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定)

更新时间:2024-03-21 09: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四川省初中化学新课程说课暨优质课展评活动

教材版本: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说课内容:《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参赛教师:蒋和平

指导教师:唐

说 课 稿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1

《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说课稿

说课人: 蒋和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本节课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以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归纳出分子的基本特征。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实验探究欲望强。他们已知道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其变化的条件,但缺乏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为此,我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分子基本特征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生活经验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解释生产生活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2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法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采用情境激学、引导实验探究、联想推理、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所以根据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本节课的学法指导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动手实验、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分析归纳——诊断反馈、分层拓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我准备采用6个环节来进行:

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反思归纳→课堂反馈→分层拓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整合教材,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 2、通过美丽自然景象激发求知欲望。 1、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境导入 【图片展示】(水的天1、 学生观看,思考 然循环)呈现出白云, 细雨,冰雪等美丽变换 的自然景象 【板书课题】§2-1水分2、表达交流,引出学习内容 子的运动 1、 根据学案主动学习教材 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自2、 自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知道:①分子很小。(板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②分子间有间隔吗?③分子在不断运动吗? 自主学习 主学习教材P28—30页上的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 (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50 mL水与1、学生猜想(大于100 50 mL酒精充分混合,其mL、等于100 mL、小于3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间隔? 体积如何变化呢? 教师巡视指导 100 mL) 、 、 、 、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向一支试管中倒入半试管酒精,然后将余下部分倒满水。用拇指堵住,上下倒置,观察现象) 交流小结(获得结论: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板书) 1、形象直观,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形成团队意识,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 活动探究 (二) 分子间的间隔是否能变化? 【展示】教材上28页上的图片 【创设问题】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后体积会如何变?为什么? 【总结结论】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形成共识:水受热体积变大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化引起的,而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 【强调】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的本质 教师活动 1、学生观看图片,思考 1、 培养学生的抽2、学生猜想:(水分子象思维能力和变大了,水分子间隔变概括总结能力。 大了,水分子数目变多 了等。) 2、强调物质的变化 是每年毕业会考的 3、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考点。 P28页上的最后一段讨论,总结得出物理变化的本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4

【创设情境】1、出示装有无色透明液体的试剂瓶问: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2、将瓶盖打开 3、“你怎么知道里面装的是香水呢?” 探究活动 (三) 4、“你们坐在座位上,怎分子是否在么能闻到老师这里的香不断运动? 水味呢?” 【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三种状态时水分子的运动情况 1、 学生猜想(可能回答:是水或不知道等) 2、 学生感知、交流(回答:是香水) 3、回答:因为闻到了香水的气味。 4、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板书) 5、引导学生拓展交流(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呢?学生列举:闻到花香、湿衣服变干等。) 6、学生看演示,直观感受分子的运动情况 1、学生交流(如:放在阳光下晒、用火烤、用吹风机吹等) 【创设问题】当你想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着穿刚洗完的湿衣服2、时,你怎么办?你能从验探究(提前准备好实每四人一小组,微观角度进行解释吗? 验器材。活动探究 (四) 分子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迁移 分工合作。将少量品红分别放入两杯体积相等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 3、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快。并进行交流。 4、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前面提出的问题。同时解释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呢?(板书) 1、利用生活用品辅助教学。 2、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体现由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4、把文字、声音、动画有机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亲眼观察、亲身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吸收和释放能量有关。从而让学生准确描述水的蒸发、液化等常见现象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况。 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安排分组实验。以体现以学论教的教学原则。 5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组织交流】组织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描述水分子的运动,归纳总结分子的基本特征。 2、学生用所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情境导入】中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1、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前后照应,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升华。 反思归纳 课堂反馈 【投影】课堂练习(题附后面) 1、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2、同桌学生进行交流,2、让学生相互取长各自说出在本节课中学补短,并有助于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生间的相互交流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疑问? 培养。 通过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由浅入深,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分层拓展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层布置作业(题附后面) 学生完成作业 四、板书设计

§2—1 水分子的运动

①分子很小

解释日常生活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现象

分 特 ②分子间有间隔

征 子 五、反思总结

总之,我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进行学习。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实践、创新和老师的启发、点拨、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练习设计:

一、课堂练习题

6

1、步入花园,花香四溢;走近正在烧鱼炖肉的厨房,香味扑鼻,这两种现象都说明了( )

A、微粒质量变大 B、微粒间有空隙 C、微粒不断运动 D、微粒的质量变小 2、氧气变为液态氧是因为( ) A、构成氧气的分子大小变了 B、构成氧气的分子间的空隙变了 C、构成氧气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变了 D、构成氧气的分子本身变了 3、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设计目的:1、2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分子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第3题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期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分层拓展题 1、必作题 (1)、下列现象利用微粒在不断运动这一观点无法解释的是( ) A、长期堆煤的地面,厚厚的泥土下面也是黑色的 B、大风吹过,尘土飞扬

C、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D、酒好不怕巷子深 (2)、用酒精棉球在手上擦,会感觉手上十分凉爽,这是因为( ) A、构成酒精的微粒不断运动,吸收了体内的水分;

B、构成酒精的微粒吸收了人体的热量,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C、酒精与皮肤发生了化学反应; D、酒精的微粒由汗毛孔进入了体内。

(3)气体能被压缩,而液体、固体不易被压缩,原因是什么? (设计目的: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点) 2、选作题 (1)、用有关微粒的观点解释:为什么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

(2)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

(设计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基本知识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体现分层要求的教学原则) 3、课外延伸题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则构成水的分子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设计目的:主要是让优生能得以继续发展。理解只有宏观物质才能体现其物理性质,而微观粒子是不能体现物理性质的)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ow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