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由来词典

更新时间:2023-11-02 11: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10)

——华东篇(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 作者:牛汝辰

(1)上海

上海市、县(Shanghai Shi、Xian)

位于东经121.4°,北纬31.2°,在长江口,简称沪。北宋年间,因上海最初兴起于上海浦岸上,而聚落形成后即用浦名,称这个是的市集为上海,以其“地居海之上洋”故名。沪,得名于海滨的捕鱼工具,即“扈” (即今天的鱼簖)。后来“扈”演变为“滬”,后简化为沪。一说因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简称“沪”。又误传战国时春申君疏凿黄浦江,别称“春申江”,简称“申江”,别称“申”。1928年设特别市。1949年改为中央直辖市。 甫汇县(Nanhui Xian)

位于东经121.7°,北纬31.0°,在上海市东南部。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南汇县。县东邻东海,向海伸出南汇咀,海水至此作一曲折,潮汐南北分,南派入钱塘江,北派入长江,故名南汇。

青浦县(Qingpu Xian)

位于东经121.1°,北纬31.1°,在上海市西端。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置青浦县。因北濒松江,又称青龙江而得名。据《青浦县志》:“孙权造青龙战舰于此,故名。”

奉贤县(Fengxian Xian)

位于东经121.4°,北纬30.9°,在上海市南。1726年置县。原奉城镇城皇庙旁建有一祠,相传为孔子学生子游曾到此,后人为他建祠,当时乃是“祟奉贤人”之意。祠前原有一条街叫奉贤街。

崇明县(Chongming Xian)

位于东经121.3°,北纬31.6°,在上海市北端。唐置祟明镇,元置崇明州,1369年因置崇明县。

松江县(Songjiang Xian)

位于东经121.2°,北纬31.0°,在上海市西南。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以北境吴淞江,古名松江而得名。1912年置松江县。

金山县(Jinshan Xian)

位于东经121.1°,北纬30.9°,在上海市西南端。1726年置金山县,相传因东南海上有大、小金山而得名。 (2)江苏省

江苏省(Jiangsu Sheng)

简称苏。在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下游。汉属徐、扬二州,唐属淮南、江南等道,元属河南及江浙行中书省,明直隶南京。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有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以两江总督驻所江宁府(今南京)和巡抚驻所苏州府(今苏州)的首字为名。 南京市(Nanjing Shi)

位于东经118.7°,北纬32.0°,在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上端。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都曰南京。1912年称南京府,1927年置南京特别市。1930年改称南京市。取南部京城之意。

江宁县(Jiangning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31.9°,在江苏省西南部。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建业置临江县,二年更名江宁县,寓“江外无事,宁静于此”之意。

溧水县(Lishui Xian)

位于东经119.0°,北纬31.6°,在江苏省西南部,秦淮河上游。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析溧阳县西境及丹阳故地东境置溧水县,因溧水得名。一说县名源于漂山,又名粟山,以其形如粟,故名。

高淳县(Gaochun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31.3°,在江苏省西南隅。明弘治四年(1491年)析溧水县西南部置高淳县,县治设在高淳镇,因以得名。

六合县(Liuhe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32.3°,在江苏省南京市北。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尉氏县为六合县,以境内有六合山而得名。

江浦县(Jiangpu Xian)

位于东经118.6°,北纬32.0°,在江苏省西端,东临长江。明洪武九年置江浦县,以古六

合县宣化镇(即今浦口镇)旧称而名江浦县。 徐州市(Xuzhou Shi)

位于东经117.1°,北纬34.2°,在江苏省西北部,微山湖南岸。秦称彭城县。为古九州之一。据《晋书?地理志》:“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一说徐州因徐戎或徐方而得名。1945年设市。

铜山县(To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17.1°,北纬34.2°,在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微山湖。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铜山县,以县东北境有铜山(今已沦入湖中),故名。

睢宁县(Suining Xian)

位于东经117.9°,北纬33.9°,在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东南。汉置睢陵县。金兴定二年(1218年)以宿迁县古城置睢宁县,取“睢水安宁”之意。

邳州市(Pizhou Shi)

位于东经117.9°,北纬34.3°,在江苏省北部,邻接山东省。秦置下邳县。元改邳州。1912年改为邳县。1992年改为市。

沛县(Pei Xian)

位于东经116.9°,北纬34.7°,在江苏省北端,邻接安徽、山东两省。秦置沛县,因沛泽得名。

新沂市(Xinyi Shi)

位于东经118.3°,北纬34.3°,在江苏省北缘,邻接山东省。1949年置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1958年以县境新沂河改今名。1990年改市。 连云港市(Lianyun'gang shi)

位于东经119.1°,北纬34.6°,在江苏省东北端,东邻黄海。1912年设东海县。1938年在灌云县老窑筑港,取连岛、云台山首字命名连云港,1936年于港置连云市。1961年改为今名。

东海县(Donghai Xian)

位于东经118.7°,北纬34.5°,在江苏省北部,邻接山东省。唐置东海县,以其东邻黄海而得名。

灌云县(Guanyun Xian)

位于东经119.2°,北纬34.3°,在江苏省北部,东邻黄海。1913年析东梅县东置灌云县,因南邻灌河,北依云台山,取二地名首字命名。

赣榆县(Ganyu Xian)

位于东经119.1°,北纬34.8°,在江苏省东北部,东邻黄海。汉置赣榆县。据《赣榆县志》:“其得名赣榆也,以山。”

灌南县(Guannan Xian)

位于东经119.3°,北纬34.1°,在江苏省北部,灌河下游。1958年置灌南县。因地处灌河流域,又在灌云县南(一说在灌河之南),故名。 淮阴市、县(Huaiyin Shi、Xian)

位于东经119.0°,北纬33.5°,在江苏省北部,西南邻洪泽湖。秦置淮阴县。因在淮河之南故名。1958年设淮阴市,后撤销,1987年复市。

淮安市(Huai'an Shi)

位于东经119.1°北纬33.5°,在江苏省中部。汉置谢阳县。南宋初,金兵南侵,韩世忠屯兵八万于山阳县,如老熊当道,而淮东得以安寝,遂改山阳县为淮安县。1987年县改市。

泗阳县(Siyang Xian)

位于东经118.6°,北纬33.7°,在江苏省北部,南临洪泽湖。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置泗阳县,在古泗水北岸,故名。

涟水县(Lianshui Xian)

位于东经119.2°,北纬33.7°,在江苏省北部,汉置淮浦县。隋开皇三年废海安郡,五年(585年)设涟水县。以县境涟水命名。

洪泽县(Hongze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33. 2°,在江苏省西部,洪泽湖东岸。1956年置洪泽县,县因洪泽湖得名。

盱眙县(Xuyi Xian)

位于东经118.5°,北纬33.0°,在江苏省西部,洪泽湖南岸。秦置县。许慎《说文》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城居山上,可以瞻远,故名。

金湖县(Jinhu Xian)

位于东经119.0°,北纬33.0°,在江苏省中部,高邮湖西岸。1960年置金湖县。因境内湖面宽广,水产丰富,好似取之不尽的金银之湖,故名。

宿迁市(Suqian Shi)

位于东经118.3°,北纬33.9°,在江苏省北部,北邻骆马湖。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置宿预县。唐宝应元年(762年)避代宗讳改今名。以春秋时宿国人迁此,故名。1987年县改市。

宿豫县(Suyu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33.3°,在江苏省北部。1996年设县。因从原宿迁市析置,故名。

泗洪县(Sihong Xian)

位于东经118.2°,北纬33.4°,在江苏省西部,洪泽湖西岸。1949年置泗洪县,取泗水和洪泽湖首字命名。

沭阳县(Shuyang Xian)

位于东经118.7°,北纬34. 1°,在江苏省北部,沭河南岸。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以县治在沭水之阳,故名。 盐城市(Yancheng Shi)

位于东经120.1°,北纬33.3°,在江苏省东北部。汉置盐渎县。东晋改盐城县。因境内产盐,故名。1945年置盐城市。1983年设市。

江阴市(Jiangyin Shi)

位于东经120.2°,北纬31.9°,在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南朝梁改暨阳为江阴县,因在长江南岸,故名。1987年设市。

宜兴市(Yixing Shi)

位于东经119.8°,北纬31.3°,在江苏省南部,东滨太湖。隋废郡改为义兴县。宋太平兴国元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意改名宜兴县。1988年设市。 苏州市(Suzhoa Shi)

位于东经120.6°,北纬31.3°,在江苏省南部,西临太湖。隋开皇九年(589年)因境内姑苏山改名苏州。1949年设市。

吴县市(Wuxian Shi)

位于东经120.6°,北纬31. 3°,在江苏省东南部,濒临太湖。春秋为吴国都,秦置吴县,因故吴国得名。1995年设市。

吴江市(Wujiang Shi)

位于东经120.6°,北纬31.1°,在江苏省南端,西临太湖。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置吴江县,固吴凇江得名。1992年设市。

太仓市(Taicang Shi)

位于东经121.1°,北纬31.4°,在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出口处。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昆山州为昆山县。十二年(1379年)于海口分立镇海卫,旋移太仓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1918年改州为县。因在此建仓囤粮而得名。“太仓”大仓之意。1993年设市。

昆山市(Kanshan Shi)

位于东经120.9°,北纬31.4°,在江苏省东南,长江下游南岸。秦置娄县,南朝梁改昆山县,因在昆山之阴而得名。1989年设昆山市。

常熟市(Changshu Shi)

位于东经120.7°,北纬31.6°,在江苏省南部,北邻长江。南朝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县置常熟县。因县盛产稷谷,取“稷谷常熟”之意。1983年设市。

张家港市(Zhangjiagang Shi)

位于东经120.5°,北纬31.8°,在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1961年由江阴、常熟两县析置,因沙洲为名.1986年改设张家港市,因张家港河而得名。 (3)浙江省

浙江省(Zhejiang Sheng)

简称浙。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境内钱塘江旧称浙江得名。唐肃宗时以浙江以西(长江南)十州置浙江西道节度使;以浙江以东八州置浙江东道节度使。明置浙江省以其境内钱塘江旧称浙江而得名,曲折之意。 杭州市(Hangzhou Shi)

位于东经120.1°,北纬30.2°,在浙江省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秦置钱塘县。隋开皇九年(589年)设杭州(州治在余杭县)。杭州得名于余杭县名,县名又得自余杭山名。据《郡县释名》:“禹巡会稽至此,舍航登陆,杭、航古字通用,故名杭。”又据《说文》:“杭者,方舟也;方舟者,并舟也。”而陈桥驿在《论浙江省的方言地名》一文中认为“杭”是古代越语地名。

萧山市(Xiaoshan Shi)

位于东经120.2°,北纬30.1°,在浙江省钱塘江南岸。汉置余暨县,三国吴改名永兴县,唐天宝元年改名萧山县,以县西萧山得名。1987年设市。

余杭市(Yuhang Shi)

位于东经120.3°,北纬30.4°,在杭州市北部。秦置余杭县。一航传说,余杭为夏禹治水舍杭登陆处,因而又有禹杭之称。此说似不确。余杭为古越语地名,余,意为盐,杭字待考。1994年设市。

临安市(Lin'an Shi)

位于东经119.7°,北纬30.2°,在浙江省西北部。后汉置临水县,晋改名临安县。据《郡县释名》:“邑有临安山,……县取此山为名。”1996年设市。

淳安县(Chun'an Xian)

位于东经119.0°,北纬29.6°,在浙江省西部,东汉时置新县,唐改名青溪,宋改为淳安县。据嘉靖《淳安县志》:“旧以淳而易安得名。”

富阳市(Fuyang Shi)

位于东经119.9°,北纬30.0°,在浙江省富春江下游。汉置富春县。据《郡县释名》:“富春江在邑南,即浙江之上游,邑以江名。”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因避简文帝母郑太后(名阿春)讳而改易的,因位于富春江之北而得名富阳。1994年设市。

建德市(Jiande Shi)

位于东经119.2°,北纬29.4°,在浙江省西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汇合处。三国吴置建德县。据《郡县释名》:“吴孙权析置建德,封其子为建德侯。”一说,故建德县名是因建德侯名而来,其义则取建立功德之意。1992年设市。

桐庐县(Tonglu Xian)

位于东经119.6°,北纬29.8°,在浙江省西部,富春江上游。据《水经注》:“紫溪东南流,迳桐庐县东为桐溪,孙权籍溪之名以为县目,割春阳之地,立桐庐县。”一说据《方舆胜览》:“昔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指桐为姓,故山名桐君,县名桐庐。” 宁波市(Ningbo Shi)

位于东经121.5°,北纬29.8°,在浙江省东部。唐为明州治,宋为庆元府,清为宁波府治。据《郡县释名》: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义。1949年设市。

余姚市(Yuyao Shi)

位于东经121.0°,北纬30.0°,在浙江省东部。秦置余姚县。据《舆地志》:“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此说似有误。一说余姚系古越语地名。“余”,古越语意为“盐”,而解放前,余姚长期是全国最大的盐场所在地。“姚”字待考。1985年设市。

慈溪市(Cixi Shi)

位于东经121.2°,北纬30.1°,在杭州湾南岸。唐置慈溪县。据《今县释名》:“县有大隐溪,一名慈溪,后汉董黯母,好饮此水,黯乃筑室溪旁,汲以供母,因改今名。”1988年设市。

奉化市(Fenghua Shi)

位于东经121.4°,北纬29.6°,在浙江省东部,秦置鄞县,唐改奉化县。据《奉化县志》,县东五里有奉化山,因以名县。又据《名胜志》:“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故名。”1988年设市。

鄞县(Yin Xian)

位于东经121.5°,北纬29.8°,在浙江省东部沿海。秦置□县,唐置鄞州,梁为鄞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夏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草名,加邑为鄞。”今鄞东六十里有赤堇山。

象山县(Xia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21.8°,北纬29.4°,在浙江省东部沿海。唐置象山县。据《象山县志》:“县有一山,……屹如象形,县控此山,因以名之。”

宁海县(Ninghai Xian)

位于东经121. 4°,北纬29.3°,在浙江省东部沿海。晋置宁海县,县临大海。传语当时有将军率兵沿海南下,到处怒海狂祷,惟有三门湾风平浪静,因此称为宁海。 温州市(Wenzhou Shi)

位于东经120.6°,北纬28.0°,在浙江东南沿海,瓯江下游南岸。唐上元元年(759元)置温州。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1949年设市。

瑞安市(Rui'an Shi)

位于东经120.6°,北纬27.7°,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据《今县释名》:“本东汉章安县地,吴析置罗阳,后改安阳,晋改安固,唐改今名,有瑞安江。”又据《瑞安县志》:“飞云江在城南,……唐名瑞安江。”1978年设市。

平阳县(Pingyang Xian)

位于东经120.5°,北纬27.6°,在浙江省东南沿海。据《浙江通志》,旧名横阳,横阳江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又据《今县释名》:“有横阳山、横阳江,晋因置横阳县,钱氏改今名,以在平水之阳为名,干水入横阳江。”《太平寰宇记》:“以邑有平阳岭,故名。”

永嘉县(Yongjia Xian)

位于东经120.6°,北纬28.1°,在浙江省东南部,瓯江北岸。东汉置永宁县,隋置永嘉县。据《瑞安县志》:瓯江在府城望江门外……一名永嘉江。县以水为名。

泰顺县(Taishun Xian)

位于东经119.7°,北纬27.5°,在浙江省南部。据《今县释名》:“明景泰三年讨平邓茂七叶宗留之乱,析瑞安平阳地置县,以民心向化,赐名泰顺。”

文成县(Wencheng Xian)

位于东经120.0°,北纬27.7°,在浙江省南部。1946年由泰顺、青田、瑞安三县析置文成县。因为这是明文成公刘基(伯温)的故乡,因此名为文成县。

洞头县(Dongtou Xian)

位于东经121.1°,北纬27.8°,在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口外。1953年由玉环县析置洞头县,因洞头岛(山)而得名。

乐清市(Yueqing Shi)

位于东经120.9°,北纬28.1°,在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北岸。始置于晋,称乐成县,五代后梁开平年间,由于讳成字,改为乐清县。1993年设市。

苍南县(Cangnan Xian)

位于东经120.3°,北纬27.5°,在浙江省最南端。1981年以平阳县析置苍南县。 嘉兴市(JiaxJng Shi)

位于东经120.7°,北纬30.7°,在浙江省北部,秦为由拳县。据《郡县释名》:“吴黄龙三年,嘉禾生于由拳,因改元为嘉禾,改县名为禾兴。”吴赤乌五年(242年)为避太子孙和名讳(和与禾同音),改禾兴为嘉兴。1949年设市。

海宁市(Haming Shi)

位于东经120. 7°,北纬30.5°,在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出口北岸。三国吴置盐官,南朝陈

武帝永定二年(558年)置海宁郡,取“海洪宁静”之意。元为海宁州,1912年改州为县。1985年设市。

嘉善县(Jiashan Xian)

位于东经120.9°,北纬30.8°,在浙江东北部,历史上是嘉兴县的一部分,明代析置嘉善县。据《嘉善县志》,因旧有迁善六乡,故曰嘉善。

平湖市(Pinghu Shi)

位于东经121.0°,北纬30.7°,在浙江省杭嘉湖平原最东北,东南濒杭州湾。明宣德五年(1430年)置平湖县。据明代《平湖县志》:“谓平湖者以治即武原陷为湖处,土脉坟起,坎塕底干,故以平湖名也。”一说以县东当湖的泻湖而命名。1991年设市。

海盐县(Haiyan Xian)

位于东经120.9°,北纬30.5° ,在浙江省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始置于秦代,以地处沿海,斥卤为盐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海滨广斥,盐田相望。”

桐乡市(Tongxiang Shi)

位于东经120.5°,北纬30.6°,在浙江省北部。明宣德五年,析崇德梧桐六乡置县,故名。1958年崇德县并入合为一县。1993年设市。 湖州市(Huzhou Shi)

位于东经120.1°,北纬30.8°,在浙江省北部,太湖南缘。三国吴时为吴兴郡治,后置湖州,据万历《湖州府志》:“治在震泽西南崖,震泽又名太湖。”1949年设吴兴市,1950年改湖州市。

德清县(Deqing Xian)

位于东经120.0°,北纬30.5°,在浙江省北部。唐置武源县,天宝元年改名德清县。据《湖州府志》:“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把人(孔愉)和溪(清溪)联系起来,人有德行如水之清,故称德清。又据《郡县释名》:“邑东有余不溪,其水清澈,余则不,故曰余不。邑临是溪,因名德清。”

安吉县(anJi Xian)

位于东经119.6°,北纬30.6°,在浙江省西北部,始置于东汉,1958年孝丰县并入。据《吴兴记》:“光和米、张角乱,此乡守险阻国,汉嘉之,中平二年,分故鄣之南乡,置安吉县。”

长兴县(Changxing Xian)

位于东经119.9°,北纬31.0°,在浙江省西北部,太湖西边。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弟夫概居此筑城,因城狭长。故名长城。粱开平四年(910年),吴越王钱镠为避朱温庙讳,改长城为长兴县。

绍兴县(Shaoxing Shi、Xian)

位于东经120.5°,北纬30.0°,在浙江省东北部。春秋时为越国都。据《今县释名》:“宋绍兴初,置绍兴府,以年号为名。”1950年设市。1962年撤销,1979年复设市。

新昌县(Xinchang Xian)

位于东经120.9°,北纬29.4°,在浙江省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据万历《新昌县志》:“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置新昌县。县名得自新昌乡名。

嵊州市(Shengzhou Shi)

位于东经120.8°,北纬29.6°,在浙江省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嵊州,并分置嵊县,因县境有嵊山,四面皆有秀峰,取四山为嵊之义。1995年设市。

诸暨市(Zhuji Shi)

位于东经120.2°,北纬29.7°,在浙江省中部,浦阳江中游。秦置诸暨县。据《元和郡县志》:“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1989年设市。

上虞市(Shangyu Shi)

位于东经120.8°,北纬30.0°,在浙江省东远河北岸,曹娥江上游。秦置上虞县。据传,上虞县是虞舜后代的封地,地名虞宾。据《太康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迄,因相娱乐,故曰上虞。”1992年设市。 金华市、县(Jinhua Shi、Xian)

位于东经119.6°,北纬29.1°,在浙江中部偏西。汉置长山县,隋改名金华县。据《金华县志》,县北二十里有金华山,一名长山,县因山名。1949年析城区置金华市。1962年曾撤,1979年复设。

兰溪市(Lanxi Shi)

位于东经119.4°,北纬29.2°,在浙江省中西部。据清光绪《兰溪县志》,因县城之西濒溪有兰阴山盛产兰花,故溪以兰为名,而县以溪名。唐咸亨五年(674年)设兰溪县。1949年设市,1950年撤销,1985年复设市。

东阳市(Dongyang Shi)

位于东经120.2°,北纬29,2°,在浙江省中部。汉置汉宁县,三国置吴宁县。据《今县释名》:“吴置郡,唐改县,有东阳溪,亦曰东阳江。1988年设市。

义乌市(Yiwu Shi)

位于东经120.0°,北纬29.3°,在浙江省中部。汉置乌伤县,据《水经注》,县名得自乌鸦帮助孝子衔土为坟,乌口皆伤。唐武德七年(684年)改乌伤为义乌。1988年设市。

武义县(Wuyi Xian)

位于东经119.8°,北纬28.9°,在浙江省中部。据《郡县释名》:“唐武后析(永康)县之西南置武义县,时天下郡邑多以武名。”又据《今县释名》:“唐置,县东有百义山。”

永康市(Yongkang Shi)

位于东经120.0°,北纬28.9°,在浙江省中部。三国孙吴赤乌八年(285年)置永康县。相传,孙权之母生前曾来上浦乡(本县前身)进香,祈求“永保安康”,于是建县之时遂以永康为县名。另据《郡县释名》,以地有永康溪为名。1992年设市。

浦江县(Pujiang Xian)

位于东经119.9°,北纬29.4°,在浙江省中部。据《郡县释名》:唐名浦阳,以县南有浦阳江也。因县在浦江北而得名。

磐安县(Pan'anXian)

位于东经120.4°,北纬29.0°,在浙江省中部。1939年置磐安县。以境内有大盘、安文二镇,各取一字为名,引申则为“磐石之安”。 衢州市、衢县(Quzhou Shi、Qu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28.9°,在浙江省西南部。东汉置新安县,晋改信安,唐改西安,1912年改为衢县。据《常山县志》:“三衢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州名以此。”1979年析城区设市。

江山市(Jiangshan Shi)

位于东经118.6°,北纬28.7°,在浙江省西南部。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须江县,五代吴越时(931年)以县南有江郎山,改名江山县。1987年设市。

开化县(Kaihua Xian)

位于东经118.4°,北纬29.1°,在浙江省西部边境。本常山县地,吴越析置开化场,宋太平兴国年间升场为开化县。县因场得名。

常山县(Cha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18.5°,北纬28.9°,在浙江省西部。汉称定阳县,唐置常山县,县东有常山,一名长山,因山名县。

龙游县(Longyou Xian)

位于东经119.1°,北纬29.0°,在浙江省衢州市东部。秦置太末县,据《今县释名》:“汉太末县地,有龙邱山,九石特秀林表,色丹白,远望尽如莲花,龙丘苌隐居于此,因以名山。”又据《郡县释名》:“唐名龙邱,仍以邑有龙邱山,……吴越王恶丘为墓不祥改为游。” 舟山市(Zhoushan Shi)

位于东经122.1°,北纬30.0°,在浙江省东北部。1987年撤定海、普陀二县,成立舟山市,市因舟山得名。舟山为一海岛,形似舟故名。

嵊泗县(Shengsi Xian)

位于东经122.4°,北纬30.7°,在浙江省长江口外。1951年置嵊泗县。因嵊山和泅礁山而得名。

岱山县(Daishaa Xian)

位于东经122.1°,北纬30.2°,在浙江省东北部海上。1953年置岱山县,1987年划归舟

山市。据《岱山镇志》:“岱山本乡名,自唐以来,即称蓬莱乡,统名曰岱岸里。”东岳泰山古称岱岳,岱山的取名正是与泰山相比拟。 台州市(Taizhou Shi)

位于东经121.4°,北纬28.6°,在浙江省东部沿海。1981年由黄岩县和和临海县析置椒江市。市因境内椒江得名。1995年改为台州市,因该地为唐代台州辖地故名。

临海市(Linhai Shi)

位于东经121.1°,北纬28.8°,在浙江省东部沿海。汉置回浦县,三国时置临海县,以临海山得名。1986年设市。

三门县(Sanmen Xian)

位于东经121.3°,北纬29.1°,在浙江省东部沿海。1912年置南田县,1940年改名三门县,因县临三门湾而得名。

仙居县(Xianju Xian)

位于东经120.7°,北纬28.8°,在浙江省中东部。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年)改乐安为永安。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为由,改永安为仙居县。

黄岩市(Huangyan Shi)

位于东经121.2°,北纬28.6°,在浙江省东部沿海。黄岩县原称永宁县。据《黄岩县志》:黄岩是以永宁江上游黄岩溪中有黄色巨石而得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从临海县析置永宁县,唐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改永宁为黄岩县。1989年设市。

温岭市(Wenling Shi)

位于东经121.3°,北纬28.3°,在浙江省东部沿海。明设太平县,后因同名,1915年改称温岭县,取县西“峤山”之别称“温岭”为名。1994年设市。

天台县(Tiantai Xian)

位于东经121.0°,北纬29.1°,在浙江省东部。三国吴置始平县。晋改始丰县。唐高宗上元二年改为唐兴县。五代后粱改为新兴县,后又改为天台县,因天台山为名。

其邑必有先君之庙矣。”1986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

诸城市(Zhucheng Shi)

位于东经119.4°,北纬35.9°,在山东省中东部,潍河上游。汉置东武县,隋改今名。因诸鲁邑得名。邑因诸冯得名。孟子曰:“舜生于诸冯。”1987年设市。

寿光市(Shouguang Shi)

位于东经118.7°,北纬36.8°,在山东省中北部,临莱州湾。汉置平寿县,取平三寿之意,平寿即今潍县地,与寿光接壤。或取后杼平三寿,于夏有光,故名。寿光,据《晋书》:“古斟灌氏所封国”,以古国名县。1993年设市。

资其利,案河水于此分为枝津入海,故曰利津。”一说因水利镇、东津二名各一字得名。 烟台市(Yantai Shi)

位于东经121.4°,北纬37.5°,在山东省东北部,北邻黄海。明设墩台狼烟以御倭寇,故名烟台。1945年设市。

龙口市(Longkou Shi)

位于东经120.5°,北纬37.6°,在山东省东北部,西北临渤海。秦置黄县。黄山在县南二十里,有黄水,县因名。1986年改设龙口市。因驻地龙口镇为名。

莱阳市(Laiyang Shi)

位于东经120.7°,北纬36.9°,在山东省东部,临黄海丁字港。县在昌水之阳,汉因名昌阳,五代唐讳昌,改莱阳县。据《汉书?地理志》:“县在莱山之阳,故名也。“1987年设市。

莱州市(Laizheu Shi)

位于东经119.9°,北纬37.1°,在山东省东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汉置掖县。据《元和郡县志》:“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县取为名。”据《前汉书?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处,正当莱州湾之南岸。实渤海之右掖。”县因名。1987年设莱州市,以古莱州命名。

招远县(Zhaoyuan Xian)

位于东经120. 4°,北纬37.3°,在山东省东北部,西北临渤海莱州湾。据《今县释名》:“梁

于汉朐县、琅邪故城,置招远县,刘豫袭用其名于此。”招远,盖取招来远人之意。

栖霞市(Qixia Shi)

位于东经120.8°,北纬37.3°,在山东省东北部,艾山南麓。金置栖霞县。据《三齐记》:“山顶方平,东一峰特起,春日晴明,云雾周护起伏变幻,若海市然,栖霞之名盖以此。”1995年设市。

海阳市(Haiyang Shi)

位于东经121.1°,北纬36.7°,在山东省东部,南临黄海。汉设观阳县,明置大嵩卫,清置县。因海在县南二里,故名。据《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1996年设市。

蓬莱市(Penglai Shi)

位于东经120.7°,北纬37.8°,在山东省东北部,北临黄海、渤海、汉黄县地。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为名。唐置蓬莱县。1991年设市。

长岛县(Changdao Xian)

位于东经120.7°,北纬37.9°,在山东半岛北端海上。1945年设长岛特别区,1956年因置长岛县。因岛南北偏长,故名长岛。 威海市(Weihai Shi)

位于东经122.1°,北纬37.5°,在山东省东北部,北濒黄海。明初置威海卫。取威镇黄海之意。1945年设市。

乳山市(Rushan Shi)

位于东经121.5°,北纬36.9°,在山东省东部,南临黄海。1945年置乳山县。因山得名。1993年设市。

文登市(Wendeng Shi)

位于东经122.0°,北纬37.2°,在山东省东北部,南濒黄海。北齐置文登县。据《太平寰宇记》:“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士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一名文山。”又据《元和郡县志》:“文登山在县西北九十里。”据《太平寰宇记》:“文登山在文登县东二里。”1988年设市。

荣城市(Rongcheng Shi)

位于东经122.4°,北纬37.1°,在山东省东端,濒临黄海。明置成山卫,清改荣城县。因境内荣山、成山二山首字得名。1988年设市。 济宁市(Jining Shi)

位于东经116.5°,北纬35.4°,在山东省西南部,南阳湖北岸。宋置济州,明,清为济宁州,因临济水,取安宁之意。民国设县。1948年设市。1983年济宁县并入。

曲阜市(Qufu Shi)

位于东经116.9°,北纬35.6°,在山东省西南部,泗河南岸。汉设鲁县,隋改曲阜县。据《史记正义》:“神农氏初都陈,后居曲阜,因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1986年设市。

兖州市(Yanzhou Shi)

位于东经116.8°,北纬35.5°,在山东省中部偏西南。宋置兖州,1961年设县。据《周礼》:“河东曰兖州。”春秋元命苞云:“五星流为兖州。兖,端也,信也。”又云,“盖取兖水以名焉。”汉武帝置十三州,以旧名为兖州,自此不改。1992年设市。

鱼台县(Yutai Xian)

位于东经116.6°,北纬35.0°,在山东省南部,南邻江苏省。唐置鱼台县。为鲁之棠邑,城北有鲁侯观鱼台。县以此名。

金乡县(Jinxiang Xian)

位于东经116.3°,北纬35. 0°,在山东省南缘,邻接江苏省。汉置金乡县。据《晋地道记》:“县多山,治所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彖,深十余丈,隧长三十丈,傍却人为堂三方,云得白兔不葬。更葬南山,凿而得金,故名金山。”因有金乡山,故名。

邹城市(Zoucheng Shi)

位于东经117.7°,北纬36.8°,在山东省西南部,西北邻泗河。据《今县释名》:“秦置,故邾国,曹姓,颛顼之后,赵岐曰,鲁缪公改邾曰驺,六书故,邾邹同声,春秋时邾用夷,故谓之邾娄,合邹邾之音为邹,故邾改名邹也。”一说“鲁穆公改驺山从邑,故谓邹山。”县

因山名。1992年改为邹城市。

嘉祥县(Jiaxiang Xian)

位于东经116.3°,北纬35.4°,在山东省西南,东邻京杭大运河。金置嘉样县。相传鲁哀公时获鳞处也,故云嘉样。

微山市(Weishan Xian)

位于东经117.1°,北纬34. 8°,在山东省南部,南邻江苏省。1953年设县。因境内微山湖而得名。

汶上县(Wenshang Xian)

位于东经116.5°,北纬35.7°,在山东省西南部,西邻京杭运河。金置汶上县。据《汉书》注,应劭曰:诗云:“汶水汤之。”大汶河流贯,故县名汶上。

泗水县(Sishui Xian)

位于东经117.2°,北纬35.6°,在山东省中南部,泗水上游。据《今县释名》:“泅水源出县东陪尾山。源有泉四,四泉俱导,故名泗。秦因置泗水郡,隋以名县。”

梁山县(Lia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16.1°,北纬35.8°,在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北省为邻。据《山东通志?疆域志》:“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猎于此得名。”1949年置梁山县。《水浒》中所说梁山,即此。

泰安市(Tai'an Shi)

位于东经117.1°,北纬36.2°,在山东省中部。汉置奉高县。明置泰安州,清改泰安县。泰山在其北,取临泰山而平安之意。1982年设市。 日照市(Rizhao Shi)

位于东经119.4°,北纬35.4°,在山东省东南,东临黄海。劳山自诸城障日山,迤逦西南,群峰联亘,百数十计。至日照县城附近,地近海岸,成一低原。清晨日出,无山为障,则先照焉。故宋置镇以命名。金旋改为县。1958年设市。

五莲县(Wulian Xian)

位于东经119.2°,北纬35.7°,在山东省东南部,潍河上游。汉置临朐县,北魏改昌国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逢山县,大业二年复改临朐县。因东临朐山,故名。1947年由诸城、日照、莒县部分地区析置五莲县。

莒县(Ju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35.5°,在山东省东南部,沭河上游。周为莒国,秦因置莒县。据《说文解字》:“齐人呼芋为莒”,而莒为物产。

宁阳县(Ningyang Xian)

位于东经116.80,北纬35.7°,在山东省西南部,大汶河南岸。西汉置县,因县治在宁山之阳,故名。

东平县(Dongping Xian)

位于东经116.3°,北纬35.9°,在山东省西南部,京杭运河东岸。汉为东平国,取《禹贡》东原底干之意。明为东平州,1913年改县。

肥城市(Feicheng Shi)

位于东经116.7°,北纬36.2°,在山东省中西部,大汶河上游。汉置肥城县。因其地为春秋时肥国遗民散居之处,故名。1992年设市 莱芜市(Laiwu Shi)

位于东经117.6°,北纬36.2°,在山东省中南部,大汶河上游。汉置莱鞠县。县西有莱芜谷。旧说昔齐灵公灭莱,莱人播流此谷,邑落芜没,故曰莱芜。1983年设市。

新泰市(Xintai Shi)

位于东经117.7°,北纬35.9°,在山东省中南部,鲁山南麓。据《今县释名》:“县西北有宫山,旧名小泰山,即古新甫,盖以此名。”据《旧唐书?地理志》:“汉东新泰县,晋去东字,盖误也。”1983年设市。 德州市(Dezhou Shi)

位于东经116.3°,北纬37.4°,在山东省西北部,西邻河北省。据《今县释名》:“汉平原郡,有安德县,隋因置德州。1913年改德县。1948年改今名。据《史记》:“汉高祖十二年封银侯刘广以德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

玉环县(Yuhuan Xian)

位于东经121.2°,北纬28.1°在浙江省东南沿海。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玉环厅。因境内玉环岛得名,又名玉环山。据《太平寰宇记》,因“状如玉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因以为名。”1912年改为玉环县。 丽水市(Lishui Shi)

位东经119.9°,北纬28.4°,在浙江省中南部。隋设括苍县,唐改丽水县,县北有丽阳山,山下有丽阳水。据《元和郡县志》:丽水本名恶溪,隋改为丽水,因为县名。1986年设市。

青田县(Qingtian Xian)

位于东经120.3°,北纬28.1°,在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据《今县释名》:“唐置,县治北有青田山,叶法善栖此学道,田产青芝,故名。”

缙云县(Jinyun Xian)

位于东经120.0°,北纬28.6°,在浙湛省中部。据《今县释名》:“唐置,有缙云山,一名仙都,黄帝炼丹于此,山下有缙云堂,即三天子都也。”

松阳县(Songyang Xian)

位于东经119.4°,北纬28.4°,在浙江省南部。据《今县释名》:“吴置,《吴地记》云,县东南临大溪,有松树,大八十一围,腹中空,可客三十八坐,故此取名。”又据光绪《松阳县志》:“县西三十五里有松阴溪。”

庆元县(Qingyuan Xian)

位于东经119.0°,北纬27.6°,在浙江省南部。据《今县释名》,宋庆元二年分龙泉松源乡地置县,以年号为名。

云和县(Yunhe Xian)

位于东经119.5°,北纬28.1°,在浙江省南部,瓯江上游。据《浙江通志》:“景秦三年(1452年),析丽水之浮云,元和二乡置,县名曰云和。”

遂昌县(Suichang Xian)

位于东经119.2°,北纬28. 6°,在浙江省西南部。汉置遂昌县,三国吴改为平昌县,晋复置遂昌县。据《遂昌县志》:去治东千里,二山前后平叠如昌字得名。

龙泉市(Longquan Shi)

位于东经119.1°,北纬28.0°,在浙江省南部。东晋时松阳县有龙渊乡,唐避高祖李渊讳改为龙泉乡;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置龙泉县,因乡名县。1990年设市。

景宁畲族自治县(Jingning She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19.6°,北纬27.9°,在浙江省瓯江上游。据《景宁县志》:“明代宗景泰三年,……以青田县治西南五百余里为景宁县。”又据《今县释名》:“明景泰三年置,盖亦因讨平寇乱而名。”1984年置景宁畲族 (4)安徽省

安徽省(Anhui Sheng)

简称皖。在我国东南,长江下游。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以巡抚驻所安庆府(今安庆市)和所辖徽州府(今歙县)首字命名。清置安徽省。简称皖,本是安庆府的别称,系春秋时皖国和两汉皖县故址而得名。 合肥市(Hefei Shi)

位于东经117.3°,北纬31. 8°,在安徽省中部。汉置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文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郦道元云:按水派别无合注之理,“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据《通鉴地理通释》:淮水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案《尔雅》:“归异出同为肥。”谓所出同所归异也,肥水出县西南,紫蓬山、施水在县东,夏肥水亦名西肥河,在风台县西北。1949年设市。

长丰县(Changfeng Xian)

位于东经117.1°,北纬32.4°,在安徽省合肥市北。1964年置长丰县,因此县大部分原系寿县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寿县的长丰乡,故名。

肥东县(Feidong Xian)

位于东经117.4°,北纬31.8°,在安徽省合肥市东部。1949年以原合肥县东部地区置肥东县。因在合肥之东,故名。

肥西县(Feixi Xian)

位于东经117.1°,北纬31.6°,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南。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 淮南市(Huainan Shi)

位于东经116.9°,北纬32.6°,在安徽省中北部。1951年设淮南市。因在淮河南岸,故名。

凤台县(Fengtai Xian)

位于东经116.7°,北纬32.6°,在安徽省西北部。清雍正11年(1733年)设县。据《风台县志》:“以县北之凤凰山,名县曰风台。”据《清一统志》:凤凰台“在寿州城南门之左,相传尝有凤凰至,因名。” 准北市(Huaibei Shi)

位于东经116.7°,北纬33.9°,在安徽省北部。1971年改濉溪市为淮北市。因地处淮河北,与淮南相对,故名。

濉溪县(Suixi Xian)

位于东经116.7°,北纬33.9°,在安徽省北缘。1950年置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 芜湖市、县(WuhuShi、Xian)

位于东经118.3°,北纬31.3°,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汉初置芜湖县。1949年设芜湖市。据《太平寰宇记》:芜湖:“在芜湖侧,以其地卑,蓄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南陵县(Nanling Xian)

位于东经118.3°,北纬30.9°,在安徽省东南。晋置南陵戍,南朝梁置南陵县。南陵,本汉县名,在关中,属京兆尹。东晋侨置于江南,隋统一后,沿用侨置县名。

繁昌县(Fanchang Xian)

位于东经118.2°,北纬31.0°,在合肥市东南。东晋侨置繁昌县于此。县因繁阳亭而得名。 铜陵市、县(Tongling Shi、Xian)

位于东经117.8°,北纬30.9°,在安徽省中南部。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置铜陵县。因铜官山为名。1956年设铜官山市,1958年改铜陵市。说因县境有山产铜,故名铜陵。 蚌埠市(Bengbu Shi)

位于东经117.3°,北纬32.9°,在安徽省合肥市北。1947年设蚌埠市。据李诚《安徽省各县市名称考释》:“《尚书?禹贡》?淮夷□珠?□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淮夷贡之。相传古时曾采蚌取珠于蚌埠。船舶聚集之处曰埠头,亦曰步头,蚌埠旧属凤阳县,称蚌埠集,亦曰蚌步集。”市因蚌埠集而得名。

怀远县(Huaiyuan Xian) 位于东经117.1°,北纬32.9°,在安徽省合肥市北。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据《名胜志》:宋置怀远军,取宋理宗赵昀“荆山为城,义在怀远”一语为军名。元置县。

固镇县(Guzhen Xian)

位于东经117.3°,北纬33.3°,在安徽省北部。北魏太和中置固镇。金称西固镇。1964年设县。以县治所在地固镇为名。

五河县(Wuhe Xian)

位于东经117.8°,北纬33.1°,在安徽省东北边缘。宋置县。以淮、浍、漴、潼、沱五河在此汇流而得名

马鞍山市(Ma'anshan shi)

位于东经118.4°,北纬31.7°,在安徽省东缘。1956年设市,因西侧沿江有马鞍山,故名。

当涂县(Dangtu Xian)

位于东经118.4°,北纬31.5°,在安徽省东部,长江南岸。本汉县,属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涂山。据《元和郡县志》:“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晋成帝时,以江北当涂流民纷纷渡江南下,乃于江南侨立当涂县。隋移今治,沿用侨置县名。 黄山市(Huangshan shi)

位于东经118.1°,北纬30.2°,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唐天宝年间设太平县。1983年改黄山市,因在黄山之北,故名。1987年屯溪市并入,市府迁驻屯溪。据《方舆胜览》:黄山“在太平县南三十里。旧经:黄帝栖真之地。”

休宁县(Xiuning Xian)

位于东经118.1°,北纬29.7°,在安徽省合肥市南。东汉末置休阳县。晋改海宁县。隋改休宁县。休宁,乃合休阳、海宁为名。

歙县(She Xian)

位于东经118.4°,北纬29.8°,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秦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祁门县(Qimen Xian)

位于东经117.7°,北纬29.8°,在安徽省合肥市南。唐永泰二年(766年)置祁门县。据《续文献通考》:唐永泰初,方清伪置阊门县,后因其垒置县,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黟县(Yi Xian)

位于东经117.9°,北纬29. 9°,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秦置黟县。据《水经注》:“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据《清史稿》:“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

安庆市(Anqing shi)

位于东经117.0°,北纬30.5°,在安徽省西南部。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置安庆府。1949年设安庆市。因安庆军为名。

桐城县(Tongcheng Xian)

位于东经116.9°,北纬31.0°,在安徽省合肥市南。春秋时为桐国。唐置桐城县。据《太干寰宇记》:桐城县“取桐乡为名。”1996 年设市。

宿松县(Susong Xian)

位于东经116.1°,北纬30.1°,在安徽省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宿松县。据《太平寰宇记》:宿松县“本汉皖县地,元始中为松兹县,属庐江。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兹县,逐改为宿松县。”一说“宿,旧也;谓系旧日的松兹。”

枞阳县(Zongyang Xian)

位于东经117.2°,北纬30.6°,在安徽省合肥市南,地处长江北岸。汉置枞阳县。因古枞阳镇为名。

太湖县(Taihu Xian)

位于东经116.2°,北纬30.4°,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南。南朝宋置太湖左县。齐改太湖县。据《太平寰宇记》:太湖县在“龙山太湖水之侧,因为县名。”

怀宁县(Huaining Xian)

位于东经116.6°,北纬30.3°,在安徽省合肥市南,长江北岸。晋置怀宁县。据《资治通鉴》注:“盖以怀宁蛮左名也”。另据《名胜志》:“晋安帝以永嘉荒乱之后立县,以怀宁兹土也。”

岳西县(Yuexi Xian)

位于东经116.3°,北纬30.8°,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南。因县在潜岳之西,故名。

望江县(Wangjiang Xian)

位于东经116.6°,北纬30.1°,在安徽省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望江县。因县临长江,故名。

潜山县(Qianshan Xian)

位于东经116.5°,北纬30.6°,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南。元至治三年(1323年)置潜山县。因潜山在县西北,故名。 宿州市(Suzhou shi)

位于东经116.9°,北纬33.6°,在安徽省北部。唐置宿州。据《史记》:“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据《元和郡县志》:宿州“取古宿国为名”。1979年设市。

宿县(Su Xian)

位于东经116.9°,北纬33.6°,在安徽省北部。1912年设县。因宿州得名。州因古国为名。

萧县(Xiao Xian)

位于东经116.9°,北纬34.1°,在安徽省合肥市北。春秋时为萧国地。秦置萧县。以古萧国为名。

泗县(Si Xian)

位于东经117.8°,北纬33.4°,在安徽省东北部。北周设泗州。因洒水得名。1912年改泗县。

砀山县(Dangshan Xian)

位于经116.3°,北纬34.4°,在安徽省北端。秦置砀县,隋置砀山县。据《水经注》:“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

灵壁县(Lingbi Xian)

位于东经117.5°,北纬33.5°,在安徽省合肥市北。宋元祐元二年(938年)以零璧镇置零壁县。据《名胜志》:“以县产磐石,珍之如壁,故名。”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灵壁县。 滁州市(Chuzhou Shi)

位于东经118.3°,北纬32.3°,在安徽省东部。隋开皇初置滁州。因滁水为名。1912年改县,1989年设市。

明光市(Mingguang Shi)

位于东经117.9°,北纬32.7°,在安徽省东北部。1932年置嘉山县。以境内有嘉山,故名。1994年改设明光市,寓意吉祥。

来安县(Lai'an Xian)

位于东经118.4°,北纬32.4°,在安徽省东北。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来安县.据《太平寰宇记》:“来安水在县东三里,源出马岑山,东流至来安村为名。”

定远县(Dingyuan Xian)

位于东经117.6°,北纬32.5°,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北。南朝梁置定远县。据《太平寰宇记》:“梁天监三年,土人祭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县之得名以此。

天长市(Tianchang shi)

位于东经118.9°,北纬32.6°,在安徽省东北缘。唐天宝七年(748年)置天长县。据《太平寰宇记》:“唐玄宗开元中以诞辰为长秋节,逐改为天长县。”《舆地纪胜》:“按《会稽志》云,玄宗初以诞节为千秋节,后改天长地久节。”天长县以天长节为名。1993年设市。

全椒县(Quanjiao Xian)

位于东经118.2°,北纬32.1°,在安徽省合肥市东。隋大业初置全椒县。据王逸《楚辞注》:“土高曰丘,四堕曰椒”。“山椒,山顶也。”据《清一统志》:覆釜山“在全椒县治北,形如覆釜,故名。城跨其上,为县治主山。”县治在山上,因名全椒。

凤阳县(Fengyang Xian)

位于东经117.5°,北纬32.8°,在安徽省东北部。明置风阳县,据《明一统志》:“以在风凰山之阳,故名”。 巢湖市(Chaohu shi)

位于东经117.8°,北纬31.5°,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唐置巢县。因古巢国为名。1983年改为巢湖市,因巢湖得名。

含山县(Hanshan Xian)

位于东经118.1°,北纬31.7°,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唐武德六年置含山县。据《清一统志》:含山“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嵬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食。唐因以名县。”

和县(He Xian)

位于东经118.3°,北纬31.7°,在安徽省东部,长江西岸。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和州,明置和县。据《舆地纪胜》:“北齐图霸功,拥正阳侯渊明以归,王僧辩来迎,会于兹地,二国协和,故更名为和州”。

无为县(Wuwei Xian)

位于东经117.9°,北纬31.2°,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宋淳化初年建无为军,熙宁三年(1070年)置无为县。据《太平寰宇记》:“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攻吴无功,因号无为”。

庐江县(Lujiang Xian)

位于东经117.2°,北纬31.2°,在安徽省合肥市南。隋置庐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宣州市(Xuanzhou Shi)

位于东经118.7°,北纬30.9°,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晋置宣城郡。隋置宣城县,为宣州治。1987年改为宣州市。

广德县(Cuansde Xian)

位于东经119.4°,北纬30.9°,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置广德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绥安县)改为广德,以县界广德故城为名”。

宁国县(Ningguo Xian)

位于东经118.9°,北纬30.6°,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取安宁定国之意。

郎溪县(Langxi Xian)

位于东经119.1°,北纬31.4°,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1914年置郎溪县。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郎埠”,又作“郎步”。

泾县(Jing Xian)

位于东经118.4°,北纬30.6°,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汉置泾县。据《后汉书?明帝纪》:泾县“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

旌德县(Jingde Xian)

位于东经118.5°,北纬30.2°,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唐永泰中置旌德县。据《元和郡县志》:旌德县“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据《太平寰宇记》:“冀其邑人从此被化,故以旌德为县名。”

绩溪县(Jixi Xian)

位于东经118.5°,北纬30.0°,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唐大历元年(766年)置绩溪县。据《元和郡县志》:“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

贵池市(Guichi Shi)

位于东经117.4°,北纬30.6°,在安徽省合肥市南,长江南岸,五代置贵池县。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1988年设市。

东至县(Dongzhi Xian)

位于东经117.0°,北纬30.0°,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南。地处长江南岸。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石台县(Shitai Xian)

位于东经117.4°,北纬30.1°,在安徽省合肥市南。梁大同二年置石棣县。据《元和郡县志》:“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焉,因为名”。据《太平寰宇记》:“因贵池原有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

青阳县(Qingyang Xian)

位于东经117.8°,北纬30.6°,在安徽省东南部。唐置青阳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在青山之阳为名”。

六安市(Lu'an Shi)

位于东经116.4°,北纬31.7°,在安徽省西部,奉置六县。西汉置六安国,东汉置六安县。以古六国为名。1979年设市。

寿县(ShouXian)

位于东经116.7°,北纬32.5°,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北。战国时为寿春邑,秦置寿春县。晋武帝时以避郑后讳改为寿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寿州。1912年改寿县。一说据《新唐书》:“郑、汴,陈、蔡、颖为寿星分”。因系寿星分野,故曰寿县。一说到“长寿”意命名。

霍山县(Huoshan Xian)

位于东经116.3°,北纬31.3°,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南。南朝梁置霍州,又置岳安县。隋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按《安徽通志》:霍山在“霍山县西北五里,县以此名”。按,霍山“在县西北”误。据《读史方舆纪要》:霍山在“县南五里,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名衡山。”

霍邱县(Huoqiu Xian)

位于东经116.2°,北纬32.3°,在安徽省西部。南朝梁置霍邱戌。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霍邱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志云:周成王时,霍叔迁于此,县因以名。”

舒城县(Shucheng Xian)

位于东经116.9°,北纬31.4°,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南。春秋时为群舒地,汉置龙舒县。唐改舒城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取古龙舒县为名。”

金寨县(Jinzhai Xian)

位于东经115.8°,北纬31.6°,在安徽省合肥市西。1949年设金寨县,以县治金家寨为名。

阜阳市、县(Fuyang Shi、Xian)

位于东经115.8°,北纬32.8°,在安徽省西北部。清置阜阳县。1975年设市。小山为阜,县在山南,故曰阜阳。

毫州市(Bozhou Shi)

位于东经115.7°,北纬33.8°,在安徽省西北。后周置毫州。据《续通典》,“遥取古南毫之名以名州”。1912年改县。据《后汉书》:“簿,汤所都”。杜豫曰:“蒙城西北有簿城,中有汤彖”。以古簿地而得名。“簿”与“毫”同音。1986年设市。

界首市(Jieshou Shi)

位于东经115.3°,北纬33. 2°,在安徽省西北部。1948年设界首市。1953年撤,并置界首县。因西与河南省交界,而安徽省自此始,所以名界首。县因界首集而得名。1989年设市。

利辛县(Lixin Xian)

位于东经116.2°,北纬33.1°,在安徽省西北部。1964年置利辛县。因县治在利辛集,故名。

临泉县(Linquan Xian)

位于东经115.2°,北纬33.0°,在安徽省西北。1935年设临泉县。以临颍河支流泉河之上,

故名。

涡阳县(Guoyang Xian)

位于东经116.2°,北纬33.5°,在安徽省北部。北魏置涡阳县。据《水经注》:涡水“又东南迳涡阳城北”。可见涡阳在设县之初即在涡水之南。应名涡阴,取名“涡阳”名实不符。

颍上县(Yingshang Xian)

位于东经116.2°,北纬32.6°,在安徽省西北。隋大业二年(606年)设颖上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地枕颖水上游为名。”

蒙城县(Mengcheng Xian)

位于东经116.5°,北纬33.2°,在安徽省北部。唐天宝元年年)置蒙城县。据《太平寰宇记》:“南蒙城、北蒙城并在县北八十里,相去四十步,皆自后魏孝文太和七年为之”。唐因以名县。

阜南县(Funan Xian)

位于东经115.5°,北纬32.6°,在安徽省西部。1950年由阜阳县南部地区析置阜南县,因在阜阳之南,故名。

太和县(Taihe Xian)

位于东经115.6°,北纬33.1°,在安徽省西北。金章宗泰和年间改陈留县为泰和县,以年号命名。元改为太和县 (5)福建省

福建省(Fujian Sheng)

简称闽。在我国东南沿海。唐上元时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因取五州的前二州字而得名。宋置福建路。明置福建布政使司。清置福建省。福建古为闽越族居地,故简称“闽”。 福州市(Fuzhau Shi)

位于东经119.3°,北纬26.0°,在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两岸。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据《元和郡县志》:“因州西有福山,故名。”1946年设市。

闽侯县(Minhou Xian)

位于东经119.1°,北纬26.1°,在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两岸。623年分别设闽县和侯官县,1912年并为一县,称闽侯县,取两县首字命名。

连江县(Lianjiang Xian)

位于东经119.5°,北纬26. 2°,在福建省东部沿海。282年设温麻县,后井入闽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连江县,因县境有一独流入海的小江名连江,县因江名。

平潭县(Pingtan Xian)

位于东经119.7°,北纬25.5°,在福建省东部,四周靠海。1798年置平潭厅,1912年置平潭县。县在海坛岛上,据《读史方舆纪要》,“岛周围一百里,其山如坛,故名海坛。”县名由此而得。

永泰县(Yongtai Xian)

位于东经118.9°,北纬25.8°,在福建省东部,大樟溪中上游。唐代置永泰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其建于永泰二年因年号而得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避哲宗陵讳,改为永福县,1914年复名永泰县。

闽清县(Minqing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26.2°,在福建省东部。911年定名闽清县。据《闽清县志》,五代时闽国由梅溪县改名,梅溪为闽江支流,据说流到县城处特别清澄,因此名为闽清。据《八闽通志》:闽清县“县溪与大江汇,江水浊而溪水清,故名。”

罗源县(Luoyuan Xian)

位于东经119.5°,北纬26.4°,在福建省东部沿海。据《罗源县志》,宋代置罗源县,因县境有一小水,名罗川,古称罗江,源出县西境,东南入海,县以此命名。

福清市(Puqing Shi)

位于东经119.4°,北纬25.7°,在福建省东部沿海。699年置万安县,923年定名福清县。据《舆地广记》,因境内山来自永福里,水来自清源里,会于治所,故此得名。1990年设市。

长乐市(Changle Shi)

位于东经119.5°,北纬25. 9°,在福建省闽江口南岸。唐武德六年(623年)置长乐县。据《读史方舆纪要》,以境内长乐山为名。1994年设市。 厦门市(Xiamen Shi)

位于东经118.1°北纬24.4°,在福建省东南部。清设厦门厅,1933年设厦门市。厦门处于九龙江口部外侧,与内侧的“海门”相对而言,位置在下的出海口,人们原先俗称其为“下门”。厦门的得名,似系“下门”的谐音雅化,并赋以“大厦之门”的新意。据《厦门志》,厦,即大的意思,门,在东南沿海一带指河流入海口和海港。 莆田市、县(Putian Shi、Xian)

位于东经119.0°,北纬25.4°,在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别名荔城。南朝陈置莆田县,原为莆禧镇,镇名又来自莆口。1983年设市。

仙游县(Xianyou Xian)

位于东经118.6°,北纬25. 3°,在福建省东部,木兰溪上游。唐置清源县,742年改为仙游县。据《元和郡县志》,“仙游山在县西三十里,县因以命名。”据《福建通志》:仙游县“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学道,于此仙去,故名。” 三明市(Sanming Shi)

位于东经117.6°,北纬26.2°,在福建省中部偏西。1940年设三元县,1956年明溪县并入,置三明县,以两县首字命名。1963年设市。

明溪县(Mingxi Xian)

位于东经117.2°,北纬26.3°,在福建省西部,明设归化县,1959年改为明溪县。据《归化县志》载:“明溪在县东,亦曰明江,……东北流,岩侧有大小二阜,对如明字,因曰明溪”。县因溪得名。

将乐县(Jiangle Xian)

位于东经117.4°,北纬26.7°,在福建省西部,据《将乐县志》:三国时吴置将乐县,原为建安县的将检、长乐二乡,各取一字命名。

大田县(Datian Xian)

位于东经117.8°,北纬25. 7°,在福建省中部。据《读史方舆经要》,明置大田县,因县境

众山环绕,中有原田,又有大田溪环县治之南,故名大田。

宁化县(Ninghua Xian)

位于东经116.6°?,北纬26.2°,在福建省西部,唐置黄连县,742年改为宁化县,取安宁顺化之意。

建宁县(Jianning Xian)

位于东经116.8°,北纬26.8°,在福建省西部。三国置绥安县,后唐改设建宁县,取义于安宁。

沙县(Sha Xian)

位于东经117.7°,北纬26.4°,在福建省中部。东晋置沙戍,后置沙村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沙县,因在闽江支流沙溪北岸而得名。

尤溪县(Youxi Xian)

位于东经118.1°,北纬26.1°,在福建省中部。据《尤溪县志》,唐置尤溪县,因县境有溪,名尤溪,为闽江支流,故以名县。

清流县(Qingliu Xian)

位于东经116.8°,北纬26.1°,在福建省西部。据《清流县志》,原为清流驿,北宋时升为县。因县北有清溪,为沙溪的上游,沿溪山林茂密,溪水澄清似练,故名清流。

泰宁县(Taining Xian)

位于东经117.1°,北纬26.9°,在福建省西部。唐置归化镇,后周置归化县,宋置泰宁县,意为国泰民宁。

泉州市(Quanzhou Shi)

位于东经118.5°,北纬24.9°,在福建省东南沿海。唐置泉州,得名于泉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在府城东北八里,一名北山,一名清源山,周围四十里,横跨十余里,高数千仞,郡之主山也”。1951年设市。

惠安县(Hui'an Xian)

位于东经118.7°,北纬25.0°,在福建省东南沿海,介泉州湾与湄州湾之间。宋(981年)置惠安县。取吉善安宁之意。

永春县(Yongchun Xian)

位于东经118.3°,北纬25.3°,在福建省中南部。据《永春县志》,五代时闽国所置,初名桃源县,后又改为永春县,县据晋江上游,气候四季皆宜,或永春之命名是因此缘故。

安溪县(Anxi Xian)

位于东经118.1°,北纬25.0°,在福建省东南部。后周955年置清溪县。据《安溪县志》:北宋置安溪县。在晋江中游,可通航,江水绕城而过,据说:“溪流清莹,顺下好驶,故曰安溪。”

南安市(Nan'an Shi)

位于东经118.3°,北纬24.7°,在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三国吴置东安县,晋改晋安县,陈置南安郡,隋589年置南安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县有南安江,取以为名”。1993年设市。

石狮市(Shishi Shi)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石狮隋代有一风里庵,庵前石亭下屹立两只狮子,故称石狮亭。1942年因亭设石狮镇。1987年设市。

晋江市(Jinjiang Shi)

位于东经118.5°,北纬24.8°,在福建省东南沿海。唐设县。因水得名。1992年设市。

德化县(Dehua Xian)

位于东经118.2°,北纬25.5°,在福建省中部,大樟溪上游。据《德化县志》,唐代析置归德场,五代时闽升为县。

金门县(Jinmen Xian)

位于东经118.3°,北纬24.4°,在福建省东南沿海。历代属同安县管辖,1915年属思明县,1914年成立金门县。据《金门志》载,因在金门岛上而得名。 漳州市(Zhangzhou Shi)

位于东经117.6°,北纬24.5°,在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唐置漳州。唐代将陈政屯兵火田时,见盘陀岭下溪水自西林出海,来自铜山的海水自海门流入,清浊汇流成章纹,很像河南家乡的清漳河,遂名为“漳江”。漳州因此得名。1951年设漳州市。

龙海市(Longhai Shi)

位于东经117.8°,北纬24. 4°,在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1960年将原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设龙海县,以二县首字为名。1993年设市。

南靖县(NanjingXian)

位于东经117.3°,北纬24. 5°,在福建省东南部。元析置龙溪、漳捕、龙岩三县地置南胜县,后改胜为靖。

诏安县(Zhao'an Xian)

位于东经117.1°,北纬23. 7°,在福建省最南端。据《今县释名》:“奉南诏地,宋为南诏场,今有南诏驿,蛮语谓王曰诏,明嘉靖九年置县,取南诏靖安之义。”

漳浦县(Zhangpu Xian)

位于东经117.6°,北纬24.1°,在福建省东南沿海。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垂拱年间置漳浦县,初设时县治位于漳溪之滨,故名漳浦。

华安县(Hum'an Xian)

位于东经117.5°,北纬25.0°,在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中游,1928年设华安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境有华峰岭。据《今县释名》,“民国以龙溪县之华封镇置县。”

东山县(Do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17.4°,北纬23.7°,在福建省南部诏安湾。明置铜山营,1916年置东山县。据《铜山志》:“因在今东山岛上,东山岛原名铜山,据说因环海为区,屹立于五都之东,称曰

东山。”

长泰县(Changtai Xian)

位于东经117.7°,北纬21. 6°,在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北岸。唐□宗乾符三年(876年)始置武德场,后改武胜场、武安场。南唐保大元年(944年)升场为长泰县。是以原武德、武胜、武安场名称的含义,取意歌颂“祟武常胜,德政安泰。”“常”与“长”谐音雅化,故名长泰县。另据《读史方舆纪要》:五代置长泰县,因县有长泰溪而得名。

云霄县(Yunxiao Xian)

位于东经117.3°,北纬23.9°,在福建省东南沿海。原是漳州最初的州治,元设云霄驿,明为镇,1914年设云霄县,有云霄山,以高耸霄汉而名。县因山得名。

平和县(Pinghe Xian)

位于东经117.3°,北纬24.3°,在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上游。据《读史方舆纪要》,明正德十四年设平和县,因王守江镇压了象湖农民起义后,为控制起义地区而设县。 南平市(Nanping shi)

位于东经118.1°,北纬26.6°,在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上游。东汉196年置南平县,当时地方割据势力大混战,置县希望南方平定之意。1956年设市。

邵武市(Shaowu Shi)

位于东经117.4°,北纬27.3°,在福建省西北部。据《读史方舆经要》:三国时吴置昭武县,晋太康初因避司马昭之讳而改名邵武。

建阳市(Jianyang Shi)

位于东经118.1°,北纬27.3°,在福建省北部。汉置建平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晋置建阳县,因在建溪北岸,故名。1994年设市。

松溪县(Songxi Xian)

位于东经118.7°,北纬27.5°,在福建省北部。南唐(951年)置松源县。据《松溪县志》,宋代改为松溪县,县在闽江支流松溪旁,据说古代溪水“两岸皆乔松,昔人榜曰?百里松阴?。”

光泽县(Guangze Xian)

位于东经117.3°,北纬27.5°,在福建省西北部。据《读史方舆纪要》,宋太平兴国六年,由邵武县划出光泽,鸾风二乡置光泽县,即以前一乡名作县名。

建瓯市(Jian'ou Shi)

位于东经118.3°,北纬27.0°,在福建省中部偏北。东汉末置建安县,以年号为名。宋治干三年置瓯宁县,因有瓯水,出宁山。1913年并建安、瓯宁二县置建瓯县。取二县首字为名。1992年设市。

顺昌县(Shunchang Xian)

位于东经117.8°,北纬26.8°,在福建省中部偏西北。据《今县释名》,唐以建安地置将水镇,寻改为永顺场,南唐因置今县,有顺阳溪,在县西顺阳乡。

政和县(Zhenghe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27. 3°,在福建省北部。宋政和五年(1115年)置政和县,以年号为名。

武夷山市(Wuyishan Shi)

位于东经118.0°,北纬27.7°,在福建省北端。据《读史方舆纪要》,宋置崇安县,因县东南有祟溪,绕县城东南下,故名。1989年改为武夷山市,因境内武夷山得名。

浦城县(Pucheng Xian)

位于东经118.5°,北纬27.9°,在福建省最北端。汉置汉兴县,唐天宝年间改浦城县。据《浦城县志》,因县治在建溪上游的南埔溪边,故名。 宁德市(Ningde Shi)

位于东经119.5°,北纬26.6°,在福建省东北沿海。据《读史方舆经要》,五代时闽置宁德县,原为长溪县的宁川乡和古田县的感德乡,合为宁德,以二乡名命名。1988年设市。

寿宁县(Shouning Xian)

位于东经119.5°,北纬27.4°,在福建省东北部。据《今县释名》,明景泰初,因歼平矿贼置县,取安宁之义。

福安市(Fu'an Shi)

位于东经119.6°,北纬27.1°,在福建省东北部,原属长溪县。宋析长溪县西北部韩阳坂等地,设置福安县。据《今县释名》,县西有福源山。1989年设市。

霞浦县(Xiapu Xian)

位于东经120.0°,北纬26.9°,在福建省东北沿海。公元623年设长溪县,1734年升为福宁府,并就府治设霞浦县。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讧,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柘荣县(Zherong Xian)

位于东经119.8°,北纬27,2°,在福建省东北部。明中叶设柘洋巡检司,清改置芦门巡检司,1945年置柘荣县,县名似以拓洋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柘洋东山,东望海外数百里。”

屏南县(Pingnan Xian)

位于东经118.9°,北纬26.9°,在福建省东北部。据《屏南县志》,清置屏南县,以位于古屏山之南而得名。

古田县(Gutian Xian)

位于东经118.7°,北纬26.5°,在福建省中部偏北。据《福建通志》,古田县因治临于闽江支流古田溪之故。另一说认为,“有谢能者,因古时田亩开垦而居,故名古田。”

福鼎市(Fuding Shi)

位于东经120.2°,北纬27.3°,在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原为霞浦县的劝儒乡地,清1739年置设福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1995年设市。

周宁县(Zhouning Xian)

位于东经119.3°,北纬27.1°,在福建省东北部。原属宁德县的一部分,1933年设周墩特种区,1945年设周宁县,取宁德县之宁字,周墩特种区的周字为县名。 龙岩市(Longyan Shi)

位于东经117.0°,北纬25. 1°,在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天宝时置龙岩县,据说是“县东四里有龙岩山,山有大小二洞,壁有双龙纹,县以此名。”1981年改为龙岩市。

长汀县(Changting Xian)

位于东经116.3°,北纬25.8°,汀江上游。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漳平市(Zhangping Shi)

位于东经117.4°,北纬25.3°,在福建省中南部,九龙江上游。明(1470年)置漳平县。据《漳平县志》,因“邑据漳江上流,万山之中,此为平衍云。”1990年设市。

武平县(Wuping Xian)

位于东经116.0°,北纬25.1°,在福建省最西南部。据《舆地广地》,宋代置武平县,原为唐时武平镇,因境内有武平河,为汀江支流,武平一名,来源于此。

上杭县(Shanghang Xian)

位于东经116.4°,北纬25.0°,在福建省西南部。据《上杭县志》,“唐大历四年,析龙岩湖雷下保地置上杭场”,宋升场为县。

永定县(Yongding Xian)

位于东经116.7°,北纬24. 7°,在福建省西南,博平岭山脉西麓。据《永定县志》,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置永定县。此时明王朝在镇压钟之、黎仲端起义后为“镇抚”而设立的。

连城县(Liancheng Xian)

位于东经116.7°,北纬25.7°,在福建省西部。据《读史方舆纪要》,南宋置莲城县,因

县治以东莲峰山而得名,元代改为连城县。 (6)山东省

山东省(Shandong Sheng)

简称鲁。在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古之所谓山东,泛指崤山、函谷关以东,或指太行山以东。金设山东东、西二路,山东始为政区之名,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及江苏淮北地区。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 济南市(Ji'nan Shi)

位于东经117.0°,北纬36.6°,在山东省中西部。战国为齐历下邑。汉置历城县,1930年设济南市,因其地处济河南岸,故名。黄河即今大青河,原为济水故道。

章丘市(Zhangqiu Shi)

位于东经117.5°,北纬36.7°,在山东省中西部,黄河南岸。隋置章丘县。据《三齐记》:章亥妾溺死葬此,谓之章邱。一说是齐匡章子之墓。据《尔雅》:谓邱顶上平正者名章邱,章亦平也,1992年设市。

长清县(Changqing Xian)

位于东经116.7°,北纬36.5°,在山东省中西部。汉置卢县,隋初为长清镇,隋改长清县,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

平阴县(Pingyin Xian)

位于东经116.4°,北纬36.3°,在山东省西部,北临黄河。隋大业年间置干阴县。因春秋平阴邑而得名,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据《平阴县志》:“禹贡东原底干,而邑在东原之阴”,故名平阴。

济阳县(Jiyang Xian)

位于东经117.2°,北纬36.9°,在山东省西北部,南临黄河。金置济阳县。因在济水之北,故名。

商河县(Shanghe Xian)

位于东经117.1°,北纬37.3°,在山东省西北部,南临徒骇河。隋置滳河县,宋改名为商河县。河在县南,故名。 青岛市(Qingdao Shi)

位于东经120.3°,北纬36.0°,在山东省东部,西临胶州湾,东南临黄海。1929年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青岛市。据《胶澳志》:“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蒨”,故名青岛。

莱西市(Laixi Shi)

位于东经120.5°,北纬36.8°,在山东省东部,大沽河上游。1940年置县。因在莱阳县西而得名。1990年设市。

即墨市(Jimo Shi)

位于东经120.4°,北纬36.3°,在山东省东部,东临崂山湾。隋置即墨县,因城临墨水,故名。据《太平寰宇记》:“墨山在月翏县东北六十里。石色如墨,墨水出焉。”1989年设市。

胶州市(Jiaozhou Shi)

位于东经120.0°,北纬36.3°,在山东省东部,东临胶州湾。北魏置胶县。据《水经注》:“胶水出胶山北,县因以名。”《图经》云:水色如胶,北流三百里入海。1987年设市。

胶南市(Jiaonan Shi)

位于东经119.9°,北纬35.8°,在山东省东部,濒临黄海灵山湾。1946年由珠山县改名。因在胶县之南,故名。1990年设市。

平度市(Pingdu Shi)

位于东经119.9°,北纬36.7°,在山东省东部,胶莱河东岸。汉置干度县。隋置胶水县,明设平度州,1913年复改平度县。据《今县释名》:“当以地处平广而名。”据《史记》:“汉元朔三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衍以平度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1989年设市。 淄博市(Zibo Shi)

位于东经118.0°,北纬36.8°,在山东省中北部,鲁沂山北麓。1958年设市。取淄川、博兴二县首字为名。

桓台县(Huantai Xian)

位于东经118.1°,北纬36.9°,在山东省中北部,西临小清河。1914年改今县。据《今县

释名》;“广饶县东北有柏寝台,齐景公与晏子遊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望其国,……俗谓台曰桓公台,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按柏与桓字形相近,桓当即柏宇之讹。”

高青县(GaoqingXian)

位于东经117.8°,北纬37.1°,在山东省北部,黄河南岸。1984年以高苑、青城两县及滨县、邹平两县的部分地区合并置县,取高苑、青城二县首字为名。

沂源县(Yiyuan Xian)

位于东经118.1°,北纬36.2°,在山东省中部,鲁山南麓。1944个由沂水,蒙阴、临朐三县析置。因在沂水之源,故名 枣庄市(Zaozhuang Shi)

位于东经117.5°,北纬34.8°,在山东省南端,南邻江苏省。1960年由峄县改置今市,因市驻枣庄,故名。据《史记》:“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东有淮颖、煮枣”,即指此。

滕州市(Tengzhou Shi)

位于东经117.1°,北纬35.1°,在山东省南部,西临独山湖。周为滕国。秦改滕县。因古国为名。据《说文解字》:“滕,水超涌也,盖以地近水所汇聚故也。”1988年设市。 东营市(Dongying Shi)

位于东经118.5°,北纬37.4°,在山东省北部,东临渤海莱州湾。1982年设市。以驻地名东营村为名。

垦利市(Kenli Xian)

位于东经118.5°,北纬37.6°,在山东省北部,东临勃海。1941年设县。因原为利津县地,似取开垦利津之意。一说因荒滩较多,土地肥沃,取“垦殖利民”意命名。

广饶县(Guangrao Xian)

位于东经118.4°,北纬37.0°,在山东省北部,东濒渤海。北近黄河。汉置广饶县。汉北海郡有饶县,此县在广县东北,取二县首字为名。广饶,据《广韵》:“广,阔也。”《玉篇》:“饶,丰也。”盖言其县地广阔,而物产丰饶。

利津县(Lijin Xian)

位于东经118.2°,北纬37.5°,在山东省北部,地跨黄河南北。汉为利县地。唐为渤海县之水利镇,金明昌三年置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海在县东北之十里,产盐,居民潍坊市(Weifang Shi)

位于东经119.1°,北纬36.7°,在山东省中部偏东,东邻潍河。1948年以潍县城关镇和坊子镇设市,因名。1983年潍县并入。

昌邑市(Changyi Shi)

位于东经119.4°,北纬36.8°,在山东省北部,北邻莱州湾。本齐之都昌邑,汉因置都昌县。宋改今名。以邑在汉之都昌城,故名。1994年设市。

昌乐县(Changle Xian)

位于东经118.8°,北纬36. 7°,在山东省中部偏东,沂山北麓。汉置营陵县,隋改营丘。唐置昌安县。五代后置昌乐县。据《青州府志》:“县为刘宋都昌县地。昌乐者,盖取都昌一邑安乐之意云。”

高密市(Gaomi Shi)

位于东经119.7°,北纬36.3°,在山东省东部,胶莱河和潍河之间。秦置县,因地处密水(胶莱河支流)西之田庄,城踞其高处,而城外四周皆洼下,故名。1994年设市。

临朐县(Linqu Xian)

位于东经118.5°,北纬36.5°,在山东省中部,沂山北麓。汉置临朐县。固临朐山而得名。一说朐为水名,其城侧临朐川为名。

安丘市(Anqiu Shi)

位于东经119.2°,北纬36.4°,在山东省中部,地跨潍河两岸。汉置安丘县。因安邱得名。安邱因其地在安平东邱,故名。1994年设市。

青州市(Qingzhou Shi)

位于东经118.4°,北纬36.7°,在山东省中部,鲁山北麓。汉益县,又为益都侯国,魏于益都城置县。取益县之乡聚也。据《左传》注:“凡邑有先君之庙曰都,益都既为侯国,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o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