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文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更新时间:2023-09-24 10:54: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14…06…0…31…02…J … … 号…学… … ) 线 (虹… …蒲… … 名……姓… … …业…专… … ))封语(英…(…育…教…科…学…… … 级… … … 3…10) 2密 ( 院…学… … … 语…国…外…… … ………

四川师范大学

科学硕士(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

教学设计及其评价

所修课程名称: 教育评价学

修课程时间:2013 年 7 月 23日2013 年 8 月 2日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3 年 8 月

任课教师打分:

任课教师评阅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文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

语的兴趣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同时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之中,语言是文化的传播方式。要想学好一个国家的语言就要学好这个国家的文化,同样,如果想要教好学生一门语言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文化渗透,让学生了解这一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而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中,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旧有的只重知识传授,不重文化渗透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上许多英语教师不注重自身思想转变和素养的提高,使得英语教学中对文化渗透的力度远远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因而造成许多的文化误解,甚至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跨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跨文化学习的情境。

当今的英语教学都提倡任务型教学,而初中英语所用的教材Go

for it!中更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情境任务。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充分分析这些任务,为学生创设一些比较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让学生在这些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和练习,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有用性、必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学习英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中外文化的差异,尽量创设真实的情境,而不能创设“去情境”的情境,以免误导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生不可理喻的错误。在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话说中国一留学生在国外的高速公路,不料出车祸了,连人带车翻下悬崖,美国交警救援队赶到后向下喊话道‘How are you?’留学生答‘I’m fine,thank you!And you?’然后交警就走了,留学生就死了??”这个帖子值得英语教师们深刻的反思。因为它绝不是一个笑话,它真真实实地反映了我们英语教学在创设情境时所犯的错误—“去情境”。 而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去情境”的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例子上面,这只不过是许多“去情境”教学所造成的后果之一。因此为了避免这种让人感叹的尴尬再次发生,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文化情境,在教授学生语言的同时,一定要说明这些语言出现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西方文化,运用英语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二,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介绍讲解,如对西方节日、风俗、电影、文学作品和音乐的介绍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使英语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成为了解和认识英美文化的工具。而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抓住一些能够集中反映英美国家文化和社会特征的文化材料进行讲解与分析。

比如对圣诞节和圣诞夜的讲解。由于圣诞节已经非常的国际化,中国人尤其是初中学生对圣诞节的庆祝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给学生介绍圣诞节及圣诞夜的由来,和西方的庆祝方式,就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年的12月24日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给学生介绍:“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5日到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圣诞节类似我国的春节。”而“12月24日为平安夜,即圣诞前夕,相当于中国的除夕。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这样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节日等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引起学生的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地理、历史和气候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文化间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差异的比较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做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比如在称呼上的。在中国, 习惯上有“李主任”、“黄校长”、“郭同志”、“王老师”“林经理”等称呼, 而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 如医生、法官、博士、教授、教士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从而显得亲切、自然。在教材中有Good morning,doctor。这种句子,但如果拿用来套用来称呼教师的话则不符合英美人士的习惯,英美国家的人一般不用“Good morning, teacher(Teacher Lin)。”在英语中“teacher”一词不能用作称呼语,它仅是表示某种职业的名词。在英语国家,学生常用“Mr /Miss /Mrs+姓”来称呼老师。如一个叫Kate Brown的女教师,学生通常这样跟她打招呼“Good morning,Miss Brown”,或只需说“Morning”。但汉语中的称谓比较严格,对长辈或职位比自己高的人一般不可直呼其名,不然会被认为是不尊重的。碰上熟人或朋友,中国人除了说“你早,你好”之外,还可以说“你来了”“上哪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p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