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校史
更新时间:2024-01-25 12: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天津大学部分校史展览解说词
第六部分(1951-1952) 定名天大,薪火相传
获得新生的北洋大学,开始了为新中国服务的历史征程。1950年6月,全国第一次高等教育会议后,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的急需,中央开始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1951年8月,经过充分的准备酝酿,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其校庆日仍沿袭北洋大学建校之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两校合并前的基本情况:北洋大学经过解放后的初步改造,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共有两所学院,12个系,教师179人,大部分教授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是所在领域的顶尖专家。
这一位是物理系胡刚复教授。他不仅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一流的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钱学森、李政道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师都是他的学生。
这位是冶金工程系魏寿昆教授,中科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专家,被誉为“中国冶金物理化学的一座峻峰”。
这位是纺织系张朵山教授,我国高等纺织教育的奠基人。北洋大学的纺织系,正是在他的建议与筹划下,于1947年建立起来的。
机电工程系主任刘锡瑛教授。建国后,历任北洋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是新中国成立后北洋大学的第一任主要负责人。
机械工程系主任潘承孝教授,汽车和内燃机专家。也是天津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史绍熙教授的老师。
这是合并前,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的旧址校门。两所学校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近咫尺(北洋在河北区丁字沽,河北工学院在河北区元纬路),而且系科设置相似,教师相互兼课来往频繁。1951年8月1日,教育部签发了两校合并的文件,同年9月26日,在元纬路南院大礼堂举行了成立暨开学典礼。
合并后的天津大学,共有11个系,教职工703人,在校生1953人。在学校按计划开展调整与巩固工作时,为了明确和强调天津大学与北洋大学的传承关
1
系,学校专门向中央教育部呈文《关于天津大学校史计算方法及校庆日的计算问题》,暨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成立于1895年10月2日,这个报告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批文。
1952年初,教育部决定对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津沽大学进行调整,天津大学的理学院并入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和津沽大学的工学院并入天津大学。 这就是当时三校调整的相关文件,在这份文件中,同时作出了天津大学由西沽迁往七里台另建新校舍的决定。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是当年5月26日,在新校址举行的建设开工典礼,这位老师是土建系宋秉泽教授,是当时新校址建设工程的总工程师。
学校自己组建了基建队伍,从勘测、设计到施工,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高等学府。这组照片和这个沙盘反映了当时的建设情景。您现在所处
的位置是这栋工字型楼——一号教学楼。这是当时开工典礼的奠基石。
从1952年7月起,全国高等学校开始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这里集中展示了在院系调整中,调入和调出天津大学的系科。大家可以看到,经过此次院系调整,我校在化工、建筑等学科方面得到加强,但大批传统的优势学科也被调出,比如整个理学院,以及工学院中具有50多年历史的采矿系、冶金系和地质系,它们充实和建立了一批大学,为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院系调整后,天津大学从一所理工结合的大学,变成了新型的多科性工业大学。截至1952年秋,共有7个系、18个专业,24教研室;全校共有教师4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0人;在校生3575人。当时在校生之多,师资力量之雄厚,相当可观,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多科性工业型大学之一。同时,学校由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改为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当时天津市市长吴德兼任,第一副校长张国藩,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天津大学意气风发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2
第七部分 (1953-1965)教育探索 先行示范
解放初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教育体制、专业设置、组织建构,到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全部参照苏联的经验,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必要的,但完全机械式的照搬照抄难以适应中国的实际需要。为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天津大学探民族育才之途,走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实践之路,成为新中国工程教育的先驱,创造了五六十年代的辉煌。
在学习苏联的同时,学校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国率先取得了宝贵的教育改革经验。
这是当时教育部委托我校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文件。在1953年和1956年,学校曾两度受高教部委托,为国家制定了共计138种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讲义(7个专业的教学计划、40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法指导书10种,编写讲义及推荐交流讲义81种)这些教材和讲义颁行全国后,在当时的全国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学校在这一时期成立了教研室,使它成为教学科研的基层组织,并明确制定了它的具体职责。针对学习苏联过程中出现的课程学时偏高、课业学习偏重、理论学习内容偏多等问题,学校加强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加大和强化了实践教学,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教育教学体系。
1956年,党的过度时期总路线所规定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国面临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教学和科研并重是天津大学从北洋时期一直坚持下来的的优良传统。解放之后,科研工作更是有计划有领导的开展:学校积极承担科研项目;于1955年创立了《天津大学学报》;我校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国内著名科学家的关怀。这张照片是1959年,钱学森先生应邀来我校为师生作报告的情形,给全校师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当时不仅教师投入到科研中,广大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1956年10月,学
3
校成立了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有77个学生科研小组,参加学生占全校的16.7%。经过发动全校教师讨论,我校制定了关于科研工作的《两年规划》和《关于制定十二年远景的一些初步意见》。
天津大学在教育改革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50年代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位领导人都曾来校视察,对我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主席来校视察。在听取了校领导的工作汇报后,他在第9教学楼前的平台上接见了广大师生,并深入到师生间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毛主席对我校在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面取得的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作出了重要指示:“高等学校应该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则指示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1957年到1959年,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来校视察,第一次是1957年4月10日,周总理陪同波兰部长议会主席西伦凯维兹来校参观。1959年5月28日下午,周总理第二次来到天津大学,视察了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和食堂,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情况,亲切接见了广大师生,并为师生作了报告。这张照片就是总理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为师生作报告的场景。这就是当时报告的记录稿。
1958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来校视察。在听取了学校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和参观校工厂、实验室之后,邓小平总书记指示说:“今后大学有三大任务:一是学习;二是生产;三是科学研究。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偏废。”他还强调:“实行半工半读,注意不要丢了基础课程。”使天津大学对正确贯彻教育方针提高了认识。1958年末,在北京举行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上,我校展出的项目居全国高校之首。这是当年11月2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
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的同时,天津大学还得到了来自政府肯定。1959年5月,中共中央确定16所院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天津大学名列其中。此后,重点大学曾几经变动,天津大学始终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三位领导人的
4
视察使天津大学的师生倍受鼓舞,坚定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的信心与决心,这里展示的是这一阶段学校在教育改革上进行的实践。
在教育改革与探索中,天津大学始终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当时国家制定《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又称“高校六十条”建言献策,并作出率先垂范。
1961年,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会议,会后,着手制定工作条例,选定了包括天津大学在内的五所重点大学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工作条例,以指导全国高等教育。
1961年2月,高教部长杨秀峰来天津大学调研,成立了“高校领导体制问题”起草小组,并指定我校的李曙森副校长为组长。起草小组经过40多天的紧张工作,四易其稿,最终完成《关于高等学校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的工作条列(草案)》,又称“高校四十五条”。这里展出的就是由李曙森副校长执笔起草的“高校四十五条”手稿。其中的很多重要内容,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又称“高校六十条”中得到了反映。
“高校六十条”是“文革”前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1962到1966年初,天津大学通过对《高校六十条》的认真学习、贯彻,以及对学校自身发展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包括完善学校领导体制、改进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份档案是当时学校确定的80名重点培养教师,老教师18名,中青年教师62名。被广大师生赞誉为“十八大罗汉,六十二小罗汉”。后来,这些教师成为了天津大学乃至国家教育科学事业的栋梁,我校现在的很多院士、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和博导等,都是当时的大、小罗汉。这就是著名的“十八大罗汉”。
这位是贾有权教授,光弹性学家。八十年代,在他的努力下创办了《实验力学》季刊,是我国第一份实验力学方面的刊物。
5
这是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专家刘豹教授。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仅是是其父亲刘海粟先生对刘豹教授的评价,也是他潜心于科学研究的座右铭。
这位是史绍熙院士,内燃机、燃烧学专家,是我国燃烧学技术方面的首席科学家,曾任天津大学校长。
余国琮院士,化工蒸馏专家。50年代末,余院士承担了当时国家急需的重水研究工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到80年代后期,由他牵头负责的新精馏技术遍布全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张建侯教授,化学工程专家。在我国率先创建无机物工学专业和基本有机合成专业。由他主编的《基本有机合成理论基础》一书,被许多院校定为相关专业的必修教材。
丁绪淮教授,化学工程专家。八十年代退休以后,他将自己的积蓄捐赠给学校,设立“丁绪淮化学工程奖学金”。临终时,还将自己所有的图书和资料捐献给天津大学图书馆,作为对学校最后的贡献。
徐中教授(1912-1985),建筑学家。他从天津大学建筑系的首届系主任一直担任系的领导工作至1985年谢世,历时30余年。彭一刚院士曾经说道:把一个起点不高的天大建筑系,提升到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徐先生功不可没。1954年,徐先生亲自率领师生赴承德进行古建筑测绘实习,此后,便形成了每届学生都到进行古建筑测绘的传统。至今,天大建筑系已经积累了数千张古建筑测绘图纸,并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王守融教授,精密机械及仪器学家和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家。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我国精密机械与仪器仪表学科的创建者之一。王守融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王氏家族为苏州的名门望族,明清两朝出了状元1人,探花1 人,进士11人,举人46人。近现代出了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数十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他的弟弟王守武和王守觉都是中科院院士,表姐何泽慧是钱三强先生的夫人,也是中科院院士。非常可惜的是,王守融先生在“文革”
6
中遭到迫害,含冤去世,年仅49岁。
许镇宇教授是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拓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刚经历完拨乱反正,他就主张:“在高等学校必须把计算机教育提高到基础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创立并担任了1984年建立的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首届理事长,为推动我国计算机普及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天津大学在贯彻“高校六十条”上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这是1963年11月14日的《光明日报》,介绍了学校关于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经验,并由教育部向全国高校推广。
第八部分(1966-1976)文革十年 历经磨难
和全国所有高校一样,“文化大革命”使天津大学的各项工作受到了建国以来时间最长、最为严重的破坏。在“四人帮”和极左路线的干扰下,天津大学历经磨难,在逆境中求生存,在艰难中蹒跚前行。
这是“文革”期间,学校的大事记。这是在当时的困难情况下,开展的一些教学与科研活动。1976年,唐山地震使学校办学一度处于困境。这是当时开展自救,坚持教学的照片。
第九部分(1977-1992)改革开放 努力登攀
十年动乱结束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天津大学的教学、科研及各项工作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勃勃生机。
1977年,经过“拨乱反正”的天津大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学校召开了落实政策大会;建设了“四季村”教职工住宅区,这是五十年代以后20年来第一次大规模兴建教师住宅;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后加强国际交往的实际需要,在全国高校率先兴建了专家楼,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1978年,学校迎来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入学的新生;
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从此,迎来了“科学的春
7
天”。在这次全国科学大会,我校有36项成果获奖,我国著名内燃机专家史绍熙教授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1979年,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在随后的几年里,学校召开了多个重要会议(第一次党建工作会议、第三次党代会、第一次教学工作会、第一次科研工作会)。
1980年,天津大学迎来了建校八十五周年,学校举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校庆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发来贺信,教育部长蒋南翔和老校长茅以升出席了庆典并讲话。
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应该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才能办好大学,成为当时教育界普遍关心并需要适时做出回答的问题。天津大学时任的三位校长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世界高教改革趋势,提出了天津大学的办学思想,并在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
李曙森校长:担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等职长达12年,1978年至1982年间任天津大学校长,1983年起任天津大学名誉校长。他提出了要在中国建立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天津大学应当努力成为其中之一。1983年,他与其他高校的三位名誉校长在全国率先向中央建议要重点建设若干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学,后发展成为“211工程”和“985工程”,被誉为社会主义教育忠诚的奠基人,高校重点建设战略的倡导者。
史绍熙校长:1982年至1986年间任天津大学校长,他提出了把天津大学从多科性工业大学,向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综合性大学发展转型。初步建立起了综合大学的基本架构;提出高等学校应形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倡导“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治学方针,至今形成了天津大学的优良传统。
吴咏诗校长:1983到1993年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校长,1987年至1993年任天津大学校长。他于198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乐综合性、研究性、开放式的现代化大学的建设目标,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带领天津大学朝着这一方向而不
8
懈努力;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制定实施了《本科生综合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了一系列很有见地的高等工程教育理论与管理论著,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很有影响的知名高等教育学家。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天津大学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校内综合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接下来是我校这一时期的学科设置情况:第一批博士点专业9个;第一批硕士点专业33个。这一时期学校加强拓展了工科,恢复了理科、文科,创建了管理学科,初步建立起综合性大学的基本构架。1983年召开了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1985年实行了学分制,注重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校是全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及成立研究生院的单位之一,1978年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108名,首批博士生导师9名,1981年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11名,1984年12月17日成立研究生院。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北洋广场建造了张太雷塑像,制定了本科生、研究生德育实施纲要,1985年成立了北洋艺术团。
学校提出高校应形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倡导产学合作教育,1984年召开科研工作会议,1985年成立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燃烧学实验室被批准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出应结合我国实际,博采各国之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1980年,日本神户大学学术代表团来我校访问,随后,又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我校举办了“世界主要河流碳及矿物质的迁移”、“内燃机燃烧学”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
第十部分 (1995-今 )争创一流 志存高远
1995年以后,在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天津大学志存高远、争创一流,踏上了新世纪的征程。
9
1995年,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天津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党和政府给予了亲切关怀。国家教委发来贺电,在贺电中明确指出“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荣毅仁等分别题词,李瑞环、李岚清等出席了庆典。
百年校庆既是一次隆重的庆典,也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与科技交流活动,学校先后举办了四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各系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丰富的学术活动。校庆之际,海内外校友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情。
天津大学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有1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有力支持。
面临世纪之交,学校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作为全国重点大学,首批进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与天津市签订了共建天津大学协议,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进入新世纪,天津大学志存高远,先后召开了第七次、第八次党代会,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目前,学校正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瞄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办学目标,上下同心,意气风发,以“天大人”的“天大”气派,奋勇前行。
学校党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职工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思想基础。
2007年2月,龚克校长率代表团来到牛顿的家乡伍尔斯索普庄园,亲手剪下了“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学校。今天,这株象征着科学探索精神的苹果树在天津大学的校园内生根发芽,激励着广大师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
中间的两面弧形展墙介绍了学校在95年以后,在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这边请。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召开了六次教学工作会议,严格贯彻“双严”方针,在1999年和2007年,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在本科生
10
教育方面,学校以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教学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和工程教育的改革,有五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建立了一大批以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为代表的优势专业,积极推进各类课程建设,编写了172种国家级规划教材,拥有四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是学校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和教学团队,同时,还积极举办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为教学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完善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保证下,学校的教学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肯定,这些是学校获得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这是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获得的奖项。
这是学校在多种形式与多层次办学上取得的成绩。
前面我们了解到,在1978年恢复高考的同时,我校就恢复了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这些是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首批记录。这是从1978年到去年的研究生招生情况,截至去年学校累计招收了硕士研究生33116名,博士生8082名,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时,我校有31个硕士点,发展至今,已经拥有硕士点151个,博士点92个,学科门类涵盖了理、工、管、法、经、农、文、哲、教育、医等。
这些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从北洋时期,学校就崇尚科学,以严谨求实之学风开创了我国科研之局。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今天,我校始终保持着重视科研的优良传统。把科技工作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近年来,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论文、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科研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日趋活跃。天津大学科技园,是中国首批2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通过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验收并正式授牌。
11
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传承了国之大学的气概与胸怀。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时,重视资助与育人并举,鼓励贫困生自强自立,培养他们回报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意识。
北洋大讲堂是学校为同学们提供的开阔眼界、接触新锐的平台。这里曾经有一大批国内外大家为同学们传授科学、人生、成功的真理。
学校重视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训练创造机会,提供条件。同时,从80年代中期,我校就开始了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探索,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近年来,我校的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98%以上,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大学在历任校领导的带领下,上下同心,锐意进取。学校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校风,为祖国培养了无数实事求是的建设者和学者,积功累业强国脉,莫不有有我校之民族精英。这些是部分天大时期的杰出校友,希望他们能激励各位同学不断奋进,为母校争取更大的光荣。
回顾学校一百多年来的办学历程,虽然历经坎坷,但治校的传统却被永续传承。希望大家将“实事求是”的校训永志于心,前事不忘,英华卓荦;继往开来,浩气勉存。
谢谢参观! 欢迎再来!
12






正在阅读:
天津大学校史01-25
黄庭坚:《清平乐》02-12
2013年高考真题全国卷大纲版(文科数学)精校word版(无答案)09-23
花鼓戏《五女拜寿》观后感11-05
发动机原理教案 - 图文11-04
老子:为人己愈有,与人己愈多02-28
2 南充市顺庆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基础资料2010081011-15
2012年六年级科学毕业试卷12-08
小学体育教学经验材料06-21
柏沟煤矿一采区运输上山掘进供电设计03-1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天津大学
- 校史
- 达万高速公路DWJ2总监办监理工作汇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题
- 旧城片区改造初效实地调查总结
- 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
- 2018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
- 《数据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 山东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 5.0电流、电压、电阻(一轮复习)
- 2018-2024年中国化工环保行业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目录) - 图文
- 奇门遁甲八卦意向
- 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 专题七 工业文明与 世界市场演变历程
- 初中英语词语运用解题技巧及练习
-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抢答题)
- 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
- 展开想象翅膀 走进童话世界
- 支委会会议记录
-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额清算业务指南
- 辩证法三大规律论文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