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

更新时间:2024-03-28 12: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要求及方法

一、教师明确预习目标 二、教师提出预习方法和要求 常规自主预习 1、认识作者及其代表作 方法:借助工具书。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2、读一读,写一写课后词语。

方法:借助字典及其它工具书,注音、书写、释义。

要求:会读、会写、理解词义。点出、画出未解决的音、义。 3、读准读通课文

方法:在认准字音的基础上自由大声读。 要求:读准语句--读通大意--读出感情。 4、概括课文内容,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方法:在读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要求: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列出预习提纲(布置预习练习) 1、查漏补缺

方法:根据目标完善自己的常规预习。 要求:预习会的不预习,没预习的完善。 2、自我检测

方法:在对课文有一定把握上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小练习。 要求:独立、认真完成,圈画出难题。

1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要求及方法

一、了解课文相关信息(3分钟) 方法:借助工具书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解题、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二、疑难反馈,预习练习为主。(10分钟) 方法:互改互批--整理难题--小黑板出示 要求:互相质疑、互相解答,互相评价。 三、朗读展示(10分钟) 1、小组内读

方法: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朗读比赛 方法:派代表朗读。

要求: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评出朗读能手。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方法:问题探究--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要求:把握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五、展示交流,以学定教(依情况而定) 方法:小黑板答题。

要求:能通过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优化“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

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内容摘要:

从“课前预习”的定义出发,指出这种学习方法是针对《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提出的。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具体操作的方式、注意事项和学习效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课前预习、优化、方法、能力 ◆“课前预习”的定义及理念: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学习内容,看看自己在无老师课堂讲解指导的情况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针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课前预习这一方法地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

◆目前对“课前预习”的学习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关于课前预习的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的对“课前预习”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怎样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崇尚科学,为课堂教学服务。

问题之一 :预习目标定位不准

许多老师和学生把预习的主要目标定为知识方面的准备,认为预习就是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知道难易所在,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做的弊端是破坏了悬念,讲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缺乏新鲜感,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易使学生厌学。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之二:学生的预习方法单一,教师指导不到位

3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和学生的预习方式大多是自读教材,而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思考,顺着教材人云亦云,使预习的过程成为浏览教材的过程,成为被书本灌输的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课堂教学缺乏激情。这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预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我从事语文教学已二十余年,认为“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现结合自己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对“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具体操作、效果分析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求异化”,是指每位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效果是不同的,存在着差异性,这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感受、体验和理解层次深浅不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课前预习的具体操作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对预习的指导十分重要。如果教师不加以科学的指导,学生的预习行为就会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无效果可言。所以,为适应素质教育,适应课改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潜心思考、实践,探索出行之

4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有效的指导策略。无指导的预习,不仅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只能增加学生重复劳动的时间,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明确预习的目标,掌握预习技巧,自然能够减轻因盲目加大学习量、延长学习时间带来的超重负担。有指导的预习,是学生在可控范围内的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在能量,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意识支配下,主动自由地学习,便能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课前预习的方式 1、读书式预习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则务必要做到:对(字音读正确)、通(语句读顺畅,不加字,不漏字)。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课前预习始终的最基本方式。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一篇课文学完了,有的孩子读起书来仍然是结结巴巴,错误一大堆。“读”的功夫如此,又怎能让“书义自现”呢?因此古人所提倡的“书读百遍”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2、工具式预习

工具式预习是以字典、词典为工具的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的预习,这一类预习常用于生字、新词的掌握。如预习生字,我曾给学生设计出查字典的表格如下: 生字

音序

音节

偏旁

除去偏旁有几画

字意

组词 在“字意”

这一栏中,我要求学生选择根据这个生字在课文中所组成的词语中的意思填写,这就遵循了语文学习中借助语言环境学习字、词、句的原则。在“组词”这一栏中,我要求学生组两个词,一个是书上的新词,一个是课外的常用的词。解释词语的预习,词义必须联系上下文解释,这样可避免学生不动脑筋地抄袭词语解释。一开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规定必须解释哪些词语,然后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按其所需,自己决定。这不仅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也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质疑式预习

5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质疑式预习中的“疑”可以从人教版教材中的“预习”、“思考·练习”、“阅读提示”和苏教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中寻找。这些学习栏目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和重、难点,教师先教给学生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掌握预习方法,并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质疑要少而精,集中目标,突出最重要问题来提问。

4、归类式预习

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5、合作式预习

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如节选的古典名著,学生们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开放式预习

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图书馆、展览馆、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常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的注意事项

1、学生要做预习笔记。课前预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灵活合埋、科学有效地使用过程中,做预习笔记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评注、做记号、写感悟等活动,有助于将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学习内容,养成边读边思边记的习惯,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6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2、教师阶段性指导必不可少。课前预习从教材本身出发,可划分为每课时预习,每课预习,每单元预习,每册书预习。从学生年级段出发,可划分为低年级预习,中年级预习,高年级预习。针对不同年级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重在“读”,不需布置书面预习作业。如看看图文并茂的课文,读读课文,认认生字等,渗透学生课前看书、读书的意识。中年级,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上,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反复操练。到了高年级,学生已将前一阶段的课前预习感悟内化,形成学习技能和习惯,用其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3、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光口头布置的作业,而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等于没布置,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可分为书面预习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书面预习作业,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但不需做细致批改,可盖朵小红花或写个“好”字。到了高年级,可让学生互查。口头预习作业,如读书,一靠家长监督签字,二是课堂教学中检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三、课前预习的效果分析

1、通过几年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实践来看,效果是显著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听课时,注意力就会比较容易集中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上,做到听课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就教师而言,教师在设计、检查预习作业的过程中,既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能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又有利学生大脑开发和潜能挖掘,使教学过程呈现立体性。因此,可以这么说,课前预习也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2、课前预习为小学高年级向初中阶段的学习架起一座“引桥”。从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普遍认为在小学阶段指导课前预习(尤其是高年级)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适应初中的学习,尽快步入“主桥”的正轨中来。

7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3、课前预习设计的层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让学生机械做题;既让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而又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挖掘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这些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综上所述,合理、科学地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知识掌握扎实,智力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正如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课前预习不正是学生用来“捕鱼”和“渔”吗?当然,教学相长也,教师传授的“渔”也正是在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作为教师的我,仍将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地运用达到最优化,教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 2005年第4期 3、《让学生学会预习》 刘凤英

8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抓实语文预习指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广西桂平市实验中学 黄先超 邮政编码:537200

摘要:语文教学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过去长期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语文教学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抓实语文预习环节指导的角度来总结实践中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语文预习; 自主学习

当前的语文教学备受批判,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尚未完全更新,教师的业务素养尚有待加强。新课改虽推行好几年,但传统中的教学陋习依然尚存,正如钱梦龙所说:“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正因为教师没有摆脱陈旧教育观念束缚,以致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护。研究资料显示:在确立自学目标方面,只有11.96%的高中生明确老师指定作业的依据,88.04%的高中生作业是盲目的,不了解作业的智力价值;在制订自学计划方面,有作息表的只占21.2%,有可行性周计划的只占17·39%;在独立选择学习材料方面,经常阅读好杂志的只占19.02%,乐于研读教材的只占27.72%;在预习方面,常进行课前预习的只占22.28%,阅读时重在理解、试图回答书中问题的只占3 1.52%;在学习方法方面,上课时经常做笔记的为1 3.7%,从不做笔记的为1 7.4%,经常做简短总结性摘要的占25.O%,有意识改善自己记忆方法的占18.6%,常利用图书馆藏书的占41.85%。可见,我国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构还没有很好形成,长期存在着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根据高中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里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文学习潜能,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语文教学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因为我们老师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学生

9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生效。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此,我主要从抓实语文预习环节指导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高考认识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阶段。其作用是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做必要的准备。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学生做必要的预习,可以说好的预习等于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没有预习相关的课文就教学,那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内容,思维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习依赖教师的讲解,自主解读课文能力差,不知如何去学习语文,以为学语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造成了语文学习低效的结果,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语文预习环节的意义。

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讲之处理会一遍。”这里“先将讲之处理会一遍”是指语文预习环节,“教弟子”即指做好学生预习指导工作。叶圣陶也说过:“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在语文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课前的预习环节更显得十分重要。

二、语文预习必须有时间保证

高中生面临学科多,学业重,高考压力大。如果每科都要预习,肯定会出现时间不够,预习效果难以保证的矛盾。另外,单靠挤占课外时间去预习也不现实。那么,语文学科的预习时间如何保证呢?

首先,有必要在正式的语文学科的课时安排中挪出一定比例的时间来预习语文。目前,较多学校的语文学科每周安排5—6个课时,我想教师可根据授课的需要灵活调整一下教学方式,可以每周安排1—2个课时或者更多些课时作语文自主预习课。通常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安排两周约12个课时的授课时间,至于2—4个课时或者更多些课时的预习课是集中进行还是分散进行可根据具体班级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等情况灵活而定。也许有的老师认为,两周完成一个单

10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元的教学内容已经是很紧了,如果又花掉2—4节课时或者更多些课时作预习课怎么完成得了教学任务?这只说明了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的偏正内涵。试想我们坚持多年的重讲授、轻预习的教学方式又取得了多少成效呢?如果能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角度来看,少讲几个课时,多培养学生独立研读探究的能力有何不值呢?

其次,指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预习语文。语文教学要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我们很有必要切实做好学生课余预习语文与课后探究语文的指导。学生花一定的课余时间来学好语文也是应该的。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有假期时间、周末时间、课前课后和自习课时间。对于全册性的预习建议学生利用好假期时间或周末时间,对于单元性的预习建议学生利用好周末时间或自习课时间,对于单篇性的预习建议学生利用好课前课后或自习课时间。

三、语文预习指导要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叶圣陶说过:“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具体地说就是阅读课文,翻查词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句、篇章结构、中心主旨、创作特色及阅读中困惑疑问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鉴赏课文打下基础。

反思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能算是有指导性的预习只有在上公开课或研究课时做得较好些,平时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预习方法指导并不到位,学生的预习目标不够明确,课前预习随意性大,预习效果差,课堂上只能默默听老师讲解,做做笔记,让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读书变成了老师教书,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习过程全被忽略了。所以,只有学生在课前预习到位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平时要抓好课前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叶圣陶说过:“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鉴于此,我以《故都的秋》一课为例,谈谈高中语文预习指导的具体操作。

首先,我提前对《故都的秋》进行充分的备课,认真研究了这课的难点、重点及所教学班级学生情况。

其次,精心设计预习目标、预习要求。下面是我的预习指导方案:

11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预习目标:

1、养学生独立收集相关课文资料的能力。 2、涵咏文辞,体味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 3、理解本文情景一体与以小见大的写法。

重点、难点:理解本文情景一体与以小见大的写法。 预习指导:

一、学生课前独立收集相关课文资料:作者及时代背景材料。 二、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描写秋景的诗文3篇以上。 三、布臵预习问题:

1.用文中的三个字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 。 2.用文中的四个字概括北国之秋的特点: 。 3.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最大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来写两者的?

4.赏文题:读完全文,仔细品味文题,你发现题目有什么含意? 5.赏秋情:文章写了哪些秋景?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赏秋语:请选择自已最喜欢的文段仔细诵读品味,谈谈自己的印象。 7.赏主题:你觉得作者仅仅是抒发对故都之秋的赞颂之情吗? 8.赏写法:请大家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的写法。

9. 预习中,你还遇到其他难题吗?请写在下面,在课堂上提出。 以上的预习指导设计中,我主要侧重于培养高中生独立收集相关课文资料的能力和提问的能力——这是做学问的基本能力。学生提问题,就是思维的开始。在课前学习中,只有促使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在与文本不断地对话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使他们主动地进行新的探索,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前预习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通过合理指导、培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促使学生“善于质疑”,是抓好课前预习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问题是课堂探究的核心 ,也是创新的起点和兴趣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科学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

12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营造民主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也只有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到体现,潜能才得到开发,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被定在促进者、引导者的位置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得到真正落实。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再有,要照顾学生在学习态度、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切忌千篇一律。只有遵循了“正视差异,灵活调控”的原则,课前预习才会发挥更大功效。可采取分层指导: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发挥他们的优势,作更深入探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通常,我提前一周将自己的预习指导方案交给学生讨论商量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就按要求去完成预习任务,如果不可行就根据学生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它再去预习。这样,师生共同去确定预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其当家作主的权力,使预习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尽可能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力图践行叶圣陶 “教是为了不用教”这一教育理念。

参考书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教学艺术论》李如密主编 1995年9月第1版。

[3]陈宪峰:《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1期。

[4]《语文教学艺术论》 韦志成主编 1996年12月第1版。

[5]《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程红兵 《中学语文》 2004年 第一期

[6]《语文课程标解读》 教育部 2002年5月

13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初中语文学生自主预习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南京弘光中学 庄妍

内容提要:

本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以及“三全五优化”教学研究的指导下,把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与学生学情以及自身特点相结合,重点研究初中语文学生自主预习实践的有效策略。研究从2009年至2010年,其中2009.10课题获准立项。研究中充分运用了实验调查法了解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前学生自主预习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通过大量课例的观察,运用行动研究法从不同课例(新授课、复习课、作文课)、不同文体(小说、文言文、议论文、诗歌)、不同载体(学案、批注、作品、检测),分析了学生的各种自主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通过课例实施与推广,提出了初中语文常规新授课不同文体以及复习的自主预习的标准,形成不同载体的预习形式,提炼出初中语文预习的系统设计、有效实施和分析到位的策略。在运用中较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操作性和积极性,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特点和需要,减少课堂隐形浪费。与此同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一、课题的界定

自主预习中的“自主”是指自愿、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态度、能力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学生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后慢慢发自内心的去做这项工作,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试着一定程度的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像制订目标,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对笔者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为孩子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

预习,这里指语文预习,是学生在新授课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语文新教材或新课文作自我学习的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一般放在课外进行)。自学预习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独立钻研,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正式讲解课文是学生施展自学能力的战场,预习便是学生培

14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养提高自学能力的练兵场。其实,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往往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的研究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一个突破口。“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教学实践研究”就是笔者针对长期以来学生在语文学习总体上存在着被动功利、忽视自我能动性发挥的规律,以机械的完成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等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在自我预习的发现和质疑中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强调体验感悟。

二、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预习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2、“三全五优化”教学研究

“三全五优化”是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深入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必然。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整合与提升,促进“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重要举措。真正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在课堂上实施全程管理,关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做到教师能够达成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的设定,学生的自主预习尤为重要。

3、素质教育

学习,从素质教育的功能看,应该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学

15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并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所以教师课堂对学生而言不应该是被动和机械的,而是鼓励学生热爱学习、创新思考和乐观生活,而这样的“主动教育”需要学生在课前做预定的基础工作,也就是预习。将被动预习转化主动预习,在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能够更深入研究如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也更明确自己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和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提出 1、学生课前预习现状

预习,并不让人陌生,只是我们现在提倡的预习很大程度上只是简单的看看书,粗泛的走走过场。学生对预习过的文章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陌生,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也不清楚,而课上 “提问法”、“讨论法”、“启发式”就在这样的互不了解中仓促进行,教学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2、学生预习的必要性

多年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始终把课堂当作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积极开展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进一步推行新课堂改革,我区也进行 “三全”“五优化”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思维、启迪智慧,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发现问题,提炼问题,以更好的参与教学活动。这么一来,无论是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行“减负增效”的有效教学,还是促进师生教育观念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都离不开预习。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质疑,在课汤上才能充分的表达、交流、分享“自己的声音”。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1、课改浪潮价值启示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把这一教育思想精练地概括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揭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辩证关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16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

当课改的浪潮汹涌而至时,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像灿烂的浪花,分外引人注目,也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2、自我实践研究意义

预习,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预习学案),并且能够提出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或是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整合,互动性的生成自己新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设计。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鼓励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从而进行新型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的课前预习希望能够帮助课堂教学所达成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典型文体的基本预习要求。

2、不同课例、不同文体、不同载体的学生自主预习策略以及反思 3、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学生自主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主要工作是学习科研理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教会预习方法,打好预习基础。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探索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进行探索性

17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预习。通过大量课例的观察,运用行动研究法从不同课例(新授课、复习课、作文课)、不同文体(小说、文言文、议论文、诗歌)、不同载体(学案、批注、作品、检测),分析了学生的各种自主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

①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区域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通过不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实施。参加了2010年“语文报杯”名家语文研讨会,听取各级公开课36节,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方式方法以及成果。

② 运用行动研究法,不同课例(新授课、复习课、作文课)、不同文体(小说、文言文、议论文、诗歌)、不同载体(学案、批注、学生制作),分析了学生的各种自主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究出对策,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学生自主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③ 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预习前后的文本理解、有效帮助以及存在问题做了课例的调查(《醉翁亭记》)。对学生一年以来的于都习惯养成做了感悟式调查(见附录六)

3、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0月):

调查研究预习课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培养的结果,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报告,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规范了常规新授课不同文体以及复习课预习要求: 1、现代文预习

A.标小节号,阅读文本。阅读文本时注意书前提示、课文、注解和练习。关键是读好文本。

一读明文体,了解基本内容,二读进行勾画批注。

B.勾画批注。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文体不同,勾画的

重点不同。记叙文:勾画表明事情发展的过渡性语句,揭示中心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说明文:勾画说明对象,每一节的中心句即

18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原理的句子,过渡性语句。议论文:勾画论题或论点,每一节的关键词句,过渡性或总说性的语句;勾画好词好句,积累语言;不能理解的语句。

C.梳理。结合课文的注释和一些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新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后都有“读一读 写一写”,学生可以将查出来的字音词意写在上面,便于以后复习。学生还可以自主查阅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

D.质疑提问。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不懂之处,有质疑的精神。同时将自己不理

解之处,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问答,便于提问。 E.阅读推荐。找一找类似的文章,准备好课堂推荐交流。 2、文言文预习

A.通读正音。阅读全文,查找生字,流利朗读。 B.梳理文意。结合注解和参考书,翻译原文。 C.质疑。不能解释的词句做好记号,准备提问交流。 3、复习课预习 A.明确考点

B.搜集相关例题(做过的练习试卷),归纳常见的不同问法。 C.结合参考答案,梳理考点的解题思路。 (二)形成不同载体的预习形式: 1、学案式

这是进行指导性预习的最好方式,由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如针对《醉翁亭记》设计的预习学案,从文学常识、文本初识、对话读者、知识迁移的角度对学生的预习做了比较规范的指导;同时,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是相辅相成的,以便学生能够更清楚的明确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预习诸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主题的设计可以一脉相连,以便减少课堂隐形浪费,提高课堂效率

2、批注式

这类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解读,挖掘文本,加强与作者对话的能力,对学

19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生的文体学

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比如小说批注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说明文批注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议论文批注论点、论据,文言文批注重要文言语法现象等等。这样系统化的预习指导其实对学生进一步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批注、旁注,把握主题内容,赏析人物形象,体味语言美感,发掘文本疑问,有待进一步加强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活力。

3、作品式

这类预习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适用于作文课、综合实践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创新能力有重大意义。如作文预习前的资料收集、特别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制作(身边的她生活状态调查、班级年度人物评选、学生的照片故事串接),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比如综合实践课前学生的演讲、辩论、朗诵等多种形式的预习可以全面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4、检测式

这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交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课上自由讨论。检测的形式可以多样:字词的默写、文言基础语法知识点的初步整理等等。

(三)进行了典型课例的预习(附录一~五) 1、作文课课例 2、小说课例 3、议论文课例 4、文言文课例

(四)分析了学生自主预习对有效课堂的影响: 1、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必要有效的指导

预习是我们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但预习并不是意味着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预习的任务,教师不管不问。那么,就对预习缺乏有效的控制与调整,教师在预习课中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读没读课文,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否真正深入到课文当中去,存在什么问题和疑惑,作为教师的我们很难了解地很清楚,即使有些学生把预习的内容做到了本子上,但是

20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我们也很难确定。洋思中学的王校长曾说:“放手不等于放任,自学不等于自流。现在看来,这是何其经典的两句话!加强教师对预习课堂的调控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是解决预习课效率低的重要因素。指导的形式或者说是载体可以是多种多样

2、关注学生预习中的质疑并生成进教学设计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所以,每次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旁边作上记号或写上相应的问题,以帮助我和学生共同从教材中获得更生动鲜活丰富的信息。文言文的预习质疑根据文章称常会有两类侧重。有的文章内容主旨并不深奥,比如《送东阳马生序》,劝勉勤奋苦学的思想很明确,所以学生的质疑大多集中在是文章字词上,特别是文中多次出现的虚词“以”的用法,那么这样的文章可能字词梳理、文言知识点积累、包括背诵指导就特别重要。而有些文章表面上学生的字句理解没有问题,而文章的内容或是主旨的却比较深刻,比如《湖心亭看雪》中,文章通过预习似乎都能翻译,但很多学生不了解“问其姓氏”与“曰金陵人”的关系,不理解“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子喃喃曰”的矛盾,不理解文中的“痴”,那么这样的文章也许文章字词句的扎实可以放在内容的把握之后进行进一步巩固。

所以,在上《醉翁亭记》之前,我详尽的整理了学生们的预习质疑,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块:(一)作者的醉翁之意究竟是什么,作者在乐什么,(二)文章的两个重要虚词——21个“也”和25个“而”的用法,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次。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就是帮助大部分学生解决质疑,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醉翁”,抓住“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第二课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文言基础点的整理,并且进行背诵指导,适当当堂成诵。第三课时进行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主旨。

3、课堂教学上应该注重学预习生主体主动性的发挥

要相信学生,放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成果的展现,小组讨论,可以二人组、四人组,也可以一排一组,在分组讨论中,教师来回巡视,也可参与学

21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生的讨论之中,适当点拨启发、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可分组评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种是集体讨论,即组织学生集体研讨,讨论后,学生对问题举手发言,也可把学生请上讲台,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对于一些仍有疑难的,学生学了也不解的,教师就要教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辨是非,寻找结论。

预习的呈现也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全程性。就是在每个环节上都留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某个环节让学生参与自学,其他环节依然教师主宰课堂。

4、重视师生课后的反思沟通共同成长

就是让师生分别做自我检查、自我总结,每节课后的预习对课堂学习有什么帮助,获得了什么,还欠缺哪些,诸如此类。思考反省做得好的、有深刻理解的地方,这个做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我总结的能力。

(五)探索和提炼了初中语文学生自主预习的有效策略

1、形成研究论文——《一路芬芳——初中语文文言文预习案例》、《寻找自己的声音》

论文简析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预习案例,对方法指导、同课异构、预设生成以及课堂有效性上做了研究和探讨。

2、典型课例以及典型案例集

通过大量课例的观察,运用行动研究法从不同课例(新授课、复习课、作文课)、不同文体(小说、文言文、议论文、诗歌)、不同载体(学案、批注、学生制作),分析了学生的各种自主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通过课例实施与推广,提出了初中语文自主预习的标准,提炼出初中语文预习的系统设计、有效实施和分析到位的策略。在运用中较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操作性和积极性,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特点和需要,减少课堂隐形浪费。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获奖、发表和推广情况

1、论文《寻找自己的声音》获得南京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2、形成论文《一路芬芳——初中语文文言文预习案例》 3、公开课及讲座

22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①国家级录像课《醉翁亭记》

②区级公开课:文言文课例《醉翁亭记》

③区级讲座:《课题研究中典型课例的选择与实施》 ④校级公开课:小说课例《泥人张》

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思

在当前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观念上应进一步以生为本,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自主预习对有效课堂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必要有效的指导,关注学生预习中的质疑并生成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上应该注重学预习生主体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师生课后的反思沟通共同成长(详见上部分第四块“学生自主预习与有效课堂的关系”)。因此,教师预习的主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关系如何紧密联系又有创新;对部分自主质疑能力较弱的学生的预习指导,如何引导调动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初三学生的预习指导,如何进行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研究。此外,引导学生方面,还须大胆放手,做足课前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讲评课的流畅性、艺术性和吸引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八、引用或参考的文献

1、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玄武教育研究》 3、《语文教学通讯》

4、《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八年级(上、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3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

途径和方法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方式的转变,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的转变,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开展课堂合作学习,加强课外的阅读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致力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应怎么上?一节语文课怎样上才算是符合新课程的标准?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产生的新的困惑。“一讲到底”不行,那是沉旧的观念,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一问到底”不行,那是追求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一读到底”不行,没有教师的讲解、引导,主次不清,目的不明;“讨论到底”也不行,似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放任自流、没有主题,等等。

当前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困惑,表面上看是新课程改革与新教学理念对教师头脑中原有的旧理念的冲击,雾里看花,不知所云。实际上是部分教师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深,没有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研究不透,一切还是从教师“教法”的角度去思考,而没有从学生的“学法”上去思考、研究,没有从学生的本体出发。但这种困惑是新旧课程教学理论冲突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经时期,如果这种困惑一旦消除,必将带来语文教学新的春天。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①由此可见,学生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是自主学习,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团结合作,加快学生语文学习的速度,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好语文。

一、强化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学能力的强或弱根据在校时候所受的教育的好或差。假如,在校时候

24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常被引导向自学方面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而且,不但他们自己,社会和国家也得到无限大的利益”②。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看作比什么都重要。语文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切合实际的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写自学笔记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方法,笔记可分为五个部分:①通读课文。审题辨体,知道课文写了什么?②正音、解词。通过工具书扫清字词的障碍。③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⑤尝试回答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就是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干扰”,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价值观直接去理解课文,进行情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积极的理解课文、钻研课文,主动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收集信息,带着问题和信息走进课堂,带着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走进课堂,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起点。 

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助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和巩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积极探索未知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用”。

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自主进行情感的体验。但这种预习,学生的体验只是初步的、肤浅的,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的,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充分的,但对学生学好语文的意义重大,能起到潜移默化,移情悦性的作用。

二、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预习,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起点也随之提高了,这无疑对传统教学形成无形的挑战,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寻求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交流自己对文章的不同看法,以及自己的独到见解,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成员共同研究

25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探讨,能解决的就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交流,通过集体合作解决。这样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了学习的伙伴、合作的伙伴,一同探索、发现新知识,发现解决新问题,师生共同对课文不断的发问、不断的质疑、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直至完成学教的任务。这在中间,教师已经完全拿掉了制度、世俗附加在教师身上的权威,从神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对现代课堂教学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人格魅力的影响,而绝不是以权势、地位、学术的影响。从人格意义上讲,师生之间完全是平等的,因此学生不仅要尊师,教师也要爱生、更要尊生,爱生是一种情感,尊生是一种教育观念,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了,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一种默契、一种和谐,个体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畅所欲言,表达思想,体现情感,师生才能对课堂产生一种期待、一种冲动、一种依恋,彼此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产生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

(二)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处于无序的状态,要有规定的自己的任务,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学生的活动,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尽可能考虑得详尽一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更要注意合作学习的效果,把握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的讨论尽量充分些,做到既充分讨论,又不浪费时间;既寻求共同答案,又能展示各自的个性。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在共同的学习中构建积极向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彼此愿意合作,分享自己伙伴的成果或小组的共同成果。

(三)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心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彼此欣赏,共同分享。不断采纳对方的意见,修正自己学习的进程,平等的进行交流,耐心、细致的听取别人的发言,尊重每一位发言者,包括教师的讲解。对不同的意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允许交换,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可以相互辩论,教师更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发表的意见,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要有包容的雅量,要有耐心,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的幼稚,甚至犯的可爱的错误。教师对

26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学生回答的某些问题可采用暂缓评价的策略,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教师还应允许学生对某些问题保留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

(四)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领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新型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教师不仅要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要关注课堂学生的活动面、活动量、活动时间,以及活动效果等等。教师对有些问题的探讨应站得高、看得远,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领,突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见解,点拨学生由于经验、水平、阅历的限制而根本无法品味出、感悟到的内容,以教师自己的经验及体验加速学生的“自悟”。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也应因势利导,该表扬的就表扬,能包容的就包容,该批评的就批评,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绝不应由于教师对某些问题的评价不到位而使学生产生错觉,甚至走向反面。

三、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语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还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吸取营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校外。

(一)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用好教材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三年内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计算一下,平均每月学生的阅读量应不少于72000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400字,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做到的,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的,学生的阅读量还应有较大的突破。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读书的要求,编写了“专题 · 名著推荐与阅读”,如第一册语文就向初一学生推荐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进行阅读指导,栏目有“推荐、阅读”、“思考、交流”、“精彩片段”、“附录有关资料”、“写作、活动”等,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渴望,让学生去阅读原著。语文教师对“专题 · 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处理,绝不能让学生只看语文课本,教师

27 / 28

阳泉曲初中小课题研究理论文献

不能只教“专题 · 名著推荐与阅读”上的文字,要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阅读文本。

(二)让学生走进图书馆,用好校内资源。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们想通过大量阅读获取知识,进行人生知识的储备与积淀,因此语文教师要让班级学生走进校内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让学生广泛猎取,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如条件不允许,语文教师要设立班级流动图书箱,让学生读书,增加学生的底蕴。

(三)让学生走向社会,用好社会资源。教师还应用好生活中的一切语文资源,引导学生读书,如带领学生去看一部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影,然后组织讨论,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讨论电影与原著的区别。就某一部由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视剧,也可指导学生观看,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教师也可利用讲故事、精彩片断的介绍等,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课堂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化,“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5页

② 沈志冲主编《教师修养文萃》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第8页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28 /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osr.html

Top