变化。 2、精梳机分离结合阶段中,下列哪种运动配合正确?( A ) A、钳板前摆,顶梳前摆,分离罗拉顺转; B、钳板后摆,顶梳前摆,分离罗拉顺转;

C、钳板前摆,顶梳后摆,分离罗拉顺转; D、钳板后摆,顶梳后摆,分离罗拉顺转; 3、精梳工序中,锡林弓形板定位早,则( B )

A、锡林梳理效果差,须丛抬头效果好B、锡林梳理效果差,须丛抬头效果差 C、锡林梳理效果好,须丛抬头效果差D、锡林梳理效果好,须丛抬头效果好 4、精梳机准备工艺流程中,我国使用较多的是(C) A、条并卷工艺 B、条卷并卷工艺 C、并条条卷工艺 D、条并卷联合机工艺 5、关于重复梳理次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分界纤维长度大,重复梳理次数大,梳理效果好 B、给棉长度小,重复梳理次数大,梳理效果好 C、死隙长度短,,重复梳理次数大,梳理效果好 D、给棉长度大,重复梳理次数大,梳理效果好

三、判断

1、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锡林梳理阶段、分离前的准备阶段、分理结合阶段、梳理前的准备阶段。(√)

2、采用后退给棉比前进给棉分界纤维长度长,精梳落棉多。(√) 3、精梳机中给棉长度越长,梳理效果越好。(3)

4、弓形板定位早,钳板闭口早,开口迟,纤维分梳结合差。( √ ) 6、精梳工序中,钳板开口定时早,分离结合质量好。(√)

6、精梳毛纺前纺工艺道数配置是纯毛产品大于混纺产品大于纯化纤产品。(√)

7、精梳中,给棉长度大,产量高,开松分离接合的时间迟。(3) 8、毛纺精梳中,拔取隔距决定着去除短纤维长度和精梳落毛率。(√) 9、锡林梳理阶段,钳板先前摆再后摆时,梳理效果好。(3) 10、顶梳梳理的条件是分离罗拉的速度大于钳板和顶梳的速度。(√) 11、一般前进给棉给棉长度长,后退给棉给棉长度短。(√)

12、喂给系数是指顶梳刺入须丛前的喂给长度与总喂给长度的比值。(√)

13、精梳中,给棉长度大,重复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好。(3) 14、梳理隔距小,纤维受到的梳理次数多,梳理质量好。(√) 15、前进给棉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但梳理质量好。(3)

16、分离罗拉顺转不能太迟,否则会因纤维头端撞在罗拉上易形成弯钩或因分离牵伸太小使新须丛头端太厚而形成“鱼鳞斑”。(√)

17、精梳机分离结合阶段中,钳板后摆,顶梳前摆,分离罗拉顺转。(3) 18、精梳机梳理阶段,钳板先后摆再前摆,顶梳也先后摆再前摆,但未参与梳理。(√)

19、精梳准备工序应遵循奇数法则。(3)

20、在一个钳次中,锡林回转一转,钳板摆动一个来回。(√)

四、名词解释

1、精梳机中喂给系数:顶梳插入须丛前的喂棉长度与总喂棉长度的比值。 2、精梳机中落棉隔距:指钳板摆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的前缘与分离罗拉表面间的距离。

3、拔取隔距:拔取车在最后位置时,拔取罗拉钳口与钳板钳口间的距离。 4、给棉长度:一个工作循环中喂入的纤维丛长度(A)。

5、分离隔距:指钳板到达最前位置时,钳板钳口与分离罗拉钳口间的距离。 6、分离长度:分离罗拉运动曲线上开始和结束分离时的位移差值与纤维长度之和。

7、梳理隔距:指的是锡林梳理时,下钳板唇下缘到锡林针尖的距离。 8、 梳理死区:为保证锡林顺利刺入须丛梳理,上钳唇在钳口闭合时应有一定的下压深度,这样将导致下钳板与上钳板结合处纤维受不到梳理,这一区域称为梳理死区。

9、 接合长度:前一个工作循环中分离丛长度与后一个工作循环中分离丛长度重合部分长度。

10、 有效输出长度:分离丛长度与接合长度之差即为有效输出长度。 11、钳次:精梳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称为一个钳次。

五、问答

1、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成纱质量有什么改善?

答:精梳:对纤维进行精细的梳理。一般是在粗梳后的再次梳理,是一端积极握持,另一端接受梳理的方式。

目的:(1)梳理:精细梳理纤维呈平行顺直状。 (2)混合:纤维间有混合作用。 (3)去除大部分纤维结,杂质。 (4)去除不符合纺纱要求的短纤维。 (5)制成一定规格的精梳条。

精梳纱的强度可提高10%-20%,结杂粒数可减少50%-60%,且条干均匀度、光洁度等都优于普梳纱。

2、棉精梳前准备工序任务是什么,准备工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任务:(1)提高条子中纤维的伸直度、分离度及平行度,减少精梳过程中对纤维、机械的损伤,以及降低落纤率;(2)将生条做成符合精梳机喂入的卷装。

(1)预并条机—条卷机(条卷工艺) 特点:设备结构简单,对纤维伸直作用较好。制成小卷层次清,不粘卷,但小卷横向条痕明显,不匀大。

(2)条卷机—并卷机(并卷工艺) 特点:此工序制成小卷,横向均匀度好,有利于精梳时钳板的可靠握持,但小卷退卷易粘连发毛,机器动力消耗大。 (3)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条并卷工艺) 特点:由于牵伸倍数和并合数较大,改善了纤维伸直度和小卷均匀度,但条并卷联合机占地面积大,且小卷易粘连,对车间温湿度要求高。

3、分度盘的作用是什么?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阶段在运动配合图中是如何划分的?

答:分度盘被划分为40等分,每等分称为一分度,每一分度9度。当锡林一转,分度盘一转,钳板前后摆动一次,精梳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称为一个钳次。在一个钳次中,分度盘所指示的分度,组成了各运动机件的配合关系,这种关系可用运动配合图来表示。因此分度盘的作用是使精梳机各运动机件间密切配合,从而协调有序的工作。不同机型、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应的运动配合图不同。四个阶段是根据各机件间的运动配合时间来划分的。 4、为什么精梳前准备工序要遵守偶数法则?

答:当喂入精梳机的纤维呈前弯钩状态时,易于被梳直进入棉网;而纤维呈后弯钩状态时,无法被锡林梳直,在被顶梳梳理时会因后部弯钩被顶针阻滞而进入落棉。但梳棉生条中后弯钩纤维居多,所以为保证喂入精梳机的纤维多数呈前弯钩状态,在梳棉与精梳之间的准备工序应按偶数配置。

5、棉精梳机及毛精梳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可分为几各阶段?并说明各机件在各运动阶段的主要运动状态?

(1)锡林梳理阶段:从第一排梳针开始梳理到末排梳针脱离须丛为止。

此阶段钳板钳口闭合,牢牢地钳持住喂入的须丛,须丛被上钳唇压下而受锡林针齿梳理,钳板先后退再前进,梳理速度由快到慢。同时,分离罗拉静止,顶梳先后摆再前摆,但不与须丛接触。

(2)分离前的准备阶段:从梳理结束到开始分离接合为止。

在此阶段锡林梳理结束,钳板继续前摆,钳板钳口逐渐张开,以便于须丛抬头,须丛头端接近分离钳口,分离罗拉倒转,将前一周期的棉网尾端倒入机内,准备与被锡林梳过的须丛头端接合,然后正转。如要求钳板前摆给棉,则给棉罗拉给棉。顶梳仍向前摆,但未参与梳理。

(3) 分离接合阶段:从纤维开始分离到分离结束为止。

此阶段上、下钳板继续向前,开口逐渐增大,将须丛前端的长纤维逐渐送入分离钳口;锡林继续回转;给棉罗拉继续转动,给棉,输出棉层;分离罗拉继续须顺转,将钳板送来的须丛前端的长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有棉网的尾端上,实现分离接合。

(4) 锡林梳理前的准备阶段:从分离结束到锡林再开始梳理为止。 此阶段上、下钳板向后摆动,逐渐闭合;锡林继续回转,锡林前排梳针逐渐转向钳板握持的须丛下方,准备开始梳理;给棉罗拉停止回转,不给棉;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逐渐趋向基本静止;后分离皮辊向后滚动;顶梳向后摆动,逐渐脱离须丛,但在未脱离须丛前对尚在分离抽出的纤维还有梳理作用 。 6、什么是给棉长度,给棉系数?它们对精梳落纤率及精梳质量有何影响? 答:给棉长度:一个工作循环中喂入的纤维丛长度(A)。喂给长度↑→产量↑→棉网厚→梳理效果↓→落纤率↓

给棉系数(K):顶梳插入前给棉罗拉的喂给棉长度(X)/给棉罗拉总的喂给长度(A) , k=x/A。K↑→落棉率↑→梳理效果↑。

7、给棉罗拉是怎样传动的?方式有哪两种?讨论其特点。怎样选择给棉长度?

答:前进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前摆过程中给棉)与后退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后退过程中给棉)。前进给棉落棉率低,有利于节约用棉,但梳理效果差。后退给棉梳理效果好,有利于提高质量,但落棉率较高。不同机型,其传动方式不同,下面只简述FA261型精梳机的给棉罗拉传动方式:(1)前进给棉:如图(4-11)P176给棉罗拉轴端固装有给棉棘轮2,棘爪1铰链在上钳板臂3上。当钳板向前摆动时,钳口逐渐开启,上钳板臂以下钳板铰链点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棘爪钩动棘轮转过一齿,给棉罗拉随之转过一定的角度,喂给一定长度的棉层。当钳板后退时,钳口闭合,棘爪在棘轮上滑过,给棉罗拉不给棉。(2)后退给棉:如图(4-13)P17742T齿轮4固定在钳板臂的上下钳板铰链处,与给棉罗拉轴端活套的一23T给棉齿轮1相啮合,棘爪3铰连在给棉齿轮上,给棉棘轮2固装在给棉罗拉颈上。当钳板后退时,上钳板逐渐闭合,42T齿轮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23T给棉齿轮,使棘爪推动给棉棘轮转过

一齿,给棉罗拉也转过一定角度而喂给一定长度的棉层。当钳板前进时,棘爪在给棉棘轮上滑过,给棉罗拉不给棉。

在选择给棉长度时,要考虑纤维长度、小卷的准备工艺和纺纱特数等因素。喂给长度长、喂入定量重时,但梳理负担加重,并对棉网的均匀度有影响,所以一般在纤维长度长、小卷定量轻和准备工艺好时,才加大给棉长度。

8、什么是棉精梳机的分离隔距与落棉隔距?落棉隔距是如何调节的?什么是毛精梳机的拔取隔距?它们与精梳机的梳理效果及精梳落棉率的关系如何? 答:分离隔距指钳板到达最前位置时,钳板钳口与分离罗拉钳口间的距离。分离隔距大,重复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好,落棉多。落棉隔距指钳板到达最前位置时,下钳板前缘与后分离罗拉表面的距离。落棉隔距大,梳理效果提高,落纤率增加。拔取隔距指拔取车摆至最后位置时,拔取罗拉的拔取点到下钳板前沿的距离。拔取隔距大,精梳落毛多,梳理效果好。

落棉隔距的调节可分为整机调节和分眼调节两种。改变钳板摆轴的传动起始位置,即可改变整机钳板的最前点位置。但整机调节会引起各机件配合的变化,所以通常只进行逐眼调节。FA261型精梳机和A201D型精梳机都可用落棉刻度盘的刻度来调整落棉隔距。

9、什么叫锡林定位?定位早或晚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锡林定位也称弓形板定位,是指用弓形板定规将锡林弓形板前沿与后分离罗拉表面距离固定,用螺栓把弓形板固定在锡林轴上时,车头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

弓形板定位早,也即梳针的安装位置较前,在运转时第1排梳针转出来早,到达上钳板唇下方的位置也较早,此处梳理隔距较大,故定位早梳理作用较差。反之,定位晚,延第1排梳针到达钳板钳唇下方的位置较后,梳理隔距小,梳理作用好。另外,弓形板定位早,当上钳板钳唇到达梳理隔距最紧点处遇到锡林针排数后,此时的梳针号数较细,容易损伤。 10、如何补偿承卷罗拉与给棉罗拉间的张力牵伸?

答:为了稳定棉层张力,FA261型精梳机的承卷罗拉与给棉罗拉之间装有一可调节的张力辊。张力辊为一作匀速回转运动的偏心辊,当给棉罗拉不给棉时,偏心辊大半径转向棉层,使承卷罗拉输出棉层因输送距离的增加而被贮存起来,当给棉罗拉给棉时,偏心辊小半径转向棉层,棉层因输送距离缩短而被释放出来,从而补偿因连续喂棉和钳板摆动引起的棉层长度变化,使棉层张力稳定。

11、棉精梳条有哪些品质指标?其控制范围是多少? 答:如下表 精梳条干不匀 CV值精梳条短 绒率精梳条重量 不匀率精梳后棉结 清除率精梳后杂质 清除率机台间条子重量不匀率(%)

为A,整个图形又恢复到分离结束状态,随后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在分离接合过程中进入棉网的最短的纤维,即为锡林梳理时其尾端正好处于钳板的钳口线内,而分离时其头端最后进入分离钳口的那种纤维,其长度L2=L1-A= B+(1-K)A-A=B-KA

(2) 后退给棉过程分析:后退给棉过程分析如图4-53所示,图中符号意义同

图4-52 ① 分离结束时,钳板钳口处的须丛长度为B,无涌皱现象。

② 钳板后退到钳口闭合前地喂给长度X’=K’A,故钳口外的须丛长度为B+K’A ③ 钳板继续后退,钳口闭合,锡林对须丛进行梳理,未被钳口握持而可能进入落棉的最长纤维长度L1’=B+K’A。钳板闭合后继续喂给的须丛长度(1-K’)A皱涌在钳口内 ④ 钳板向前摆动,钳口逐渐开启,钳口内须丛因弹性而伸直,故钳口外的须丛长度为B+K’A+(1-K’)A=B+A. ⑤ 由于每次分离的须丛长度为A,故进入棉网的最短纤维长度L2’=L1’-A=B+K’A-A=B-(1-K’)A。 分离结束时,整个图形又恢复到分离结束时的状态,随后进入下一个工序循环。 2、

理论落棉率:由以上分析得到了进入落棉的最长纤维长度L1(L1’)和进入棉网的最短纤维长度L2(L2’)。由于L1-L2(L1’-L2’)之间的纤维既可进入落棉又可进入棉网,为计算方便,取它们的中间值L3(L3’)为分界纤维长度,凡长度短于的纤维均进入落棉,凡长于L3(L3’)的纤维均进入棉网。(1)前进给棉时的分界纤维长度:L3=(L1+L2)/2=[B+(1-K)A+B-KA]/2=B+[(1-2K)/2]A

(2)后退给棉的分界纤维长度:L3’=(L1’+L2’)/2=[B+K’A+B-(1-K’)A]/2=B-[(1-2K’)/2]A

若已测得小卷内的纤维长度分布如图4-54所示,则可求得理论落棉率P

(P’),即:P=

式中:gi-各组纤维重量百分率(%)。

由以上各式可知:前进给棉时,K大,开始给棉早,顶梳插入迟,则L3和P小,落棉少;后退给棉时,K’大,钳板钳口外的须丛长度长,L3’和P’大,则落棉多。在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中,喂给系数K(K’)>0.5,尤其是在前进给棉中,顶梳插入后,被涌皱的须丛在分离过程中仍有受力伸直作用,故其实际喂给系数接近于1,因此,在B、A及死隙量a均相同的条件下,后退给棉较前进给棉的梳理好、落棉多,适用于纺制较高质量要求的精梳纱。

30、提高精梳条质量有哪些措施?

答:(1)减少棉结杂质和精梳纱疵:减少棉结杂质和纱疵,除合理 选用原棉、充分发挥清棉和梳棉工序的除杂作用、防止产生棉结外,还应注意一下几点①改善小卷准备工艺,提高小卷质量,力求提高小卷的纵、横向均匀度和纤维的伸直平行度,以充分发挥精梳机的梳理作用。②改善精梳机的机械状态,特别是梳针状态,是提高精梳机作用的关键;改进锡林和顶梳针齿配置规格,避免断针、缺针,防止针隙“嵌花”;及时修剪毛刷,提高毛刷平整度,保持鬃丝弹性,以保证毛刷处于高效能的工作状态,以提高锡林针面的清洁。③正确掌握精梳工艺,合理调整分离罗拉顺转定时、锡林定位、钳板闭合定时、梳理隔距等。④合理掌握和控制精梳落棉率。根据所纺棉纱的质量要求,合理确定落棉率,并随时注意落棉状态,减少落棉台差和眼差。⑤加强运转管理,正确拟定和切实执行精梳机各处的清洁周期,并在运转中注意小卷的粘卷情况,防止小卷层次不清,或厚层喂入时损伤梳针,影响棉网质量。(2)降低精梳条干不匀率:影响精梳条干均匀度的因素很多,在提高小卷质量、机械运转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还应注意:①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正确校正定时定位。②正确控制各部分的张力牵伸倍数,以减少意外伸长产生的不匀,各部分张力牵伸倍数应偏小掌握。③保持棉网和棉条经过的各项通道光洁。④加强温湿度管理,使精梳车间的温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即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55%-65%。

31、影响落棉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是什么?

答:梳梳棉条的短绒含量、小卷的质量、锡林和顶梳状态及梳理作用的好坏、毛刷状态和清洁作用的强弱、钳板钳持力的大小等。在上述条件一定时,落棉术力量和质量取决于落棉隔距的大小及给棉工艺。 第五章 并条

一、填空

1、并条工序的任务:(并和)、(牵伸)、(混合)和(成条)。 2、牵伸机构由:(罗拉)、( 皮辊)、( 加压装置)和( 集束器)等组成。 3、压力棒高低位置及直径大小影响到纤维(在其上的包围弧),即摩擦力界强度大小,与牵伸力有关。

3、牵伸效率是指(实际牵伸倍数与理论牵伸倍数多的百分比)。 4、牵伸过程中,喂入棉条的线密度大则牵伸力(大)。

5、并条过程中,理论上说并合根数越多,并合后输出棉条的不匀率越(小)。 6、集合器是防止纤维扩散,也提供(附加摩擦力界),集合器口径的大小后区与喂入定量适应,前区与输出定量适应。

7、牵伸区中浮游纤维所受的(引导力>控制力)时,浮游纤维变速成快速纤维。

8、影响引导力和控制力的因素有:(牵伸区纤维数量的分布)、摩擦力界强度的分布、浮游纤维年度。

9、条干不匀按产生的原因分类为:牵伸波不匀、机械波不匀、(人为性条干不匀)。

10、摩擦力界是呈三维空间分布的,横向摩擦力界分布是指(罗拉钳口下垂直于须条方向的平面分布)。

11、纤维支数高、长度长时,纱线中纤维的抱合力会相应( 提高 )。 12、 纱条非周期不匀是由(牵伸波)造成的。

13、纺化纤时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比纺纯棉纤维时的要(大)。 14、牵伸区中慢速纤维是指(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

15、并条机上降低棉条不匀率可采用的方法有:(轻重条搭配)、(积极式喂入)和(断头自停装置)。

16、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条机上并合数越多,并合后须条的不匀率(越低)。 17、实现罗拉牵伸的条件有(至少有两个能积极握持的钳口)、(钳口间有一定的隔距)、(钳口间有相对运动)。

18、牵伸的实质是(纤维沿集合体轴向相互位移,排列在更长的片段上)。 19、(并合)改善了条子的不匀,但(牵伸)确恶化了条子短片段的不匀。 20、实际牵伸过程中纱条的不匀是(纤维在不同截面上变速产生移距偏差)而引起的。

二、 选择

1、实现正常牵伸的条件是:(B)

A、引导力大于控制力;B、握持力大于牵伸力; C、引导力小于控制力;D、握持力小于牵伸力; 2、牵伸区中浮游纤维产生变速的条件是( A ) A、 引导力大于控制力 B、引导力小于控制力 B、 牵伸力大于握持力 D、牵伸力小于握持力 3、影响摩擦力界的因素不正确的是(D)

A、罗拉加压大,摩擦强度增大,摩擦力界的范围增大

B、罗拉直径增大,摩擦强度减小,摩擦力界范围增大 C、喂入须条定量大,摩擦强度增大,摩擦力界范围扩大 D、罗拉直径增大,摩擦强度增大,摩擦力界范围增大 4、关于变速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两钳口间的隔距增大,变速点分布的离散性增加 B、牵伸倍数增大,变速点分布的离散性减少 C、长纤维变速点较集中且向前钳口靠近 D、两对罗拉牵伸,变速点分布最分散 5、影响牵伸力的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湿度增加,牵伸力增大 B、罗拉钳口隔距大,牵伸力小 C、纤维长、细,牵伸力大 D、温度高,牵伸力大

三、判断

1、从理论上讲,并条机并合根数越多,棉条不匀越大。(3) 2、总牵伸倍数是指相邻两对牵伸罗拉之间的牵伸倍数。(3)

3、引导力是指牵伸过程中,前钳口所握持的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出时,所有快速纤维受到的摩擦力总和。(3)

4、控制力是指牵伸区内浮游纤维受周围慢速纤维作用产生的摩擦力之和。(3)

5、皮圈牵伸区中,下销中部上托目的是减少皮圈回转时的中凹现象,加强中部摩擦力界。(√)

6、并条机高架式喂入机构意外牵伸大,不适宜高速。(√)

7、机械牵伸是指喂入产品的单位长度质量与输出产品的单位长度质量之比。(3)

8、罗拉钳口下横向摩擦力界分布比较均匀。(√)

9、附加摩擦力界是指牵伸区中利用附加机件或改变罗拉几何配置、改变工艺参数等所产生的摩擦力界。(√)

10顺牵伸工艺是指头道牵伸倍数小,二道牵伸倍数大的工艺配置。(√) 11、牵伸倍数越大,延长了伸直过程的延续时间,对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越好。(√)

12、头道牵伸倍数大于二道牵伸倍数称为顺牵伸,有利于熟条的条干均匀度,但对前弯钩的伸直不利。(3)

13、 机械牵伸倍数与实际牵伸倍数之比称为牵伸效率。(3) 14、 牵伸过程中纤维伸直须具备的条件是:作用力和速度差。(3) 15、横向摩擦力界分布中间高、两边低。(3) 16、纤维长度均匀度好,条干不匀率减少。(√)

17、生条中的短绒率是指生条中20mm以下纤维所占的重量百分率。(3) 18、 牵伸倍数为1时,牵伸作用力为零。( √ ) 19、 实际牵伸倍数总是大于机械牵伸倍数。( 3 ) 20、 牵伸倍数越大,浮游纤维产生的移距偏差也越大。(√) 21、 并合数越多,并合后的须条不匀率越低。(3)

22、 并条机上牵伸倍数的分配,一般是前区牵伸大,后区牵伸小。(√)

四、名词解释

1、牵伸效率:实际牵伸倍数与理论牵伸倍数的百分比。

2、奇数法则:在梳棉生条中以后弯钩为主。条子从条筒中引出,每喂入一道工序,必然发生一次倒向。由于细纱机是伸直纤维的最后一道工序且牵伸倍数高,有利于消除后弯钩。为了使喂入细纱机的粗纱中以后弯钩为主,在普梳工艺系统中,梳棉与细纱之间的道数按奇数配置。这样有利于后弯钩的伸直,这个工艺原则就是奇数法则。

3、倒牵伸:头道牵伸大,二道牵伸小,头道牵伸大于并合数,二道稍小于或等于并合数。

4、单纤维的平行度:指一根纤维的真实长度在任意平面的最大投影长度与纤维真实长度的比值。

5、浮游纤维:当纤维长度小于罗拉握持距时,在牵伸区中,该纤维总有一段时间不受控制,处于浮游状态,这样状态的纤维叫浮游纤维。

6、张力牵伸:(第一类牵伸)纤维间没有相对位移,须条伸长仅是纤维的伸直或弹性伸长---称张力牵伸。(能使须条张紧防止运动中松坠)

7、位移牵伸:(第二类牵伸)纤维间产生相对运动,须条被抽长拉细---位移牵伸。

8、摩擦力界:牵伸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牵伸装置机件之间摩擦力存在的空间称为摩擦力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pi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